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史的手抄报
家史是记载家族世系兴衰的史著,包括家传、家谱等,也是家庭的历史,你可以“采访”一下你爷爷奶奶,然后再记录下来,就像古代史官一样秉笔直书,家史和国史一样,一定要真实。
可以写一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你家的生活变化,希望能帮助你!
1 指史家一姓父子先后著述之史书。 《隋书·许善心传》:“望都亭而长恸,迁别馆而悬壶,家史旧书,在后焚荡。今只有六十卷在,又并缺落失次。” 2 记载家族世系兴衰的史著,包括家传、家谱等、盛行于六朝。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若 扬雄 《家谍》、 殷敬 《世传》、 孙氏 《谱记》、 陆宗 《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 3 指一个家庭的历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在会上,小猪倌倒着苦水,说起大伙也都知道的他的家史。”中华傅氏族谱历史悠久,文化内函十分丰富,这对于海内外傅氏寻根归宗和弘扬中华傅氏文化,增强傅氏凝聚力、向心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与特殊价值。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傅氏传人无一不把自己的姓氏(家族血缘的标志)与族谱(一家一族之史)视为命根,而成为寻根认祖的神圣证物。
傅姓和其他姓氏一样,有着悠久的修谱传统。最早的傅氏族谱修于何时,因资料湮灭已难于考究。但是,目前上海图书馆已收藏编修时间最早的傅氏族谱是明宣德三年(1428)的湖北沔阳(今仙桃)的《傅氏族谱》(木刻本),至今近600年的历史了。1948年元月,由傅作义、傅瑞华提供赞助,傅汝霖题写书名,印发了全国性质的《傅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目前,此谱书社会存量稀少。
近年来,海内外各地编修了不少《傅氏族谱》,其中:傅氏名人支系、区域广泛、望族之地和内容丰富的族谱有:由山西省原平市长梁沟镇傅珍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总参谋长傅全有支系的《傅氏族谱》于1989年秋印发;由台湾省台北市傅宝琳任总编编修的辽宁省海城市温香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支系的《辽南傅氏宗谱》(一卷)于2000年9月印发;由台湾省桃园县杨梅镇傅任垣主编的涉及江西吉安、福建武荣、广东镇平、台湾高雄、美浓、台中、苗栗、桃园、杨梅等地的《傅氏宗谱全本》(精装两卷计1579页)于1997年春印发;由江西省信丰县傅芳远主修涉及两省14个县市(江西省:龙南县、崇义县、信丰县、全南县、大余县、会昌县;广东省:南雄市、始兴县),完成时间最短(仅8个月)、花费最大(2334万元)、谱书页数最多(计5153页)、谱书最重(2584公斤)的《傅氏七修族谱》(16 开本,13大卷)于1998年9月印发;由闽西傅氏族谱编写组傅瑞主编的中华傅氏通谱第一卷《清河郡闽西傅氏族谱》于2004年秋在福建闽西印发;近几年由四川简阳糖厂厂长傅纯佩负责主持主编或参与编修的《傅氏族谱》(7卷)先后在简阳 (全市傅姓人口4万人左右,是四川傅姓人口大市)印发,且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深受族人好评。
目前,海内外官家图书馆收藏中国《傅氏族谱》共193种1550册(其中:上海图书馆100种95册),日本、美国10种102册,若加上民间保存的《傅氏族谱》估计总数可达1000种8000册左右。目前,各地民间个人收藏《傅氏族谱》600多册,其中:四川渠县傅昌志400多册;福建上杭傅恩林100多册;湖南长沙何光岳 30多册。这些族谱已成为研究傅氏起源、迁徙分布、寻根问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下面,简略介绍一下《傅氏族谱》征集资料和编修方式:
1、征集资料。⑴傅姓来源:何时(朝代、年号、年份)从何地(省、县、市、区、乡、镇、村、小地名)迁来;始迁祖的名字、号、生卒年月、简历、配偶情况;迁入原因和当时概况;迁入定居地点,先写旧地名,再括注今定居地的简要描述;始迁祖的祖上世系;承传的排行字辈情况。⑵傅姓发展变迁:始迁祖的后代分支、分房情况;在本地的迁移、繁衍情况;向外地以至向港澳台及海外迁移情况;家族的重大事件(如族谱编修、“清明会”、祭祖活动、宗亲联谊等)和重大变化情况。⑶傅姓现状:到目前为止,共繁衍了多少代(最高代和最低代);族人居住分布情况;大约户数,人口数量情况;经济文化状况;其它有必要叙述的情况。⑷傅姓名人情况:内容含姓名、性别、生卒年月、文化程度、民族、出生或居住地点,职务职称、工作生产单位,对家族对社会所作的主要贡献。⑸傅姓庙宇、祠堂、陵墓情况:内容含名称、地点、建于何时、建筑经过、资金来源、规模如何、历次整修情况、是否毁损、现状如何、每年祭祀活动情况;主持人基本情况。⑹傅姓族谱情况:从初修开始,历届修谱情况(时间、地点、组织机构、主持人、主编人、经费来源等):族谱保存情况;新谱续修情况;族谱名称、主要内容、版本格式、页码、发行范围、印刷册数、价位等情况;族谱续修主持人(或主编人)和旧谱保管人员的通讯联络(邮编、地址、姓名、电话号码)情况。
