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在历史上的贡献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她美丽富饶,象祖国东海上的一颗明珠,令众多外国侵略者垂涎不已。自十六世纪初至十七世纪,日本倭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者都曾为了占据台湾而经常发生冲突。1624年,台湾被十七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侵占。在此后的38年中,荷兰侵略者对台湾进行政治上的控制、经济上的掠夺、精神上的奴役,使台湾人民饱受殖民统治之苦。1661年3月23日,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25万东征大军,不畏艰险,乘风破浪向东挺进,进行了收复台湾的正义之战。经过历时8个月的攻击,终於打败了荷兰侵略者,结束了他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巩固政权,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封建制度,使台湾地区的汉族与高山族人民生活在统一的封建制度之下,加速了两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但他在复台之初曾面临许多困难与险阻,为了尽快开创局面,他广纳户都事杨英及咨议参军陈永华等人的建议,采取许多有效措施,使台湾较快进入大规模的开发时期,台湾的经济、文化事业随之飞速发展,社会面貌也大为改观。当时被称为海上孤岛的台湾,逐步赶上祖国大陆的水准。以下著重论述郑成功对台湾经济、文化的贡献。�
一、经济方面的贡献�
郑成功在经济方面主要是抓农业开发,促进台湾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是抓商业贸易业,使台湾的海上贸易更加繁荣。�
1、农业经济的开发�
郑成功堪称文武双全,有胆有识的指挥家,他在中华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对中国的历史事件、文化史实十分通晓,深知农业生产、粮食收成对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他说:“凡治国治家,以食为先;苟家无食,虽亲如父子夫妇,亦难以和其家,苟国地食,虽有忠君爱国之士,亦难以治其国。”�点他的户都事杨英也认为“民以食为天”,要“劝农力耕”。�点因此,当克台之初,碰到军粮紧缺的情况时,郑成功果断地采纳部下的建议,参照历史上军屯的做法,在军队中实施“屯田”制,让一部分将士先期进行垦植作业。接著再全面制订出“寓兵于农”的屯垦政策。具体做法如:留下军队中的勇卫、侍卫二旅镇守安平镇与承天府,其余的文武官兵均身兼二任,“农隙则训以武事,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点郑成功还不辞劳顿,亲历南北各社,颁布开垦条例,鼓励那些亦兵亦农的将士去圈占、开垦当地尚未开垦的土地。在推行垦荒屯田的同时,郑成功还把荷兰占领时代的“王田”改为“官田”,建立了“官田”、“私田”、“营盘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改后的官田,由官府供给生产资料,租给农民耕种,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快的发展。此餐,他还颁布有利於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例,教育屯垦官兵须自照管爱惜,规定不可斧斤不时,竭泽而渔,以图长治,这就使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环境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台湾当时尚未开垦的地区多荒无人烟,条件极为恶劣,有的地方林木敝日,荆棘丛生;有的野兽出没,巨蟒为患;有的蚊虫肆虐,瘟疫流行……面对艰苦险恶的环境,屯垦官兵们不畏艰难,流血流汗,他们披荆斩棘,烧山垦荒,在新开垦的土地上播撒种籽。作物成长后,他们又筑堤引水,灌溉庄稼,使台湾许多地区由荒无人迹变为良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广大屯田将士的努力下,台湾被开垦的土地面积日益增多。在荷兰占领的1650年时,全台的耕地面积仅为1万公顷左右,而到了1680年,台湾的耕地面积就达到18万公顷左右。随著台湾的农田面积的迅速扩大,栽种的农作物不断增多,谷物的产量也逐年递增,军队很快做到了军粮自给,兵食两足,造就了进可战、退可守的稳定发展局面。�
台湾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五谷一年可两至三熟。但是当时台湾的高山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产力低下。他们大多数人只能从事落后的渔猎、游牧及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不懂得使用铁器农具,也不会应用畜力进行耕作。郑成功的户都事杨英注重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与农耕方式,他在台湾各处巡视后曾感既道:“英随藩主十四年许矣,扈从历遍,未有如此处土地膏腴饶沃也。惜乎土民耕种,未得其法,无有人教之耳。英去年四月间随驾蚊港,路经四社,颇知土民风俗。至八月奉旨南社,适登秋收之期,目睹禾稻遍亩,土民逐穗采拨,不识钩镰割获之便,一甲之稻,云采数十日方完,访其开垦,不知犁耙锄斧之快,只用寸铁凿……”�点郑成功对杨英反映的情况很重视,采纳其相关建议,派官员与渡台的农民到各地归顺的番社去,发给高山族人铁犁、铁耙、锄头、镰刀、耕牛等农具,还发给种籽,教他们播种、耕耘及收获的技能与方法,使他们迅速改变了原来的落后原始的农耕方式。农具与农耕方式的改变,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作物产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为了使屯垦的将士能安心生产,无后顾之忧,郑成功特将官兵们的眷属都搠到台湾定居,使他们能更好地开发、建设台湾。