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典赤家谱》中记载的回族十姓是什么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赛典赤家谱》中记载的回族十姓是什么呀?,第1张

S撒 洒 萨 赛 散 沙 山 闪 苫 陕 单 扇 舍 双 石 苏 夙 速 宿 锁 孙

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据安徽和县撒姓回族家谱载:“撒氏始祖居西域,后为唐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中。”(《撒氏宗谱》)明建文元年(1399年),其后人撒仲谦一家由陕西迁往和县城西门响水沟一带居住,有祠名“懋款堂”。在回族族当中,回族名带“撒”字头的也比较多。仅元代有史可查的官员就有“撒都丁”、“撒里蛮”、“撒特迷失”、“撒的迷失”,其中“撒的迷失”同名者有8人,这都是撒姓的主要来源。撒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河南和西北地区。

洒 回族中的洒姓来自回族名。如“沙不丁”(Sabual-l-Din)可译为“洒不丁”,故可取“洒”为姓。另,远在唐代时,进入中国的西域人就有“洒”字起头的回族名,如江苏镇江杨氏先祖“洒公及第西公。”回族中的洒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萨 回族中的萨姓取自波斯语的回族名译音。如元代著名诗词作家萨都刺之弟萨野芝(元江西建昌路总管)之于萨仲礼(元福建省中书检校)、萨仲明(曾为丞相府撰)均冠以“萨”姓。另据《姓氏词典》称:“西域有萨姓,后徙居福建。”这与明清以来萨姓回族的分布相吻合。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

赛 回族中的赛姓,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定居中原。元朝初年,布哈拉王族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1211—1279年)受封咸阳王,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年间,赛典赤病逝后,留有五子二十三孙,分别以“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为姓,赛姓便是这“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之首音。再有,明永乐三年(1405年)自中亚国家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任教长,后(永乐五年)到松江(今上海松江)宣谕敕建清真寺并首任教长的赛亦的哈马鲁丁(中文名赛孝祖)之后裔也以赛为姓。“自赛孝祖来松江后,松江始有赛姓回族。”这应当是赛姓的又一族。赛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华北和西北地区。

散 散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沙 沙姓为回族中的大姓。故《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该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元史》)再如,“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 在回族回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另,“沙在波斯语义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如在波斯王国旧称‘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回回姓氏考》)沙姓中也有赐姓。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华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当时给舍班赐姓沙,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沙姓也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沙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山 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闪 回族中的闪姓,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在明代,闪姓回族多以擅长诗文见著,如闪应雷,闪继迪、闪仲侗、闪仲严等。闪姓也是赐姓之一。据《赛典赤家谱》载:“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日闪,…”在闪姓中,也有改作他姓者,如“宣化有回回望族姓玉,自言原姓闪,赐姓玉。” 闪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北及云南等地。

陕 回族中的陕姓,由苫姓改变而来。据清朝李焕之著《清真先正言行略,苫茂传》载:“(苫茂)廷试时,上(明英宗朱祁镇)不知其姓,问内阁李贤。对日:‘苫,音同陕。’即以御笔改为陕。”陕姓回族在广东、湖南等地均有分布。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扇 扇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辞典))

舍 舍姓,多源自回族的回族名。如“舍目孙低尼,就取第一个音‘舍’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在中国历史上,以“舍”为首音的回族名也相当多。如元代任宜兴州、广州路同知和句容县(今属江苏)达鲁花赤的两位舍利甫丁,任镇江府路总督府同知府事、同知建康路总管府事的舍里甫丁。同时,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财产监管和回回巨商也分别为合刺甫丁哈梯卜(“哈梯卜”意为教义宣讲者)和舍刺奋丁梯卜雷则。在明代的回回和贡使当中,有舍黑马黑麻、舍班、舍力班和两位同名的舍刺夫丁。清代,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人、中国虎夫耶学理华寺门宦第四辈教主其名为舍木苏松的格(阿文意为“忠贞的太阳”)。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及西北地区。

双 双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

石 回族中的石姓,最早为石国(以粟特人为多)在唐代赴中国军队之随军商团领袖即指国为姓,后因清代发动反清起义失败为避祸而改姓石。中期见于五代前蜀官员石处温(波斯人)。居河北泊镇的石姓回族,据说是元代丞相脱脱之裔,其先去南方征调建筑元大都(北京)所用的木材、石料至泊镇时,适逢元朝被灭,无奈只好留居当地,并用征调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当时,遇明军盘问时,他们便指石为姓。居河南开封的石姓回族,源自宋代由波斯来中国的五百余家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为十七个姓氏,后经数百年历史演变,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仅存七姓,其中石姓便是其中之一。这部分石姓犹太人,融入到回族后便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帽回回”。石姓回族在中国分布也较广。

苏 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现在邵阳的苏姓回族就是元末明初由北京调遣随军到宝庆卫(即邵阳)驻守屯戎,充当卫指挥及屯垦人员的回族军事僚属后裔。邵阳的回族以马、张、苏、海、蔡五大姓为多。马氏是明初从南京迁来的,亦称之“金陵马氏”。张、苏、海诸姓是受明王朝调遣从北京迁徙而来。张氏,其先曰璞罗德,北平三河人。璞罗德原属回族名,张姓是到宝庆后才使用的。邵阳的苏姓回族原北直顺天府人。此外,河南虞城也有苏姓回族。

