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大臣有姓林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明朝内阁大臣有姓林的?,第1张

没有,解缙

江西吉水

进士

中书舍人

翰林侍读

1402.8-14072

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2

黄淮

浙江永嘉

进士

中书舍人

翰林侍读

14028-1414闰9月;

14248-14218(原书如此)

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3

胡广

江西吉水

状元

翰林修撰

侍讲

14029-14185

文渊阁兼左春坊大学士

4

胡俨

江西南昌

乡举

华亭县教谕

检讨

14029-14049

左谕德兼侍读

5

杨荣

福建建安(建瓯)

进士

编修

修撰

14029-14086;14091-14402

少师行在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6

杨士奇

江西泰和

荐举

吴府审理副

编修

14029-14442

少师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7

金幼孜

江西新淦(干)

进士

户科给事中

检讨

14029-143112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8

杨溥

湖北石首

进士

编修

太常寺卿兼学士

1425闰7-14467

少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9

权谨

江苏徐州

荐举

光禄寺丞

太常寺卿兼学士

14253-14259

通政司左参议(文华殿大学士)

10

张瑛

河北邢台

贡生

宁州训导

礼部左侍郎

14263-142910

由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改南京礼部尚书

11

陈山

福建沙县

贡生

奉化教谕

户部左侍郎

14272-142910

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12

马愉

山东临朐

状元

修撰

侍讲学士

14402-14479卒

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

13

曹鼐

河北宁晋

状元

(泰和县典史)修撰

侍讲

14402-14498殁

礼部左侍郎兼学士殁于土木堡之变

14

陈循

江西泰和

状元

修撰

翰林学士

14444-1457正月戍边

少保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乃兼文渊阁大学士

15

苗衷

安徽定远

榜眼

编修

兵部右侍郎侍读学士

144510-14508

兵部侍郎兼学士

16

高榖

江苏兴化

进士

中书舍人

工部右侍郎侍讲学士

144510-14572

少保太子太傅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17

张益

江苏江宁

进士

中书舍人

侍读学士

14495-14498殁

侍读学士,殁于土木堡之变

18

彭时

江西安福

状元

修撰

修撰

14498-1450闰正月;

14579-14667,14672-14753卒

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19

商辂

浙江淳安

状元

修撰

修撰

14498-14571削籍;

14673-1477。6

少保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20

俞纲

浙江嘉兴

生员

郕王府审理

侍读

14503(在阁三日)

兵部右侍郎

21

江渊

四川江津

进士

编修

侍讲

14508-14529奔丧;14534-1555(误,应为1455)。正月出视工部

22

王一宁

浙江仙居

进士

吏部主事

礼部左侍郎兼学士

145112-14527卒

太子少师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23

萧镃

江西泰和

进士

编修

祭酒兼学士

145112-14571削籍

太子少师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24

王文

河北束鹿

进士

御史

太子少保左都御史

145210-14571被杀

少保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谨身殿大学士

25

徐有贞

江苏吴县

进士

编修

兵部尚书兼学士

14571-14576下狱

武功伯华盖殿大学士兼掌文渊阁事

26

许彬

山东宁阳

进士

检讨

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14571-14577调南京

礼部右侍郎兼学士

27

薛瑄

山西河津

进士

御史

同上

14571-14576

礼部右侍郎兼学士

28

李贤

河南邓县

进士

吏部主事

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1457.2-146612卒

少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兼掌文渊阁事

29

吕原

浙江秀水(嘉兴)

榜眼

编修

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14576-14628丁忧归

翰林院学士

30

岳正

河北漷县(通县)

探花

编修

修撰

14576-14577降调

降为广东钦州同知

31

陈文

江西庐陵(吉安)

榜眼

编修

礼部右侍郎兼学士

14632-14684卒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32

刘定之

江西永新

探花

编修

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146612-14698卒

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33

万安

四川眉州(眉山)

进士

编修

礼部左侍郎兼学士

14695-148710罢

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34

刘(王羽

山东寿光

进士

编修

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14754-14859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35