郑成功复台后,清政府为了隔断大陆人民与郑的联系,制定了蛮横的“迁界政策”,强令沿海居民均须全部迁往内地,并设界防守。为此,郑成功便命令部下招集并运载闽南沿海的居民中不愿内徒者移居台湾。这些移民有数万人,抵台后被分到台湾各地去从事种植业及其他各行业的生产。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不仅充实了台湾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农耕工具与生产技术,同时还带去其他行业的工具与技能,给台湾的农业及其他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陆移民们在台湾斩茅为屋,勤奋耕耘,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他们在台湾与高山族同胞友好相处,教当地的农民烧瓦盖房,种植甘蔗,煮糖出口,引海水晒盐,还进行手工业生产等,为台湾的经济振兴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台湾的水利资源丰富,他们广筑埤圳,兴修水利,在台湾修建了十多处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郑成功治台的时间虽不长,但却为台湾农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商贸经济的拓展�
郑成功的家乡在泉州府南安镇石井乡,靠近安海。安海早在宋元时期就是泉州港的一个重要的贸易关津口岸,这里的人都有经商的习俗。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在明代天启至崇祯年间发迹的大海商,极善於经商,主要依靠海上贸易发迹。郑芝龙拥有数千艘船只,控制了整个东南海面,垄断了海上的贸易。当时的商船出海都要向他交税,他每年收取往为船艘的税金达千万,在海上,明政府都无法与之抗衡。消除汉文化的影响,他们还在台湾各社办小学,用荷兰的语言、文字和新旧的来传授少年儿童,而且不让台湾的少年儿童使用毛笔写字,而改用鹅管,并要学习用罗马字书写公文契券等,使之成为荷兰殖民者的驯服工具。迫於荷兰殖民者的*威,台湾的汉族与高山族儿童只好接受殖民教育,信西教、习罗马文。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荷兰人被驱逐出台湾,饱受殖民文化奴役38年之苦的台湾人民终於摆脱了束缚他们的精神枷锁,他们纷纷捣毁教堂裏的器具,烧掉了荷兰人的《圣经》及其他书籍,从此台湾人民可以学习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了。郑成功领导的屯垦官兵中有不少文人,他们将中华文化撒播到台湾各地,使台湾重新得到中华文化的滋润直至今日。�
2、发扬中华文化�
郑成功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熏陶,极其喜好中华文化,21岁时他在南京求学,为使学问更加精深,他拜文坛领袖钱谦益为师,向钱请教学问。他还与“海外几社”的成员交友,几社的成员多为博学之士,他们常以文会友,砌磋学问,颇具民族气节,对郑成功影响较大,使郑更具文人气质。1645年清军入闽,郑成功之母被辱自杀,遭此突变,悲愤难抑的郑成功毅然焚毁了儒服,走上了弃文从武之路。从武后的郑成功并未忘怀中华传统文化,他在收复台湾后也常和随从赴台的文士墨客交流感受,作诗吟�。郑成功在这期间曾以刚健清新的笔调,写下了著名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菇苦间关不忍离。”�点郑成功复台后,明臣遗老与几社的人也先后至台,据连横的《台湾通史》载,有大约800人入台,这些文士与台湾原有的文化界人士一起在台湾著书说,从事文化活动。郑成功的咨议参军陈永华极其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郑对其很信任,采纳了他的意见,建立了发扬中华文化的教育机构。由於台湾长期以来受殖民文化教育,中华文化在台湾被压制著,难有发展空间,处於停滞状态。陈永华便延请文士遗臣及在大陆担任过乡间私塾教谕的人从事台湾的文教工作。这些文士传授儒学,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使中华文化在台湾得到播扬。郑成功还关心高山族同胞,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免除徭役,他还让高山族酋长的子弟都去上学读书,使台湾的文化事业逐步得到发展。�
郑成功一生智勇兼备,戎马倥偬,在长期的征战中,他积劳成疾,年仅39岁便不幸早逝。郑成功逝后,其子郑经继承了他的基业。虽然郑经才智逊於其父,但因有陈永华等人继续辅弼,台湾的文教事业能继续沿著郑成功的意愿进一步得到实施。郑成功逝后不久,陈永华就建议修建孔庙,创办学校。1666年正月,台湾的第一座孔庙[又称全台首学]终於落成了。此后,台湾的文教事业更加兴盛,中华文化在台湾更加迅速地传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3、溶合大陆、台湾文化�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先后使数万大陆人入台,这其中有复台官兵及他们的家眷。后来又收容、运送数万因不从清政府“迁界令”规定内徙的闽南沿海居民到台湾定居,使台湾成为一个海峡两岸水乳交融的社会。随著大批大陆移民入台,大陆文化也大量的移植于台湾,并在台湾迅速传播发扬,使台湾与大陆文化融为一体。大陆居民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他们大多具有读书光祖重德的观念,崇尚教育,有好学的习惯,希望儿孙后代能或成名就,光宗耀祖。在大陆移居台湾人中膛有不少读书人,他们携带著本土文化来到台湾,既带来了渴求文化知识、重视学习的好风气,又带来了中华各种文化理念、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用具等,使大陆的宗教文化,家谱文化、建筑文化、娱乐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祭祀文化等等移植于台湾。