旷世才女李清照改嫁他人后却惨遭家暴历史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旷世才女李清照改嫁他人后却惨遭家暴历史名人,第1张

横亘在北宋和南宋之间的“靖康之变”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个人的命运。“靖康之变”发生后,难以计数的北方人背井离乡,辗转逃难到东南丘陵地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的人群中就有日后被推崇为宋朝第一女词人的 李清照 和她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锦衣玉食、吟诗颂词的安逸人生。她的许多闺房诗词以感情细腻、辞藻清丽而闻名一时。这一方面得自家传。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清照自幼聪慧,在父亲的培养熏陶之下,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非常好;另外一方面,美满的爱情和家庭为李清照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见证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岁月。金兵入据中原,繁华顷刻破碎。李清照与赵明诚美好而宁静的家庭生活也随之破灭,开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后半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给46岁的李清照留下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之后李清照孤独一身,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她的悲苦心情很自然地表现在了当时的作品中。比如《声声慢》:

再次受到沉重打击的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一点藏品辗转到了绍兴,决定在绍兴住下来。她租赁了一位钟姓的读书人的房子,把所剩的几箱书画古玩置于卧榻之下,闲时开箱把玩。不料,一天夜里,窃贼挖墙而入,113盗走了其中的五个箱子。李清照伤心欲绝,为了重获藏品,不得不公开悬赏寻物。没几天,那钟姓房东拿着十八轴画卷领赏来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姓钟的读书人主导的。他变卖了多数藏品,拿着剩下的画卷来领赏。李清照虽然知道真相,但自己是流落异乡的寡妇,无力抗争,只好花钱赎回画卷。为此,李清照还大病一场。

在李清照最为无助、最为愁苦的时间里,一个自称是赵明诚同学、时任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来拜访李清照了。张汝舟对李清照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李清照孤身一人飘零异乡,也希望为自己的晚年寻找一个稳定的依靠,于是就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打动,决定改嫁张汝舟。

李清照的改嫁决定酿成了更大的人生悲剧。原来张汝舟的出现是一场精心安排的阴谋。那个御医王继先廉价收买藏品不成,贼心不死,便串通张汝舟,要他去娶李清照,名正言顺地得到赵明诚遗留下来的古玩书画以及其他珍宝。那么张汝舟为什么同意帮助王继先呢因为张汝舟之前虚报军员、侵吞军饷军粮,被王继先抓住了把柄。王继先答应得到藏品宝物后,帮助张汝州打通关节,消除罪行。所以张汝舟欺骗李清照,上演了求婚的丑剧。

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暴露了本来面目。他向李清照索要宝物,遭到断然拒绝。张汝舟发现李清照还保存在手中的宝物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也颇为后悔。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对李清照横加虐待,希望将李清照折磨致死再轻易拿到宝物。李清照认清了张汝舟的丑恶面目,决定与他离异。当时李清照与张汝舟结婚仅有三个月,为了顺利离婚,李清照同时检举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亦应徒刑两年。李清照为了早日摆脱噩梦,宁愿坐牢,也坚持去朝廷告发了张汝州。结果张汝舟与李清照离婚成功。张汝舟被免职,贬为柳州编管;李清照被收监关押。

李清照的改嫁和迅速离婚事件迅速成为南宋朝野的头号新闻,几乎传遍街头巷尾。赵明诚的姻亲、翰林学士兼兵部侍郎綦崇礼非常同情李清照的命运,仗义执言,毅然觐见宋高宗,代李清照陈述了冤屈。在最高层的直接干预下,李清照入狱九天后,即被无罪释放。李清照出狱后,特意写了一篇《上内翰綦公启》,向他表示感谢。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怎么样呢因为缺乏资料记载,我们很难清楚地整理出她的生活轨迹。我们只知道李清照晚年写了《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拜访米芾的儿子米友仁求题跋。据说李清照还完成了赵明诚未尽的著作《金石录》,呈送给了朝廷。同时,李清照没有停止词的创作,在逆境中写出了许多作品。> 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写作于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李清照避难金华期间。当时李清照的金石文物散失殆尽,孑然一身,而长江北岸金军正联合伪政权齐军再次南侵。漂泊流寓的李清照历尽崎岖坎坷,发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她有意泛舟双溪,舒缓一下情绪,但总放不下那江水也载不动的愁苦。可见,李清照的最后岁月是极为悲苦的。

