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后的名人有哪些,要详细资料,大家帮帮忙!谢谢 如果详细再加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古代姓后的名人有哪些,要详细资料,大家帮帮忙!谢谢 如果详细再加分!,第1张

后 稷

中国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是邰氏之女所生,初生时曾被遗弃,故名弃。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据说他善

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教民耕种。后来周族奉他为始祖,并认为他是最早种稷和麦的人。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农业还很原始,后稷对当时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做

出过贡献,因而许多古籍如《诗经·生民》、《尚书·舜典》及《史记·周本记》等都歌颂和记述了他的功绩。所以后来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时设置的农官,就称为后稷。后 羿

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

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

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后 处  姓后,名处,字子里,春秋末期齐(今山东省)人,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潜心传播儒学。唐开元年间封“营丘伯”,宋又加封“胶东侯”。后胜  战国末年,后胜任齐王建的宰相,秦知道后胜贪财,便派人送重金给他。后胜的宾客、仆从也经常收受秦国的金钱。于是他们共同力劝齐王不要出兵援助其他诸侯国,致使秦得以将其他诸侯国各个击破。后朵儿只班  藏族,甘肃岷州人士(今天的甘肃岷县一带),他在洪武二年归附明朝,委任为宣武将军,洪武十年受封为岷州卫土司。后显

藏族,甘肃岷州人士(今天的甘肃岷县一带)。根据专家考证,明朝初年多次奉命入藏与乌思藏各地方首领联系的明朝著名的使者后显即是出身于岷州后土司家

族。后显在永乐时任朝廷的宦官,与三宝太监郑和一样,是永乐皇帝所亲信的重要官员。他在年老告退回乡时,明朝还派了两个汉官护送,在他的故乡岷州兴建了圆

成寺。后法王  又名后班丹扎喜,藏族,甘肃岷州人士,生于明朝(1377年),十五岁时出家为僧,属岷州地区家世显赫的后土司家族之人。二十八岁时到南京朝见永乐皇帝,即留在京城任职。后 敏  明朝文士,永乐年间举为进士,官职唯陕西布政使司参议。他为人忠厚和气,性情恬淡自如,而于政事勤力亲为,很负责任。后 礼、后 祺  清朝的两位画家,他们都是无为地方人,可以想见当时无为的後姓家庭,崇尚儒雅,喜好书画。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呼,指的是战国时期四位极其有名,战功赫赫的将领。他们虽然被称为战国四名将,但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国家的人物,也就是世代仇敌的赵国和秦国。赵国又两位,廉颇李牧,秦国也有两位,白起王翦。那么,这四位名将各自都有着怎样的战绩,以至于能够并列四大名将呢

战国时期兵法达到巅峰也与其特殊时代有关;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从最开始的几百上千人,到后期的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级的大会战,这在哪怕是二战时期都是极为壮观罕见的,这也造就了一大批天才军事家、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期功绩之显赫,韬略之卓绝,令后人难忘其项背,是战国时期站在诸多名将最顶端的四个人,他们拥有哪些著名的功绩来支撑呢

信平君——廉颇

赵惠文王初年,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国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公元前285年、在中阳、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四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公元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廉颇早年战功赫赫,威震七雄,但晚年之时,郁郁不得志,所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是出自于此时,而后廉颇转投他国,但也都不得志,后郁郁而终;对绝世名将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剧。

唐朝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赵信平君廉颇”。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赵奢、李牧、王翦而已。

武安君——李牧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

但可惜的是,虽然赵王将全国军队都交给了李牧,却对李牧并不是真正的信任;被秦王再用反间计,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赵王一听立马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无辜忠诚良将,只过了三个月,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武安君——白起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秦国对赵国用反间计坑过廉颇和之后的李牧,但是赵国也不傻啊,用重金收买秦相范雎说白起的坏话;而后来白起也挺配合的,秦王让他出战赵国,他不肯,秦王自然更是怀疑;最后一代战神,被赐死杜邮。

武成侯——王翦

王翦是一个比白起更传奇的存在,据《秦本纪》考证: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二十一年,王贲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王翦一生无一败,原因是王翦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从伐楚就可以看得出来,非得找秦王要六十万军队才肯出征,因为这都是王翦经过仔细计算过的,但是秦王不听,让李信率二十万出征,结果惨败,还得让王翦出马,给兵六十万,结果灭楚。

