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记了陕西延安刘氏宗亲的家谱,只记得志成仁文四派,请问有谁知道全部家谱?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S226;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鱼川村是绩溪县伏岭镇的文化古村落,清末至1919年,由耿介先生等纂修的《鱼川耿氏宗谱》,曾被收入《中国家谱总目》。时隔85年后,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便于海内外族人数典认祖,追宗寻根,并做“存史、资治、教化”工作,在县政协和县档案局的支持下,由有识之士主持,在重印原版本的基础上,再进行续修,历经近二年的努力,于清明节前问世。
盛世修志续谱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新时代编新谱牒是一个新课题。县政协文史委和县史志办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南京、辽宁、安徽等省图书馆提供了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的著名教授为新编成的《鱼川耿氏宗谱续修》作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发育研究所的基因与姓氏研究题辞。新修成的谱牒蕴藏着大量的有关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众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物学及地方志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编谱牒改革了旧谱牒的体例,并用新的观点、新的资料和新的方法来编修,使内容更富于时代感和科学性,进入了现代精神文明产品行列。该谱纵横陈述近千年社会沿革、逾万里人事沧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部该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百科全书。该书采用谱志结合的方式,可读性强,还可以经世致用,惠及后人。必将成为他们寻根问祖的指南、联亲系缘的纽带、乡土教育的读物、基因研究的个案。也将起着热爱祖国、熟悉家乡、传递信息、凝聚亲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亦是徽学研究的乡土教材,值得一读。 据河阳耿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山东历城县教谕耿愈公(为河阳北陈镇人)以多年兵乱,其先祖延续十七世,详细世系已无法考证,乃决定以耿愈为一世祖,另行肇基。耿愈生三子,长子、次子现已失考,三子讳从善,徒孟州城内,生二子,长志道,次志德。经过这六百多年,其子孙后裔已传至二十七世。主要分布在孟州城乡和洛阳吉利区。初谱修于1850年,由十八世品山两族汇集谱牒编辑而成。民国九年(1920),又由族长耿国典、族正耿春宴主持续修。1999年三月重设续修族谱理事会,由耿春泉任会长,耿太河、耿青伦、耿则安任副会长,耿全纯任主编,重新续修河阳耿氏族谱。
此次续修,原谱中的序言、族规、人物考、碑文、节孝考、二十世以前世系图等维持原样。从二十一世起增加字辈:繁全则可怡,乃及迪安乐,勃兴树宏基,荣臻平明治,承传鼎盛期等字。
自一世祖愈子长、次二门待考,由兵乱知去向,四世士昭、六世云、箎待考,十三世普振待考,十二世平世外迁待考。十七世万山迁河南胡坡(郁),二十一世世凡迁西安(全利、全盈),二十二世全让迁西安(则良、则刚),二十一世世太迁开封(全诚),二十世全奎迁大连(则玮),二十三世则证迁宁夏(可松),二十三世则富迁河南濮阳(可杰、可超),二十二世全礼迁兰州(则新),十八世法江(喜平)迁启邑竹山(瑞庭、瑞泉,瑞庭-凤泰、凤官、凤来),二十世凤仁迁外省无考,二十一世凡有迁外省,二十三世天生迁温县,二十一世思仁迁沁阳(红记、黑记、玉才),二十一世繁华迁西安,十九世纯普迁山东改名魁元,二十一世其光迁山西闻喜县阳隅(庆馥、庆芬、庆法,庆馥-秀),二十世太花、太英迁陕西山源南关(太花-麦来,太英-转运),二十一世其英迁西安(庆文),二十世太银落户山东,二十一世忠迁陕西澄城(连海、海军),二十一世其珍迁台湾(一心),二十一世相云迁陕西富平县,二十四世洪青、洪志迁藤州(洪志-树),二十世明迁山东喜祥,十七世大肃迁河南鲁山县,二十世希功迁新疆农二师,二十天世则珍迁新疆乌鲁木齐(可乐),二十二世全忱迁台北市(则忠、则兴),二十三世则恭迁山西,二十世希敬迁济源卫沟,二十世希光迁河南宜阳县(凡近),二十一世凡福迁山西,二十一世凡遵迁洛阳(跃进-则伟),二十世宪钦迁陕西泾阳(凡禄迁台北,子洛平),二十二世耿群迁济源,二十世春和迁沁阳贾村(繁荣、繁莲),二十世春祥下无考,二十世魁元迁洛阳,十四世乘良待考,十九世万副以下待考,十七世金全、崇德待考,十八世大有、大?、大?大奎、大璋、大安、大才待考,十九世就来待考,十九世国寅、国合、国年待考,二十世春喜迁九江,二十世春来待考,十八世大中待考,十五世蕙待考,十四世恃良、德良、复良待考,二十一世繁峥迁西安(成、新安、建),二十一世繁珂迁西安,二十一世繁考解放前迁伊川(明伟),二十世春祥待考,二十二世全国迁北京(文红、文霞、文强),二十世春华、春松待考,二十二世全福迁台湾,二十二世全迥迁外地,二十三世则源又名建迁郑州,二十一世繁珠迁济南(天福、全缇),二十一世繁坪迁成都(云),二十一世繁玖迁济南(成成),二十二世全缜迁西安(则义、健民,则义-晓杰,健民-晓亭),二十一世繁瑾迁灵宝(柱-娜娜),二十二世全致迁平顶山(望祖、维祖),二十世春江迁西安(繁衍-军、五),二十一世繁锈迁郑州(立军、立莹、立会),二十世春升待考,二十一世繁珉迁西安(勇、捷,勇-志成),二十一世繁浩迁北京(向前、向阳、向民、向苏),二十世繁济迁鲁山(全恺、全志、全悦、全惺),二十一世繁渭迁北京(念风、戒风),二十二世进川迁西安,二十世思间迁西安(繁宪子全贵,次繁林,子全涛),二十二世全喜迁山东,二十世元义迁温县,二十世生志迁嵩县,二十世合迁宜阳,二十四世可胜迁山西(怡祥),二十一世其奇迁宜阳,二十一世太福迁汝州,二十二世全静迁陕西(金前、金有),二十一世高升迁焦作,二十一世繁英迁西安,二十一世荣卿迁西安,二十二世全祯迁西安(炎林-涛0,二十世繁玉又名臭兜住台湾,二十二世全禄迁台湾(长克难-大佑,次新生-钧),二十二世全华住台湾(志强)。
