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之所以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是因为这是他结交章太炎,挤身文化圈子的最好机会。这,也一直是杜月笙会做人的体现。
章太炎,何许人也?当时,文化圈里面的牛人,在当时的文化圈子、革命圈子和上流社会,大名鼎鼎。时人,谈起章太炎,无不尊敬三分。杜月笙,近代上海青帮的一员,与黄金荣、张啸林二人并称“上海三大亨”,也有威名。但前者乃文化名人,爱惜羽毛,后者乃黑帮老大,正常来讲,大家是不同世界的人。
杜月笙,早年从码头小贩起家,受尽冷眼和歧视。因为成名后,以挤身上流社会、结交各界知名人士为荣。因此,当时的杜月笙,注重和社会各界人士结交。有从清朝遗老、到民国政要,从工商知名人士,到文化名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只要有机会,杜月笙都会与之结交。
章太炎,当时之所以找杜月笙帮忙,是因为他的侄子在上海和人发生争执。章太炎当时远在苏州,力有不逮。于是写信的给杜月笙求助。对于杜月笙而言,这是他结交章太炎的最好机会,可能也是唯一的机会。于是,他接到章太炎的信后,马上安排解决此事。
本来,此事已了,在此告一段落。但深知“大恩是大仇”的杜月笙,把事情办好之后,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本来已经欠了一份人情的章太炎,面对杜月笙如此会做人的做法,不由感叹三分,认为杜月笙值得结交。
自此之后,杜月笙成了章太炎的座上客,杜月笙的这个名字,都是章太炎建议他改的(杜月笙原叫杜月生)。借此关系,杜月笙,结交了大批文化名人,大大提高了他自己的社会地位。
说起民国的大佬,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人,此人便是称霸上海滩的杜月笙,杜月笙自幼家境贫苦,父母在他小时候去世了,小小年纪的杜月笙,多亏舅舅抚养长大,而杜月笙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他目不识丁,却可以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称赞,杜月笙身上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杜月笙一开始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为了能在上海活下去,只能在一家店铺内做小伙计,经过努力奋斗,幸得机缘,杜月笙进入上海黄金荣的公馆工作,杜月笙做事十分细心,为人处事很牢靠,渐渐地就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而黄金荣有心将其培养成为心腹,有往上爬的机会,杜月笙肯定牢牢抓住,在黄金荣的授意之下,开始负责管理赌场生意。
后来杜月笙越做越大,已经在法租界做起了生意,在当时的上海,几乎垄断了某个领域,挣了一大笔钱,杜月笙属于黑道,坏事自然也做了不少,曾经还帮过蒋介石镇压工人运动。杜月笙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路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黑帮大佬的形象,应该是像影视剧中纹身大金链子的黑社会大哥形象,但杜月笙不是,他不是常见武夫式大佬,身上带有一些儒生气,处事长袖善舞,黑道白道都吃的开。杜月笙从小没什么文化,被人说目不识丁也不过分,但他这个人能力大,势力范围覆盖全上海,不夸张的说,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地下皇帝,他不仅和晚年遗老、军界、政治家等关系密切,和文化圈的人,来往也十分密切,尤其是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也是他的座上客之一,两人还是朋友。
有关章太炎的成就,我们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胡适曾经如此评价他,说章太炎的古文学,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作家。了解民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胡适的话有多么权威。按理来说,章太炎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和杜月笙这样的黑道大佬处不到一块去,可他们就是成了朋友,不仅如此,章太炎还为杜月笙取了几个文雅的名字,给杜家祠堂写了几千字的文章,对杜月笙可以说非常好了。自古有文人孤傲的说法,中国的读书人对骨气、气节之类的东西看的特别重,有时宁愿饿死,都不肯吃嗟来之食。那么杜月笙与章太炎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其实这就要说到杜月笙的为人处事了,混迹上海滩的人都知道,黄金荣贪财,杜月笙则会做人。原本两人是没什么交往的,杜月笙有自己的生意圈子,章太炎也常年混进文学圈,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一件事情开始往来。
