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有没有姓郏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百家姓中有没有姓郏的?,第1张

有。

一、姓氏源流

郏(Jiá 郏)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成王姬诵定鼎于郏蓐,于是他的子孙中有迁往这个地方居住的,于是改为郏姓。原来就居住于这个地方的人,也有的根据这个地名或这个事件来取姓的,也称为郏姓。

2、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氏。据据《姓苑》载,郑国有大夫叫做郏张的,因为他的祖上受封于郏这个地方,于是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世代居住在武陵郡。

3、出自芈姓。芈姓为春秋时期楚国的王族。楚国有楚共王审,他的孙子叫做员,字敖,被立为王。后来敖被他的季父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杀害。公子围自立为王,称作灵王。敖在王位上只呆了四年。他被杀害以后葬在郏,称为敖郏,他这一支的子孙就以郏作为自己的姓氏。

郏氏始祖:郏张。据《姓苑》上的记载,出自郏大夫郏张,他的后代就以封邑为姓氏。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溆浦县南部。郏氏后人尊郏张为郏姓的始祖。

  1、郏的汉字读音读作:jiá,与词语夹子中的夹属于同一个声调。

 2、郏字有很多不同的字义,最主要的字义是指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郏县,在古代的周朝时期指的是东都。在古代的一些词语中还会作为“夹”字的通假字来进行使用,比如在词语郏室中就被作为“夹”的通假字,这个词语的主要意思是指内堂东西厢的后室。

 3、在成语“资侔卜郏”中的意思是指谋取帝王之位,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周朝成王的典故当中。此外,郏字还被作为姓氏来使用,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姓氏。

 4、根据《姓苑》当中的记载,郑国有一位大夫叫做郏张,由于其祖上被受封于郏地,所以让后代都以封地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郏氏的后人也将郏张奉为郏性的始祖。此外郏地位于现代湖南省溆浦县南部。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

襄阳郡:东汉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襄城区)。

郏(Jiá 郏)源出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氏。2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氏。3出自芈姓。芈姓为春秋时期楚国的王族。

得姓始祖

郏张。据《姓苑》上的记载,出自郏大夫郏张,他的后代就以封邑为姓氏。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溆浦县南部。郏氏后人尊郏张为郏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郏亶:字正夫(1038~1103),太仓人,北宋著名水利学家。

郏伦逵:清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字兰坡,号“铁兰道人”,江苏长熟人。擅长于画山水墨兰,在当时名震一时。存世的作品集有《白雪山房集》。

荚姓人口数量较少,2014年全国人口普查,荚姓排名第350名。

荚姓是一古老的姓氏,据史料记载是尧之后,黄帝后裔,多源流。

其一支发源于山西,平阳族(今山西临汾县西南)。近祖唐叔虞(周成王弟),始祖晋大夫荚成僖子(荚成系邑名,以邑为氏,后子孙姓荚、成及复姓荚成)。郡望:平阳。至今最少2600余年。

(注:1、平阳,尧都,古唐虞之地,内有平阳、羊舍、高梁邑,前453年始属韩国。2、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其弟叔虞为唐国国君,其子继位后,迁居平阳晋水之傍,改国号为晋。3、晋文公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开始在君之下设卿、大夫、士。大夫世袭,有封地。4、三家分晋从前453年开始。前403年,即周烈王二十三年,魏、赵、韩三家封为诸侯,前376年晋静公被灭,晋结束)

其二支源于周成王姬诵定鼎郏辱(郏邑,后世称汝州,今郏县),其子孙改称郏氏,尊周成王姬诵为得姓始祖,至今约3500余年。后有子孙因故改为荚姓。郡望:荥阳、武陵。

(注:周成王在位时间:前1042年—1021年,周成王七年定鼎郏鄏。史料记载:“周成王定鼎于郏压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其三支出自韩相侠累之后(近祖姬昌),后因故改为荚姓。该支侠、荚同宗同源,尊侠累为得姓始祖。至今有2400余年。

其四支源于芈姓,出自楚王孙郏敖,其葬于郏城,其子孙以郏为姓,至今有2500余年。后有部分人因故改成荚姓。郡望:襄阳。

(注:郏敖前544-前541在位,《史记四十八》、《资治统鉴八陈涉世家》记载郏敖葬汝洲郏城。《左传》注:“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另有说法湖北襄阳也有郏城,但无确证)

荚姓来源纯正,无其它姓氏和少数民族基因流入。目前古籍记载的多指第一支。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荚姓家谱中记载的为第二支,即郏去耳加草为荚。郡望:武陵郡。

附典籍记载:

 1、《汉书艺文志》《世本》(战国时史官修撰)。《世本二》(孙冯翼集本)记载:“荚氏.晋大夫荚氏僖子"。汉南阳宋忠注《世本》:”荚氏.晋有大夫荚成僖子。

2、《姓氏急就篇》(宋王应麟撰,收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记载:“荚氏世本晋大夫荚氏僖子王僧孺百家谱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4、《战国策》名侠累,一云即荚氏,音荚。

5、《百家志》(王僧孺南朝梁官吏[公元465-522年])。记载:王荀永之娶平阳荚氏。

6、《风俗通姓氏篇》(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7、《通志

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北宋郑樵[公元1104-1162年]著)记载:“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也见世本”。

8、《姓考》:春秋时荚成僖子之后。

9、《姓苑》(南朝宋何承天著):古代郡望在平阳郡。

10、另外,《广韵》、《姓解》、《元和姓纂》(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书,林宝修撰)、《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也有记载。

11、胡寅(公元1098-1156年)诗《挽杨训母荚氏》

戚戚秋风飐旐旌,送车千辆咽佳城。令妻寿母名兼美,

孝子慈孙礼备成。望士有诗歌绋綍,梵坊无侣献铙钲。

更惭朴语书铭石,万一幽光久更明。

参考资料链接:网页链接

1、姓氏郏读作jiá;

2、在成语“资侔卜郏”中的意思是指谋取帝王之位,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周朝成王的典故当中。此外,郏字还被作为姓氏来使用,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姓氏。

3、根据《姓苑》当中的记载,郑国有一位大夫叫做郏张,由于其祖上被受封于郏地,所以让后代都以封地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郏氏的后人也将郏张奉为郏性的始祖。此外郏地位于现代湖南省溆浦县南部。

  没有夹姓,应为郏姓或夹谷姓。

  郏(Jiá ),姓氏,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氏。据据《姓苑》载,郑国有大夫叫做郏张的,因为他的祖上受封于郏这个地方,于是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世代居住在武陵郡。

  郏(Jiá 郏)源出

  源流一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成王姬诵定鼎于郏蓐,于是他的子孙中有迁往这个地方居住的,于是改为郏姓。原来就居住于这个地方的人,也有的根据这个地名或这个事件来取姓的,也称为郏姓。

  源流二

  出自芈姓。芈姓为春秋时期楚国的王族。楚国有楚共王审,他的孙子叫做员,字敖,被立为王。后来敖被他的季父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杀害。公子围自立为王,称作灵王。敖在王位上只呆了四年。他被杀害以后葬在郏,称为敖郏,他这一支的子孙就以郏作为自己的姓氏。

  夹谷姓:出自女真族。宋朝时,北方的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国,其中就有许多姓夹谷的人。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夹谷复姓出于金国女真族古老的加古部,后汉化音译为“夹谷”。

郏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十七位门阀。郏氏家族主要有两支来源,一支出现在周朝初年,一支出现在春秋时代的初期,两支都是“以地为氏”而得姓的。第一支郏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成王定鼎于郏,定居在这个地方的人就以郏为姓氏,望族出自荥阳、武陵。郏氏发源地就在河南省开封附近,后来繁衍到荥阳(即现在的河南省成皋)及湖南广陵两地,周平王东迁之后,变成了郑国所属的一个邑,称为郏邑。第二支郏姓,根据《姓苑》上的记载,出自郏大夫郏张,他的后代就以封邑为姓氏。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溆浦县南部。郏姓出了不少名人,像受学于郑铨、博学而又多闻,精于经传的大学者郏元鼎;著名的水利专家,撰胡《吴门水利书》,曾于熙宁及元右年间两度出任农丞的郏;为王安石所推重,继承其父业,对水利有所发明的郏侨;清代的画字郏抡逵等等,都是值得称道。

今江苏省的徐州市丰县、张家港市,山东省的济宁市、嘉祥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旺角,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的海口市,安徽省的蒙城县,江西省的玉山县等地,均有郏氏族人分布。

1、郏的汉字读音读作:jiá,与词语夹子中的夹属于同一个声调。

2、郏字有很多不同的字义,最主要的字义是指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郏县,在古代的周朝时期指的是东都。在古代的一些词语中还会作为“夹”字的通假字来进行使用,比如在词语郏室中就被作为“夹”的通假字,这个词语的主要意思是指内堂东西厢的后室。

3、在成语“资侔卜郏”中的意思是指谋取帝王之位,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周朝成王的典故当中。此外,郏字还被作为姓氏来使用,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国,以地名为姓氏。

4、根据《姓苑》当中的记载,郑国有一位大夫叫做郏张,由于其祖上被受封于郏地,所以让后代都以封地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郏氏的后人也将郏张奉为郏性的始祖。此外郏地位于现代湖南省溆浦县南部。

百家姓中有没有姓郏的?

有。一、姓氏源流 郏(Jiá 郏)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成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