孟州耿姓失考者、外迁者很多,后代子孙看到后,请联系,以便续入谱内,耿姓一家人,况都是孟州之耿姓,同出一祖,又同为一谱。但愿他们能知道自己的宗祖在孟州,能多回家看看。 山东桓台耿氏家族,由新绛迁曲沃,明初由于战乱,各地区人口稀少,朝廷下令迁民,随迁山东诸城,后又迁桓台县耿桥镇。自迁此后,以科名起家,涌现出刚正不阿的广西道监察御史鸣世公,被百姓誉为“耿佛”的县令宏启公,善断疑难案件的广东布政史维祐公等有志之士,逐渐成为鲁中地区的名族望族。
本次续谱于2000年春天,经过精心筹备,于8月在索镇召开代表动员大会,各支积极响应,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征编任务。本谱敬收3万多人,包括前次续修时9961人,按照科学规范之要求,严格尊从族史,尽量体现时代特点和社会风尚,采用新形式,使用新范例,收录新内容,增加了《家训》、始祖画像、照片等。
·中国家谱发布与检索中心·让你找到亲人或家谱或诸多未知内容国际搜索 查正文 查标题
·首页>>家谱总目>>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续发此主题文献〕 〔发布属于本分类新文献〕[返回栏目] 〔精华贴列表〕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第1篇/章/节/段·发布人: 游客 发布时间:2005-12-10 3:53:19 相关文献再查询〕〔[登陆][注册][返回栏目]
--------------------------------------------------------------------------------
欢迎来自:61152161153的访问者[代理IP后台自动抓取真实IP]
--------------------------------------------------------------------------------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使用说明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共收录家谱目录543条,由三部分组成:
1 《全国家谱总目》中收录的家谱目录400条。收藏者项标为“收藏地区+序号”。
2 陕西各地区县志中记录的家谱信息109条。收藏者项标为“线索+序号”。
3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及《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收录的陕西地区家谱34条。收藏者项分别标为“综合、上海+序号”。
读者可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和查找功能,从谱籍、姓氏、谱名、出版年、收藏者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种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选中全表,单击数据→排序,此时可用浏览方式检索。如将姓氏、谱籍1、谱籍2分别设为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这时同一姓氏的家谱将排列在一起,并按地区集中。著录表项(即最末一项)为家谱著录表等相关详细资料,光标指向该列图标,指针变为十字箭头时双击,可查看有关该家谱责任者、版本、始祖、收藏者等内容。
第二种方法:单击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 →搜索方式选“按列”,单击“查找下一个”,这时将选中相关单元格,不断单击“查找下一个”,找到所需条目后,双击该条目著录表项图标,即完成一项检索。
谱籍1 谱籍2 姓氏 谱名 出版年 收藏者 著录表
陕西 米脂 常氏 [陕西米脂]米脂常氏家志四卷 1998 陕图1
陕西 横山 冯氏 [陕西横山][陕西子洲]冯家寨则•冯家渠•冯家老庄冯氏族谱(续修本) 1999 陕图2
河南 淅川 杨氏 [河南淅川]杨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1872 陕图3
河南 邓州 唐氏 [河南邓州]春风唐氏家谱一卷 1882 陕图4
四川 射洪 杨氏 [四川射洪]射洪古绳乡杨氏族谱 1901 陕图5
陕西 朝邑 杨氏 [陕西朝邑]西野杨氏壬申谱附续一卷 1891 陕图6
陕西 蒲城 李氏 [陕西蒲城]蒲城李氏先德志传彚编一卷 1932 陕图7
朱氏 [ ]四明朱氏支谱内外编二十六卷 1936 陕图8
湖南 平江 陈氏 [湖南平江]平江义门陈氏新符公家乘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8 陕图9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28 陕图10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青斋李氏宗谱五卷增编一卷 1931 陕图11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腾冲]腾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13 陕图12
