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姓氏大典之漆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百家姓姓氏大典之漆姓,第1张

百家姓姓氏大典之漆姓

 漆雕氏是周代吴国的开国国君太伯的后代,有的以漆雕为姓,称漆雕氏。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百家姓姓氏大典之漆姓,欢迎大家阅读!

 一、姓氏源流

 漆(Q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水名为氏。漆氏系神农(即炎帝)后裔,本姓姜神农后四十一代孙(即伯夷叔齐之孙)隐居漆水(今陕西省邠县西,名曰漆河)之东,后徙商丘之漆园,其后代有的遂以水名“漆”为姓,称漆氏,漆姓便由此开始。

 2、出自姬姓,为复姓漆雕氏后人所简改。漆雕氏是周代吴国的开国国君太伯的后代,有的'以漆雕为姓,称漆雕氏。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出过不少漆雕氏,其中不少还是孔子的弟子。后来,漆雕复姓逐渐演变成了单姓漆氏。

 3、出自小数民族中有漆氏,为鄋瞒族长狄氏所改。古代鄋瞒族(春秋时期长狄氏的一支),其中有的改姓漆氏,称漆姓。

 二、迁徙分布

 (缺)漆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漆氏系神农(即炎帝)后裔,本姓姜。神农后四十一代孙(即伯夷叔齐之孙)隐居漆水(名曰漆河)之东,后徙商 丘之漆园,遂以漆为姓,漆姓由此开始。到五十一代孙漆沔,有壮志,喜游观至蔡邑(今山东省上蔡)谒神农,卜居上蔡汶水之阳,遂以蔡产郡望,这是漆姓称蔡郡之来历。山东蔡邑为漆姓之第二老家。第九十八代孙季高公出任江西观察史,万民爱慕,故落户江西南昌县猪市巷地,忠厚相传,诗书相继,文章礼乐,浑厚敦庞,皆季高公为承前启后之关键。季高公为江西始祖,江西也就是漆雕氏第三个老家。另一支漆氏为古代满族姓氏,为春秋时长狄的一支。周顷王三年为齐国所灭。再一支为漆室女之后,春秋时鲁国有漆室邑,居者以漆为氏。郡望为濮阳(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据《尚友录》载:漆氏世为青州北海望族(今山东省昌乐东南)。又《姓氏考略》云:漆氏望出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北海(略)。

 三、历史名人

 漆希范:字文翁,元代高安人。才识超人,善写文章。初为本县文学,后任静江路教授,谨慎清廉,为世人所推崇。官至临江路知事。

 漆文昌:明代瑞州新昌人,嘉靖年间举人,官应城知县,离宰相张居正的家乡江陵很近,但他从不因此去拜访张居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耿直。后历官永昌知府、参政。晚年回乡,把数十亩田地都分给族中人,自己则闭门教子。

 四、现代名人

 漆斯盛∶高级讲师。1931年12月出生,江西上高人。195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曾任江西省都昌师范学校副校长。是政协都昌县委员会七、八、九届副主席,九江市教育学会理事,九江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江西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条件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数十年来一直从事中等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在工作中勤恳、踏实,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建立了以观察分析综合为基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专长数学教学,代表性论著有《初等代数讲义》、《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中师立体几何教学管见》、《一个传统作法的改进》等。改革开放以来,曾多次被评为九江市先进工作者。分管学校教学工作时,江西省举行中师生会考,都昌师范学校1986年名列全省第六名;1991年名列全省第一名。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蔡 郡:秦国时把蔡、沈二国之地置为三川郡。汉代时改为汝南郡(今湖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今河南省汝南县)。隋唐改为蔡州(曾名豫州),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北海郡:汉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省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今潍坊等地,汉唐都在北海郡境。

 南昌郡: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2、堂号(缺)

 漆姓宗祠通用对联

 〖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知县直誉;

 教授清名。

 ——李文郑撰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瑞州新昌人漆文昌,嘉靖年间举人,官应城知县,离宰相张居正的家乡江陵很近,但他从不因此去拜访张居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耿直。后历官永昌知府、参政。晚年回乡,把数十亩田地都分给族中人,自己则闭门教子。下联典指元代高安人漆希范,字文翁,才识超人,善写文章。初为本县文学,后任静江路教授,谨慎清廉,为世人所推崇。官至临江路知事。

 威昭晋室;

 绩着汉朝。

 ——佚名撰撰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漆钦,官镇西将军,威望极高。下联典指汉朝漆沈,官至鲁相,治绩显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漆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漆远渥少将

