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名将袁崇焕:究竟是广西梧州人,还是广东东莞人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抗清名将袁崇焕:究竟是广西梧州人,还是广东东莞人呢?,第1张

序言:

1袁崇焕,是抗清名将,虽不能解救明朝免于灭亡,但是却努力的延续了明朝的寿命。

2关于袁崇焕的身世,历来是颇具争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袁崇焕是广西梧州人;一种认为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

3那么笔者今天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探讨一下,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到底、究竟是哪里人?

一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

1袁崇焕,是明朝末期将领、抗清名将,曾中进士、历任福建邵武知县、镇守辽东边关宁远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加太子太保。

2袁崇焕在抗击后金(即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军事胜利。后不得魏忠贤欢心、受阉党在朝中打压,当时明朝阉党把持朝政严重,袁崇焕被迫辞官回乡。

3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被重新启用。公元1629年(即崇祯二年),袁崇焕击退了后金皇太极亲率的大军,解了明朝京师之围。

4明朝京师之围被袁崇焕解除后,袁崇焕本人却被魏忠贤余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以”与后金有密约”等罪名弹劾。而后金皇太极又借此之机,实施离间之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下令凌迟处死。

5可怜了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抗清不但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大胜,还解了明朝京师之围,延续了明朝的寿命。最后却是被奸臣陷害、被帝王生疑,落得个凌迟处死的凄惨下场。

二袁崇焕的身世之谜-说法一:袁崇焕是广西梧州藤县人

1该说法认为,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是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人,袁崇焕故里就在广西梧州市藤县天平镇新马莲塘村。

2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即公元1619年,袁崇焕中进士,万历国子监的进士提名碑中记载:袁崇焕为藤县人。这是历史对袁崇焕是藤县人的明确记载。

3大概明朝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袁崇焕受阉党魏忠贤打压,不得不被迫辞官回乡,就是回到故里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的。

4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所著《国榷》,记载袁崇焕为藤县人。

5早在1984年,就在广西藤县举行了“袁崇焕诞辰40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

三袁崇焕的身世之谜-说法二:袁崇焕是广东东莞石碣人

1该说法认为,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是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水南乡人,即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

2《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这是史书对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的正式记载。

3广东东莞为了纪念袁崇焕,在东莞石碣镇水南村,投巨资1亿多元修建了袁崇焕纪念公园。

4广东东莞为了纪念袁崇焕,又花费了上千万元来专门拍摄了电视剧《袁崇焕》。

5姑且不论袁崇焕究竟是不是广东东莞人,单是看广东东莞为了纪念袁崇焕,又是花费上亿元建立纪念公园、又是花费上千万拍摄专题电视剧。这样的大手笔,广东东莞纪念袁崇焕的系列行动,无疑是非常令人钦佩和赞扬的。

四·笔者认为:袁崇焕是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迁徙至广西梧州藤县

1 民间和学术界,对关于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的籍贯,究竟是广西梧州藤县,还是广东东莞石碣,历来是争论非常的激烈。

2他们历来认为袁崇焕要么是广西梧州藤县人,要么是广东东莞石碣人。那么他们有没有想过袁崇焕有可能既是广西梧州藤县人,也是广东东莞石碣人呢?

3 笔者就认为:袁崇焕既是广东东莞石碣人,也是广西梧州藤县人。即袁崇焕是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迁居于广西梧州藤县。

(1)历史对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是广西梧州藤县人,都有相关记载。而且记载都比较明确,并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

(2)如:《国榷》中记载:“崇焕,字自如,藤县人,万历己未进士”;《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

(3)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记载袁崇焕是广西梧州藤县人,是明确正确的;历史记载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也是明确正确的。既然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那么袁崇焕既是广东东莞人、也是广西梧州藤县人。

五·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迁居于广西梧州藤县的论据

1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

(1)《东莞县志》卷三八记载:“袁督师故里在水南守义坊罗、邹二姓村后,旧有月楼”。“水南守义坊”,即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内。

(2)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三界庙,庙内有“重建三界庙碑”,碑文记述为袁崇焕所亲写:“吾乡居俗俭而朴”、“适余情告以还,同乡父老青矜谋为一乡之善事,首以庙请”。根据“吾乡”、“同乡父老”可知,袁崇焕最起码是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村的。

(3)东莞地方志记载,袁氏是东莞地方豪族,分布在东莞茶园、石碣、桑园、温塘。关于袁崇焕出生的记载为“生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戌时”,即1584年。

(4)《东莞县志》之《袁崇焕传》记载:“年十四,随祖世祥、父子鹏往粤西应藤县试,补弟子员”。由文中可知,袁崇焕是从东莞前往粤西附近的“藤县”参加县试的,也就是说袁崇焕的原住地是东莞,考试地是广西梧州藤县,即迁居地。

因为袁崇焕能够在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参加科举考试,就证明楼袁崇焕和袁家必然是在藤县拥有基业、产业、家业的,即相当于另外一个家,因而才能在在藤县报得了名参加得了科举。

2袁崇焕迁居于广西藤县

(1)万历二十五年,即1597年,袁崇焕随祖父袁世祥、父亲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常往返两地,游历两江。袁崇焕刻苦读书,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广西桂林参加乡试,欣然中举。

(2)袁崇焕父亲袁子鹏之墓,位于广西藤县白马乡(今贵港平南县白马乡),今贵港平南县与今梧州藤县交界相连。袁崇焕父亲袁子鹏的墓碑上面记载,袁崇焕祖父袁西堂(一说袁世祥)在明嘉靖初年“由东莞迁至藤”。墓碑云:“西堂公由广东东莞县于嘉靖初年至广西梧州府藤县四十三都白马汛”。

(3)广西《袁氏家谱》记载,袁崇焕之祖袁西堂(一说袁世祥),于明朝正德元年(即公元1560年),由东莞迁至藤县。

(4)明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时的《东莞县志》记载:“万历三十四年,袁崇焕诗寄广西藤县学中式。”

(5)张岱《石匮书后集》之《袁崇焕列传》记载:“袁崇焕,广西藤县籍,东莞人”。文中虽没有明确说明袁崇焕究竟是出生于“广西藤县”、还是广东“东莞”。但是文中却很明确的说明了,袁崇焕既是“广西藤县”人,也是广东“东莞”人。

(6)明朝末年沈国元所著《两朝从信录》卷一二中记载:“臣籍已属西江”。“西江”是珠江支流,主要在广西区域内。由文中可知,袁崇焕自己的说法是有两种籍贯(现籍和原籍),现籍“西江”(广西区域),根据两种身世说法之一即广西藤县;文中原籍虽没有明说是那里,根据身世两种说法之二,即广东东莞。