2、编修方式(只介绍“两统”新编式):
所谓“两统”,就是统一谱头内容、统一正文格式。
“统一谱头内容”:所谓“谱头”,就是指家谱的上篇(或上卷、上册)部分,使用统一的傅姓文、图资料。一是内页部分主要有始祖图像、全国(或本地区)傅姓人口分布示意图、傅姓宗亲题词、谱序(自序、客序)、谱例、谱论等;二是正文家族概述部分,主要有傅姓历史来源、傅姓郡望堂号、傅姓播衍迁徙、傅姓历代名人、傅姓家史族谱、傅姓文化遗迹、傅姓宗亲联谊等。
“统一正文格式”:就是指家谱正文部分统一格式和内容。一是家族源流:主要叙述各个支系的迁徙踪迹、繁衍分布;二是家族世系:主要记录各个支系图、世系谱等;三是家族文化:主要记载字辈派语、家法族规、族谱编修、人物纪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四是家族人物:收录人物传记、人物纪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等;五是家族旧谱:历届修谱概述、旧谱影印等。此外,附录部分要有编修家谱的公开信、编委会成员简介、捐资赞助名册、修谱始末、家谱发行名册、家谱赠送名册、族人代表通讯录、家族出生人口情况登记表、家族娶嫁人员情况登记表、家族死亡人口情况登记表等。
“两统”新编式,可采取以下“四法”进行编修:⑴区域编修法:以行政区域进行编修家谱。如:《重庆市垫江县傅氏族谱》等。 ⑵支系编修法:以族系、房系进行编修。如:《渠县青龙乡傅家沟支系谱》等。⑶名人编修法:以某地、某支系的某个有代表性的傅姓名人进行编修。如:《傅斯年家谱》、《傅雷家世》等。⑷字辈编修法:以同一字辈进行编修。如:《梁平县湖广镇川傅氏家谱》等。⑸堂号编修法:以某个堂号进行编修,同时又即总体大通谱的卷本。如: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所主导编修的《闽西清河堂傅氏家谱》等。
有三种制作方法:
1族内老人编纂
这个很好理解。找族内年龄比较大,对族内人员结构比较清楚地人来完善编修。
2电子书籍
想要做电子家谱通常是需要下载一个app进行家族人员信息的填写,最后自动生成为固定的家谱格式,听起来比较便捷省时,但弊端也存在。例如最主要的这两点:
(1)电子家谱app的使用上比较复杂,修谱人大多年龄偏高,对手机功能不是很了解,研究很久研究不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专业家谱编印机构做传统纸质家谱。
(2)电子家谱通常家谱格式为固定的几种,只能从其选择一种,并按照其格式要求进行填写信息,有些家庭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些固定格式,或想要改变一些内容,都是实现不了的,最终,也是会选择专业家谱编印机构进行定制化的家谱排版。
3传统纸质家谱
听起来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但实际上传统纸质的家谱进步在细节,例如:
(1)纸质,都知道宣纸印刷是最好的纸质保存材料,但古法宣纸制作出来很是不容易,但当今社会的进步,把宣纸的质量进行了升级,能够满足存放百年的需求。
(2)排版,家谱排版方式可以根据家族人员需求,或信息资料的整理不同,进行排版格式的小改动,更人性化,更易于老师们的家谱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服务,修家谱不是一件快速上手的事情,而是需要专业的知识指导,才能更顺利的开展家谱编印工作,传统纸质家谱印刷公司通常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编修指导服务,例如锦秋文谱|中原鉴志谱编印中心即是如此,服务这一点,是电子家谱做不到的。
以上综合,电子家谱和纸质家谱各有优缺点,个人比较倾向传统纸质家谱,纸质家谱更加庄重,比电子家谱更有仪式感,敬重感。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家谱组成部分:
1、谱名、版次录
2、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
3、谱序、题词
4、凡例
5、谱论
6、祖先像赞、遗像、
7、目录
8、姓氏源流
9、恩荣录、碑文
10、历代修谱名录
11、祠堂、坟茔、郡望、堂号
12、字辈
13、世系图表
14、家风、家训、家规
15、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
16、风俗礼仪
17、契约、族产
18、家族文献、杂记
19、功德榜、事迹介绍
20、领谱字号
21、附记、后记、留余录
引言
何谓族谱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谱牒等。是一种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内部的世代、传承等关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