 漆远渥(1915-——),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1师36团政治处宣传科副科长、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秘书主任、师司令部作战侦察科科长,红4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宣传股股长、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769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和1942年太行区夏季反“扫荡”。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3纵1旅政治委员,第7旅政治委员,华北军区补训兵团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委兼7纵政治委员,第20兵团第69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68军政治委员,后兼任军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司令员,华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回国后,任华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北京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后勤部部长。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s("content_relate");

23813。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单姓是指有一个字的姓氏。据统计,中国有6931个单身姓氏。复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比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很多,如官名、采邑、职业等。,而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的改姓。《中华姓氏词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载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跨字姓1个。扩展资料:中国姓氏词典,由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一达研究员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邱共同编纂,所有姓氏均来源于历代姓氏专著、古今文献、考古发现和现代人口普查资料。作者在40年间收集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跨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1笔,笔画最多的姓30笔。除了汉族,现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都使用中国姓氏。目前使用的中国姓氏有7000多个,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各占一半左右。参考来源:-姓氏参考来源:人民网-新版《百家姓》发布,引人关注,揭秘中国姓氏文化[图]

中国姓氏众多,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总有上百个姓氏。俗话说“千孙赵丽,吴州郑王,陈峰楚魏,申江杨涵”,中国文献中有5662个姓氏,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朝和清朝移居中原的蒙古人和满族人的汉文姓氏翻译。边疆少数民族翻译成汉字的姓氏不算。宋朝的百家姓赚了628个姓氏,明朝的千家姓赚了1594个姓氏。解放以来,北京的户籍档案中有2200多个姓氏,上海有1400个姓氏。“百家姓”的名称始于宋代《百家姓》问世之后。根据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甲骨文的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但中国古代的姓氏和姓氏有严格的区别。夏商周时期,男性称姓氏多于女性,姓氏是贵族宗法制度,即古代部落组织的代表和称谓。扩展资料:分类列表姓氏(dān xìng):只有一个字的姓氏。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6931个单身姓氏。复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比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很多,如官名、采邑、职业等。,而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的改姓。《中华姓氏词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载的双字姓有9012个,三字姓有4850个,四字姓有2276个,五字姓有541个,六字姓有142个,七字姓有39个,八字姓有14个,九字姓有7个(分别是:西木干到特都里到特,西木撒到特都里到特,分别引用:-姓氏

根据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统计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的百家姓氏排名已经出炉。在众多的姓氏中,排名位于前十的姓氏分别为以下10种:张、王、陈、李、徐、朱、周、沈、杨、吴。

张姓氏,张姓氏是中国的第三大姓,张姓在中国大约有78000000人。张姓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远古黄帝时代就诞生了,并且张姓来源于轩辕黄帝的子嗣。张姓张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是一个很自豪的姓氏。历史上有这些姓张的名人:张仪、张良、张飞、张骞……

王姓氏,王姓氏在中国的来源有很多说法。有人讲,王姓来源子姓、姬姓、妫姓等。王姓乃是中国的中华姓氏之一。王这个字是很有内涵的,主要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中国自古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竖贯通天地人,因此古代的王掌管天地人。

陈姓氏,陈姓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典型姓氏,并且陈姓也是中国的中华姓氏之一。 陈姓氏主要来源于妫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张姓氏在历史上人才英出,例如:秦朝陈胜,西汉陈平,南朝陈霸先,唐朝陈陶……如今陈姓在中国有0633亿左右的人口。

李姓氏,李姓氏的来源也有很多种说法。1、源出嬴姓。2、李树图腾说。3、源出姬姓说。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5、少数民族汉化改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的多达60余人。而如今,据统计中国李姓人口多达1009亿人,成为中国第二大姓。

以上便是上海百家姓中排名前四的四个姓氏,这四个姓氏广泛分布于大上海的各个地方,每一个姓氏都有各自的特点。

百家姓姓氏大典「经典」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百家姓姓氏大典,供大家参考。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郤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第五 言 福 (百家姓终)

s("content_relate");

百家姓姓氏大典周

 周姓的朋友,你们对自己的姓氏了解吗知道它的起源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百家姓姓氏大典周,供大家参考。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1、周姓缘源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2、迁徙分布

 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秦汉时期,周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3、历史名人

 周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璇:上海人,一代影后,又有“金嗓子”的雅号,曾拍摄过《喜盈门》、《歌女之歌》、《忆江南》等影片。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氏子:汝南周氏子,吴郡人也,亡其名,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中国***早期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4、现代明星