(7)原广西藤县白马乡(今广西贵港平南县丹竹镇白马村),有袁崇焕遗址、“明督师袁公崇焕故里纪念碑”。

六 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迁居于广西梧州藤县的合理性

1 在古代,迁居、迁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古代历朝历代大小迁徙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天的广西、广东人,其祖先很多都是从北方从中原迁徙而来。

2 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迁居于广西梧州藤县,是非常具有合理性的。根据东莞地方志记载,袁崇焕所在的袁家是当地豪族,周边分布分支巨多,袁崇焕所在的袁家是具备一定的财力的。而有一定的财力,才可以“迁至广西藤县,常往返两地,游历两江”。

3 袁崇焕正是因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迁居于广西梧州藤县,才有了众多的史书同时记载了袁崇焕“是广东东莞石碣人”,和“是广西梧州藤县人”。

4 在古代也有很多出生于一地,然后迁居于另外一地的事例,即使是在今天也有很多这种事例。比如出生在广西,成年后前往广东工作,然后在广东安居乐业;或者出生在广东,跑到广西来做生意,并在广西置业。因此他们都可以称之为广东人,也可以称之为广西人,不矛盾,也没毛病。

5 再比如广西的刘三姐,出生于广西河池罗城,迁居于河池宜州,传歌于广西柳州、桂林、贵港等广西各地。说刘三姐是罗城人、宜州人、柳州人、桂林人,都是说得通的,并不矛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嫉妒”成了嫉妒的代名词,尤其是在男女关系中。“嫉妒”这个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被忽视者的微妙心理。有人引经据典,考证“嫉妒”的鼻祖是唐代著名人物方的妻子。所以“醋坛子”这个称号,这位宅女,已经1400岁了。近日,方的第68任和第69任的联合出版了《大唐名相房玄龄乱世奇缘唐魂》一书。当用现代手法解读方的传奇人生时,有一段有趣的先民史。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方这一代名将是多情而正直的,他的妒妻不仅温柔美丽,而且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贤妻。

“嫉妒”夫人挖出了自己的眼睛,以显示她的真爱。

据考证,嫉妒的故事源于唐代刘向的《隋唐嘉话》一书。

据记载,公元年,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感激方的辅佐,想给他一些美女,但方再三拒绝。本来,妻管严方宁愿得罪皇帝也不愿得罪妻子。皇帝知道后,召见方夫人,劝她答应收下美人。谁想方夫人连皇上的面子都不给?皇帝来火了:“如果宁愿生而不嫉妒,那你是不是宁愿嫉妒也不要死?”你是想丢掉嫉妒好好活着,还是想带着嫉妒去死?”这位大胆的女士居然回答说:“我宁愿嫉妒死。“我宁愿羡慕而死。于是,皇帝命人拿来一杯毒酒,命令方夫人当场喝下。这位女士面不改色,心不跳,就接过来,一饮而尽。现在,连皇帝都服从了:“我还怕见呢,何况于!"

给皇帝妻子的“毒酒”其实是一杯醋,“嫉妒”的说法就传开了。对于这个众所周知的典故,方有另一种说法,“在世人的眼中,方夫人是一个嫉妒的妻子,按照古代的标准,一点也不贤惠。但我认为方太太是个意志坚强的奇怪女孩。方14岁时,父亲被陷害入狱,被迫流落街头。后来,他被一个姓岳的家庭收养。家里人对他很好,岳家的女儿跟他有姻亲,后来成了夫妻。所以,方对的恐惧其实是一种深深的爱。”

为了说明方夫人的刚烈仗义,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从《隋唐嘉话》的记录,大致意思是:方发迹前,身患重病,自知时日无多,遂嘱妻子复婚。夫人听后痛哭流涕,躲在窗帘后,挖出一只眼睛,表示不再嫁人的决心。在妻子的照顾下,方逐渐康复,妻子爱他爱到老。

这种记载显然是夸张的,但方夫人的美德是不可否认的,而方的妻管严更是令人肃然起敬。“醋虽然酸,但他们的生活真的很甜。”方赵玉安这样评价他的两个祖先。

著名的帖子《太平广记》被用作行贿工具。

不是一家不进一户。在后人的眼中,方是刚烈忠厚的,实际上,她不比他的妻子差。

方告诉记者:“在古书中,记载着‘一屋之积破’。事实上,方不仅善于运筹帷幄,而且坦诚直言。比如他曾经弹劾萧瑜,萧瑜排在第二位。为什么要弹劾萧瑜?也和大名鼎鼎的《兰亭序》后有关。”

是书圣王羲之最得意的作品。初唐时,原传说已失传多年。李世民一直梦想着《兰亭序》,并一再表示希望看到他的脸。顶层的好,底层的就不好。有知识的人很快发现,《兰亭序》并没有丢失,而是保存在一个辩士和尚手里,藏在越州永新寺里。这位辩僧是王羲之七世孙智勇大师的弟子。

但是,怎样才能拿到《兰亭序》?据说智勇大师去世时留下了遗言。如果你能得到梁《兰亭序》作为永新寺之宝,你可以用《兰亭序》来交换。巧的是,《百兽图》在小雨手里。小雨哪里来的《兰亭序》?原来,萧瑜是梁元帝的后代。所以,萧瑜把《百兽图》献给李世民是顺理成章的。

给皇帝一个宝藏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在初唐时期,有一种不良风气让李世民很头疼:官员受贿蔚然成风。李世民奉命讨论如何制止贿赂。谁知,方毫不客气地指出,受贿的源头其实是从皇帝本人开始的,并举出《百兽图》的案例作为例子。不肯罢休的方进一步指出,就在萧瑜情呈《兰亭序》之前,其侄儿萧湘在河东任监军时,刑讯逼供,制造了50多起冤案,民怨沸腾。因为他叔叔的礼物,小翔被提升了,而不是被定罪。

皇帝听了方的话,经过核查,做出了明确的决定:萧瑜罢官,萧湘不仅被免职,还要受到处分。而方本人,因为“得罪人”,被愤然罢官。

“然而,根据历史记载,皇后知道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后,她尽力劝说她。于是,派人把方请回了”方对祖上的经历颇为满意。

朝廷的斗争给已经死去多年的方带来了灾难。

方在研究家族史的时候,阅读了大量的史料,整理了自己头脑中的许多疑问。但他一直不清楚祖先的埋葬地点,因为族谱记载与史书记载完全不同。

“《兰亭序》记载方死后葬于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北部。在昭陵周围,埋葬在贞观的臣子多达274人,包括魏徵、高士廉、方凌轩等。”

方葬于昭陵,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但是,在方的家谱中,又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谱最初是明代修订的,后来继续编。里面说,方死后,葬在‘百舍儿孙之家’。百里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分为东百里和白希十里。白舍里旁边,有一所房子,我老家就是那所房子。”

从陕西咸阳昭陵到河南荥阳白沙里大约500公里。方葬在哪里?

