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有哪些著作?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奔马图》 《群马》《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图》
《悲鸿绘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十九年 《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二十一年 《悲鸿近作》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三十年 《悲鸿素描选》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 《画家徐悲鸿》 黄苗子著 北京出版社 1957年 《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 《徐悲鸿的油画》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徐悲鸿:1895—1953》 范曾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年 《徐悲鸿——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 谢里法 蒋勋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80年 《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 《徐悲鸿画集》(第一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彩墨画》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一生》 廖静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 《徐悲鸿——回忆徐悲鸿专辑》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 《徐悲鸿画集》(第二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徐悲鸿画册》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 《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 上海美术出版社 1984年 《悲鸿画选》 徐悲鸿绘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5年 《笔下千骑:绘画大师徐悲鸿》 郑理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年谱》 李松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的故事》 郑理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传记资料》 朱传誉主编 (台湾)天一出版社 1985年 《我与徐悲鸿》 蒋碧微著 岳麓书社 1986年 《徐悲鸿画集》(第三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6年 《徐悲鸿评集》 王震编 漓江出版社 1986年 《徐悲鸿艺术文集》 徐悲鸿著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87年 《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 [苏]波斯特列洛娃 (苏联)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徐悲鸿画集》(第四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7年 《巴黎岁月——徐悲鸿早年素描》 徐悲鸿绘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1988年 《徐悲鸿画集》(第五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 《徐悲鸿画集》(第六集·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 《徐悲鸿油画集》 徐悲鸿绘 冯法祀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 《世界名人传记——徐悲鸿》 李荣胜编著 (香港)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88年 《艺术大师徐悲鸿》 金山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90年 《徐悲鸿研究》 王震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年谱》 徐伯阳 金山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藏画选集》(上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藏画选集》(下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 《徐悲鸿在南洋》 杨作清 王震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年 《傲骨铮铮的画家——徐悲鸿》 李伟科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年 《中国现代名家画谱·徐悲鸿》 徐悲鸿绘 徐庆平著文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年 《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徐悲鸿作品选集》 张瑞林主编 徐悲鸿绘 古吴轩出版社 1993年 《徐悲鸿的艺术世界》 王震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年 《徐悲鸿书信集》 王震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徐悲鸿廖静文》 廖静文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5年 《徐悲鸿评传》 王泽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 《悲鸿画集——纪念徐悲鸿一百周年诞辰》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年 《美的呼唤》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 《纪念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展刊》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中国艺术大展组织委员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年 《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王震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徐悲鸿》 刘建平 穆美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锦绣文化企业联合出版 1996年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艺术家·徐悲鸿》 郑理编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徐庆平大展组委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名家法书·徐悲鸿》 许礼平 