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英国的亚娘鞋海战:放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明朝与英国的亚娘鞋海战:放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第1张

如尔等胆敢损坏一草一木,余必下令士卒歼灭尔辈,使尔等片帆不留,则尔等后悔莫及,罪无可恕。

这是1637年8月19日,明朝广东海道(不知名)和总兵陶谦联合署名,写给英国船队船长威德尔的一封公文。

咋一看,就是正经热血大明的范,但是对于这样的狠话,威德尔心里毫无波动,甚至已经笑出声了。

因为明军的战斗力几斤几两,威德尔早已经领教过了,就废柴;大明也只能通过放狠话找面子了。

1、压根不想好好贸易的明朝

1636年4月16日,威德尔率领“龙号”“太阳号”“凯瑟琳号”“殖民者号”4艘战船,外加“安妮号”“发现好”2艘轻帆商船。带着英王查理一世的训令,勉强算是“浩浩荡荡”的离开英国,前往明朝的澳门寻求贸易。

当然,也是希望打破葡萄牙对澳门贸易的垄断:“ 如果英国人获得据点,开辟了与印度的贸易,则葡萄牙的此项贸易就会全部消失。 ”就是眼红葡萄牙人,霸占着澳门发大财了。

这点跟《明史》的记载是相对应的:“ 驾四舶,由虎跳门薄广州,声言求市。

威德尔的船队的第一目的,指定不是来跟明朝 开仗 ,而是单纯的想跟明朝通商。

1637年的7月23日(明崇祯十年),威德尔的船队终于来到广州,希望能跟明朝官方沟通。他派遣“安妮号”进入广州的河道测量水深,甚至深入到了虎门一带,而且全部做了标记。

而在8月初的时候,面对英国人逐渐深入广州的试探,明朝方面勒令他们:“ 不要再向广州推进。 ”尽管7月末的时候,威德尔就已经向广州方面坦白,自己此行带有多少船只、有多少人数,以及军火、货物、投资钱数等。 希望能够跟明朝直接贸易,但广州方面没有答复

因为迟迟得不到明朝的答复,威德尔带领船队起行,并与8月8日到达亚娘鞋下锚。

在这里,他看到了明军的备战动向:“ 船队(明朝跟踪威德尔船队的水师)及炮台的周围,表现出继续不停的忙碌着做准备的迹象 。”

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来开战的, 威德尔特意竖起了白旗,但是明军理解不了这个举动。 若干年后的清军,在同一地点虎门开炮的时候,照样理解不了打白旗的含义。

威德尔只好派人登岸,一方面是购买粮食补充给养,一方面是想跟明朝沟通误会。但是明朝方面“坚壁清野”,威德尔没有买到任何事物;不过却和明朝官员去的联系。并且得到暂时的保证:

6天后,广州方面的通商许可,就会发放给威德尔了。

威德尔觉得自己一直被忽悠。

2、轻易就被攻破的虎门炮台

眼巴巴等了3天后,也就是8月11日,威德尔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派遣“龙号”在周围水域测量。结果明朝的炮台率先开炮,“龙号”被前后轰击了3波,但是明军的大炮始终打不中目标。

若干年后的清军也一样。

得知自己的船队被攻击后,威德尔立马下令挂红旗冲锋:“ 当即升起国王旗帜,帆布及红旗,而潮水亦涨,我们(英国船队)驶入炮台附近,我们的四艘船将其包围起来。

结果就是英国的4艘战船,对着亚娘鞋炮台一顿密集输出,亚娘鞋炮台没有丝毫还击之力。 仅仅半个小时后,亚娘鞋炮台就被轰的一塌糊涂,残余明军也风紧扯呼了。

威德尔指挥英军登陆,顺利攻上炮台后,把城头上插的明军旗帜扯下来,悬挂在城墙下。 然后在城头上升起英国国王的旗帜。 以此当作对明廷的羞辱。

做完胜利者的仪式后,威德尔开始清点炮台的战利品,总共缴获了40门火炮。 尽管威德尔看不上这些火炮,还是把其中的35门搬运到战船上了,好歹拿点战利品和纪念品不是?