在这个问题上,方做了很多猜测:“我一开始想不通,后来渐渐想通了一个头绪。在古代,埋葬皇帝的官员很多。这些官员的后代,为了祭祀方便,肯定会为他们的祖先再建一座墓。这个坟墓可能只是一个纪念碑。按照这个习俗,我们家谱中提到的方墓应该是衣冠冢。然而,我注意到历史书上的另一段话。方死后,他家发生变故,可能导致后人把他葬在河南荥阳。”

记载方的次子,三七常侍方的最后一个爱人,娶了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方死后,公主鼓励她家的爱情和哥哥的家产,然后诬陷为家产。方把真相告诉了皇帝,皇帝非常生气。从此,高阳公主逐渐失宠。不久,皇帝得知高阳公主不仅与辩士和尚有染,还同时派了两个女人服侍方的最后一段爱情。皇帝一气之下,下令将这位辩士处死。

李世民死后,皇帝李治继位,公主挑动方毅的爱情夺取了方支一的爵位,诬告李治说方支一对她无礼。方志随后揭露了二哥和公主之间的秘密叛乱。皇帝大怒,决定执行死刑。同时他说:“我们跟方走吧。”高阳公主知道自己暴露了,自杀道歉。方以智也被贬为

方和方在梳理家族历史的同时,朝鲜方家后裔也来到中国寻根。

方说,2008年,韩国南洋方氏家族组团参加首届世界清河方氏宗亲联谊会。“他们的族谱记载,贞观十七年,高句丽宝王邀请唐朝后,唐太宗派了一个由几个宫廷礼仪后代组成的‘八学士’代表团访问朝鲜,传授文化礼仪。八学士包括方的次子方。这些人到了朝鲜后,都建了豪宅,有的还把后代留在了韩国。其中,方的第九代孙方开始在南洋建立根据地,并形成了一大批。韩国南洋方氏在明朝以前有四本家谱,都是汉文。明朝以后,修订的族谱开始汉文和韩文混用。”

韩国南阳方氏宗谱与中国方氏宗谱印证。“比如杜追尧之子朱丹,就是远祖,而朱丹的后裔之一,因为方雅是河北清河郡太守,所以从公元前32年到公元元年左右就扎根了,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唐太宗初三的重要大牙都自称“清河大牙”,唐太宗的宰相方就出自清河大牙。他父亲是济南人,在临淄做官,死后葬在那一带。所以韩国南阳方氏家族来山东认祖归宗。”

更让方父子感叹的是,相比较而言,方家在南朝鲜留存的家谱甚至比中国留存的还要珍贵。“国内谱牒经过宋末、元代和文革后遭到很大破坏,明朝以前的谱牒内容至今已经消失。”

成龙认方为祖是有根据的。

在调查家族史时,方父子注意到了著名的港星成龙。

“很多人都知道成龙的儿子是房祖名。为什么成龙的儿子不姓成?因为成龙不姓成,那是他的艺名。成龙的父亲是陈志平。陈志平的原名是查理和李-李灿。”

据媒体报道,2004年,成龙公开宣布自己是唐朝宰相方的后代。同年赴山东临淄寻根认祖。但也有人对成龙此举表示了不同意见。“有人说成龙把山东临淄认错祖籍了,因为他爸爸是安徽和县人,跟山东没关系。”

成龙是方凌轩的后代吗?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兰亭序》记载,李治平定高阳公主叛乱后,方的最后一个爱人,也就是方的次子,被判死刑。方的长子,被贬到铜陵。这不是和县附近的铜陵吗?再说,方的后代,既然都在朝鲜,为什么不能在安徽?一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变化是惊人的。”

冯氏家族之一现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抗战时期山东青州长秋村被鬼子汉奸烧杀多达18次,涌现烈士26人。现已树立抗日烈士纪念碑,

临朐冯氏,在青州市临朐。

云浮市云安县,葛麻社、沙子岗、山子头、燕子岩村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杜康站冯家塬村  天津市冯家台村

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冯秀村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冯家圩村

江西省都昌县南峰镇石桥村、坂上村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闹村社区 尚南村

——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探索与发现之三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至此,人类建立了城市和城邦,创造了写作,发展出了有组织的宗教,修筑了大规模的建筑和纪念碑——所有这些都是文明生活的特点。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在希腊语中是“位于河流之间的陆地”。就是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陆地,第一文明诞生了。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地面层19展厅就讲述了这个古老的世界和最早的文明的传奇——古代近东,从乡村到帝国。

古代近东是一个广阔的地区,从西部的土耳其和黎凡特到东部的伊朗(看下面这张地图)。阿什莫尔人的收藏品陈列在这个画廊里,突出了该地区从最早的农耕社区到帝国扩张的发展阶段。

大约5000年前,第一批城市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 写作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为了记账,后来是为了记录历史、神话和科学。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增长,对土地、资源和政治权力的需求也在增长。一些王国发展成为巨大的帝国,覆盖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古代近东的人们交换商品、技术技能和思想。有时,他们会发生冲突。虽然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传统,但他们也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宗教特性。古代近东地区的人们在塑造历史、传统和科技成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就在几个世纪以来都能感受到。

古代近东是“文明的摇篮”——文明的摇篮是伟大的文化成就(如写作)发生的地方,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古代近东是最早的这样的“摇篮”。其他“发源地”包括下埃及(指尼罗河三角洲及开罗南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

首先在美索不达米亚发展出城市文明的是苏美尔人,他们殖民了幼发拉底河的沼泽低地。 苏美尔人最具影响力的成就包括:楔形文字,砖砌房屋、宫殿和庙宇,铜制工具和武器,灌溉工程,人与人之间的贸易,早期的货币形态,宗教和政治体制,学校,宗教的以及非宗教的文学作品,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法律法规,药品,阴历。

大约在公元2350年前,萨尔贡大帝带领阿卡德的人民占领了苏美尔的所有城市;并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帝国,其疆域从波斯湾拓展到了地中海。苏美尔人的文化遗产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基石,延续了3000年。

