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著名演员 和一些代表作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豫剧的著名演员 和一些代表作品,第1张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豫剧六大名旦”,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旦角流派还有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创立的张派,宋桂玲的宋派,王秀兰的王派,安金凤的安派等旦角流派,小生赵义庭、王素君、王希玲,代表三大风格小生流派,须生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李树建,代表五大风格须生流派,黑脸李斯忠,李派,丑角牛得草,牛派也很有特色。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河南)、王清芬( 河南)、虎美玲(河南)、牛淑贤(河北)、李喜华(湖北)、菅爱梅(河南)、朱巧云(河南)、李金枝(河南)、陈淑敏(河南)、马 莉(河南)、胡小凤(河北)、章兰(山东)等。汤玉英、王清芬、牛淑贤、虎美玲、胡小凤、李金枝、李喜华、谷秀荣、陈淑敏、小香玉、李树建、章兰(二度梅) 、朱巧云、周桦、王红丽(二度梅)、张春玲、朱桂芹、颜永江、金不换、苗文华 、汪荃珍、贾文龙、李新花、杨红霞、王惠、刘晓燕、田敏、陈新琴、徐俊霞、郭英丽(等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传统剧目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豫剧流派大全行当代表剧目常香玉常派青衣、花旦《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陈素真陈派青衣、花旦《洛阳桥》、《女贞花》、《春秋配》等崔兰田崔派青衣、花旦《桃花庵》、《三上轿》、《秦香莲》等马金凤马派帅旦、老旦《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阎立品阎派闺门旦、刀马旦《秦雪梅》、《游龟山》、《西厢记》等桑振君桑派青衣、花旦《白莲花》、《桃花庵》、《对绣鞋》等张岫云张派花旦、老旦《杨金花夺印》《平辽东》、《阴阳河》等宋桂玲宋派花旦《抬花轿》、《八件衣》、《蝴蝶杯》等王秀兰王派花旦、青衣《王金豆借粮》、《风雪配》安金凤安派青衣《白莲花》、《铡美案》、《斩岳云》等唐玉成唐派红脸《反徐州》、《杨河堂》、《闯幽州》等唐喜成唐派红脸《洛阳令》、《三哭殿》、《辕门斩子》等李斯忠李派黑脸《下陈州》、《司马矛告状》等吴心平吴派黑脸《岳飞》、《包青天》、《屈原》等牛得草牛派官丑《十八扯》、《七品芝麻官》、《卷席筒》高兴旺高派文丑《卷席筒》、《推磨》、《喝面叶》等王素君王派小生《必正与妙常》、《小二姐做梦》等王敬先王派刀马旦《梁红玉》、《涤耻血》、《三拂袖》等赵义庭赵派小生《南阳关》、《八郎探母》、《贩马记》等刘法印刘派武生《黄鹤楼》、《提寇》、《八大锤》等王希玲王派小生《风流才子》、《情断状元楼》等刘忠河刘派红脸《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

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马金凤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唱腔高亢、明快,嗓音清脆、明亮,吐字清晰,喷口爽利,行腔稳健,韵味醇厚。以小嗓为主,大小嗓结合运用。经70年的舞台实践和不断革新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帅旦”艺术风格。其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这三出戏全部拍成了**。剧中主要唱段,以及《杨八姐游春》、《十二寡妇征西》等剧中的唱段多次灌制唱片和录制盒式磁带发行。并曾多次进北京和中南海为党和国家***演出,被当代誉为“洛阳牡丹”,并享誉海内外,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曾多次荣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现仍担任洛阳市豫剧团团长, 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提起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人们就会想起一个山东人的名字——马金凤。她6岁学戏,7岁唱红;她本姓崔,不姓马;她将在故乡办戏校,为家乡培养艺术人才;她每年演出200多场,82岁仍挂帅,被公认为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马金凤在学艺的道路上经历的磨难非常人能比,特别是小时候在那个年代的遭遇——挨打,当时学戏叫打戏。马金凤说:“我那时候挨打,都不是拳打脚踢,而是拿棍子、扁担打,把我摔到院里,浑身上下都是伤。那时候,老师对学生都是打。”

在老师的近乎残酷的教导之下,逐步地从一个丑小鸭慢慢向金凤凰发展了,出落得有模有样。马金凤说,对于那些打过她的老师,“我现在不说没有恨俺老师,自己想开了,你有今天,都是老师把武艺教给你了,他打你两下那个时候都行的。”马金凤从内心里非常感谢他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她许多绝招。唱悲剧最好的杨老师教会了她演哭戏的绝招,就是要想到自己生活中那些悲伤的事,想着想着就有眼泪了。但是,杨老师又说:“无泪不是艺术,有了泪还要会控制,舞台上讲究唱念做打,哭得好看,笑才笑得美。说 哭就哭,说笑就笑,舞台上就讲个美。”

马金凤说:“现在所有老师的传统还要流传下去,作为一个戏剧演员来说,老的要继承,但是还是要改革,学了老戏还要改革老戏,把它改得适合我们现在。”

现在我们看到的《穆桂英挂帅》这个戏,是最能代表马派唱腔的。马金凤的唱腔属于豫东调,在豫剧中独树一帜,音乐圆润、纯净、清脆悦耳 ,吐字清晰、真切,干净利落,行腔自然松弛,舒展娴熟。以小嗓为主,大小嗓结合运用。旋律很少做大的跳跃。

马金凤从小就演的一个河南梆子传统戏,叫《老征东》,后来经过她的改编,变成了《穆桂英挂帅》。马金凤说:“对这个戏,整理是1953年,当时我带着洛阳豫剧团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慰问解放军的时候,那时陈毅同志是上海市市长,他就喜欢上了这个戏。”那时候是用的老本子,四五个小时都唱不到头,以后就叫改这个戏,当时和马金凤同台演出慰问解放军的还有盖叫天。马金凤说:“我就学盖叫天老师的京剧动作,看人家的表情,学人家京剧舞台上的气派。”就在这时,梅兰芳先生在上海也看到了《穆桂英挂帅》的戏报,他就到剧院“连续看了三天,看了三场《穆桂英挂帅》,看了以后就上后台找我谈话,他说,原来一辈子学穆桂英,还不知道有老穆桂英挂帅呢。他老人家就喜欢上这个戏了。”此后,梅兰芳又让马金凤到南京去看他的戏,还让马金凤提前一个小时去看他化妆。梅先生同时对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从化妆、行头、服装等从头到尾点评了一遍。他还特别提出穆桂英的服装穿黑皮的不行,这个老元帅要穿紫红色,要有朝气,底下还要有朝靴。梅兰芳还要马金凤去看程砚秋的《荒山泪》,去学程砚秋的水袖。梅先生还对《穆桂英挂帅》的剧本修改,悉心指导。根据梅先生的指导,马金凤对《穆桂英挂帅》做了认真修改,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京剧的神韵。随着《穆桂英挂帅》的成功改编,豫剧马派就这样诞生了。

豫剧的著名演员 和一些代表作品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豫剧六大名旦”,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旦角流派还有台湾“豫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