刘吉

河北博野

进士

编修

礼部左侍郎兼学士

14754-14928

少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36

彭华

江西安福

进士

编修

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148412-12873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37

尹直

江西泰和

进士

编修

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14869-148711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翰林学士

38

徐溥

江苏宜兴

榜眼

编修

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148710-14987

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39

刘健

河南洛阳

进士

编修

礼部右侍郎兼学士

148711-150610

同上

40

丘濬

广东琼山

进士

编修

礼部尚书

149110-14952卒

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41

李东阳

湖南茶陵

进士

编修

礼部左侍郎侍读学士

14952-151212

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42

谢迁

浙江余姚

状元

修撰

少詹事侍读学士

14952-150610

15272-15283

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43

焦芳

河南泌阳

进士

编修

吏部尚书

150610-15105

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44

王鏊

江苏吴县

探花

编修

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150610-15094

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45

杨廷和

四川新都

进士

检讨

南京户部尚书

15078-15153丁忧去;

151711-15242

少师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46

刘宇

河南钧州(禹县)

进士

上海知县

吏部尚书

150910-15106

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47

曹元

安徽含山

进士

工部主事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15102-15108

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后削籍)

48

梁储

广东南海

进士

编修

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

15109-15215

以上共列阁臣一百六十四人

明朝浙闽民变,是指明朝正统年间的浙江、福建一带的起事,其中以福建的邓茂七与浙江的叶宗留为首,彼此相互呼应,在各地与明军作战。明英宗派遣都督刘聚、宁阳侯陈懋分兵进攻,并于正统十四年、景泰元年分别平息民变。经过陈善恭、叶宗留起事明朝正统七年十二月(1442年),丽水陈善恭、庆元叶宗留合众盗福建宝峰场银冶,明英宗命浙江、福建官员逮捕。正统十二年二月,叶宗留聚众盗掘少阳坑,数月后,因计所获甚微而弃去。同年九月,叶宗留在云山率众,在各地掘坑场均无所得,最後归于庆元。之後率数百众人掠夺政和县及村落,此後召集上千馀人,并遣召龙泉良葛山人叶七为教师,训练人员,随後率众由浦城劫建阳,所过焚掠,跟踪者更多。随後掠夺建宁,并堵截交通。邓茂七起事正统十三年四月,福建沙县邓茂七谋反,自称闽王。邓茂七初名邓云,因杀人逃亡至福建,在宁化县聚众杀人。邓茂七随後与陈正景率众洗劫上杭,后归还攻打汀州,为推官王得仁所败。陈正景被擒,送往京师处斩,而唯独邓茂七势力强大。此後邓茂七率领其众进攻杉关、光泽县,顺流攻下邵武、顺昌。当时福建参政宋彰贪污受贿并常贿赂王振,遂升为福建左布政使,在任期间敛财甚重。随後尤溪炉主蒋福成号众人跟随起事,十日内人数上万,随後与邓茂七相通,将一同洗劫沙县及延平。

延平官员上报,御史丁宣率领使者抵达延平,并派遣同知邓洪等帅兵二千,前往沙县进剿。蒋福成遂与邓茂七合兵,官军死伤严重。丁宣於是派遣使者招谕,令解散得免死。邓茂七杀死使者,并占领贡川及玉台馆,随後占领沙县。御史张海才抵延平,遣都指挥率兵四千往剿,行至二十里到双溪口,被叛军在左右村店伏击,官军大溃。邓茂七遂进攻延平,张海则登城下谕。都指挥范真等在城外作战,官军大溃,范真与指挥彭玺均战死。御史上报请求派军讨伐。英宗遂召都御史张楷至,令其带领都督刘聚、陈荣等前往讨伐。明军进剿明英宗命都督刘聚为总兵,陈荣为副总兵,陈诏、刘德新为左右参将,佥都御史张楷监军,合兵进攻。同年九月,张楷率军抵达南京,随後分遣刘得新率兵由江西道建昌会兵邵武。张楷则率兵由浙江进入福建。同年十一月,张楷奉命讨邓茂七,大军抵达广信,其认为叶宗留在道中堵塞,不敢前进。福建遣使督促张楷进师,而浙江各部则请其移兵浙江击退叶宗留。江西御史韩雍称:“叶宗留近在咫尺,门庭之寇,皆国家事,怎麼可以按照疆域而设计?”张楷不知该听从哪方主张。指挥戴礼遂请求愿意前往剿匪,张楷於是命其率领五百。而都督陈荣则称事急,大军抵达却只派一步将领前往,朝廷知道会下罪。