公元前2600—2000年,统治者开始创造图像,他们自己建造纪念碑,并在铭文中记录他们的成就。下面这块巨石上就书写着苏美尔人的历史, 《苏美尔国王列表棱镜》,拉尔萨,伊拉克南部,公元前1800年。 它是棱镜体,四面都著有文字,是用苏美尔语写的。

烤粘土棱镜,大约写于公元前1800年,拉尔萨,伊拉克南部~

《苏美尔国王的名单》——这是一个刻有楔形文字的粘土棱镜。它列出了伊拉克南部的统治者,从一个神秘的过去的“王权的创造”到大约公元前1800年写的时候。一根木纺锤最初穿过棱镜的中心,也许这样就可以旋转并从四面解读。这份清单还有其他残缺的副本,但这是已知的保存最好的例子。“棱镜”是用苏美尔语写的,在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期间在伊拉克南部使用。在《棱镜》被写出来的时候,阿卡德语已经取代了公元前2300-2000年的苏美尔语。学者和抄写员继续用苏美尔语(和其他语言)写作,持续了2000年。

洪水泛滥。洪水过后,王权从天上降下来,在基士有王权~

这是写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苏美尔国王名单的第一部分(第一面)。它提到了传说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洪水。史前的多次或单一的洪水事件可能激发了这个故事,反过来又激发了圣经《创世纪》中的洪水故事。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河流会冲垮河岸,淹没乡村。洪水沉积物在几个考古遗址都有发现。苏美尔人的洪水故事象征着超自然生物的破坏力。这是一个文学主题,将遥远的时代与故事写作时的“现在”分隔开来。

“神圣的吉尔伽美什……统治了126年”~

这个《苏美尔国王名单》的第二部分(第二面)提到了吉尔伽美什,史诗文学的英雄国王和乌鲁克的传奇统治者。该名单结合了较早的版本,似乎是一个连续的宗谱序列的统治者,虽然一些国王统治在同一时间。事实和幻想混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前面提到的统治了数千年的神话统治者。还有一位女性的“国王”,一位名叫久保的客栈老板。《圣经》(创世纪,第5章和第11章)中的家谱与《苏美尔国王名单》有相似之处。这个来自霍萨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公元前721-705年)的雕像被认为是吉尔伽美什的化身,他是一只狮子~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美索不达米亚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以大师级的笔触描绘了对生命的悲观和绝望。吉尔伽美什讨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人类和死亡的斗争。在面对他终将死亡的事实时,吉尔伽美什渴望永恒的生命。但他明白,神在创造人类之初,就将死亡融入了他们命运的一部分。“能够飞升天堂的人在哪里?只有神能够永生。而人类,我们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在这天地间的存在像风的一个呼吸一样短暂。”

跟埃及人比起来,美索不达米亚人几乎不会去期待自己死后的生活。他们相信他们将会被困于沉闷乏味的地下生活,那里的统治者会对他们施加痛苦,或者他们会变成灵魂四处飘荡。

在现世仅存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碑文》(上图)的描述中,吉尔伽美什是美索不达米亚半虚构的乌鲁克(Uruk)王,他因吉尔伽美什史诗而闻名,这部伟大的苏美尔/巴比伦诗体著作比荷马的作品还要早1500年,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文学。

传说吉尔伽美什的父亲是祭司王 Lugalbanda,他的母亲是女神 Ninsun,而他是一个拥有格外长的生命的半神(苏美尔国王名单记载他的统治长达126年),并且它拥有超人的能力。

普遍共识认为,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历史上第五代帝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6世纪。他的影响非常深远,关于他神圣身份的神话传说一直围绕着他的行为疯传,并且被收录进了吉尔伽美什史诗。

“谁是国王” “谁不是国王”~

《苏美尔国王名单》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历史。有关最早的国王的部分主要是神话,尽管过去500年更准确。这也是一部宣传作品,旨在表明当今的拉尔萨国王是古代英雄和半神的后裔。当当地的城邦为争夺统治权而相互争斗时,这位抄写员可能想要表明,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总是统一在一个统治者的统治下。也有不稳定或无政府状态的时期,比如公元前2150年左右阿卡德王朝的衰落,用“谁是国王”、“谁不是国王” 写在这棱镜的第四面。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图~

《苏美尔国王名单》是由一个或多个见习抄写员在拉尔萨市写的。它详细介绍了王朝统治城市的顺序,包括埃里杜、锡帕、基什、乌鲁克、阿卡德、乌尔和伊辛。最后一位统治者是伊辛的辛马吉尔(公元前1827-1817年在位)。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第18展厅是古代塞浦路斯(Ancient Cyprus)~

(上图,去年11月份去博物馆,看到一位女士在这个展厅画素描)

“我要歌颂庄严的阿芙罗狄蒂,她戴着金冠,美丽动人,她的领土是一切沿海的塞浦路斯的城墙。”——《荷马的阿芙罗狄蒂赞美诗》,公元前600年

塞浦路斯在地中海东北部的位置,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导致了它与西部邻近的大陆和希腊的密切联系。根据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说法,塞浦路斯(拉丁语:塞浦路斯)也指金属铜。塞浦路斯人民靠开采铜和跨越地中海运送金属锭致富。这个富饶的岛屿还出产木材、葡萄酒、纺织品、玉米和药用植物。阿什莫尔人的收藏展示了古代塞浦路斯的财富、文化和商业联系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

脚本和语言~

关于塞浦路斯最早的文字是用音节写的。这种文字被称为Cypro-Minoan,大约在公元前1550年至1200年之间被使用,主要用于贵重物品,如金杯、银杯、珠宝和铜锭。然而,人们发现了一些刻有铭文的石碑和粘土球。尽管进行了几次尝试,Cypro-Minoan仍然没有被破译。语言不太可能是希腊语。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一种新的塞浦路斯音节文字从Cypro-Minoan发展而来。这个脚本一直使用到公元前200年。它记录了至少两种语言:一种是希腊方言,另一种是当地的塞浦路斯语,至今仍未破译。19世纪70年代,在腓尼基语和希腊语的帮助下,塞浦路斯的音节表被破译了。

来自纪念碑~

大约公元前500-30年,可能来自阿玛索斯,当地的石灰岩。刻在埃特克里特,一种以音节书写的未被破译的当地语言。1895年,J·L·迈尔斯教授代表大英博物馆监督阿玛索斯各个古墓的发掘工作。一年后交给了Ashmolean博物馆。铭文118。