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西北各地回族反清斗争被镇压后,大批陕、甘、宁的回族群众,被迫流落到限定地区定居,如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曾将贵德、西宁等地的回族强行安置在今化隆、尖扎等地。马营镇阳山一带的马姓及川口果园村的苏姓回族,原籍陕西风翔县,均系陕西回族反清斗争后的流落者,定居民和县已有百余年历史。

夙 夙姓,回族姓氏之一。(见《中国回族贵州回族》)速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的第二个字音。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入华后授云南左卫副千户的西域回回亦速,“子亦名亦速,孙速来蛮时,以速为姓,四世外速俊……八世孙速华,世代为宦,至今为回回望族。”速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北地区。

宿 宿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宿姓又读xiu音。

锁 回族中的锁姓,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称:“锁懋坚(明代诗人)为中亚撒马耳汗城之对音。撒马耳汗为中亚地区之名城,因其来自撒马耳汗即名为锁懋坚,是因为地名而成人名。”另据金吉堂称:“锁住之后裔姓锁。”据此,锁姓也出自回族名。锁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承袭元制,以配户当差为原则,把全国居民按职业不同编成了不同种类的户籍,比如军籍、民籍、匠籍、医籍等。

        这些户籍类型世代传承,没有特殊情况,轻易很难改变。以军户为例,虽然为明朝提供了稳定的兵源,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阶级的固化。在军户制度下,一旦被编入军籍,世世代代都将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想改从它业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洪武二十二年就下了一道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作买卖的,发边远充军。”根据顾起元所写的《客座赘语》记载,龙江卫指挥伏颙与本卫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足以见得军户受到的人身限制有多么严苛。为了避免军役波及自己的子孙,普通民户也不愿意同军户通婚,这导致军户的择偶圈子十分小,很多人到了三四十岁都难以成婚。此外,军户的生活状况也很不理想,屯田土地被侵吞,军饷被克扣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边班制与京操制让士兵“北人而南,南人而北”、 “南方之人死于寒冻,北方之人死于瘴病” 、“长解负累,有死于沟壑,而莫知之者”。面对如此困境,明代军户无不期盼着能够脱离军籍,逃离苦海。那么在严苛的军户制度下,他们到底有没有办法能够摆脱军籍呢?办法大概有合法和非法两种途径。

        合法的途径就是得到皇帝特恩,从而免除兵籍。要想得到皇帝的特恩,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有成,成为国家认可的人才。比如在洪武二十三年,潮州生员陈质的父亲去世,按例陈质应该补充其父空缺充军入伍。可是朱元璋却认为“国家得一卒易,得一才难”,从而特许免除了陈质的军籍。根据《明经世文编》记载,在宣德年间,明朝颁布了《军政条例》,规定“故军户下,止有人一丁,充生员,起解兵部,奏请翰林院考试,如有成效,照例开豁军伍。若无成效,仍发充军。”

        这个条例将读书免除军籍这一渠道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军户内只存一丁,且有生员的科名,同时还要通过翰林院的考试,方能除去军籍。所以说,在明朝读书是真的可以改变自己以及子孙后代命运的。不过读书解除军籍的路子看似美好,但实际上极难实现,通过翰林院的考试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对大部分普通军户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逃跑。

        为了对付逃军现象,明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清勾制度加以应对。清勾制度其实就是清军和勾军两个制度的统称。清军是指清点军籍,稽查军伍空虚的情况;勾军是在清军发现空缺后的对应措施,分为跟捕与勾补两种。跟捕是追捕逃跑的本军,勾补是到军户原籍勾取人丁进行补充。如果正军家中无人,就勾取他的族人充数,总而言之,一定要保证军队人员充足。由于跟捕难度太大,所以在明朝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勾补家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士兵逃跑,明朝官府多半不会下力气追捕他,而是直接到他家里抽取另一人来顶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清勾御史和地方官员们往往不会善待军户,顶替之人的境遇悲惨之极。实无异于驱而纳诸死地也。故先此清勾之年,多有自抉其耳目,自残其肢体,遂成痼疾,甘为废人。自背其妻子,自弃其田庐,鼠窜他乡,遂填沟壑。其孤单稚幼不得己从解者,祖哭其孙,母号其子,一军就途,哭声载道。所以说,在清勾制度的约束下,要想做逃军,要么想办法拖家带口一起逃走,要么就得让亲人替自己承受苦难。

        根据《明宣宗实录》的记载,士兵逃亡后“有诈为死者;有更名充吏卒贴书,倚官害民者;有为僧道生员者;有投豪势官民为家人佃户,行财生理者;有隐其丁口寄于别户,并于外境立民籍者。”

