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十八代祖宗是谁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同时身为“皇叔”,血统高贵。但沈伯俊在查明刘备和汉献帝的世系之后,认定刘备的“皇叔”身份有假。
先说刘备,《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明言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出自刘胜之子刘贞一支;但对此后的世系却没有交代,便径直写到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三国演义》第20回倒是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刘备家谱,其中开列了从汉景帝、刘胜直到刘弘的十八代祖先。照此说来,刘备就是汉景帝的十九代玄孙了。但沈伯俊认为,《三国演义》提供的这份家谱“真假杂糅,大部分是靠不住的,刘贞这个支系很早就没落了,经历过两汉之间的改朝换代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之后,更是家世衰微,谱牒不明”。
再看汉献帝。东汉自和帝刘肇以后,皇帝大多短命,而又往往无子,太后及其娘家的外戚们为了长期把持政权,总喜欢用支系的幼儿来继承皇位,因而堂兄弟相承、叔侄相承屡见不鲜。汉献帝的父亲汉灵帝就是在汉桓帝死后,以支属入继大统的;而他本人又是在其兄汉少帝被废后即位的。这样一来,弄得世系纷纭,一般人很难理清头绪。不过,细加排比梳理,仍可推算出汉献帝刘协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八代玄孙,也就是汉景帝的十四代玄孙。罗贯中出于“尊刘”心理,想方设法要把刘备中断了的家谱衔接起来,然而他拿出的刘备家谱却经不起推敲。按他列出的家谱,刘备实际上要比汉献帝低好几辈!
历史上的帝王基本上都有后代,像这种帝王的后代,他们肯定是知道了,不像普通人都只供18辈。
但他们生活一般都比较低调,不会说出去,特别是文革时候,这个帝王后裔大都数都挨整了,现在剩的不多了。而且,他们应该都隐姓埋姓,不为人所知了。
近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题为《三国英豪后人今何在刘备后人依然卖草鞋》,仿佛刘备的后人就应该重操祖宗的旧业——织席贩履;照这说法,刘备的后人卖完草鞋后是否依然可以做皇帝呢?就像某个暑假,一老农忽然问我为何而读书。我猝不及防,思索再三,想以周总理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此情此景好像有些不太适合;而且当初读书确实不是为了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年纪到了,大家自然就都去上学堂了。很多东西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寻根究底,去做就行了,就像一些风俗习惯:“不为什么。”“蠢孩子,读书是为了替父母争气嘛!”只为父母争气,这境界似乎有些太窄,推而广之,我是不是该为我父母的父母……祖宗争气?祖宗皇帝,儿孙农民,这气可该怎么争啊?
身为刘备的后人,我愧居人前,亦耻居人后,因为刘备的后人还是挺多的,他的次子刘永的后裔极为发达,在刘姓最大宗的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最为兴旺,今日东南闽粤及海外刘氏,十之六七都是刘永的后裔。
新版《三国》我也看了几集,本来是很期待的,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罗贯中如果泉下有知的话,化为厉鬼也不会放过他们;跟《三国志》更没任何关系,黎东方都说,搞历史研究的向来尊重艺术,为何所谓的艺术家却常随意扭曲历史?可惜我又不能像孔子后代一样去告那些狗屁主创人员,人家孔老夫子的家谱世系一直未曾断过;也不能像霍元甲的后人一样上纲上线,人家霍大侠不过谢世百年时间;而我们老刘家在汉朝时尚有宗正负责登记造册,之后就难考于史了。据说随着这部烂电视剧的热播,大家都比较好奇,三国人物的后人今何在?其中有说周润发是周瑜嫡系后人,诸葛亮后人香港当女模。至于后者,早有耳闻,我曾对好友笑说:“如今真是人心不古,否则她应该来拜见我。”就像小孔融拜见李膺,她也应该会会她先人的旧主的后人。然而事实证明我确实过于善信(凡未被证明是假的之前,我都当它是真的)了,她很可能并非诸葛武侯的后裔。
而我凭什么就这么肯定自己是刘备的后代呢?
