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杜的起源,第1张

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寻根溯源

杜姓来源有三:

1、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据《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公封其弟叔虞于唐,把唐国(刘累子孙所建)原国君后裔迁到杜(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有杜伯曾任周朝大夫,被冤杀后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世本》所载,相传是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时有鲜卑代北独孤浑氏,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鄂伦春族杜宁肯氏、裕固族杜曼氏、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满、蒙、土家、京、回、俄罗斯、壮、藏、朝鲜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杜姓以陕西西安为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的,《新唐书》云:“在鲁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绰生段,段生赫。”杜赫为秦将,食采于南阳衍邑,时人称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阳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于汉武帝时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迫迁徙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后形成杜姓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汉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孙杜文、杜瑶。其后的几百年间杜姓又形成许多分支地望:襄阳杜姓,出自当阳侯杜预少子、晋弘农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安阳一带)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宽;濮阳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阳,裔孙杜谟,后魏时任濮阳太守,因家焉。总之,先秦至汉之际杜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其播衍过程,从陕西至山东,再至河南,终又复归陕西。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狼烟四起,杜姓为避战乱大举南迁,其先后于湖北之襄阳、襄樊,四川之绵竹、成都及浙江之钱塘,繁衍成为大族。唐末杜让能任山南节度使,遇战乱避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让能裔孙杜仁为避元乱又迁福建同安安仁里马銮乡,称为马銮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之际,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远播海外,东南亚、欧美都有杜姓后裔的足迹。如今,杜姓分布广泛,尤以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山东、四川、辽宁、吉林等省为多,上述八省杜姓约占全国汉族杜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

郡望堂号

杜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2、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

3、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

4、汉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汉阳;

5、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

堂号:

“京兆”、“诗圣”、“少陵”、“永言”、“振德”等。

宗族特征:

1、杜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自周代以来,见于史册者就有三百五十二人。政客无数,仅唐代,杜姓任宰相者就有十一人。诗人、书画家、文学家、经学家、发明家无数,尤可一提的是能工巧匠辈出。

2、杜姓在漫漫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约定俗成有以下四点:A、敬奉土木。B、牢记破锅。杜姓每逢亲人临别都要嘱咐:“世代牢记住,咱是破锅杜。”乃是由古代杜姓兄弟破锅分铁作为永久信物而来。C、昭穆有序。如河南省社旗县杜姓一支议定从(破锅)十二世始,以弘字起为:“弘寿士全凤,光明道德兴,庆祥应安培,书客振家声。”又如登封县议定从十五世起:“应云起化,中和振光,吉祥万善,美景贤良。静观淳厚,继天从康,鸿声高闻,凤鸣交望。”D、禁忌通婚。有的支《谱》家乘中铭训,本氏族内“不通婚”或“禁忌通婚”。

名人精粹

杜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代书画家,汉章帝时曾为齐相,以善章草知名,与崔瑗并称“崔杜”。杜诗:河南汲县人,东汉名臣,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即水力鼓风机),冶铁铸农具,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治池陂、开田园,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杜密:河南登封人,东汉名臣,曾任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时人称其为“天下良辅”。杜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治有《古文尚书》,长于文字学,撰有《仓颉训纂》、《苍颉故》等。杜预:京兆杜陵人,西晋时著名将领、学者,多谋略,号称“杜武库”,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唐初名相,史称:“玄龄多谋,如晦善断,当世语良相,常称房杜。”杜佑:京兆杜陵人,唐朝史学家,编《通典》二百卷,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官至宰相。杜审言: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朝文学家,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孙为杜甫。杜甫:今河南巩义市人,唐朝著名现实主义大诗人,人尊其为诗圣、诗王。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牧:杜佑之孙。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后人称小杜(以区分老杜——杜甫)。一生为官,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其诗气魄宏大又华丽多采,写景抒情小诗,多清丽动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晚唐诗人“双绝”。杜荀鹤: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唐末诗人,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有《唐风集》。

谨按《唐书》、《杜甫传》及元稹《墓志》,晋当阳县侯下十世而生依艺,以监察御史令於河南府之恐县。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京兆府奉天县令。闲生甫,左拾遗、尚书工部员外郎。甫生二子:宗文,宗武。梦弼今以《杜氏家谱》考之,襄阳杜氏出自晋当阳县侯预,而佑盖其後也。佑生三子:师损,式方,从郁。师损三子:诠,愉,羔。式方五子:恽,憓,悰,恂,慆。从郁二子:牧、颛。群从中悰官最高,而牧名最著。杜氏凡五房:一京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阳杜氏;四洹水杜氏;五濮阳杜氏。而甫一派,又不在五派之中。甫与佑既同出於预,而家谱不载,何也?岂以其官不达,而诸杜不通谱系乎?何家谱之见遗也!东塾蔡梦弼因览其谱系而为之书。

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 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的起源

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寻根溯源 杜姓来源有三:1、出自祁姓,为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