植根台湾的大陆文化与台湾地域文化互相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台湾文化。在台湾的汉族移民中,绝大多数人为福建的闽地人,占全岛汉族人口的831%。大量闽南人入台后始终保持著本土的文化习欲,保持著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年序节日以及祭拜的神祗等等。直至今日台湾民间通用的还是闽南方言,还保留著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习俗,敬奉祭祀与大陆相同的妈祖等神灵,这些都是大陆移民带去的故土文化对台湾的巨大影响。大陆移民还将故乡地名搬到台湾。据《台湾府志》记载,台湾地名沿用大陆地名的有91个,对开发台湾,命名台湾地名起了重要的作用。大陆居民移居台湾并非郑成功的首创,为何直至郑成功治台时,大陆的文化才开始对台湾文化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诚然,大陆人移民台湾早在宋元之时就已开始,至明代更甚,不仅有民间的迁移,还有政府的招募。崇祯年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也协助福建巡抚熊文灿“以船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点这些大陆仙入台,无疑也将雄浑博大的中华汉文化带到台湾。但是,在荷兰人占领台湾的38年时间裏,他们奴役台湾人民,不准汉人与高山族人通婚,以隔绝中华文化的传播,并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使汉文化处於凋零状态。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后,殖民文化被铲除,这就使中华文化有了恢复发扬的条件,大陆移民才能广泛传播汉文化。因此说,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壮举,就不可能有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交流与溶合的结果。论述郑成功对台湾经济、文化的巨大贡献时,不能简单地谈他复台后所做所为,有些事虽不是在他有生之年就著手完成的,或不是他有意识地刻意去做的,但从他的一贯主张以及产生的结果,是完全可以做出公正的论断的。�
郑成功对台湾的巨大贡献是举世无双的,台湾人民极为崇仰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为了永志不忘郑成功收复与开发台湾的不朽功绩、台湾人民尊称其为台湾的“开山圣王”、“开台始祖”、“开山祖”、“开山之神”等,在台湾各处建造各种祠庙来祭祀这位英雄,据统计台湾现有70余座纪念郑成功的祠庙。台湾还以“成功”来命名学校、道路等,如成功大学、成功国校、成功路、成功桥、成功市场等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郑成功爱国主义行为的崇敬与怀念。郑成功对台湾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贡献永载史册。
�� ��
注释:�
点点点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1、卷5。
点点杨英:《先王实录》。
点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0。
点《延平二王遗集》
点魏源:《圣武记》卷8
第一卷
本卷共138793字
第一章 飞来横福
第二章 黑白不分
第三章 解元
第四章 沙发
第五章 盗亦有道
第六章 投效
第七章 江郎才尽
第八章 权衡
第九章 功名
第十章 明镜高悬
第十一章 整顿
第十二章 孙大成
第十三章 辞职
第十四章 公堂平乱
第十五章 提人
第十六章 以儆效尤
第十七章 监斩
第十八章 明察秋毫
第十九章 果然有冤
第二十章 革掉功名
第二十一章 逐个提审
第二十二章 诈供
第二十三章 引蛇出洞
第二十四章 一网打尽
第二十五章 微服私访
第二十六章 疑案
第二十七章 毛家洼
第二十八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
第二十九章 比棋招亲
第三十章 霸道新娘
第三十一章 拿获真凶
第三十二章 将计就计
第三十三章 熬刑抵赖
第三十四章 天理昭彰
第二卷
本卷共164594字
第一章 京察
第二章 铜仁知府
第三章 横江救十娘
第四章 烫手的山芋
第五章 郡主
第六章 黑苗
第七章 祸起萧墙
第八章 化解干戈(上)
第九章 化解干戈(下)
第十章 郡主的书信
第十一章 略施小计
第十二章 现形
第十三章 死结
第十四章 巧断命案
第十五章 意外的收获
第十六章 发蛊
第十七章 眉目
第十八章 陈威汉
第十九章 顺风倒
第二十章 招供
第二十一章 斩龙帮
第二十二章 大案告破
第二十三章 私访印江县(第三更6000字
第二十四章 抢矿
第二十五章 松桃三霸
第二十六章 请君入瓮
第二十七章 抄家以资军需
第二十八章 双簧
第二十九章 玉佩
第三十章 官逼民反
第三十一章 中饱私囊
第三十二章 万人状
第三十三章 路遇叛军
第三十四章 烽烟四起
第三十五章 求援
第三十六章 要闺女(今天第二更)
第三十七章 上门要人(第三更)
第三十八章 叛匪来了
第三十九章 全民皆兵
第四十章 做面汤(第三更)
第四十一章 苗家金箭
第四十二章 巡抚行辕
第四十三章 援兵入黔
第四十四章 平叛有功
第三卷
本卷共144529字
第一章 顺天府
第二章 上朝
第三章 较量
第四章 知音
第五章 升堂顺天府
第六章 妙惩贪官
第七章 游街示众
第八章 劫囚
第九章 锦衣卫又如何
第十章 惩戒(第一更)
第十一章 魏公公的谋划(第二更
第十二章 佛门圣地
第十三章 心病
第十四章 夜探潭拓寺
第十五章 花和尚
第十六章 生擒王道婆
第十七章 礼佛上山
第十八章 巧破机关
第十九章 捣破暗室
第二十章 圣僧算老几
第二十一章 求情
第二十二章 漩涡
第二十三章 劫囚
第二十四章 掌掴侯国兴
第二十五章 金殿争辩
第二十六章 名震京师
第二十七章 刘半仙
第二十八章 国舅爷
第二十九章 敢欺负我家的女人
第三十章 皇后贤良淑德
第三十一章 贴心人
第三十二章 张嫣风范
