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城城隍庙木牌坊有什么寓意?
木牌坊位于城隍庙门东西两端跨街而建,建于明代,修于清代,皆四柱三楼式,共有东、西两座牌坊:东面牌坊上书额为“鉴察坊”,西面牌坊上书额为“翊镇坊”。
两牌坊意义各有不同,一个扬善惩恶,一个是汾城当年战争时期的保护神。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氏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的两位宰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满族、彝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得姓始祖:祖已。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
祖氏的来源,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六百四十五年之中,前后二十八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氏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
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五千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氏的始祖。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祖氏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朝复兴起来。这三人的后代中都有以祖为姓氏的,是祖氏的一支起源。
祖氏还有另一支起源,是源于商朝的两位宰相,他们叫祖已和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孙中,也取祖字为姓,称为祖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京兆郡:唐朝国都长安直辖区,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五.家乘谱牒:
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明)祖钦等纂修,(清)祖富言续修,清乾隆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六.字辈排行:
祖氏一支始祖:“天地美德古今流芳仁敬孝慈道义忠良诗书经史礼乐文童范阳华胄奕世荣昌惟斯后人耕……”
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牌坊又称牌楼,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的一个典型标识,成为代表古老中华文化一种独特的地位。在国外,华人后裔的聚集区,唐人街、中国城、中华街,大都建有牌坊,凸现炎黄子孙的特色气派,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物化。
冯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不过千丁的古老小村,历史上 有记载的牌坊有7座,现存2座。其“最”是有全徽州最早的牌坊和全县稀少的百岁坊。
冯进士的登庸坊,俗称进士坊,是冯与坑口户部尚书胡富是同科进士,胡富迄到死后两年才立尚书坊,比登庸坊迟45年,奕世坊也是胡宗宪死后三年才立的。巧合成三牌坊的“一、二、三”,冯中举进士后一年立坊,胡富死后两年立坊,胡宗宪死后三年立坊。
百岁坊,是为冯光烛之妻寿高103岁而立。据县志称,百岁坊全县只有5座,冯村占1座,可谓珍稀可贵之。冯妻曹氏,寿满百岁有三,子孙数10人,五世同堂,嘉庆9年(1804)恩赐绸缎银两,其曰:“贞寿之门”,坊联为:“寿荫全家福,恩嘉五代荣”。此坊为楠木制造,俗称木牌楼,也堪珍稀可贵的皇赐族封尚义之门。
现存的大夫坊,是明嘉靖间为冯兰官任山东莒州而荣建。冯靖历史上还在县城东立步蟾坊,现无存。“蟾”是月亮的代称,“步蟾”即是步入月宫,也即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之意。冯之父冯义观,幼丧父,事业谨,好善乐施,热爱公益,友爱弟侄,终身不析产。明景泰间(1450-1465)举例冠带,赐恩荣坊。
牌坊的起源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我们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在古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门的称谓,但是到什么时候确定它为牌坊的呢,这要从唐代说起。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的种类
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分,牌坊大体分南、北两大派。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式、苏式、桂式牌楼,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北派牌坊则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如果按材质分,牌坊分为四大类:石坊、砖坊、木坊、水泥坊;如果按名称分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
牌坊之最
最多的城市
北京曾建各式知名牌坊三百多座,现仍有百余座古牌楼傲然屹立在各景点,目前北京还有新建牌楼百余座。
最小的牌坊
最小的石牌坊:北京最小的石牌楼在颐和园东北角谐趣园内名为“知鱼坊”。
最小的木牌楼:位于北京颐和园公园内的琉璃塔坊。
最大的牌坊
最大的木牌楼:北京顺义县杨镇的三联木牌楼其夹杆石就有两人高,主牌楼总高18米,总长42米。它不但是亚洲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木牌楼。
最大的石牌楼:昌平十三陵有一个北京最大的石牌楼,总宽2886米,高14米。为六柱五间十一楼,建于嘉靖19年(1540)。
楼柱最短的木坊
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内的普安殿坊。
最老最厚的琉璃牌坊
位于北京神路街的东岳庙坊。
