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祖先最早在哪居住?始祖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2收藏

许氏祖先最早在哪居住?始祖是谁?,第1张

许氏起源---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原创 2017-09-20 王道生 李立新 许由与许氏文化

许氏得姓始祖----许由 圣像 

许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以2013年最新版百家姓排名第26位,人口总数(截至2010年)8,817,715人(含台、港、澳),是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之一。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约生于公元前2155年),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称他为“三代宗师”。

许氏得姓始祖---许由 圣像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现存文物遗迹和历史文献记载都证明,史有许由其人,许由是许姓的始祖。

西周初年周成王(前1042~1021)时期,册封在文王时已经任职“司明刑”,即主管司法,随后又“扞辅武王”,参与伐纣战事,立有大功的吕丁于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因吕丁排行第三,所以称吕叔,其被封许国后改称许叔,因死后谥号为“文”,故史称许文叔。春秋时许国被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由此可见,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得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均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编者注:1925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发现起到了补史、证史的作用。最新考古发现并整理出版的清华简五《封许之命》的史料价值就非常高,它对许国的历史就多有补证。此文即是王道生、李立新先生据此最新考古发现而对过去曾发表过的且已编入《根在箕山》、《许氏源流》等书刊中的“许姓起源”一文做的最新研究和修改。当然,目前还有个别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的许氏宗亲对此结论有不同认识,但这是历史事实,谁也抹杀不掉、改变不了!

相关链接:

一、主要文物遗迹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华镇许由山(箕山)之巅的许由冢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亲捐资修葺后的汉代许由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于许由庙内的明代万历己酉年(1609)的“箕山”诗碑

位于箕山西麓的登封市君召乡黄城遗址——尧禅 许由之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许昌市鄢陵县陈化店镇的许由寨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4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整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第二篇《封许之命》,原本共有9支竹简,第1简和第4简佚失,第9简背面下部写有篇题“封许之命”。这是失传千年之久的《尚书》篇目之一,它是周成王时封吕丁为许侯时的册命文书,即周王朝分封许国的文件,文中罗列了诸多分封时的礼器。

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的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与许昌市毗邻的平顶山市叶县,从2600年前许国十五世囯君---许公宁墓中发掘出土经过整理后复制的37枚编钟全貌。

二、1995年以来,世界各地许氏宗亲到登封许由山(箕山)、许昌寻根祭祖的部分展示!

上图是2000年8月29日(农历八月初一)

2007年2月2日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携夫人到登封箕山许由墓寻根谒祖

上图是2008年7月10---12日

2009年8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博士一行,到登封箕山寻根谒祖

欲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许氏起源

发表时间:2013-11-20 15:53:05

许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以2013年最新版百家姓排名第26位,人口总数(截止2010年)约840万人,是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之一。

许姓起源: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由此可见,许氏得姓好象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迁徙发展:许氏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许姓的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国以前、战国至唐宋以及元明以后。

