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陈氏家谱
百家姓之陈氏家谱
陈氏家谱大全包罗了各省各地的陈氏族谱,我为大家分享的百家姓之陈氏家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姓家谱介绍
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共同点,男子的结发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改嫁之妇,则称“继娶”,不能有一点混淆。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陈氏家谱修谱
“谱以传信,犹史也” (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严与喜悦之情,祭祀场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登山坐势论” (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初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自校对,以免出现漏误。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防止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白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对,在祀祖的日子里,各房携谱人祠,看是否有损坏和损失,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年),此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办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草稿者负责。修谱费用,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找名人为族谱写序,是修谱者的常见做法,目的是为了提高该姓氏的知名度。族谱序的文字要求尽量优美,叙述内容绝对真实。序文可长可短,主要概述该姓的历史渊源和繁衍生息。的经过,一般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还要对该姓做出适当赞扬,以使其后人感到荣耀。 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为陈姓族谱做过序,其中云:“陈氏先出妫姓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短短几句话便说明了陈姓的渊源所 自。在叙述陈姓历史名人时又说:“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宴(即东汉陈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语哉1元芳子群,美才懿行,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灵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这一段话把陈宴及其子元芳、季芳、孙子陈群、南朝陈国的创立者陈霸先,一一作了赞扬。这些赞扬都接近真实而不离谱,既使陈姓后裔看了 受到鼓舞,又使外姓人看了觉得可信。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陈氏家谱的祖训家训与家规集锦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祥,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祖宗,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录自《厦门殿前陈氏族谱》)
陈氏家训
事亲必孝,待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冠婚丧祭,秉礼必慎。学文必功,习武必勤。
治国必忠,治家必严。居功毋骄,见恩必谢。
士农工商,择术必正。毋听妇言,而伤同气。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
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
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谣辟而坠家声。
制行唯严以律已,处世当宽以绳人。
苟能行之于久久,当必报之以冥冥。
兹训词实系废兴,诵之再三,尔其敬听。