        明朝中后期,由于卫所士兵大量逃亡,为了补充军队,明廷不得不大规模实施募兵制。由于募兵的待遇比卫所士兵好了很多,既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也没有身份上的诸多限制,只要安心打仗就行。因此本来隶属军籍的士兵中有很多逃离军籍,加入到招募的队伍中去,摇身一变成为募兵。

        明朝初年建立了一套僧籍与道籍制度,对和尚道士的控制相对严格。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项制度名存实亡。寺院、宫观渐渐变成了无籍之徒的避难所。宣德十年就有一份奏折指出:“近年军民之家,通逃、规避税摇,冒为僧道,累以万计。”之所以这么多人在逃亡后选择去做和尚道士,主要是因为僧道“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不货殖而财用有余,故人皆乐为之。”能够不劳而获,寺院和宫观自然成了逃亡者十分喜欢的去处。

        士兵在逃跑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敢跑回原籍的。很多时候无处傍身的他们只能聚集在一起,成为强盗。永乐元年五月,成祖就勑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说:“比闻大宁诸卫官军多逃于口外,相聚劫掠”。更有甚者,碰到饥荒年景,这些士兵在逃跑后还会和饥民联合起来,成为反抗明朝统治的起义力量。

        明朝世代沿袭的军户制度虽然在前期给王朝带去了很多实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军户地位低下、负担沉重,边班制与京操制更是让士兵苦不堪言。

        军户子弟虽然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摆脱军籍,但能做到的毕竟寥寥。为了自由和生存,他们中的大多只能选择逃亡。在逃跑后,他们的出路各不相同,但由于成为了无籍之徒,他们基本上也只能过着背井离乡、隐姓埋名的生活了。

        《明史》记载,明朝建立后,“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这就是说,朱元璋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卫所,军户们就被编入各个卫所之中充当卫所兵。之所以叫“卫所”,是因为这套体系是由“卫”和“所”这两种基本的建制组成的。按明朝的制度,中央设五军都督府,把全国各省分为五大片区,由五军都督府分片管辖。每个省设一名“都指挥使”,负责管辖本省的卫所,相当于现在的军一级建制。每个省又被分成若干个“卫”,每个“卫”设“卫指挥使”,相当于现在的师一级建制。每个“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每个“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小旗”是这套卫所制度的最基层编制,下辖十名士兵。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

        宣德五年,分直隶及山西等处卫所添设万全左卫、万全右卫、宣府前卫、宣府左卫、宣府右卫、怀安卫、开平卫、延庆左卫旧属北平行都司,后改、延庆右卫旧属北平都司,后改、龙门卫、保安卫旧属前府,后改、保安右卫旧属前府,后改、蔚州卫、永甯卫、怀来卫、兴和千户所、美峪千户所、广昌千户所旧属山西都司,后改、四海冶千户所、长安千户所、云川千户所、龙门千户所。

山西都司

        旧有太原三护卫,后革。蒲州千户所,改属直隶,广昌千户所,改属万全都司。

        太原左卫、太原右卫、太原前卫、振武卫、平阳卫、镇西卫、潞州卫、沈阳中护卫后设、汾州卫后设、沁州千户所、宁化千户所、雁门千户所、保德州千户所,已下添设偏头关千户所、磁州千户所、甯武千户所、八角千户所、老营堡千户所嘉靖十七年添设、晋府仪卫司、沈府仪卫司、代府仪卫司、晋府群牧所、沈府群牧所、代府群牧所。

山西行都司所辖范围

        旧有蔚州卫,后改属万全都司。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大同前卫、大同后卫、朔州卫,由山西大同等处卫所调改及添设:镇虏卫、安东中屯卫、阳和卫、玉林卫、高山卫、云川卫、天城卫。正统三年三月,置威远卫。成化十七年三月置平虏卫。另领山阴千户所、马邑千户所、成化二十一年置井坪守御千户所。至此,山西行都司所属卫所基本固定,领有十四卫和三个守御千户所,即十七卫所。

        阳和卫城,高山卫附,洪武三十一年筑,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壕深三丈。门三:东曰成安,西曰成武,南曰迎宣。上各连楼,窝铺十四座。外各连月城,东半属阳和卫,西半属高山卫。

        建筑卫城的同时,需要建设屯兵堡。为方便屯守,一些离卫城较远的地方,还需建设军屯,供军士屯住,以一百名军士建立一屯,即一个百户所建一屯。明制,军士入伍,妻子等家属随同,此外,要求每位军士带一名随伺,称作余丁或军余。这样一名军士实际就是一户,至少有三口人,一个百户屯,至少有三百余人。在大同北部,今天的右玉、左云、新荣区、阳高、天镇及河北省阳原等地,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屯群落。

        东井堡就是阳和卫卫城以南一处扼守通往京城官道上的重要军屯地。

        据《大同府志》载,到正德年间,大同镇所属各卫军堡共三十一堡(名称略),其中阳和卫三堡,即白登堡、关头堡、猫儿庄堡,其中猫儿庄堡为本卫哨马营。

        除军堡外,正统以后,民堡也在大同地区兴起,由于蒙古骑兵不断侵入抢掠,许多村庄或一村建一堡,或者几村合建一堡,一旦边关有警,村民等全部进入堡内,关闭堡门,设民丁自御。据明正德《大同府志》载,除三十一座明确记载为军堡外,在大同府统御地区,尚有土堡七百九十二座。