这下明朝官员就不敢再吊着威德尔了,于是派遣通事(翻译,会葡萄牙语)李叶荣(《明史》称为“奸民李叶荣”,威德尔称之为“诺雷蒂”)来见威德尔。

主要是传达明朝方面的意思,说不好听点就是想议和,想要息事宁人了,条件也很简单:

只要威德尔交出亚娘鞋炮台上的火炮,以及被缴获的其他战利品,广州方面就可以跟英国人通商;

当然,通商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仿照葡萄牙人的成例,需要跟明朝方面上税。

威德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并且派自己手下的两个海商,跟随李叶荣前往广州复命,希望尽快达成通商协议。

结果呢?

双方都被通事李叶荣骗了, 这货见谁都说好听话,这边忽悠威德尔明朝愿意通商,那边忽悠明朝说威德尔认怂了。 沈惟敬的好学生啊。怪不得被《明史》认定是“奸民”。

结果就是海商们回来后,李叶荣的两面见光破产了。因为海商们给威德尔,带回了海道与总兵陈谦的联名通告,语气强硬的让威德尔赶紧滚蛋。也就是上面的豪言壮语。

但威德尔就笑笑不说话:“ 明朝帝国已面临末路,而他们的武力已处于最低潮,但官吏的舌头和笔尖,仍保持他们一向的精力。 ”就是“呵呵,菜鸡儿”的意思。

此后威德尔要求进入内河躲避风浪,但是被明朝坚决拒绝,两边战火再起。

9月10日凌晨两点,明朝水师发动夜袭,也就是用火船进攻。但对威德尔船队没有卵用,很快就被击退。 9月18日,威德尔指挥英军反击,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 ,抢夺30头猪。随后再次攻占虎门的亚娘鞋炮台,并将其彻底炸毁,还顺手焚烧了一个明军的大帆船。

怎么说呢? 就是血虐了明军一波。

威德尔的船队和手下,几乎没有任何损失。除了经常得不到补给以外,不过已经靠掠夺满足了。

3、英国真的给明朝赔款了?

根据传统说法认为,英国事后为避免彻底与明朝交恶,主动答应赔偿明朝2800两银子,然后写下保证书后离开明朝。

可事实上却是,的确有这2800两银子,但这的确不是赔款,而是通商的“中间费”。

也不是明朝找威德尔要的,而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找威德尔索要的“好处费”。

在二次交火之后,葡萄牙人掺和进来劝和,威德尔船队也得以到广州采购货物。但收购的前提却是,在李叶荣的撺掇下, 英国海商给广州官员,近6000多两白银的贿赂 。其中的六成白银,都被总兵陈谦黑下了。

但是等英国人准备离开的时候,葡萄人叫住他们说,你们能跟明朝通商,我们葡萄牙人是出了大力气的。他们要求威德尔船队:“ 为他们已做了交易的特权,付28000八单位里亚尔 。”

折合白银约17612两。

英国人肯定不会同意啊,两天后,葡萄牙人又改口了,说只需要付4528八单位里亚尔就行。

折合白银的话,就是2800两。

这跟赔款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葡萄牙人假托明朝的说辞,忽悠英国人当冤大头。

威德尔当时就认定:“ 这是葡萄牙人和中国(明朝)人虚张声势的诈骗行为 。”不光威德尔不会出这笔钱,他手下的海商更是坚决反对:“ 对于这种勒索,商人们坚决拒绝 。”

最后的结果呢?当然是不了了之,英国人指定不会给的,想也白想。

但威德尔的确跟明朝达成过一项协议:

(总兵陈谦)第一次和(海商)蒙泰尼,订约并签署条款:

为了自由和广阔的贸易与居住,英国人每年缴付(明朝)皇上银20000两,4门铁大炮和50枝毛瑟枪 。”

