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中,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尚氏一族,为何同样以悲剧收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三藩中,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尚氏一族,为何同样以悲剧收场?,第1张

说尚可喜忠心耿耿也就算了,尚氏一族怎么能算忠心耿耿?尚之信可是直接参与叛乱了。既然尚之信(他当时已经继承了平南王爵位)是反贼,尚氏一族难道还想保留王爵吗?当然了,其实说尚家悲剧收场也谈不上,除了尚之信被赐自尽以外,其他尚家人大多数还是善终的。

说到三藩之乱,可能是因为一些影视剧的误导,很多人对三藩之乱究竟是哪三个人都有错误理解。三藩之乱中的“三藩”其中两人没有疑问: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而第三个是广东的平南王,但不是多人认为的尚可喜,而是他儿子尚之信。尚可喜并没有参与叛乱,而是一开始坚决不参与叛乱还积极平叛,被儿子夺权后自杀不成,最终悲愤而死。

三藩之乱的平南王一方会有这样的疑问,要从三藩起源开始说起。清军入关后,为了更有效控制全国,就对一些明朝降将加封王爵,让他们世代镇守南方各省,消灭南明残余势力,共封了五个汉人为王(并不是只有三藩三个人)。他们是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贵州)、靖南王(初封怀顺王)耿仲明(镇守福建)、平南王(初封智顺王)尚可喜(镇守广东),另有定南王(初封恭顺王)孔有德(出征广西被李定国所杀),还有一个义王孙可望。尚、耿、孔三人因为最初封号中有“顺”字被称为三顺王。

五人中,孔有德出征广西战死,没有儿子,所以爵位无人继承,他的女儿孔四贞被孝庄太后收为义女,人称四格格。而孙可望本身没有什么能力,因为与李定国闹翻投降清朝,人品也是低劣,军事能力也一般,在西南平定后没有利用价值,死因也有认为是清朝暗杀。他的儿子承袭义王爵位也很快死了,之后爵位下降,直至乾隆年间丧失所有世袭爵位。所以后来是三藩,没有孔、孙两家。

真正的三藩之乱,是在康熙十二年爆发的。当时,吴三桂、尚可喜还在,耿仲明与其子耿继茂已先后去世,靖南王是他的孙子耿精忠。故称此三人为“三藩”。当时,三藩世代镇守南部各省,尾大不掉,耗资巨大,加上南方基本已经平定,更兼他们拥兵自重,早晚成为朝廷隐患。因此康熙已有彻底消除三藩威胁之心。

导火索是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自己年迈,奏请回辽东老家养老,让儿子尚之信继续留镇广东。朝廷认为不能继续让尚家在广东镇守,年轻气盛的康熙毅然决定撤广东全藩。消息传到云南、福建,吴三桂和耿精忠开始担忧,于是也上表奏请撤兵,其实是试探朝廷,希望挽留。

朝廷群臣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不能同时得罪三家,建议先稳住他们,以后缓缓解决;另一派则建议直接一劳永逸解决三藩问题。康熙自然同意后者,于是派使者到云南、福建、广东传值,吴三桂、耿精忠对朝廷决定大为失望,暗中调动部队,准备叛乱。十一月,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囚禁众多朝廷官员,以反清复明为名,自称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起兵造反,并迅速出兵攻占湖南,三藩之乱正式爆发。

大多数影视剧在描写完吴三桂起兵之后也就一笔带过说福建和广东也响应了,其实不然。耿精忠确实响应了。次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杀福建总督范承谟,剪辫留发,私自铸钱,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攻打浙江、江西,并联络台湾郑经,响应吴三桂。

但是尚可喜没有响应。在朝廷下诏撤藩后,尚可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但是吴三桂、耿精忠造反消息传来,尚可喜立刻上书朝廷,表示虽然与耿精忠有姻亲关系,但坚决予以切割,愿意以老迈之躯,抵抗叛军。康熙嘉奖尚可喜,封其长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承袭平南王爵位(不久辞去,仍由尚可喜为平南王)。尚可喜命尚之孝等分兵抵抗叛军,当时广东也有不少将领响应吴三桂,尚可喜坚守广东,在吴三桂后方造成严重威胁。康熙十四年,晋升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原来的平南王为郡王级别)。

