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的简介,20-80 字
强渡大渡河,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5年5月24日至25日,在大渡河上进行的一次强渡事件。十七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孙继先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孙继先出生于山东曹县,自幼习武,是开国将帅中少见的武功高手,曾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1955年孙继先被授予中将军衔,1959年2月担任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历经艰辛,圆满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的任务,为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孙继先一身武功出神入化,在硬仗中常打头阵。
1935年5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水面辽阔,地势险峻,猛浪滔天,水流湍急。
而蒋介石为“剿灭”红军,提出了“大渡河会歼战”计划,协调多支军队企图实现聚歼“今日之石达开”的美梦。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红军要打开防线缺口,必须组织突击队。
真相:长征路上的《战士》报,讲述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事迹后写道:“最先冲过去的明明是十八勇士,为什么这张报上是十七勇士呢?原来写这篇通讯报道的人正是十八勇士之一,孙继先营长。因为他谦虚而没有把自己计算在战士之内。”
孙继先将军:孙继先作为红军第1军团1师1团1营营长,当年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是出了名的。经典战役勇士强渡大渡河,是他组织并冒着枪林弹雨身先士卒的。无论从他本人写的《强渡大渡河》,还是其他人写的回忆录,都可看到是不争的事实。
依据:1990年孙继先逝世时,新华社播发了《向孙继先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举行》的电稿:“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刘伯承(傅学诚 饰 ),毛泽东(韩适 饰),朱德(刘怀正 饰 ),周恩来(赵申秋 饰),蒋介石(赵恒多 饰 ), 赵剑峰(陈宝国 饰), 沈晓莹(赵娜 饰)。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讲述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来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间的天险纵横的重叠山川中。
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座机也飞临川军首脑驻地,两种决定中国命运的力量对峙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长征途中,红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情下,来到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群山之中。此时,蒋介石已布重兵数万,和红军拉开决战架式,妄图让毛泽东做当年的石达开。
敌情重重,风声鹤唳,毛泽东(韩适 饰)、周恩来(赵申秋 饰)、朱德(刘怀正 饰)、刘伯承(傅学诚 饰)等红军高级将领临危不惧,紧急布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作战方案。
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另一路飞夺泸定桥。蒋介石随既调整方案,妄图分割围歼渡河红军,毛泽东将计就计,分兵几路迷惑敌人,当蒋明白过来,临阵换将,令川军何湘辉(李宁 饰)部回援泸定时,泸定桥头已被红军占领并控制,当蒋来电询问守桥情况时,一切已晚矣。
-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 (Force dadu river) 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 (今属四川省石棉县) 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基本介绍 名称 :强渡大渡河 地点 :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地区 时间 :1935年5月24日-25日 参战方 :国民党(川军)、 (中央红军) 结果 :红军惨胜,渡河成功 主要指挥官 :刘伯承、聂荣臻、孙继先、熊尚林 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历史真相,杨得志撰文回忆,刘伯承回忆历史,军委扩大会上,杨得志言之凿凿,事件意义,英雄壮举,光荣使命,胜利前奏,飞舟强渡, 历史背景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丁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l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追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战斗经过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 现貌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战前,先遣队首长亲自向领导领导交代任务,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关系全军成败,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分成两批,熊尚林带领第一批8人先渡河,孙继先带领第二批8人再渡河。十八名勇士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八名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智慧型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纪念石像 历史真相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在孙继先晚年,在澄清大渡河战斗史实的问题上,却陷入两难的尴尬处境:他既不愿意把自己说成是勇士,又不愿意违背历史事实,屈从被误解的历史结论。他的老首长杨得志上将言之凿凿,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谜团。 孙继先将军 杨得志撰文回忆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在20世纪50年代,青年们迫切要求熟悉中国革命的历史,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投身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事业。