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曾投靠的土匪是谁?既是兄弟又是仇家,张的做法受后人称赞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张作霖曾投靠的土匪是谁?既是兄弟又是仇家,张的做法受后人称赞,第1张

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曾是土匪出身,那么张作霖最初投靠的土匪是谁?恐怕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实正是张作霖投靠的这位大土匪,才使张作霖身份一再洗白,最后张作霖巧施一计掌握东北大权。此人叫冯德麟。

从土匪到绿林

1868年冯德麟出生于辽宁海城的贫苦人家,家贫如洗,穷得吃不上饭,由于身高力大,17岁时当了“胡子”(土匪),成为远近闻名的土匪。

甲午之战后,清朝失败,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朝与沙俄签了《中俄密约》后,沙俄派兵10多万进入东北。

此时东北的“胡匪”也趁着此时作乱,在辽西地区的地主官员家,为保护自家安全,组织了乡团、联社会、组堡防等组织,其中冯德麟转身在辽阳的高家佗子成立大团,得到黑山举人刘东闽支持,于是冯德麟成为“保境安民”的地方组织。

此时张作霖也是黑山一个保安团成员。而张作霖参加甲午战争后,到家乡进入保安团的。他很小时就和冯德麟认识,深知东北绿林的规矩。甲午战争后,他再次投靠冯德麟手下。

冯德麟的保安队伍深得民众欢迎,因为他抗俄,而且在海城、黑山等地共有108帮的队伍。沙俄对冯德麟的队伍也很害怕。1901年2月,沙俄被骑兵伏击了冯德麟,然后把流放到库页岛,但在转押过程,冯德麟在俄国轮船上遇到中国司炉工刁玉亭,趁机把冯德麟送上岸。1903年,冯德麟才辗转回到家乡,准备东山再起。

从抗俄到投日

冯德麟从土匪到保安团转身后,由于抗俄差点丢命。他回到东北后,又赶上了日俄战争。由于冯德麟痛恨俄国,他就带着自己部下,继续打击沙俄军队。由此日本对冯德麟很关注。1904年夏天,日俄在辽阳大战,日军元帅大山岩派人与冯德麟联系,于是被日本招募为“东亚义军”,成为日军在日俄战争中的一员。

此后冯德麟从日本那里得到大量军火,从此冯德麟的实力大增。在日俄战争中,冯德麟也参战,并牵制了日军。

日本战胜沙俄后,冯德麟因功还获得了日本天皇给的勋章。

从兄弟到对手

1905年3月10日,在日军少将福岛的引荐下,冯德麟到了盛京将军赵尔巽手下,从此被正式招安的清军,冯德麟任河防营统带,不久又任巡防营左路统领。

1907年,按年龄为序,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8人结拜为盟成为拜把兄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称帝,此时沈阳还属清朝管,但以张根仁、柳大年、徐境暖洋洋等人的响应下,沈阳成立了“满汉联合共和政体”。但冯德麟与张作霖都跟着赵尔巽。为了保护好赵尔巽安全,张作霖率巡防营开进沈阳城,而冯德麟率左路巡防营死守辽西,卡住山海关。冯德麟带领辽中、彰武、绕阳河一带,有力确保了赵尔巽的安全,赵尔巽高兴的说:“稍酬知遇(指受抚)之恩,借图犬马之报”,赠给冯德麟貂皮一件,表彰冯德麟关键时的“忠义奋发”、“力斡危机于万一”。

1912年,盛京的巡防营改为陆军,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二十七师师长,冯德麟为二十八师的师长。两人都成了中将。而张作霖曾经是冯德麟的手下,如今与冯德麟平起平作。此此两人就有了矛盾。

矛盾归矛盾,两人面对同一目标时就自觉团结在一起。1915年,袁世凯筹划复辟,于是派心腹到春天任督军。此时冯、张两人奉承段芝贵,甚至联名写信让袁世凯称帝。

但袁世凯称帝后,引起全国声讨声。面对这种形势,冯张两人再次携手。在张作霖的建议下,他在沈阳与段芝贵唱白脸。而远在北镇的冯德麟的二十七师唱红脸。不久冯德麟公开反对复辟的段芝贵,而张作霖则在沈阳忽悠段芝贵,劝他早点逃脱。于是段芝贵丢下大量家败跑到了天津。