但是,吴三桂显然也不准备让尚可喜好过。面对尚可喜一家在广东的顽强抵抗,吴三桂一面继续命人强攻,一面联络分化尚可喜的儿子和部将,这些举动产生了效果。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包围尚可喜府邸,将其软禁。尚之孝也战败撤回,被哥哥挟持。自此,尚之信彻底夺取广东军事指挥权。

尚可喜被软禁后,自知无力回天,又不甘心做叛臣,于是悬梁自尽,被家人救下。同年十月去世,临终前将皇太极所赐冠服穿戴齐整,向北叩首,留下希望死后仍侍奉先皇的遗愿。康熙闻讯悲悼,赐谥号“敬”。尚之信自行承袭爵位。

尚之信自夺权后,响应吴三桂,与清军交战。但是,吴三桂立刻派心腹将领接管了广东重要军事要塞,却让尚之信的兵马抵挡清军最猛烈进攻。不久,吴三桂心腹甘肃王辅臣、福建耿精忠等先后投降,尚之信对投降吴三桂后悔了,便遣使投降清朝。康熙赦免他,仍保留平南王爵位,命其戴罪立功。但是,此后尚之信却首鼠两端,拥兵自重,左右观望。时而接受朝廷调遣派兵参战做做样子,时而又拒不奉诏,按兵不动,保留实力。康熙深恨之。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死,孙子吴世璠即位,叛军节节败退,尚之信才开始主动请缨出战,但依然常常迁延,保存实力。

康熙十九年八月,在吴世璠无力继续抵抗的情况下,朝廷开始清算。尚之信的两个护卫进京密报尚之信谋逆,朝廷赐其自尽,爵位取消。其余曾追随吴三桂的各方势力大多也下场悲惨。康熙二十年十月,吴世璠自尽,三藩之乱平息。王辅臣畏罪自尽。次年,耿精忠及其亲信被处以凌迟。

尚之信虽然被赐自尽,平南王爵位自此断绝,但尚家其他人并没有受到很大牵连。尚之孝因平定三藩之乱的功劳获封宣义将军,后入朝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二十二年遭弹劾,被免职,回到海城老家,康熙三十五年病逝。尚可喜第五子尚之隆则荣宠不衰,因娶康熙堂姐和顺公主为妻,以额驸身份不受任何牵连。康熙六年即已是太子少保,三藩之乱时回到广东帮助父兄平叛,三十年晋升内大臣,四十一年晋升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五十七年病逝。尚家后人也未受太多影响,尤其是尚之隆的后代中有尚其亨,曾在晚清做到山东布政使,更是著名的洋务大臣,随五大臣出洋考察。

尚庄街道位于江西省丰城市西郊,距城区11公里,鸟瞰尚庄全境,状如枇杷叶,覆盖赣江北岸。辖6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丰高路及新梅高等级公路均穿境而过。

尚庄街道办事处辖区境内有几支范氏,这里仅以1993年修缮的《范氏重修族谱》为依据,叙述尚庄范家村为主的范氏(简称尚庄范氏)。

尚庄范家村是以范姓为氏族的单姓自然村。全村现有家庭268户,总人口1364人(2014年底村委会户籍在册人数)。

村庄坐北朝南,且北高南低呈斜坡状,布局为东西长,南北窄。村东北和村西北的两条斜坡路通往尚庄集市及宋家村。村西是丰城矿务局三个矿井区。现村东是尚庄新街区。

尚庄范氏源于丰城槎村,始迁祖是朝宗公和为诚公。请看尚庄范氏有关史料。明崇正元年(公元1628年)谱序:“为诚公为尚庄始祖,上之九世,则为槎村始祖处仁公”。槎村为各处祖,逢,槎村之第一世,“自一世而传及九世有我祖为诚公,父讳朝宗,自槎村徙牛门。公卜山水,又徙居剑西之尚庄,则斯地为槎村之流派。为诚公又斯地之第一世祖也。故寻源于为诚之前,遡流于为诚之后,通计二十有八世矣”