一直以来都很崇拜李清照,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我心中的李清照,秀面芙蓉,俊眼修眉,端庄大气,眉宇间透着淡淡忧愁。罗衣锦服,水袖飘飘,细步盈盈,倚门回首,掩袖轻摇扇。才自清明志自高,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俨然一个古代仕女的形象。

浅浅地拜读过她的词,笔墨细腻、清雅、美好,读来让我啧啧称赞,赞叹其人美词美。

她是个大家闺秀:后花园,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又有少女的调皮可爱,“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爱游山玩水,偶尔还会迷失在风光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她很多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豪气洒脱,诗酒趁年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也有人生失意的苦恼,会悲伤得无法自己:“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楚霸王似的霸气。她的词妙笔生花,尽显她的真性情。

一直很好奇这个被称为宋代婉约派词宗的书香才女有着怎样的人生,能写出这么多旷世之作,近日跟随康震老师,透过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入手,走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世界,我心中的李清照立体了,生动了。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生于北宋末年。是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她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她是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

李清照的一生百转千回,跌宕起伏。“斜倚宝鸭衬香腮”的闲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相思,“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愁怅。才华横溢、浪漫诗意的李清照的人生绝对精彩。

她出生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学士,他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精通文章,他们一家三口均载入《宋史》的人物传记,实属难得。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宋史》中提及李清照,则曰:“诗文尤有称于时”。

李清照的名字取意于唐代诗人杨发《太阳合朔不亏赋》: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无瑕,比重轮而有耀。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了快乐和生机,更富有色彩。她一首著名的《如梦令》,写尽了少女的纯真和浪漫: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似随意而出,却字字清美,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船桨劲摇,水花四溅,鸥鹭纷飞,欢快的笑声、渐落的黄昏和夏夜的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如此欢快地流淌着。

她的另一首《如梦令》则道出了她少女的绵绵情思。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更有《点绛唇》中蹴罢秋千,见客人入来,倚门回首,和羞嗅青梅的娇羞态。

才华出众的李清照,得到了高门弟子赵明诚的青睐。盛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做了个梦,梦中有:“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告知其父,其父解字得:词女之夫。于是李清照有了浪漫的爱情和门当户对的婚姻。一首浪漫温馨的《浣溪沙》,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

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新婚时插于鬓边的一枝嫣红尽显新娘子的娇媚,嫣然一笑、轻轻一问,幸福甜美。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爱好收藏的赵明诚与喜好作词的李清照有着满屋子的书、画,俩人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之中, “猜书拨茶香”的故事告诉我们,李清照拥有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生活非常幸福。

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了她的头上,党异之争把李赵两家推向不同的阵营,李清照的父亲被罢官,身居高官的公公没能伸出援助之手,李清照直言不讳的讥讽:“炙手可热心可寒”。后来她的公公也因新党内的争斗辞官,不久离世。她跟着赵明诚回到遥远的青州老家。

家道的中落,世事的变故,让一个不关世事,活泼、可爱,拥有甜美爱情的李清照一点一点地走向成熟,对世态人情的认识,一点一点地深入,她不再是那个倚门嗅青梅,争渡惊鸥鹭的无忧少女。

回到青州,远离政治中心、高官厚禄,李清照并没有抱怨,一如既往的爱恋身处逆境的丈夫,他们相爱、相知、相敬,青州十余年是李清照生活最安逸、也是最愉快的十年。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十年后,丈夫重归仕途,去外地赴任,没有同行的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道尽相思之苦: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很多表达离情别绪的词,都是那时所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节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

几年后,李清照去了丈夫任上,可深爱的丈夫与她已非一双人,因而开始有了抱怨:

《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

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

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

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

乌有先生子虚子。

但由于两个人志气相投,爱好相当,使得俩人感情的裂痕慢慢地弥合了,可战争又扰乱了李清照的生活,他们最担心心爱的收藏:“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金石录后序》。青州老家的文物终于在战争中化为灰烬,。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家变国仇的焦灼与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敏感而又多才的女词人已不再踏雪寻梅,《临江仙》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丈夫作为一地方官弃城携收藏的文物出走,丢官丢人,李清照则在《夏日绝句》豪气充云霄: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过不多时,赵明诚东山再起,由于上任路上受了风寒不久病逝。这对相知相伴的知音夫妻,就此画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一首《孤雁儿》充分地表达出赵明诚去逝后李清照孤寂的内心世界: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在山河破碎、黎民涂炭的岁月里,李清照失去心爱的文物又饱尝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