冯德麟、张作霖都不希望外人在东北当老大。因此驱逐段芝贵是两人合谋。段芝贵回到北京后,没少骂冯德麟,并保举张作霖。

袁世凯知道不能再往东北派总督了,因为有冯张二人在东北,谁去都会被打压。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任命为张作霖盛武将军衔,督理奉天军务并兼巡按使,统领着奉天军政实权。

而冯德麟则被任命为军务帮办,其地位显然在张作霖之下。冯德麟很生气,迟迟不去任职。张作霖则居张之下,冯德麟愤愤不平,迟迟不去就职。张作霖则派人劝冯德麟就职,冯德麟拒绝见面。张作霖也只能忍着。

后来冯德麟居然公开表示要另设“帮办公署”,其架构人员开支与张作霖公署相同。张作霖很生气,但他又不好出面劝阻,就电请袁世凯裁决。袁世凯回复“于体制不符”,拒绝了冯德麟的请示,只答应每月另发办公费15万。冯德麟还是不接受,他率军返回北镇,袁世凯派张锡銮来调解也没有成功。

张作霖一看来硬的不行,就用软招,他派旅长孙占鳌带着贵重礼物和30万大洋到北镇迎接冯德麟。不久冯德麟带着不同人马进入沈阳城,并设立二十八师办事处。

冯德麟公开与张作霖对抗,并向张作霖提出3个要求:一是要求帮办权力与将军平等,二是用人方面要互相商量。三是要二十万给冯德麟买飞机。张作霖对这些要求当然不会答应。后来段祺瑞知道冯张的矛盾,就派他们的老上司赵尔巽前去化解,但依然没有调解成。

张作霖此时虽然大权在握,但沈阳城乱成麻。因此他聘任了一位警务长督奉,但他苦于省城治安混乱无法治理。1917年11月,张作霖又特聘前民政使、曾获“全省警政第一”的王永江为全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王就任后,改革警政,实行军警分立,严禁军队干涉警政,遭到汤玉麟等人的反对。

有一次,汤玉麟的部下在城内聚赌,为督察侦知,王永 人将宋逮捕。汤玉麟获悉后,唆使部下向警察寻衅,并要求把王永江免职。冯德麟因素与张作霖不和,因此他全力支持汤玉麟的对抗行动,这件事又加剧了张作霖与冯德麟之间的矛盾。

大总统黎元洪为了解决军警之争,派特使到沈阳调解。冯德麟一看张作霖都心动了大总统,赶紧撤兵,汤玉麟也撤兵到新民。此事让张作霖开始意识到冯德麟的威胁,因此,他行使权力,撤掉冯德麟帮办职务,并把驻沈阳的办事处也一并撤掉。冯、汤两人失败。冯德麟只得回北镇固守,并没有任何要职。此后北京想让冯德麟任黑龙江督办,但由于局势不稳定而不了了之。

从囚犯到退隐

但1917年6月,冯德麟的机会来了,张勋电召冯德麟进京密商复辟大事,冯德麟当然想抓住机会,他派心腹200人先去,然后冯德麟带30名护卫到了北京,他拜见张勋,表示愿为复辟效忠。

在冯德麟认为,只要复辟成功,他不愁当大官,甚至能把张作霖赶走。冯德麟带28师部分官兵进官保卫皇室。冯德麟还拜见溥仪,溥仪赏给他“穿黄马褂,紫金城内骑马,御前侍卫大爪头衔”。

冯德麟此时有些飘了,他认为官运来了。但没想到张勋的复辟遭到全国反对,全国兵马讨伐他们。冯德麟预感到大事不好,于是派人向张作霖求救。张作霖看在拜把兄弟情份上,回电:“永居北京故为危险,速从陆路沿长城单骑来归,当于适当地点出迎”。张作霖让冯德麟马上回东北。

但冯德麟没听张作霖劝告,甚至听信手下之言,居然着便装坐车向东而去。到达天津时,被曹锟手下发现,于是冯德麟等人被捕。张勋的辫子军也惨败,段其瑞进入北京,冯德麟也被押到北京受审。