我出生在湖南省茶陵县腰陂镇东山村。这个村子以陈姓为主,这里的“主”有2层意思:一是主人;二是数量多,村里仅有的一座宗祠即为陈氏宗祠。其次便是刘、谭二姓,都是外来户,且据上了年纪的长辈说,东山谭姓的崛起有赖于刘氏。而刘氏在这个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同名却不同地的小村落既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
大学时在电脑上看过余世维的讲座(那时校园比较风行),接受了他口中的“家族荣誉感”的概念。他说在英国那些显赫姓氏的拥有者,衣服上会有他们家族的标志——族徽,如果你对此比较好奇,他会非常乐意向你讲述他们姓氏的历史。虽然我没出过国,但我知道这确实是可信的。因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即是发生在分别以红玫瑰和白玫瑰为族徽的2大家族之间。一般我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东方淡漠,因为欧美人讲究独立,家人之间关系并不特别亲密;而传统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百般溺爱,子女对父母万般依赖。然而实际上他们比我们更看重家族、血统,只不过不像中国那么重男轻女。儒家讲“亲亲”,也就是给人际关系设置等级差异,结果中国人在家族这一问题上眼界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家子气;而老外在这一问题上尤显大气,所以他们即使生育不多,家族却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一好友对此深表赞同,他拿出罗斯柴尔德以及洛克菲勒家族为证,动辄几百年的辉煌,确实有够令“富不过三代”的中国人感到羞愧的;甚至欧洲某些皇室自从建立统治起,一直未被终结过。在蛮夷之邦却实现了秦始皇“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美妙设想;而在中国那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汉朝的统治比较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失而复得;而且纵观汉朝所有的皇帝,几无特别暴虐(如桀纣和明朝的多数皇帝),也无特别孬种(指对外政策,如宋朝的大部分皇帝和清末的皇帝)的,好些位汉帝都能跻身历史一流行列。
刘累是正史上第一位刘姓名人。《史记》也交代得很清楚,“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说明刘累乃是帝尧的直系后裔,正宗的黄帝子孙,再后来建立汉朝的刘邦便是刘累的后代。尽管刘氏作为中华第4大姓,其源头是多源的,但刘累是见于史载的“中华刘氏第一名人”,由于其与刘邦的特殊关系,刘累被称之为“最早、最大、最正宗”的刘氏先祖,并得到海内外刘氏华人的认同与尊崇。中华刘氏与龙文化关系密切,刘氏是中国诸多姓氏中产生皇帝最多的姓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刘氏建立了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等诸多王朝和政权。尤其是以“刘累御龙”的神秘性为先导,开创大汉基业的刘邦,自诩为“真龙天子”,自此开始了“龙与帝王”的不解之缘。由刘氏建立的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产生了汉族、汉语、汉字的专称。因此,专家在评价刘氏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时,用“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三句话12个字来概括。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刘姓宗族成员,都宣称出自汉朝皇族,自称为汉之子孙、汉室之后,甚至有“汉后无二刘”的说法。因此,汉家刘氏的分布基本上也就成为后世天下刘氏的基本布局。
在汉代各藩系中,由汉景帝第9子刘胜开创的中山刘氏是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大、后裔人口最兴旺的一支。早在西汉中期,中山刘氏即以宗室人丁兴旺著名;三国时期,中山刘氏又因产生了鼎足天下的蜀汉刘备皇族而名扬天下;晋唐之世,中山刘氏搬迁东南,后裔迅速蕃昌,构成今日世界刘氏主干之一的中山刘氏。西晋诗人、爱国将领刘琨便是中山靖王之后;诗豪刘禹锡也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今日我国东南刘氏及海外刘氏,大都属于这一宗派。
史载,刘胜的儿子多达一百二十余人,这是刘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刘胜的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大都传有后裔。因此,中山王族一宗,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汉代分支最多、族系最庞大的藩系。
