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社会最为混乱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哪四大门阀家族?影响如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在政治社会最为混乱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哪四大门阀家族?影响如何?,第1张

影响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有四个大家族。它们分别是:弘农杨氏、琅琊王氏、陈留谢氏和谯郡桓氏。

弘农杨氏,因居于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一地而得名,它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是春秋时期羊舌氏的后裔,世代为周室命官。西汉时,弘农杨氏权倾朝野,乘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之后更是人才挤挤,一直到到杨坚平南陈灭北齐建立隋帝国,弘农杨氏的风光达到了顶峰。即便是隋朝之后,弘农杨氏依然是威名显赫。唐朝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武则天之母杨氏,以及杨贵妃等,都是出自弘农杨氏。宋朝时的杨家将,也是弘农杨氏一族。弘农杨氏还出了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万里等。

弘农杨氏在西晋朝时,影响也不小。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其先事汉,四世为三公”(《晋书》),就是弘农杨氏之后。杨氏为司马炎建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朝中地位极高,杨艳的叔父大将军杨骏,以及杨骏的两个弟弟杨珧、杨济,在当时势倾天下,人称“三杨”,把持着司马氏的内外朝政。而杨艳作为当时杨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对西晋王朝的影响作用更是不可估量。一是杨艳力挺自己的白痴儿子司马衷,最终让他继承皇位;二是给自己的白痴儿子选了个暴*的黑旋风,也就是贾南风做老婆。这两个人,一个是四六不懂的白痴,一个凶狠恶毒的*妇,搞的朝挺乌烟瘴气。从而导致了为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也间接导致了五胡的入侵。杨艳亲自力挺的贾南风,后来又大肆诛灭杨氏一族,让杨氏一族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能不说是历史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在文化界,王氏一族也颇负盛名,有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指的琅琊王氏,以及陈留谢氏。

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两句流传千古的诗,让王谢二族当年的风光尽收眼底。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的谢安,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出仕后,家族才开始兴旺,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谢安让侄子谢玄组建北府兵,对东晋朝有着深远影响:淝水之战打败前秦,北府兵功劳甚大,后来也是北府兵的首领刘裕推翻了东晋,代之以宋。

淝水之战是北方对东晋最大的一次威胁。前秦之前,北方处在纷争的乱世,无暇也无力顾及南方的东晋。相反,东晋却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北伐,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南北双方是势均力敌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南强北弱之势。但前秦统一北方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前秦完成五胡时期北方的唯一一次统一,重新整合了北方的各方势力,达到空前的鼎盛,也就打破了南北平衡,形成北强南弱之势。谢安以弱胜强,用8万士卒打败前秦80万大军,不但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也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入分裂,也让东晋度过了一次亡国危机,得以延续半个世纪的安宁。谢安的风范受到世人敬仰,“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便是谢家声誉和威望的最好佐证,而谢氏一族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了顶峰。谢安加封为太保、都督十五州诸军事,谢玄也委任为荆、江两州刺史,掌握着东晋的军政大权。谢安死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不参与实际政治,但家族地位依然不减,其影响一直贯穿了,宋、齐、梁、陈的整个南朝,直至隋唐时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谯郡桓氏。谯郡一地,在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治所在谯县,也就是今天安徽的亳州。桓氏在历史上的名人,有春秋时宋国的司马桓鬼,战国时秦国将军桓齿,西汉有汝南名士桓宽。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例,桓氏整个家族的兴旺,还是在东晋朝时,共出过十一位将军,可谓权倾一时。

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书》)。桓温是桓彝之子,晋明帝的女婿,受到中书监何充的赏识,被封为荆州刺史、安西将军。虽有皇亲的光环照耀,但桓温能有后来的地位,客观上说,是靠真本事打下来的。其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桓温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后来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

桓温的三次北伐,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却在客观上打出了东晋的威风。第一次,主要对手是氐族的前秦政权,一直打到霸上(长安以东),北伐军很受欢迎,“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晋书》),但是由于后来粮草不济,只得退兵;第二次,打败姚氏的羌军,收复了洛阳。但随后便被刚刚兴起的前燕慕容氏击退。第三次,是与前燕慕容氏对峙,开始时势不可挡,占尽先机,最终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一役,遭到前燕大将慕容垂的骑兵伏击,铩羽而归。

桓温有篡晋室自立的野心。攻灭成汉、三次北伐,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政治上的资本,为最终的篡立做着前期准备。“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世说新语》)的名言,便是出自桓温之口。桓温在有生之年虽没能实现篡立的目标,却奠定了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到了他的儿子桓玄时,终于起兵反叛,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权。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余众仍与晋室对抗多年。桓氏一族的反叛,也让本就日趋没落的东晋朝,变得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所取代。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西晋末年,朝廷腐朽,兵戈四起。北方大量胡人乘机南下,强占土地,残害百姓,中原陆沉,晋皇室为避战乱带领部分臣民偏安于江南,史称东晋。

东晋朝廷成立后,朝廷一直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在对外征伐上,一直要看地方有实权的将军们的脸色。作为朝廷宰相的谢安打算改变这种局面,他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后来又兼任徐州刺史。谢玄后来就是北府军的创始人。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他一直受到谢安器重,他的母亲叫阮容,和竹林七贤的阮籍、阮咸同族。但谢玄小时候有女人气,喜欢佩带女孩们喜欢的饰物。但谢安不太喜欢,后来谢玄听从了谢安的劝导,不再佩戴这类饰品了。