陈氏家规二十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 尚节俭以惜财用。解仇忿以重身命。训子弟以禁非为。躬稼蔷以知艰难。忍耻辱以保家业。读诗书以明理义。祭祖宗以展孝思。亲师友以成德行。慎交游以免损累。严乘祧以息讼端。禁烟赌以杜下流。置义田以赡贫乏。互守望以防盗贼。主忠信以植根本。守本分以寡过恶。务谦逊以迓吉益。辨义利以定人品。
陈氏自古崇道德,尚礼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以耕读为世业,以仁义为家法。仁亲为重,轩冕为轻,读陈氏家规二十条可知也。
跋 (确山县增生子佑应其)右(上)二十条虽浅近,意实深长,愿吾族世世身体而力行之。上之可以希圣希贤,次亦可以省身寡过,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虽不可谓为善言善道,亦吾族所当共勉者也。然统观之,均不可轻分观之,始终更重何者能敦孝弟,不惟不犯上作乱,顺而推之,下十九条,将一能而无不能,能辨义利,知法,君子而戒,小人逆而行之,上十九条,亦一能而无不能。诚如是也,吾陈氏虽不可谓贵胄华宗,亦可窃附于名门右族之后,而不辱先人。非然者,不惟不能亢宗克家,吾陈氏后日之现象,将不堪设想者矣。然保身、治家、涉世之道,虽未尽于二十条中,而大要纲领则亦备矣。惜小注太简未能畅厥意旨,后之人果有学问博恰,以二十条为题各系以辞,使意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法可传,令读者警心动魄,而不敢逞。是所望于继志述事者。
跋 (汝南县庠生东之王汇川)
右(上)二十条,前五条论敦伦、睦族、和乡、崇俭、惩忿之道,次五条论训子、力蔷、忍辱、读书、报本之方,中五条言亲师、慎交、继绝、闲邪、济贫之图,后五条言防盗、存诚、守分、务谦、立品之实。
其第一条推爱敬之良,勉人为孝子兼为悌弟,其二十条言义利之辨,劝人为君子,戒小人尤为当务之急。
若贵族世世能曲体,子佑夫子立规垂训之意而遵行无违,将下能循规蹈矩,为克家之肖子,上能光前裕后,为有道之曾孙,孝弟之行益笃,有司表为仁里,君子称为义门,天下推为望族,陈氏之兴其未艾也夫。
s("content_relate");安徽怀宁陈氏家谱字辈: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陈姓陈氏家谱字辈: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霍邱临淮陈氏家谱字辈: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
湖南湘潭陈氏家谱字辈: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湖南沅江陈氏家谱字辈: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语: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浏阳陈氏家谱字辈: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扩展资料: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
,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陈氏族谱
陈氏家谱
(湖北十堰竹溪县三堰寨小王家沟陈氏)
钦封义门世家
义门陈氏世系序
陈氏,旺族也。太邱长旺人也。颖川旺地也。其姓自妫满始,其陈氏族源不亦远且大哉?尤世世以德相传,宜乎家天下,果尔霸先胥宇一统,恒曰:自太史奏德星聚而江州异人始,满颂于海内齿颊间,岂非世所观望者乎?其享有天下之报,不依然禹稷故事哉!熹治学史书,已熟读其事,知陈姓自颖川而江州不识螽斯,已繁衍于八闽矣。一日,游宦漳州览地舆而问八闽望族,更得好音,则盛德而东大族而南矣。溯其源:由临海县令让先迁浦城,后任候官,违难避迹於泉州之乌石处,生伯宣兄五:曰淇曰澳曰洪曰浩、曰渊。洪,字伯通,徙候官。淇字伯大,徙浦田。浩字伯奇,迁闽县。渊,字伯源,迁建阳。其沙县龙溪等地名宦接踵间,皆四公之裔所流寓者也。伯宣,名澳,其次也,因宦至南康迁泸阜而居焉。庚徵著作郎累召不起,传五世,族大而繁,德盛而光。则颖川松柏分枝於八闽,且复兆江川之德安。良由种不远不芳,根不深不旺故也。不然何以称望地而载望姓与望人者哉!熹卒业,白鹿游云山过德安太平乡永清屯。适淮西统制兵马使士尹公修谱,烦熹为序,熹勉以治学所熟读者及漳州宦所习闻者详而记之,以弃其端便知其源而分脉而合也。倘非其望人,太邱长之德足以垂永久而何以得其地之至今传有陈姓不朽云。
知南康府军事侍教生朱熹谨於
大宋康庚戊岁蒲月望日书於陈氏五福轩
庄分七十二州郡人间第一,义聚三千九百口天下无双
广东老派
仁显标兴宗 永德万年隆
万全公续派
道学从修继 辉光耀鼎宏
奇才高华国 有善庆时雍
立志思忠孝 克家正大昌
清廉为洁士 世代保安康
陈姓始分一百零八庄,后分为二百九十一庄,我祖为乌石庄。
颖川
