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名著就有什么?
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山西籍文人罗贯中,而《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在原作的基础上续写完成的。
写下不朽的传世巨作《资治通鉴》的司马光是今山西夏县人,
关汉卿的《窦娥冤》,
郭若虚,北宋画家,太原人。著有《图画见闻录》。
等等,有好多的!
湖北孝感郭罗道汜世系:
根据郭罗氏历代谱牒记载。始祖罗卿公,原籍江西,为元朝时期时内阁大学士,元末明初,因遭红巾军起义战乱,流落入湖广麻城,再迁祈水之永乐里隐居,并遗诗一首,叙其源流:“平地干戈闹若蛙,红巾赶散各天涯。湖庥太祖麒麟种,永合綦江丹桂花。一姓易为三两姓,数家分出几千家。吾今提笔留与后,惟愿儿孙读五车。”
罗卿公生四子,一,二,三子皆徙于蜀之永胜,其后不详。惟第四子罗道汜,字友富,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湖北孝感西门外龙井社(今湖北孝感西开发区罗家八塆郭家砦),落业于郭荣家,并入郭家赘。郭荣为明朝卫运军船户,军船在湖北黄州,为卫运军第二班。郭荣为正旗丁。罗道汜入赘后,随郭氏军姓,承郭氏名册,领郭氏运粮军船事。
自此,罗道汜既承郭氏,亦继罗氏,亦即郭罗二姓并行称郭罗氏,自罗道汜开始。从此,该族子孙,既可继始祖父姓为“罗”,亦可随始祖母姓为“郭”,该族之宗谱即为郭罗氏宗谱,罗道汜即为该支郭罗氏宗族之开基祖。
该支郭罗氏后裔,听闻《中华罗氏通谱》编纂的信息后,认祖归宗的愿望强烈,再三提出入谱的要求。《中华罗氏通谱》编委认为,该支系始祖罗道汜,入郭家赘,按中华民族习惯后裔理应从郭氏,但其后裔永不忘“罗”,创造了“郭罗氏”复姓,而用“郭罗”二姓并行之法传承“罗氏”。经慎重研究,同意将该支系编入《中华罗氏通谱》。
罗道汜亦生四子,长子郭罗必亮,次子郭罗必宣,三子郭罗必高,四子郭罗必文,分为四份(房)。
郭罗必亮居高埠潭,后徙居罗家河塆,为上份。
郭罗必宣居广阳坡,即今罗家坡塆,为三份。
郭罗必文居河塆为四份。郭罗必文传七叶遂以不祀。
郭罗必亮、郭罗必宣、郭罗必高三家轮当军伍。代不乏人,历时五百三十余年,直至清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漕运不通,军事始废,军转为民。以上即该族只水源。
罗道汜自明朝洪武年间入湖北孝感以来,六百三十余年,四大支系,相传二十六代。聚居点多在孝邑。上份有罗家河塆。中份有罗家坡,罗家砦,老新集,上下罗家塆。三份有罗家八塆,郭家大塘塆等。其分支有:河南之桐柏支,云梦之罗家台,广水沙河,泥河,高庙;大悟之大新店,郭家榜,三里城;湖北之枣阳,襄阳,仙桃;孝感之城南罗家台,城北之黄土坡等十几个支系。
全族宗谱,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第九世祖郭罗士魁仅拟抄本。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十七世祖业郭罗儒、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始事修谱。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十九世祖郭罗本珩、郭罗云门公再次续修。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岁次丙子,郭罗立朝第三次续修。
时至1992年清明节,郭罗立珈与罗德平主修第四次续修,由三十四人组成理事会,分工理事,筹集资金,搜集旧谱,走访调查,清查整理。为了尊重历史,以便后裔考据,对老谱首卷中的原序,续序,诗词,图例,传记,凡例,族规,族约。雍睦堂记,军民变更记等内容,保持原载,单独成籍,编为首卷。对未入谱者,造册登记,全部入谱。历时一年谱成,于1993年清明节迎谱入户。
1995年冬,郭罗氏大悟支系入谱归宗。
2001年冬,郭罗氏黄土坡支系入谱归宗。
至此,全族宗谱第四次续修完成。在谱人数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二人,全套共三十二卷,总谱三十二套,四大份支谱四十二套,分支谱二套。每套分为首卷原序,卷一总序,谱图(世绪图)三大部分。
该族自郭罗汜以下,至第十四世而无字派。至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一次修谱时,由第十七世祖郭罗长荣始三十二字派,并从十五世起派命名。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二次宗谱续修时,第十九祖郭罗云门对原三十二字略加修改后,一直沿用至今。
该族宗祠,有“雍睦堂”总祠。始建于清咸丰庚申年间(公元1856年),位于龙井社龙井庙近侧,即今之郭家大塘塆北飞机场南端。其“雍睦”之名,乃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根据汉史记载,有郭嶲字宏文者,七世同堂,家门雍睦,犬豕同眠,鸡鹊同巢,人以为义感。该支郭罗氏宗族,亦为一族大丁众,团结和睦之大家庭,是此,该族总祠即应以“雍睦堂”命名之。且书于谱,并于戊子冬迎接新谱入祠,延续香火近百年。后于日寇侵华时扩建军用机场,该祠被强行拆毁。
另有上份郭罗氏宗祠,大悟郭罗氏宗祠,郭家榜支祠,现皆已无存。
始祖罗道汜逝世后,墓葬郭家砦南细坟。始祖母逝世后,墓葬潘家墙垣东。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公妣原墓址,早已公路横贯,高楼林立,孙等不忘木本水源之思,今奠基于罗家河南端,原上份祠堂旧址,筑假冢以祭祀,并刻有碑铭,以追念先祖,亦留告后人。
泰宁罗氏主要是江西罗清的后裔
1他先是定居和平古镇,后他的第四代裔孙罗坎迁居泰宁。
罗姓集中在下渠乡 399人,
朱口147人,杉城242人,其它乡镇也有10-30人的分布
孟繁仁