族谱的组成
族谱的编纂是在儒学指导下进行的,从浅层次上看反映了祖宗崇拜,从深层次上看,则是儒学思想的反映。族谱,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莹、家训族规、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
1谱名
阐明本族的姓氏和堂号、续修次数等问题。以民国版《江津县汉鼓山王氏族谱》为例,在封面上即写明本谱由发源于江津的王氏族人续修,重修时间为乙酉年(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其中,江津是地名,汉鼓山王氏则是堂号。
堂号,实质上是祠堂名号,是家族的标志和代表。汉鼓山王氏祠堂,是太原王氏迁居到江津的始祖——王千一之子在父亲的墓旁不远处所建。
2谱序
谱序又叫卷首语,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他关于本族的记述。谱序的内容大多是论述纂修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历次修谱的情形、本次修谱的缘起和本姓本族的源流等。而外姓名流所作的谱序,则注重儒家道德伦理的宣扬,强调敬祖宗、辨昭穆、孝祖先等。谱序的作者包括各色人等,有的是本族之人,有的是社会名流,也有的是当地的地方官员。
3凡例
凡例又称谱例,主要阐述族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例如,1774年在续修《孔子世家谱》时,衍圣公府颁发的谱例共有34条。如入谱规矩,出谱规矩,立传规矩等。
入谱规矩。 一般来说,族谱在收录族人时,并不考虑他的贫富贵贱、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是同一祖宗的子孙,只要不违犯国法、家规等硬性要求,都能入谱。
出谱规矩。 主要针对犯罪、出家的族人,要从族谱中移除。
立传规矩。 对于家族重要人物,对其德行、功业、学说等进行记录,供后人学习。
4谱论
谱论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和方法等加以发表和阐述。在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也很关注续修族谱。例如,清代的顺治皇帝指出续谱的目的在于强化孝梯思想,妥善处理长幼、尊卑之间的关系,加强家族内部的联系,教训青年人不要胡作非为,让他们明白礼节,改良社会风气。
7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记述的是本族的来源、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之间的关系。这是宏观介绍本族的来龙去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对始迁祖之前的家族情况的考证,习惯上往往会追溯到黄帝,并且会千方百计和历史名人攀上关系。这样做虽说影响了家史的真实性,但是也说明了后人对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尊崇。
6世系考
世系考详细记载了族中所有成员,从第一世到修谱时的最后一代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日、行次和子女等,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日和寿数等。有的也记载本族支系的历史渊源和迁徙情况。这部分是整个族谱中最重要的、篇幅最大的部分。
7世系表
世系表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内部的世代、传承等关系。有的地方会把世系表画在神轴上,逢年过节时,隆重地进行祭祀。山东高密的李氏家族,还保有这样的习惯。
从黄帝到始迁祖
在族谱修纂时,有些家族会把从黄帝到本族始迁祖的世系加以追溯。例如,前述衍庆堂《李氏宗谱》就罗列了从一世祖利贞到65代祖李道的世系。由于唐代之前的族谱大都已经散失,所以,这种追溯往往无法证实。
8字辈
字辈起源于宋朝,是专门登载族内姓名排行的字语。字辈一般选择具有美好寓意的文字,在排列时有的是四言、五言或七言,句子可长可短。字辈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据说宋太祖赵匡削曾经给赵家立了14个“范字”——“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共14个字。在族谱中,“字派”“班次”“班辈”“班行”等都是字辈的同义词。记载字辈,主要是给族人取名使用,目的是“顾名思义”,了解尊卑和亲疏。
9宗祠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处理族内重要事务的场所。在《礼记》一书中,先哲指出君子建立房屋,要先立宗庙,再立马厩和库房,最后才修建家人的住所。
