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百姓痛哭流涕,三国最仁慈的诸侯是谁?
一提到三国时期的仁主,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想到刘备,实际上,在三国时期,有一路诸侯,对百姓宽厚仁慈,他死后百姓都为他流泪痛哭,这个人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本初。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袁绍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无能之辈,好谋无断,外宽内忌,经常做糊涂事,似乎就是一个平庸之辈,实际上,历史上的袁绍还是很才能和英雄气概的,袁绍年轻时就喜欢接交英雄豪杰,后来董卓进京后,想要废掉少帝,另立帝王,袁绍站出来反对,董卓厉声说倒:天下的事由我决定,谁敢不从!袁绍也毫不退缩,按着佩刀说“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扬长而去,没有人敢阻拦他,由于袁绍家四世三公,袁绍的名望又很高,董卓也没敢杀他,后来,天下各路诸侯联合反对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董卓说:只要杀掉二袁、刘表和孙坚,天下就是我的了!
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最开始,连曹操也是袁绍的部下,曹操刚开始的时候,实力还很弱小,曾以被袁术和吕布等人围困,是袁绍派军帮助曹操击败了袁术和吕布,后来,虽着曹操实力的不断扩张,袁绍和曹操成了北部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二支诸侯,其中袁绍无论是名望,人力、物力都在曹操之上,尤其是当袁绍击败黑山军,消灭公孙瓒之后,拥有了青、幽、并、冀四州,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是袁绍人材虽广,手下谋士虽多,在用人上却比不上曹操,在关键时候常常采取错误决定,最终在官渡遭遇失败,并在两年后病逝于邺城。
袁绍对百姓宽厚仁慈,政令宽松,他统治的时候,北方的农业生产稳定,很少严苛的税制和严峻的刑罚,所以曹操认为他在政治上失之于宽,也正是由于这种宽松的政策,给了北方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曹操得到冀州后,看到冀州丰富的人口资源和物资库存,也忍不住感慨万分,史书记载“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及绍死,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死后能得到百姓如此怀念,可见袁绍在北方也是深得人心的仁慈之主。
回答:
官渡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公元199年三月,袁绍不顾谋士的反对,决定集结十万精锐部队向许都挺进,悍然发动了一场意在剿灭曹操的战争。这是袁绍已经消灭了盘踞在北方的公孙赞。拥有了冀、青、并、幽四州之地,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可以和曹操一决雌雄了。
曹操立即背上迎敌,八月,曹军北渡黄河,驻扎黎阳,九月,曹操还军许县,同时,分兵驻守官渡。12月,曹操再次抵达官渡。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这里,他派遣东郡太守刘延驻军白马,益寿亭侯于禁驻守延津。可袁绍的军队隔河相望。
官渡之战经历了交锋、对峙、转折、决胜四个阶段,以曹操用较少的兵力战胜了袁绍较多的兵力。
这个就涉及到道教历史了,现存道教为两个大派,一个是正一派,一个是全真派。全真派讲究佛道儒三教合一,所以是出家修行,不结婚,而正一教则以天师道为主,讲究世系传承,对出不出家并没有强制要求,像张天师一脉就是自汉朝开始世代传承下来的。另外,全真教起源于宋元时期,唐时还不存在,所以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不出家的
袁绍的失败,其实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他自身性格外宽内忌、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反复无恩,对政局缺少敏锐的洞察能力,军事上狐疑慢怠,不分轻重缓急。
人才都是有自己缺点的,最主要是看君主的心胸和信任。其谋臣田丰性格刚直,然眼光深远,虑事周全。这样的一个人才,在官渡之战前,劝阻袁绍不要发无名之师,惹怒袁绍被下狱,后兵败羞见于田丰而令其自尽,可见心其胸之狭。沮授河北名士,计谋百出,在随军官渡时以慢军之罪囚禁于军中,后拒降曹操被杀。
曹操评价:“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这些智谋之士不但不采纳其谋,反而诛杀,可见袁绍愚也。常年兴无意之兵,无论是白马坡颜良被杀,还是文丑被诛,都是无意义的用兵。而且袁绍繁礼多仪,每次出征皆讲究排场,劳民伤财,岂能不败。杀田丰就足以看出,看起来很宽仁其实心胸何其狭隘。早在荀彧向曹操提出狭天子以令诸侯之前,沮授已经向袁绍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方针。
可是他一口否决,自以为是,想另立新君刘虞,致使曹操占得先机。诸如此类刚愎自用的蠢事还有很多,小编不一一赘述。徐州危机时,刘备遣孙乾去袁绍处求救。袁绍聚文武商议,不管哪个谋士提出的方案他都觉得有理,怎么也下不定主意。而且反复无恩,不管以前有过多大功劳,只要听到你的不好,不论黑白,皆以喜好行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人物评价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而另一大类“世情小说”则源自改编自《水浒传》情节的《金瓶梅》。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在汉末三国,以及之前的时代,谋主事关一方势力的政治、军事、战略、治军等诸多方面,可以被认为是综合掌权的重臣,或者理解为一位诸侯麾下,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能够成为谋主的,不一定是一个阵营中,知名度最高的谋士,却一定是最厉害,综合实力最强的谋士,例如刘备的谋主,并不是家喻户晓的卧龙诸葛亮,或者凤雏庞统,而是法正;曹操的谋主,不是鬼才郭嘉,不是毒士贾诩,甚至不是被他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而是更加低调的荀攸。