张楷於是给陈荣两千部队,率领戴礼前往。戴礼率先在黄柏铺遇到叛军,随後双方死伤相等。叶宗留此身著绯衣率众在前,中流矢而亡。但官军却不知道他就是叶宗留。叛军退守山中,拥立叶希八为首,在玉山十二都设伏。戴礼与都督陈荣中伏阵亡。叶希八随後焚浦城,还师龙泉,率领数万叛军屯守云和、丽水,此後陶得二、陈鉴胡等叛将均率众跟从。张楷听闻上报后,方才率军进攻,而此时刘得新已经率领江西军在建阳击退邓茂七,道路得此畅通。张楷遂率军进入福建,与刘得新会师,取道进入建宁。十二月,叶宗留党羽周明松等,四次进攻掠夺金华、武义、崇安、铅山县等。朝廷担心其与福建叛军会和,命守备处州的监察御史朱瑛与太监分守要地。朱瑛下榜谕胁从,示以祸福,降者甚多。之後用计生擒叛将周明松等人,送至庆元。当时谍报叛军将领黑面大王领众三万进攻截取周明松。太监大惧欲走,朱瑛不为动,立诛周明松等,暴屍於集市。叛军听闻后,率众离去。此时,邓茂七遣将陈敬德、吴都总等,由德化、永春、安溪入寇泉州府。知府熊尚初在五陵坡率军抵抗,兵败被逮捕,不屈而亡。邓茂七率领两千人进攻建宁府,知府张瑛率领建安典史郑烈、乡兵吴保等,与都指挥徐信会和,分道乘大雾袭击斩获五百馀人,并攻陷其寨。

英宗遂升张瑛为福建右参政。平定福建正统十四年正月,明英宗认为福建平定久不成功,改命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保定伯梁瑶、平江伯陈豫为左右副总兵,都督范雄、董兴为左右参将,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太监曹吉祥、王瑾监军,御史张海、丁宣纪功,率京营及江西、浙江诸处大军讨伐。大军未抵达时,邓茂七已经率众进攻延平,其馀叛军进攻太平驿,副使邵宏誉率众作战,起事军死亡上百人,而明军死亡多一倍,但仍以捷报上疏。当初明军刘得新已经击退义军,张楷又派遣使者下谕,黄琴等叛党归降。此後建阳路通路,沙县叛军首领张繇孙抵达延平投降,又率领罗汝先等人归顺。而邓茂七的将领刘宗、罗海、郎七等人掠财聚于陈山寨。黄琴等人设计擒拿,并械送京师。张楷於是率军再次逼抵延平,遇到叛军攻城,击杀千馀人。邓茂七等人只好移兵进寇建宁,参政张瑛抵抗阵亡。於是张楷等人归还建宁,叛军遂退守陈山。二月,叛军再次下山进攻延平,为张繇孙、罗汝先所诱。张楷将浙江军埋伏于後坪,将南京军埋伏于後洋,江西军在沙溪之南埋伏,以福建军出城挑战。叛军乘浮桥竟然进攻,此後中伏被围攻。明军乘胜追击,擒拿数十人,邓茂七中流箭而亡,明军斩首放置于函中,驰信上报。而此时宁阳侯陈懋等亦率大兵赶到。