战国以前这一时期,许姓人的迁徙主要局限于今河南省。许部落发源于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嵩山一带,为了寻求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在许由的率领下,许部落沿颍水向东南迁徙,来到了今天的许昌一带,因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市。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颍水流域的登封市、禹州市、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人的最早活动地域。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许由后裔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建立男爵许国,开始了许姓人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许国立国之后,曾经霸于中国,一度成为“东诸侯之最”,相当强盛。后来在郑楚等国的畏迫下,逐渐衰落,被迫不断迁徙。前576年,文叔第15世孙许灵公宁从许迁国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前533年,文叔第16世孙许悼公买迁国于夷(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前529年迁荆(今属湖北),同年复迁叶;前524年,许悼公买又迁国于析(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前506年,文叔第17世孙许哀公斯迁国于容城(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至文叔第19世孙男公结,于前481年为楚所灭。许国在容城灭国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战国至唐宋这一时期,是许姓由河南省向全国各地播迁的时期。许国自容城灭国后,子孙分迁汝南、高阳等地。汝南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平舆县一带,高阳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汝南、高阳后来形成了许姓最著名的两个郡望,并以此为据点向全国各地辐射。东汉末年,汝南许氏分迁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后分别形成望族;战国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南朝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又有一支迁于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后分别形成望族。这一时期,许姓还先后多次自河南分批迁入福建。最早迁入福建省的许姓人是西汉武帝时左翊将军许滢,他于135年奉命自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入闽平叛,今福建同安、金门许氏多为其后;唐高宗景龙二年(708年)许辅乾由中州来闽任武荣州(泉州)刺史,其后分居莆田、晋江等地。唐朝初年,汝南许氏一支迁于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固始许氏在唐、五代时期前后有三支入闽:其一,唐初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许天正入闽平乱,为开拓闽漳立下大功,被许姓奉为开闽漳始祖,其后散居于南安、安溪、海澄、马坪以及广东潮州等地。其二,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年),河南固始人许爱入闽镇守漳、泉二州,先居瑶林,后迁石龟,子孙遍布漳、泉二州。其三,唐僖宗四年(887年),河南固始人许十一随王审知入闽,后居闽清,其后代主要分布在闽候地区。

元明以后这一时期,许姓迁徙主要是自江西分迁南方各省,并由福建、广东等地播迁海外各地。南宋礼部尚书许贵故籍万安(今江西省万安市),许贵晚年看到南宋江山岌岌可危,为保存家族血脉,他把自己和其兄许富的财产分为九份,平分给九个子侄,让他们分迁各地,散居于赣、粤、闽、鄂、湘、川、桂等省,今广东电白、福建长汀、湖北仙桃、湖南汝城、四川仁寿、广西防城、海南文昌等地许氏均为许贵后裔,由江西万安迁来。此外,另有一支许姓,其祖上为高阳许氏,先由高阳迁汝南,再迁楚州(今河南信阳),再迁同州(今陕西大荔)、西安,最后在元金吾卫上将军许威的率领下,来到今河南灵宝,爱其风土,遂安家于此,这支许姓在明代相继有四人任尚书,在当地形成望族,至今已传26世,有数千人之众,并留下有许家祠堂、许家坟、东崖精舍、石马院等文化遗迹和人文故事。今越南、缅甸、泰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许姓人多为许姓闽漳始祖许天正之后,明清时期由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许姓入台也集中于明清两代,主要由福建迁入台湾:明永历年间,泉州人许友仪、许源兴、许盛森、许怀冲、许申等分别迁入嘉义、台南、云林等县;清康熙年间,又有泉州许姓人入垦新竹、云林等县;雍正年间,同安人许利生入垦新竹县,漳州人许德裕入垦彰化县;乾隆年间,泉州人许大岳入垦台北县,漳州人许阿九入垦同县,漳浦人许山河入垦苗栗县;嘉庆年间,泉州有许姓人入垦屏东县。

作者简介:王道生,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兼《许氏文化》主编;李立新博士,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两位先后合作编著出版有许由与许氏文化文集《根在箕山》、《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许氏源流》、《许由圣迹探访与研究》等书、刊。

来源:郑州登封市委统战部(文章来源: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

许姓的辈份里没有“言、长、成、正”字的,请查正自己是什么辈。许姓辈份为20个,按顺序为:

、连、

先、

绍、

德、育、秀、碧、

繁、

昌、仁、义、传、

家、

远、福、

寿、

志、

安、

康。

1、邓州市文渠乡许营村 《辈份略记》:圣大勤玉亭 云文纪广元 建业国同昌 永清德春泉

2、丰顺留隍站口许氏族谱:文成宗光耀,武世应有龙。团阳之作至,达德进朝廷。

3、岳阳一支:崇潮必单,文仲廷大。一宗希时,伯万忠良,钦诚尚志,定国安邦。…

4、重庆一支辈序: 佰万忠良清成尚志定国安邦维纯素休 。

5、四川泸州一支许氏辈序:世 维 廷 大 玉,联 盛 水(用三点水部)如 还,文 开 绍 国 学,修 德 远 云 山。后面还有四十代。

6、山东一许氏行辈字例:十四世开始:善作(兆)克家本成维元士木

7、贵州铜仁松桃县辈序:通正文光德、礼仪绍先忠、家再碧育秀、世代永兴隆。

8、山东定陶辈序:华瑞贞元远,中和保素长,累仁承盛德,积善庆繁昌幸逢腾青龙,绍叶怀英灵,群芳书春秋,厚秀建宏图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解析:

许姓 许氏族谱

许氏本宗历代修订族谱及尊祖敬宗事迹简介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风云变换,国运家史一脉相通。可鉴:传承家族文化之创建族谱难,续修族谱亦艰难。我族现存“老谱”、《许氏族谱》(续编)、《许氏谱书重修卷》等书卷资料,均系我族历代志士仁人经千辛历万苦,耗钱财费精力,为尊祖敬宗,启迪后人作出的不朽贡献。

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岁次丙午正月朔,考元孙儒学生员许胤泰(ID54)字太宗,为老谱书“维”,全文见“资料”栏。系我族尊祖敬宗之先驱楷模。

嘉庆七年(公元一八O二年)许昆(ID401)字玉生,号临溪。例赠修职郎,敕封圣府斋奏厅斋奏,晋封奉直大夫。不辞风涛之苦航海南归扫墓、立志碑、买祭田、招守墓,访求世袭,着手修谱,历经十四世许景卿、十五世许文运,十六世许际闰四代相继编修,于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成书,历时七十四年。虽未尽善,宜为后人续修族谱奠定伟业之基。

嘉庆八年(公元一八O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望日奉府儒学廪膳生员许景卿(ID655)谨志述:“嘉庆五年弘德公(即许弘德ID48)携来族谱云:’其家旧谱纸腐虫伤,请人代抄抄过即焚’,此抄谱名次配氏俱各明晰。传旧谱名次甚繁,嫌其字满截取半幅,事不必真。”并“族谱序”中首次题二十字许氏命名: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

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岁次壬辰十二月望日奉天岫邑处士许文运(ID1033)为族谱书“序”,“记”

许文运长子许际开(ID1659)与继子许泽光(ID2089)在庄河南尖常隆屯择地建宅(许氏祠堂)两处:一名《树德堂》,一名《谦德堂》。

许际闰(ID1666)“族谱序”谨序:“许氏有谱自前明洪武二年序起,前明按时修辑,并嘱谱书三十年一修,迄今岂止三十年未修。”在“老谱”中题族谱“凡例”、又续后二十字命名: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囊括许氏总记地域。

公元一九九三年许氏族谱编辑小组筹委会与辽宁省庄河市南尖镇成立。组长:许丕恩(ID4521)南尖镇 助理员,副组长:许振德(ID4351)南尖镇大圈村支部书记,主编:许天振(ID6947)退休干部,副编(兼出纳):许寰家(ID5172)退休干部 、许天祥(ID )退休干部、许乃家(ID5528)、许传文(ID4638),记帐:许传凤(ID6994) 。倡议书云:光绪丁丑(公元一八七七年)修订族谱成卷,原定每三十年修整一次,迄今已一百一十五载未能实现,又历十世人丁。立志重修族谱于一九九七年成书,时隔整整一百二十年。

许令家(ID2797)一九九五年三月为《许氏族谱》(续编)篆“重修族谱序”:明前有谱未能传世,明代有谱被帮贼抄没,清代修谱定上限明朝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下限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族谱包拥许氏十八世,二百七十八支(际字辈),五百零八年的族史。

许天振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为“重修族谱赠言”缅怀前辈,鞭策后继族人,倾尽肺腑之言(见资料栏)。

