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族谱的问题:现在只知道最近的几代辈分排行是这样子的:明-天-锡-辉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孟氏族谱的问题:现在只知道最近的几代辈分排行是这样子的:明-天-锡-辉,第1张

明清以来的孟氏族谱中行辈字派顺序如下: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孟曾颜四姓是民间俗称的“通天谱”,四家族谱行辈字派是统一的,过去都是由朝廷钦定,不允许有独自设定的,你说的这个“明-天-锡-辉”不再其列,最大的可能性有四种,一种是由于近代战乱,家族沦落,迁徙到了偏远地区与世隔绝,但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除非这一个家族一个识字的读书人都没剩下,所有家谱都遗失,(因为以上的字辈清代中期就已经确定,各个家族分支都有记谱留存)而且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否则不太可能出现;第二种可能是说明你们家并不是孟子后代嫡系,而是少数民族改的汉姓,但即使这样的少数民族孟氏很大一部分也都会遵循上述家谱字派,只有少数独立设定,或者根本没有家谱;第三种是解放以后,为了与“封建贵族”彻底划清界限,故意改变家谱,后来就一直自行设定;第四种是祖上某一代曾经犯下重罪,被家族革籍,不允许进家谱,所以只好自行设定了。

总之,不按孟氏宗谱定行辈字派的情况非常罕见,如果你们家是汉族的话,第三种可能性较大,个人认为解放以后一方面政治压力大,一方面传统文化普遍失去传承,加之家族迁徙,你们家如果没有旧社会过来的读过书的老人或者家谱留存,很有可能就此把谱系断了,造成今天的局面。但独自定出来四辈的排行,又好像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过,希望你再回家找家里老人了解一下,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孔子是世界级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最高统治者尊孔祭孔,自然希望全国的百姓都来实践孔子的理论,按老夫子的道德标准行事。既然愿意做孔子的裔孙,证明他们敬重孔子,会在推行孔子的思想道德伦理方面,行动更加自觉。于是皇帝推波助澜,向孔府子孙排辈姓名赐字。

  明朝洪武三十三年(公元1400年),皇帝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赐10字:

  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乾隆皇帝再御赐10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皇帝又御赐10字:

  令留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孔子的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孔姓,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着华人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山东张氏和孔孟氏是两个不同的姓氏,但是他们的家谱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因为两个姓氏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在中国的历史上,孔孟氏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其家谱主要是记录孔子的后代,也就是孔氏家族的传承。而山东张氏则是北方地区的一个大姓,其家谱主要是记录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有些山东张氏家族在修谱时,可能会参考孔孟氏的家谱,主要是因为孔孟氏家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此外,有些山东张氏家族也可能与孔孟氏家族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使用孔孟氏家谱也有纪念亲缘关系的意思。

至于繁字辈的“宪庆繁祥”,这是山东张氏家族的辈分字,是用来规定家族中不同辈分人的取名顺序和用字规则。这个辈分字是在清朝时期制定的,目前已经在山东张氏家族中沿用了数百年。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百家姓的辈分排列有的是统一的,像我们龙姓。而有的不是很统一,很多地方都不同,可能是随着家族的地区分割所导致的。帮你查了下,孟姓的辈分排列好像没有很确切的说法。下面这篇文章是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了,你看下吧。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人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家)。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辈分起名(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后世一律都要按照字辈取名,否则不准入家谱。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为“宏”,避雍正帝讳,改“胤”为“衍”。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时期,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定20个字报经北洋政府批准,由北洋政府下令各省县将这50个字布告周知。 孟氏子孙的行辈字,从56代至105代的字辈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绪世昌

注:以上为本人网上收集整理,但遗憾的是,孟氏辈分在四川内江—资阳境内,老人们留下的辈分记载却是:

志良克文,朝廷万邦,

国实登昌,有其才能,

必大(学)成章;

兹叔炳坤基,英贤余秀银;

智忠全信善,尊本众伦义;

寻类开良寺,和平左利施;

修齐祥端启,雄贤太运期。

孟氏族谱的问题:现在只知道最近的几代辈分排行是这样子的:明-天-锡-辉

明清以来的孟氏族谱中行辈字派顺序如下: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