几年前老家刘氏开始修谱寻根,结果证明我们这一支刘姓是由邻省江西迁徙而来。家谱我也看过,只上溯至从江西迁出的开基始祖,很明显他的名字是不见于史载的。我问参与修谱全过程的父亲,我家到底属于刘氏哪一大分支。我父亲不无自豪地告诉我,我们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的后裔。我家的《三国演义》买了不下10套,常被人借得不知所踪。且我们三兄弟从识字起就被我爸带着读三国,尤其是我特别钟爱这部古典名著,无事的时候就将它翻出来重温一遍。毫不夸张地讲,我原原本本从头到尾看这部书不下10遍。三国时代的人比较喜欢治春秋,如关羽;而我治三国也有数年了,这些年来我先后细读过《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吕思勉《三国史话》、黎东方《细说三国》、陈迩冬《闲话三分》、《名家解读三国》以及其它白话周边著作、专题论文不下百种,这些天一直在研读《后汉书》和《世说新语》。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像郝隆一样挑个好日子,仰躺在太阳底下,过往的人问我干吗,我就说我晒三国。所以你应该能体会到我得知自己是刘备的后代时的心情,并且我做出大胆推测:我家八九不离十也应该是刘永的后代。要证明我所下的结论不假,还得另找证据,二十四史上找不到,只好求助于非官方民间谱:
蜀汉亡国后,刘备次子刘永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唐末僖宗乾符年间,刘永25世孙刘祥为避黄巢之乱,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今三明市宁化县),为刘氏入闽始祖(又称唐中代始祖,谱称东派);刘祥十四世孙龙,官授湖广承宣使,升河南宣抚使,任后返籍居宁化石壁。刘龙生九子:名开一至开九。刘开七,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因任职于粤,所以从福建宁化迁居广东潮州、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等处立业,故被尊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任江西省赣州府瑞金县令。卒后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广传有十四子、八十三孙、三百六十四个重孙,后裔子孙更是千枝万叶,构成世界刘氏的主体之一。江西后裔主要分布赣州(瑞金)、吉安、抚州等地区。湖南茶陵刘氏自江西永新迁入,永新县隶属吉安市,与湖南省茶陵县交界。
刘姓是江西第一大姓,有人口270余万,基本上是正宗汉室,江西刘氏有着辉煌的历史,有着共同的祖先。早在西汉,江西就是刘姓所建立的长沙国的一部分,长沙刘氏南派的主要部分,就是聚居在江西。西晋末年由于五胡乱华,北方刘姓向东南大迁移过程中,江西又成为各支刘氏迁徙落籍的理想地区之一。明清时期,随着大批刘姓成员参加“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运动,江西又成为湖广地区(今湖南和湖北地区)刘姓的主要发源地。江西刘姓中曾产生了庐陵刘氏、笪桥刘氏、新喻墨庄刘氏、永新刘氏、安成刘氏、泰和刘氏、瑞金刘氏、弋阳新陂刘氏、高安刘氏等众多全国著名的名门望族。在宗族支派上,江西刘姓主要包括三大宗:一是土著的长沙刘氏南派;二是从北方南下的彭城刘氏;三是来自闽粤的中山系客家刘氏。
如此一捋,整条线就顺了。且在我们三兄弟身上,确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之气,生活在势利的最底层,自命清高与不凡无疑具有某种讽刺意味,也因此而害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前四史读完,我不由得对我家老祖宗刘邦及刘备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2人共性还是蛮多的。比如他们的个人能力都不及他们的主要对手,但他们最后都成就了一番伟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像磁石一样能吸引人。像刘邦有三杰以及曹参、陈平、周勃为之效死力;而刘备有关张2人终日陪侍左右,亲如手足。2人都不甚乐读书,喜声色犬马,大度好施,仁而爱人,能得众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像刘邦对韩信推食解衣;刘备常与寒士同席而坐,同簋(guǐ)而食。2人之所以能荣登九五和他们的平民气质以及亲民路线有莫大的干系,而当他们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时候,他们又有着常人所没有的雄心壮志;而且2人虽少有大志,但都不擅长宏观规划。刘邦分兵西进,方向并不明确,在张良的建议下才专力攻关,得以先入咸阳;刘备更是东奔西走了大半生,得听诸葛亮之隆中对策,这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2人都是半吊子——一杯未满的水,所以才能虚心听取谋士的意见并吸收他们的长处;慧眼识英且学习能力强,所以千古名相张良、诸葛亮对他们来说亦师亦友亦臣亦弟。2人倥偬一生,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作出了不俗的贡献。
