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葬母好吗?
不好!替人葬母或葬父只有在异姓兄弟等情况下才可以的。一般土话叫“折鞋底的兄弟”,这种兄弟也不是简单的过命兄弟,而是可以入对方祖坟的兄弟,比过命兄弟更厉害,所谓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只是“金兰”,而”查血为盟“也只是同生共死的异姓兄弟(也有人叫异姓骨肉兄弟,其实异姓骨肉指的是兄弟两者同母/或是亲兄弟一个被送到其他姓氏中),“折鞋底的兄弟”则不是什么有难同当有福共享了,而是对方家庭都要帮助,所以这种许诺并没有同生死,相反是一个人死另一个需要担当对方父母/儿子养护之责!这其是最高的一种结兄弟形式,有人称之为异姓兄弟,还有人误用为异姓骨肉。这种兄弟是重诺兄弟,托的是身家不是性命。这种形式下,对方父母不在,必须象亲儿子一样赶回穿孝,如果事有因,这样的兄弟自家若无祖坟,是可以进到对方祖坟,享受对方后辈的供奉的,当然——搁古代也是要记入到对方家谱之中的,换句话来说,跟对方父母的亲生享受一样的待遇!也是子不回不入殡的规则!
当然,除了这种兄弟与亲兄弟之外,其他的兄弟无非带孝而已,就算另一种形式,干亲,也只是干儿子给干娘干老子带孝,次级也弱于这种兄弟的级别。至于金兰,有些地方与时间与这种兄弟混为一谈了,有孝敬对方父母的许诺,但无入家谱的资格。而生死兄弟,他们就是你死了我自杀的傻冒而已。而那些送人或过继给别人的兄弟(异姓骨肉),也只是给父母尽孝而已。所以若论牛X, 折鞋底兄弟>亲兄弟>干兄弟>金兰兄弟>异姓骨肉兄弟>生死兄弟。
要注意的是,老辈人也把折鞋底兄弟说写换鞋底兄弟,其意思就是儿女都可以换着养,也表示儿女们这种兄弟跟见父亲必须一样,所以从儿女上论,这个必须是比亲叔伯还要亲的兄弟,当然折鞋底兄弟双方必须也必须认可的一种,也会把他当亲儿子看。至于异姓骨肉,因其承载的是异姓的香火,送出去或是过继出去后,有意会淡弱这种兄弟的关系,其他就算是亲兄弟,也必须以异姓香火为重了,虽与原父母带孝,但养母恩大于生母恩推借口,不容他们同有很大的权利的。
所以电视上或是现实中有些人结义时说“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今日XX与XX义结金兰,富贵同求,祸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违此誓,天打雷劈”,然后再整个折筷子或喝血酒的仪式来,我都想不通他们到底是结义的那种兄弟。
真正的立誓折鞋底立誓是这样的“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与XX今日结为手足,愚男不孝,贤兄/弟可代”,没有其他的誓言,两人将鞋子脱下来,对自己的鞋子对折,然后穿上对方鞋子,(九十翁以前唱戏,与人曾有拜,口述)然后两者分别去两家祠堂或祖坟再拜“列祖列宗在上,不孝男XX今日与贤兄/弟结为手足,共祈祖宗荫庇,同听祖宗训戒。”这结义还是要换鞋到家庙中结义的,所以需要全族同意,所以这份时可想而知,所以是有资格进行人家家族谱和祖坟的。反倒没有什么如违反怎么怎么地。
金兰结交往往在结义后见见双方父母而已。干兄弟往往是父母在小时间给孩子找了个干娘,所以干儿子对干老子和干娘是有尽孝义务的,而生死之交是这里边最差的,两人随便一跪就可结义——还加上其他违反了天打五雷轰之类的起誓的恶毒语言——正因为经常不准头儿啊,所以才有类似的如有违反怎么怎么地,反正就一句,其实就是酒肉朋友(有福同当嘛)。是纯个人行为,两人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能有几个?还立哪么一誓。反倒这种折鞋底兄弟,没有啥恶毒誓约,但两人一生遵守,而且后代也基本上相处融洽。
替人葬母的资格,也只能有亲兄弟到异性骨肉兄弟而已,生死之交也没有这资格的。而且中国古代传承要求极高,所以也只有这几类兄弟会带大孝,其他的不会也没有不可给一个关系不近的人带大孝的(孝子礼仪)。当然,如果只是安葬,不涉及礼仪,这是积德大事,但人家有子未能赶回,任何人没有理由不等人家子女到家给人葬了。
所以若是收敛替人葬母,自然是大好事儿一件,若是给不相关人带了孝了,当然若是带错了孝,给人家当了孝子,人家自然也是高兴的狠,自己不成为笑柄嘛?但如果是以上几个可带大孝的,不着大孝才会让人笑话。
我们家族依然有祖坟和家谱的形式,甚至我还见过我们家族的最后一任老族长,不过已于两三年前因病去世了。大概十年前,老族长还在世的时候曾经大规模的清理过一次家谱,所以我们家族最近的一次家谱是十年前的情况。
