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姓张的在中国传承2000年中,能和孔子家族平起平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哪家姓张的在中国传承2000年中,能和孔子家族平起平坐?,第1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世界名著《论语》中的一句话,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我国莘莘学子而言,无疑是一大宝贵财富。

提到《论语》,则难免想到其集大成者——孔子。

孔子极其所提倡的儒家文化,便是在这一时期不断繁荣并壮大,从而产生了汉代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华正统文化。

儒家文化固然强大,甚至世界闻名。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并非独此一家,另有一世袭家族,从古至今延续两千多年,家族之繁盛,足以与孔家叫板。

孔门繁茂享盛誉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享有盛誉。

从春秋战国起,我国便因为特定的历史环境而进入了思想大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各个学者、各门各派,绞尽脑汁为自己所在的国家献计献策,使得这一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年代,却成了我国思想最为繁盛的年代。

而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儒家思想,则也是出自于这个时期。

因为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的处世之道,讲究“仁爱、德义”,在孔子看来,万事万物皆应尊崇礼法,讲究中和适度。这一思想体系对于法家、道家等思想体系而言,确实有些保守、刻板,但是却十分适合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所以,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仁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055年,孔子一派子弟被尊封为“衍圣公”

而且由于孔子一派讲究传宗接代、枝繁叶茂等支配中华子孙上千年的封建纲常,所以其家族谱系十分繁盛。

直至当今,孔氏子孙依旧在严格按照族谱进行祭祀、供奉等活动,以至于后人将其赞誉为“天下第一家”,毕竟放眼天下,似乎没有哪个家族,可以保持延续上千年而不中断

势均力敌唯此家

然而,面对如此强大,且在中国拥有不可动摇之地位的孔氏一族,却还真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那就是张氏——“天师世家”。

东汉末年,汉顺帝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根源的张道陵,开始在蜀郡鹤鸣山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四川成都大邑县北部,创立天师道。

因为张道陵规定,凡意欲入派者,需上交五斗米做善捐,所以这一宗派又被老百姓戏称为“五斗米教”

张道陵主张道生德育、自然无为、柔弱不争、长生久视等思想,并以此为教义,凡其弟子,皆需熟读老子的《道德真经》以学其要义

此外,当时巴蜀一代盛行原始巫术,很多人借助巫术一说,在民间招摇撞骗、横行霸道,全无占卜测世利民之行。

为了救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张道陵率领众弟子揭穿巫教邪术,并将其赶出市区,从而一举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并且一些巧舌如簧的艺人,还将这一事件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张天师大破鬼兵”的民间故事,为天师道的传播壮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天师道教派中,十分注重派系的血统传承,并且对其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

不论是哪一代传人,都必须满足张氏嫡系血脉、以及传男不传女这两个硬性条件,比如当某一代天师没有男性子嗣时,天师一位则要传承给叔伯一系,而其女儿、外甥等人则无权继承。

而且通常除了血脉继承,其掌门人还会规定一件独有的信物作为凭证,以确保继承者的身份。

严格的继承条件虽然对其***的可能性有所限制,但也同时使得其教派有了严格且正统的家族传承。

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由于寇谦之和陆修静的分别改革,而出现了南北分裂、各持一词的局面。

直到唐朝,北南分裂局面结束并改名“正一教”。

“正一教”于唐代十分受皇室推崇,从而地位得到巩固与提升。从宋真宗开始,正一教不仅得到统治者认可,而且第24、25代天师还得到了皇帝的封号。

元朝时期,忽必烈赐予了正一教官方地位,并于1325年,第39任天师受封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其他教派皆需听命于它,从此正一教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高峰,深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时至今日,正一教已经延续到了第65代,正因为其开教祖师张道陵对于继承人的严格限制,所以第65代天师张金涛仍是其张氏嫡传血脉。

这也就意味着从创教伊始的东汉时期,到当代社会,这其中的2000多年来,不论正一教发展态势繁盛还是颓败,其血统都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并且其子孙后代都铭记祖训,按时举行宗室祭拜、教义传播、信物传承等活动,使得正一教在作为传世名教的同时,也成为可以与孔氏家族相抗衡的千年家族。