陈氏序,倘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岂可忘其本源哉?且自武王封舜之后,胡公满於陈,以邑为氏。陈敬仲之奔齐,卜曰:五世其昌。陈子昂海内儒宗,陈怨卓宗真铁御史,然历代不乏名流,难以尽录考,代之典型。溯吾宗之矩获,本帝王之后嗣,为圣人之苗裔;接胡公之令绪;衍敬仲之芳踪,追子昂之遗风,慕卓宗之馀训;发迹颖川,肇基江州,合食则三千七百,分庄则一百有八,遂得义门之封。尤有百犬之兆迨其后,至百世而不易其姓;历千载而不失其宗。虽东西南北之区而分居立藉者众,大都皆一脉之相延也。唯我祖一庄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因汉代将末而迁居广东潮州府嘉应州程乡县。自兴宁分藉而后又有至惠州安居者,更由广东而迁居异方者数十支,独我族一支由广东而迁居湖南长沙省岳州府醴陵县,由醴陵而迁居平江县,又由楚南而迁居湖北省郧郡竹溪县三堰寨,由竹溪而至陕西者亦有人,虽年湮代远,宗派犹存。而势异时殊,次序各当,所以为人子者急宜录族谱而广孝思也。
陈氏宗谱
一世祖陈公三十郎 妣张老孺人
二世祖陈公三十九郎 妣苏老孺人
三世祖陈公念一郎 妣林老孺人
四世祖陈公寿山 妣温老孺人
五世祖陈公明东逸叟 妣吴氏(赖、曾)孺人
六世祖陈公云山逸叟 妣李老孺人
七世祖陈公达千一郎 妣刘老孺人
八世祖陈公万三郎 妣益老孺人
九世祖陈公满 郎 妣秋老孺人
十世祖陈公耋寿南岗 妣秋老孺人
十一世祖陈公纯一大宾(青松、翠松) 妣(杨、张)老孺人
大坐师 吴师爷 廖师爷
十二世祖陈公定明大人 妣(刘、赵)老孺人
十三世祖陈公仁可大人 妣林老孺人
十四世祖陈公显文大人 妣梁老孺人
十五世祖陈公彩标大人(四大门公祖)妣巫老孺人
十六世祖陈公睽兴大人(三门公祖)妣(谢黄)老孺人
十七世祖陈公绍宗大人 妣向老孺人
十八世祖陈公永高大人 妣刘老孺人
十九世祖陈公德俊大人(号怀山)妣(夏、向)老孺人
二十世祖陈公万全大人(号敬之)妣(王)老孺人
陈公万方大人 妣赵老孺人
一世祖三十郎始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因汉末移广东潮州府程乡县石坑都。公澹泊,谨守山水自好,且乐事诗书,垂裕后昆。当日虽自晦迹韬光,时称宽厚长者考经卷颂读不忘,妣张老孺人,亦潜心修善,勤俭起家,生三十九郎,公没谥,闽粤处士春风坐焉。妣苏老孺人又能勤俭自治,严谨训家,志期子孙远大,类女中君子也。生三男,从惠州之兴宁居卫,今失其详,妣归兴宁一房,祭兴程,分藉实自此始焉。
补序
陈姓始祖,唯我一庄发祥于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因汉代末年徙广东潮州府嘉应州程乡县石坑都,兴宁分藉后由广东迁异地者数十支,独我一支迁徙至湖南省岳州府醴陵县温田。十四世祖显文公於清朝康熙年间,因灾荒由湖南迁入湖北省竹溪县三堰寨七里沟,凤标迁入大岭沟(老幺房),十五世祖清标,士标、有标、龙标四支由竹溪迁入陕西等地。本人才疏学浅,无力对全族考证,无法对全族续谱,现仅就我十六世祖葵兴公(三门)之后陈公德俊在竹溪县三堰寨小王家沟后人丁兴旺之状况作以补记,以便后代子孙追根求源,不忘先祖是也,至于全族续谱,有待后辈子孙德才横溢者为之。更望其能弘扬先祖“仁德、重教”之遗风,光大陈氏“义门世家”之称谓。
1,昆陵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继”。
2,桂城陈氏字辈:“初秀齐原安福寿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国芳懋必昌畴范彝伦叙贻谋蔚后起绳下迪前光”。
3,湘乡陈氏字辈:“翼道传经崇对启绪瑞焕列星秀钟南楚俊彦鼎升鸿才轩奉本茂支蕃典敦礼叙”。
4,上湘石狮江陈氏字辈:“义门敦孝友星垂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规模昭令绪雍睦振家纲颖上千年泽湘南百襈芳”。
5,义门陈氏字辈:“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长天才荣及第道学永傅芳开泰祥光运三元焕日新金章华国正长发万年兴”。
6,中湘白吒陈氏德星堂字辈:“世守祖训茂本培元家声克振令德方新笃生吉士秀启贤昆泽傅仁里庆集义门五伦有叙奕代相亲”。
7,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8,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
9,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10,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陈姓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世: 广 大 朝 钟 志 兆
十八世: 秉 兴 献 建 照 凤 开 玉
十九世: 怀 昭 名 鸿 万 玉
二十世: 从 淮 忠 景 福 广 乐
二十一世: 高 宗 升
萧县甚少沟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履 文 明 世 修 善 恒 昌 尊 经 崇 儒
萧县陈沟陈氏