他们2人所共有的特质在我们身上也有或多或少的体现,所以我们兄弟仨是各自群体中天然的领袖,伙伴们簇拥的中心。只不过我们比2位祖宗更喜欢读书,否则也意识不到他们以及自己所拥有的姓氏的伟大之处。
在我们兄弟当中,以我的性格最为火爆,有棱有角。许多初次见我的人都不禁暗想:“他凭什么就这么狂?”如果他们知道我的血统的话,或许就不会这么惊奇了。虽然现在的我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负,但是我的桀骜不驯并非后天养成的,而是一种溶于血液、深入骨髓的“基因”。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并一直被国人奉之为经典,但在我看来,没有哪句名言能比这句更似是而非了。骨之于气,如神之于形,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作为一个画马名家,徐老应该很明白这个道理:少了马骨或马气,那画的还是马吗?骨气,骨气,只有骨或者只有气,那人还有骨气吗?没有傲骨,自然孕育不出傲气;反之没有傲气,那是因为傲骨还未形成。傲,我觉得和怪一样都是褒义词,天才必怪,大才必傲,恃才傲物嘛,胸中无料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底气去傲。气,我更愿意将它当成气质、气节解,它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磨炼的精神状态;而非转瞬即逝的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内荏色厉的、狗仗人势的、谄上骄下的、窝里横的,都不叫傲气。
前年年底,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堂侄问我在外面做什么。我对他说:“我们刘姓曾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姓氏,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也总少不了我们刘姓,但是刘姓人目前似乎有些没落。要挽回这种局面,需要所有的刘姓人团结起来。拿你来说,你已经有一个小孩了,他是独生子,之后代代单传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你的子孙后代肯定会和我们家的子孙后代日渐生疏,所以家的概念会越来越小,大而化之,我们要重拾家族观念,重塑家族荣誉感。”大侄子点头称是,自从他长大以后我就不太看他了,谁知他竟常抱着他儿子来看我:“叫爷爷!”我见他翅膀也硬了,只好转而“威胁”他儿子:“不准叫爷爷!”内心却也不由得感叹:在堂孙面前,自己毋庸置疑是老了!“我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些东西,比如说刘德华和我们一样都姓刘,他跟我们很可能是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我就在想也许按辈分论,他还得叫我叔叔,而和你们同辈。”可惜目前尚无机会瞅德华家族谱。不过如上所述,祖籍广东江门的天王巨星刘德华十之八九也是中山靖王一系蜀汉刘氏一派,刘累(见于史载的刘姓第一人)-……-刘邦(汉高祖)-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刘胜(中山靖王)-……-刘备(蜀汉昭烈帝)-刘永(刘备次子)-……-刘祥(刘氏入闽始祖)-……-刘龙-刘开七(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的子孙后代,和我们一样也是中山系客家刘氏的枝叶。而且很明显,说刘德华是刘备的后人远比“周润发是周瑜的后代”这一说法靠谱。
演义中,刘备,字玄德,逢人便说,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他和汉献帝相认后,以“皇叔”自称。那么,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呢?刘备可能是刘邦、刘胜之后,却不是东汉汉室宗亲,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三个原因。
其一,刘备和刘邦相差21代,而汉献帝刘协和刘邦相差16代,演义中刘备却是刘协的“皇叔”,明显不符合事实。
演义第二十回,刘备跟随曹操消灭吕布回到许昌后,面见汉献帝。汉献帝为拉拢刘备,对抗枭雄曹操,在殿上取出家谱,查询家谱,并查出刘备刘邦的第21代。他通过排家谱,得知刘备是自己的叔叔,并当场“认亲”。汉献帝非常高兴,将刘备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他想的是,现在曹操贵为丞相,架空自己,现在有一个自己的本家英雄,复兴汉室有望,于是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摆酒宴为其接风洗尘。从此之后,世人都知道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人称“刘皇叔”。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通过演义中查询刘备的世系家谱,“汉景帝刘启、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可知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第18代,是汉景帝的第19代,而汉景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得出刘备是汉高祖刘邦的第21代。