中华盛世尚可期

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向来是我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一大亮点,它不仅让我们拥有古色古香、富含韵味的传统历史文化,还能让我们国家在迷茫、不知所措之时,反观历史,从而避免重蹈覆辙,以快速找到自身的发展道路。

1、张天师简介

  

张天师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置二十四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陵传子衡,称嗣师;衡传子鲁,称系师。传说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陕西),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一代天师。

2、四代以后史载较著者

  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7)、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1218~1262)、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一说1317)、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曾撰《汉天师世家》,记述汉天师张陵迄四十一代张正言之谱系,明太史宋濂作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删校增次,并作后序。越200余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又增补从洪武迄嘉靖凡八代事迹,止于四十九代张永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收入其奉旨校刊之《万历续道藏》。自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迄六十一代张仁晸之谱系,记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所作《补天师世家》,傅勤家《中国道教史》曾予转载。清《续文献通考》又辑录有五十二代至六十二代天师事迹。清廷崇佛抑道,乾隆改授正一真人秩以五品,禁止真人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 ,限龙虎山天师府统率本山道众,停止朝觐等。道光年间,取消正一真人称号,终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关系。但正一道内部仍按传统教法续演不止。编辑本段3、天师起源

  元朝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张道陵子孙自称,以及民间的称呼,从未被官方正式承认过。从此时开始,张天师开始总领江南道教,并在元朝中后期,各种符箓道派都集合在周围,形成正一道。 嗣汉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教主,于民国三十八年夏,率长子允贤、侍从邱建忠离开上清乡嗣汉天师府,经广东韶关,此时收留由江西吉安逃来之龚行健(正名干升是龚群的叔叔),再经广州、澳门、香港等地,翌年春申请获准来台定居宏教。 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的长子允贤于民国四十三年病故,而六十三代天师于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乃传堂侄源先为六十四代天师。编辑本段4、张天师生平

  

张天师

汉天师,字辅汉,沛国丰(江苏省丰县人),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沛国丰县盘冢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费楼村)。其为创汉功臣张良(字子房,江苏丰县人)之八世孙,史书又称其名为张陵。他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长成后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描绘其形像为: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使人望之肃然起敬!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先为往来吴越之地的一人大儒,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 江苏丰县至今有张老汉巧占天门穴、药盒子等神话传说。张道陵父亲张刚,为一乡间卖香油农夫。当地一家大地主请了一风水先生为其先人看坟地,风水先生为其选了一绝好阴穴,言:此为天门穴,埋此必出神人,子子孙孙无穷尽。张老汉一日卖油回来,适逢大地主发丧埋葬先人,他路过挖好的坟地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如注,误打误撞跌入挖好的坟坑中,大雨将泥土冲入坟坑将其埋葬,大雨接连下了数天。天晴后,由于大水缘故,大地主埋葬先人却找不到坟坑,只好另择吉地埋葬先人。宋楼镇费楼村东北里许,张陵祖父张纲的墓基犹存,比周围的地面高出丈许,据当地老百姓讲,虽大旱之年,却湿润不减,被奉为风水宝地。在张陵故居西北隅,就是北周天和观遗址。该遗址上曾出土天和年玉造像一尊,文革中被砸碎。根据明代县志记载,丰县历史上有名的道观有8座,天和观是创建时代较早的道观之一。唐、宋时期是天师府的护家道观,倍受历代皇家的器重和保护,是道徒祀奉师祖和传教布道的活动道场,元代淤于黄泛。以天和观为中心,周围的庙宇道观林立,徐州市文物部门调查统计,方圆几里之地,竟有三十余座,弹丸小地,庙宇密集程度实属罕见。 

张天师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四川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编辑本段5、正一天师

  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录”,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据说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声哀求,尽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川中云台山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鹤鸣山,精修二十余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歼”。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编辑本段6、飞升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一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汉祖天师在唐僖宗时被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代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封为“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因嗣第四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编辑本段7、天师承袭

