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将李岩其人其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明末大将李岩其人其事,第1张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3月,中原大地上一片刀光剑影。首先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在攻占了西安后,一路摧枯拉朽,经山西,出居庸关,居高临下攻下了北京城,明王朝宣告灭亡;其次是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打开了东北的大门,引清兵入关,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满族贵族建立了清王朝,使得中国历史翻开了清初的一页。封建文人在劫余乱后,纷纷著述,开始了对明末历史的追述和研究。这些封建文人,或直笔,或增饰、或以闻传讹、或相互抵牾,终于留下了诸多疑案。关于大顺军李岩其人,即因史籍记载的不同,300多年来,域以为“子虚乌有”,或以为确有其人,众说不一。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诸多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比较一致地肯定,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举人,是魏忠贤党羽、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崇祯时,因魏忠贤案,李精白入狱判刑,李岩即家居未仕,人称李公子。时值河南大旱,灾民惶惶呼救,李岩遂力劝杞县府宋知县停征赈济,又出栗赈灾,被诬下狱。后又被灾民攻破县城,劫狱后,杀知县,逼上梁山,投奔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用为谋主,赐名李岩。

关于李岩投奔李自成起义军一事,无名氏《梼杌近志》有传奇式的记载,不妨迻录于此:“崇祯末,流寇四起,绳妓红娘子乱河南,虏杞县举人李信去,强委身之。信不从,逃归。有司疑信,执下狱。红娘子来救,城中民应之,信仍归红娘子。遂与李自成约为兄弟,决意为逆。李信妻汤氏劝不听,缢于楼,面色如生,不知何时死。”李岩入李自成军后,曾荐河南卢氏举人牛金星,牛又荐举阴阳先生宋献策。李岩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攻下北京后,又派兵保护明懿安太后和河南状元刘理顺,藉以稳定社会秩序和收买人心。其最后被杀,是牛金星谗言的结果。

史家们认为,上述史籍的作者,大多是治学严谨、颇有影响的学者,如顾炎武,他在《明季北略》中也肯定了李岩其人其事,他的记载应该说是可信的;又如《明史》,亦应视为信史,记载李信入伙李自成起义事也颇为细。这是其一;其次,上述史籍的成书时间,大多是在清顺治和康熙年间,距大顺军的失败时间不远,作者完全有条件广泛接触当时曾亲历其事、亲见亲闻的当事人,故李岩确有其人,应是可信的。近人郭沫若、范文澜等均持这一观点。

持不同意见、最早提出此案的是清初学者郑廉。他在《豫变纪略》中说:“杞县李岩,则并无其人矣。予家距杞仅百里,知交甚夥,岂无见闻?即不幸而陷贼者,亦未闻贼中有李将军杞县人。不知《明季遗闻》何所据而为此也。而《流寇志》诸书皆载之,不知其为乌有先生也。”此后,论者从李岩的籍贯、家世及其在杞县举义的事迹等方面作了考察后认为李岩确无其人。证据之一是:除《豫变纪略》的作者、“距杞仅百余里”的郑廉否认李岩外,清初河南《杞县志》、《开封府志》的纂修者也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第二,李精白不是杞县人,而是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无论是在做官、还是削职之后,其均未迁居杞县;第三,李岩不是李精白之子。这一点,在《杞县志》和《颍州府志》中均有记载;第四,李岩在杞县劝赈举义的事迹,也属虚构。因检诸史乘,崇祯时的杞县知县,从四年至十三年间未有一个姓宋的;其间的杞县知县,并非有人死难,杞县城也从未为义军攻破。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野史、笔记、小说,甚至包括《明史》的纂修者在内,都众口一辞地把李岩说成是杞县人,是李精白之子呢?论者又进一步认为,这首先是明末统治者为仇视、诬蔑农民起义军的需要而捏造的。因李岩为自成“谋主”,而李岩则是李精白之子,李精白为逆案中人,海内之所切齿,故一闻有李氏从贼者,皆曰:“此必李精白之子也”。从此,“以讹传讹,遂登史策”。其次,抬出李岩,实为贬诋李自成,其始作俑者是西吴懒道人《剿闯小史》。实质上,早期传说中的“李公子”,即李自成本人。《剿闯小史》创造出“李岩事迹”后,为统治者所认可,即通过各种渠道渗进史籍,《明史》纂修时,正值清初文字狱锻炼的高潮,自然没有人矫枉,“李岩”就从本无其人,成了确有其人。

在明末的历史上,有两个妇女的事迹行踪,特别引人注目,至今还吸引着研究者们的兴趣。一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之爱姬陈圆圆,另一个便是明末农民起义高级将领李岩之妻红娘子。

最早对红娘子作过一番研究,并认定红娘子确有其人的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引用《明史·李自成传》中的记载:“会绳妓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说的是江湖卖艺的杂技演员红娘子造反后,看中了杞县举人李信(岩),一定要嫁给他。李岩开始放不下举人公子的架子,不肯就范,在被迫做新郎后又逃跑,被官府抓进监狱。红娘子率领杞县饥民,攻破杞县城,把李岩救了出来,结为夫妇,又劝李岩投奔李自成。这个故事颇有戏剧性,因此使郭沫若一直念念不忘,想改为历史剧。三年后,他在《关于李岩》一文中还提到,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对李岩和红娘子逸事的叙述,“颇引起读者的注意”。后来他又在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发现了有关李岩和红娘子的一些记载,内容与《明史》中所述无甚出入。因此,他认为《明史》中的记载可能就是根据吴梅村等人的著作写成的。