许传生(ID3157)一九九五年八月述《许氏谱书重修卷》编填格式:一至十世许胤振(ID57)辈往下分开本支编至第十四世景字辈居椅子圈的族人,将际字辈按支分开填编,并将“丕”字命名改为“胜”、“晓”、“利”。许传忠(ID)参与编填谱卷。

许斌(传字辈)(ID3135)二OO三年农历八月初一,得其父许千家(ID2848)借许传生家藏族谱两册,复印研读后,先是尽其所及所能填补本系遗漏族人,汇成文稿资料逐一发放留存。并与同年十一月开始,利用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在北京“网同”or网站上始建:“许氏纪念园”(园区号221)、“许氏族谱”(族谱号953)、“纪念馆(31417)”若干(or/m/yuanqu/yq/2003/31431/indexam=221)。(51xungen/)倾尽全力将相关族谱资料实现数据化网络化,为海内外、族内外客人浏览观顾提供便捷,为实现族人沟通和拢络失散族人建立起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将网站园区管理长久世袭下去。许氏族谱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业已开始-------------------

许天(天字辈)(ID )2005年4月根据家藏手抄本谱书rushan/xushi(1803年的版本,比南尖老谱早70年)着手整理族谱的电子版本,以扫描或数码拍照方式将老谱也做成电子谱 。另外在“网易”上建了个信箱:xushizupu@163,又建个许氏QQ群,把这里当作许姓沟通联络的“集散地”,和许斌分工维护“电子版本”和“网络版本”许氏族谱,或者共同维护力求相互呼应达到同步性,并且确保管理维护的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壮大。

许由(左上图及网站首页LOGO头像),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详。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後尧帝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後葬于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後世祀之”,故後人称箕山为许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故後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许姓的另一种说法是出自姜姓,以国为氏,西周姜姓诸侯国许国始祖为文叔,即许文叔。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所以当认定许由是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是许姓的开国始祖。……

—————————————————————————————————————

一、姜姓之後许,原指上古鄦地,後指上古许国,再後则指西周许国和东周许国。指地、指国,并非指人指姓。因为此时许地居民、许国国民皆姓姜,同族同源于姜姓祖先炎帝神农氏;源于姜水,成于许地,封有许国。历史上承认这一种说法的书籍很多,也很一致,其中有唐《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通志·氏族略》等。至于唐宋以前著作如《汉书》、《史记》、《左传》、《吕氏春秋》以及其他诸子百家之说,多同此议:许民即姜姓许地之民,许为姜後之义甚明。

二、以地为姓许亡国之前,已经有人因地而为姓,但不普遍,是自发的,且知者无多。作为一种现象,此种因地为姓的做法很有其产生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也是後来姓氏合一发展进程的萌芽与先例。比如,许国亡国之前,晋有许偃、郑有许瑕,楚之中便有楚国要员许伯。再以後,《左传》中还有许围其人出现于鲁召公十三年,即公元前529年。这些许地人物此时已经姓许,决不是《左传》作者左丘明先生以後事推演前人而冠以许姓。

三、以氏为姓最初以氏为姓的人,对于许氏家族来说,可以寻找到姜信许由。不过,许由当年叫姜信,许由以氏为姓的事是後人追加给他的。他当时因许地而封于许,为上古许国首位国君,尧虽赐其氏为许,但氏当时不用于姓。是後人将其氏称用为姓,史书因此出现许由之名。以氏为姓的事发展到西汉时候,已成定局;司马迁大书特书其以氏为姓之例,不胜枚举。应该说,虽然如此,以氏为姓的事还是少数,并不普及。比如同是一国国君,同是赐氏为吕的伯夷,就没有人将之以氏为姓,都称伯夷,可算一例。因此说,认氏为姓的事,不在多数。