铜岛

“看哪,我差我的使者送铜100塔给你。还有,希望你的信使现在带来一些货物:1张黑檀木床,镶金边……和1辆战车……用金;2块亚麻布;50条亚麻披肩;2件亚麻长袍;14根黑檀木;77……罐香油……” 阿玛那的信

公元前1330年左右,阿雷西亚国王(要么是塞浦路斯本身,要么是其中的一座城市)给埃及法老的信是这样写的。铜的出口显然是由塞浦路斯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控制的,他们要求用奢侈品作为交换。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铜对塞浦路斯的重要性。山里有许多大铜矿。出口通道和主要港口得到加强。大约公元前1300年,在土耳其西南海岸附近的乌鲁布伦,一艘失事的船上发现了354块塞浦路斯铜锭。当时,铜是塞浦路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远达西地中海的撒丁岛。

钢锭上有一颗星

塞浦路斯的铜矿开采和贸易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蓬勃发展。铜被铸造成20到30公斤重的牛皮状铜锭,用于塞浦路斯的运输和海外贸易。这种金属锭也被描绘在各种图案的印章上,其中一些是宗教符号。这个和在塞浦路斯发现的小型铜锭(见“脚本”面板),可能是作为礼物送给神的,显示了塞浦路斯的铜生产和宗教之间的强烈联系。

(上图)一个裸体女子的青铜雕像,带着腰带、颈链和长项链,站在牛皮形状的铜锭上。她的裸体和珠宝与叙利亚女神阿斯塔特(Astarte)相似。锭表明她保护塞浦路斯的铜工业和贸易。铸造于公元前1250-1100年的塞浦路斯,可能是作为一种宗教雕像或作为神龛的礼物。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20展厅是爱琴海世界(Aegean World)~

这个展览集中在爱琴海周围复杂社会出现的一个关键时期。公元前3200年至1100年的青铜器时代见证了基克拉迪、克里特岛和希腊大陆社会的变革。展览通过观察艺术和工艺的发展,管理系统,宗教实践和纪念性建筑来帮助可视化这种转变。它们展示了这些社会如何参与爱琴海内外的交换网络。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着希腊以外爱琴海最重要的考古收藏品。这要感谢许多著名的牛津学者和考古学家,包括亚瑟·埃文斯爵士、约翰·迈尔斯爵士和大卫·霍加斯爵士,以及他们在该地区的开创性研究和发掘工作。

基克拉迪人像,公元前2800-2300年~

这是最大的完整的大理石雕像之一。它代表一个怀抱婴儿的孕妇,也许是为了抱着她未来的孩子。一些身体特征被清晰地呈现出来。眼睛最初是画的。右眼的痕迹在鼻子的一半以下都能看到。脚的形状使人不可能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直立。据说是在阿莫哥斯的一个墓穴里发现的。由AJ埃文斯为博物馆购买。

阿什莫林博物馆亮点展品之9,章鱼罐Octopus Jar ,公元前1450—1400年~

章鱼罐,红色的骨螺壳(Octopus jar, murex shell in red),公元前1450-1400年,粘土,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的宫殿里。

一个装饰着6个触手的章鱼和骨螺壳(Murex Shells)的罐子(部分由WH Young修复)。骨螺壳是紫红色染料的来源,紫红色是东地中海地区纺织品中流行的一种染料。由克里特岛政府赠送给博物馆。

希腊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的米诺斯人喜欢用海洋生物和植物来装饰他们的罐。 看看神奇的章鱼设计。在制造现代人造染料之前,骨螺或海螺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常被用来制造被称为泰里安紫色的紫色染料。 你能在这个罐上发现任何海螺壳吗?

以上18—20展厅介绍的分别是中东地区的古塞浦路斯、古代近东和爱琴海世界,地面展厅还介绍了罗马(13)和罗马帝国之前的意大利(15),希腊世界(16),欧洲史前时期(17)。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层13展厅罗马,公元前400年—公元30年,塞克勒画廊~

罗马,公元前400年到公元300年

我是罗马人,反对鲁迪尼

“我们是罗马人,曾经是鲁迪人。”历史学家和诗人埃尼乌斯庆祝他在公元前184年获得罗马公民身份。

埃尼乌斯来自意大利南部的鲁迪厄村。罗马是唯一一个通常具有法律地位的公民社会,通常被继承,但也授予获得该国籍的人。

通过积极的征服和娴熟的管理,罗马从台伯河附近小山上的一个小定居点发展成为一个从泰恩河延伸到底格里斯河的帝国的中心。

在休闲时,罗马人喜欢战车比赛和奢侈的餐饮。希腊艺术很受赞赏,并被改编以适应罗马人的口味。虽然罗马人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他们也欣赏希腊文学和哲学。

这个画廊展示了大约公元前400年至公元300年罗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赫拉克勒斯的大理石雕像~

大力神(Hercules)刚刚杀死了厄立特里亚野猪,该野猪使希腊南部的阿卡迪亚人民感到恐惧。 这是他十二次劳动中的第四次。 英雄手持猎物,手持弓、箭和棍棒,高歌猛进。罗马,公元100-200年,灵感来自公元前500-400年的希腊青铜雕像。在艺术基金和其他捐助者的帮助下购买。

女神还是女人

女神阿芙罗狄蒂(维纳斯),或打扮成她的年轻女子,举着梳子和镜子。她由四个站在一对壁柱上的丘比特支撑着。兵马俑,大约在公元200-230年在土耳其西北部制造。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层15展厅是:罗马之前的意大利,公元前800-400年。

“伊特鲁里亚人……他们是在罗马早期占领意大利中部的人们,而罗马人,以他们一贯的睦邻方式,为了给罗马让出一个很大的R而将他们全部消灭。”——DH劳伦斯《伊特鲁利亚之地》(1932年)

罗马人认为意大利早期的历史很神秘。“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希腊人都不知道罗马的早期历史。”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这个半岛融合了多种文化,包括拉丁语、萨米特语和伊特鲁里亚语。这些民族占据了一个拥有丰富的金属矿藏、木材和肥沃土地的地区,对城市化、法律和贸易以及对希腊文化某些方面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所有这些民族最终都被并入了罗马帝国。罗马生活的显著特征,如toga,角斗游戏,字母表,陶瓦屋顶瓦和托斯卡纳多利安秩序,实际上是伊特鲁里亚人的起源。

