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梁启超的简介,第1张

梁启超,是一个生在中国新旧交接时代的伟人。

早期从政,参与过「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民国成立后加入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政权。后期潜心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人称「百科全书式」人物。他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其作品的质与量等齐,为世界留下珍贵的文化资产。

家风:家族的精神与魂魄

一个家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之中,好的家风会使得整个家族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人才辈出。梁启超就是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 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是士绅,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梁启超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妥妥的天才儿童。祖父梁维清是一名秀才,他喜欢以宋明义理、名节教导后辈,最常讲亡宋、亡明国难之事。后来梁启超一家流亡到日本,也常常给子女们讲故事,他讲南宋忠臣陆秀夫,保护幼主奋战元兵,最后在他们的老家新会县沿海的悬崖上,先将妻子推下海,然后背着幼主一起投海就义。这些民族英雄的节义精神,就这样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如果说梁启超的祖父起到了一个起引开蒙的作用,那么梁启超的父母更多的便是以自身为榜样的去教导梁启超。其父梁宝瑛淑身济物,谦谦君子。在梁启超中举之后并未耀武扬威,而是借此机会亲自带领梁启超拜谒邻村的宗嗣,以此来消除两村之间三十多年的积怨。母亲赵夫人知书达理,谨守家规,还教授乡里亲朋的女子识字和女工。从祖父到父亲,再到母亲,重点都不在知识的灌输与功利的诉求,而是强调立志与做人,这就是梁家的家风。

因材施教,尊重子女意愿,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他非常细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子女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但又不强求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而是反复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在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晚年生活与著述在这里。他在这里写下“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来的路。

他对孩子们的爱是热情,对孩子的教育是开放式的。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女们。比如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女儿兴趣不大,他便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热门专业”,但只要子女真心喜欢,对社会有帮助,他必全力支持。次子梁思永喜欢考古,他便亲自联系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自掏腰包,让梁思永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古工作。当年梁思成学建筑,梁思永学考古,梁思忠学军事,王桂荃风趣又得意地对别人说: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里,思永又去挖房子。

莫问收获,但求耕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梁启超看来,着书和教育才是他的“天职”,既然不能改变中国的政界,那么,就通过社会教育来恢复中国青年的自觉。他写信给梁思忠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

梁家的家教,重点都不在知识的灌输与功利的诉求,而是强调立志做人,这是梁家家教的核心内容。梁先生的家世与家风如朝露一般,在阳光中熠熠生辉,压倒了传统社会之中“学而优则仕”的陈旧观念,取得了不求反得的效果,这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1、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2、梁思顺(1893—1966),字令娴,诗词研究专家, 梁启超长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中央文史馆馆员。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编有《艺蘅馆词选》。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后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3、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4、梁思永(19041113~19540402), 广东新会人,1904年生于上海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次子,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 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 训练的学者。

5、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三子,1907年出生于日本,早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浴血奋战,结果患上腹膜炎并贻误治疗时机而不幸去世,年仅25岁。

6、梁思庄(1908年-1986年5月20日),出生于日本神户,祖籍广东新会,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

7、梁思达,出生于1912年,男,1935年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8、梁思懿(1914-1988) ,女,广东新会人,1914年出生于北京,为梁启超的第三女,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是燕大学生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

9、梁思宁,(1916---2006)生于上海,是梁启超的第四女。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2006年病故。

10、梁思礼(1924824-2016414),广东新会县人,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扩展资料:

1、光绪十五年(1889年),梁启超17岁,主考官李端棻,爱其年少才高,将堂妹李惠仙许配与他。两年后,二人完婚。次年夏天,梁启超偕夫人李氏南归故里,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

2、王桂荃,女,1886年出生,四川广元人,梁启超的第二夫人,1968年逝世,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

参考资料:

梁启超-

1898年正值光绪年间,很多仁人志士已经看到清朝的衰败,于是涌现出不少希望救国图存的人,比如维新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后来戊戌变法士兵了,康有为逃到海外,而且历史名声不太好,而梁启超的名声,比他师傅好得多了。

1900年,梁启超有篇文章《少年中国说》横空出世,震惊了整个中国,也让世界为之侧目,梁启超在文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样的思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可以适用的,包括现代,由此可见梁启超最少年孩子的教育成长很看重,而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

梁启超一生共有九个女子,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就拿五个儿子来说,任何一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自然离不开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了,梁启超是如何教导子女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五个儿子有何成就?

梁思永是现代考古学家,是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的考古学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的人。

梁思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他之所以广为人知或许还是娶了林徽因,能娶到这样女子的男人,自然不会差。

梁思礼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参加过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不小的贡献。

梁思忠是梁启超所有儿子中,政治热情度最高的,后来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虽然他取得的成就较小,但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

梁思达是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了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为当时的国家经济发展作了贡献。

梁启超这五个儿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等一的杰出人才,他还有四个女儿,也个个是了不起的人物,梁启超用了什么教育方法呢?为什么能把子女个个教育得那么优秀?

当孩子在外求学时,梁启超会经常给他们写信,梁启超一生给子女们写过四百多封信,总计有一百多万字,可以跟曾国藩的家书媲美,梁启超对九个子女都很欣赏,常常称赞他们,让他们绝对自己和了不起,渐渐这种心态就形成习惯,他们就真的变得了不起了。

所以梁启超教育子女,总结起来就一个字:爱!

梁启超生平简介30字: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宣传家。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梁启超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

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光绪八年(1882年),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结果不中。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

学术贡献

他这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该目著录西学书籍400种,西政书籍168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书。其他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种。

—梁启超

两个,梁再冰;梁从诫。

一、梁再冰

梁再冰,女,1929年生于北平 (梁从诫在其文章中曾提出为沈阳)。父亲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母亲是林徽因,职业记者。

梁再冰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担任新华社记者,曾与丈夫于杭一起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多年,1991年退休。

二、梁从诫

梁从诫(1932年—2010年10月28日),男,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北京市。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会长。

梁思成社会评价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

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

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先知”。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建筑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并且积极承继了家族的学术传统,成为了接班人。

梁思成:建筑学领域的翘楚

梁思成出生在一个知识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梁启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母亲邹容则是一位文学家和翻译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梁思成自然而然地对知识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梁思成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建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并且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和特点,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梁思成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他的学术论文被发表在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并且多次获得了学术界的奖项。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建筑项目,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南京夫子庙等,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承继家族学术传统

梁思成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还积极承继了家族的学术传统。他深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坚持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他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挑战传统观念,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梁思成的学术研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题,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结构和装饰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他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张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度。

梁思成的学术研究对中国的建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和观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实践中,推动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和进步。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的简介

梁启超,是一个生在中国新旧交接时代的伟人。早期从政,参与过「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民国成立后加入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政权。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