宗祠出现之前,中国已经有了宗庙、石室、家庙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建造,都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希望子孙后世能够铭记祖先的恩德。
10坟莹
古人认为,已经过世的祖先可以庇佑后人,因此要慎择葬地。让死去的祖先入土为安,也是子孙孝梯的表现。此外,古人非常注重对祖坟的保护。在族谱编纂中,坟莹一般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内容。
11族规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个体与家族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个体的行为,不仅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家庭、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有必要用家法族规来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确保家族的长盛不衰。对此,宋代儒学家程颐强调,做父亲的要从严治家,否则就会乱了长幼尊卑之序和男女内外之别。要从严治家,就必须有家法。
族规又叫家范、家规、家训、家法、宗范等,是由家族的尊长或者成员代表共同制定的,带有劝导和惩戒双重特性,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则。儒家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伦理劝诫比惩戒更为合理。家法族规深受儒家这一思想的影响,以道德教化为主,以惩戒为辅。
此外,还包括族产、契约、人物传记、迁徙记、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捐资人名、领谱字号、续后篇等内容。
族谱可以回答“灵魂三问”
我是谁?族谱的世系表可以回答。
我从哪里来?从族谱的迁徙记可以得到答案。
我要到哪里去?从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可以找到做人的目标。
千年族谱盼新生
《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种族传承,就会有族谱。在美国,有十三位总统有爱尔兰血统,包括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克林顿等。而爱尔兰斋美国人大约有3700万人,在美国3亿人口中占据1/10。尽管只有大约31%的爱尔兰血统,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非常珍视它,希望它可以为自己的竞选提供帮助。
在当代,外国也有很多家谱网站。例如,奥巴马的爱尔兰血统就是由英国的家谱网站发现的。1850年,爱尔兰面临着严重的土豆大饥荒。那一年,有个名叫法尔蒙斯·基尔尼的爱尔兰青年和姐姐、姐夫一起逃到美国俄亥俄州,接收了亲戚的房产。后来,他结了婚,并生育了10个儿女。奥巴马的母亲安·杜汉就是基尔尼的后代之一。所以,法尔蒙斯·基尔尼是奥巴马的五世外祖父。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人。2011年5月,奥巴马前往爱尔兰中部奥法利郡的小镇莫尼高尔“寻根”。
而在现代化的中国,也一定会有族谱的一席之地。
—end—
PS:除关于汉鼓山王氏的内容及外,本文其余内容大多引用自《家国情怀 儒家与族谱》(岳晗著)一书,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家谱的颜色最好以土黄或者深蓝为好
下面说下内容问题:
二、家谱内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
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
(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
(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11)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
(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
(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三、家谱的价值与弊端
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可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历史上,家谱的编撰方式分为两个时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谱主要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务;宋以后主要是私修,修谱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维护族权,为宗族睦族服务。当今时代,家谱作为历史文献,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以前受“左”的思潮影响,往往将家谱看作“四旧”,视为糟粕,有的烧毁。即使保存在图书馆的家谱,也是堆放在角落里,听其尘封虫蛀,显然是不妥的。