年近半百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可结婚没几天就发现自己眼瞎嫁了个坏蛋,张汝舟跟她结婚的目的是她的文物,为了保护文物,她冒着做两年牢的危险果断离婚,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

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曾经的绚烂往事早已封存,只留下一缕浅愁。

一首《武陵春》写道: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晚年的李清照继续着赵明诚未完成的文物的收藏和整理事业。

通过她晚年时期一首著名的词《永遇乐》抒发出来: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有一种渴望欢乐,渴望加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但又没有办法走出的沉重的心情。

春来花烂漫,秋至月如霜,她写于晚年的词,更像一位洗尽铅华的愁容女子,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格,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她的词:韵律谐和,品质高雅,意境浑厚,布局有方,情感细腻,含蓄稳重,情调雅致。

《醉花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被她的丈夫夹在他所写的五十首词中让好友评析,结果好友说五十首中只有三句写的好的,这三句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很善于通过那种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首《声声慢》,写尽了她的内心的痛,那是一呼一吸都会牵扯到的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词,优雅娴静,那些绝美的言辞与意象,词中的每一点笔墨,每一个文字,都来自她的心灵深处,潺缓流淌。她的一笑一颦,她的情怀都鲜活在了诗词里,留给了近千年后的我们。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书香门第,家世显赫,我们先来看一张他的朋友圈图

  可以说,她所交往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生活在上流社会,当时的名人志士都跟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清照早期生活是非常优裕的,他的父亲李格非藏书非常的丰富,李格非擅长文学,著作颇丰,又是苏轼的门生。李清照从小聪慧从小表现出文学才能,加之父亲常常带清照参加文人墨客的聚会,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为他打好了良好的文学基础。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 、 张耒深受李清照敬重,亦师亦友,对李清照的诗词也产生很大影响。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大他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因为党派之争,1107年那一年24岁的李清照同赵明诚回到了故里青州,在这里远离了政治争斗,他们一起收集金石,研究金石,开始了金石录的编纂。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上些智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饮茶,不中者不得饮。每次比赛,李清照总是赢。当赵明诚抽书查证时,李清照已满怀自信地举杯在手,开怀大笑,直笑得茶水溅出了怀子。

赵明诚偶尔出京远游,李清照倍觉思念与伤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醉花阴》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纳兰性德曾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来描写他们当时的生活。明代吴宽盛也曾对他们的婚姻评以“金石缘分翰墨芬,文萧夫妇尽能文”一语道破了二人曾经的伉俪情深。

北宋末年金人占领汴京,河北、山东相继沦陷,积腐败与兵弱的北宋朝廷南迁江南,安居一方。赵明诚与李清照也去江南逃难,所藏金石书画在辗转过程中损失殆尽,赵明诚也在流亡中病逝。此时,李清照饱经战乱之苦、生离死别之伤、生活贫困之忧,但她依旧将《金石录》带在身边,“病中把玩,搬在卧内”。 数年后,当李清照重新翻阅《金石录》,遥忆当年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日子,一时百感交集,遂写下了千古奇文《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遭际和文物聚散,让人扼腕叹息。