当时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犯事,章太炎有心去解救,奈何自己只是个文人,没什么政治资源,他听说杜月笙人脉广,也善结缘,乐意帮助人,于是章太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结果得到杜月笙的回应,他不仅帮章太炎的侄子解决了问题,甚至还跑去苏州亲自上门拜访章太炎,从这可以看出,杜月笙是多么会做人,原本是章太炎求他办事,就算要上门,也应该是章太炎才对,杜月笙不仅帮人办事还上门拜访,几乎给足了章太炎面子。两人在章家相谈甚欢,杜月笙看见章太炎生活拮据,临走时还在茶杯下放了两千块钱,一方面帮助章太炎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落文人的自尊,也是这个行为,让章太炎对杜月笙好感大增,也愿意结交这么个朋友,杜月笙对章太炎如此厚待,他肯定也要投桃报李。
于是就有了上面所说的改名字,写家谱的事情,杜月笙原名杜月生,虽读音相同,但从字面上来看,自然是前者为佳,章太炎通古博今,于是建议他把生改为笙,笙字出自于“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就加了一个竹字头,杜月笙的名字立即变得高雅起来,除此之外,章太炎还为他做了件重要的事,就是写杜家家谱。当年杜月笙从高桥出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过,自己混不出头坚决不回去。如今杜月笙衣锦还乡,成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佬,他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请人修缮杜家祠堂。1931年6月,杜家祠堂落成典礼在上海引起轰动,几万人的仪仗队风光万丈,社会各界名流高层齐聚一堂,章太炎本人亲自撰写《高桥杜氏祠堂记》,就连蒋介石也送了东西,家谱中写杜氏应追溯到尧舜时期,后来周天子分封杜氏……
杜月笙不仅和章太炎的关系好,其实和民国文学圈的人都不错,比如杨度曾经为他当过幕僚,与章士钊关系匪浅,在一众文人好友之中,杜月笙也不似五大三粗的大佬,穿着长衫时,宛若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在杜月笙的苦练之下,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如果你不了解的话,根本想不出来,这是一个从来没读过书的人,可以写出来的字。杜月笙有句名言,说刀切豆腐两面光,大体意思是说,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的利益都要照顾到,不可以独占。杜月笙接触的人大多是三教九流,这些人最注重个人利益,然而拼起来也是最卖命的,很多人其实跟杜月笙没关系,但经过接触之后,基本都和他成为朋友。例如说王亚樵,王亚樵身份不简单,他是斧头帮的帮助,经常帮人暗杀政治家,他的武器是一把斧头,斧头帮的名号就是从这起来的,现代周星驰有部**还借用这个梗。
王亚樵是典型的拿钱办事的人,曾经帮人暗杀过汪精卫、蒋介石、以及诸多日本高层,王亚樵的地盘在上海,自然与杜月笙产生交集,开始时两人关系不睦,因为上海轮船招商事件。身边人一直劝说杜月笙干掉王亚樵,可杜月笙却认为不妥,王亚樵身后有一大帮亡命徒,若是杀死王亚樵,等于跟这些人结仇,那么今后所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追杀,即使杜月笙势力大,防得了一时,可防不了一世。杜月笙本人的意思,是与王亚樵结交,让出部分利益,以此来结交王亚樵这个朋友。于是杜月笙派人将王亚樵约出来,他来的时候带了一大帮人,而杜月笙只带了黄金荣和张啸林,一方面让王亚樵占据主动,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绝没有武力威胁的意思,就这样两人握手言和。
除了章太炎、王亚樵,还有许多人和杜月笙成为朋友,个人感觉杜月笙把中国人的精髓理念贯彻的非常好,万事以和为贵,有利益大家一起分享,不必要自己享受。以至于任何有名气的人到了上海,多多少少少都会跟杜月笙扯上关系,杜月笙十分讲义气,身边朋友有经济紧张的,大多都会接济一些,并且他与戴笠、张学良等人关系都很好,杜月笙的面子非常大。其实与章太炎相交,也来源于政治需要,杜月笙虽然有权势,但苦于小混混出身,加上没什么文化,无法挤入社会名流,这时章太炎有求于他,等于两个人做了交易,他帮章太炎摆平麻烦,章太炎帮他扬名,这是双赢。