演义中没有记载汉献帝是刘邦的多少代,由《三国志》历代皇帝世系“刘邦、刘恒、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庄、刘炟、刘开、刘淑、刘苌、刘宏、刘协”可知,他是光武帝刘秀的第8代,而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9代,可知汉献帝刘协是汉高祖刘邦的第16代。
刘备是刘邦的第21代,而刘协是刘邦的第16代,两者相差太大,可能是罗贯中老先生为了“尊刘抑曹”而编出的刘备族谱,不足为信。因此,刘备不是汉献帝的叔叔,也可能不是汉室宗亲,只是姓刘而已。
其二,刘备和汉文帝刘恒相差20代,而刘备祖先汉景帝出生于公元前188年,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两者相差仅仅349年,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刘邦出生于公元按照演义中所叙述,刘备是刘恒的第20代,刘备和刘恒出生时间相差349年,有了20代,平均每17岁到18岁一代。古代虽然早婚早育,可是连续20代,每代都是17岁生子,还都是男子,传宗接代,这是小概率事件。
其三,即使刘备是汉高祖刘邦子孙,他也只是西汉宗亲,和东汉八竿子打不着。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不是刘备的直系祖宗,他和刘备的祖先刘胜早出五服了,刘备的皇室血脉很稀薄了。即使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只是西汉的汉室宗亲,和东汉的刘秀并无血缘关系,不能算作东汉汉室宗亲。《三国志》中相关机记载如下:
先主……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
刘备张口、闭口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那刘胜是古代“生产”冠军,据不完全统计,他光儿子就100多个。估计刘胜也记不住自己的100多个儿子吧,过了三四百年,更加无从考证。因此,刘备说自己是刘胜之后,很难考证是真是假。
总结:刘备出生太卑微了,只是一个卖草鞋的,这和尊贵的汉室宗亲相差太远了。依据演义中叙述,刘备是汉室宗亲,是汉献帝叔叔的论断疑点重重,很难考证真假。而依据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明确的记载,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陈寿作为史学家,还曾是蜀汉大臣,应该也不会擅自做主乱写史书吧。
因此,刘备可能是刘邦之后,只是家谱中断,无法考证他是刘邦的第多少代,而罗贯中老先生为其续家谱时,与正史有所矛盾。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认为刘备是“皇叔”,为了证明刘备是“皇叔”,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特意安排刘备见汉献帝。同时罗贯中还为刘备设计了一份族谱。
按照族谱上说:孝景帝生中山靖王、胜生贞、贞升昂、昂生禄、禄生恋、恋生英、英生建、建生哀、哀生宪、宪生舒、舒生谊、谊生必、必生达、达生不疑、不疑生惠、惠生雄、雄生弘、弘生刘备。
按照这个族谱,刘备是刘邦的第二十一世孙,“侄皇帝”刘协应该是第二十二世孙,也就是说从刘邦到刘备已经有二十一代了。当然这是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推算。对于刘备是“皇叔”这件事情,《三国志·蜀·先主传》只字未提。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吗?
刘备自称“孝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志》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三国志》中仅提起刘备的父亲刘弘,刘弘的祖父是刘雄。究竟哪些人是刘胜、刘雄的嗣传呢?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个事情。
还有一点特别奇怪,对于刘备这个“龙种”没有宗族家谱。当时刘家主宰天下的时候,族谱在帝室后人的心目中,那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修立族谱,既不费力又不破财。没有族谱,就说服不了刘备的身世。
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刘备对于曾祖以上的人物,要么一无所有,要么为了自己的形象守口如瓶。刘备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号,其实就是一种政治需要,这样就可以利用“皇家正统”的身份,达到个人建功立业的目的。
刘备是“贵胄”吗?