一九九三年《范氏祖先源流序》:“逢公之孙,曰处仁者,徙居丰城淘沙槎村,为丰城槎村范氏之始祖焉。由丰城槎村始祖处仁公传至九世孙为诚公者,迁牛门,再由牛门迁尚庄,为尚庄范氏之始祖”。

槎村《范氏族谱》析居栏,载:第八世,大分牛门。世系栏,载:第八世,大(务从长子),名朝宗,葬黄墓,四子:一\二\三\十一(俱)莫考。

尚庄《范氏重修族谱》载:第八世,朝宗,行大,徙居牛门,葬黄墓,娶吴氏,生子四:曰一公,字大亮;曰三公;曰十二公名望,俱未详。为诚。

第九世,为诚,行二公,系朝宗公之次子,徙居丰城尚庄,子孙蕃衍,递传递盛,择吉之明,积德之厚,公兼有焉。娶田北龚氏,生子二:十四\十五。

有鉴于上述:第八世朝宗公槎村分牛门,其子为诚公徙居剑西尚庄,可以说朝宗公为诚公其迁徙时间是比较早的。

然而,尚庄范氏家族始居至今的历史究竟有多久呢?历代修谱者均不计较,积余现今。在1937年续修的尚庄《范氏重修族谱》中,比较明确的是:逢公殁于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逢公第八世朝宗公迁牛门,和族谱“宗祠主位”所称逢公第九世为诚公为“宋迁丰城尚庄祖”,以及逢公第十四世曁尚庄六世祖范应龙公(行千二,字辉卿),生于宋绍兴壬子年(即公元1132年)。依据这些事项和时间推算,为诚公迁居尚庄,最晚不会迟于北宋康定年(公元1040年)。如果依此,尚庄范家,从为诚公一世起,至今(公元2015年)传承40代(至“家”字辈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查阅1986年的《尚庄志》,尚庄范氏家族是人数最多且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居民。

尚庄范氏祖先对族谱的续修非常重视。现存的旧谱序中:除南宋嘉定五年(壬申年,即公元1213年)范应铃作的序之外,最早的序是明朝崇正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范廷武、范子忠所作。从谱载现存的旧序看,尚庄范氏族谱仅在清朝就修续了五次:乾隆丙子年(公元1756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1年,范都禧序);咸丰元年辛亥(公元1851年,范建梅、陈善序);同治十一年壬申(公元1873年,范绪先序);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元1902年)。

旧时朝代变更,兵戎相见,百姓居无定所,性命难保,族谱的损失或被毁,自然在所难免。其中,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1861年)的兵燹最为惨重,族谱几无幸免。辛亥革命后,所有旧谱,仅存民国二十六年丁卯(公元1937年,范流治序)所修族谱。建国后,直到1993年才重修族谱。

由于旧族谱的缺乏,给后来精确考证尚庄范氏一支的源流史带来相当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历代比较著名先祖的重要事件及其时间和地点难以确定。因此,叙述本支源流就显得比较粗略。

然而,尚庄族谱与槎村谱相互衔接吻合。尚庄范氏一支的来源可以简单归纳为:履冰公→冬菖公→从温公→平公→俊公→逢公→克昌公→处仁公→琎公→文桢公→怀谏公→务从公→朝宗公→为诚公。

再简之,尚庄范氏系逢公后裔、处仁公之第三子琎公支脉。不过,查阅现存族谱发现:十一世至二十世,其实只是十五公一支的谱系。因第十世的十四公,娶赵氏,虽生子五:思恭\思兑\思端\思春\思正,但不知何故,谱未叙其后世系。而且从十四世起,十五公谱系也逐渐减少了分支的记录。至十七世,十五公谱系的分支则仅存至道公一支了。即:思义→南隐→应龙→俊仲→至道。为此,自十八世起,尚庄范氏家族谱系,主要是至道公之下的大成公和允成公两大支系。

三藩中,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尚氏一族,为何同样以悲剧收场?

说尚可喜忠心耿耿也就算了,尚氏一族怎么能算忠心耿耿?尚之信可是直接参与叛乱了。既然尚之信(他当时已经继承了平南王爵位)是反贼,尚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