说到历史趣闻,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不管什么年代,什么朝代,三国时期,清朝,明朝,秦朝,民国,等等朝代都会出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离奇的案件,解不开的谜团,我们专注于搜集整理以及揭秘中国各朝代人物、战争、野史、文化等全方面历史知识,也就是这些也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就好像你一样,是不是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你也不会点进来看,希望您关注我们,我们每天会为您更新不一样的历史趣事趣闻,还有不一样好看的历史趣闻视频,还原历史真相,今天要在这里给大家讲的就是杜月笙有一个爱不释手的钻戒为何参加一次聚会后就雪藏在了保险箱。
杜月笙是上海滩的黑帮老大,杀人越货、走私鸦片、开设赌场、聚财敛财,横跨黑白两道。但在别人眼里,更像是一个执礼甚恭、知书识礼的读书人。
章太炎晚年住在苏州,生活比较困难。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杜月笙和章太炎认识了。杜月笙大喜,极力来结交章太炎。
杜月笙知道章太炎生活困难,有意送钱给他。他又深知这种大知识分子很要面子。所以,往往在拜访章太炎后,在告辞时悄悄将银票放在不显眼的地方。
章太炎何等心高气傲的人,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袁世凯这些近现代史上的大牛,他都不看在眼里。但是面对杜月笙的这种款款心意,他还是很感激。后来,章太炎以国学大师的身份,主动为杜月笙修订家谱,让本来是街头混混的杜月笙,摇身一变为祖上尊贵的帝王之系、名人之后。甚至还为杜月笙取名。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名杜镛,号月笙,让杜月笙高兴得合不拢嘴。
杜月笙非常注重自己在外界的形象,生怕给外界留下“暴发户”的名声。
一次,杜月笙参加一个上层聚会。与会人员都是上海的各界名流。杜月笙一边与他们寒暄交流,一边仔细观察。他意外发现,这些各界名流中,只有他一个人手上戴着闪闪发亮的大钻戒。
杜月笙回去后,将这个大钻戒仍到保险箱里,再也没有戴过。
杜月笙号称是上海三百年帮会第一人,当时的上海滩三大佬各有特点,百姓给他们归结为,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善于做人,正是由于杜先生善于做人,这一点赢得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青睐。杜月笙卖水果的小混混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但人生的这三碗面情面、体面和场面吃得极开,非一般人能比。
章太炎的是何等人物,连鲁迅先生都说章太炎先生的古文写作水平50年来第1人。文人都是孤傲的,一般都不会看上没有文化的小混混,但偏偏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小混混出身的杜月笙来往密切,可见杜月笙之厉害。章太炎读书做文章厉害,但是他在诺大的上海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读书人。一次他的侄儿在上海租界犯了事被抓了起来,章太炎没有办法只能写信求救于神通广大的杜月笙。
杜月笙不但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解救了章太炎的侄儿,而且还专门到苏州拜访章太炎,临走时还在茶杯下压了一张2000块钱的钱庄支票。杜月笙不但帮了章太炎的忙,并且还主动送上钱来,换了谁都是受宠若惊,杜先生此举一下打动了章太炎,章老认为杜月笙此人重礼节,讲义气,可以深交。
杜月笙的生字原来是生命的生,后来加了竹字头,这个字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给改的。章太炎从周礼中选取了一句话,东方之乐谓之笙,生命的声加了一个草字头就显得非常高雅了。章太炎回报杜月笙的另外一件大事,便是给杜月笙修家谱。1931年6月10日,杜月笙新建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光仪仗队就有几万人,社会各界名流全来了,连蒋介石都送上了牌匾,章太炎更是亲自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居然将杜月笙的祖先挖到帝尧那儿去了,国学大师果然出手不凡,杜月笙竟然成了帝尧的后代。