也就是说10年后出生的孩子目前都没在家谱上,可能下一次清理家谱要再过十年的时间,甚至更久,因为清理家谱必须有族长出面,但现在我们家族的新任族长权威明显弱于老族长,所以,难度比较大。
同时,我们家族也有祖坟,每年逢年过节、谁家结婚、娶媳妇、生孩子、考大学、清明祭祖、长辈去世埋葬等等,都要到祖坟前祭拜,所以祖坟前贡品不断、香火不断。
根据此前老族长介绍,这是我们家族第一代先人的坟墓,大约在公元1400多年左右,明朝建立以后开始正式繁衍出我们整个家族。虽然历经600多年的繁衍,家族发生了无数事情,但最终还是稳定延续了下来,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老祖宗保佑的结果。
同时,在我个人看来,最关键的是每一代都会有一位老族长来处理家族事务,这些事务具体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大体是家谱、家族祭奠等等形式,一年中一般会有一次,但有时候几年都没有一次,毕竟现代社会下这种观念淡化了很多。
不过,一方面我们家族有祖坟或家谱可能显得有些传统或落后或守旧,但另一方面,依然受益于这种“家族”的形式,不论在哪里,如果能遇到家族里的一个人,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
祠堂作为崇拜先祖与崇拜神灵的产物,是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是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称,熟悉中国古建筑史的人对“样式雷”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但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的是,“样式雷”家族和南京有极为深厚的渊源。
最近,“样式雷”的后人从江西来到南京,寻找“样式雷”定居在南京的另一支后人。
“样式雷”有着怎样的传奇据史料记载,清代初年,一个南京匠人雷发达应征去北京参加营造皇宫的建造工作。因为技术精湛高超,受到康熙皇帝赏识,很快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开始算起,接下来一共八代,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中央官署等都是由雷氏建筑师负责。雷家几代人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这个建筑师家族被民间形象地称为“样式雷”。
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的文史专家告诉记者,“样式雷”的祖籍是江西永修,但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却是从江宁(南京在清代被称为江宁)被征调到北京的。
到第八代雷献彩为止,“样式雷”一共涌现出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雷献彩等著名建筑师,其参与建造或者重修的主要工程有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北京以外的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行宫也出自这个家族的手笔。有学者统计过,中国1/5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设计,与“样式雷”家族有关。
“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康熙皇帝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就是指雷金玉。
明代末年搬到南京居住
近日,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接待了五位来自江西永修县的雷氏族人。据介绍,永修县正在组织专家收集完善“样式雷”家谱,发掘“样式雷”家族更多的历史。这五位雷氏族人受当地 委派,前往南京、北京等地,寻找“样式雷”分布在外的后裔。
据初步了解,目前,居住在南京市的雷姓至少在5000人以上,因无法联系,尚无法确认这其中哪些人和“样式雷”有渊源。