广东 南海 朱氏 [广东南海]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1869 陕图13
江苏 常熟 邹氏 [江苏常熟]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 1908 陕图14
山东 济宁 公冶 [山东济宁]戊辰续修公冶族谱五卷 1932 陕图15
广东 南海 黄氏 [广东南海]南海学正黄氏家谱节本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图16
江苏 苏州 滕氏 [江苏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 1935 陕图17
浙江 奉化 蒋氏 [浙江奉化]武岭蒋氏宗谱三十二卷 1948 陕图18
湖南 湘潭 王氏 [湖南湘潭]湘潭泉冲王氏五修族谱本原志一卷 民国间 陕图19
陕西 潼关 张氏 [陕西潼关]张氏著存堂族谱 八卷 1908 陕图20
广西 武缘 黄氏 [广西武缘]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不分卷 1934 陕图21
浙江 杭州 钱氏 [浙江杭州]钱氏家乘图像考赞不分卷 1924 陕图22
福建 福州 王氏 [福建福州]西清王氏族谱不分卷 1934 陕图2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图24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韩城解家村解氏家谱图 2000 私藏1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750 私藏2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838 私藏3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920 私藏4
山西 稷山 解氏 〔山西稷山〕解氏家谱不分卷 1980 私藏5
江苏 吴县 吴氏 〔江苏吴县〕吴氏宗谱不分卷 1871 私藏6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不分卷 1997 私藏7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张氏宗谱不分卷 1998 私藏8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698 私藏9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12 私藏10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22 私藏11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943 私藏12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一卷 1895 私藏13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 1997 私藏14
陕西 华县 刘氏 〔陕西华县〕新辑大涨刘氏族谱十卷 民国间 西大1
陕西 汉中 李氏 〔陕西汉中〕西乡李氏家谱三卷 1889 西大2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西大3
辽宁 沈阳 曹氏 〔辽宁沈阳〕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不分卷 1990 西大4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西大5
河南 许昌 黄氏 [河南许昌]大元后裔黄氏家谱一卷 2001 铜川1
陕西 米脂 李氏 [陕西米脂]米脂太安二甲李氏宗谱一卷 1992 铜川2
河南 郾师 田氏 [河南郾师]杜篓田氏家谱不分卷 1998 铜川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铜川4
陕西 歧山 宋氏 [ 陕西岐山]岐山宋氏族谱续稿不分卷 清末民初 宝鸡1
陕西 歧山 崔氏 〔 陕西岐山〕北庄崔氏家谱不分卷 宝鸡2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883 宝鸡3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续增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4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5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四卷 2000 宝鸡6
陕西 扶风 王氏 〔 陕西扶风〕扶风王氏族谱不分卷 1990 宝鸡7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不分卷 2000 宝鸡8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存稿 2000 宝鸡9
陕西 扶风 赵氏 〔陕西扶风〕小留村赵氏家族史略不分卷 1995 宝鸡10