第三十三章 不愿走就别走
第三十四章 还不够丢人吗
第三十五章 杨奕山
第三十六章 怀才不遇
第三十七章 没犯事你跑什么
第三十八章 翡翠阁
第三十九章 又见斩龙令
第四十章 小黑
第四十一章 声东击西
第四十二章 上书房
第四十三章 叶先生
第四十四章 建极殿
明末中枢一木匠VIP卷
第四十五章 试卷大白
第四十六章 党同伐异
第四十七章 重新复验
第四十八章 记号
第四十九章 重考
第五十章 投君所好,怎能轻动
第五十一章 无耻
第五十二章 维修交泰殿
第五十三章 连朕的银子都敢贪
第五十四章 御用工程队
第五十五章 李忠的请求
第五十六章 黄河决堤
第五十七章 统一战线
第五十八章 朕不糊涂
第五十九章 御铡三刀(上)
第六十章 御铡三刀(下)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四卷
第一章 肖家屯
第二章 蛊惑人心
第三章 巧计报信
第四章 查抄米行(上)
第五章 查抄米行(下)
第六章 李家米行
第七章 布置
第八章 小计
第五章轮回一指惊青狼
第六章水墨画中菩萨坐
第七章紫光萦室雷电晦
第八章半陷地狱半恶鬼
第九章四墙皆漏透妖风
第十章心有所念佛光降
第十一章万仞岭上龙脉聚
第十二章来来往往如集市
第十三章乌云如幕现大洞
第十四章气运压身万山盖
第十五章焚香斋戒祈降临
第十五章一句道友误终身(第三更)
第十六章白沙山上初聚义
第十八章总有“奇遇”到手中
第十九章夜深人静飞来院
第二十章裂天坼地号寒光
第二十一章恩威并施慑青狼
第二十二章高搭芦篷结彩花
第二十三章僵局一破世事变
第二十四章龙皇炼血血如汞
第二十五章一句假话竟成真
第二十六章万事俱备候东风
第二十七章东风忽至纷争起
第二十八章万事岂能尽掌控
第二十九章苦海无边登极乐
第三十章上穷星空下地心
第三十一章 黑袍人
第三十二章 险象环生
第三十三章《推背图》
第三十四章 臭味相投
第三十五章 杨河
第三十六章 拦路劫人
第三十七章 云梦大堂
第三十八章 无从抵赖
第三十九章 率性
第四十章 积怒
第四十一章 发落
第四十二章 龙袍
第四十三章 裁撤天下驿站
第四十四章 李自成下岗了
第四十五章 谋划
第四十六章 吴十八
第四十七章 三份奏折
第四十八章 名份
第四十九章 岳母刺字
第五十章 是怪才还是懒人
第五十一章 郑芝龙
第五十二章 火枪队
第五十三章 义举
第五十四章 方阁老驾鹤
第五十五章 抓阄定首辅
第五十六章 水师
第五十七章 扎手的猎物
第五十八章 难题
第五十九章 以盗治盗
第六十章 海风
第六十一章 漳州
第六十二章 黑吃黑
第六十三章黄雀在后
第六十四章 计赚李雨春
第六十五章 到底是谁抢谁
第六十六章 背后推手
第六十七章 破坏行规
第六十八章 流放
第六十九章 战书
第七十章 谈判
第七十一章 协议
第七十二章 十八芝
第七十三章 奇袭
第七十四章 郑成功
第七十五章 收网
第七十六章 收服
第七十七章 闯将
第七十八章 虽远必诛
第七十九章 侵略者
第八十章 台湾府
第八十一章 善后博弈
第八十二章 南洪北李
第八十三章 狐狸精
第八十四章 李忠去销赃
第八十五章 杭州
第八十六章 西子湖
第八十七章 自取其辱
第八十八章 官场之道
第八十九章 提议!县令选举制
第九十章 两不得罪
第九十一章 陷阱
第九十二章 唐龙
第九十三章 馊米饭
第九十四章 非刑
第九十五章 有这两百年历史的帮会
第九十六章 混乱
第九十七章 裴玄出马
第九十八章 骑兵劫杀
第九十九章 两路夹击
第一百章 紫梅求见
第一百零一章 待客
第一百零二章 鸿门宴
第一百零三章 其鸣也衷
第一百零四章 闹海鲨
第一百零五章 点兵派将
第一百零六章 收获全功
第一百零七章 县令选举(上)
第一百零八章 县令选举(下)
第一百零九章 你和岳肃有什么关系(希望大家都能订阅本章)
第一百一十章 岳肃的四宗罪
第一百一十一章 惨叫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死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线索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无法向太后解释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赶赴湖州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择将
第一百一十七章 革职查办?
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化淳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任务
第一百二十章 田尔耕,意想不到的客人
第一百二十一章 密会魏忠贤
第一百二十二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一百二十三章 曲线
第一百二十四章 破绽
第一百二十五章 押回去
第一百二十六章 直接开打
第一百二十七章 岳大人断案的效率(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岳大人断案的效率(下)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冤案大白
第一百三十章 查抄洪府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服找我家大人说去
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师覆灭!
第一百三十三章 洪昭盗书
第一百三十四章 去而复返
第一百三十五章 唯一的机会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一百三十七章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第一百三十八章 诈降
第一百三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一百四十章 斗智斗力
第一百四十一章 时间
第一百四十二章 神交
第一百四十三章 面具人自信的来源
第一百四十四章 身份
第一百四十五章 自绝后路
第一百四十六章 众志成城
第一百四十七章 斩龙帮的杀手锏
第一百四十八章 血战
第一百四十九章 猛将兄
第一百五十章 老夫来也
第一百五十一章 虎吼震天
第一百五十二章 生死较量
第一百五十三章 胜利!