张楷等人则抵达顺昌等地安抚居民。叛军遂拥立邓茂七之侄邓伯孙为首。此後叛军或者各自散走,或者分占各山头。平江伯陈豫於是分道逮捕。叛军占领九龙山,张楷遣兵二千抵达山後,并说此日叛军必倾巢而出,并趁其出时占领其寨。此日白天,叛军认为官军数量少,果然抵达溪上,兼无筏而还,而此时山後的官军已经占领其寨,叛军听後遂溃败。三月,指挥王钺在高阳里逮捕廖氏等人;其余各位将领均先後有所斩获,俱送抵邵武。明英宗下玺书,褒奖诸位将领。此後任降将黄琴为主簿,罗汝先为县丞,赏其诱贼之功。此後命其馀部队班师论功,令陈懋等留下剿伐福建剩馀叛军;而张楷还师讨处州叛乱。陈懋等人立赏格,能自擒杀来降的人,与斩敌同。当时,叛将张留孙骁勇善战,邓茂七起事时多有倚赖,邓茂七死後,其仍然跟从邓伯孙。明军千户龚遂荣假书一封约定劝降信,故意派使者错误发给邓伯孙。邓伯孙果然生疑心,斩杀张留孙。此後叛军人人自疑,均弃邓伯孙而归降明军。此後明军进军沙县,破贡川、挂口、陈山诸砦,执邓伯孙送京师,之後斩杀。左都督刘聚兵至南平、顺昌、瓯宁,擒馀党六十三人,斩首不计其数。随後福建平定,陈懋等人率军班师。平定处州叶希八等人占领云和山数月后,认为固守山中不方便出掠,於是打算进攻处州府。

守臣遣使告急於杭州府,御史命都指挥沈鳞、参议耿定、佥事王定帅兵四千,抵达处州防备。此後诸守臣再遣使告急,朝廷命都指挥徐恭为总兵,孙镗、陶瑾为左右参将,工部尚书石璞督诸军讨之。恰逢沈鳞、耿定、王晟率千户杨清等在丽水与叛军交战后大败。徐恭亦帅兵二千驰至处州,亦守城不敢出。叛军进攻处州,声言取金华,当时张楷大军还未抵达。叶希八亦分兵入犯江西广信境内,永丰县知县邓顒被叛军逮捕不屈而亡。陈鉴胡率叛军攻破松阳、龙泉,屯军于金山巖,分别劫青田、武义、义乌、东阳,自号“太平国王”,改泰定元年。丽水县丞丁宁命王世昌等人抵达叛军巢穴,下谕陈鉴胡,陈鉴胡归降,朝廷晋升丁宁为处州府同知,王世昌等授巡检。陈鉴胡被押送京师入锦衣狱。当初,佥事陶成请招谕叛军,并率仆隶四五人直抵叛军,对其下谕以祸福,多有叛军归降。只有陶得二斩杀使者,并率叛军入山。此後千户沈俊再次请求招抚,并成功招降陶得二等人,并得知此前叶宗留已阵亡。同年五月,张楷率大军进入浙江、抵达衢州,佥事陶成往迎并陈述城中危急。其中因为被叛军围困,处州城中乏食。张楷分兵水陆并进,大军抵达兰溪,御史黄英、林廷举来会,请加速进兵。大军抵达金华时,张楷命军中制竹笆数百面,用来抵御叛军用枪,并兼程前进。

大军抵达处州界内,知府陆锺率众迎接,大军在铜山寺驻师。当时官军在平地,叛军数万人在山上索战。官军遂分三阵,叛军攻中军,张楷令撤退,而令快马射之,叛军死者三百馀人。随後左右两军合击,叛军又有两百死亡。叛军持枪者,多为竹笆所制,枪入竹缝而不能拔出,遂悉数被擒获。叛军溃败,明军乘胜追击,斩首六百馀人,生擒上百人。同年六月,英宗下玺书谕令张楷相机剿抚的权宜。张楷等奏报叛军前後复业者九千馀家,男妇二万馀人。此疏既上,叛军陶得二等回山,再次疑惧,仍然拥众自守。景泰元年五月,叛军再次掠夺丽水、青田县等,进攻武义。武义没有城郭,副使陶成力战抵御,最後兵败而亡。不久,明景帝下玺书,谕张楷等将已降叛军,令所司抚处,广布恩信,告戒官吏勿相激扰;不听抚者,再调兵剿灭。张楷复遣郡邑丞倅等官齎入山再招之,陶得二等方才听招,尽焚其山寨出降。此後各馀党因陶得二投降,悉数解散复业。张楷等班师,因为恰逢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曾经处理平定民变的大臣多死,朝廷商议张楷无功。此後因寇平功赎罪,得放而归。景泰二年七月,镇守浙江、福建的侍郎孙原贞因处州民变已平,奏请分离出丽水县、青田县二县,设置云和县、宣平县、景宁县三县。福建设置永安县、寿宁县二县。明景帝均予以批准。