但前提却是要求明朝,效仿对葡萄牙的例子,也给自己划出独立贸易区,或者允许自己建造商馆。

总兵陈谦八成是答应了,但其实就是忽悠威德尔,威德尔也没把这事当真。他能完成这次对明贸易,就可以完成任务回英国复命了。事实就是双方都没当回事。

威德尔回国后尽管很失败,因为没有完成跟明朝建立通商的目的,但也完成了航海壮举 。毕竟这是英国第一次跟明朝“成功”进行贸易。

但是总兵陈谦就倒霉了,《明史》载:“ 谦自请调用以避祸,为兵科凌义渠等所劾,坐逮讯。

英国人离开后,陈谦害怕败仗和签约的事情败露,立马请求外调希望躲避追查,结果还是被人揭发,于是就蹲大牢去了。下过不得而知,反正依照崇祯的尿性,不会太好。

最后说个特别可乐的事:

明朝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英国的存在,他们一直以为跟自己交手的“红毛夷”。

也就是荷兰。

《明史》沿用明朝的记载,把亚娘鞋海战的帐,算到了荷兰的头上。

荷兰这个锅背的啊。

参考资料:

《明史》、《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从清末鸦片战争开始,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战争多半都是以战败赔款为收场,很少有打胜的情况,但是打胜了的最终结果还是赔款,简直就是窝囊到了极点。稍有点血性的中国人,都对这段历史愤懑不已。其实,鸦片战争并不是中英第一次开战,早在那时的200多年前,中国和英国就干过一仗,结局您猜猜看,赔款的是谁是英国人把白花花的银子赔给中国人。

当时的中国还是明朝。不过,已经是明朝末期,清军再过几年就要入关了。即使这样,明朝军队还是痛揍了英国人一顿。

1637年,一支英国船队来到澳门附近,率领船队的是威德尔船长。葡萄牙人不希望英国人参与到对华贸易中,便警告英国人不要往前开了。英国船队不听,继续开到广州湾。

当他们到达南头寨时,被明军发现了。没有得到官府的允许,就是非法进入中国领海。明军守土有责,向这支来历不明的船队开了火。明军的火铳打死了船上的几名英国人。

英国船队先退出虎门,经过商议后,威德尔决定用船上的炮火强行打破岸上的防御。8月8日,英国船队重返虎门海面。驻守在亚娘鞋炮台的明军开炮警告,英国马上开炮还击,炮轰虎门。

由于英国军舰火力凶猛,炮台很快失守。英国人占领了炮台,把上面的火炮都给搬到了船上。

当地明军立即进入了动员状态,大批水师船只集结。明朝方面派出通事李叶荣与英国人交涉,要求英国人离开,否则兵戎相见。威德尔拒绝离开。

9月10日,明军向英国船队发动火攻,但因风向不对,没有成功。英国人逃走后,袭击了虎门附近的一个镇子,烧毁了很多建筑,还抢了30多头猪。大概英国人长期在海上,好久没吃到新鲜猪肉了。

半个多月后,明军的水师主力赶到。当时的明军水师虽然比不上英国人的远洋船,但比后来清朝的舢板强得多。

明军水师与英国船队在白沙海面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明军船多,每艘船上的炮比较少,英国人船大炮多,但总共只有6艘船。明军有点象狼群啃狮子似的,围住英国船猛攻。

战斗打了好几个时辰,眼看天要黑了,双方才停止战斗。双方都有一定的死伤,但明军船多人多,可以一直打下去。英国人的船队孤立无援,损失任何一艘船,都是巨大的灾难。

威德尔正着急不知如何收场时,岸上传来消息说,明朝官府抓捕了在广州的英国商人,防止他们给船队提供帮助。威德尔这下慌了,请葡萄牙人向明朝官府说情。

经过谈判,英国人保证永不来中国海岸,并且赔偿中国方面两千八百两白银作为谢罪。后来,英国人在澳门又签订了一份协议,保证遵守中国法律,如有违反,愿意接受中国方面的制裁。

明朝再怎么有问题,对中国主权的维护是坚定的。面对外国船队的进犯,坚决还击,绝不妥协。谈判时有理有节,欢迎外国人来贸易,却不允许威胁中国的海防。

虽然谈判占据了上风,明朝也没有狮子大开口,乱开价钱,只要求赔偿中国军民的损失即可,不失泱泱大国的风范。随船的英国人评价中国,是个富饶健康的古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媲美。