第一章 一石四鸟
第二章 洪森的家谱
第三章 这是皇家的事
第四章 旁敲侧击
第五章 封无可封
第六章 岳大人,你太不爱惜自己了
第七章 率性
第八章 力拔垂杨柳
第九章 入川
第十章 打傻子
第十一章 手脚
第十二章 川中局势
第十三章 铁齿铜牙吴如梦
第十四章 什么叫做威望
第十五章 绵竹关失守
第十六章 万众一心
第十七章 虎子百骑劫敌营
第十八章 死守坚城
第十九章 外强中干
第二十章 洪承畴来信了
第二十一章 王嘉胤的脑袋
第二十二章 抚比剿更难
第二十三章 鞑子入关
第二十四章 火烧皇太极
第二十五章 移师北上
第二十七章 解危
第二十六章 面子
第二十八章 顺平之战
第二十九章 睚眦必报
第三十章 难越雷池
第三十一章 天衣无缝
第三十二章 鳌拜袭文龙
第三十三章 内讧
第四十三章 多尔衮
第三十五章 多尔衮的计较
第三十六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三十七章 取舍
第三十八章 福陵
第三十九章 进退两难
第四十章 还得靠多尔衮
第四十一章 破城
第四十二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四十三章 司马乔禹
第四十四章 杏黄旗
第四十五章 蓟辽督师
第四十六章 五年平辽
第四十七章 本督终究还是刑部尚书
第四十八章 北京城,我又回来了
第四十九章 故事里的故事
第五十章 强势回归
第五十一章 哪里的兵都不够用
第五十二章 难题
第五十三章 骂名
第五十四章 必有深意
第五十五章 皇太极的货物
第五十六章 栽培
第五十七章 后台
第五十八章 让六扇门出动
第五十九章 加强城防
第六十章 分化、瓦解、拉拢
第六十一章 布局
第六十二章 投石问路
第六十三章 瞒天过海
第六十四章 虚实
第六十五章 动手
第六十六章 对策
第六十七章 翻脸好比翻书
第六十八章 吴大人坐堂
第六十九章 齐集张家口
第七十章 表明立场
第七十一章 意想不到
第七十二章 赢了一半
第七十三章 崔景荣
第七十四章 来者不善
第七十六章 拿下
第七十七章 黄雀
第七十八章 震慑
第七十九章 你不觉得脸红吗?
第八十章 抽丝剥茧
第八十一章 晋商的底牌
第八十二章 鸡飞狗跳
第八十三章 不要慌
第八十四章 求情
第八十五章 光明正大
第八十六章 连锁反应
第八十七章 招供
第八十八章 处置
第八十九章 洪承畴进京任尚书,杨重岳自荐镇三边
第九十章 皇太极出兵征蒙古,杨奕山议师灭流寇
第九十一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
第九十二章 兵进甘肃
第九十三章 战永昌重岳大捷,取中卫闯将建功
第九十四章 良机
第九十五章 李公子
第九十六章 红娘子
第九十七章 开城门李岩归寇,传败报廷弼病故
第九十八章 高应登溪山落败,猛刀客初露锋芒
第九十九章 守土安民
第一百章 三十六营
第一百零一章 援朝将军
第一百零二章 四道圣旨
第一百零三章 吴如梦稳坐危城,大总督发兵来援
第一百零四章 三路大军
第一百零五章 伏杀
第一百零六章 大胜
第一百零七章 疑心生暗鬼
第一百零八章 京城米贵
第一百零九章 驸马都尉
第一百一十章 厉浩然脚踹驸马爷
第一百一十一章 顺天府的捕头,我也当过
第一百一十二章 找公主哭
第一百一十三章 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经营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最大的障碍
第一百一十六章 谈条件
第一百一十七章 猛药
第一百一十八章 御前双簧
第一百一十九章 捐粮
第一百二十章 有实力才是硬道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征税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民
第一百二十三章 流寇横行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保护
第一百二十五章 九宫阵
第一百二十六章 车厢峡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诈降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虎归山
第一百二十九章 分兵定向
第一百三十章 三年之赌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顺
第一百三十二章 棺材
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战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师
第一百三十五章 按兵不动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各怀鬼胎
第一百三十七章 副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千金买马骨
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宠若惊
第一百四十章 闻风而降
第一百四十一章 自毁长城
第一百四十二章 激将
第一百四十三章 犀利
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销式的招安
第一百四十五章 算盘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乱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吴思南,你给我等着!
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守
第一百四十九章 水师强大的重要性
第一百五十章 谣言
第一百五十一章 软肋
第一百五十二章 试探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圣旨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歃血为盟
第一百五十六章 整军
第一百五十七章 旗鼓相当
第一百五十八章 谈判的资本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主动谈判
第一百六十章 入川
第一百六十一章 招抚
第一百六十二章 群雄会(上)
第一百六十三章 群雄会(中)
第一百六十四章 群雄会(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你当老子是陈奇瑜和熊文灿吗?