是杨士奇,杨士奇(1364年-1444年),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太和州(今江西省泰和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与杨荣、杨溥共称“三杨”,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

大明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籍贯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太和州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士奇,号东里

谥号 文贞

出生 至元二十四年(1364年)

江西泰和

逝世 正统九年(1444年)

江西泰和

墓葬 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

亲属 杨景行(曾祖父)

杨公荣(祖父)

杨子将(父)

罗性(继父)

杨稷、杨秫、杨导(子)

杨昱(孙)

著作

《明太祖实录》、《明宣宗实录》、《历代名臣奏议》、《文渊阁书目》、《三朝圣谕录》、《东里文集》等

洪武年间杨士奇一岁时丧父,其母改嫁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遂改姓罗[1]。后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其志,恢复其宗姓[2]。随后,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其中居住江夏的时间最长[3]。

建文年间建文年间,明惠帝召集文臣修撰《明太祖实录》,王叔英以史才推荐杨士奇。之后,他进入翰林,充当编纂官。随后,吏部对进入史馆的文臣进行考试,吏部尚书张紞看到杨士奇的答卷后说:“这不是一个编经人的言论。”于是奏请为第一名。该授吴王府副审理,仍然供其编纂馆职位[4]。

永乐年间明成祖即位后,改杨士奇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进入内阁,参与负责机务。数月后,晋升为侍讲[5]。永乐二年,选拔宫僚,杨士奇为左中允,三年后再升为左谕德。杨士奇为官非常谨慎,回家时从不言公事,即使是至亲都不得听闻。他在明成祖前,举止恭慎,善于对答,谈事有灼见。他人有过失,杨士奇都为之揜覆。当时广东布政使徐奇载统领西南时,赠当地特产与内廷官员,有人得到馈赠名单呈上皇帝。明成祖看后其中无杨士奇名字,于是召见询问。他回答道:“我当时奔赴广东的时候,群臣作诗文赠行,当时恰逢我得病并有参与,所以唯独没有我的名字。如果我当时无病,是否有我的名字也未知。况且赠礼都是小东西,应当没有其他意思。”明成祖于是命令烧毁其名单[6]。

永乐六年,明成祖北巡,命杨士奇与蹇义、黄淮一同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太子朱高炽喜欢文学,赞善王汝玉以诗法进讲。杨士奇则称:“陛下应当留意学习《六经》,空暇时候则阅读两汉时期的诏令。诗歌乃雕虫小技,不足为学。”太子表示赞同[7]。当初朱棣起兵时候,汉王朱高煦力战有功。朱棣许诺成功后立其为太子。靖难之役结束后,却未曾立他,朱高煦于是很怨恨。朱棣又怜悯年幼的赵王朱高燧,并异常宠爱他。于是汉王、赵王联合离间太子,朱棣颇为心动。永乐九年,明成祖回到南京,召问杨士奇太子监国的情况。他称太子孝敬,并说:“太子天资高,有过错必知,然后必改。其存有爱人之心,绝对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朱棣听后大悦[8]。永乐十一年遇到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不要罢免朝贺,礼部侍郎仪智则持相反观点。杨士奇则引用宋仁宗故事[9] 力劝,明成祖听后遂罢免[10]。次年,朱棣北征,杨士奇仍留任辅佐太子监国,当时朱高煦开始不断谮言太子。当朱棣北征归还后,太子迎驾迟缓,朱棣气急下把大量东宫大臣黄淮等人下狱问罪。杨士奇之后赶到,被宥免罪。之后召问太子这件事,杨士奇顿首道:“太子仍然和以前一样孝敬。凡是这些迟迎的事情,都是臣等的罪过。”朱棣听后稍微平缓。而其他重臣仍然不断上疏弹劾杨士奇不应当独宥,朱棣遂命其下锦衣卫诏狱,之后释放[11]。