中英第一次冲突时的明朝已经处于末世,比全盛时期大为不如。而后来所谓的康乾盛世时,英国人再次来到中国,使节马戛尔尼对中国的评价却很低。由此可见,清朝的盛世到底是什么成色了。

公元1500年左右,西方殖民主义开始扩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殖民国家的势力范围遍布了世界各地。有学者初步估计,西方殖民主义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光是非洲就有2亿以上的人口丧生,美洲的印第安土著也有7000万人死亡,几乎被屠杀殆尽。

(英国全盛时殖民地分布)

  从16世纪初到1840年鸦片战争,经历了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中期共300多年。西方殖民主义的触角遍布了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可以说唯独中国在这场浩劫中得以幸存。我们不禁会疑问,为什么当时西方殖民主义不敢入侵中国呢?

  其实西方列强并不是不想吞下中国这块肥肉,在明末崇祯年间荷兰和英国试图入侵中国,经过两次海战,东方这个即将没落的大明帝国用强硬的态度给他们上了严厉的一课。

  你中国拥有那么多资源,别人不是尊敬你,爱戴你,而是在打不过你的时候才装孙子在你面前朝拜,与你交朋友,在你面前卖萌。每当国力有些减弱时,海外的很多国家就会对我们的国家发出挑衅。

(新航路开辟以后的西方殖民路线)

  比如在闭关锁国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就像一只沉睡多年的雄狮,早已没了锋利的牙齿,跃跃欲试的英国先锋队轻而易举的就攻陷了我们的海上军队,据说当时的战争死亡率英国和中国是1:600。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战之后,整个世界都知道了清朝是多么好欺负,于是一个一个的侵略像割韭菜一样来了一茬又一茬。慈禧老太太也只能打开国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由此可见清朝海上防御多么薄弱,但是为什么他们偏偏在清朝末期才敢动这个心思呢?

  其实明朝末年,也是中国一个比较黑暗的时期,内忧外患,兵力也不强。这个时候的海上霸主是荷兰,当时的荷兰是最辉煌的时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强国之一,称霸海上一个多世纪。这个时候的荷兰已经不满足于欺负欧洲的小国家了,他们要走的远一点,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成为他们的。于是把目标放在了明朝时的中国。

(料罗湾海战)

  先是攻占了当时的台湾,然后要求垄断明朝的海外贸易,崇祯听完翻译官的话当场就怒了,你红毛小贼竟敢欺负我大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怕你不成?直接拒绝,于是战争就开始了。荷兰方面认为攻击中国以先进的大炮武器,性能优异的快速战舰则十拿九稳。所以派了战舰十一艘,交由普特曼斯指挥,另有旗舰密德堡及一艘中国戎克船打狗号,此外还包括50艘海盗船。

  中国派出了郑芝龙、张永产、熊汝霖等与荷兰军队作战,战争持续了三个多月,在此期间敌我双方是此起彼伏,终于在1633年10月22日明朝军队取得了胜利,历史上将这次海战称之为“料罗湾海战”,也称崇祯明荷海战、金门海战、明朝荷兰料罗湾大海战。战后明朝要求荷兰赔偿所有战争损失,并远离中国附近的海洋,不得干涉中国海上贸易,

  荷人无直接与中国贸易的权利。虽然当时荷兰武器比较先进,但明朝也有很多进口武器,比如从英国进口的大炮,这一仗打出了气势。这一年是明朝灭亡前的11年。

(崇祯皇帝画像)