陕西 关中 温氏 〔 陕西〕关中温氏丛书族谱不分卷 2001 宝鸡11
陕西 千阳 罗氏 〔 陕西千阳〕罗氏家谱不分卷 1990 宝鸡12
陕西 榆林 张氏 [陕西榆林]张氏家谱 1994 榆林1
陕西 榆林 李氏 [陕西榆林]陕西省榆林城内李氏(贵庭)家谱 1998 榆林2
陕西 榆林 谢氏 [陕西榆林]谢氏家谱 1997 榆林3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家谱不分卷 1982 榆林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续编 1996 榆林5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蒲田]蒲坂关氏族谱 1998 榆林6
陕西 米脂 张氏 〔陕西米脂〕米脂开平里三甲张氏家谱 1996 榆林7
陕西 石泉 李氏 [陕西石泉]李氏家谱简续 2000 安康1
陕西 石泉 王氏 〔陕西石泉〕王氏仁顺宗谱 1998 安康2
陕西 石泉 陈氏 〔陕西石泉〕陈氏蛟龙家谱不分卷 1992 安康3
陕西 汉阴 张氏 〔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 1997 安康4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鄠县]王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1841 安康5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安康6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莆田]莆坂关氏族谱 1998 安康7
陕西 商南 刘氏 〔陕西商南〕刘氏宗谱三卷 1992 商洛1
陕西 商南 张氏 〔陕西商南〕全城章氏谱不分卷 1997 商洛2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盐城陆氏宗谱八卷 1989 省档案2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 盐渎堂陆氏宗谱一卷 1989 省档案3
王氏 [ ]王氏宗谱十八卷 1859 省档案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一卷 1982 省档案5
刘氏 [ ]刘氏世系图一卷 1957 省档案6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陕西 旬邑 何氏 [陕西旬邑][何氏影]一幅 咸阳27
陕西 旬邑 申氏 [陕西旬邑][申氏影]一幅 咸阳28
陕西 旬邑 王氏 [陕西旬邑][王氏影]一幅 咸阳29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咸阳30
湖南 衡阳 武氏 [湖南衡阳]武氏七修族谱二十卷 1942 咸阳31
湖南 衡阳 武氏 [湖南衡阳]武氏六修族谱十五卷 1914 咸阳32
湖南 昭阳 陈氏 [湖南昭阳]宝庆墨溪陈氏五修族谱三卷 1993 咸阳33
河南 孟津 郑氏 [河南孟津]郑氏家谱一卷 1996 咸阳34
陕西 富平 董氏 [陕西富平]董氏族谱一卷 2000 咸阳35
陕西 永寿 尚氏 [陕西永寿]尚氏宗嗣环形世系一览图一幅 2000 咸阳36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朱家寨张文奎家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37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庞东村张氏族谱一卷 1999 咸阳38
陕西 乾县 黄氏 [陕西乾县]乾县城关黄氏宗谱一卷 1997 咸阳39
陕西 乾县 郑氏 [陕西乾县]郑氏家族简谱一卷 1998 咸阳40
陕西 乾县 董氏 [陕西乾县]陕西省乾县阳峪镇冯市村东窑董氏家族家谱一卷 1999 咸阳41
陕西 咸阳 刘氏 [陕西咸阳]刘古愚家谱一卷 1990 咸阳42
陕西 咸阳 任氏 [陕西咸阳]咸阳市周陵乡豆家村任氏家族家史一卷 1999 咸阳43
河南 邓县 习氏 [河南邓县][陕西三原]习氏宗族家谱一卷 1998 咸阳44
安徽 休宁 汪氏 [安徽休宁][陕西咸阳]汪氏宗谱一卷 2000 咸阳45
湖北 丹江口 孙氏 [湖北丹江口][陕西三原县]湖广省均州石鼓关孙氏家史一卷 1994 咸阳46
陕西 彬县 徐氏 [陕西彬县]徐府家谱初稿一卷 Mar-05 咸阳47
陕西 咸阳 刘氏 [陕西咸阳]玖德堂[刘氏]世谱一卷 1987 咸阳48
陕西 彬县 纪氏 [陕西彬县]纪氏宗谱一卷 1998 咸阳49
陕西 彬县 胡氏 [陕西彬县]胡氏宗祖家谱一卷 1996 咸阳50
陕西 乾县 梁氏 [陕西乾县]梁氏族谱三卷 1995 咸阳51
陕西 彬县 王氏 [陕西彬县]三槐堂王氏家谱一卷 1992 咸阳52
陕西 乾县 宁氏 [陕西乾县]宁氏家谱一卷 1994 咸阳53
河南 洛阳 郭氏 [河南洛阳]郭氏家谱一卷 1998 咸阳54
山东 东明 李氏 [山东东明][山东曹县]李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55
陕西 三原 张氏 [陕西三原]张氏家谱一卷 2002 咸阳56
陕西 三原 张氏 [陕西三原]张世泰堂一卷 1981 咸阳57
浙江 黄岩 王氏 [浙江黄岩]黄岩西桥王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2002 咸阳58
陕西 三原 阮氏 [陕西三原]阮氏宗谱一卷 2000 咸阳59