1917年8月15日,大总统宣布“冯德麟因叛变共和,罪迹昭彰,剥夺一切官职和勋位,并交付法院依法严惩”。冯德麟妻子赶紧请求张作霖出面救冯德麟。看在兄弟份上,张作霖到北京向段祺瑞求情,然后又动员部分师里的官兵联名写信,甚至辽西的官员也动员让他们求情。

结语

10月15日,段祺瑞把冯德麟改为“参加复辟证据不足,因吸鸦片罪罚八百元”。冯德麟获释后,被任命为段祺瑞的高级顾问,又派他到东北管理清朝陵墓,从此再没有带兵。

张作霖对冯德麟也够意思,不仅经常关照,而且重用其儿子为东北少将参谋长。从张作霖的做法看,一个人一生中无论与谁有仇恨,不能把事做的太绝,即使别人有愧于你,最后有难也要帮一把。如果冤冤相报,仇恨越结越深,危险也将来临。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吴佩孚——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

吴佩孚,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 。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4年9月吴佩孚简介,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佩孚简介,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月4日,日本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杀吴佩孚,吴在牙医刀下当场身亡。时年65岁。 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新军的主要将领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以省割据导致分裂。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从1912年开始掌握中华民国的军政大权,直至1926年覆灭,一共统治了14年。

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首脑袁世凯去世。由于其手下对袁世凯指定的继承人不满(黎元洪、王士珍、徐世昌),因此纷纷拥兵自重,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割据势力:直系、皖系和奉系。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个北洋派系的首脑人物。

一、直系军阀

以冯国璋为首领,占据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及直隶等地,外交上主要依靠英国和美国。主要将领有曹锟、吴佩孚、孙传芳。1920年7月开始走上统治舞台,至1924年10月结束,出了冯国璋和曹锟两任大总统。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出生,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1917年至1918年短暂代理大总统职务,1919年因病去世。

曹锟,1862年出生,天津大沽口人(今天津塘沽)。北洋直系军阀,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1923年10月当选,1924年10月被囚禁,1926年4月得到释放下台),陆军一级上将(1939年12月追封),1938年去世。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出生,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北洋直系军阀首领。由于不肯和日军合作,于1939年12月4日被日军军医杀害。

孙传芳,1885年4月17日出生,字馨远,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下乔庄村(祖籍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岔河村)。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后人,直系军阀首领,与张作霖、吴佩孚并称为“北洋三大军阀”,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恪威上将”,人送外号“笑面虎”,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1927年被北伐军战败下野,1935年11月13日被刺客施剑翘刺杀身亡。

二、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五省,主要将领有徐树铮、靳云鹏等人(说明:没有足够影响力的督军、省长就不列出来了,因为人物众多),靠山是日本。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期间控制了民国军政大权。

清朝文学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

刘鹗,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他创作了《老残游记》,被称之为“文学家”,因为他拓印第一部甲骨文字的《铁云藏龟》,被称为“古文字研究家”,又因为他引进外资,创办实业,而被人称为“实业家”。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洪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康熙七年国子监生。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演所著《长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词曲著名,《长生殿》外,有《四婵娟》等,另有《稗畦集》、《续集》。 高旭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1912年以后,高旭对政治颇多参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卷入曹锟贿选事件大受世人讥责,廿年老友柳亚子都不承认。经此连番打击之后,高旭悲不自遣,两年后郁郁而终。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明季四公子。侯方域擅长散文,代表作有《李姬传》。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代表作《易图明辨》。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剪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他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散文、诗词,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钱谦益(1582-164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吴梅村

吴梅村又名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

清朝文学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

刘鹗,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他创作了《老残游记》,被称之为“文学家”,因为他拓印第一部甲骨文字的《铁云藏龟》,被称为“古文字研究家”,又因为他引进外资,创办实业,而被人称为“实业家”。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洪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康熙七年国子监生。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演所著《长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词曲著名,《长生殿》外,有《四婵娟》等,另有《稗畦集》、《续集》。 高旭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1912年以后,高旭对政治颇多参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卷入曹锟贿选事件大受世人讥责,廿年老友柳亚子都不承认。经此连番打击之后,高旭悲不自遣,两年后郁郁而终。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明季四公子。侯方域擅长散文,代表作有《李姬传》。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代表作《易图明辨》。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剪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他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散文、诗词,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钱谦益(1582-164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吴梅村