谢玄文武兼备,在桓温、桓豁手下都呆过。桓温认为谢玄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时东晋把徐州、兖州、青州这三个州以及扬州的晋陵郡(包括京口)划为同一都督区,因为京口处在建康的东北,而且管理的地盘多在北方,所以习惯上称为“北府”。

谢玄受到创建北府军的任命后,他收揽了整个广陵(今扬州)和京口聚居着北方的流民,大规模地招兵选将,日夜操练,于是威震大江南北的“北府军”正式问世。

北府军自成立后就踏进了激烈的战场,在战争中人人作战勇猛,经常取得大捷。在淝水之战,刘裕的两次北伐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玄手下有七大猛将,最出名的人叫刘牢之。刘牢之面色紫红,胡须与眼睛长得奇特,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但他却是个智将。他一直担任北府军的前锋,领着最精锐的部队,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谢玄还有一个叔叔叫谢石,也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当时名气不大,但他后来在淝水之战中成了谢玄的领导,两人并肩作战,才暴得大名。

北府兵作战勇猛不用多说,那么北府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强大?

一, 北府兵主要是从北方过来的游民,西晋末年,中原被北方胡人强占,他们驱逐当地民众,这些人于是就失去了家园。在这个艰难的世道里,想要活下来只有靠自己拼博了。

二,北府兵是私兵。也就是只认将军不认朝廷。私兵的战斗力自然比朝廷的官府兵英勇多了。他们不是父子,兄弟就是同乡朋友。在战场上作战毫无惧色,无比豪迈。后世岳飞的岳家军,曾国藩的湘军就是这个样子。

三, 北府兵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谢玄不时直接从流民中招募,而是先找到流民义军头领,让他带领自己的能征善战的部众过来,后进入北府军。这些人有多年和北方胡人作战经验,在战场上厮杀时不会逃走,能极大地提高军队士气。

四, 优秀的统帅。从谢玄,到桓温,最后到 刘裕,一个比一个英明,果敢,特别是刘裕,他从战略预估,战术实施及带兵安置都是非常妥当,周边人很少有异议。

五, 当时的北方战乱频仍,许多民众流离失所,依靠自个的力量肯定是无法抵挡残暴的胡人,所以许多流民通过各种途径加入了北府军。

北府军有睿敏果敢的统帅,如谢玄,桓温,刘裕等人,有英勇善战的将领,如谢石,刘牢之等人,也有苦难出身视死如归的彪悍士兵,你说,这样的战斗力能不强大么?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晋孝武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谥号文靖。因追赠太傅,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

典故如下:

桓温埋伏士兵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十六国

国名 民族 君主人数 首任君主 末任君主 国祚 领土范围 国都 亡于

汉、

前赵 匈奴 6 刘渊 刘熙 汉304年-318年 陕西渭水流域、山西、河南、河北、部分甘肃 1平阳

2长安

后赵

赵318年-329年

成汉 巴氐 5 李雄 李势 成306年-338年 四川东部、部分云南、部分贵州 成都 东晋

汉338年-347年

前凉 汉 8 张寔 张天锡 314年-376年 甘肃、宁夏西部、新疆东部 姑臧 前秦

后赵 羯 6 石勒 石祗 319年-351年 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部分江苏、部分安徽、部分甘肃、部分辽宁 1襄国

2邺

冉魏

前燕 鲜卑 3 慕容皝 慕容暐 334年-370年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辽宁 1龙城

2邺

前秦

前秦 氐 6 苻健 苻崇 351年-394年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陕西、江苏、四川、贵州、湖北、辽宁、甘肃、宁夏西部、新疆东部 长安 后秦、西秦

后燕 鲜卑 7 慕容垂 慕容熙 384年-407年 河北、山东、山西、部分河南、部分辽宁 中山 北燕

后秦 羌 3 姚苌 姚泓 384年-417年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 长安 东晋

西秦 鲜卑 4 乞伏国仁 乞伏慕末 385年-431年 甘肃东部 金城 胡夏

后凉 氐 4 吕光 吕隆 389年-403年 甘肃西部、部分宁夏、部分青海、部分新疆 姑臧 后秦

南凉 鲜卑 3 秃发乌孤 秃发傉檀 397年-414年 青海、甘肃西部 乐都 西秦

南燕 鲜卑 3 慕容德 慕容超 398年-410年 山东、部分河南 广固 东晋

西凉 汉 3 李皓 李恂 400年-421年 甘肃西部及部分新疆 敦煌 北凉

北凉 匈奴 3 段业 沮渠牧犍 397年-439年 甘肃西部、部分宁夏、部分新疆、部分青海 张液 北魏、柔然

胡夏 匈奴铁弗 3 赫连勃勃 赫连定 407年-431年 陕西、部分内蒙古 统万城 吐谷浑、北魏

北燕 高句丽、汉 3 高云 冯弘 407年-436年 辽宁、河北 和龙 北魏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在政治社会最为混乱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哪四大门阀家族?影响如何?

影响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有四个大家族。它们分别是:弘农杨氏、琅琊王氏、陈留谢氏和谯郡桓氏。弘农杨氏,因居于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