胄的意思就是帝王或者贵族的后人,刘备自称“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说明他出身高贵,属于帝王的后人。关于刘备是“帝室之胄”,《三国志·诸葛亮传》最明确的有两次记载。这两次都是从诸葛亮嘴里说出来的。
……将军(刘备)即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豫州(刘备)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第一段话是诸葛亮在南阳见刘备时,规划的宏伟蓝图,三分天下。第二段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之前,游说孙权时候说的。从这两段可以看出,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之前,刘备并没有“贵胄”护身,三顾茅庐以后,刘备才开始以“贵胄”的身份,平步青云。
对于刘备是不是“贵胄”这件事情,《三国志·蜀·先主传》这样记载的:“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年十五母使行学。”
从正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刘备年少便没有了父亲,由于家里穷不能上学,只能靠和母亲贩卖鞋、编席子维持生活,在“族人”的帮助下,刘备15岁才上学。最后得出结论,刘备不是刘邦的后代。
诚然,刘备确实是刘邦的后代。虽然很多人怀疑刘备的出身,但这种看法应该是肯定的。然而,刘邦和刘备究竟延续了多少代人,目前尚不清楚。据《三国演义》记载,一共有21代人,但这种说法有漏洞。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世系吧!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武帝刘胜的后裔。事实上,在汉代初年的衰落时代,很多人都想和刘胜交往。原因是刘胜有120多个儿子。估计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更别说别人了。不过,刘备的家谱是可信的。因为刘备的血是从刘胜的儿子刘震那里传下来的,这比较容易追查。汉武帝元寿六年,刘震被封为涿县鹿城亭侯。因为不按规定向朝廷献金,她失去了头衔,从家底之上摔了下来。刘备出生在河北省涿县,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他的祖先就是这样。《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表示赞同,这是可信的。
那么,从刘邦到刘备,一共有几代人?一是从刘邦到刘胜,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衡、汉景帝刘淇、中山景帝刘胜四代。这一谱系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太平玉兰》等多部史书为证,这是肯定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疑问的,是因为谱系有点不稳定。
让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之中对刘备谱系的解释。在这本书的第二十章,汉献帝请宗正宣读宗族的家谱,内容是:“孝敬皇帝生了十四个儿子。第七个儿子是中山景帝刘胜。盛盛,鹿城亭的侯留珍。甄胜裴厚刘昂。安胜章侯爵刘路。陆生是沂水侯爵刘连。沁阳侯爵刘英。他出生于刘健。建盛广陵侯爵刘艾。艾生:刘贤。先声出生在柳树的首府。舒生齐阳侯刘毅。义胜县原侯爵刘弼。银川侯爵刘达就要出生了。大胜风铃刘侯爵毫无疑问。
毫无疑问,冀川侯爵刘晖诞生了。惠生东县的范玲刘雄。熊胜刘红。他不是官员。刘备是刘红的儿子我不知道罗冠中先生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不管怎样,我个人认为这个谱系有问题。如果你看一下“裴后六昂”的书名,你会发现它是武断的。到处都有很多头衔。刘备的曾祖父刘晖是冀川侯爵。汉代的冀川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而不是河北省的卓君县。也就是说,刘晖的封建主义肯定是在山东,而不是河北。刘备的祖父刘雄只是一个“东军范岭”,一个没有自己封建主义的官员。根据一般情况,刘备应该是山东济川人。然而,事实是,刘备是河北省卓君县人,这与他的远祖陆承庭侯爵刘真的封地相吻合。所以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刘备的祖先之中,自从刘震后,没有人有过自己的侯爵。也就是说,没有人再被授予。