赵明诚《金石录》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五代,下迄隋唐五代,共计二千种,三十卷,为研究金石刻必资之书,古今有关学者极为推重,但不知其中凝结了李清照多少心血!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赵明诚由任所淄州独自返金陵(今南京)奔母丧,四月,金人虏徼宗、钦宗,北宋亡。五月,赵构于建康(今南京)建南宋,号建炎;七月,明诚起复江宁府(府址建康)。清照于四、五月间由淄州返青州整理文物,精选十五车,并于是年十二月独自押运,“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所余书册文物十余屋,在清照离开仅几日,便尽焚毁于兵变。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赵明诚复任湖州,清照乘舟相送,临别,明诚嘱清照“危急时当自负宗庙礼乐之器,与身俱存亡”,清照流着泪答应了他。明诚于赴任途中中暑染疾,清照闻病,“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膏肓矣”。八月,明诚病逝于建康。葬毕,清照大病,“唯喘息而已”,急遣人将所存文物送时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的明诚妹夫处,十一月金人破洪州,清照所托文物尽委竎。  就在明诚病重的时候,他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叫张飞卿,提了把玉壸请赵明诚鉴赏,谈了一阵,就又提着走了。不料,亊后竟有好事之徒放出谣言,说他们商量要把玉壸送给金人。丧事办完,李淸照闻此十分惶恐,决定把家中所有的铜器进献朝廷,以眧示赵明诚的清白。就尾随高宗逃跑的路线,由建康从海上往稫州去,一路上水天相接,云海茫茫,斗转星移,千帆竞发,激起了李清照前所未有的豪棈,囯破家亡并没有把她击垮,枂反,激起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决心保护好尙存肑金石文物,完成明诚的未竟之业,还他一世清名。此情此景被她写入了她的词作中少见昀颇具豪放风格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浯,殷勤向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山,以往注家多释为蓬莱、方丈、灜洲三座神山,其实,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此时的李清照绝无遁入神山之想,她要直面现实,有许多事情还等她去做。首先她要尽快地见到高宗,献上重器,然后,说不定还有机会为挽救国家危亡,做出点什么亊或说出几句惊人之语来呢,。见到皇上,“闻天浯”,是完全可能的,何况她的弟弟李远此时也作为赦局删定官跟髙宗在一起。可惜,这次她没有赶上高宗,,自然就没有机会面陈国是,但她对高宗企图偏安一隅是有看法的。她在绍兴五年(1135年)写的《题八咏楼》中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好一个“江山留与后人愁”!江山怎么就会留给后人去愁呢?莫不是说高宗不求收复北方失地,只求偏安东南一隅,而最终将也保不住,沦落敌手,给后人留下绵绵长愁?真是见人所未能见,言人所未敢言,意味深长,振聋发聩。这也可算是她“学诗漫有惊人句”之一例,高宗赵构若看到此句,不知会有何感想!

进献文物不成,准备退居越州,赴越途中,择居钟氏宅,夜里,五簏文物被穴璧盗去,窃贼就是房主钟复皓。几百年之后,明朝万历贤相张居正犹对此恨恨不已,竟无端辞逐会稽籍钟性部吏。

至此,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尽其一生的财力精力收藏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焚毁、散失殆尽。剩下的就只有关于这些文物的文字记载了,这就是赵明诚所著《金石录》。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岁前,我把她称作豆蔻年华。此时的李清照朝气蓬勃,阳光开朗,比如早期作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风格非常的明快清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阶段 为结婚后到34岁间,从京城到青州,他和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写得诗爱情为主,生活悠闲,感情纯洁,比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第三阶段 在赵明诚出去做官之后,小别相思,写下了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 感怀 》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第四阶段 ,在经历国破家亡后,南渡经过乌江,写下了千古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随后因受到多重打击,独自飘零,加上自己清高的气节,后期作品多悲叹身世,情调多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金石录后序》 风格清新、词采俊逸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李清照的风格变化以南渡为分水岭,由早期的清新明快到后期压抑沉闷。

 几段文字永远不能表述李清照的一生。通过这些图,我们却能看到那样的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战乱中,为保护文物辗转奔波的坚韧,面对这宋朝政府面对金不战而败的讽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在被奸人张汝舟所骗,就算连坐也要揭发的勇敢,在后期虽然生活困苦,也不愿同自己的亲戚秦桧等为伍的气节,为完成明诚遗愿视《金石录》为生命的坚守。李清照被称为古今第一才女,是一个漫长的改造和平反的过程。

历史从来是公正的,他的才华他的气节,让我们后辈折服,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前半生情字深深、烟雨蒙蒙。后半生――冷冷清清、落花飘零。半生烟雨半世落花!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夹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陆德夫忙劝阻。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献诗给赵明诚的父亲,当权的赵丞相。赵丞相说她“炙手可热心可寒”,所以说李清照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花木兰”。这是她前半生的经历。

可是后来,金兵南侵,占据了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到处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从此,李清照单独一人经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过着凄惨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时伤乱、怀旧思乡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作品中也经常体现,如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来她在孤独寂寞中死去,死时手中握着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还有李清照的泪水。

旷世才女李清照改嫁他人后却惨遭家暴历史名人

横亘在北宋和南宋之间的“靖康之变”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无数个人的命运。“靖康之变”发生后,难以计数的北方人背井离乡,辗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