我们都知道,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的孙权,麾下少有纯粹的谋士,因此他的谋主暂且不论,那么在曹操一统江北之前,成为最大割据势力的袁绍,有没有谋主呢?答案是有的,《后汉书》中提及,“(袁绍)以审配 、逢纪 统军事,田丰 、荀谌 (chén)、许攸 为谋主,颜良 、文丑 为将率。”也就是说,袁绍不仅有谋主,而且还不止一个。
其中的田丰,进献忠言,却不被采纳,最终被袁绍迫害而死;许攸临阵倒戈,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最终却因居功自傲,被曹操处死,这两个人,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那么其中的荀谌,又是什么人呢?他有什么资格,成为袁绍的谋主呢?
荀谌自己知名度不是特别高,但是他的身份却不低,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出身于颖川荀氏,有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兄弟,即曾被评价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也就是曹操的首席谋士。不过他到底是荀彧的哥哥,还是弟弟,却一直没有定论。另外,他还有一个侄子,同样成就斐然,那就是曾参与刺杀董卓的行动,最终成为曹操谋主的荀攸。当然了,袁绍不可能因为,荀彧和荀攸的原因,就对他委以重任,那么他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资治通鉴》中提到,当初董卓祸乱朝纲,袁绍只身出逃,被封为了渤海太守。这个时候,逢纪等人提出,不据有一州之地,很难成大事,于是他们将目标瞄准了冀州。为了顺利的夺取地盘,袁绍先与公孙瓒约定,共取冀州,又在公孙瓒发兵之后,派人前去游说冀州刺史韩馥,让韩馥让贤。而游说的主力,则是荀谌,他先对韩馥说了当前形势的危急,对韩馥进行了恐吓,之后又一连发问,让韩馥意识到,自己各方面都不如袁绍,不可能让袁绍甘心屈居自己之下,最终劝服韩馥,让其主动将冀州让给了袁绍。
《资治通鉴》记载:“谌曰:‘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曰:‘不如也。’‘临危吐决,智勇过人,又孰与袁氏?’曰:‘不如也。’谌曰:‘袁氏一时之杰,将军资三不如之势,久处其上,彼必不为将军下也。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彼若与公孙瓒并力取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为同盟,当今之计,若举冀州以让袁氏,彼必厚德将军,瓒亦不能与之争矣。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性怯,因然其计。”
要知道,袁绍之所以能够一统河北四州,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就是以冀州为根基的,由此可见荀谌对袁绍势力的贡献,以及重要意义。而他对韩馥进行游说时的恐吓、反问、劝说,则体现了他本身的谋略,可见其才能,就算比不得荀彧、荀攸,也不会逊色太多。只不过,因为史料中仅提及了,荀谌所做的这一件事,再加上袁绍最终是一个失败者,他麾下的文臣武将,少有人关注,所以荀谌的知名度,比起自己的兄弟和侄子,要差太多,实在令人惋惜。
那么,作为袁绍的谋主,田丰和许攸,一个被袁绍迫害,一个为曹操所杀,荀谌的结局又如何呢?这一点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后人提及他的结局时,一般认为他最后不知所终,也有人认为,他可能在官渡之战前,就早早的去世了。不过,从其子荀闳成为曹丕的文学掾,也属于谋士阶层,我们或许应该有所猜测,那就是荀谌应该已经成为曹操阵营的人了。
关羽——游戏形象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人)。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温酒斩华雄,下邳城击败许褚、徐晃两人联手,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战长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足见其智勇双全,胆量过人,忠义无双。在罗贯中笔下成为继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勇将,可惜关羽为人傲上而不忍下,多次藐视东吴将领。最终败走麦城,死于孙权、吕蒙等小人之手。死后多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五虎次席,勇力过人,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当阳疑兵,义释严颜显示其有谋略的一面。 黄巾起义,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赵,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五虎之三,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中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赵云深得刘备器重。从事小心谨慎,屡立战功!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演义中除了关羽、诸葛亮之外,是溢美最多的人物。 在演义中,赵云武艺高超,仅次于吕布、关羽、张飞
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五虎之四,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 马超是东汉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年十七,随父马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年近半百的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黄忠黄忠——游戏形象字汉升,位列五虎之末。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他的弓箭射术更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因第二日黄忠马下有失,关羽不忍加害放其回营。第三日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只射中他的盔缨。太守韩玄以黄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黄忠,为魏延所救,后刘备又亲自将他请了出来,这才归顺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被吴将马忠用箭偷袭射中,在张苞,关兴与刘备护送他回营救治的当天晚上,不治身亡,死后谥为刚侯。[1]
