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姓来源
及姓 及[及,读音作jí(ㄐ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有子姓箴氏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纣王的独生子武庚举兵反周,箴氏滑国参与其中。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灭了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
滑国被灭后,箴氏族人四处分散,其中有逃迁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改称为汲氏,后有省去“氵”偏旁称及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滑国为秦国所灭,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取其故地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周朝时,有位王族叫康叔,受封于卫邑,后建立了卫国。
后来卫国君主卫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那个地方居住(今河南卫辉),称公子汲。公子汲的后代以居地为姓氏,世代姓汲,其中有因避战国末期的战乱,而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者。
二郡望: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三历史名人:
及 宦:(生卒年待考),粤人(今福建福州晋安)。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历官至户部侍郎。
及云华:(公元1945~今),河北任丘人。著名职业教育家。
天津大港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化工机电专业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他1965年毕业于天津市第二师范学校,被分配到大港区任小学教师。1971~1990年,先后在邱庄子中学、太平村中学历任初高中各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兼任过物理课的教学工作,熟悉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他一直担任班主任,曾担任太平村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和年级组长,曾辅导过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他辅导的学生于1989年参加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初中组大港赛区的竞赛,并有两名同学获二等奖。1990年,他被调到天津市大港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事各年级数学课和《电子技术工艺基础》、《机械制图》、《电机的结构与维修》课的教学工作。先后与10名年轻教师结成老带青帮教对子,帮教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他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是国家级教科研课题"集群式模块教学"课题组成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有《铝锡焊技能训练的规律》等8篇教科研论文分别获市、区级优秀论文奖。他任教30多年来,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敬业、爱生、奉献,业务能力强。他曾获区级优秀课一等奖,多次荣获市、区、校级先进教师、优秀***员和先进专业组长等光荣称号。
及国通:(公元1950~今),河北任丘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现任河北省任丘市建设局局长。主要业绩:从戎14年,198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市第一建筑公司经理、任丘建委副主任、任丘土地局局长、任丘市建设局局长等职。
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在工作中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为官堂堂正正,抓工作求真务实,带队伍争创一流,是其数十年来生活坐标和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几年来,带领城建干部职工内强素质卦树形象,紧紧围绕增强城市功能,优化美化环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城建目标,大力弘扬务实、高效、团结、奋进"的任丘精神,坚持"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的行业作风,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为任丘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付出了百倍的心血和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全市城建的大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近年来,他领导市建设局共实现建筑业产值二十五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万六千元,供气八千吨,各项指标位于县级市前列水平,该市连续八年获省级卫生城称号,有六十多项建设项目获地优或省优工程,两项获国家级优质工程称号,个人连续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及燕丽:(公元1953~今),女,河北任丘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教育专家。
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第一通信技术基础教研室主任、教授。
1969年12月任陆军第二零二师通信营无线连战士。
1973~1979年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无线工程系学员。
1980年2月任通信学院无线电教研室正连职教员;1983年5月任通信学院基础教研室副营职教员;1985年5月任通信学院基础教研室正营职教员;1987年10月任通信指挥学院专业基础教研室副团职副主任;1988年7月兼任讲师。
1991年7月任通信指挥学院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1992年12月任第二通信技术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4年3月任第一通信技术基础教研室主任;1994年12月调整为技术七级。1997年12月调整为教授。
1997年12月当选为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及巨涛:(公元1955~今),北京人。著名现代戏剧编剧。
1978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后从事专业编剧。
1985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江苏省梆子剧团团长、徐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金瓶梅》学会副秘书长、国际金瓶梅资料中心学术主任、《淮海文化报》总编辑等职。现任徐州文化艺术学校校长。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少年时多有诗作,曾结为诗集《花种的梦》,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88年出版,后专注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有论文十余篇,并与他人合著或编著有《金瓶梅词典》、《金瓶梅之迹》、《徐州文化大观》、《两汉文化研究》等书,并为《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主编、《两汉文化研究》副主编、《金瓶梅》学刊执行编委。
其代表作有艺文专著《流云楼说艺》,舞台剧《大汉之魂》、《运河四季歌》、《解忧公主》,系列文化散文《云岗一片云》等。首创“运河文化说”,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
可以查,但难度大。有很多网友提供行第、字辈的几个字然后找族谱,可以说99%都是石沉大海。尤其是有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找到家谱的,这期间字辈有可能是后来起的,和原来的就不一样了,所以按照字辈去找家谱比较困难,还要结合其他资料。
首先应该知道所属姓氏的郡望、堂号,属于哪一支派,再根据这些信息找到对应的祠堂(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我的相关回答,在此一并附上,供参考:
下面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各类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汲是一个汉字,读作jí,本意是指从井里打水,取水,也指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
汲能组成的词语:
汲取[jí qǔ]:吸收;摄取:汲取营养。
汲引[jí yǐn]:引水,比喻举荐提拔。
汲汲[jí jí]: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汲于富贵。
汲援[jí yuán]:引荐提拔。
汲深[jí shēn]:谓从深井里汲水。比喻从事费力的工作。
汲长[jí cháng]:犹汲深。
扩展资料:
汲姓的来源:
来源一: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
来源二:
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支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东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汲姓
及姓来源
本文2023-10-24 14:12: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