1957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丛书,正是顺应时代的呼唤,开革命回忆录写作之先河。《红旗飘飘》刚一发行,即在广大青年和人民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在1957年7月出版的《红旗飘飘》第二集中,收录了一篇杨得志的力作——《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的文章分为“光荣的使命”“胜利的前奏”“天亮以后”“我一定要去!”“庄严的时刻”五个小节。其中在“我一定要去!”和“庄严的时刻”中,杨得志写道: 杨得志将军(正面) 十八个勇士(连孙继先同志在内)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机关枪(冲锋枪)、一支短枪,每人带五六个手榴弹,并且带着工作器具,以二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队长。 大渡河边还是像方才一样,只有河水冲击咆哮,我用望远镜看看对岸,敌人像是很安静。 因船小,船工不同意上船的人太多,临时决定十七人分两批渡过。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一班的八个同志跨上了小船。 庄严的时刻到了,熊尚林带领八个同志跳上了渡船。 …… 过了河的船很快地又回来了。八个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同志的带领下,又登上了渡船。 …… 此刻,我们两批登入的勇士接上了,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败不成军,拚命向北边山后面逃。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在崇尚英雄的年代里,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5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杨得志原作,出版了连环画《大渡河畔英雄多》。1963年,《大渡河畔英雄多》被编进全国国中语文课本。大渡河十八勇士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刘伯承回忆历史 这里特别提及的是,《星火燎原》第三卷的首篇文章《回顾长征》,是由刘伯承撰写的。在写到强渡大渡河的经历时,他明确写道:“十八勇士一过河去,就将敌人打垮,占领了渡口。” 军委扩大会上 十八勇士遭质疑 据当年编辑部的老同志回忆,《星火燎原》第一卷在1958年已经完稿。书刚印刷完还没有发行,恰逢庐山会议召开。《星火燎原》编辑部也无法避免当时的政治风暴。因为有“美化”彭德怀的文章,编辑部被责令检查整顿,几位骨干编辑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次军委扩大会上,有人突然提出:关于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宣传有些混乱,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应当查清楚,即便是十八人一起渡河,孙继先作为指挥员,也不应当算作勇士。 据说,提意见的是一名空军中将。这名中将并不是强渡大渡河现场的目击者。在长征中,他曾任红一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大多数时间随黄永胜任团长的红三团行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之后,他被调到红三团任总支书记。日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我们三团仍是走在全师的后面。这一段,我们只是跟着走,没有执行什么任务,也没有什么掉队落伍的。当我们来到安顺场渡口时,一团、师部、二团都已经顺利渡过了河,只有两条渡船在等待我们”。 孙继先也参加了这次军委扩大会。坐在孙继先身边的一位老同志,听了那名空军中将的发言后,愤愤不平,就用胳膊肘轻轻碰了孙继先一下,说:“孙司令员,你也应该出来说说话,以正视听!” 孙继先小声回答说:“我能说什么?能说自己是勇士吗?” 会后,军委责成总政治部负责查实强渡大渡河究竟是十八勇士,还是十七勇士。有关部门查阅了档案资料,以当年红军《战士》报第一八六期上记载的十七勇士的名单为原始依据,并以一名没有亲临大渡河现场的红军干部的日记为佐证,最终确认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是十七勇士,并以总政治部的名义正式发文:要求各个单位在宣传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事迹时,一律按照“十七勇士”的口径。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在正式通行的党史、军史中,一律采用“十七勇士一船渡河”说法的缘由。 中央红军长征时,《战士》报是红一军团政治部的机关报,是一份不足16开版的油印小报。在第一八六期《战士》报上,关于渡河的过程只有一句:“牲(我)部一个猛冲和十七个红色英雄冒险渡河,即将河两岸敌人全部击溃。”在战争的紧急情况下,报纸及时报导战况,出现一些疏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79年,《星火燎原》丛书再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套十卷,1982年8月出齐。在1980年出版的《星火燎原(选编之三)》上,还是《强渡大渡河》的标题,选用的却是杨得志的文章。书中关于勇士们渡河一段的关键内容是这样描述的: 庄严的时刻到了,熊上(尚)林带领着十七名同志跳上了渡船。 “同志们!千万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坚决地渡过去,消灭对岸的敌人!” 渡船在热烈的鼓动声中离开了南岸。 …… 在我猛烈火力掩护下,渡船靠岸了。十七勇士飞一样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把冲下来的敌人打垮了。勇士们占领了渡口的工事。 杨得志原文中的十八勇士分两次渡河,变成了十七勇士一次渡河。甚至刘伯承撰写的《回顾长征》一文,“十八勇士一过河去”,也改成“十七勇士一过河去”。 杨得志言之凿凿 强渡大渡河的应该是十八勇士 1980年版的《星火燎原》发行不久,孙继先看到有关强渡大渡河的战斗叙述后,感到很憋屈:自己可以不当勇士,但对战斗过程的叙述应该符合史实。他曾直言不讳地对老团长、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说:“咱们红一团强渡大渡河的情况,你最清楚,怎么能这么写呢?” 强渡大渡河(绘画) 翻开新版《星火燎原》,看了由自己署名的《强渡大渡河》一文,杨得志很奇怪,也很恼火。他对孙继先说:“这篇回忆文章,没有经过我审查就修改了。当时,我正在国外访问,有关部门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原文中的‘十八勇士’,改成了‘十七勇士’,其中一些战斗过程也不符合史实。”杨得志宽解孙继先说:“鉴于新版书已经出版发行,已无法挽回,我一定在今后的回忆录中把它重新纠正过来。” 1985年,杨得志撰写了长篇回忆录《横戈马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1月,《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也与广大读者见面。