永乐十四年,朱棣返回京师,稍微听闻了汉王夺嫡的打算以及其他不轨行径,于是问蹇义这些事情。蹇义没有回答,于是问杨士奇。他对答道:“臣与蹇义都是侍奉东宫的,其他外人不敢对我俩谈论汉王的事情。但是皇帝两次派遣其就藩,都不肯赴任。现在知道陛下要迁都,马上就请留守南京。这些请陛下仔细考察他的本意。”朱棣听闻后默然不语,之后起身还宫。居住数日后,朱棣了解了所有事情,于是削汉王的两个护卫营,并安置其到乐安[12]。次年,晋升他为翰林学士,兼任旧职。永乐十七年,改为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次年,因为辅导太子有失职被连坐,下锦衣卫狱,十天后即得释[13]。

洪熙年间参见: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当时仁宗在内阁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其远望见杨士奇,于是对两人说:“新上任的华盖殿大学士来了,必定有正直之言,我们不妨都听下。”杨士奇进言道:“皇上两日前刚下诏减免岁供,但惜薪司又征枣八十万斤,这与前诏相矛盾吧。”仁宗遂马上下令减免一半[14]。当时朱棣刚驾崩,仁宗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大臣吕震上疏请穿吉服。杨士奇则称不可,吕震随即高声厉叱杨士奇,蹇义见此兼顾两人观点进言。次日,朱高炽仍然戴素冠穿麻衣上朝,而廷臣中只有杨士奇与英国公张辅仍然服制如初。罢朝后,仁宗对两旁人说:“(父亲)棺木仍然在停柩,我又怎能忍心易服,杨士奇所做的是对的。”之后,晋升杨士奇为少保,与杨荣、金幼孜共赐“绳愆纠缪”银章。之后晋升少傅[15]。

当时籓司守令进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关部门,然后每年课征马驹。杨士奇反对道:“朝廷选拔贤能授官,却用来牧马,这是重视牲畜而轻视士族,怎么能够示于后人?”仁宗则批准李庆建议,当时朝廷寂然。杨士奇再次上言力劝,仍不批准。随后,皇帝驾临思善门后,召见杨士奇说:“我怎么会真这样呢?只是听闻吕震、李庆等人不喜欢你,我担心你被孤立会被他们中伤,所以不欲因为你的话而罢此事。现在我找到方法了。”于是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称“养马不便”的上疏,命其草敕执行。杨士奇随后顿首称谢[16]。当时群臣正在朝上商议元旦事宜,吕震请求用乐,杨士奇与黄淮上疏劝阻,仁宗不听劝阻。后杨士奇再次上奏,在庭中等至晚上十点,仁宗最后同意。一日后,仁宗召对杨士奇道:“吕震每次误我,如果不是你等人的进言,我早追悔莫及了。”于是下命杨士奇兼任兵部尚书,同食三份俸禄(内阁、翰林院、兵部)。杨士奇则辞去兵部尚书的俸禄[17]。  

仁宗还在太子监国之时,即仇恨御史舒仲成,即位后欲治其罪。杨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忤旨的人都得免罪。如果要治舒仲成的罪,则当时的诏书则无信,众多大臣会因此恐惧。皇上为何不能效仿汉景帝对待卫绾呢?”仁宗于是打消此念头。当时有人称大理寺寺卿虞谦言事不密,仁宗大怒降其一级。杨士奇为他鸣白,得以虞谦恢复原籍。之后大理寺少卿弋谦因言得罪。杨士奇称:“弋谦是应诏而陈言。如果要加其罪行,恐怕群臣自此都不再说话了。”仁宗因此立升弋谦为副都御史,且下敕引过自咎[18]。