古墓纪念碑(古罗马的纪念碑石)~

石灰岩,公元前500-400年,从莫塞斯哈尔博物馆获得,圣埃德蒙兹伯里。

这个古罗马纪念碑石的四周装饰着低浮雕的舞者。女人戴耳环,男人戴棕榈叶或风笛。几乎可以肯定,它是在意大利中部罗马以北的伊特鲁里亚城市基乌西制造的。那里的墓地已经产生了许多像这样的锡皮。完整的例子表明,他们通常支持一个最终的球形,像一个洋葱,在一些学者看来,一个程式化的阳具。这样的cippi经常装饰于浮雕的葬礼、游戏,并在这里,男人和女人跳舞。

(上图)《马背上的人》,银镜,公元前3至2世纪,邦福德收藏。

博物馆地面层16展厅是:希腊世界(The Greek World),公元前1000-100年~

“我们这些住在Herakles(直布罗陀海峡)和Phasis(西乔治亚州)河之间的人,就像生活在池塘边的蚂蚁或青蛙一样,生活在地球上靠海的一小块地方。”柏拉图,费德鲁斯109

从欧洲大陆横跨爱琴海岛屿到小亚细亚海岸(土耳其西部),古希腊世界被地中海连接起来。在这种动态环境的刺激下,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希腊的冒险家和商人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北非和黑海建立了定居点。他们用橄榄油、葡萄酒和他们独特的彩陶进行贸易,随身携带着他们的神和英雄的故事。尽管在政治上分裂为敌对的城邦,但古希腊人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习俗而团结在一起。作为“希腊人”,他们聚集在神殿和节日里,或者对抗外国侵略者。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世界一度落入马其顿的菲利普·伊尔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之下,他们的征服将希腊文化的影响扩展到埃及和西亚的最大范围。这个画廊展示国内外的希腊文化。

雅典大理石浮雕,具有英雄气概~

宴会,大约公元前420年。乔治·惠勒遗赠,AN·迈克尔斯。

小亚细亚

阿芙罗狄蒂的陶制小雕像和金匾~

动物的女主人波尼亚·塞隆站在两头狮子之间。来自士麦那,土耳其,公元前200-1年。

北洛尼安称之为鸟碗,在几何图形之间显示一只鸟。公元前700 - 630年~

博物馆地面层17展厅是:欧洲史前时期(European Prehistory)到公元100年~

“关于欧洲向西的极端地带,我不能肯定地说……”——希罗多德《历史》第三卷第115章(约公元前440年)

史前史是指文字记载之前的时间。古希腊人把欧洲大陆命名为欧洲大陆,但对地中海以外的陆地却知之甚少。他们对生活在温带欧洲的人们也知之甚少,尽管他们与他们进行贸易往来。在公元10年以前,罗马帝国的发展为欧洲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文化之前,关于欧洲人的书面记载很少, 而我们对史前欧洲的大部分了解都来自于考古学。

这个画廊关注的是欧洲史前民族,以及从他们幸存的物质文化中可以了解到什么。这里展出的一些物品为当时金属、琥珀和盐等原材料的交换提供了证据。另一些则说明了该地区知识和文化传统的传播。

第一批欧洲人

第一批生活在欧洲的人与我们不是同一物种。我们的直系祖先智人可能在大约4万年前才首次进入欧洲。在此之前,不同的早期人类(古人类)零星地居住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地方。所有这些早期人类物种现在都灭绝了。对欧洲的早期占领是有争议的,而且由于遗址和化石的稀缺性和年代测定的困难而变得复杂。

(上图从左到右顺序1—3)

1、格鲁吉亚人,Dmanisi D2700颅骨和D2735下颌,大约180万年前。

1999年在乔治亚州德马尼西的露天场所发现的头骨化石。德马尼西为非洲以外的人属的早期出现提供了证据。他们是脑容量小,体型小的人类。这些发现与一些简单的石器有关,如石片和砍劈工具。

2、人类的祖先,阿塔普尔卡头盖骨(Atapuerca ATD 6-69 skull),大约80万年以前。

1994年5月,在西班牙阿塔普尔卡山脉的格兰多利纳洞穴发现的部分青春期男性头骨化石。这个物种大约生活在120万到80万年前的欧洲。它的大脑较小,但体型和大小与现代人相似。这些先驱者化石是用简单的石器发现的,主要是薄片。在欧洲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类似的石器。

3、海德堡人,5号头骨,大约在50万到40万年前。

1992年至1993年,在西班牙阿塔普尔卡山脉的斯马德洛斯韦索斯发现的成人头骨化石。这个标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前现代头骨之一,与包括儿童在内的至少28个其他个体的遗骸一起被发现。还发现了一把红石英岩手斧。大约在60万到25万年前,他们居住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使用木制长矛和石器狩猎。

沉重的举重~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大地。”——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人。

用拉杆举起这块岩石,感觉岩石有多重?移动支点(枢轴)并再试一次。

你注意到了什么杠杆的长度和支点的位置会影响你举起重物的程度。

这根杠杆是活动的,你可以任意调整角度,我试了一下,能够很轻松的撬动那块沉重的石头。

博物馆地面层14展厅是:铸型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地中海是一个到处都是雕像的世界。他们是高大的、高质量的青铜和大理石雕像,用来供奉神、英雄、统治者、军事领袖以及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石膏画廊包含一个巨大的和引人注目的横截面,这个古代世界的纪念碑。

石膏模型是精确的石膏复制品,它再现了三维物体和人物的精确比例、效果和风格。直到20世纪后期,它们都是用片模制作的,在铸件表面留下独特的接缝。现在硅橡胶用于模具。

现代铸件收藏始于17世纪,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绘画提供了典范。阿什莫尔的收藏开始于1884年,尽管许多模型是在更早的时候制作的。1960年,它被安置在专门建造的画廊里。像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其他大型铸件收藏一样,它是为了在大学里教授古典考古学而建立的。

萨提尔和雌雄同体,公元1 -2世纪~

拉奥孔,来自罗马,公元前50-20年~

这个雕塑群是1506年在罗马的埃斯奎林山上发现的,它可能是古代最著名的雕塑。拉奥孔很可能是古希腊青铜雕塑的大理石版本。b130(梵蒂冈博物馆)

《拉奥孔》群像现存于梵蒂冈博物馆。这尊群像雕塑的背景是:拉孔奥是特洛伊的祭司,他发现了特洛伊木马的诡计并企图揭露,而站在希腊一方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派出海蛇将拉孔奥和他的两个儿子缠绕而死。