  

张天师

道教由东汉张陵〈张道陵〉创始,后世乃称张陵为“天师”或“祖师爷”,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被尊为“三师”。 根据中国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第六十三代亲传弟子殷明石表示,道教五大派门中,只有张道陵一脉是坚守把职位传授给亲族的作法,也就是“非我宗亲不能传”,“张天师”的传承除了有一定的要件,鉴定天师世代的信物,相传的对象,一定要以张氏宗亲为原则。 也就是说,承继张天师,特别强调血统,不是天师血统不传,多半是以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为主,若后代无子嗣,则由兄弟叔侄辈中,选出贤能者来承继、传授,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传继给叔父,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传给次子张宗演。 但是,从相关的历史背景来看,从来没有将天师传给没有血缘的外姓来接任,更绝对没有让女人承袭的例子。编辑本段8、历代传人

  天师世系 帝王赐封 封号与赠号 备注

世系 姓名 帝 号 赐封年代

1

师 张道陵 唐玄宗

唐僖宗

宋神宗

宋徽宗

宋理宗

元成宗

明思宗 天宝七年

中和四年

熙宁元年

大观二年

嘉熙三年

元贞元年

崇祯年间 封太师

封三天扶教大法师

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封正一靖应真君

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

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汉献帝

元武宗 建安廿年

至大元年 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汉献帝

元顺帝 建安廿年

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侯

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 张回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 张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 张高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22 张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宋真宗

元顺帝 大中祥符五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真静先生

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宋仁宗

元顺帝 天圣八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澄素先生

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宋仁宗

元顺帝 至和二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白先生

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宋神宗

元顺帝 熙宁元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

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宋徽宗

元顺帝 大观二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

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张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宋徽宗

元武帝

元顺帝 崇宁四年

至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靖先生

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宋孝宗

元顺帝 干道六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正应先生

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宋理宗

元世祖 嘉熙三年

至元廿八年 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

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元世祖

元世祖

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

至元十四年

元贞元年 赐封嗣汉天师

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元成宗

元成宗

元武宗 元贞二年

大德八年

至大元年 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

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元仁宗

泰定帝

元顺帝

明太祖 延佑四年

泰定二年

至元三年

洪武三年 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

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永乐四年 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明成祖

明宣宗 永乐八年

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明宣宗

明英宗 宣德四年

正统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明英宗

明太宗

明宪宗 正统十年

景泰六年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

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

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頨 明孝宗

明世宗 弘治十四年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庆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明世宗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嘉靖三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赐伯爵祭服 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明神宗

明神宗 万历五年

万历三十五年 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

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明熹宗

明思宗

清圣祖 天启六年

崇贞元年

康熙四十二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加赠太子少保

追赠光禄大夫 国祥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清世祖

清世祖

清圣祖 顺治六年

顺治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 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追赠光禄大夫 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 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 张继宗 清圣祖

清圣祖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四十二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

赐乾坤玉剑

授光禄大夫 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元年

雍正五年 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 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 张庆麟

张昭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九年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

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 锡麟二弟

锡麟三弟

56 张遇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乾隆七年

乾隆十七年

乾隆三十六年 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

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

追通议大夫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穆宗 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五十年

嘉庆~同治 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

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

重修宗谱

赠通议大夫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清仁宗

清德宗 嘉庆年间

光绪三十年 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清穆宗

清德宗 同治十一年

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清穆宗

清德宗

清德宗 同治元年

光绪十六年

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民国三年

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

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去台湾,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台北,因其子张允贤在民国四十三年因病去世,由堂侄张源先承袭。

64 张源先

恩溥堂侄 1971年起执掌天师教职。于2008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日)在南投县草屯镇羽化,享年78岁。

中国江西省龙虎山上的留候天师世家全体族人也对台湾省的张道祯有所勉励,族长张明喜更将祖庭上之法印亲手交给台湾省的张道祯带回台湾 袭职,代表著留候天师世家的传承与期许。

这个张道祯当然是正宗的六十四代张天师了

谈及中国最牛的家族,大家通常会想到三个,即:孔子世家,天师世家,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在这三个家族中,只有黄金家族真正统治过中国,但时间不长,还不到百年!