雷氏后人向记者介绍,他们这个家族最早生活在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永修县。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江西到处是土匪和盗贼,国家的赋税一天比一天加重,民不聊生。雷氏家族中的雷振宙、雷振声兄弟放弃读书,外出经商,后来定居在“金陵之石城”(江西雷氏家谱中的记载),也就是南京。
此后,雷氏家族的很多成员陆续搬到南京居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发达和堂弟雷发宣应募来到北京,参加皇宫的修建工程,但这个家族的很多家眷依然生活在南京。
“样式雷”两代传人安葬在南京雷氏家族不但可能还有后人生活在南京,“样式雷”的第一代、第二代杰出的建筑师雷发达、雷金玉死后也安葬于南京雨花台区境内。
据《雷氏族谱》记载:雷发达是雷振声的长子,是雷家搬到南京来的第二代。他生于1619年,卒于1693年。在北京被委以重任后,雷发达于70岁左右退休,回到南京居住。74岁时,雷发达去世,安葬在“江宁府江宁县安德门外项宝石”。由于雷家当时已经在南京住了几十年,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雷家祖茔丛葬地。
雨花台区文史专家考证,雷发达埋葬的地点,就是现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村贾东一带。
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是“样式雷”第二代传人,生于1659年,卒于1729年,也是这个家族最为杰出的建筑师,曾经担任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圆明园工程从设计图纸、烫样到营造,都有他杰出的贡献。雷金玉71岁去世后,同样归葬原籍“江宁府江宁县安德门外”的家族墓地。
希望找到南京的雷氏后人
“可惜的是,这两代‘样式雷’掌门人的墓地目前也难以找到了!”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的文史专家介绍,他们也在寻找“样式雷”在南京的家族墓地,挖掘这个传奇皇家建筑师世家留在南京更多的历史。
记录都很明白了,只是几句词义解释一下就完全明白;
第一页:生庚部,就是记录上下代入的生、卒时间及祥情。子,子年,如:民国25年丙子年的记录。吉,大吉、吉日的意思。
第二页,记录有三个人的生、卒年及仙葬风水。
如:运溥,字成德公,生于康熙55年(1717年)农历十一月初五,子时。逝于乾隆32年(1768年)农历6月29日子时,享年52岁。葬于祖山火涝港龙形山,伴老祖王先公夫妇风水中,子山午向,兼癸丁山头3分分金(罗盘的方位,古代是非常重视风水向势的,且不能有偏房或损房的方位)。
配刘氏:指其夫人。符田人,定邦之女。生于康熙56年6月I6日亥时,逝于乾隆59年10月初6亥时,享年77岁,并于当月25日寅时登位安葬于监山石冲蚌壳塘,虎形山,乾山癸向。其生有三子,长孑昌仪、次子月尌(?)、三子昌滨,生有四女。
昌仪(成德公长子)字冠畴。生于乾隆4年5月22日午时,逝于乾隆41年正月11日寅时,享年38岁。葬于祖山火涝港,龙形山,子山午向,兼癸丁分金。
关于供奉祖宗家谱的介绍;尊敬的华夏儿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应当寻根追源,不忘宗祖,知恩报恩。下面具体的说一说供奉祖宗的方式:
第一:在我们简单的祖宗家谱内,分为五行:代表本姓的五代先辈,叫做五伏。五伏:一、就是爷爷,二、是太爷,三、是祖太爷,四、是高祖,五、是曾祖。从曾祖到爷爷,这五辈前人,叫做五伏之内,这是炎黄子孙尊敬先祖的最基本的常识,用这种供奉的方式,提醒我们生孝顺心,生报恩心。
第二:这种祖宗家谱携带方便,供奉方便,能提醒人们提起怀念的意识。
第三:供奉的方法:在自己家里选择一个明亮处,高度约一米四以上,作为供祖宗牌位的地方为好。然后可以日常上香或者初一十五上香上供供奉;不过这其中供香一定是供奉天然香才是正确的供奉家谱的方式;所以,建议你不妨可以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制一款好点的天然香供奉为好。还有,想要你的家宅运势更好,你可以同时摆放一款吉祥物在供奉家谱的位置;这个你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官网定制的。
替人葬母好吗?
本文2023-10-25 01:14: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