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心
第一百六十七章 肉汤面饼
第一百六十八章 土地
第一百六十九章 看谁狠
第一百七十章 蓄谋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争锋
第一百七十二章 挑唆
第一百七十三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一百七十四章 铲除奸佞
第一百七十五章 密信
第一百七十六章 动手拿人!
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供
第一百七十八章 急转直下
第一百七十九章 岳大人!救命啊!
第一百八十章 起码还有尚方宝剑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进退有度
第一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
第一百八十三章 金箭
第一章 班师回朝
第二章 货币改革
第三章 银行
第四章 投资
第五章 改革前奏
第六章 说服太后
第七章 教育很重要
第八章 养不教父之过
第九章 跪下!
第十章 称帝
第十一章 诡计
第十二章 温柔
第十三章 傅冠的提醒
第十四章 给皇上上课
第十五章 当着太后的面上课
第十六章 竞争
第十七章 议会
第十八章 席位
第十九章 打草谷(赠送900字)
第二十章 周密(继续赠送900字)
第二十一章 第一届议会
第二十二章 把武器租借给商人?
第二十三章 选票
第二十四章 料敌
第二十五章 流言
第二十六章 信王
第二十七章 叵测
第二十八章 装糊涂
第二十九章 让本王帮你拿主意吧
第三十章 洗劫
第三十一章 是这里不对
第三十二章 奉天讨逆
第三十三章 夺门
第三十四章 皇上驾到
第三十五章 神枪李定国
第三十六章 吴思南发现的破绽
第三十七章 追究
第三十八章 大闹九州岛
第三十九章 派人去倭国索赔
第四十章 不忍?
第四十一章 谈判
第四十二章 请愿
第四十三章 对日殖民?
第四十四章 何人统兵
第四十五章 布木布泰
第四十六章 三关口
第四十七章 酒
第四十八章 岳帅出兵
第四十九章 望河兴叹
第五十章 网
第五十一章 只有一条路
第五十二章 瓮中鳖
第五十三章 让皇太极来和我谈
第五十四章 软硬
第五十五章 斩尽杀绝
第五十六章 岳太师
第五十七章 收复辽东
第五十八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五十九章 对纳税人负责
郑成功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岛,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千秋功绩。而说起郑成功个人及其家族,其实也曾发生过很多故事,这个家族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少有的极具国际化背景的家族。比如说郑成功本人其实可以算是中日混血儿,而且他还有个只有日本名字的弟弟。而郑成功的家族后来甚至成为了清朝的旗人,他弟弟的家族后来则完全变成了日本人。那么当时这个家族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背景复杂的郑芝龙 说起郑成功家族的国际背景,当然首先还是要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因为郑芝龙的背景之复杂,可以说就算是在现代也会超出多数人的想像。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泉州,他的父亲郑士表曾在泉州做过小吏,但因为家计困难,所以在郑芝龙17岁那年,郑士表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去澳门投靠在那里经商的舅父黄程。而当时澳门在事实上已经被葡萄牙人占据,所以郑芝龙到了澳门之后为了谋生,就学了葡萄牙语。而且他为了得到葡萄牙人的信任,还入了天主教,并有了一个葡萄牙式的天主教名,叫尼古拉斯·伊瓜安·加斯帕尔德(Nicholas Iquan Gaspard)。 葡萄牙人所描绘的郑芝龙 在澳门期间,郑芝龙又结识了当时长住日本的大海商李旦,后来在得到舅父黄程同意之后,郑芝龙前往日本长崎,成为了李旦的手下,而这一年他才19岁。到了日本之后,他很快娶了一个当地华侨翁翊皇的女儿为妻。不过这个女孩虽然出身华侨家庭,却是这位华侨的日本妻子在改嫁给这位华侨时带来的女儿,所以这位华侨的女儿其实还是日本人,而她的生父姓田川,所以有时她也被称为田川氏。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了,郑芝龙在郑成功出生之前,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至少3个国家的背景。而在田川氏嫁给他1年之后,郑成功就出生在了日本长崎。所以郑成功确实是个出生在日本长崎的中日混血儿。而在两年之后,田川氏又给郑芝龙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也就是郑成功的弟弟。 日本长崎郑成功诞生地的纪念碑 而在此前后,郑芝龙先是被李旦派到当时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那里做翻译,但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荷兰人,自己拉起队伍,在海上开始了亦商亦盗的生涯。到公元1627年,郑芝龙的舰队就发展到了700艘船,而且还不时袭扰广东和福建沿海,因为成为了明朝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不过在1年之后,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就联络郑芝龙,将他招安,郑芝龙此后也就成为了熊文灿手下的海防游击。 郑氏兄弟分离两国 而成为了明朝官员的郑芝龙很快想起了还在日本的妻儿。公元1630年,他先把大儿子郑成功接回了中国,但他的妻子田川氏却被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出国,而小儿子当时还只有3岁,所以也随母亲留在了日本。而当时田川氏及其生父的家族都认为郑芝龙恐怕不会再回日本了,所以就决定把郑成功的弟弟过继给田川家族,并为他取名田川次郎左卫门。 中国台 南郑成功祖庙的郑成功母子像 所以田川氏和她的次子后来就一直生活在日本。但郑芝龙和郑成功都没有忘记田川氏,所以也一直在想办法把他们母子接到中国。不过这父子俩的努力直到15年之后才取得了进展,当时郑芝龙通过在日本的一些老关系取得了日本幕府的特许,终于可以把田川氏接到中国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郑家终于可以团聚了,因为德川幕府虽然允许田川氏去中国,但却不允许郑成功的弟弟次郎左卫门去中国。虽然田川氏也曾试图花重金疏通幕府,但幕府知道郑芝龙家族当时富甲一方,所以要让他家在日本留一个人质,以便将来获取更大利益。所以无论田川氏怎么哀求,幕府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决,次郎左卫门绝对不能离开日本。 