张辽(169—222)字文远,汉族,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后人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
乐进画像乐进(-218),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
于禁像于禁(-221)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瓷窑镇西大平村)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假节钺。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宣皇帝。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崔琰像崔琰(163-216)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建安二十一年被曹操赐死。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洧阳亭侯。后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字 仲德 名 程昱 [1]生卒 141 — 220(80岁) 终属 魏 籍贯 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 容貌 长八尺三寸(约合现今191CM) 美须髯 官至 卫尉 安乡侯 谥曰肃侯 追赠车骑将军
贾诩像贾诩(147—224),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著名战术家,官至太尉,谥曰肃候。
张郃像张郃(—231)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渡之战时,本为袁绍部将的张郃投降了曹操,并在曹操帐下多立功勋,于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多次抵御蜀汉诸葛亮的进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射死。谥曰壮侯。
邓艾(叶雄三国人物谱)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钟会(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
曹操画像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孙坚(155-191正月初七)即吴武烈帝,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后世又有同名演员、医师、教授等。
孙权画像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吴丞相,历任东吴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正定广场赵云雕像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周瑜像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鲁肃像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另,当代有同名京剧演员。
法正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东汉末年名士,本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杨修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5岁。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书中记载“自震(杨震)至彪(杨彪),四世太尉。” 曾经效力过:曹操
荀彧像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汉待中,守尚书令,谥曰敬候。
荀攸像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魏臣,荀彧之侄,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官至尚书令,谥封敬候。
徐庶徐庶,字元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姓名 虞翻 字 仲翔 生卒 164年 - 233年(70岁) 终属 吴 籍贯 扬州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职 骑都尉
许褚像许褚,字仲康,汉族,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亲卫队“虎卫军”。因为他十分勇猛,所以有“虎痴”的绰号。
诸葛恪画像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后与韩遂一同进攻潼关,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此后马超又起兵攻杀凉州刺史韦康,不久被韦康故吏杨阜击败,投奔张鲁。刘备入蜀后马超投奔刘备,并为刘备作前驱,进入成都。刘备称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公元222年,马超病逝,终年47岁。
陆绩画像陆绩,汉末三国时期(187-219年),字公纪,吴县人今苏州,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阚(kàn)泽(170年~243年),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性谦恭笃慎阚泽,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
庞统像庞统(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庞统墓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