杜月笙作为上海滩传奇大亨,向来都是“一言九鼎”,几乎没有人敢不给他面子。可凡事都有例外,上海滩还真的有一个人完全不给他面子,而杜月笙却又拿他没办法。此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驳杜月笙面子的?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是江苏省川沙人,年少时曾在上海十六铺做水果学徒,后经人介绍进入黄金荣公馆,并迅速成为青帮中的重要成员。在此之后,杜月笙的生意越做越大,并涉及黄、赌、毒三大违法产业,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随着身价的不断攀升,杜月笙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滩著名的“闻人”,跻身于上海大亨行列。
如果用一句东北话来形容杜月笙的话,他在上海滩绝对称得上是“好使”。在东北地区,“好使”一词,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具有一定地位,并拥有足够的面子。不得不说,在旧时的上海滩,几乎人人都听过杜月笙的大名,上至军阀、政要,下至游侠、流氓,三教九流之人都是杜月笙府内的座上宾,相互之间都有不菲的交情。
老上海人都知道,杜月笙是一个热心肠,一般来说,但凡朋友遇到棘手之事,都会求杜月笙帮忙,而杜月笙也并不推辞,往往他的几句话语,就能轻描淡写的将此事解决。可您肯定想不到,在求人办事时,杜月笙也曾“栽过跟头”。
事情还要从1934年9月说起,此时的杜月笙,早已闻名天下,是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这一日,一位故人找到杜月笙,称自己遇到了大麻烦。原来,杜月笙的这位朋友有一个儿子,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可是朋友的儿子却体弱多病,加之平日里捣蛋贪玩,不免耽误了学业,在学期考试中拿到了5954分的成绩。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章程规定,凡是学习成绩低于60分以下者,均按不合格处理,必须要在第二年进行留级。可是朋友并不想让儿子留级,于是便找到杜月笙,请求其帮忙向大学校长打声招呼,将046分的成绩差抹去,令儿子顺利拿到大学毕业证。
如果从杜月笙内心角度来讲,他并不想插手此事,毕竟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朋友儿子自己不努力,却想着走捷径,无疑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行为。但是杜月笙碍于面子,还是拿起纸笔,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写了一封亲笔信。可是当杜月笙将这封亲笔信寄出后,却皱着头皮说了一句话,“怕是要烂煳三鲜汤(做出的事情的不象样)喽!”。
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姓黎,黎校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收到杜月笙的来信后,对杜月笙的意图十分明晰,为此,他还专门请人查阅了这位学生的在校成绩。可是他发现,这位学生不仅仅是此次成绩不合格,在前两年的考试中,同样也有数门科目不及格。于是,黎校长便根据校章风纪,决定将杜月笙的请求驳回,并给予其回信,表示“未便通融办理”,算是婉转地拒绝了杜大亨的请托。与此同时,黎校长还将该学生所有不及格科目卷纸进行汇总,一并邮寄给杜月笙。
杜月笙看到回信后,却没有生气,他虽然没有办法向朋友交差,但也对黎校长的秉公办事感到佩服。杜月笙年少时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可谓是大字不识几个。杜月笙成名之后,深感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一直十分注重教育事业,并且倾尽全力对各大院校进行捐款,凡是与教育事业有关的事宜,他都会出面鼎力支持。
在上海滩的帮派中,杜月笙说一不二,可是他深知,大学并不是帮派,育人成才的地方也不能按照帮派的规矩办事,否则就乱了章法,令洁净之地染上世俗的气息。正因如此,虽然黎校长拒绝了杜月笙的请求,但是杜月笙仍与其交情甚厚,并未影响日后的友谊。
杜月笙被“驳面子”之事,在当时几乎无人知晓。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有关部门对杜月笙遗物进行整理时,才偶然发现了一封关于提分、请求“毕业证”信件,为我们揭晓了这一段尘封的趣事。