雕刻家精心设计了构图,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

关于这件作品还有个故事:500年前雕像被发现时,拉孔奥的右上臂是缺失的。在研究如何复原时,米开朗基罗坚持认为,根据身体肌肉的条理,右臂应该是向后弯曲的。而其他人(包括拉斐尔)都认为右臂应该是伸直的。于是少数服从多数,当时的人们给拉奥孔装上了伸直的右臂。没想到1957年在罗马的一个工地上竟然发现了拉奥孔遗失的右臂,结果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是向后弯曲的造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这是梵蒂冈博物馆的原件~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层展厅未完成,还有印度和中国展厅,此文篇幅太长,另起一文)

今天早上6点左右,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我们用了8个小时到达金寨,生活在水泥森林的我们走进了空气新鲜的山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下午2点,我们到了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景色秀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它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有人亲切地称呼金寨县为“将军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安徽金寨县城梅山的红军村,与革命烈士纪念塔交相辉映。博物馆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题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大门两面有8根大理石柱和16级花岗石台阶。馆前广场四周松柏挺立。馆后是回廓庭院,盆景花卉,四季长青。我们首先参观了序厅部分,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两侧分别是前言和史迹电动图,概括地介绍金寨县革命史。之后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陈列馆,它共分四个时期: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金寨旱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富的史料,展出了著名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以及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后又创建军和重建的红25军和红28军的史实,反映了金寨既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展出了金寨人民踊跃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在金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史实。接着我们来到了另一边的革命烈士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牺牲的140名县团级以上和著名烈士的画像和事迹,并配有全县各乡镇11000多烈士英名录。展出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可以由此看党哺育下的金寨人民及佼佼儿女的革命风和英雄气概。馆内将军厅,展出了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林维先、肖全夫等金寨籍59位工工共和国将军的戎马生涯和人生风采。这59位将军中有一位上将、八位中将、50位少将,他们犹如这块红土地上升腾起来的59 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是老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如今,59位将军的照片由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捐资,以金铂镶嵌陈列闪闪发光、光彩照人。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里浓浓的革命气息,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说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接着我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博物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它坐落于位于梅山西侧的山坡上,据说海拔100多米,爬上了具有象征意义的3层台阶后,我们来到了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塔高24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塔身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浮雕,背面墨色大理石上铭刻着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纪念碑文。烈士塔四周和台阶两旁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庄严肃穆。一番抬头敬仰之后,我们又瞻仰了塔后山坡上的红军烈士墓群,据导游说这里安葬有15位将军,131位红军战士呢!在徒步下山的路上,馆长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即将被规划成为一个庞大的红色旅游景点,届时金寨红军的光荣历史将被更多人传颂,我们似乎也看到了金寨更加光明的明天。下了山,我们来到了梅山水库,这是世界第一拱顶坝,也是我国设计的第一座空心坝。当年为了建设这座水库,更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金寨县有十万亩良田被淹、十万农民迁移、十万金寨儿女为革命献身,正是这三个“十万”才真正导致了金寨县贫穷 ,这三个“十万”就是“老区”这两个字包含的特殊含义——只有付出,不求什么回报。我们深深得被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驱车来到金寨县城,我们看到的是相对“繁华”的城镇,我们住的是当地最好的一家宾馆,街边的时装店、超市与大城市里没什么区别,几乎看不出这贫困 老区的贫困所在,然而之后两天的古碑行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8月3日 星期三 天气 阴有雨

早上用过还算可口的早餐后,我们就带着行李箱以及对这县城最好的宾馆的留恋之情,踏上了前往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安徽金寨古碑镇的旅途,因为导游告诉我们,到了古碑的住宿条件还要差。我们没有想到,从一个县城驱车前往其下属的一个镇上竟然要开2、3个小时,不过让我们欣慰的是在这贫困山区的山路上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美景:四周青山连绵不断,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又在云雾中乎隐乎现,湖面上偶尔有一叶扁舟,泛出一圈圈涟漪…… 十点半,我们终于来到了古碑镇中心,在古碑宾馆落脚。显然,这里的条件没有金寨县城的好,不过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地多。一顿丰盛而富有当地特色的午餐后,我们便分乘小车开上了真正的羊肠小道。一路颠簸,车子似乎就在悬崖边上行驶,一个个急转弯把我们吓得够呛。车子终于安全抵达了古碑中学:破旧的教学楼、坑坑洼洼的土操场是这个学校给我们流下的第一印象,热情好客的山里人、霹雳啪啦的鞭炮声是给我们流下的第二印象。我们被邀请来到这个学校最好的房间——大礼堂,其实也就是一个半教室那么大,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舒适柔软的坐椅,只有早已等待着的山区孩子们淳朴的笑脸。他们亲手为我们递上了一瓶瓶矿泉水,弄得我们在坐的学生很不好意思。一切准备就绪后,上海市松江二中与金寨县古碑中学“手拉手,心连心”结对互助活动座谈会终于开始了。在古碑中学校长以及学生代表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们不仅看到了这里山青水秀之美,更加看到了老区人民纯洁心灵之美。之后双方校长互赠了礼品,我们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给结对互助同学的学习用品。我们与山里的孩子触膝而谈,谈理想、谈报负、谈生活、谈学习,我们是同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虽然有着地区间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古碑中学的同学带者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宿舍和食堂。这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艰苦的。无论是教室、宿舍都看不到一盏电扇、一座空调;一个小小的教室里要坐下六十几位学生;一间不大的房间要放下六张上下铺,就那一长单人床板上要睡下两个人,也就是说一间宿舍里要住上二十几个人!房间里却没有一张书桌,同学们带来的木制箱子就是他们学习的地方,熄灯后他们就点着蜡烛继续学习,木箱上还有着一节节没有烧完的蜡烛。这里的日程表上写着早上5:30分起床,5:50—6:40早自修…… 据那里的学生说,他们一周要上六天半的课,只有周日下午是放假的,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暑假里还要补课一个月;这里极缺老师,许多老师不得不做“兼职”来缓解教师资源的稀缺……

这里一切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我们感到震惊!相比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学校就犹如生活在天堂,这就更加激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珍惜,不要辜负了这优异的环境!我们还了解到,在社会各方的资助下,古碑学校也开始了改建扩建工程。我们在学校傍的工地上看到了一幢正在粉刷外墙的新楼,而在这里建造这样一做5层教学楼的耗资尽相当于在松江新城区购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如果社会对于贫困山区学校的捐助再多一点,那么那里的孩子就不用再两个人睡一张床铺了。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与古碑中学的交流也将告一段落。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回忆。 回到宾馆的晚上,一个人躺在柔软的床上,想着山区的孩子正挤一张小小的木版床上,久久难以入睡……