十四世起字辈: 仲 昌 益 尚 有 玉 胜 洪 广 升
萧县演武陈氏
十五世起字辈: 大 怀 素 有 凌 云 志 圣 德 绵 延 百 世 同
陈彦和。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氏最早过琼始祖是陈彦和。
陈彦和属江州义门世系,过琼前在福建泉州当参军,1078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彦和落户文昌县沙港朝庇村(陈策将军祖籍沙港,是彦和后代),死葬在海口市长流镇附近。陈彦和过琼后子孙分布遍及文昌、琼山、海口、澄迈等几十村。
陈甫。系实公四十五世孙。大约在宋朝建炎至绍兴年间(公元1127--1131年),甫公偕其子仲良从福建南渡琼州,担任珠崖军民府(今琼山东南部)通判。
甫公渡琼后,最初居住在珠崖的罗颜村。后来,他们由珠崖到乐会,喜爱这里山明水秀,民安物阜,便定居在龙泉村(今名龙塘村)。过了几年,二世祖仲良公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荣登癸丑科进士,是乐会县历史上第二位进士,也是海南岛历史上第三位进士。甫公曾被朝廷敕授为奉直大夫后又封为朝议大夫,于1156年逝世。
甫公子孙蕃衍兴旺,如今在世者,男男女女,不少于4500人,主要分布在琼海、万宁、三亚、屯昌和琼中34个村庄。此外,甫公还有不少子孙移居国外,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陈拱宸,又名三老,举人,系实公四十九世孙。
生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初八,配余氏,黄氏;男仲达。 陈拱宸公在南宋1242年因避乱而带子仲达自福建福州府莆田县祷坑村渡琼。来时落脚在文昌县溪尾村,后任文林郎文昌县知县,再次以官为家,住在青蓝子,是溪尾(溪梅)支始祖,1256年九月初五逝世。
子孙分布:81支和600个村庄。
陈十五,名陈实,系太丘实公四十六世孙。俊卿之长子,福建莆田县坎头人,生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十一日,累官福建、广东安抚司参议积阶奉直大夫,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生三子。
南宋绍熙四年(1193)避乱携带第三子陈塾渡琼,始居琼山府城白玉庵,后移居大林道玉村,(此村今不存在,已移居桥头村)。历经若干年后,公婆重返福建莆田县。寿终后公婆合葬在莆田保丰龙汲山,明朝年间,在琼众支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在琼山大林兴坡置地一块,建墓场一座,以两石刻日、月为公婆替身合葬此风水宝地。
后来在琼山府城东周巷(现府城第一小学)置地建造书舍3间,横廊一眼,便于祭祀十五祖和子弟读书之用。后经道光、光绪、同治年,先后扩建续修,并买洪家宅场土,更造旁廊28个铺面,已成为一座完整的“陈氏宗祠”,一直保留到1992年才被人为拆除。
湖南岳阳陈氏字辈:“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同下面是宗字。
还有很多,自己看吧。
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安徽怀宁陈氏字辈:“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陈氏字辈:“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湖南陈氏德兴堂字辈:
原派:“英才高汉室厚德积中州华茂由培本源闳导浚流九江称望族三湘著鸿猷孝义余徵重书得世胄留宗盟敦永睦通谱庆良谋隆泽绵延远清芬奕祀庥”。
谦训公位下原派:“子谦宣尚世曰文启国正储昌家和裕美端本善则兴诗立礼惟教有方以明大义”;
通房原派:“志膺友良周仕文应肇世彰培盛彬永成宏新兆庆崇佳茂尚兴修锦富玉长显达宗”。
颖川堂陈氏字辈:“继述绍先泽传世必守宗熙朝崇厚道正士宜修庚国运开宏业忠孝庆前光积德贻谋远后代永流芳”。
临川暨徽州陈氏字辈:“守亿万千俊彦显正信贵荣仍富”。
奉川陈氏字辈:“隆寿福高德文仲季仁义礼智诚允恭克让孝悌忠贞敬顺慈爱和陆端庄”。
湖南湘潭东雾山陈氏字辈:“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湖南长沙陈氏字辈:
始祖伯万公以下派:“和翔诩昭省尧古康祖奉孙晓仲铿禄昌”;
支祖昌远公以下派:“国尊英杰邦宝中良守先贻泽德载名扬”;
续派:“世际文明会家敦礼义中诗书功必笃孝友本宜崇积善培基厚登庸受福洪聚星祥豫纪令绪继宗公天开景连汉鼎光荣大学之道诚正治平”。
圈门湾陈氏字辈:
伯万公房下派:“伯和翔诩昭省尧古康祖奉文晓仲鉴六昌宪通黄法万亮奇吉福祈良”;
添旿公房下派:“添庭奉盛世熏泽文光培祖德森元宝先明启后辉才滋新象裕学海立名魁信敏恭宽惠常昭礼运怀和翔诩文省尧古宗祖奉孙君仲□鉴六昌国尊英杰邦宝忠良守先贻泽德载名扬”;
新化鹅塘派:“为今能显达立代善名扬端士绍基浩继因以聚良”;
昌远公房下派:“世际文明会家敦礼让风诗书恢祖烈孝友绍宗功望著三良重芬扬二美洪”;