陕西 旬邑 文氏 [陕西旬邑]西极[文氏]家世一卷 1987 咸阳60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洛阳翟泉王氏家谱一卷 1992 咸阳61
陕西 长武 高氏 [陕西长武]高氏宗谱一卷 1998 咸阳62
陕西 兴平 张氏 [陕西兴平]张氏家谱二卷 1929 咸阳63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五门家谱一卷 2000 咸阳64
河南 温县 董氏 [河南温县]河南温县杨门董氏族谱次门一卷 1987 咸阳65
陕西 三原 胡氏 [陕西三原]胡氏宗谱一卷 咸阳6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一卷 1999 咸阳67
陕西 咸阳 陈氏 [陕西咸阳]下底王村陈氏谱牒一卷 2000 咸阳68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王氏族谱河洛支脉一卷 2000 咸阳69
河南 温县 苗氏 [河南温县]苗氏家谱温邑三陵村一卷 1991 咸阳70
陕西 咸阳 刘氏 [陕西咸阳]陕西咸阳渭城区北杜乡肖杨村刘姓人家家谱一卷 2000 咸阳71
陕西 旬邑 孟氏 [陕西旬邑]陕西省旬邑县排厦乡榆林村树德堂孟氏家谱一卷 1998 咸阳72
陕西 彬县 杜氏 [陕西彬县][杜氏影]一幅 咸阳73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4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5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6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7
陕西 彬县 孙氏 [陕西彬县][孙氏影]一幅 咸阳78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9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80
陕西 彬县 韩氏 [陕西彬县][韩氏影]一幅 咸阳81
陕西 彬县 曹氏 [陕西彬县][曹氏影]一幅 咸阳82
陕西 彬县 刘氏 [陕西彬县][刘氏影]一幅 咸阳83
陕西 彬县 介氏 [陕西彬县][介氏影]一幅 咸阳84
陕西 彬县 刘氏 [陕西彬县][刘氏影]一幅 咸阳85
陕西 商县 王氏 [陕西商县]王氏家族谱 不分卷 咸阳86
陕西 乾县 胡氏 [陕西乾县]胡氏世系家谱 一卷 2000 咸阳87
陕西 彬县 纪氏 [陕西彬县][纪氏宗谱] 一卷 1945 咸阳88
陕西 彬县 纪氏 [陕西彬县]纪氏宗谱 一卷 1719 咸阳89
浙江 淳安 方氏 [浙江淳安]银峰方氏家谱 一卷 1990 咸阳90
陕西 咸阳 解氏 [陕西咸阳]解氏家谱 一卷 1946 咸阳91
陕西 乾县 宋氏 [陕西乾县]乾县城内柴市巷宋氏家族近代家谱清末—今 不分卷 2000 咸阳92
陕西 泾阳 吕氏 [陕西泾阳]船头村吕氏族谱 六卷,首三卷 1948 咸阳93
陕西 大荔 杨氏 [陕西大荔]西野杨氏壬申谱 一卷 1890 咸阳94
山东 即墨 张氏 [山东即墨]浮山所百户寨张氏族谱 二卷 1908 咸阳95
山东 诸城 公冶 [山东诸城]戊辰续修公冶族谱 五卷 1928 咸阳96
甘肃 天水 张氏 [甘肃天水]秦州西厢里张五甲张氏族谱 三卷,末二卷 1908 咸阳97
湖南 宁乡 黄氏 [湖南宁乡]宁乡黄氏四修族谱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1889 咸阳98
陕西 武功 田氏 〔陕西武功〕田氏族谱一卷 1928 咸阳99
陕西 礼泉 卢氏 [陕西礼泉]卢氏族谱 七卷 2000 咸阳100
江苏 延陵 吴氏 [江苏延陵]延陵[吴氏]家谱 三卷 1843 咸阳101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杨氏族谱 一卷 2000 咸阳102
江苏 延陵 吴氏 [江苏延陵][陕西彬县]延陵[吴氏]家谱续集 一卷 2000 咸阳103
山西 垣曲 安氏 [山西垣曲]马村安氏族谱 一卷 1992 咸阳104
山东 章丘 焦氏 [山东章丘]焦氏家谱 一卷 1893 咸阳105
山东 成武 李氏 [山东成武]李氏六修族谱 五卷 2000 咸阳106
河南 孟县 乔氏 [河南孟县]孟县缑村乔氏族谱 二卷 1988 咸阳107
陕西 三原 王氏 [陕西三原]王氏家谱 不分卷 1942 咸阳108
陕西 咸阳 李氏 [陕西咸阳][李氏影]一幅 咸阳109
陕西 咸阳 路氏 [陕西咸阳][路氏影]一幅 咸阳110
陕西 三原 吴氏 [陕西三原][吴氏影]一幅 咸阳111
陕西 兴平 郭氏 [陕西兴平][郭氏影]一幅 咸阳11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影]一幅 咸阳113
陕西 咸阳 魏氏 [陕西咸阳]魏氏族谱一幅 咸阳114
陕西 咸阳 郭氏 [陕西咸阳][郭氏影]一幅 咸阳115
陕西 彬县 石氏 [陕西彬县][石氏影]一幅 咸阳116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一卷 1895 咸阳117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家谱一卷 1892 咸阳118
陕西 泾阳 周氏 [陕西泾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1899 咸阳119
陕西 旬邑 万氏 [陕西旬邑]二门万氏家谱一卷 1794 咸阳120
陕西 旬邑 杜氏 [陕西旬邑]杜氏世系一卷 2002 咸阳121
陕西 彬县 强氏 [陕西彬县]强氏宗族谱一卷 1870 咸阳122