8月4日 星期四 天气 晴到多云

今天一大早,我们被分成5个小组,分别走访了5位结对同学的家。我们小组有5位同学、一位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位古碑中学的宋老师。我们组走访的是与我们班结对的徐小苗同学家里,她家住在羊雾山的山脚下。一听是“山脚”,我们就庆幸自己不用爬山了,其实大错特错。羊雾山是当地最高的山,他的山脚也是在下面山的山头上,而小车却只能把我们送到山底下,所以我们不得不徒步上山。由于昨天晚上下过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学吃尽了苦头,而山里的孩子走起山路来一点也不吃力。走了好久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徐小苗同学的家。和大多数山里的住房一样,徐小苗的家建在一个黄土平台上,一条小溪从屋子后面的羊雾山上流下,最大的那间房是大堂,很古老了,用土垒起来的,里面供奉着家谱,只有一个电灯泡吊在房顶上,家里平时是不开灯的,只靠屋顶破碎的瓦片透进一丝光线。主屋边上有三间小房——用砖垒的,是后来建造的,不过也相当破旧了,那是住的房间和灶间。出门迎客的是徐小苗的爷爷,一位79岁但仍然很健谈的老人,脸黄黄的,有一点驼背,抽着一根烟斗,就是那种典型的热情好客的老区人民,老人打了盆清澈的山泉来给我们洗脸,清凉的山泉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见面礼。老人从家里搬出了一条条长板凳,还从树上摇下了一些枣子给我们吃,于是我们就在树阴下开始了今天的访谈。我们谈到了地域的差异、谈到了老区的抗战历史、拉了拉家常,聊了聊理想,徐小苗同学的理想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去大城市作白领。这样一个理想对于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却是最大的愿望。因为老区的人民要想发展,就只有走出去,而这里的许多老人(包括这位老爷爷)一辈子都从未出过大山。据同行的当地老师说,古碑中学一年能真正考上大学、考到外面去的学生,也只有个位数,所以这样一个愿望应当是个“宏大”的愿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人才的外流,使老区缺乏新鲜的血液,也就使这里更加贫困。

将近中午,灶房的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飘出了阵阵菜香。我们帮着徐小苗把长板凳搬进了房间,方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我们一一就座,而徐小苗一家只有她一人在座。我们知道,今天中午这样一桌饭菜是这一家子一个月的伙食,所以我们尽力不浪费,不过这农家菜的确可口,老人还拿来了几瓶啤酒,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一一敬酒答谢,真不知道应该谁谢谁?我刚刚两杯下肚就已经面孔通红,便已不能再喝。吃完了饭,我们又继续聊着,见时间不早了,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就开始整理东西,我们每人拿了矿泉水瓶子,灌了一瓶纯净山泉,留作纪念。又拍了几张合影便准备下山,老人见我们走那泥泞的山路很辛苦,当即为我们每人“量身定做”了一根根拐杖。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徐小苗的家, 下山的路似乎不再那么难走,那一根根拐杖寄托着老区人民深深的情义!

回到宾馆,其他组的同学都已经到达,正在准备行李,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在前往安徽省会——合肥的旅途上了。许多同学由于早上过于劳累,都纷纷入睡。一觉醒来已经到达合肥,天色渐晚,我们住进了一家三星级宾馆,吃着香喷喷的晚餐同时,还不断挂念着中午的那一餐,不仅因为那可口的味道,还有那里人们纯朴的笑脸……

8月5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安徽行的最后一天。

上午我们坐车穿过合肥市区,来到了安徽最好的一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坐车浏览科大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气氛;虽然现在仍然是暑假,但校园里到处是手捧书本的大学生。我们重点参观了位于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园中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每年拨专款来支持这个实验室运作,而这里所研究的同步辐射项目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之后我们又前往参观了这里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研究实验室,据说这里派出的科考人员先后参加过4次南北极考察!实验室的研究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各种试实验仪器,并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还看到了那些从南北极采集来的实物标本……

从科技大学出来后,我们驱车前往江苏省会——有着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我们从南京长江大桥上通过,看到了宽阔的长江下游,看到了那一座座残缺的古城墙;据说城墙上的一个个窟窿是当年日寇侵略南京时留下的。不过相对于安徽省会合肥来说南京已经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只是在这里吃的午餐却远远没有安徽的丰盛,不知何故…… 从南京城出发回上海,路过南京东郊钟山,远远看见了山坡上宏伟的中山陵,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几个小时以后,我们回到了松江,望见松江边上的那几座“小山”,感觉远远没有金寨的山峰那么秀丽。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也就结束了,留给我的是许许多多的怀念和思考。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我们的心灵是共通的,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碍我们心灵的沟通!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红色之旅》是一部画卷,展现了中国***带领人民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

《红色之旅》是一部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色之旅》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

《红色之旅》又一次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中国大地,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时世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带着历史的必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劳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湖的迷朦烟雨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霞光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的红岩英寻,从彩旗飘扬的天安门城楼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响彻云霄的东方红到震撼太空的神舟飞船,这正是我们坚强的党中国***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 、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 ,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漫步在大渡河畔,时空引领我们回到1935年5月,面对咆哮奔腾的大渡河,面对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军猛烈火力攻击,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踏上了不归路,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红军创造了“飞跃”大渡河的奇迹,敌军妄想以天险阻挡红军的迷梦被彻底打破!试想如果亲身立于大渡河畔,望着万马奔腾的河水,恐怕无不胆战心惊,更何况要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秃秃的铁索跨越横河,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革命先烈们却做到了,因为他们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毕生倾注于民族解放事业,即使面对在所难免的牺牲,他们任然坦然,任然视死如归!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们不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震撼和感动!

在书中我们住足在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择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在临刑前她大呼:“怕死不当***。”这就是***人的一身骇然正气!她牺牲了,然而革命胜利了,刘胡兰永活在我们心中!

经历《红色之旅》使我体验了先辈们的革命经历;

阅读《红色之旅》使我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感受《红色之旅》使我心灵受到一次次强烈震撼;

铭记《红色之旅》使我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

在这《红色之旅》即将结束之时,我不禁思绪腾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

读《红色之旅》有感

作者:白彧实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

抗清名将袁崇焕:究竟是广西梧州人,还是广东东莞人呢?

序言:1袁崇焕,是抗清名将,虽不能解救明朝免于灭亡,但是却努力的延续了明朝的寿命。2关于袁崇焕的身世,历来是颇具争论,主要有两种说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