更何况,这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那么简单。在汉代,要想成为侯爵,就必须是宰相级的高官,或者是近亲,否则就要有战功。《三国志》之中有说刘震受到了国家的惩罚。他的后代如果没有战功,就没有成为侯爵的可能。此外,在西汉和东汉间还增加了一个新莽。帝制已经转移,许多古老的汉族已经衰落。怎么会有侯爵世世代代不停变化的事情!显然,罗冠中先生是在夸大其词
据《三国志》记载,继中山景王刘胜、涿县鹿城亭侯爵刘震后,直到刘备的祖父刘雄重新开始记载,这一谱系的详细记载才得以保存。现在还不清楚他们间已经过了多少代人。我们只能凭常识推断,中山景帝刘胜生于公元后165年,而刘备生于公元161年,时隔326年。如果这一代人是20岁,那应该是16代。加上刘胜以前的四代,也就是20代。如果是这样的话,《三国演义》之中的算法就不会偏离太多。然而,每一代人的名字和地位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刘备少年丧父,和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度日。他家附近有一棵桑树像华盖,在树下和同族孩子玩耍时他曾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家谱如下:
汉景帝刘胜--刘贞--刘雄--刘弘--刘备--1、刘禅(长子,即阿斗)2、刘永(封为鲁王)3、刘理(封为梁王)4、刘封(刘备初到荆州时将其收为义子)
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刘备是中山王的后代,但问题来了,按上面的族谱,刘备足足比刘协小了五辈,刘备不可能是汉献帝皇叔,但刘备又打着皇叔称号那么多年没人质疑,说明他确实是汉献帝的叔父辈,所以个人认为另一种临邑侯后人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临邑侯是东汉爵位,和汉献帝血脉更近,所以宗正刘虞(也就是后来差点被袁绍立为皇帝的幽州牧)才把刘备列入宗谱,这个人人品贵重,不会作假,刘备确实是汉氏后裔,但山东的临邑侯后人为什么会到了河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备的祖父辈或者曾祖辈被过继到绝后的中山王后代,所以三国的正史把刘备中山王和临邑侯血脉两种矛盾的说法放在一起,也就能说通了。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件事出自《三国志·先主传》,原文如下: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117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刘备出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距离其先祖刘贞到涿县定居,已经270多年了。这其中传承谱系,是没有留下来的,陈寿也只知道刘备的爸爸叫刘弘,爷爷叫刘雄,仅此而已。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也写道:
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刘备称帝后,当时肯定建立了宗庙制度(也就是完成了帝王谱系的厘清工作),但是这些记载都已经没有了,真是非常可惜啊!
裴松之是南朝宋时人,可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他也找不到更多的史料来补充这段缺失的记载,再往上,陈寿作为蜀汉旧臣,也没有记载这方面内容,可见,蜀汉帝国在亡国时已经遗失了这些典章制度文书。
大家应该知道的,在蜀汉灭亡后,钟会在成都反叛,结果反被魏军将士攻杀,当时乱兵把屠刀也伸向蜀汉旧臣,在成都城内烧杀劫掠数日。所以,笔者推测,蜀汉帝国的宗庙典章很可能是在此事件中毁于一旦。
演义中的刘备谱系不足信
刘备的家族按照蜀汉帝国的官方宣传是出自“汉景帝→中山靖王刘胜→陆城侯刘贞”这一支。再往下细分,就没记载了;倒是《三国演义》中为了给刘备加戏,罗贯中编出了一个完整的继承谱系,最终给刘备认定为汉献帝刘协的皇叔。
——这是小说之言,对于历史研究来说,算不得数。
更有一些现代刘氏族谱,也是以罗贯中编出来的谱系为蓝本,进行改编,充作自己家谱传承,实际上,罗贯中编的家谱是留下了很多漏洞的,可能是罗贯中故意留的破绽,就是为了便于后人辨伪。
例如演义谱系中有“颍川侯刘达”,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两汉,颍川的行政区划从来都是郡,如果能在此地封侯,也是王爵起步,应该称呼为“颍川王”。
刘备十八代祖宗是谁
本文2023-10-24 21:05: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