杜月笙是上海著名大亨,素来有“江湖教父”之称,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杜月笙也曾染上过赌瘾,甚至为此还得了一场大病。幸亏杜月笙的外婆有一个传统偏方,才将其从死神的手里拉回来。不过现代医学专家却指出,这样的偏方服用太危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挽救杜月笙生命的偏方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旧社会时的上海滩,可谓是繁华异常,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更是世界所有冒险家的乐园。不少年轻人都来此来闯荡,他们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却冻饿而死,构成了花花世界中的弱肉强食。
杜月笙在1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十六铺水果行中做学徒,成为了上海人口中最低级的“小瘪三”。可是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他便靠着个人魅力与圆滑的头脑,游于上海滩上流社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商人,即使他所做的买卖都“见不得光”。
不过在成为大亨之前,杜月笙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当时的他,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居然染上了赌瘾。正是因为如此,终日徘徊于赌桌上的杜月笙不知饥饱、昼夜颠倒,本来就孱弱的身体迅速被掏空,继而倒在床上一病不起。杜月笙曾回忆过这一段悲催的经历,直言:“若是当年没有外婆在,我的小命恐怕算是彻底交代了!”。
杜月笙的老家住在高桥镇,由于父母过世较早,杜月笙由外婆孙老太太抚养成人,不过由于杜月笙从小顽皮,孙老太太又上了年纪难以管束,故此才将其送到水果行中做学徒,以规正顽劣的秉性。杜月笙一病不起的消息,很快便通过朋友告知了外婆,老人家不顾一把年纪,雇佣了一辆驴车,风风火火的赶到了杜月笙的床边。
孙老太太见到外孙形容枯槁,心中自然不是滋味,于是便掏出了自己的棺材本,吩咐杜月笙的朋友去药铺抓药。可令老太太失望的是,几副药下肚,杜月笙虽稍稍清醒却依然不见好转,这可令老太太心疼得要命。眼见外孙气若游丝,孙老太太下定决心,干脆来一个“死马当活马医”,于是便给杜月笙用起了自己老家的偏方——吞活蝌蚪。
对于蝌蚪,想必读者们都非常熟悉,它们是青蛙的幼体,在河水小溪边经常可以见到。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在闲暇的时候养几只蝌蚪,想必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可是要将滑腻的蝌蚪吞入腹中,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杜月笙听外婆的话,愣是硬着头皮连续喝了3个月的活蝌蚪。如此想来,我们不得不佩服杜月笙的勇气,不过奇迹就这样发生了,杜月笙的病居然神奇地消失,并且身体活动如常。孙老太太靠着自己的偏方,硬是将外孙从阎王爷的手中拉了回来。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有些励志,不过在医学专家的眼里,却认为其一点都不靠谱。为何?因为从科学角度来讲,杜月笙的疾病与蝌蚪的药性根本对不上,蝌蚪的功效并非如此神奇夸张。
医学专家称,从中医科学角度来看,杜月笙所患之病,属于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以及劳累和饥饿所造成的虚脱,而非体内出现病灶区。该病症的治疗方式需要快速补充营养,所用的药物也应该是人参、燕窝等滋补之物,而蝌蚪本身的营养物质却并不丰富。
蝌蚪是否具有药效?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根据古书记载为参考。
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之意也。——《本草纲目》
蝌蚪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疮肿、流行性腮腺炎、水火烫伤。用法是捣碎外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中华本草》
蝌蚪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本草拾遗》
从以上药典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蝌蚪的药性是清热解毒,而非治疗体虚之症。故此医学专家才断言,所谓的杜月笙蝌蚪治病,完全是一种误打误撞的巧合,杜月笙的身体之所以会康复,可能是因为三个月的静心调养。