当时有大臣上书歌颂太平盛世,仁宗把其示与各位大臣,群臣皆以为然。唯独杨士奇称:“陛下虽然泽被天下,但是靖难所牵连的流徙尚未归乡,战争所导致的疮痍尚未恢复,百姓仍然为温饱担忧。应当继续休息生息数年,太平盛世才可期至。”仁宗表示赞同,并称:“我对你们至诚,是希望匡正辅佐、纠正错误。但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书,你们等人均无一言。果真朝廷政事毫无错误?天下太平了么?”群臣听后惭愧道歉[19]。同年四月,仁宗赐杨士奇玺书以表彰其贤德忠贞。此后,命修《明太宗实录》,杨士奇与黄淮、金幼孜、杨溥俱充总裁官[20]。不久,仁宗病重,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杨士奇书写遗敕召太子朱瞻基到南京[21]。

宣德年间明宣宗即位后,担任总裁修撰《明仁宗实录》。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亲征平定叛乱。部队归还抵达献县单家桥时,户部侍郎陈山迎谒,并上言汉、赵二王沆瀣一气,请宣宗乘势袭彰德(今河南安阳)逮捕赵王朱高燧。杨荣支持陈山的主张,但遭到杨士奇的反对。士奇称:“事情应当如实,怎么可以欺骗天地鬼神么?”杨荣厉声喊道:“你是要阻挡大计!现在逆党(朱高煦)都称赵王相谋为实,怎么说没有理由?”士奇说:“明成祖有三个儿子,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不可赦免,但无罪的应当厚待,怀疑的话则防范,使其没有预谋而已。何必动辄加兵相战,伤皇祖的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赞同杨士奇看法。于是杨荣率先入谏,杨士奇随后,宣宗命皇宫侍卫不与两人入宫。之后宣宗召见蹇义、夏原吉,两人均赞同杨士奇看法[22]。宣宗于是无意加罪于赵王,部队直接回京。抵达京师后,宣宗召见士奇,并问其:“现在很多人都在上奏赵王事,怎么办?”他回答道:“赵王是您最亲的亲人,陛下应当保全他,不要被群臣言论所迷惑。”宣宗称:“我想把群臣的奏折都拿给赵王看,另其自己处理如何?”他对答道:“甚好,如果能够赐一玺书更好。”于是朝廷发送玺书奏折给赵王。赵王看后大喜,哭着说:“吾生矣。”随即上书表示感谢,且献出护卫部队,言论从此停息。宣宗从此待赵王日益亲切而轻待陈山,此外还对士奇说:“赵王之所以得以保全,都是您的功劳啊。”并赐金币给他[23]。

自明成祖攻占交阯(现越南)并设置交阯布政使司后,该地区屡次叛变。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战败。交阯黎利派人伪请立陈氏后人。宣宗也厌恶兵战,预备答应其请求。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蹇义等大臣以下数人都称,赐其无名,反而只会示弱于天下[24]。宣宗于是召见杨士奇、杨荣商议,两人力言称:“陛下体恤百姓,不是无名之举;汉朝放弃珠崖郡,史书都以此为美谈,不是示弱。请许其方便。”于是宣宗下令命选择使者出使交阯,蹇义推荐善于口辩的伏伯安。杨士奇则表示:“善于言辞的人不忠信,虽然交阯是蛮貊之邦也不可派遣。伏伯安是小人,去的话只会辱国。”宣宗赞同其言,改派他人。从此,明朝放弃交阯并罢兵,每年省出军费上亿两[25]。