苏士澍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巨匠美术丛书·徐悲鸿》 刘曦林著 文物出版社 1998年 《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年 《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徐悲鸿素描集》 徐悲鸿绘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年 《走进艺术大师生活丛书·徐悲鸿》 李晓杰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 《中外著名艺术家的故事·徐悲鸿》 水真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徐悲鸿艺术随笔》 王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 《徐悲鸿画论》 裔萼编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艺术大师丛书·徐悲鸿》 徐建融著 古吴轩出版社 1999年 《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明天出版社 1999年 《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香港)中华书局公司 1999年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 王连敏 赵琳琳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大师谈艺丛书·徐悲鸿谈艺录》 张玉英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 《徐悲鸿艺术文集》 王震 徐伯阳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年(重印) 《中国画名家作品真伪·徐悲鸿》 谢小铨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一生:插图珍藏本》 廖静文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一卷)——艺术·生平·论述》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二卷)——油画·素描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三卷)——中国水墨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台湾)妇女与生活社文化事业公司 2001年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一代画师徐悲鸿》 孟校丹编著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徐悲鸿作品精选》 徐悲鸿绘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2年 《鉴识徐悲鸿》 潘深亮著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2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素描画稿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 《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部分):徐悲鸿》 陈传席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徐悲鸿》 庄庸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 《中国书画家经典作品集·徐悲鸿十二生肖册》 王骁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范保文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徐悲鸿(上)·中国画》 徐悲鸿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徐悲鸿——478幅作品堪比大师作品全集》(上下册) 紫都 霍艳文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 《徐悲鸿艺术世界》 沈培新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画集》 龚继先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著 九州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文集》 王震编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5年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徐悲鸿卷》 杨新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5年 《现代书画投资·徐悲鸿卷》 史树青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5年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徐悲鸿》 徐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生平与作品鉴赏》 紫都 霍艳文编著 远方出版社 2005年
散文标题: 熔古铸今,推陈出新
关 键 词: 推陈出新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认识乔振霞老师之前,不知多少次听朋友讲到她为文化事业操劳、奉献的事迹,让人敬重。从那时起,就萌生了采访乔振霞老师的心愿。深秋的一天,天高气爽,如约来到县文化馆,轻轻叩开乔振霞老师的家门,在清茶飘香的温馨中,谦虚、和蔼、沉静的乔振霞老师娓娓讲述着自己在艺苑里体验到的乐趣,她睿智的思想、独特的风格、高贵的品质,从她的言谈中淙淙流出,恬淡而清新。
1955年乔振霞生于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阳谷,自幼酷爱绘画,并受其父影响逐步走上了艺术之路。1975年,她考入山东省艺术学院国画系,先后得到于希宁、王企华、段谷风等著名画家的悉心指导,系统地学习了绘画技法和艺术理论、美学、哲学等知识,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作观念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并积极投入到书画创作之中,对人物、山水、花鸟多有涉猎,唯对牡丹情有独钟。但她深知,这香染千古的“花中之王”,曾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挥毫,泼墨抒情,佳作也层出不穷。然而,如何在众多牡丹画中闯出新天地,画出自己的风格呢
乔振霞认为,要在牡丹创作中独树一帜,就必须尊重传统,推陈出新。她主张:师大家、师造化、得心源。多年来,她不避严寒酷暑,摹尽古今名家画谱,细心研究领悟,深得个中三味。历史上善画牡丹的高手,如陈博阳的生动活泼、徐青藤的奇肆狂放、八大山人的筒笔变形、吴昌硕的气度非凡、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王雪涛的中西结合等,都不同程度地给她以艺术熏陶,熔铸了她厚实的传统功底。然而她师古不泥古,更多地是师法自然,独向天地寻灵感,搜尽奇葩打草稿。
为把牡丹绘画推向更高境界,她多次赴牡丹之乡,吃住在花农家中,与牡丹朝夕相处,在牡丹园里,踏晨露、披余辉,经年徜徉,观其形、摹其态、思其意、品其德,逐渐领悟到了牡丹的神韵和风骨。同时,在潜移默化之间,
已经将自身的文化内涵渗透进她的血液,使她成为下意识的艺术代言者,佳作屡屡问世。