陕西 旬邑 万氏 [陕西旬邑]万氏家谱一卷 清 咸阳123
陕西 旬邑 万氏 [陕西旬邑]陕西省旬邑县西牛家万氏家谱(长门)一卷 清 咸阳124
山西 洪洞 马氏 [山西洪洞]马氏长分族谱一卷 2002 咸阳125
陕西 旬邑 王氏 [陕西旬邑][王氏家谱]一卷 1927 咸阳126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世系]三卷 1949 咸阳127
陕西 三原 马氏 [陕西三原]马士俊族谱二卷 1891 咸阳128
湖北 阳新 袁氏 [湖北阳新]袁氏宗谱 1865 咸阳129
湖北 阳新 袁氏 [湖北阳新]袁氏宗谱 1801 咸阳130
袁氏 袁氏宗谱 1888 咸阳131
袁氏 袁氏宗谱一卷 1996 咸阳132
陕西 三原 扶风 温氏 [陕西三原][陕西扶风]关中温氏族谱一卷 1939 咸阳133
陕西 扶风 温氏 [陕西扶风]再续温氏族谱扶风支谱及附录一卷 1946 咸阳134
山东 桓台 耿氏 [山东桓台]耿氏世谱二十二卷,首四卷,末一卷 1920 咸阳135
陕西 旬邑 申氏 [陕西旬邑]申氏族谱一卷 1942 咸阳136
湖北 旬邑 何氏 [陕西旬邑]何氏世系图二卷 1825 咸阳137
山西 临猗 王氏 [山西临猗]王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6 咸阳138
陕西 旬邑 文氏 [陕西旬邑][文氏]家
陜西户县,安徽亳县
「庞」源出
庞姓来源有四:1、出自姬姓,为毕公高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庞,后世子孙以邑为氏。2、出自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上的名为姓。3、襄阳庞姓相传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汉书·王莽传》所载,西汉西羌人中有庞恬;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又,清满洲八旗姓庞佳氏后改为庞姓;今满、土家、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繁衍播迁
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 、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庞涓:战国时魏国将领。早年与孙膑同学兵法,涓后仕魏惠王,自认为能力不及孙膑,乃阴谋断其膑骨(即膝盖骨),后为孙膑设计杀于马陵道(今山东范县西南)。
庞统: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刘备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从刘备入蜀,谋策居多,为刘备军师中郎将,后在进军雒县途中,中流矢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庞德:南安狄道人,三国魏名将。先从马腾,后事张鲁,后同张鲁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战,拜其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擒,不屈而死。
一、姓氏源流
万(W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又据《齐东野语》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方岳乃宋理宗赵葵的参议官。
4、其他源流。史载,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得姓始祖: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春秋时,芮国占今山西、陕西间地,晋国则占山西一带,故早期万姓当发源于山西、陕西省境,此二省亦为后世万姓支系主要源头。汉代以前,万姓有入迁山东者,如战国时有山东人万章,但两发源地仍为万姓主要繁衍生息之地。两汉时期,陕西扶风一带万姓枝繁叶茂,遂有郡望——扶风郡。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四起,万姓有避居南方者,此次南迁,奠定了后世万姓盛于南方的基础。另外,北魏迁都洛阳后,随着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复姓吐万氏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唐时,浙江、安徽万姓较盛,时有浙江昆山令万齐融;安徽人万敬儒,三世同居,族人所居之所称“成孝乡广孝聚”。唐代以后,史载万姓名人比比皆是,且多出南方。宋元时期,更朝换代频繁,少数民族辽、金、蒙皆想争霸天下,北方时有战争,致使万姓举族南迁,南方万姓由此陡增,江西、湖北、湖南、天津等地均有万姓散居点。据载,宋有万顷,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万镇,出平江(今属湖南省);万人杰,出大冶(今属湖北省);元有万邦宁,出宝坻(今属天津市)。明清时期,是历史上万姓最盛阶段,四川、江苏、广东、广西亦有万姓足迹。可见,万姓已涉足于祖国最南端,遂有清代万姓渡海迁播于更广阔之领域。据此期史载万姓名人来看,多出江苏、江西一带,则此区诚为万姓发展最望之地。另,明代万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北京等地落籍。如今,万姓尤以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万姓约占全国汉族万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万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三、历史名人