开发家谱资源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首先是文物价值。存世的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钞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该书善本的家谱就有635种,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级的文物。
其次是资料价值。著名史学家梁启超指出:“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数量可观的家谱,不仅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等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即对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都能提供许多重要资料。如对称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即源于皖南徽商家谱。
再次,家谱具有教化功能。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辩证的统一,现代文明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也只有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才会有生命力。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当代文明建设也必将起重要的激励作用。
最后是寻根价值。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而且只有家谱才能提供这些资料。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自1996年底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海内外的数万名读者,其中不少都是为寻根问祖来查询家谱的。当他们从家谱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其兴奋之情真是难以形容。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主要产生封建社会的文化载体家谱,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几乎所有的旧家谱的谱序、凡例、族规家法等内容,都露骨宣扬封建忠孝节义、三从四德、重男轻女、族长专制等封建伦理规范,乃至封建迷信等。
其次是攀附假托。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如有的李氏称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张氏则以张良、张飞为自己先祖,萧氏则拉萧何为自己祖宗等。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不一定是一家。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的,最明显是朱熹,翻阅朱熹作谱序的家谱达几十种,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如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明清时,有“谱匠”、“谱师”职业,专为有些家族制作伪劣产品。
再次是书善隐恶。有的家谱凡例明文规定:“史则善恶俱载,谱则书善不载恶,为亲者讳也。”家谱中,凡本族列祖列宗系官宦、名人、奇才、烈女的,则辟有小传,乃至编写传记、行状,刊载墓志铭等。另一方面,对家族中所谓“叛逆”、“犯刑”、“败伦”、“背义”、“杂贱”者,则采用“除名”、“出族”、“出谱”等措施,不予书写,名不见谱。
当然,旧家谱在观点、内容、体例等方面,还存在其他弊端或不足,我们对旧家谱必须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家谱的封面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主体形式,叫世系图,长这个样子
世系图分为宝塔式图谱、树系图谱、线性图谱和牒记式图谱(无图,曾以是以文字叙述先人事迹)
树系图谱
线性图谱
再来说说,为什么要写家谱呢?