您别以为只有中国才有牌坊,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建有中国的牌坊,牌坊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1988年在加拿大唐人街建有“中华门”牌楼;伦敦的爵禄街头街尾及麦高田街,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建立起3个牌楼;英国曼彻斯特“唐人街”中心竖立着一座“曼彻斯特中国城”中英文字样的牌楼;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埠商业区矗立着一座目前美国最大的中国式牌楼;日本横滨市的中华街有七款颜色不同的中国牌楼;英国利物浦于2000年1月31日建成利物浦乐华坊;毛里求斯路易港市中心皇家大道上,1997年“香港回归”前建立了一座高大的中国牌楼;澳大利亚卡勃拉玛打市的中式牌楼,耗资35万澳元所建,筹建时间达四年,有人甚至认为定全澳最美观的一座中式牌楼。
牌坊的内涵
别以为牌坊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实牌坊中蕴涵的文化内涵真的可以让每一个国人琢磨几辈子的。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例如牌坊上常有这些图案:
龙凤:如果你看到哪个牌坊上刻有龙凤,那一定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
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长寿、健康、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及子孙满堂等五种天赐之福。
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
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同时,鲤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
除了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外,牌坊最大的特色还有“坊眼”。比如北京中山公园进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字,为的就是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建造的意义和价值。另外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的、为什么事建的、由谁建的和什么时候建的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可是一件极为隆重、极不容易的事,并不是你想立,你有钱就可以立的。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但孔庙的“万古长春”坊仅是一个破例,因为人家可是“孔圣人”。所以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牌坊里的故事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6月2日德国公使克林德,乘轿车前往总理衙门。在途经西总布胡同西口时,不服巡逻盘查并向清兵开枪挑衅,被端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恩海还枪击毙。
1902年9月清光绪皇帝与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要求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击毙处修建“克林德碑”以作纪念。
1903年1月18日克林德牌坊建成。匾额处铭刻着:由于庚子年义和团拳民之变,致使德国公使被杀,有幸与帝国议和告成,特立此坊以作纪念……。
克林德碑之所以被建立,还另有个原因:外国人不懂立牌坊的意义,而京城名妓赛金花懂得立牌坊的光荣。当时赛金花深受八国联军瓦德西宠幸。赛金花有机会能见到克林德的老婆,这位名妓对克林德的老婆大谈中国人最光荣的事,莫过于死后立个牌坊。赛金花竭力鼓动克林德的老婆,要求皇上亲自给其先生立个最大的牌坊,上面再刻上皇上为克林德赔罪的话,那不就万古流芳了吗?于是在赛金花的鼓动,这座牌坊还就真的立起来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被协约国战败。我国也是协约国之一,所以也算是对德战胜国。胜利的喜讯使北京市民群情激昂,要求捣毁“克林德碑”以雪中国人的耻辱。但是协约国和当时的军阀都宣扬这是“公理战胜”。于是,1919年,这座意味着民族侮辱的牌坊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并改名为“公理战胜”牌坊。1952年,在北京召开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友好会议”。会议期间确定要将“公理战胜牌坊”改为“保卫和平”坊。郭沫若同志亲笔为牌坊题字。
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牌坊俗名牌楼。它不同于民居--民居是住人的;也不同于祠庙--祠庙是供神的;它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的独特的建筑物。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规定:祭天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人们认为汉代祭祀灵星,是为了祈求丰年,与孔庙无关。又见改灵星为棂星。宋(南宋)元年以后,尤其是明清,这种建筑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旁、里前、路口。也不仅用于祭天、祀孔,还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等,于是灵星门不仅一变成为棂星门,而且再变为牌坊。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标志坊;二类为功德坊;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或者又可分为:表彰宦绩政声,旌表孝子义士,旌表节妇烈女,作为里、院、墓道的门房等。