最终田川氏无奈,只好在公元1645年自己来到了中国,和郑芝龙及郑成功团聚,而次郎左卫门则被留在了日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在田川氏离开日本上船前,曾哭着对次郎左卫门说道: 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所以后来田川次郎左卫门就独自在日本生活了,后来他又改名为田川七左卫门。不过虽然他的父母兄长都回了中国,但他们之间却也没有失去联系。因为日本幕府留他在日本就是为了未来和郑家做更多生意,所以并没有阻止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而当时正值明清更替的乱世,在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政权。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郑芝龙一时权倾朝野,其家族本来就有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 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像 所以郑芝龙就让在日本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担任自己家族在日本的总代表,为自己打理在日本的贸易事务,七左卫门在此期间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日本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公元1646年,清军南下,并让郑芝龙的泉州同乡洪承畴劝降郑芝龙。当年12月,郑芝龙降清。但郑成功却始终拒绝投降,之后自己带领军队继续抵抗。 不到一年之后,田川氏所在的福建安平被清军攻克,田川氏为免受 自尽而亡。所以此后郑成功就与清军有了杀母之仇,有些学者认为郑成功此后誓死不降清也与此事有很大关系。而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七左卫门得信之后也下定决心,支持郑成功抗清到底。后来郑成功在 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在初战失利之后龟缩在赤嵌城试图长期顽抗,根据一些记载,当时在日本生意做的很成功的七左卫门还曾给郑成功送来几十船物资与银子,帮助郑成功最终通过长期围困使荷兰人最终投降,成功将台湾收复。 郑氏兄弟后代的不同命运 不过后来,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这两兄弟的后人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各自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变迁。首先是在郑成功 后不久,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实施海禁政策,郑氏家族与田川家族的联系逐渐中断。而在公元1683年,清朝发起 之战,在澎湖海战中清军击败郑氏军队,随即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shuǎng)率领全家投降清朝。之后,郑氏全家被迁往北京,并被编入清朝汉军八旗中的正黄旗,郑克塽本人被封为汉军公。之后郑家后人一直担任正黄旗下的佐领职位。 郑克塽画像 在雍正年间,郑家在八旗的改编过程中被从正黄旗调整到了正红旗,后人始终有人世袭佐领一职,直到清末。1920年,被认为是郑成功九世孙的郑沂、郑泽兄弟还曾重修郑氏家谱。1930年,郑泽还向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捐赠过郑成功的画像,但此后这家人就再无消息了。 而田川家族在日本海禁之后则逐渐日本化,成为了日本人。后来在田川家所在的长崎,也曾长期存在姓郑的华裔家族,他们被认为就是田川七左卫门的后裔。在公元19世纪末,这个家族有一个名叫郑永邦的人曾经成为日本的外交官,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谈判中,他还曾担任日方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的翻译。几年之后,他甚至还担任了日本驻天津的领事。而这个家族后来又改为日本姓氏福住,近年来还有人曾经到泉州参加过纪念郑成功的相关活动。 所以郑氏家族确实是一个先祖和后裔都非常多样性的家族。但桃花石杂谈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他所做的事绝对是要盖过他在家族出身与背景的。而郑成功虽然家族背景非常复杂,但他在世期间驱逐荷兰殖民者,为中华民族夺回了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这个历史事件没有任何争议,所以他的历史功绩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应该得到铭记的。
郑成功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岛,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千秋功绩。而说起郑成功个人及其家族,其实也曾发生过很多故事,这个家族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少有的极具国际化背景的家族。比如说郑成功本人其实可以算是中日混血儿,而且他还有个只有日本名字的弟弟。而郑成功的家族后来甚至成为了清朝的旗人,他弟弟的家族后来则完全变成了日本人。那么当时这个家族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背景复杂的郑芝龙
说起郑成功家族的国际背景,当然首先还是要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因为郑芝龙的背景之复杂,可以说就算是在现代也会超出多数人的想像。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泉州,他的父亲郑士表曾在泉州做过小吏,但因为家计困难,所以在郑芝龙17岁那年,郑士表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去澳门投靠在那里经商的舅父黄程。而当时澳门在事实上已经被葡萄牙人占据,所以郑芝龙到了澳门之后为了谋生,就学了葡萄牙语。而且他为了得到葡萄牙人的信任,还入了天主教,并有了一个葡萄牙式的天主教名,叫尼古拉斯·伊瓜安·加斯帕尔德(Nicholas
Iquan Gaspard)。
在澳门期间,郑芝龙又结识了当时长住日本的大海商李旦,后来在得到舅父黄程同意之后,郑芝龙前往日本长崎,成为了李旦的手下,而这一年他才19岁。到了日本之后,他很快娶了一个当地华侨翁翊皇的女儿为妻。不过这个女孩虽然出身华侨家庭,却是这位华侨的日本妻子在改嫁给这位华侨时带来的女儿,所以这位华侨的女儿其实还是日本人,而她的生父姓田川,所以有时她也被称为田川氏。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了,郑芝龙在郑成功出生之前,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至少3个国家的背景。而在田川氏嫁给他1年之后,郑成功就出生在了日本长崎。所以郑成功确实是个出生在日本长崎的中日混血儿。而在两年之后,田川氏又给郑芝龙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也就是郑成功的弟弟。