 周润发: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第三期艺员训练班,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网中人》、《上海滩》《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等。他给自己名字的注解是“馒头泡在稀饭里”(粥润发),这是他的谐;即使到了好莱坞,他的英文名字也只是“CHOWYOU-FAT”不好记也不好读,这是他的酷;他很少回香港,却始终不入美国籍,他说“做中国人,爽”,这是他的傲。知道吗5月18日是他50岁的生日,英雄半百,但依旧是英雄。

 周星驰:上海人,学毕业后考入无线电1962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视第十一期夜间训练班,1983年结业成为无线艺员,同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做了四年。1987年他被派演戏剧,参演的第一个剧集是《生命之旅》,继后他又主演了《他来自江湖》等剧,其中最得好评的是《盖世豪侠》,在该剧中出现了他那独特的表演风格、1988年他得到导演李修贤的赏识,出任《霹雳先锋》男主角之一。由于演出优异,因此获得台湾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因而他担纲演出的**更历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出路和高峰,被誉为“喜剧之王”。

 周迅:周迅清水芙蓉般的周迅,在人们的眼里,是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烟雨红颜》,她的每一部戏都是那么引入注目……周迅不是典型的美女,但以另类气质取胜,又具双重性格,所以她不困于特定的形象:“以前是学跳舞的,没有学过表演,没上过戏剧学院,因此我的演出不是学院派那一套,比较自然、着重感觉。”

 周杰伦:e世代的新音乐人,唱歌风格是R&B结合古典西方中国乐曲,是个公认的音乐才子,有独特完美的唱腔和音乐天赋,影响了一代活力新军。

 周笔畅:拿下“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周笔畅声名鹊起,在各大BBS上都有了一帮死忠“笔迷”。男装、戴眼镜、唱R&B,这是周笔畅一贯的亮相,也让她成为超级女声中的另类形象。

 5、郡望堂号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睢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2、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当令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爱莲堂: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

 此外,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庐江堂”、“浔阳堂”、“临川堂”、“陈留堂”、“沛国堂”、“泰山堂”、“河南堂”、“笃祜堂”、“武功堂”、“世德堂”、“亦政堂”、“诵芬堂”、“清白堂”、“继述堂”、“世善堂”、“忠厚堂”等。

 6、宗族特征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s("content_relate");

当然有了,典韦就姓典。

典韦是曹操手下大将,专负责曹操的安全,可以说是安保大队的首席保镖,而他个人的战斗力也是非常惊人的。

曾经有一个三国武将排行榜,典韦就排在第三名,只是落后于吕布和赵云,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武力多么可怕了。

#能力训练# 导语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花姓。欢迎阅读参考!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始祖—宋微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氏者。”清朝学者段玉载在《说文解字·华注》中注释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在文献《中国姓氏起源》中记载:“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且由于两者的发音是相近的,因此改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漪枯,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氏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除史籍《述异记》、《通志》、《氏族》等载有南北朝时期有个民俗传说的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发现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当时唐朝有一仓部员外郎,名叫花季睦,是最早出现在史书记载中的历史人物,之后出现了大将军花敬定等人。花氏族人大多尊奉花季睦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夷族,出自唐朝时期婆利婆利国与诃陵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花氏的起源,在历代典姓氏籍中记载皆不详,传说较多。宋朝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郞花尹。并引用《姓苑》的记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而南北朝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确实记载:“花氏源于何姓。”至于何氏为什么改为花氏?却没有任何可蒸之辞。近有学者说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改为花氏的。实际上,在魏、晋朝以前,汉文字中几乎没有花字,只用蘤字,后按同音字通用华字。

 在典籍《唐韵古音》中考证:“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通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而据本书考证,关于“读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说有得商榷:今音“花”、“何”二字,一为开口音,一为嘬口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时期,“花”字读音为“hē(ㄏㄜ)”,即“诃”,在各类音韵学典籍中常用“诃”字协助注音,偶用“呵”字注音者。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婆利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独诃邪拏,就是其时国中宰相;而独诃氏拏,则是一般大臣的统称。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国曾遣使朝贡,以后遂绝,但臣子国人常有往来通商者,留居东南沿海地区者,按汉俗以官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

 在《唐书·地理志》中也记载有地名:“广州东南海中有诃陵国。”按史籍《新唐书》的记载,“诃陵国有文字,有星历,王居阇婆城,其祖延吉东迁至婆露伽斯城,属国二十八。”诃陵国,就是唐朝佛教史册中所记载的诃陵洲:“益州成都僧人会宁于唐高宗李治麟德中期(公元664~665年)泛舶至诃陵洲停住三年,与诃陵国多闻僧若那跋陀罗共同译出《大般涅槃经》后,令小僧运期赍经送归唐王朝京师长安,唐高宗大喜,特赠小绢数百匹,重诣诃陵,将赠品报与若那跋陀罗。”诃陵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后两国密切佛教往来,互通商埠,有大量的诃陵国人留居唐朝时期的中原、沿海地区,按汉俗以国名为姓氏,称诃氏、花氏,世代相传至今。今福建泉州、海南琼州、广西北海等地区仍有其后裔子孙。