王翦也是四大名将中唯一善终的存在,乃至在整个古代名将史中,比王翦还会做人的,估计没有了,能比肩的也唯独李靖和郭子仪等寥寥数人了。

关键是王翦的后人也很给力,儿子王贲是虎父无犬子,也是绝世名将;孙子王离就不多说了,兵败项羽,后降楚(也有人猜测是被项羽杀了);虽然历史上对于王离的后代没有多说,但是从晋代琅琊王氏的家谱中倒是提到了,说王离有两个儿子,长子王元,次子王威。王离投降了项羽,王离家族的人纷纷出逃,否则秦二世和赵高肯定会灭他们满门。王元逃到了现在临沂,成为琅琊王氏的先祖;而次子王威逃到了现在山西太原,成为太原王氏的始祖。而之后的王氏家族,多次左右了华夏历史的进程,不可谓不强大。

赵高被子婴设计杀掉的。

赵高在秦始皇暴毙后扶立秦二世上位,并逼杀公子扶苏以独揽大权。他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又逼杀秦二世,扶立子婴。但子婴非常人,赵高对子婴没有防范,子婴抓住机会一举诛杀了赵高,同时株连了他的三族。

生年考证

关于赵高的生年,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根据赵高的仕宦经历,可以作大致的推测。上引《史记》李斯列传载赵高说李斯拥立胡亥说: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赵高说李斯,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的沙丘政变。此时,赵高进入秦宫为吏,已有二十余年。据此前推二十余年,以二十一到二十九年计算,赵高进入秦宫当在秦王政八年到十六年之间。取其中间,以二十五年计算,可以大致将赵高进入秦宫的时间定在秦王政十二(公元前235)年。

  赵高可以说是史上第一宦官,没有强硬的背景,没有高贵的出身,从一个小小的宦官,上升到秦国的权力中心,甚至于即便指鹿为马,满朝的文武大臣竟然无一人敢反驳。赵高对秦二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甚至向秦二世进谏,杀掉许多有能力的大臣和他的兄弟姐妹,秦二世都照做了。 那么朝廷的大臣和公子们功勋显赫且地位崇高,为何赵高建议杀掉他们?

秦二世登基的遗诏是赵高和李斯伪造的,秦始皇在临死前令太子扶苏继位,太子扶苏在民间颇有贤名,在朝堂上也有许多大臣支持他,因此,秦二世感到很困惑“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意思就是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不服,我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也会来跟我相争,我应该怎么办呢?

 赵高认为,秦二世的皇位来路不正,只要还有秦始皇的儿子在世,未来也许还会产生变故,这个时候为了彻底的控制秦二世,更多地掌握秦国的权力,赵高向秦二世进谏,全部杀掉,之后,赵高也借此铲除自己政治上的敌人,只要曾经看不起自己,或者表示过反对自己的人赵高一律都不放过,而秦二世对赵高言听计从,秦国的权利基本上都掌握在赵高的手里。