孟繁仁,男,1942年2月生,山西太原人,著名学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水浒》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散曲学会理事、中国元好问学会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家谱学会理事、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员、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女娲陵”修复委员会总顾问,河南省淇县女娲研究会会长、后土文化研究会顾问,罗贯中研究会顾问、《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顾问,《中华白氏》特邀顾问。民盟山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政协山西省委七、八届委员。
中文名:孟繁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1942年2月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山西大学
主要成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罗贯中研究会顾问
古典小说和戏曲及古代文化研究
代表作品:《清徐“罗氏家谱”与罗贯中》《重新认识和评价“西游记”》
编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
简要介绍
孟繁仁,男,1942年2月生,山西太原人,著名学者。1965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以学术考证与社会考察并重,运用文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古典小说、古代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多方面的全新发现和突破。
在考察、发现太原清徐《罗氏家谱》的基础上,考明《三国演义》、《水浒全传》作者罗贯中是山西太原清徐人,原名“罗才本”,后略名“罗本”,晚年隐居於“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鹤壁市)许家沟村;考明了民族英雄岳飞是《水浒》人物宋江的部分原型;“水泊梁山”的原型在太行山区的山西阳城县义城村;在山西晋东南、晋南等地考察发现女娲“补天台”、“补天窟”、“娲皇陵”、“女娲岩画”等多处遗迹,考明“女娲”是真实存在过的神话、历史人物等。在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考察了大禹治水遗迹,撰编了专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证实了大禹曾在今柳林孟门治水。在《文学遗产》、《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报》、《社会科学报》、台湾《中央日报》、《历史》月刊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大量具有突破性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论文。
孙悟空身世之谜
山西学者孟繁仁、李国成经十多年考察认定:《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也与唐僧一样是由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过的真实人物、生活原型经过演变、塑造而成的。这个生活原型是山西娄烦县人氏。他们在查阅清康熙三十九年黄图昌编撰的《静乐县志》卷十“杂记”中发现对“花果山”在娄烦县、“孙行者”是娄烦人有着明确的记载:“花果山:南乡近龙和者有‘花果山’,取春、夏间花果满山为名也。或者附之以‘水帘洞’,谓‘孙行者,娄烦人’”除此以外,南宋诗人刘克庄曾写过“取经烦猴行者”的诗句。据考证,唐宋时乃至全国县级以上地名中有“烦”字的,除“娄烦”外,再无第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娄烦一直是为皇家饲养军马的“监牧地”。唐朝时,最多养马达“七十万,色别为群,望之如云”,历史上也曾有“娄烦骏马四天下”之美称。《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被迫封他为“御马监”的“弼马温”去专管养马的情节。如果回到现实社会当中,在中国历史上能具备“御马监”的地方,恐怕只有山西娄烦了。
主要代表作
有《清徐“罗氏家谱”与罗贯中》,(《文学遗产》1988年4期),《“许贯中”是罗贯中的虚像》,(《晋阳学刊》1992年1期);《罗贯中故乡记行》(《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2期);《罗贯中晚年归何处》(台湾《中央日报》1994年11月24日);《重新认识和评价“西游记”》(《光明日报》1988年11月24日);《西游记故事和西夏人的童话》(《运城高专学报》1998年2期);《孙悟空的故乡在山西楼烦》(《社会科学报》1998年10月24日)《黄土高原的孙行者故乡》(《人民代表报》1999年1月5日);《女娲实有其人》(《文汇报》1995年7月3日);《女娲女娲神话女娲陵》(《寻根》杂志1995年5期);《黄土高原的女娲崇拜》(《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1期)。《女娲岩画》(《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5月4日);
传记收录
传记收入《山西社会科学人物综览》《世界名人录》、《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大辞典》(韩国版)等大型人物辞书。
有“国正天心顺”的字辈在湖南湖南沅陵、湖南桃源、云南昭通、陕西镇坪都有分布,不知您是哪个地方的人。附上资料来源罗氏家园
请点击输入
描述
山西的名著就有什么?
本文2023-10-24 15:25: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