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官员称谓及其品级

        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其下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等。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高级军官都不世袭,由朝廷从世袭军官中升任或从武举人中任命。卫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卫镇抚(从五品),其下属有经历(从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使等。千户所有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所镇抚(从六品),其下属为吏目;百户所有百户(正六品)、总旗、小旗。自卫指挥使以下军官则都是世袭的。

        明末大同镇阳和卫军屯李鹏、李宁二公遣离子嗣尚升、尚贤及族人历史背景:

        明末,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1644年李自成攻克太原 ,降大顺政权。

        1644年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李自成迫至京师城下。

        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外城,直逼皇宫。十九日破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

        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由明将吴三桂开关迎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

        同年四月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杀大顺守将张天琳,降清英亲王阿济格。

        1644年九月清顺治帝福临从盛京入关到北京。十月初一颁登基诏书,正式定都北京。

        顺治五年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十二月初三(1649年1月)于大同起义归南明,割辫为标志,遵用永历正朔。耿焞逃往阳和,家眷被姜瓖处死。多尔衮得知消息,派阿济格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沿途扫清大同府周边州县姜瓖所部,直逼大同城,阳和卫东井堡扼守清军进军要道,兵锋所向,鹏、宁所在军屯地首当其冲,战争结局清军胜。

        姜瓖反清复明前夕,鉴于时局动荡,军情多变,朝代更替的严峻复杂环境,为保全后人,接续香火,据怀仁神嘴窝村《李氏家谱》记载,顺治五年(1648)初秋,时任明山西行都司阳和卫东井堡(集)军屯地千户总李宁(李尚贤之父)与其兄(叔伯或堂兄)李鹏(李尚升之父)在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生死存亡战争险恶环境中前路未卜,生死难料,于是秘密计议,做出一个大胆且冒险的决定,并立即果断实施,这个决定就是由军屯地秘密遣散二公之子李尚升、李尚贤等族人,尚升、尚贤兄弟即由鹏、宁二公派军中族亲隐秘护送,沿途机警疾行,辗转跋涉,风尘仆仆,连日赶路,几日后(东井堡——神嘴窝村约100余公里,)最终落脚大同府桑干河畔神嘴窝村定居下来。尚贤娶同村大户杨氏为妻,尚升(阳和卫有妻室)、尚贤就此成为怀仁神嘴窝村一世祖,居此繁衍生息。

        顺治五年十二月初四日阿济格率清军到大同城下,进行围剿。

        顺治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姜瓖部下总兵杨振威带六百官兵发动兵变,杀姜瓖与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持首级出城受降。次日,清军入城,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多尔衮“谕大同城内官吏兵民等曰:姜瓖自造叛逆大罪,摇惑众人,诱陷无辜,尔等被围城中,筑城掘濠,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衣大炮攻破,尽行诛戮。”城墙高度拆除五尺。

        鹏、宁二公结局如何?已无实据可靠,若战败被俘仍活在人世,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总会传出一些口信,结论是二人音讯全无,不知所终。同样,二公当时在明军中军职官阶亦无实据佐证,后人记录这段历史留下一些未解谜团,引发诸多遐想。同时,也促使族人继续探究二公在明清风云际会中的足迹,本真记录这段家族史进行不懈探索。

        从清顺治帝入关,多尔衮屠大同城至公元21世纪16年代,三百六十余年间,怀仁神嘴窝村《李氏家谱》谱录自一世尚升、尚贤二公始,至今神嘴窝村李门已繁衍十五代,计约1100余口,勤劳继世,耕读传家,人丁兴旺。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催生了鹏、宁二公做出果断决定,以睿智舍己的担当,结束了作为明帝国军户的宿命,保全了生命的种子,开启了后人新的农耕生活,时至今日仍在这片黄土地生根开花,开枝散叶。

        鹏、宁二公被后人尊为阳和卫先祖,“保招魂”至神嘴窝村奉祀。

      十世精华公宗脉承祧示图

                        明代

                      阳和卫

                          宁 

                            |

                        清代

                  神嘴窝一世

                        尚贤

                  (配杨氏)

                            |

                        二世

                        复旺

                            |

                        三世

                        培初

                            |

                        四世

                        廷勷

                            |

                        五世

                        畅清

                            |

                        六世

                        生瑞

                            |

                        七世

                        郁成

                            |

                        八世

                        登科

                            |

                        九世

                        恒阳

                            |

                        十世

                        精华

          (1885年前后生人)

                            |

                      十一世

              毓芳 毓兰 毓芝

              三女 次女 长女

就近划分。

1第二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友谊街以南,新洺路以东,东三环以西,露禅大街以北城区居民子女;建安街以南,新洺路以西,京广线以东,露禅大街以北城区居民子女(不含三实、七里店学小学、苗屯小学、北杜小学、南杜小学、岳庄小学、裴坡庄小学招生范围)。