 宦官误国,这是真理,果然,秦国在赵高和胡亥两个人的糟蹋之下,最终二世而亡。 

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似乎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可是将这几篇有先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文字细细阅读,可发现其中有耐人寻味之处。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游云梦、合稽等地时,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为皇帝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还祷山川”。这似为赵高等的计谋。因蒙恬领兵3O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要灭蒙氏一族。 赵高是个宦官,其专管宫廷御车与印信、墨书。这次秦始皇巡游,自然少不了中车府令的事务。而且后来赵高还“行符玺事”,执掌传达皇帝命令和调兵的凭证“符”和“玺”,赵高当然随从。秦始是这次出巡,一路劳顿,到平原津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走,秦始皇就呜呼哀哉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了。 为了不使秦始皇死的消息传扬出去而引起乱子,丞相李斯秘不发丧,将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一面命令车队加紧赶路,一面让赵高尽快派人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扶苏送去。 赵高可不愿意让扶苏继承皇位。因为扶苏为人正派,根本瞧不起阿谀奉承的赵高。秦始皇的小儿胡亥是一个昏庸的家伙,且赵高还曾受命教胡亥学习法律,二人正好臭味相投。赵高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实现他篡权乱政的阴谋,因而他违背秦始皇的命令,扣着诏书不发。采取说动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 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就假造秦始皇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指责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马上自杀,不得违抗。接到诏书后扶苏流着泪自杀了。蒙恬不愿这么糊里糊涂地自杀,他说:“皇帝巡游在外,命令我带兵三十万戍边,这是天下重任,怎么能见个使者就自杀呢?谁知道其中是否有诈?”让使者把他押起来关进监狱,等候处理。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经自杀了,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不取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巡游的架势,从沙丘到井陉,而后抵太原,经直道回咸阳,绕了三四干里。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为了遮人耳目就买了许多鱼装在所有的车上以乱其臭,迷惑人家。到咸阳后,他们马上甘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发丧出殡。紧接着,胡亥就登基做了皇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升为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 赵高阴谋得逞以后,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向秦二世进谗言,陷害蒙氏弟兄,诛杀诸公子;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投狱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从以上赵高篡权乱政的几个步骤就可以看出赵高是个包藏 祸心,阴险毒辣的人。因此使人不得不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峰准语(马鞍形鼻梁)。挚鸟膺(鸡胸),这两项均为先天或发育时落下的病症,又有豺声(支气管炎),所以体质较弱。他在生活上荒*无度,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120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主病,但是否秦始皇就因此一命呜呼,尚今人怀疑。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痈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宿了一夜,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己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这篇小说反映出早就有人怀疑秦始皇的死属于非正常的死亡。至于谋害者是谁呢?小说中认为是胡亥。其实,赵高进行谋害的可能性比胡亥大,因为诏书、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继承王位的决定权也掌握在他与李斯手中。而胡亥即使弑父,如果得不到赵高、李斯的配合,不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杀身之祸。而赵高常随侍在皇帝左右,趁机行事不露痕迹,要较胡亥方便得多。 如果要问赵高为什么要谋害秦始皇?答案是赵高唯恐扶苏继承王位,如前所述,他对李斯讲:“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少用蒙恬为丞相。”而赵高对蒙恬、蒙毅恨之之入骨,岂能容得蒙氏尊宠,所以业须阻止扶苏即帝位。而秦始皇刚愎自用,决非进谗能奏效,只有结束这一暴君的主命,才可拥诏立十八子胡亥。秦始皇平时居于深宫,戒备森严,无法下手,现在他在旅途中病倒,这真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对胡亥所说:“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所以他果敢地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结束生命,完全有此可能。 那么,赵高是否敢干这弑君的勾当呢?他的言行已作出最好的回答。他对胡亥讲“臣闻汤武杀其主,在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往,孔子著之,不为不孝。”赵高不仅有以上弑君言论,而且后来还有弑君的公开行动,当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后不久,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燃起农民斗争之火,这时,赵高认为天下已乱,时机成熟,欲篡位称帝。他怕大臣们不服,但想设法试验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服从自己。于是,就导演出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有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进入咸阳皇宫,把它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一听,不觉大笑起来,说丞相你错了,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说着立即问左右的官员们到底是席还是马。他们当中,有的怕得罪赵高,不敢说实话,只好默默不语;有的讨好赵高,跟着说假话,硬说是马;有的尊重要实,直言为鹿。事后,赵高认为直言为鹿的都是反对他的人,便将他们一一暗害了。而对那些在事实面前表示沉默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存心说假话而巧于阿谀奉承的小丑,则成了赵高收罗的对象。赵高摸清了舆论的底细,不久便派他的女婿咸阳阎乐率士兵千余人,乔装谎称为盗,闯入望夷宫,秦二世惊骇不已,阎乐历数胡亥的罪状后,逼他自杀,胡亥苦苦求免,而阎乐骄横地说:“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沫足下。”说着就指挥士兵拥向胡亥,胡亥只好自杀身亡。这时,赵高就把玉皇佩在自己的身上,来到大殿,欲自立为帝,可是群臣不从,他无可奈何,才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王。从这般逼宫的行径就可以得知,赵高这种心狠手辣的人,他弑君并不为怪。然而,作恶多端的赵高最终也是自食其果,落了个被子婴刺杀的可耻下场。 不难看出,秦始皇之死,实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政变的导演是赵高,他已想多事处处去支配命运、支配别人,而扶苏、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牺牲品。但是,赵高要实现对诸人的支配,首先要支配秦始皇,只有假借秦始皇,才能实现自己的阴谋;对活的秦始皇支配不了,只有将他弄死后借传遗诏。至于赵高怎样使秦始皇致死,这正是历史上的缺页,因此对秦始皇的风尚无定论,是病故还是被害?因而这个“沙丘疑案”应当存疑。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托关系在郡里干临时工,从事抄抄写写的工作。有一天,李斯蹲在厕所里方便,发现生活在厕所里的老鼠们只能吃粪便,而一旦有人来就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一会儿他到官仓办事,发现生活在官仓里的老鼠一个个悠然自在地吃粮食,既没有狗来咬它们,人来了也无动于衷。李斯因而感慨万分:大家同为老鼠,只是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命运真是天壤之别呀。一个人成为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或是被人讥笑的失败者,也和老鼠们原是一个道理。

看来李斯是个敏锐的行动主义者,在看到老鼠们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命运后,这位年轻的后生决定要做一只官仓里的成功老鼠。他当即向长官辞职,因为他深知,在临时工这种位置上哪怕干上八辈子也是没有前途的。