值得一提的是,蝌蚪虽然能够治疗疮疥之症,却同样藏有一种隐患,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极其可怕的后果。医学专家称,蝌蚪生于河水之内,体内免不了会携带大量的寄生虫,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内的寄生虫,正是臭名昭著的“裂头蚴”。从科学角度来讲,蝌蚪进入人体内,会在封闭的胃部死去,但是裂头蚴却可以顽强的生存。它们吸附于人体肠道内壁,继而游至于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形成如鸽蛋大小的肿块。在前不久,曾爆出一个重大新闻,有人听信偏方生吞活蝌蚪100枚,导致被裂头蚴感染,直至在医院中接受正规治疗方才痊愈。
综上来看,杜月笙连续喝蝌蚪3个月,不被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极低,也许杜月笙真的生吞过几只蝌蚪,但是数量不多,并且幸运的没有被感染寄生虫。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他用蝌蚪治病的事件只是一种杜撰,或是经过夸张渲染的故事而已。
旧上海时期,曾有一位银行负责人找到杜月笙,请求其帮一个大忙,力图挽回银行面临即将倒闭的局面。面对如此大事,杜月笙却气定神闲的只打了几个电话,便将此事完美解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杜月笙在上海的地位,可谓是人所共知,无论是军、政、商界,各路名人都要给其一些面子。曾有人送给杜月笙一副对联,曰:“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将他比作是战国时期的春申君,也将其急公好义的性格完美诠释出来。诚然,杜月笙的确义气第一,无论何人开口求助,他都会慷慨解囊全力帮忙。
1934年初的一天,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匆匆来到杜公馆,连称要会见杜月笙先生。此人是国华银行的老板,名字叫做唐寿民,他此次前来,正是要向杜月笙求助,因为自己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麻烦。
唐寿民遇到的麻烦,看起来十分棘手,因为其本身与战争形势有关。正是在一年之前,第19路军开赴上海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的“一二八”战役。在战争期间,19路军将士接受了一笔民间募捐,可是由于筹集款项过多,导致花销一时难以用完,于是,19路军将领便直接将资金入股国华银行,并享受分红待遇。
不过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19路军被调到福建之后,随后发生了 “福建事变”或“闽变”。上海有人竟要收回捐款,同时还要对被入股的国华银行进行处分,勒令其立即关门停业。作为国华银行的负责人,唐寿民深知此事不仅关系到银行的存亡,而且还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命运,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挽回局面。
放眼整个上海滩,如今唯一能救唐寿民的人,只有杜月笙一人。正是因为如此,唐寿民才会急匆匆地来到杜公馆,请求杜月笙能够为自己伸出援手。如果从事实角度而言,19路军入股国华银行一事,也系证据确凿。不过此事可大可小,想要做到息事宁人,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还是取决于中间办事人的“能量”大小。
唐寿民向杜月笙的述说,几乎是带着哭腔的,他知道,以目前的处境而言,杜月笙几乎是自己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如果杜月笙也无能为力,任何人便都无力回天了。杜月笙听罢此事,对唐寿民进行了好言的安慰,并淡淡一笑道:“寿民兄请放心,此事交给杜某人处理,你只要在家等消息即可”。
唐寿民走后,杜月笙拿起话筒,拨通了三个人的电话。第一个电话专门打给上海市主管银行业的负责人,交代其不要插手此事,一切由自己安排办理。第二个电话,是打给当时民众大会的副会长,杜月笙关照他力图将已经通过的决议撤下,暂时消除关于19路军对上海市的影响,同时取消对国华银行的惩罚规定。第三个电话是致电报社,嘱咐其不准将此事进行宣传报道,甚至连简讯都不许出现。
三通电话完毕,杜月笙便叫来私人司机,载着自己驶向戏院听戏去了。当然,杜月笙之所以能如此潇洒,完全取决于他的高度自信。果然,仅仅过去一天的工夫,上海民众大会的十条决议顿时变成了九条,唯独少了处罚国华银行的决议。
该不该处罚国华银行,这个事在历史上早就有了定论,但杜月笙翻手为云的手段,也确实了得。
自此之后,唐寿民终于知道了杜月笙的巨大能量,对其佩服,一直唯其马首是瞻。