吴梅村又名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

曹锟因屡遭挫折,心情郁闷,身体状况愈来愈差,曹家的财权牢牢控制在其养子曹少珊手中,连曹锟也奈何不得他。为此,常常引起众夫人及子女们的不满和忌恨。郑夫人生性好静,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再加上有的孩子常在外惹事生非,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曹锟,其心情是不会好的。他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据刘夫人的女儿曹士英回忆,1928年的一天,曹锟给刘夫人去信说:“庆(曹少珊的乳名)的心肝坏了,他们也不管我,我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对士英和士嵩我管得少,很觉对不住你,你要照顾好他们。”刘夫人见信写得悲凉,又心疼又生气。因为刘与陈夫人有矛盾,本想不管此事,但经不住母亲和姐姐的劝说,她只好找到大哥曹镇商议。曹镇建议刘夫人把曹锟接到泉山里。

刘夫人怕泉山里人多嘈杂,不利于曹锟养病,便在外面租了一所房子,接曹锟去住,又请来西医大夫梁宝鉴、德国医生巴勒弟给予精心治疗,自己也终日守候在床边细心照顾。几个月后,刘夫人见曹锟的病日益好转,便把他接回泉山里。 曹锟的病情好转后,心情也渐渐好起来。他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到院中练练自己编的一套虎拳,然

后回到屋里打坐练气功。早饭后不是练书法,就是画画。曹锟喜爱国画,尤其擅长画梅花、山石、螃蟹、一笔虎等。他有一枚曲形章,上刻“一点梅花天地心”,每画完梅花后,便盖上这枚图章。他还有一块黑石图章,上刻“万代一如”。他画的画或书写的条幅有的右上角常常盖有一枚章,上写“弱冠从戎服劳国家四十年归田年七十以后怡情翰墨之作”,右下方署别号“乐寿老人”或“渤叟”。

曹锟还常常请来一些文人墨客指导自己的书画。齐白石和曹锟的交情甚厚,曹的图章多是齐白石所刻,图章侧边总留有“布衣齐璜”(璜是齐白石的字)四个字。

曹锟不仅擅长书画,而且颇有文才。据高夫人的后人讲,高夫人的女婿李伯夫是曹锟几个女婿中最得宠的一个。一日,李伯夫请曹锟为自己新布置的一间书房起个号,曹锟略加思索后便挥笔疾书三个大字“伯雅轩”,并配了“青松直上千年余,红鹏高翔万里心”的对联一幅。 在曹锟的晚年,其家庭中有两件事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很大。

一是陈夫人所生的儿子曹士岳同他的原配夫人袁怙贞(袁世凯的女儿)打架,曹士岳情急之中开枪打伤了袁怙贞。袁住院后,袁家不甘罢休。此时虽然袁世凯早已去世,但袁家仍很有势力,曹士岳受控告被拘留,曹、袁两家打起了官司,天津各报纸也争相报道这一“趣闻”。后来曹士岳被刘夫人保出与袁怙贞离了婚。这件事曹锟觉得丢了面子,每当家人提起此事,他脸上都现出一种忿忿之情。

二是曹锟的养子、曹锐之子曹少珊虽在曹锟的儿子曹士岳出生后不久便认祖归宗了,但实际上他仍把持着曹锟家的财产大权。曹锟子女们十分不满,常为此闹矛盾。曹锟看在曹锐的面子上,不忍心对曹少珊过于苛刻,所以他也不能左右家里这个乱糟糟的局面,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常常唉声叹气,很是烦恼。

张作霖曾投靠的土匪是谁?既是兄弟又是仇家,张的做法受后人称赞

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曾是土匪出身,那么张作霖最初投靠的土匪是谁?恐怕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实正是张作霖投靠的这位大土匪,才使张作霖身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