目的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
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
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的内容都有什么?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训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注重家法、国法
(二)、和睦宗族、乡里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四、有功绩和品行之人的传纪。
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五、家族中人的诗文著作。
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在这部分进行续补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六、祖先、老照片、风水图等。
这里的祖先、老照片好理解,其中风水图主要只祠堂图、墓土。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所以在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甚至详记地理方位。有的族谱中还要把故居和村庄图放上。
最后补充一点,女孩可以上家谱吗?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不过现代修家谱也有例外,因为有可能小辈都是女孩子了,所以也有女孩保存家谱、传家谱和修家谱的情况出现。
谁告诉你伊姓是少数民族?伊姓是纯正的汉族。!就算是鲜卑人现在也是汉人
伊(Yī)姓源出有3:
1、源于上古。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他出生时,寄养于伊侯长孺家,他的后代便以伊为姓,称伊氏。
2、出自伊尹之后,以水名为氏。商朝大臣伊尹,曾居在伊川,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居住水(地)名“伊”为姓。伊尹后来佐商汤灭夏,商初辅佐四代五王,氏上古有名得贤相。历史上的伊川,在今河南省的伊河一带。伊尹之后,有莘氏之女采桑伊川,以水(地)名为姓。故此支伊姓的后裔,发源于中原地区的河南伊水流域。望族居于陈留郡,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郡。
3、为历史上伊娄氏所改。《魏书·官氏志》有记载云:后魏鲜卑族有可汗拓拔邻,以其六弟为伊娄氏,后分改为两支单姓,一支姓娄;一支姓伊,亦称伊氏。
得姓始祖:伊尹。伊氏的发祥地是伊川,祖宗是商代的明相伊尹。关于伊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根据《水经》的“伊水注”上记载,昔日有一位莘氏女采桑于伊川这个地方,在空桑树上发现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伊尹也;因为居住在伊水,所以就以伊为姓。伊尹早年是一位声誉清高的隐逸之士,躬耕于有莘氏之野,虽然隐居不问世事,但是高才贤名却传遍各地,所以,有志于推翻暴桀的平民革命的商汤,一连三次恳切地请他出山,结果在他的运筹之下,商汤推翻夏桀,成为天子。后来商汤太子继位,不学好,伊尹以两朝元老的身份,把年轻的太甲放逐到桐,并且代为主持国政。三年后,太甲悔过,他又将之迎返,把政权又交给了太甲。据说伊尹活到100岁,当他去世时,葬之以天子之礼,孟子推崇他为“圣之任者”。据《元和姓纂》记载,伊氏出自帝尧祁氏,裔孙伊尹名字叫挚,为商汤的贤相,生儿子伊陟,就是伊姓的始祖。
想要知道家谱如何编写,首先要清楚家谱所包含的有哪些内容。
一、谱名、版次录
家谱名称繁多,常用的是家谱、族谱、宗谱。谱名中最重要的是姓氏和谱籍。还有的将郡望、堂号、祖先名、排行写进谱名的,具体根据族内情况来命名。
比较重要或者重视的家谱,都有版次录,也可以说是版权页。基本包含:字数、开本、印数、张数等信息。
二、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
编修组织人员和编委会成员,以有参与编修家谱人员等情况,要明确记载,并附上照片。以备后人知道这部家谱的基本情况、编修背景等情况。
三、谱序、题词
序有自序、他序、代序三种形式。主要介绍修谱缘由、修谱目的、修谱过程、修谱人员组成、家族姓氏源流、迁徙经过、郡望、堂号、历次修谱情况、编谱原则等。
四、凡例
凡例是编修家谱的纲领和规则,便于读者读谱用谱。凡例说明了家谱编修的题材结构和篇目框架、选用图表的具体要求。
注意事项:
开门见山,条理分明。
处理好序与凡例的关系。
言之有理,简洁明快。
认真修改,精益求精。
五、谱论
六、祖先像赞、遗像、
用于光大族望,鞭策子孙。
七、目录
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该家谱的主要内容和次序排列。
八、姓氏源流
姓氏是家族的根,姓氏来自何处,根就在哪里。由于时间久远,姓氏十分复杂。有的无法考证,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姓源多元。因此,家谱需要设一章以技术全家族的得姓来源和始末。
九、恩荣录、碑文、祭文
十、历代修谱名录
十一、祠堂、坟茔、郡望、堂号
十二、字辈
十三、世系图表
世系表常见格式有十种,具体的自己去参考吧~~
十四、家风、家训、家规
十五、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
十六、风俗礼仪
十七、契约、族产
十八、豕族文献、杂记
十九、功德榜、事迹介绍
二十、领谱字号
二十一:附记、后记、留余录
这21项是否要全部入谱?这个根据家族情况来定,可自由选择项目。
码字不易,望采纳,更多细节我们可以聊`
这个可不太好分,我以为你是问蒋介石的呢?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重庆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我只能给你这么多资料了。
关于家史的手抄报
本文2023-10-24 16:24: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