兴阳天左房下派:“天佑宁和永庭维以子良继宗嘉士梦瑞应伟元邦一时腾楚茂聘国显鸣芳履世逢昌景万象守春光运际龙门聚祥开凤藻香崇名行孝义笃实立纲常”。
湖南沅江陈氏字辈:“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茶陵花田陈氏字辈:“笃崇一本启绪兆祥云联继盛克绍书香”。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字辈:“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傅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湘潭陈氏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湖南浏阳七口塘陈氏字辈:“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傅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义门陈氏字辈:“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湖南宁乡阴塘陈氏字辈:“万和翔诩文省荛古宗祖奉文君仲监禄昌宪通均友良思志以文孟绍日国正天心顺官清时策名忠孝家声大诗书世泽长厚施民诵德远耀代观光”。
江西上饶陈氏字辈:“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蛟西压赛村陈氏字辈:“元亨利贞嘉定清甯懿祉启庆敬存两英克开鸿运以兆凤鸣邦惟汝贤家斯有声”。
陈氏颖川堂字辈:“后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
蚬江陈氏字辈:“松陵陈明善堂印行子孙保之万年永昌”。
陈氏惇庸堂字辈:“吾家鼻祖五郎先道派济承荣叟继箕裘逢绍重重显尚志明心方寸地二世译珪太保传国开卿景起蝉联作述日惟个个贤嘉思愈美圣能言。”
白汑陈氏德星堂字辈:“世守祖训茂本培元家声克振信心令德方新笃生吉士秀启贤昆泽传仁里庆集义门五伦有叙奕代相观”。
两湘陈氏字辈:“尚儒合少志国士秉先文明正天心顺忠良世泽长祖德光照远兰桂显荣昌克笃前烈宣昭义闻大启而宇必有达人”。
中湘陈氏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掦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
中湘下砂陈氏字辈:“国家开景运祖德裕青香燕翼贻谋远东山世泽长显谟能丕振□训克光昌”。
生姜漕陈氏字辈:“世代荣华富贵全家孝义諯方德隆诗存谦睦学大乃启文章积善余庆有兆思忠观国之光而其正守祖训斯能康寿永昌”。
石城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耀”。
义门陈氏聚原堂字辈:
原派:“协竟宿耆伯千陆寿震会怡福堂忠明钦尊英锦泰德耀承荘学昌升锡培卓悦猷宣扆霖启纶叙永斐裘岳赞缵芳润露嘉恺焕”;
石堰怡二公派:“怡能仲表(里)乾(朝)坤(绅)清(靖)太宇宙中和重华学后”。
云阳后分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继”。
陈桥陈氏字辈:“经世有明良维人肇泰康万方隆锡庆长远毓嘉祚”。
陈氏忠节堂字辈:
名派:“念大昭敦本思洪聚永源”,
字派:“表圣于毓德仁义有名彰安守凌云志渊源自正长”。
萧山陈氏字辈:
名派:“义邑分支簪缨累业临江衍派瓜瓞长绵”;
字派:“千万亚成端佛庚荣瑞义”。
昆陵陈氏字辈:“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延承继”。
桂城陈氏字辈:“初秀齐原安福寿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国芳懋必昌畴范彝伦叙贻谋蔚后起绳下迪前光”。
湘乡陈氏字辈:“翼道传经崇对启绪瑞焕列星秀钟南楚俊彦鼎升鸿才轩奉本茂支蕃典敦礼叙“。
上湘石狮江陈氏字辈:“义门敦孝友星垂集贤良奕世齐增庆宗功裕远规模昭令绪雍睦振家纲颖上千年泽湘南百襈芳”。
义门陈氏字辈:“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长天才荣及第道学永傅芳开泰祥光运三元焕日新金章华国正长发万年兴”。
中湘白吒陈氏德星堂字辈:“世守祖训茂本培元家声克振令德方新笃生吉士秀启贤昆泽傅仁里庆集义门五伦有叙奕代相亲”。
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
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陈氏八修绍德堂字辈:“兆自清时立一经祖德傅诗书延世泽忠孝绍前贤”。
暨阳浣东陈氏树本堂字辈:
名派:
浩一公分第:“顺真齐统惟明伦日系建渪堂尧庆”;
浩二公分第:“礼东冲尚奎方员洁美垣铨洵”;
浩三公分第:“良用睦间诠春茂盛松瑞鈖源”;
浩四公分第:“示苶亘恺元京祯祥和英铭浚会琰”;