四、以国为姓 以国为姓的事,是许亡国之後,许族流离,四处迁徙,于是以国为姓,非常普遍,逐渐形成当今中国许姓的格局。

五、说文解字:许,听也,从言午声虚吕切。——《说文解字》 平凡而伟大的家族,曾经拥有足以改变历史轨迹的力量。 ——《千秋家国何处寻》 许,炎帝裔族,以天干重仪观测太阳在中午日高天的日影晷迹命名的氏族。“言”是“午”的简化。——《许》 许者,“言”、“午”二字所成也。言者,有言子者、言午者之分。言子者,言密;言虚者也。言午者,言朙;言实者也。故,为许氏子弟者,应以“言朙”、“言实”、“不伪”、“不讳”为立足之本。

六,寻根溯祖: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後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 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後,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後代也称许氏。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

七、迁徙分布: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後,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

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後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

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後,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

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後入晋江石龟。

唐代以後,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

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许姓被列第十一,也是名门望族之一。

明代永乐年间,福建人许冲怀、许申最先移居台湾,此後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在清康熙时有泉州人许远光、许太岳分别入垦云林县麦寮乡和台北县木栅乡的社德坑等,从明末至清代,入台的许姓的人氏越来越多。从台南扩至彰化、台北、澎湖、嘉义等地。以後进而又有从台移居海外者。

泗阳临河熊码头也有许氏族人。建议您到那里找族谱。

具体如下:

重庆开县许氏字辈:“太宗一国士朝思礼帝明为学承世泽必定起万年克绍家芳远宏开正光前本敦得以茂继之永长延”。

河北许氏一支字辈:“朝廷国政天星大怀文学仕佐明君立志宏开光前德宗泽世术自永兴”。

辽南许氏一支字辈:“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

河南沁阳许氏字辈:“泰世宗一允千图达九天广闻贞传继昭来庆毓颜梦丙多应曙钱汉功成林”。

相关信息:

据考古及基因研究显示,中国人的起源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南方沿海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即许氏以及其它姓氏多发源于南方沿海一带。

基因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祖先先是到达了中国南方,在那里繁衍,此后再进入黄河流域。这一结论,颠覆了学术界认为史前亚洲人由北往南迁徙的主流观点。

许氏字辈排行

1、安徽许氏一支字辈:“德存大新宗万士春长荣”。

2、安徽庐江许氏字辈:“金锡文章克成家道多有益方”。

3、安徽许氏一支字辈:“福云百步紧显扬英吉侯华国文章美”。

4、安徽涂县许氏字辈:“佳吉正祥瑞忠良庆太和”。

5、安徽阜阳许氏字辈:“正大传家泽(廷德贤士广)和平继业长承先鐤俊秀绍租定忠良”。

6、安徽定远许氏字辈:“家文世德明秀忠”。

7、湖南湘西许氏字辈:“必文允一廷添之启升昌应如星月惟有忠厚可传家慎修敦序光先泽”。

8、湖南湘潭许氏字辈:“长学一经传为世职大启文明远辉邦国培植宗功光昭祖德于万斯年代显英杰”。

9、湖南湘潭颜家坝许氏字辈:“祖继潮彦添绍祖朝万国木宏水祚金玉维良先泽昭章培承厚德载锡之光孝洽家邦辉照九有纯嘏自晋永昌派字后启”。

扩展资料:

许氏的来源:

1、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2、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

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君主文公姬毁生有公子姬其浒,亦作姬其许,后出任卫国大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姬其浒辅佐父亲卫文公实施减赋税、少刑法,与民共苦的政策,使卫国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并迅速强大。

姬其浒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卫成公姬郑,曾被大夫元咺一度废黜,后在春秋霸主晋文公姬重耳的帮助下恢复君位。卫国大司徒姬其浒留给后世最称道的,就是从他开始有了“司徒”这一复姓。在姬其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春秋战国时期,“浒”与“许”二字通假,故而亦称许氏,但读音作hǔ(ㄏㄨˇ);而更多的姬其浒后裔则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徒氏。

许氏祖先最早在哪居住?始祖是谁?

许氏起源---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原创 2017-09-20 王道生 李立新 许由与许氏文化许氏得姓始祖----许由 圣像 许姓在宋人编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