李斯弃吏为学,投奔了当时全中国最有名气的大学者荀子,学习帝王治国之术。学成之后,李斯审时度势地看到,楚国虽是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早已江河日下,其他几个国家也不足与谋,唯有西边的秦国,正如日中天,因此打起背包就投到了秦相吕不韦门下。

在秦国,李斯果然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就从吕不韦门下混碗稀饭的舍人,混到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位置(廷尉)。随着东方六国一个个烟消云散,李斯也升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首相(丞相)。

秦始皇在旅行途中突然去世,这是帝国最大的变故和最重要的机密。李斯以第一行政长官的身份认为,现在车驾还在回咸阳途中,而皇上已去世,太子却没即位,如果一旦这个消息散发出去,必然会引起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的骚动。于是,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只限于包括李斯、赵高和胡亥等五六个人知道的范围。

秦始皇的尸体被放置在他一直乘坐的温凉车上,为了掩盖尸体发出的臭味,秦始皇的坐驾后面紧跟了一辆装满带鱼和鲍鱼的水产车。秦始皇每天所要吃的饭,也照常由侍者送入车内,再由胡亥等人趁人不注意时拿出来倒掉。文武百官要上奏事情的,照例由李斯在一旁代问处理。

赵高在说动了胡亥动手政变后,下一个必须说服的人就是李斯。没有李斯援手,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赵高真不愧是一流的鼓动家,天生就具有煽动性。他对李斯说:“您知道,皇上去世了,写了一封遗书给长子扶苏,要他回咸阳主持丧事,继位为君。但这封信还没有送走,皇上就去世了,除了你我以外,还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情。现在,这封信和皇上的印章都在我手里,让谁当太子继承皇位,也就是你我二人的事了。您觉得我们该怎么办呢?”

李斯政治觉悟还是有一些,他当即正色道:“你哪里来的这种亡国之言?这种事是我们当臣子的人可以讨论的吗?”

赵高这位演说家和鼓动家,最善于干的事就是捏住别人的软肋做说服工作,他不慌不忙地向李斯相公说:“丞相啊,你还是自我掂量一下吧。论才能,你能与蒙恬相提并论吗?论功劳,你能与蒙恬不分高下吗?论谋略,你能与蒙恬一比高低吗?论人心,你能与蒙恬并驾齐驱吗?论和即将继位的扶苏的关系,你能赶得上蒙恬吗?”

估计这五个问题也是李斯经常为之苦恼的,蒙恬作为名将和皇长子扶苏的心腹的存在,必定是他心中难以抹掉的阴影。李斯不用考虑就可以回答:“这五者我都不如蒙恬。”

赵高进一步说:“我在内宫之中管事20多年了,从没见到过有哪位丞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得到过善终,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没有能经历过两代的。皇上有20多个儿子,长子扶苏为人刚毅正直,深得人心,一旦他真的成为天子,肯定会启用和他私交甚好关系很铁的蒙恬代替你。你只能告老还乡,郁郁而终罢了。而皇上幼子胡亥是我的学生,此人礼贤下士,轻财重义,完全有人君的风范,要是你肯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他难道不知恩图报?”

坦率地说,李斯虽然内心有着太多的阴影,毕竟还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公仆,可能此前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背弃秦始皇遗诏另立新君。他用书呆子的口吻引述历史想反过来说服赵高:“我听说晋国因废立太子之故,造成国家三代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继承权,弄得祸起萧墙;商纣王杀兄屠叔,弄得国破家亡。这三者都是前车之覆,我李某如何敢违背先帝的旨意,参与这种非人臣所为之事呢?”

赵高可不吃这一套以古喻今的说法,他厉声道:“当今的大权即将操作在胡亥手里,你如果识时务的话,自然免不了继续荣华富贵,泽被子孙;反之,完全可能落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李斯知道赵高的这番话可不是威胁,这个以知识入股秦帝国的技术官僚这回呆了,他“仰天而叹,垂泪太息”,说:“天啦,我李斯生逢乱世,既然不能以死来报答先帝,我的命运又将托付到哪里呢?”