 该支花氏的正确读音作hē(ㄏㄜ),今音讹读作huā(ㄏㄨㄚ)亦可。

 源流三

 源于女真族,出自宋、金时期女真孛术鲁·久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金国时期,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范用吉改为花氏,其后代子孙穗世代称花氏至今。范用吉,本名为孛术鲁·久住,女真族孛术鲁氏。孛术鲁·久住起初归入南宋,在北伐主帅、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他以聪慧计谋擅长,故更汉族姓名为范用吉。赵范因他姓范,触了自己的名讳,因而时常斥之,但范用吉犹应对如故。赵范良久方悟,发现他所处之事与自己的意愿非常相符,遂擢升其为亲信,言听计从,略不加疑,并易其姓氏为花氏,并晋升他为太尉,派去镇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今已淹没在丹江水库之下),此后称花用吉。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农历3月,花用吉杀了均州长吏,送钱粮于蒙古军,遂因而北归于蒙古大元帅孛儿只斤·窝阔台帐下。不料,花用吉自己的家人却诬告他是南宋细,欲反叛,因此被一直十分嫉妒他的同列(归顺蒙古的女真官员)不加甄别,即借机所害。

 在花用吉被杀害后,其后裔子孙以其宋赵皇家所赐之汉姓“花”为姓氏,世代称花氏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富珠哩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富珠哩氏,亦是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FujuriHala,世居富珠理,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元朝时期,孛术鲁部族人即有改汉姓者,到明末清初以后多冠汉姓为花氏、鲁氏、范氏、富氏等,花氏一族与第四个渊源中的孛术鲁·久住(范用吉、花用吉)有密切关联。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额玉特氏,亦称额岳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yot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额玉特氏多冠汉姓为花氏。

 源流六

 源于回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源流七

 源于傣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土著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地方官府将世居云南地区的傣族按其生活习性和衣着划分为花傣、旱(山)傣、水傣。花傣,亦称花腰傣的简称,主要是居住在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以衣着为表征的一种傣族称谓(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的一种称谓。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服饰的腰部彩带层层束腰,挑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而名之为“花腰傣”。自唐朝以来,傣族已自称“傣”。花腰傣的名称最早见于清朝,当时将“百夷”记载为“摆夷”,把德宏州为主的傣族为“旱摆夷”,明朝时期则称为“大百夷”;将西双版纳州一带的傣族称为“水摆夷”,明朝时期则称为“小百夷”;居住在红河中游的傣族就称为“花摆夷”。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撰著的《新平县志·民族》中记载:摆衣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旱摆、花腰摆、苦菜花摆四种。其文中所提的“摆衣”,就是今天新平境内红河流域的花腰傣的前身,直到今天,当地的老百姓还一直延续着这种叫法。

 在花傣的族人中,有在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以民族称谓流改为汉姓花氏,世代相传至今。[2]

  得姓始祖

 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华氏)、花季陆。

 花姓始祖—周文王

 主要有三个说法:

 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姓的始祖是唐代仑部员外郎花季陆。

 二是《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三是花姓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代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花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已经名列第二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二十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13%左右。

 据史籍《姓苑》上的记载,花氏起源于何氏,至于为什么改为花氏,已经不可考。有说法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谐音改氏,不过此说在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花姓于正史出现是在唐代,除骁通过人,曾讨平四川段子璋谋反,而大诗人杜甫所赞美的上元年间的名将敬定外,尚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的仓部员外郎花季陆。据《姓氏考略》所载,花姓望出东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说明花姓之发祥也应在今山东东平县,换言之,后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从该地繁衍出去的。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动荡,民不聊生,北方民众南迁甚众,花姓亦概莫能外,他们播迁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宋元之际,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趋扩大,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

 明初,山西花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此后花姓逐渐播及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之辽宁,并有沿海之花姓入迁台湾。

 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花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及内蒙之东北区。

 清嘉庆年间以后,繁衍于贵州贵阳的花姓甲第连翩,荣登龙虎榜,极大的壮大了西南花姓的声望。

 如今,花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约占全国汉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花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2]