据《宁乡县志》、《中阳县志》记载,明朝、清朝时,为了旌表县人职位、德行,圣旨传乡,在县城为中阳的才子佳人雕刻竖立了木、石牌坊22座(其中:木牌坊9座,红砂石牌坊12座,青石牌坊1座),分立于城内南、北、东街和城郊。(1)双桂坊(举人史弘达、张性),(2)登科坊(举人杨升),(3)掇科坊(举人庞辅),(4)敕赠坊(兵马指挥贺廷秀),(5)经元坊(举人杨江),(6)光裕坊(举人史勉),(7)诰赠坊(兵备道曹科,父曹希周),(8)登科坊(举人庞贤),(9)诰赠坊(郎中陈谟,父陈继道),(10)文宗坊(提学道刘有诚),(11)御史坊(湖广道王友贤),(12)敕封坊(郎中刘有诚,父刘希周),(13)尚书坊(王友贤),(14)三世尚书坊(王友贤,父王用,祖王英),(15)南宫高捷坊(进士高严),(16)敕诰重褒坊(加赠大理寺右寺丞王用),(17)龙章申锡坊(加赠主事张文),(18)连步天梯肇登甲弟坊(顺天府尹曹科),(19)龙登春榜虎占秋闱坊(进士张蕴道),(20)父子承恩坊(累赠奉直大夫礼部仪制司郎中王弘化,兵备道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王编,翰林院检讨王缙),(21)兄弟进士坊(王编、王缙),(22)龙章宠锡坊(云南按察使李洙)。
据《宁乡县志》表白,上述“志坊表非为观美也”,“是尝立功立言有德桑梓者也”。在华夏大地历史上,在一座县城为众多才子佳人竖立牌坊的极少极少,中阳县城可谓首屈一指。这是中阳地灵人杰的历史见证,是华夏大地上的瑰宝。
说到这个应县木塔,那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我们中国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同时还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那么去应县木塔的话,看什么呢?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应县木塔简介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在应县境内,始建于辽代(即公元1056年),完工于金代(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塔身高度为6731米,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2016年这座木塔获得吉尔斯世界纪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的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简称“释迦塔”,它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纯木构的塔,整个塔平面呈八角形,全塔没用一铁一铆,完全是靠中国古建筑技艺中的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搭建而成,整个木塔使用的是红松木材,每层都有24根柱子支撑起塔层,所以非常特别。
2、应县木塔特点1、一看木牌坊山门
这座木制山门建于清代,三楼四柱悬山顶。木牌坊阴阳两面均嵌有长2米,宽05米蓝框白底黑字横匾,正面为“浮图宝刹”,背面为“千仞玲珑”,为康熙六年(公元1667)应州知州傅登荣所书。
2、二看木塔外观
来到院里,这座千年宝塔就矗立在你眼前,绝对值得你围着它仰视无数圈!不仅是高大雄伟壮观令你折服,那几百朵宛如莲花般的“斗拱”让你爱不够,还有塔上悬挂着的数十幅匾额,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书法名流的墨宝,每一个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3、三看木塔底层
因木塔倾斜严重,为了保护木塔现在任何游客都不能上塔!!!底层是可以进入参观的。底层的正门不大,还略显有点小,门上“万古观瞻”匾额是清乾隆六十一年时任应州知州的章弘所书。
4、四看佛宫寺小西天
寺院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这也是一个特点。从木塔底层出来北面是佛宫寺的主殿,这是一座清代的四合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5、五看佛牙舍利
应县木塔就是萧太后为了供奉两颗佛牙舍利而建造的,这两颗佛牙舍利之前没有记录在史册里,所以人们都不知道。一九六六年,在木塔日常维护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如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琥珀等佛教“七珍八宝”,而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二颗佛教圣物——佛牙舍利。
6、六看陨石、石碑和铁器
塔寺内有一块“天外来客”的陨石,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清光绪年间落在了距县城8公里的曹娘村西南桑干河畔。1954年才移到塔寺里。
传说和佛陀斗法的魔王推了这颗星石想要砸毁木塔,眼看就要落到塔上时,佛陀手指一弹,把这颗星石(陨石)弹到了离木塔8公里之外。
7、七看钟鼓楼
钟鼓楼皆为明代建筑,铁钟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所铸,重1650公斤。鼓重装于1999年。
创建年代不详,石牌坊为四柱三楼青石结构,单檐十字歇山顶。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乾隆、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平面方形,坊下四面可以通行,面阔、进深均为55米。梁架、斗栱、椽飞、垂莲柱等均为木构,下层柱枋花板台基等均为石质,石柱、额枋上浮雕人物、禽兽、花卉等。
木牌坊位于城北,与石四牌坊相对峙,四柱三楼木结构,重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0余米。重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清康熙、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6米,四面可以通行。
四牌坊,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旧城南十字街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4年6月10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牌坊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丁集居委会、牌坊社区居委会、周桥居委会、耿皇社区居委会、程楼村委会、大梁村委会、滨河村委会、五里郭村委会、西常村委会、双楼村委会、杨双楼村委会、张桥村委会、燕大村委会、三周村委会、曹庄村委会、张元村委会、高庄村委会、耿楼村委会、王安村委会、宋楼村委会。
汾城城隍庙木牌坊有什么寓意?
本文2023-10-25 03:18: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