有关强渡大渡河部分,杨得志都进行了认真校正,澄清了大渡河战斗的史实。他特别写道:“由于船太小,一次容不下十七位同志,我们决定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熊尚林同志带领。为加强领导,第二船派营长孙继先同志掌握。”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病逝。在治丧期间,他的小儿子孙东宁从济南回到北京,去解放军三○一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杨得志。躺在病床上输液的杨得志一见孙东宁臂上戴着黑纱,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哽咽著说:“你爸爸是我最好的战友,他是个好同志,优点很多,打仗很勇敢,会武术,能耍大刀……” 在讲到长征时,杨得志说:“你爸爸是长征中的英雄,强渡大渡河时,第一船九人,熊尚林带着;第二船九人,你爸爸带领。九加九是十八,应该是十八勇士,你爸爸应该算勇士。” 杨得志又说:“我还可以找到几位见证人。当时的二营营长叫陈正湘,他现在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还有一位是武汉军区政委萧思明,当时是红一团侦察参谋。那天,勇士们渡河的渡口距离誓师出发地还有几百米的路程,我只带了几个人送他们出发,现场的情况别人不清楚。侦察参谋萧思明就在我身边,他可以证明!” 正在这时,济南军区老干部局杨局长来电话,征求杨得志对《孙继先同志生平》的意见,特别是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了大渡河,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评语是否准确。 杨得志回答道:“这样写很好,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渡河,这个情况是真实的,这样写,比写他是十八勇士评价还要高!” 随后,杨得志又深情地回忆起与孙继先一起战斗、工作的往事,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讲到在南京军事学院,又讲到在济南军区。他说:“‘文革’中,有人批判我,你爸爸出来说话保我,别人又去抓他。我说不要去抓孙继先,批我好了!” 孙东宁临别前,杨得志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爸爸在北京住院时,我去看他,我动员他,不要一个人在济南,赶紧回到北京来。他出院后,又到我家来看我,我们俩的手握在一起,很长很长时间。他的年龄比我小一点,身体原来比我好,没想到走得这么快……”说到这儿,杨得志已经泣不成声。由于病重住院,杨得志不能去济南参加孙继先的遗体告别仪式。他特委派儿子杨建华代表他前往济南,向老战友作最后的告别。 孙继先临终前,曾嘱咐家人:待他身后,把一部分骨灰撒在大渡河里,他要伴着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向后人讲述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造的惊世传奇! 前些天,孙东宁为笔者找到一本1957年版《红旗飘飘》第二集。笔者惊奇地发现,在《大渡河畔英雄多》一文的结尾,杨得志请执笔人张重天清晰地写上了一段附记: 十八勇士一度被认为十七勇士,杨得志同志认为正确地说应该是十八勇士(其中包括营长孙继先同志)。文中叙述经过,由于写时离开事情发生时间较长,故虽然竭力回忆,恐个别地方仍有错误,请熟悉当时情况的同志指正。 手捧陈旧泛黄、印迹斑斑的原版图书,细读《大渡河畔英雄多》,一种崇敬之情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杨得志襟怀坦荡,他唯真唯实的崇高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事件意义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图 英雄壮举 坚信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使作战部队全军上下对这次作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勇士们正是凭著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力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河对岸冲去,并成功地为后续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红军部队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在作战中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连环画 光荣使命 杨得志将军回忆: 一九三五年五月,我们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来到冕宁。我们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担负了光荣的先遣任务。军委为了加强领导,充实力量,特派刘伯承、聂荣臻两同志分别担任先遣司令和政委,并把军团的工兵连、炮兵连配属一团指挥。当时,我在一团当团长。 古船 胜利前奏 战士们从梦中被叫醒,冒着毛毛细雨,摸黑继续前进了。 根据分工,黎政委带领二营至安顺场渡口下游佯攻,以便吸引那个团的主力;我带一营先夺取安顺场,然后强渡;三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 天明、雨停,瓦蓝的天空缀著朵朵白云,被雨水冲洗过的悬崖峭壁显得格外高大。大渡河水还在一股劲地咆电翻腾。此刻,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一切:对岸离接口一里许,是个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庄,周围筑有半人高的围墙;渡口附近有几个碉堡,四周都是的黑的岩石。估计敌人的主力隐蔽在小村免企图等我渡河部队接近渡口时,来个反冲锋,迫我下水。 飞舟强渡 十八个勇士(连孙继先同志在内)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机关枪(冲锋枪)、一支短枪,每人带五六个手榴弹,并且带着工作器具,以二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队长。 大渡河边还是像方才一样,只有河水冲击咆哮,我用望远镜看看对岸,敌人像是很安静。 因船小,船工不同意上船的人太多,临时决定十七人分两批渡过。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一班的八个同志跨上了小船。 庄严的时刻到了,熊尚林带领八个同志跳上了渡船。 …… 过了河的船很快地又回来了。八个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同志的带领下,又登上了渡船。 …… 此刻,我们两批登入的勇士接上了,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败不成军,拚命向北边山后面逃。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的简介,20-80 字
本文2023-10-24 19:06: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