2第三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新洺路以东,友谊街以北,东三环以西,科技街以南居民子女,施庄村民子女,祥丰苑居民子女。

3第四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新洺路以东,科技街以北,东三环以西,北环路以南居民子女,东大街村居民子女、一中教职工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4第六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杜刘固村居民子女及新社区居民子女、第二中学教职工子女和永洋钢厂职工子女。

5实验小学

招生范围:建安街以北,健康街以南,新洺路以西,京广线以东城区居民子女;洺关南街村民子女。

6临洺关实验小学

招生范围:健康街以北,新洺路以西,北环以南,京广线以东居民子女;京广线以西,太白路以东区城居民子女和洺关西街、北西街村民子女及进城务工子女(不含四实、北东街小学、北街小学招生范围)。

7洺州小学

招生范围:区委、区政府职工子女,赵固村及赵固新村居民子女,苏固村居民子女。

8城北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河北铺村民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9临洺关镇北东街小学

招生范围:北东街村居民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10临洺关镇北街小学

招生范围:北街村居民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11临洺关镇七里店小学

招生范围:七里店村及七里店社区居民子女。

12临洺关镇苗屯小学

招生范围:苗屯村及苗屯社区、天骏华景苑、万浩凤凰台居民子女。

13临洺关镇南杜村小学

招生范围:南杜村民子女及新社区、绿苑小区、紫御东城居民子女。

14临洺关镇北杜村小学

招生范围:北杜村民子女及新社区居民子女。

15临洺关镇裴坡庄小学

招生范围:裴坡庄村居民子女及紫东苑小区和天和家园居民子女。

16临洺关镇岳庄小学

招生范围:岳庄村和岳庄小区、广源小区居民子女。

17临洺关镇中召庄小学

招生范围:中召庄村民子女及澳洲小镇居民子女和棉纺厂职工子女。

18临洺关镇东召庄小学

招生范围:东召庄村民子女及新社区、化肥厂家属院居民子女。

19界河店乡兴业小学

招生范围:兴业村居民子女。

20界河店乡西大屯小学

招生范围:西大屯村和梦湖新城、邯城北郡、梦都新城、洺水雅居居民子女。

二、初中各校招生范围

1第一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居住在政府街以北,新洺路以西,京广线以东,北环路以南的居民子女。

对口学校:第二实验学校、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北东街小学、北街小学、临洺关实验小学。

2第三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居住在友谊街以北,新洺路以东,中华北大街以西,北环路以南的居民子女;施庄村民子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祥丰苑小区居民子女。

对口学校:第二实验学校、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学校、第四实验小学、临洺关实验小学、东方艺校。

3第五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友谊街以南,中华北大街以西,明山大道以北,新洺路以东居民子女;东三环路以西,迎宾大道以北,中华北大街以东,建安街以南的居民子女。

对口学校:第二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岳庄小学、裴坡庄小学。

4实验中学初中部

招生范围:居住在政府街以南,新洺路以西,明山大道以北,京广线以东的居民子女;金藤园(含西区)、宏达小区、锦绣百合苑、海泽园的居民子女。

对口学校:第二实验学校、实验小学。

5洺州中学

招生范围:居住中华北大街以西,南外环路以北,京广线以东,明山大道以南的居民子女;东外环路以西,南外环路以北,中华北大街以东,迎宾大道以南的居民子女;北李固村、赵固村、苏固村、杜刘固村、北界河店村、南界河店村本村户籍居民子女(含新民居);区委、区政府职工子女、永洋钢厂职工子女和第二中学教职工子女。

对口学校:第二实验学校、实验小学、洺州小学、六实、北杜小学、七里店小学、苗屯小学、南杜小学、北李固小学、界河店乡兴业小学、西大屯小学、北界河店小学、南界河店小学、永美小学。

6外国语学校

招生范围:招龙泉东、瓜井、睢宁联校、五里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7城西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招临洺关镇北石口小学、东召庄、娄山、西召庄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8城北实验学校

招生范围:招本校、临洺关镇段庄联校、洺阳联校、滩头联校、柴凹、屯庄、银河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9第三中学