  四年后的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又试图和中国干一仗。实际上在此之前的1584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派心腹带着她写给中国万历皇帝的亲笔信,前往中国,希望中国给予贸易方面特权,但送信人却在半路被葡萄牙人抓获并扣留印度。1596年派遣使者前往中国,然而使者在半路上遭遇不幸,信件还是没能送到。接下来的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再次写信给中国皇帝,但仍中途作罢。1635年12月,英王查理一世(如图)派遣约翰·威德尔船长来华,命其带领六艘船组成的船队寻求对华贸易。1637年6月英国船队抵达澳门附近停泊,希望大明王朝能够开放对英贸易渠道。葡萄牙驻澳门总督派船告诫英国人不要继续向前。经过交涉,澳门的葡萄牙人拒绝给英国人提供对华联系的中介,无奈,英国船队只好将船开到潭仔。在那里,一名中国官员带着随从来到船上,听取了英国人的要求,答应把他们的意思转达广州官员。

  7月底,英国船队沿着广州方向航行,这引起了明朝方面的警觉。英船到达南头寨,守卫的明军施放火铳,打死了几个英国人,英船只好退却到了南湾。8月8日,英国人又来到虎门亚娘鞋停泊,守卫虎门炮台的明军鸣炮示警,威德尔船长下令英国船队炮轰虎门,因为英国军舰炮火凌厉,虎门炮台失守,英国人攻上炮台,搬走了一些明军留下的大炮到船上。

(明朝大将和西班牙指挥)

  此次冲突之后,明朝方面派出通事李叶荣来与英国人接触。李叶荣警告英国人即刻离开虎门,当李叶荣第二次前来交涉时,他警告英国人,如果再不离开,就将实施军事行动了。9月10日,明军对拒绝离开的英国船队发动火攻,却因风向不顺没有烧到英船,英船发现后快速逃脱。为了报复,威德尔带领他的船队在虎门附近烧毁三艘中国帆船,同时还焚毁了一个市镇,抢走了三十多头猪。

  9月21日,英军再次攻占并烧毁了虎门的亚娘鞋炮台。之后,英国人得知大规模的明朝船队正在调集赶来,担心寡不敌众,于是举起白旗跟明军喊话,表示开船回国,永不再来。

  不久,中英在白沙海面发生冲突,双方互有死伤。明朝方面扣押了在广州的英国商人,威德尔为了救回英国商人,转求葡萄牙人代为转圜。经过斡旋,英国人在10月9日跟明朝方面谈判,威德尔在保证永不再来中国海岸的保证书上签字。

  之后,11月22日,在广州的英商答应了中国的要求,赔偿了白银两千八百两,作为英船队之前烧杀抢掠给中国造成损失的谢罪。随后,囚禁在广州的英国商人被明朝释放回到澳门。

(明朝疆域)

  11月30日,英国人又在澳门签订了一份正式的保证书,保证遵守中国法律,如果有违反,愿意接受明朝官方的任意惩罚。1638年1月10日,英国人最终登船回国,终明朝之世,他们兑现了承诺,再也没有来过。

  在明朝方面军事和外交谈判的双重努力之下,英国人心服口服的离开了。事件的当事人,英国人芒迪,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中国的优点。他感叹中国古老、广大、富饶、健康,人文和政府形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无可比较的。想想清朝“康乾盛世”之时,马嘎尔尼使团对当时中国的评价,差距明显。所谓盛世之中的清朝,在外人眼中还不如即将灭亡的明王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灭亡之前,奋力保住了我们的民族和荣誉,在这两次海战没几年明朝灭亡,之后郑成功反清失败,1661年度过台湾海峡打败荷兰收复台湾,让殖民者尝到了苦头不敢来犯,才使得中国能安生得度过了两百多年。但到了清朝,满清趁火打劫夺取了大明江山捡了个大便宜,之后在军事上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比明朝不如,以致于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用4000人就把10万人的八旗军打得溃不成军。

其实,在明朝的时候,中英之间也发生了些许纠纷。这时候的明朝要帅气许多,态度强硬地把英国赶走了,并且,英国答应赔偿中国损失费。

15至16世纪,航海热逐渐蔓延,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家受益颇多。明朝是一个香饽饽。所以,英国皇室频繁写信给中国,希望能加强两国合作,不过书信总是在半路被扣留。终于,1635年12月,英王查理一世派遣约翰·威德尔船长来华,命其带领六艘船组成的船队主张对华贸易。