 郡望堂号

 郡望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开封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著称,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但对中原地区而且对全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前十六世纪),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老丘),直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一百五十七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丁巳,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秦王政二十五年(丙子,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

 汉朝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南北朝时期,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唐延和元年(壬子,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唐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后梁政权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在后晋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后周显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王朝,开封升为府。北宋时期开封人口曾达一百五十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宋靖康元年(丙午,公元1126年)金国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金贞佑二年(甲戌,公元1214年),金国迁都开封。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朝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驻藩开封。明朝时期,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进行防御,开封城遭道严重破坏,城中原三十七万人口仅剩三万余人。清朝时期设开封府,清朝末期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0月24日开封被人民解放军解放,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迁往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市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堂号

 东平堂:以望立堂。

 开封堂:以望立堂,亦称汴梁堂、大梁堂、汴京堂。[2]

 花云堂

  家族名人

 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花无缺,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河南商丘东南)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花木兰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惊定:一作花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将领。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官至吏部尚书。

 花杰: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铭:贵州贵筑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花向辉:邯郸曲周人,现代作家,笔名:金夜星,著有《千山未了情之红尘路》《无敌枭雄之千山未了情》《栖溪小筑之浪子归来》等多篇作品。

 花姓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华氏;望出东平:全联典指花氏的源流和郡望。

 东平世泽;尚书家声:上联典出花氏的郡望。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花伊,官沿书郎。

 成都猛将;怀远英侯: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花敬定,骁勇过人。上元初年,段子璋在蜀叛乱,当时崔光远任成都尹,花敬定为牙将。他率兵征讨,一举获胜。杜甫作《赠花卿歌》诗有句:“成都猛将说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怀远人花云,相貌魁伟,勇猛过人,随朱元璋作战,攻城略地,屡建奇功。官枢密院判,镇守太平,陈友谅来攻,他被抓获,奋身大呼,捆绑他的绳索断裂,夺刀杀敌五六人,寡不敌众,被碎尸。

 勋称怀远;誉满成都: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花云,安徽怀远人,将兵略地,屡建奇功。下联典指唐·花敬定平蜀乱,杜甫《赠花卿歌》云》“成都猛将说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花纶状元;木兰英雄:上联典出《词品》载:杭州花纶《人名》年十八,黄观榜及第三人。初读卷,宫进卷以花纶第一,练子宁第二,黄观第三。御笔改定以黄观第一,练第二,花第三。南京谚有“花练黄,黄练花”之语。故后人仍以花状元称之。下联典出南北朝时期的女英雄花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她扮男子替父亲从军。

 七言通用联

 高贤合捻黄粱梦;诗圣独吟花卿歌:上联典出元朝时期的戏曲家花李郎,名号不详,籍里无考。为元朝戏曲演员刘要和婿。时人称他为花郎学士。尝与马致远等合制《黄粱梦》杂剧。《录鬼簿·贾仲明补词》载:“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四高贤合捻《黄粱梦》。”下联典出唐朝时期的猛将花敬定。四川段子璋叛唐,他任平叛军牙将,骁勇过人,平息叛乱。诗圣杜甫曾为他作《赠花卿歌》。

 润生自有介轩集;茂将独列功臣录:上联典出明朝时期的诗人花润生,字蕴玉,邵武人。永乐进士。初为古田令,吏绩甚著。有《介轩集》。下联典出明朝时期的名将花茂,巢县人。因有战功,累官都指挥使,名列功臣录。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义侍保孤,幸逢雷老;孝女代戍,愿易男装: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花云守太平时,陈友谅来攻城,花云妻郜氏料定其夫必死,便把三岁的儿子托付给侍子孙氏,自己投水而死。花云被俘后,孙氏抱小儿逃走,路上见一老人自称雷老,把孙氏及小儿带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赐小儿名炜,又要赏赐雷老衣物时,人已不见了。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花木兰,北朝民歌《木兰诗》的主人公。说少女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十二年,胜利归来,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英雄形象。

 怀远英侯,建奇勋于明朝;成都猛将,垂美誉于唐诗:上联典出明朝时期的猛将花云,怀远人。骁勇绝伦,为明王朝将兵略地,屡建奇功,升行枢密院判,守太平。下联典出唐朝时期的猛将花敬定。四川段子璋叛唐,他任平叛军牙将,骁勇过人,平息叛乱。诗圣杜甫曾为他作《赠花卿歌》。

百家姓姓氏大典之漆姓

百家姓姓氏大典之漆姓  漆雕氏是周代吴国的开国国君太伯的后代,有的以漆雕为姓,称漆雕氏。下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