招生范围:招大北汪镇柳村、大北汪联小、大北汪中心学校、东邀漳小学、西赵目连;讲武乡七方联校、南尹固、华香学校;育才、曙光、博文;吕七方、东七方。

10第四中学

招生范围:招永合会镇永二、冀窑、张窑、李沟、吴庄、焦窑、王边联校、大油村联校;界河店乡何庄联校、北两岗、前曹庄、后曹庄、北郑村。

11第五中学

招生范围:招刘营镇余刘营、陈刘营、榆林联校、龙曹、梁刘营;讲武乡东李解、后马营、东赵王固学校、尚古、讲武联校、小北汪联校、张虎庄联校、王白学校,明星学校。

12第六中学

招生范围:招西苏镇三塔后六联校、前六星、孔村、碾头、周村;小龙马乡大张村、明德联校。

13第七中学

招生范围:招西苏小学、双陵、孟尚、方头固、洞头、尚村、马固、油村、晨晖。

14第八中学

招生范围:招张西堡、借马庄、陈义、张西堡中心小学、七急联校;辛庄堡西七急;西河庄乡西河庄联校、南河庄联校、刘宋寨、顾闫联校、善寨;张西堡新星、英才、旭光。

15第九中学

招生范围:招广府镇北街、东街、西街、南桥、莲花口、夏堤、西河庄河西堡、丰华。

16第十中学

招生范围:对口全区招收体育特长生。

17第十一中学

招生范围:招刘汉乡韩店、刘汉、白塔联校、冀尹固、北尹固、刘固联校、北陈村、寨里、北榆林、姚村、武庄。

18第十三中学

招生范围:招西河庄乡门寨联校、陈寨联校、高寨;朝阳、黎苑、博林。

19第十五中学

招生范围:招辛庄堡联校、后司郭庄、韩庄、豆二、豆三、赵东、康东、博汇、晨阳、航宇。

20第十六中学

招生范围:招东杨庄、杨庄、东陈甫、西杨庄、屯庄、前马营、茹佐联校、西陈甫、许庄;辛庄堡乡席一;光明、博硕、启智、航宇。

21第十七中学

招生范围:招小龙马、郑营、八汪联校、东张固、北沿村、郭庄、北护驾、西张村、启明星、关村、恒一、蓝精灵。

22豆下乡中学

招生范围:招张下乡、余家寨、豆下乡、马一、中堡屯、夏堡店、杜屯、闫胡寨、乐佳。

23石官营中学

招生范围:招陈村联校、前当头、石官营、航宇学校、丰华。

24正西中心学校

招生范围:招正西乡五湾联校、中心学校、西宋固、朱庄联校、西高固、前高岳、明达。

25西阳城中心学校

招生范围:招西阳城、西阳城第一联校、尚庄、通头联校、元昊。

26曲陌中心学校

招生范围:招四分村、曲陌联校、尧子营、许李曲联校、冯庄、故城、南卷、希望、北卷西、培英、晨光、素育。

  衣姓起源

  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衣氏祖训为:余之素志,所好林泉,栽花种竹,养果锄园。吾不欲声名振地富贵惊天,唯只愿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樽不乏酒,炉不断烟。

  衣氏全谱

  腾祖支(1938年专修,2006年3月重新编译整理)

  前 言

  家里面有族谱,就像一个国家有自己史书。春秋时楚国就有梼杌(春秋时楚史名)、鲁国有《春秋》,这些都属于国史。从古到今各个国家的历史,是用来考世系、知终始、别本支、分昭穆的。至于各种姓氏的家谱不也是这样的作用吗!一个国家没有历史,那么对于国家的治理情况不清楚,兴衰状况也看不出来,就达不到惩前毖后的目的。若家里没有族谱,那么亲疏不分、远近不辨,将怎么诚心诚意地面对祖先和使家族里人和睦相处呢?所以说,一个家族要有家谱的重要性和一个国家要有历史资料一样重要。一个国家有专门的历史记载机构按年度毫无遗漏地记载着历史,而家族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专门修订家谱的人,也很少有为修订家谱、为了家族利益而着急操心的人。所以很多姓氏的家谱都残缺不全、内容也衔接不上,令人感到遗憾。我们衣氏从来没有对全谱进行修订,就是连对支谱修订的也不常见。最早的修订家谱的人是以孝思碑文作为篇首,再附序言两则,但两则序言上并没有年月日和姓名等内容,搞不清楚是谁所修撰的。到了乾隆22年们们明祖开始修订春祖这支的族谱,才开始清楚地记载年月日和姓字名谁。到那个时候将近200年的时间没听说有正式修订族谱的人。即便是有也不过声称说是为了修订家谱走遍各村骗取钱财和吃喝罢了。族人对这些骗吃骗喝的人也是笑骂,也不愿意上当受骗来搞家谱的事情。鉴于此种情况,我早就有正式修订全谱的想法,避免同姓的人相见不知辈分的高低而尴尬羞愧。(未完待续)

  衣氏为人

  衣相宽 (1900~1999),衣氏第十五世孙,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自小喜爱读书习武,侠肝义胆,生就一副仙风道骨,手中一杆精铜烟袋杆是他的随身武器。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备受邻里乡亲尊崇,备受历代父母官器重,是方圆百里享有崇高名望的民间圣人。清末,曾凭着铁齿铜牙调停了绿林好汉与官府长期不分胜负的争斗,保了一方平安;某年冬天,在路边收留了进京赶考因用尽盘缠而病饿将死的南方秀才,留其在村里当私塾先生,来年,资助银两供其进京应试,秀才金榜题名升任山西高官,为感恩派亲信秘密在临朐买下田地,建造庄园,赠与家境清贫的衣相宽全家,自此衣氏家道兴盛。衣相宽生性仗义,除时常接济邻里,还经常为乡亲作担保借贷,民国年间,兵荒马乱,被担保人闯关东失去音信,衣氏家中田地全部被用于替人还债,大半房产也被用于抵债,衣氏家境再度陷入窘境,解放后土地改革,衣氏家族因祸得福被划为“贫农”,文革期间,被担保人的后人从东北回乡寻亲,重金谢恩,衣相宽坚决拒收礼金,成为当地一段佳话。文革期间,曾保护多位被迫害人士。生四女二男,皆成大器,后代子孙受祖先福荫,自然时时事事顺利。