而在此前后,郑芝龙先是被李旦派到当时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那里做翻译,但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荷兰人,自己拉起队伍,在海上开始了亦商亦盗的生涯。到公元1627年,郑芝龙的舰队就发展到了700艘船,而且还不时袭扰广东和福建沿海,因为成为了明朝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不过在1年之后,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就联络郑芝龙,将他招安,郑芝龙此后也就成为了熊文灿手下的海防游击。
郑氏兄弟分离两国
而成为了明朝官员的郑芝龙很快想起了还在日本的妻儿。公元1630年,他先把大儿子郑成功接回了中国,但他的妻子田川氏却被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出国,而小儿子当时还只有3岁,所以也随母亲留在了日本。而当时田川氏及其生父的家族都认为郑芝龙恐怕不会再回日本了,所以就决定把郑成功的弟弟过继给田川家族,并为他取名田川次郎左卫门。
所以田川氏和她的次子后来就一直生活在日本。但郑芝龙和郑成功都没有忘记田川氏,所以也一直在想办法把他们母子接到中国。不过这父子俩的努力直到15年之后才取得了进展,当时郑芝龙通过在日本的一些老关系取得了日本幕府的特许,终于可以把田川氏接到中国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郑家终于可以团聚了,因为德川幕府虽然允许田川氏去中国,但却不允许郑成功的弟弟次郎左卫门去中国。虽然田川氏也曾试图花重金疏通幕府,但幕府知道郑芝龙家族当时富甲一方,所以要让他家在日本留一个人质,以便将来获取更大利益。所以无论田川氏怎么哀求,幕府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决,次郎左卫门绝对不能离开日本。
最终田川氏无奈,只好在公元1645年自己来到了中国,和郑芝龙及郑成功团聚,而次郎左卫门则被留在了日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在田川氏离开日本上船前,曾哭着对次郎左卫门说道:
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所以后来田川次郎左卫门就独自在日本生活了,后来他又改名为田川七左卫门。不过虽然他的父母兄长都回了中国,但他们之间却也没有失去联系。因为日本幕府留他在日本就是为了未来和郑家做更多生意,所以并没有阻止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而当时正值明清更替的乱世,在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政权。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郑芝龙一时权倾朝野,其家族本来就有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
所以郑芝龙就让在日本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担任自己家族在日本的总代表,为自己打理在日本的贸易事务,七左卫门在此期间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日本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公元1646年,清军南下,并让郑芝龙的泉州同乡洪承畴劝降郑芝龙。当年12月,郑芝龙降清。但郑成功却始终拒绝投降,之后自己带领军队继续抵抗。
不到一年之后,田川氏所在的福建安平被清军攻克,田川氏为免受凌辱自尽而亡。所以此后郑成功就与清军有了杀母之仇,有些学者认为郑成功此后誓死不降清也与此事有很大关系。而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七左卫门得信之后也下定决心,支持郑成功抗清到底。后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在初战失利之后龟缩在赤嵌城试图长期顽抗,根据一些记载,当时在日本生意做的很成功的七左卫门还曾给郑成功送来几十船物资与银子,帮助郑成功最终通过长期围困使荷兰人最终投降,成功将台湾收复。
郑氏兄弟后代的不同命运
不过后来,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这两兄弟的后人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各自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变迁。首先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实施海禁政策,郑氏家族与田川家族的联系逐渐中断。而在公元1683年,清朝发起统一台湾之战,在澎湖海战中清军击败郑氏军队,随即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shuǎng)率领全家投降清朝。之后,郑氏全家被迁往北京,并被编入清朝汉军八旗中的正黄旗,郑克塽本人被封为汉军公。之后郑家后人一直担任正黄旗下的佐领职位。
在雍正年间,郑家在八旗的改编过程中被从正黄旗调整到了正红旗,后人始终有人世袭佐领一职,直到清末。1920年,被认为是郑成功九世孙的郑沂、郑泽兄弟还曾重修郑氏家谱。1930年,郑泽还向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捐赠过郑成功的画像,但此后这家人就再无消息了。
而田川家族在日本海禁之后则逐渐日本化,成为了日本人。后来在田川家所在的长崎,也曾长期存在姓郑的华裔家族,他们被认为就是田川七左卫门的后裔。在公元19世纪末,这个家族有一个名叫郑永邦的人曾经成为日本的外交官,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谈判中,他还曾担任日方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的翻译。几年之后,他甚至还担任了日本驻天津的领事。而这个家族后来又改为日本姓氏福住,近年来还有人曾经到泉州参加过纪念郑成功的相关活动。
所以郑氏家族确实是一个先祖和后裔都非常多样性的家族。但桃花石杂谈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他所做的事绝对是要盖过他在家族出身与背景的。而郑成功虽然家族背景非常复杂,但他在世期间驱逐荷兰殖民者,为中华民族夺回了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这个历史事件没有任何争议,所以他的历史功绩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应该得到铭记的。
郑成功在历史上的贡献
本文2023-10-25 00:07: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