诸葛瑾像诸葛瑾(174-241)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太史慈画像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汉族。东汉末年江东军团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蒋琬像蒋琬(?—246)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国力大增。死后葬于涪城西山,陵墓为著名的三国遗迹。官至大司马,安阳亭侯。
刘晔刘晔是光武帝 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曹氏三代重臣、战略家,献过许多妙计。官拜魏国太中大夫。料事如神,屡献奇策,用之则吉,违之则凶,但终因他为汉室宗亲而被曹氏所忌,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所献取蜀灭吴之策,皆未被曹操和曹丕父子采纳。刘晔之才未尽其用,而曹魏最终也未能统一中国。
刘禅画像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刘禅是一名傀儡君主,他在位后大权被丞相诸葛亮把持。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后匈奴族刘渊称帝,尊刘禅为“汉怀帝”,庙号仁宗。
步骘(zhì)(-247)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丞相。 官至 :丞相 临湘侯 子:步协、步阐 少贫孤避难江东,昼勤四体,夜诵经传。权为讨虏,召骘为主记,后徙交州刺史、拜征南中郎。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外附内违。骘诱斩之,威声大震。士燮供命,南土始平。纳雍闿加拜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又奔长沙。讨益阳,屯沤口。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督西陵,代陆逊抚荆冀戍,励太子拔能人为贤。骘上疏论亲贤远佞斩吕壹,权悟而斩之,赤乌九年为丞相,亦犹诲门生,手不释卷,十年卒。
群英7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今湖北襄樊襄城东南老营)人。东汉末年名族之后,本为荆州牧刘表部将,刘表死后率众投降曹操。官至长水校尉、汉阳亭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描写为卖主求荣的反面人物,赤壁之战时与张允同任曹军水军都督,最后被周瑜施离间计而遭曹操处刑。
张纮(151-211),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后来,张纮至许都为孙策求官,至此就在留在了许都。但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东吴,任长史之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陆抗画像陆抗(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三国末期吴军著名军事家。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8岁。
丁奉(-271)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吕蒙吕蒙(178-220),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时吴国的著名军事家。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六岁,也私自随邓凌统(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官至偏将军。当作战。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 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同名。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姜维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 汉族 ,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三国时代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
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三国时是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投效孙权帐下,先任吴丞,后升余姚长。在余姚,他召募了千余壮士,编练成一支劲旅。公元211年, 他凭借这支部队,镇压了会稽、东冶等五县冶铁工人起义,被封为昭信中郎将。从此开始了他南征北讨、开疆拓土的戎马生涯,为吴国的安邦兴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15年, 吕岱率兵配合吕蒙夺取了蜀国的长沙等三郡,接着又同鲁肃联兵镇压了勾结关羽的吴砀和袁龙,被孙权任张昭,字子布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著名政治家。官至辅吴将军,谥曰文侯。兄:张弘。子:张承,张休命为庐陵太守。
徐盛徐盛,(?—约228),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官至安东将军、芜湖侯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本名昭) 字:弘嗣 籍贯:吴郡云阳 官职:左国史 家庭成员:子:韦隆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泰早年与蒋钦随孙策左右,立过数次战功。孙策占领会稽后,任周泰为别部司马,授兵权。孙权喜爱周泰,向孙策要求将周泰归到自己麾下。孙策讨伐六县山贼时,周泰胆气绝伦,保卫孙权,勇战退敌,身受十二处伤,很久才康复。战后周泰受到孙策嘉奖,升任春谷县令,后屡次出战,又被授宜春县令。周泰在讨伐黄祖一战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操军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曹操出濡须,周泰勇战击退曹操。于是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时朱然、徐盛等为周泰部下,心中不服。孙权特会诸将,行酒到周泰座位,命周泰解衣,孙权手自指其伤疤,问起受伤缘由,周泰一一回忆作答;孙权遣使者授周泰御盖,于是诸将心服