1995年在济南中日水墨画展交流会上,乔振霞大学时期的几位同学和老师也到了。其间,乔振霞乘兴挥毫,一幅“牡丹图”一气呵成,博得大家的喝彩。画中的牡丹给人以强劲的动势,犹如关不住的春风扑面而来,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她从各个不同方位,有机组合,错落有致,变化多端,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而且大小、聚散、主次都结合的比较巧妙。在用墨用色上,浓淡干湿,冷暖虚实、明暗关系也都非常考究。艳丽的花朵配以墨叶,暗些的花朵配以明快的绿叶,这样便使有红有绿,有浓有淡的主体花朵,娇而不媚,艳而不俗,艺术地反映出牡丹的本质属性。同学看后也都赞不绝口,有的说技法象陈博阳,有的说象吴昌硕,还有的说象王雪涛。这时,84岁高龄的老恩师王企华教授来到面前,仔细端详后说"谁都不象,就象她自己,"并欣然在她刚画完的牡丹画上题名《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当同学请教授为乔振霞即将举办的个人画展题字时,他却陷入沉思,并未立即答应。第二天,他将得意弟子叫到跟前,指着桌上的字说“我昨晚经过慎重考虑,感觉‘熔古铸今,推陈出新'这8个字很适合你,希望你以后有更多的佳作问世”。乔振霞手捧恩师的题字,心里沉甸甸的,她知道,这即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
她常想,要想画面先做人,必须加强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她对文学、艺术、哲学等各类书籍无所不读,有道是胸有诗书气自华,画外之功尤为重要。诚如吴昌硕所说"作画要凭一股气"。生长在武松打虎故乡
的乔振霞,其牡丹画也颇有古代英雄的几分豪气,用笔大胆、泼辣、气度非凡。她的近作牡丹四叶屏,采用四尺长条布局,大跨度造形,设色各异,笔墨酣畅,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牡丹的大度品格和作者的深厚内蕴。
“路浸浸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年来,乔振霞始终勤勉苦学,画笔不辍,迄今已有二百余幅作品见诸于省及全国报刊、画册,多幅作品参加省及全国美术展览。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关注,1998年她的巨幅牡丹《东风浩荡春如海》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同年8月,她的《国艳飘香》被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收藏;2000年她另两幅佳作分别被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大会堂珍藏。她的《牡丹》在“全国‘芦湖杯'书画大奖赛”中获二等奖,《紫腾》入选《中国美术家书法家作品大汇》并获铜奖。其部分作品被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友人珍藏。她也因此被国家授予“中国书画艺术家名人”称号。
乔振霞现为阳谷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特聘创作研究员,齐鲁书画家协会会员,聊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阳谷县美术家协会主席,乔振霞不仅美术创作硕果累累,而且对民间艺术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也卓有贡献。她不避寒暑地遍阳谷的乡镇、村庄,整理挖掘了130幅民间艺术品,在山东省文化厅赴上海美术馆民间美术展中特设一个展厅,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青睐,省厅给其以嘉奖。
1997年,日中艺术研究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来到他们家,探讨中国民间艺术,并观赏了乔振霞收集的张秋木板年画,对此赞不绝口。后来她将张秋的木板年画《月光神祃》刊登在日本的一家著名民俗杂志上,以实际行动推动了中日文化艺术交流。
有人说,知妻莫如夫。杨凤存先生坦言,他是妻子的“新闻发言人”,的确,乔振霞的许多报道都出自杨先生之手,并且有多篇被《中国书画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报刊采用。由于受其妻的影响,在完成公务之外,他对书画艺术也是执着的追求,事业有成。去年9月份,他的120幅书法作品作为县政府的珍贵礼物赠送给韩国30位领导和企业家。受到高度赞扬。他还经常在其妻的画作上签字题诗,夫题妻绘,珠联璧合,被传为佳话。2003年3月,兰州大学中文系王传明教授在收藏了一幅水墨牡丹后,曾填词《一丛花。牡丹》致谢:“天香国色斗轻寒,怒放露娇妍。姚黄魏紫盈园圃,更村陌、叶碧苍丹。群卉渐凋,首魁独占,引得客流连。为留春色驻人间,特地拟芳颜。工笔重彩都尝试,复濡笔、意写神传。遥寄一帧,夫题妻绘,壁合又珠联。”
说起这些,健谈的杨凤存先生也无以为表,走进墨香浓郁的画室,站在妻子的画案前,取笔题字:“翰墨情”三个字跃然纸上,一气呵成,行笔委婉流畅,势如行云,意畅神怡,点画洒脱,不拘一格,字里行间透着对妻子的爱、关心和支持。
谈起相濡以沫的爱人,乔振霞充满了感激之情。她称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事业上遇到了知音,生活中找到了温馨的伴侣,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些都是她事业成功的基础。
和乔振霞老师夫妇握手道别时,已是华灯初放,夜色下的古城更加迷人,采访虽然短暂,但乔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使我更加仰慕和钦佩,我在心中默默祝愿乔老师和她的家人幸福安康,祝愿这位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的艺术之花更加璀琛夺目。 喜欢
欧洲音乐之父巴赫
“ 巴赫 ”在德文中是“ 小溪 ”的意思,可是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1685-1750)的成就和影响,正像贝多芬所说的:“像大海一样的巨大和深远。” 巴赫家族中几代人都是宫廷乐师,但从巴赫的曾祖父起又都是地位卑微、靠音乐谋生的贫民阶层。由于家庭贫困,巴赫无法得到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只能靠自己刻苦学习。小巴赫为了得到他哥哥保存的一叠名家乐谱,前后花去六个月时间,在家人睡熟后,伏在窗前桌案上,整夜抄谱。谁知被哥哥发现,竟粗暴地把它全部烧掉。小巴赫难过地哭了几天,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不久,离家独自到汉堡附近一个市镇,向一位有名的风琴师求教。这位风琴师把许多珍贵的乐谱长期借给他使用,后来,巴赫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风琴演奏家。 由于当时的音乐家只能附属于宫廷或教堂,这就使巴赫面临终生只能处于困难的境遇和屈辱的地位,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创作意志。 他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16世纪以来复调音乐之大成,创作的几百部作品虽然很多是宗教音乐,却又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进行了大胆革新,对欧洲的古典音乐和后世音乐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称为“音乐之父”。 -△-
交响乐之父海顿
海顿( 1732-1809 )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并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被称为“ 交响乐之父 ”。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等。 海顿家境贫困,父亲是车轮匠,母亲当过厨娘,但都酷爱音乐。小海顿自幼就在家庭中接受音乐教育,6岁时成为海茵堡教会合唱团的歌童,并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可是直到29岁才被艾斯德哈济亲王聘为乐长。后来,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旅行,演出了他专门创作的十二首交响乐(后人称它《伦敦交响乐》),获得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称号,从此名震全欧洲。 -△-