解放以来的研究证明,绳妓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的故事,确实如郭沫若所言,最初见于吴梅村的《绥寇纪略》(即《鹿樵纪闻》)。吴梅村是明清之际的大诗人,声望很高,他的《绥寇纪略》成书又较早,故此故事影响较大。稍后,戴笠的《怀陵流寇始终录》、冯苏的《见闻随笔》、毛奇龄的《后鉴录》中都采用这一故事。有人认为,《明史》中的《流贼传》系毛奇龄主稿,他根据《绥寇纪略》等书,将这一故事写入了《明史·李自成传》。《明史》在官修史书中较受推崇,这个故事也就流传很广了。

明史专家谢国桢,也主张红娘子确有其人,写有《红娘子与卦子陈四》一文,引用了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中的有关红娘子记载。在他编的《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中,收集了毛奇龄的《后鉴录》。该书称红娘子为“踏绳妓也”。上述史料均为郭沫若当年所未见,但内容与《明史》中的记载也没有什么出入。所有这些记载,有一点是共同的:有关红娘子的事迹,都与李岩紧密相联而不可分,讲的都是红娘子破杞县城救李岩这件事。

前几年,史学界对是否有李岩其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顾诚在《李岩质疑》(《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中认为,李岩不过是某些人虚构出来的“乌有先生”。李岩其人其事,在他家乡河南地方史料及父老的口碑中并不存在,当年,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就矢口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此外,康熙《杞县志》中,还专门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明代大学士李精白之子,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据此,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认为,红娘子破杞县救李岩出狱“绝无其事”,“这个故事是一个虚构的传说”。

有些研究者认为,李岩虽不是李精白之子,也不是河南杞县的举人,但不等于无其人和其事。因为从当时保存下来的塘报及一些在京目击者的记载看,李自成农民军中确有一个被称为“李公子”的担任都督的李岩存在。但认为即使李岩确有其人,而红娘子破城相救之说仍不可信。因为查乾隆《杞县志》,在崇祯年间,从未发生过饥民攻破县城杀死知县的记载。此外,许多记载有李岩事迹的史籍,都不提红娘子。

在《绥寇纪略》等书中,有关红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末,都语焉不详。我们至今连她姓什么,都还不知道。仅知道她是一个“踏绳妓”,走江湖的杂技表演者。所称“红娘子”,恐系以穿红色衣为标志。这在明末农民起义中也并非无线索可寻。因此,有些研究者认为,红娘子率领的大概是一支白莲教起义军,因为身穿红衣,被称为红娘子。

红娘子的最后结局,同李岩一样,也是一个谜,按《永昌演义》中的说法,红娘子后来成了白莲教首领,在李岩死后,还见过出家当了和尚的李自成。当然,这只是小说家言,而不是历史了。

关于有无李岩和红娘子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顾诚在1984年出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重申了他的并无李岩其人的观点。而谢承仁在《李自成新传》(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一书中,则认为李岩确有其人。这两部书,都是研究李自成农民军的力作。究竟孰是孰非,只好留待专家们作出进一步的回答了。

因为刘宗敏觉得不应该要杀李岩,李岩对国家对江山都是非常重要,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来的,杀了他,上哪里找一个这么厉害,又有计谋又会打仗的李岩呢?所以手下第一猛将刘宗敏大怒了,换做谁应该都会生气的,毕竟不可多得的助力就这样白白的给杀了。可气。

李自成有李岩和刘宗敏两个大将

我们都知道李自成的成功离不开两位大将的功劳,就是李岩和刘宗敏,要是没有他们,估计李自成没有那么容易取得成功了。就简单说李自成想要攻打北京,是李岩出的计谋,叫李自成先把民心搞定,让百姓都相信李自成,从而为攻打北京奠定了基础了。

但是李自成最后失败了,也是因为他杀了李岩,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了,自然就搞不定了,可以说李自成成也是李岩败也李岩,因为李自成杀了李岩,一个是失去了军心,军队变成一盘散沙了,更重要是李自成自断手臂了。

军队管理不当

李岩就这样给李自成错杀了,可以说最生气就是大将刘宗敏,李岩一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军队的军心大乱,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跟错人了,李岩这么有头脑,还有远见的人,对李自成还忠心,还是给冤杀了。

军队的人就纷纷有想法了,大家也不用心打仗了,李自成还没有发现问题,没有过多久,就因为军队管理不当,导致李自成最后的失败了。

在历史上李岩与红娘子之事仍待考证。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都有李岩与红娘子的一些记载。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彭孙贻的《平寇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红娘子。有的学者认为,李岩是虚构人物,曾亲身参加大顺军的河南人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康熙《杞县志》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

但是近年来发现了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李氏家谱》,上面写明李岩确有其人,不是杞县人,是河内人(今博爱),只是到杞县短暂居住过而已,他的叔父叫李春玉,字精白。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书李精白。而李牟是他的堂弟。

明末大将李岩其人其事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3月,中原大地上一片刀光剑影。首先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在攻占了西安后,一路摧枯拉朽,经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