孔子被誉为“素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但毕竟来说,孔子家族并非真正统治过中国!

天师世家是道家领袖,由张良后人张道陵于东汉末年创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显然,天师家族只在道家领域影响力巨大,对百姓影响很小。

然而,中国这一家族却不一样,堪称中国最牛的家族,真正统治了中国2500余年,主宰着无数人的命运,如今子孙遍布全球!这就是黄帝家族!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三皇五帝的说法,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是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三皇的说法不可考,但从五帝开始,却有很多记载!黄帝就是五帝之首,他创建的家族,延续并统治了中国2500余年!

五帝之中,黄帝辈分最高,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唐尧是帝喾的儿子,虞舜是颛顼的六世孙!由此可见,上古五帝其实是一家人,说起来大家都有继承权,所以才有禅让!有一个疑问,即:可能禅让给血缘之外的人吗?

《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上古五帝的关系,司马迁一语道破!

至于大禹,司马迁也说了,都和黄帝是一个家族,所谓“同姓”!据说,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六世孙!也就是说,整个夏朝,就是黄帝后人在统治!

夏朝灭亡之后,黄帝家族依然还统治着神州大地!商汤的始祖帝喾的儿子,也是黄帝的后人。周朝的姬昌始祖,也是帝喾的儿子!秦国开国君主是秦非子,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另外,楚国、吴越等君主,也是黄帝的后裔!

总之,从黄帝开始,一直到秦朝灭亡,都是黄帝家族在统治!黄帝大概出生于西元前2717年,到西元前207年秦朝灭国,中间大约有2500余年!不夸张的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家族,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才是真正的超金家族!

让人绝望的是,建立汉朝的刘邦,可能也是黄帝的后裔!从刘姓起源来看,最先的始祖是刘累,却是尧的后人,也就是黄帝后裔。奠基曹魏的曹操,是周朝王室的一支,所以也是黄帝后人!当然,如果再算,就更恐怖了,因为赵姓、朱姓等古今大多数姓氏,都可能和黄帝扯上关系,这个就不多说了,太神奇了,毕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言而总之,黄帝家族才是世界上最牛的家族,举世无双,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答,这是有文字记载,有比较详细的族谱证明!世界上可能还有一些权力家族,统治国家时间很长,却只能靠猜测,缺少证据链,算不得数!当然,黄帝家族虽然牛,但如今却鲜为人知!

是的,"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他们就把祖先的棺椁抬上溪流边陡峭的绝壁,放置在几乎与水面垂直的天然岩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景观。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道教诸派。道教徒称他为“老祖天师”即天师张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创教之祖(虽然天师之号并非他第一个人使用);又称“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等号。民间则常俗称张天师。

传说张道陵以虎为座骑,与太极左宫仙翁葛仙翁葛玄、许真君许逊、崇恩真君萨翁真人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所作,为天师家学。当时其弟子有300多人,并设立二十四治,为后来天师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相传东汉中叶,天师张道陵弟子在此山中炼丹修道,修道炼丹炼成功后,“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原名叫云锦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因龙虎出现,于是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山因此得名。

张天师在2000多年前独具慧眼,在龙虎山创立了正一派,从此龙虎山以道教文化扬名天下,龙虎山处处都体现着道文化。在这片景区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景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分布于泸溪河(又名上清河)两岸,风景秀丽。有九十九峰、六十六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龙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泸溪而神。 山水交融、水因山幽。山因水媚的龙虎山成了最佳目的地之一。人们常言"山离不开水",泸溪河发源于福建注入鄱阳湖,秀美的泸溪河像一只凰把泸溪河装点的得宛若仙境,而凤就是龙虎山。

哪家姓张的在中国传承2000年中,能和孔子家族平起平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世界名著《论语》中的一句话,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