音乐神童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他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莫扎特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时对一般的乐曲只要弹几遍就能背诵,5岁便开始作曲,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被誉为“音乐神童”。 这位过早成熟的天才,虽也受到过王公贵族的种种厚爱和赞赏,但也饱尝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蔑视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击。后来,莫扎特终于辞掉宫廷里的职位,摆脱了奴仆般的地位,勇敢地成为奥地利第一位不依附于贵族的自由作曲家。 莫扎特的作品,具有优雅、清新、欢快和抒情的风格,旋律天真质朴、温和、甜美,充满青春的朝气。可惜他只活到36岁,死后被葬在修道院的贫民墓地,连块墓碑也没有。然而,他给这个世界留下近50部交响曲,22部歌剧, 50部各种形式的协奏曲,还有许多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立下永久的丰碑。1986年,一举夺得奥斯卡八项金奖的美国故事片《上帝的宠儿》,就是根据莫扎特的生平拍摄的。 -△-
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宫廷歌手。贝多芬4岁时就学习钢琴和小提琴,7岁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协奏曲,12岁当上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堂的助理琴师。 贝多芬第一个真正的教师是聂耶菲,这位精通作曲技术的音乐家为贝多芬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并帮助他到维也纳去向莫扎特学习。后来,贝多芬又向海顿学习对位法。直到30岁时,才举行首次个人音乐会,巩固了自己的作曲家地位。贝多芬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憎恨封建专制,向往自由、平等、博爱,创作中充满了革命热情和英雄气概,艺术上勇于创造,敢于革新,在音乐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因而获得了乐圣的称号。 贝多芬的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他没有建立家庭,26岁开始耳聋。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始终坚持“自由、平等”的理想,继续创作。不朽的名作《第九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以后写的。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几十部乐曲,几十部室内乐曲以及歌剧、神剧、弥撒曲等。 -△-
歌曲之王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教师家庭,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与钢琴。11岁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充当童声合唱团的歌童,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但他在这里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唱歌和作曲理论,还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离开神学院,舒伯特在他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在应付繁忙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舒伯特思路敏捷,有人形容他的歌曲是“流”出来的。曾有这么一件事:一天,舒伯特与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进一家小酒店,见到桌上有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便拿起来朗读。忽然他叫道:“很好的旋律出来了,没有五线纸怎么办?”朋友们立即将桌上的菜单翻过来划了五条线递给他。这时的舒伯特仿佛听不到周围的喧闹,一口气写成了一首歌曲,便是著名的《听!听!云雀》。 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最大,被称为“歌曲之王”。最著名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 野玫瑰 》、《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 他还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代表作《 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格林卡(1804-1857)生于俄罗斯一个地主家庭,在农村度过童年,从农奴乐师、家庭教师那里学习钢琴与小提琴。 他少年时在彼得堡贵族子弟学校受音乐教育。20岁起,在交通部任职,业余从事音乐活动。1830年在意大利求学期间,仍念念不忘创作俄罗斯音乐。为了发展俄罗斯的民族音乐,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他专门去德国、西班牙游历。1836年,格林卡完成了俄国第一部民族歌剧《 伊凡·苏萨宁 》,1842年完成了取材于普希金叙事诗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的音乐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留名的第一个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序曲《阿拉贡荷达》、《马德里之夜》,以及钢琴曲、几十首抒情独唱曲等。 -△-
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 10月28日 ,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
通俗钢琴之王克莱德曼
克莱德曼原是大歌唱家们的钢琴伴奏师,由于为一部电视剧演奏了一曲《水边的阿德丽娜》,一夜间竟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通俗钢琴之王。 1953年,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在法国巴黎,5岁起就跟担任钢琴教师的父亲学习钢琴,他认识音符比阅读其他课本更为容易。6岁时,他的小手已灵活得令人惊叹不已。16岁时,因演奏自己作的曲子,在校内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来考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校,专攻古典钢琴。 他演奏的曲目,一部分是名曲改编曲;另一部分是两位现代流行音乐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乐曲通过克莱德曼亲切、洒脱和富于诗意的演奏,既具有高雅的古典韵味,又充满清新、浪漫的醉人芳香,是不可多得的雅俗共赏作品。如今,克莱德曼的琴声早已冲出了法国的国界,从欧洲到美洲,从日本、中国到整个东南亚。
徐悲鸿有哪些著作?
本文2023-10-24 18:52: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