  衣复恩 (1916~2005) 出生于山东济南。1933年考入杭州高桥的中央航校,攻读轰炸专业,1936年毕业。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与战友驾驶9架中国战机,奉命轰炸上海虹口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几乎全部命中目标。 1939年11月, 任空军九大队副队长,率9架苏制性能差、航速慢的SB-2战机,与敌机恶战在昆仑关上空,击落数倍于我的敌机,受到蒋介石传令嘉奖。1941年,衣复恩被选中去美国受训,是第一位取得这项专长的中国军官。从1943年起至1952年,任蒋介石和宋美龄座机“美龄号”、“中美号”座机长。 当时,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身边,有两个亲信人物。一是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人称蒋宋的皮包;另一是“美龄号”与“中美号”总统座机的座机长衣复恩,时人称他为蒋宋的手杖。前者管钱物,后者管出行。(1952_1955)去美国任“大使馆武官”3年半;回台后,任“空军总部情报署”署长。直接掌管U-2高空侦察机,担任“空军总司令部”的副参谋长。军衔逐级攀升,由中校、上校、少将,一直升到中将,后奉命创办“中华航空”。衣复恩与蒋氐父子关系深厚,尤其与蒋经国总统几乎每周见面,蒋经国儿子也拜衣夫人为干妈,衣复恩与蒋经国保持整整23年(1943-1966)的亲密友谊。他1971年担任亚洲化学公司董事长,经过20年的努力,由台币数千万元的营业额增到48亿元,扩展了10多家企业,并在大陆的广东佛山、惠州,陕西咸阳,上海等地投资办厂。同时大陆的文教事业,在北大、清华设奖学金,在通县潞河中学建体育馆,在山东平度县高戈庄办希望小学。

  衣玉文(雨亭) (1918~2003)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衣氏第十六世孙,十五岁被抓丁从军,后参加革命,因识文断字,聪明勤快,又自幼受其母教育略懂医道,很快成为部队卫生兵骨干,曾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救下伤员,其中有几位还是高级军官,战场上屡立战功,入党、提干步步高升,转业后,历任北京铁路局双桥建厂局医院院长、陕西咸阳铁路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著有军医医学专著多部。人称一代儒将。生五男四女,长子长媳均为山东工业大学高材生,就任山东省地质矿产局高层领导,次子在北京某国家职能监督部门任职。

  衣瑞伦 (1919--1994),山东省临朐县福山集村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山东军区四师十一团排长、政治指导员,华东七纵队六十三团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过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先后任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一团参谋长、副团长,二十五军教导大队队长,七十四师团长、副师长等职。在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全歼当面之敌伪首都师白虎团,为全线停战创造了条件。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一九六师参谋长、副师长,六十六军副参谋长、副军长等职。1954年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72年5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他亲自组织对轮训部队的后勤保障。198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委。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

  衣延章 男 1936年12月生,中国注册会计师、桂林工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电工会计学会等五个学术团体理事。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1981年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有20余篇在六种刊物上发表,1992年与北京经济学院教授王又庄主编了《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一书,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从1980年开始经常在全国省市部门、大学、社会团体讲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质量经济分析等现代化管理课程。在财务会计实务工作中,主管过两个大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两个大型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经济分析制、审计制度。组织实施过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班组经济责任核算,得到社会好评,成为行业的榜样,是我国最早提出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的学者之一。

  衣富春 (1933~1995)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衣氏第十八世孙。自幼为孤儿,由其哑巴外婆抚养成人,善习武但从不持强凌弱,喜读书明理知事,疾恶如仇,建国后在镇反、肃反、三反五反运动中表现突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出来的公安干警,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高强的武功,屡破奇案大案,特别是受其外婆哑语熏陶,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残障刑侦专家。一生清正廉洁、尽职敬业,历任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

  衣宝廉 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5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惠春 男 1940年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师范艺术专科,1988年毕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从师国画大师何海霞研修山水画。现为中国书画社画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东北分院秘书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国画研究会理事,抚顺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副研究馆员。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画家历遍祖国名山大川,在师造化,识传统的基础上,其作品缘情悟道,不拘一格,受到李可染,张仃等前辈称道。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合肥、汕头、抚顺等地及日本等国举办画展,尤以《黄山写生画展》和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展》为世人瞩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为《毛主席纪念堂》《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张学良陈列馆》等单位及众多国际知名人士收藏。《美术》《美术大观》《美苑》《北方航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多次刊登专家评介文章及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二十世纪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等典籍、画册中均有载录。代表作《黄山奇观》《大江东去》《春江花月夜》《华夏山河颂》《滕王高阁图》。有《衣惠春画集》出版发行。