杜月笙作为上海一代大亨,曾满怀一腔爱国情怀,在淞沪会战打响之际,张发奎将军曾向其寻求帮助,请求杜能够提供一种物资,可杜月笙为前线送去的物资却有三种,而且每一种都是战争必需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杜月笙送去的三种援助物资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被民国大总统比作是战国时期的“春申君”,其评价之高可谓古今罕有。在旧社会的上海滩上,杜月笙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他是上海地区著名的大亨,并素有“重义轻利”的美名,是诸多上流社会人士与江湖之人争相结交的对象。
1937年时,随着倭寇铁蹄不断的入侵,上海地区也岌岌可危。为了捍卫民族及国家的利益,我军决定在上海地区主动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会战,用于阻止敌人的进攻,此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打响之后,上海民众自发组织捐款,为前方军队筹集军粮与辎重。在此过程中,身为上海大亨的杜月笙也一直忙里忙外,不停地奔走于各地,为支援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重庆方面为了嘉奖杜月笙,便特别委任其为“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中将主任委员”。不仅如此,上峰还特意命令杜月笙火速组成“苏浙行动委员会淞沪别动队”,用于在后方对敌人进行有效牵制。杜月笙所创建的别动队,共分为5个支队,每个支队的编制为1500人,并在支队下设大队、中队、区队、分队等单位,不得不说,这无疑是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第八集团军张发奎将军所率领的队伍进驻浦东。可是一个问题摆在了张将军的面前,由于当时物资紧缺,部队之内的士兵缺衣少食。更要命的是,战场前线与指挥部之间距离较远,双方通信极不便利,若是长此以往,第八集团军队处处被动,甚至还有输掉战争的风险。为了能够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张将军便首先想到了上海大亨杜月笙,并用电话与其联系,请求其能为军队弄到一批电话机,用于军队之间各部门的有效沟通。
杜月笙虽从未与军队有太多的瓜葛,但却知道如今大批采购物资的困难,可是他没有犹豫,而是满口答应下来,既然已经答应了张将军,杜月笙就明白自己不能有负国之重托,于是他一边发动恒社中的门徒,在街上通过募捐的形式公开筹集钱款,一边命令管家万墨林在上海地区高价购置电话机。经过几天的努力,十几部质量过关的电话机被筹备完毕,装在车上,准备送往前线使用。
在运送支援物资当日,张将军亲自带人对杜月笙一行人列队迎接。当一辆满载电话机的汽车开到张将军面前时,他几乎热泪盈眶地握住杜月笙的手说:“杜先生为国为民之举,堪称千秋大义之典范,实乃我辈之楷模”。然而话还未说完,杜月笙赶忙拍拍他的手道:“张将军谬赞了,此次我们送来的物资并非只有电话机,还有不少好东西”。说罢他一指后面的几辆大车,车上满载大米、白面及蔬菜猪肉,这些无疑都是将士们急需的生活物资。
杜月笙所送来的物资,几乎都是靠他面子买来的,对于前线的将士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杜月笙为人谨慎细心,他对当下战役的形势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指挥官,而张将军在战场上的安危绝对是头等大事。正是因为如此,他还特意花费10000银元,在法租界之内买来一辆八成新的装甲车,以此赠送给张将军作为“临时指挥部”,供其在枪林弹雨中运筹帷幄。
更令张将军想不到的是,当他万分感谢的送走杜月笙后,却发现在一辆车中,还有两个神秘的箱子,他命人将箱子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着近20000块银元。
原来,杜月笙是怕张将军不好意思接受钱财,供给士兵发粮饷,才想出暗送之法,令其不收也得收。张将军不禁暗自佩服杜月笙的心思与周到,杜月笙此举既为抗战做出了贡献,又给足了自己的面子。人言杜月笙“会做人”,张将军今日算是彻底领教了一番。
杜月笙的为人处世之道,的确令人佩服不已,即使是简单的赠送物资,也能根据对方的处境进行全面的考虑。部队需要何种物资?指挥官需要何种物资?他都能了熟于胸,将最有价值的东西送到对方的“心”中,并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仅从这一点来说。杜月笙能够成为上海滩闻名的大亨,便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
本文2023-10-24 21:52: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