浩五公分第:“伟全泽涌汉潮登瀛溯清洋涵稠福添祥启样遂尊敬贤宁安正太彩乾震升思东”。
字派:
浩一公支:“生渪穗灿均钰津”;
浩二公支:“洵生栐煓坰鉴淑”;
浩三公支:“源生棣棣填铖济”;
浩四公支:“浚生桂燝培鎔淐”;
浩五公支:“涌生漂燿埰鋐深”。
陈氏六修双桂堂字辈:“福友聪明东仁九启我贤良达盛都文萃咸升观晋履家人益泰震书图”。
我是明字辈的,多赏点,好不容易的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世: 广 大 朝 钟 志 兆
十八世: 秉 兴 献 建 照 凤 开 玉
十九世: 怀 昭 名 鸿 万 玉
二十世: 从 淮 忠 景 福 广 乐
二十一世: 高 宗 升
萧县甚少沟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履 文 明 世 修 善 恒 昌 尊 经 崇 儒
萧县陈沟陈氏
十四世起字辈: 仲 昌 益 尚 有 玉 胜 洪 广 升
萧县演武陈氏
十五世起字辈: 大 怀 素 有 凌 云 志 圣 德 绵 延 百 世 同 -- 陈氏家谱
明成化间,我宪赞府君在祁阳首创陈氏用宾公家乘。明嘉靖间,用宾公第六世嗣孙、永宁县主簿斗在祁阳第一次续修用宾公家乘。清乾隆丁亥,用宾公第十五世嗣孙 大亮在祁阳第二次续修用宾公家乘。同时,拟定并颁行用宾公为迁祁始祖,用宾公第十一世嗣孙为"我"字派的班行,其字派为:我伟国宏大(文)正,科开彰祖德,有道应时昌,家学宗铭载,世遵永发祥。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的后裔奉《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由湖广永州府祁阳徙蜀,乾隆乙未,用宾公其后裔从《祁谱》中增补了入蜀32州县的嗣孙,定名为《西蜀续修陈氏宗谱》,简称《蜀谱》,此为第三次续修用宾公家乘。重庆市铜梁县人事局陈彰模历经十年以《蜀谱》为基础,辑录了该谱大部分史料,还从典籍、口碑选录了有关史料予以充实,内容涉及陈氏家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清康乾时期由祁阳徙蜀的用宾公后裔的世系进行了续记,1999年 主编了《陈氏家乘记》 。《陈氏家乘记》为大32开、700多页,铅印出版, 精 装本。
2002年清明,陈彰模率渝蜀陈氏宗亲7人到湖南省祁东县寻根祭祖,并带来《陈氏家乘记》。2002年4月6日祁东会议,经湖南、广西、四川、重庆4个省市 中30余个县市的子良、子政、子铭、子文、子贵5个分派代表组成的《陈氏家乘记(续)》编纂委员会成员190余人,以及广大族众的共同讨论、修改、完善,历时8个月,三易其稿,正式颁行了陈氏用宾公裔孙统一续拟字派(见迁祁始祖陈用宾公源流一文)。
陈彰模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图名、不图利;收集资料,查阅典籍,潜心考研,引用大量的古今历史资料,分析了唐朝以来在陈氏源流中出现的各种分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编的《陈氏家乘记(续)》还选刊了古今历史名人对陈氏源流的考证文章。由于从陈氏支分出的中华姓氏达40多个,故这些材料不但对陈氏源流研究有参考价值,而且对这40多个其它姓氏源流亦有参考价值;还着重记录近现代名人的详细情况,涉及重庆、四川、湖南、台湾等省市中30余个县市的县处级职务以上人员60余人(其中台湾国民党军级职务1人,团级职务1人),还有著名专业技术人员、离休干部、百岁老人、企业家、革命烈士等人的详细情况。
《陈氏家乘记》、《陈氏家乘记(续)》只记载了湖南、广西、四川、重庆四个省市的用宾公派下大部分后裔世系图。还未包括在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第十一嗣孙向陕西、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迁徙的后裔。他们的子孙有的迁往其它省市县(包括台湾)、有的还到国外居住。
《陈氏家乘记(续)》为大32开、一千多页、铅印、精装本。2003年11月出版。
今天给陈彰模(按辈份他是我曾祖)通过电话,他说最近居住四川省三台地区的子良派下一千多人要求续谱。《陈氏家乘记》、《陈氏家乘记(续)》中,初步统记,用宾公派下第二十二世嗣孙名字叫"有刚"的达80多人;叫"有钢"的超过8人;叫"有纲"的超过7人。
太丘德望1;颖水渊源2。
注释:1东汉太丘长陈实,他“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年八十四卒,海内赴者三万余人。谥号文范先生。
2指陈姓望出颖川。
笔新墨奇避乱草3;光远正大铺山中4。
注释:3明代国子监生、著名画家陈洪缓的事典。陈洪缓,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书法遒逸,善画老莲、山水、尤工人物,与北平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誉。