  衣瑞龙 男 祖籍大连,生于1943年4月1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乐山嘉乐造纸厂工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喜欢上了滑翔运动。1980年代中期曾五探峨眉山九老洞,揭开流传几百年的九老洞之谜。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内对悬挂滑翔机还十分陌生时,他历尽千辛万苦,自费制作三角翼滑翔机,并经过数年摸索苦练,终于1990年9月从峨眉山金顶成功飞下。其后近20年里,省内他飞过汉源龙塘山、马家山,江油窦山,并27次从金顶飞下;省外他飞过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昆明西山、广西桂林、湖南吉首。衣瑞龙每到一地,都被称作“乐山飞人”、“四川飞人”。他用自制的滑翔伞曾在1993年9月17日、21日、23日三次分别从华山西峰、南峰、西峰成功飞翔。他是目前中国用三角翼飞翔的第一人,是至今国内飞过高山最多的探险家,1996年上海科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探险家》一书中有载其飞行记录。1993年第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四川省业余滑翔运动员衣瑞龙成功地飞越了泰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93年他自费到山东泰安,乘自制的“盼奥运号”三条翼悬挂式滑翔机,从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起飞,飞行14分钟7000余米,安全降落在泰山南麓三合村附近。衣瑞龙是第一个用三角翼滑翔机飞越泰山的运动员。

  衣奋强 三级警监。男,1949年12月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任山东省少年管教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业绩:重视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带领党委一班人和广大干警职工不断进取,锐意开拓,积极探索和推行依法治所战略,对未成年犯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建成了省级现代化文明少管所,取得了连续10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的成绩;该单位先后4次荣记集体二等功,被授予“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全国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和“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充分肯定。本人荣记个人二等功2次。主编论文作品集《托起失落的太阳》。论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改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加强未成年人的改造工作》、《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在押未成年犯的情况分析及教育改造对策》、《关于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的思考》、《搞好少管工作是我们的崇高使命》、《90年代我省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及对21世纪前期的趋势预测》等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衣庆波 男 1951年1月出生,工程师,辽宁庄河人。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任抚顺铝厂科学研究所科研项目专题负责人。主要业绩: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生产与科研实践中的难题。在研究铝电解烟道灰开发利用的重大科研课题中,研制出“沸腾法制取铝电解烟道灰再生料”的焙烧装置,填补了我国铝工业中三废综合利用领域中的多项空白,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该专利及一种采用流态化技术的装置,处理在铝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铝电解烟道灰、脏料、吸附沥青氧化铝等,并能将这些废物迅速转化成吨价值2600元人民币的铝电解原料,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效益。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用正交试验法改进沸腾炉结构,提高再生料质量》、《完成工业规模处理铝电解烟道灰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及《优化焙烧炉结构,提高铝电解脏料处理量》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质量科技论文,《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扭亏增盈》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铝电解烟道灰的沸腾焙烧处理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事迹收录《辽宁青年科技人物志》、《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等辞书中。多次被评为厂、市省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模范***员、劳动模范、名星职工等。

  衣服珂 生于1953年,山东美协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联任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8跨世纪艺术人才。多年来着力于指墨艺术的探讨,书画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被海内外多家收藏,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级报刊。曾获全国“明星杯”银奖,获马尼拉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获首届“书圣杯”国际展金奖,获日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画展银奖,获中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展金奖,获首届海峡两岸名家精品展金奖,获山东大文化评选一等奖,全国指画展银奖,庆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展美术金奖,第二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银奖,第一、二届王子杯海峡峡谷岸书画展金奖,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金奖,新加坡腾飞杯书画特等奖,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首届九洲三峡杯海内外艺术大赛金奖,入展98中国当代百位名有书画展,被齐白石纪念馆收藏。指收入选文化部大型电视片《中国书法》,指书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认定为特级作品。指画被认定为一级作品。98年应韩国永进大学之邀在大邱市成功举办了《中国著名指画家衣服珂指墨艺术展》。作品传略入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当代著名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青年国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30多部辞书。

  衣晓万 女 1956年5月生,大学文化,沈阳市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论文《情感调控与优化教学课堂教学》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获二等奖(1992年);《动手操作是使学生左右脑平衡发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学术活动中心(1994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全国第二次脑功能开发和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教与学同步,智与能并重》获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创意奖,辽宁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一等奖,大会发言(1995年);《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形成评价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获沈阳市教学研究会一等奖(1990年)

  衣俊卿 1958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黑龙江省省委候补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副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四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优秀。2002年,黑龙江大学还被教育部列入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衣向东 中国当代青年作家,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1982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战士、通信员、文书、招待员、饲养员、报道员、新闻干事、文学刊物编辑等职。自1990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正门哨》至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一个兵》、《老营盘》、《过滤的阳光》等,长篇小说《一路兵歌》、《在阳光下晾晒》、《牟氏庄园》,长篇报告文学《首都卫士》等。同时还编写了《我们的连队》、《东西南北兵》等多部电视剧。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赛典赤家谱》中记载的回族十姓是什么呀?

S撒 洒 萨 赛 散 沙 山 闪 苫 陕 单 扇 舍 双 石 苏 夙 速 宿 锁 孙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