万 章:齐国人,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 修:茂陵人,东汉名将。光武帝时历任信都令、偏将军等职,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 回:唐代高僧,曾预言安乐公主将被诛,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异类此。传其一日忽求阌乡(今属河南省)河水,饮毕圆寂。
万 胜:元黄陂(今属湖北)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玉珍所建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玉珍去世后,万胜被珍子明昭矫旨缢杀。
万 泰:明末浙江省鄞县人,崇祯年间举人。明亡后,隐居不仕,着道士服。工文学书法,尤善诗,著有《寒松斋稿》。
万 表:定远(今属安徽省)人,明正德年间武进士,通经术,熟知先朝典故,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丰,有《海寇议》、《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灼艾集》等。
万 川: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擅画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著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
万 树: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戏曲作家。造诣于词之格律方面,编《词律》二十卷,另有传奇、杂剧二十余种。
万 经:归安人,清代杰出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博通金石性理及金石家言,著《分隶偶成》等。
万安国:代(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人,北魏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安城王。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擅长诸多乐器,尤精琵琶,曾奉诏造诸乐器,以自制的水尺为律尺,以调乐音,撰有《乐谱》。
万敬儒: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唐代大孝子。据传其母亡,住墓旁,刺血写佛经,二指断,母复生,时人称奇。
万寿祺:明末书画家,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仍以遗民自居,著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称“万道人”,与阎尔梅同称“徐州二遗民”,著有《隰西堂集》。
万承纪: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画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衔。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家宝:笔名曹禺,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现代史上杰出的文艺家、戏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四、历史名人
1、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
河南郡: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槐里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唐“安史之乱”爆发后此地置“兴平军”,因该军平叛安史之乱有功,故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该军之名命名为兴平县,取“兴旺平安”之意,县名沿袭至今。
2、堂号
隰西堂:明末万寿祺,万历举人。明亡以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士的衣服,戴着和尚帽子,往来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他的书房叫“隰西堂”。他和阎尔梅被人称为“徐州二遗民”。他的著作有《隰西堂集》。
此外,万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扶风堂”、“河南堂”、“成孝堂”、“滋树堂”、“永思堂”、“敦睦堂”等。
============================================================
万姓宗祠通用对联
〖万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功高槐里;