宣德五年,宣宗奉皇太后谒陵,召见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在行殿中张太后朝见并慰劳众臣。宣宗又对杨士奇说:“太后对我说,先帝当时在青宫,只有您敢于直言不忌,先帝能够听从,所以诸事得以不败。她又叮嘱我应当接受直言。”士奇对曰:“这是皇太后的盛德之言,希望陛下能够记住它。”[26] 当时士奇已老有疾,上朝均迟,无法论奏。宣宗曾微服私访,某夜访问杨士奇家。士奇仓猝迎接,并顿首道:“陛下怎么能以社稷宗庙之身而自轻?”宣宗答道:“我只想和您商量事情,所以来拜访。”几日后,宫中捉获两盗且有异谋。宣宗于是召见士奇,并称“今而后知卿之爱朕也。”[27] 当时明朝屡遭水旱灾害,宣宗召见杨士奇讨论下诏宽恤免灾租税等事。杨士奇于是请奏免除百姓所欠的薪鱼钱、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等建议,使百姓获益。过两年后,宣宗对士奇说:“体恤百姓的诏书已经下很久了,现在还有什么要体恤的呢?”他则称:“此前下诏减官田租,但户部仍然征收如旧。”宣宗不悦称:“那现在必须执行,不遵守者依法处理。”他还请求招抚逃民,严惩贪污官吏,提举有文学、武勇才能的人,命曾经被判极刑的犯人子孙也有从官资格。此外,他还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自举荐人才(于谦、周忱、况钟等人即此时被举荐)。这些建议均得到宣宗批准

当时,宣宗励精图治,士奇等内阁廷臣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宣宗还模仿古代君臣豫游,每到年初,均赐百官十日假期。到西苑万岁山郊游时,诸位学士均跟从,进行赋诗赓和,宣宗并问民间疾苦。朝议中的论奏,宣宗均虚心倾听采纳[29]。此外,朝廷上内阁大臣相处融洽、风气为正。宣宗即位时,内阁臣七人中陈山、张瑛被改为其他职位,黄淮以疾致仕,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为人果毅敢为,且屡次跟随明成祖北征,熟知边疆将领与敌情事务,但颇爱接受馈遗,当时边将每年都送良马与杨荣。宣宗知道后,问杨士奇。他则称:“杨荣通晓边疆事务,我等人不及,陛下不宜以此小错而介意。”宣宗笑道:“杨荣曾经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为何还替他说好话?”他对答道:“希望陛下能够以容我一样容杨荣。”宣宗于是同意。此后,话语传到杨荣,杨荣则以此愧对杨士奇,于是两人相处甚欢。宣宗亦因此对其更亲厚,前后所赐的珍果、牢醴、金绮衣、币、书器无法计算[30]。

正统年间宣宗驾崩后,明英宗即位,年仅九岁。军政均由张太皇太后负责,太皇太后又命所有部门议案均先经过内阁三杨的咨议后再进行裁决。三人当时亦很自信,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这些均得到太皇太后的批准并执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均为三杨等人的功劳。正统三年,《明宣宗实录》制成,杨士奇晋少师。次年,乞求致仕,不予批准。之后明英宗下敕归省墓,不久批准归还[31]。

当时,中官王振受宠于明英宗,渐渐干预到外廷政事,并诱导明英宗乱对大臣加罪。靖江王佐敬偷偷赠杨荣黄金,杨荣当初正在省墓,归后不知此事。王振却欲弹劾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力解。但杨荣不久即去世,杨士奇、杨溥日益孤立。次年,明英宗大兴兵马征讨麓川,藏帑金数万。再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大并作威作福,百官若有不满均被逮捕。廷臣中人人自危,杨士奇也无法制止。

此时,杨士奇之子杨稷为人傲横,曾经因施暴杀人。之后各位御史相继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予加法,但使其状给杨士奇。随后有人再次告发杨稷横虐的数十件事情,杨士奇只能以老疾告辞。明英宗恐怕伤害士奇,下诏安慰。士奇感恩哭泣,不久忧虑不起。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33]。杨士奇葬于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内阁大臣有姓林的?

没有,解缙江西吉水进士中书舍人翰林侍读1402.8-14072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2黄淮浙江永嘉进士中书舍人翰林侍读14028-1414闰9月;14248-14...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