4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少白(1869-1943)的事典。陈少白,又名闻绍,字夔石,广东新会人。与孙中山同学,共创兴中会香港总会。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任总统府顾问。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张楚开纪元5;文佳第一人6。
注释:5秦末阳城农民起义领袖陈胜(?-208),字涉。秦二世元年(前210),他被征屯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为大雨所阻,依秦法,失期当斩。遂与吴广发动同行戌卒九百余人揭竿起义,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连战连捷,至陈县(今河南淮阳),已有车六七百乘,绮千余,卒数万人。攻下陈县后,他被推为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6唐高宗时浙江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653),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组织农民起义,参加者数以万计,她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
风雷驱大地;浩气贯长虹7。
注释:7集陈毅元帅句联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6�1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6�1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陈氏以“义门”精神代代相传,名人辈出。就丹阳陈氏而言,宗愈之7世孙名东,字少阳,太学生,为保宋室江山,力主抗金,五进忠言于宋钦宗,三上疏章于宋高宗,并抬棺进谏,爱国忧民之壮举,名留史册。陈辅,字辅之,胸负才华,法身高行,深为时人所敬重。王安石曾誉之为:“丹阳陈辅,乃浙西佳士也”。司马光则赞之曰:“先生德业为士之望,先生才华为国之光”。时隔200多年后,宗愈的15世孙景实,字学汉,原住珥陵花家渡村,颇怀尊祖敬宗之德,筑庐于少阳陵墓之侧,岁时洒扫,勤加祭祀,以慰先贤在天之灵。景实成为桐村(陈巷)陈氏的始迁之祖。谱载,自宗愈至能平为38世。丹阳陈氏支系遍及丹阳和句容、宜兴、六合、南京等邻县。其丹阳族人现分布在珥陵的陈巷、陈家、花家渡、越塘,横塘大陈甲、小陈甲、留墅、陈巷里、陈家、行宫、全州十里牌以及司徒、河阳、访仙、麦溪、陵口、珥陵、导墅、蒋墅、窦庄、运河、吕城、界牌、埤城、新桥、后巷等镇的陈甲、陈家村等。至2000年5月8日,全丹阳市在籍陈姓宗人达41892人。
义门陈氏重视族祠,热心谱事。明弘治九年(1496年)始修谱,至民国36年共修谱达12次之多。宗谱冠以“众仙同来庆祝,共唱霓裳之歌”。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
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
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
各省情况详见下表:
省别 占本省人口比例(%) 本省姓氏排名 备注
福建 1401 2
台湾 1221 1
广东 1052 1 含海南
浙江 774 1
广西 595 3
贵州 553 4
云南 536 4
江苏 527 3 含上海
四川 48 4 含重庆
江西 475 3
湖北 469 5
新疆 418 5
甘肃 416 4
湖南 411 6
安徽 358 5
河南 315 7
辽宁 298 5
黑龙江 275 7
山东 257 7
陕西 224 7
吉林 215 8
河北 169 9 含北京、天津 山西
陈姓在本省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十,无数据:内蒙古,青海,宁夏
从人口总量来看,广东为当代中国陈姓第一大省,该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比例达147%,其次为四川、福建,三省陈姓人口合计可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33%。 注:以上数据由袁义达先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依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抽样资料计,详见袁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统计数据不包括少数民族。 [编辑本段]历史上部分陈姓名人
百家姓之陈氏家谱
本文2023-10-25 00:56: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