孝著成乡。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名将万修,字君游,茂陵人。更始时为信都令,光武帝拜为偏将军,从平河北,以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下联典指唐代孝子万敬儒,庐州人。三世同居,亲丧庐墓,刺血写佛经,断两指辄复生。州改所居曰:“成孝乡”。
功高槐里;
节镇巴丘。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茂陵人万修,更始年间任信都令,与太守、都尉共迎光武帝,拜偏将军,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下联典指三国万彧,以丞相出镇巴丘。
忠实二字;
经史一家。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宁国人万文胜,为人倜傥而有大志,官至福州观察使,总领殿前诸军。理宗以飞白体书写“忠实”二字赏赐他。下联典指清初浙江鄞县人万泰一家。万泰字履安,明末举人,入清后穿道士服,隐居不仕,与史学家黄宗羲为友,又令儿子从黄宗羲学习。其长子万斯年,设教桃源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五子万斯选,批驳诸儒著作,著有《白云集》;六子万斯大,为经学家,研习诸经,尤长于《春秋》、“三礼”,著有《学春秋随笔》、《学礼质疑》等;七子万斯备,工书法,精篆刻,著有《深省堂集》;八子万斯同,为史学家,康熙年间被荐博学鸿词,坚决持去,后到北京以平民身份参与修撰《明史》,不要官衔,不受俸禄,前后十九年,成《明史稿》,著有《历代史表》等。
孟门高弟;
成孝名乡。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人万章,孟子弟子。孟子离开齐国后,在邹、薛绝粮,回来与万章等人序《诗》、《书》,作《孟子》。下联典指唐代庐州人万敬儒,父母去世,守墓八年,刺血写佛经,断指则复生,州官改他所住处为“成孝乡广孝聚”。
------------------------------------------------------------------
〖万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七篇流光远;
四义播惠长。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学者万章,孟子弟子,尝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下联典指蛤代知州万宣,字邦达,当涂人。以举人卒为天太学,选授陈州知州。刚果有为,立四义社学,以教民间子弟,州民德之。
辞官留光彩;
拒贿播美名。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史学家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他讲求志节,坚不仕清。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另有《石园诗文集》等。学者称石园先生。下联典指万斯同在史馆参与修《明史》时,虽然与诸达官贵人打交道,但对于修史的观点、态度,却丝毫不肯屈从人意。明代有某运饷官于押饷途中遇盗,死于山谷中。此时其孙知清廷正修《明史》,便怀藏白金来贿赂万,请万为其祖父立传,欲附于《忠义传》之后。万执意不为所动,并当场将其人斥逐出去(见《中国文坛掌故事典》)。
-----------------------------------------------------------------
〖万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学富推荐石园儒;
功高御封槐里侯。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史学家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他讲求志节,坚不仕清。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另有《石园诗文集》等。学者称石园先生。下联典指东汉名将万修事典。
知己欲倚何水部;
吟诗更事谢中书。
——清·万上遴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万上遴自撰联。
金闺旧籍联朱鹭;
丹桂新香散红泥。
——清·万经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学者万经(1659-1741)撰书联。万经字授一。归安人。别字九沙。自幼濡染家学,博通经史性理及金石家言。康熙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视学黔中。见义常必为。有《分隶偶成》等多种。
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
——清·万经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学者万经书联。
-----------------------------------------------------------------
〖万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继往开来,阐闲门道脉;
安邦戡乱,振云台武功。
——佚名撰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孟子的弟子万章的事典。下联典指东汉名
我忘记了陕西延安刘氏宗亲的家谱,只记得志成仁文四派,请问有谁知道全部家谱?
本文2023-10-24 15:57: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