韩当(-227)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吴国名将。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韩当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勤奋辛苦有功劳[注引《吴书》『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段待译),成为 别部司马。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 先登校尉 ,孙策授兵二千,马五十匹。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荆州江夏郡的沙羡县击破黄祖,回师讨平了扬州豫章郡的鄱阳县,兼领乐安县长,山越畏惧心服。
潘璋潘璋(-234),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自麦城逃走,潘璋与朱然一同率部拦截关羽,他部下的司马马忠生擒关羽及其子关平等人。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南安狟道(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谥曰壮侯。有一子庞会。
蒋钦(-220)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 官职:右护军 荡寇将军 西部都尉 讨越中郎将 家庭成员:子:蒋壹、蒋休
人物传记
孙策袭袁术,钦随从事。与策定三郡、豫章。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朗等,徙讨越中郎将。与贺齐并力,黟贼平定。从征合肥,钦因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钦贵守约,母妾布衣。性豁达,昔解隙徐盛,论者美焉。从讨关羽,钦督水还,道病卒。
个人资料 姓名 李严 字 正方 性别 男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官至 尚书令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相关人物 刘表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费观 孟达 陈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刘表|琮 刘焉|璋 又名:李平 蜀汉将领马忠(狐笃)马忠(—249)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官职:镇南大将军 彭乡侯 家庭成员:子:马修、马恢
历史传记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出身士大夫,三国时蜀汉名将。东汉末期为巴西郡吏,察孝廉,为汉昌长。昭烈帝刘备兵败夷陵,驻跸永安。巴西太守阎芝征集五千人,为刘备补充兵员,派马忠带兵前往。刘备与之交谈,甚为器重,对尚书令刘巴称赞说是黄权一类的人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辟马忠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拜马忠为牂牁太守,率偏军平定当地叛乱。 死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严颜,字希伯,东汉末年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初仕刘璋,后归刘备。唐贞观八年(634),朝廷谥严颜为“壮烈将军”,并追封严颜为忠州刺史。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他,将其出生地取名将军溪,所在地名将军村。县城有严颜路、严颜桥、严颜碑等。严颜与黄忠、廖化三人共为蜀汉三老将!
李典 (180 - 215)字曼成。山阳巨野(今山东巨野县龙固集附近)人。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吕曹交战期间,李乾因不肯降敌被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所杀,李典助堂弟李整杀敌报仇,李整死后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为离狐太守,中郎将,此后战役中李典多负责粮运后勤,直到任夏侯敦副将讨刘备后才逐渐调到前线。李典向来与张辽,乐进不和,但他却不因私怨耽误公事,并大败孙权,因此被封为破虏将军,都亭侯,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字 伯苗 终属 蜀 籍贯 [荆州]义阳新野 [今河南新野]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尚书令 车骑将军 阳武亭侯 假节 生卒 173() — 251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邓良 兄弟姐妹 未知
字 子孝
古名 曹仁
生卒 168 — 223(56岁)
终属 魏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大司马 假节 陈侯 谥曰忠侯
家族资料
曹纯 字 子和
古名 曹纯
生卒 170 — 210(41岁)
终属 魏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虎豹骑督 高陵亭侯
夏侯敦像夏侯敦(-220),字元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名将,曹操部下重要将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官至大将军,高安乡侯。谥号忠侯。
《三国志11》中的夏侯渊夏侯渊(-219)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敦之族弟,八虎骑之一。群雄征讨董卓时随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在平定马超叛乱后负责西北防线的镇守。公元219年刘备攻打汉中,他被刘备部将黄忠所杀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死后百姓痛哭流涕,三国最仁慈的诸侯是谁?
本文2023-10-24 14:25: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3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