战争将士

不过,当时葡萄牙人也在与荷兰人争夺资源,看到又来一个英国,心里很是芥蒂。他们拒绝了英国对帮忙联系明朝的请求。后英国继续沿广州方向航行。守卫的明军打死了几个英国人,后英军侵犯中国虎门,虎门炮台失守。

船只

但明朝没有清朝那要委曲求全,而是采取了强硬的办法,要和英军一干到底,不久明朝派李叶荣前去劝退侵犯的英军。英军不为所动,明朝发动火攻,由于风向问题,英军侥幸逃脱。并烧毁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并抢走三十多头猪。

将领剧照

后英国再次进攻虎门炮台,明军忍无可忍,带领众多将师准备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军听说敌强我弱,害怕敌军人数过多,对自身不利,表示开船回国,永不回来。 不久,他们又回来了,中英在白沙海面发生冲突,双方互有死伤。

英国也许不想再继续对峙了,威德尔在保证永不再来中国海岸的保证书上签字。广州的英商答应了中国的赔偿要求,看明朝这波操作,真的是六到我了。

当然算明赢了

与此同时,英人从火攻中逃脱,驶往伶仃洋上,他们得到中国兵船正在调集前来的消息。于是以白旗招船讲话,说火攻以后,日夜惊慌,又被断了汲水之道,不能取水,将要回国,但因通事现在收了银钱,又带人入省,日久不通音讯,请求追还,然后开船回国,永不再来;并说明否则即使开船,他们也不能回国。此后,又有中英双方在白沙海面的冲突,据报称“官兵拼命对敌,各有损伤”。就当时的情事,广东巡按葛征奇认为,“若不速将夷目交割濠镜澳,恐严法追剿,激变地方”,同时他所最担心的事情,是不能让英人在海上,造成“内外勾连,变生肘腋”。所以他一面催促海道审讯李叶荣一案,一面吩咐澳门葡人起草公文立下凭证,迅速领去并驱逐英人。

作为葛征奇双管齐下布置的一部分,由市舶司呈报,市舶司官员到澳会同香山县和香山寨的差官,还有提调、备倭各官,“唤令通事、夷目、揽头”到议事亭宜谕,督促葡人到省具保领人。据报称澳门葡人“外顺宜谕,中实迟疑”,于是明朝官员“勒限催促”。巡按葛征奇针对澳门葡人“仍踵故辙,播弄低昂”的操纵市价问题,申明严禁“奸揽射利”,并要求“澳夷领回,公平贸迁,毋滋骚扰”,由此涉及“年来澳夷既居为奇货,而未增国饷”的问题,明朝派遣揽头前往宜谕,澳门葡人“尚在支唔”。

此时,据总兵陈谦手本,在广州的英商梦啼哞呈称澳门葡人“高抬物价数倍”,以及“奸揽侵蚀”。巡按葛征奇得市舶司报告,已“押同澳夷通事、揽头、夷目刘德、沈吕西、戎猫昲(fèi )嚟(lí)橱等到省,领给红夷财货,已经拨发该道,查给半月矣。”他对开脱李叶荣的情况当即有所察觉,命令对李案“速究详报”。于是,一桩走私通贿案渐露出了水面,后来才有广东总兵陈谦、香山参将杨元、通事李叶荣“与夷通贿事情”的“别案提问”。

再来看英国方面的论述。据芒迪记载,9月27日(八月初十)英船来到距离澳门4里格处,他们又送达一份抗议书给葡萄牙澳门总督和议事会,这已经是第二次向澳门葡人抗议了。29日澳门总督多明戈斯·达·卡马拉(Domingos da Camara)的回信由耶稣会士巴托洛梅乌·罗伯里多(Bartolomeo de Roboredo)带给英国人,信中向英国人解释他们窘境!

明朝与英国的亚娘鞋海战:放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 如尔等胆敢损坏一草一木,余必下令士卒歼灭尔辈,使尔等片帆不留,则尔等后悔莫及,罪无可恕。 ” 这是1637年8月19日,明朝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