其实,在李斯这声愧对先帝的叹息声中,他已经与赵高和幕后的胡亥一同结成了秦帝国的掘墓同盟。而大秦帝国的朗朗乾坤,蒙上了越积越重的阴云。

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李斯一旦想到那只厕所中吃粪受惊的可怜老鼠,什么为先帝死节之类的鬼话连骗自己也骗不过去了。既然上了贼船,以他知识分子的认真和技术官僚的倔强,他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杰出的坏人。

于是秦始皇的遗嘱被重新炮制,明令立胡亥为太子,而对胡亥等人有极大威胁的长子扶苏及蒙恬,则以秦始皇的名义另写一封信,赐剑一把,令其自杀。

扶苏接到使者送来的信,大哭不止,就要按“父皇”之命自杀。蒙恬到底多活了些岁数,立即上前制止。

扶苏本是秦始皇20多个儿子中最有见识的,可不知为什么也脑子里蒙了猪油,对蒙恬的建议根本没采纳。他说:“父亲既然要我死,我还有什么说的呢?”说罢,拔剑自裁,一命呜呼。

蒙恬不肯自裁,使者只得将他押到阳周关了起来。蒙恬不走运的是,早几年前,赵高曾犯过一些过失,秦始皇让蒙恬调查,蒙恬就真的调查了一番,赵高差点掉了脑袋。赵高能不记在心上吗?现在大权在握,要是不给蒙恬一点颜色看,那岂不是对权力的侮辱?

胡亥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有黄袍加身的一天,因此,当他如同做梦一样登上了皇帝的龙椅,做了阿房宫和整个天下的主人,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赵高。赵高很快被封为首都警卫部队司令(郎中令)兼宫廷秘书长(常侍中用事)。

胡亥年方21岁,正是精力旺盛的青春期。有一天,他找到赵高谈心,说了一番著名的话:“一个人生在人世间,就像骏马跑过一方小空隙那么短暂。我现在既然已经君临天下,打算极情欢乐,以实现我多年以来的理想,你看如何?”

赵高回答说:“陛下呀,这些都是古往今来那些最圣明的君主要干的好事。不过,我想提醒陛下一下,在干这些事之前,你还需要做另一件事。”

纵观历史上的反面人物,虽然他们的阴谋一时得逞,但心中也有忐忑不安的时候,每当这种心病发作,他们自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可能的潜在敌人一网打尽。

现在赵高的这种心病就发作了,他说:“我们在沙丘干的那件事,虽然做得很隐秘,但诸位皇子和大臣都在暗地里叽叽喳喳地表示怀疑。诸位皇子都是陛下你的哥哥,大臣则都是先帝提拔起来的。现在陛下你才刚刚即位,板凳还没坐热,要是他们一旦不服,你就很危险了,陛下你哪里还有机会实现你‘穷心志之所乐’的理想呢?”

赵高的话听得胡亥胆战心惊,急忙习惯性地要赵高拿主意。赵高当然早就有主意了,他说:“要确立最严酷的法律,将那些犯了罪的人和他们的亲戚朋友一起实行连坐,乃至于灭族。还要将先帝提拔的大臣一网打尽,重新任命忠于陛下的新人;远离你那些哥哥们;要让从前地位下贱的变得高贵,从前高贵的变得下贱。这样一来,陛下就会恩威皆得,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参加派对搞联欢了。”

一个傻子遇到一个骗子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对赵高的一派胡言,胡亥认为乃高明之见,完全是在改造一个旧社会。

首先被赵高干掉的是他的仇人蒙恬和其弟蒙毅。蒙家在秦为将,已历三世,累立战功,却被莫须有的罪名灭掉了。

蒙氏兄弟既灭,下一个目标是胡亥那众多的弟兄。其中有6个哥哥和10个姐妹被杀死在杜县,10个哥哥则在咸阳处死。人人自危的时候,这些锦衣玉食的皇子皇孙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此生为何要投胎帝王之家。

胡亥有个哥哥叫嬴高,是诸位弟兄里最后被处死的。在等待处决的日子里,他曾想到过逃亡,那时候全国的计算机还没联网,估计逃亡出去被抓回来的可能性很小。但嬴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和丈夫,他害怕自己逃出地狱,到时胡亥找不到头砍,就会生气地砍他的家人。百般无奈之下,嬴高想出了古往今来最令人瞠目的一招:他向胡亥上书,说是父皇在世的时候,对他恩重如山,现在他老人家不幸去世,当儿子的也不想独活世上,打算自尽后为父皇殉葬,请求皇上批准为荷。

在秦始皇的20余个子女中,只有嬴高耍了个小小的花招,才换来了体面的死。不过,这种小小的花招耍得是那么令人心酸,真让人替一生英明的秦始皇感慨:“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很奇怪,在赵高和胡亥大挥屠刀的时候,我们帝国的首相李斯有何表现,历史上竟然没有一个字儿的记载。但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李斯却不能不管。不过,他数次上奏,忙于温柔之乡的胡亥却不理不睬,身为帝国首相,他竟然连见到皇帝的机会也很少了。

此前,赵高语重心长地告诉胡亥:“陛下你要显示自己的尊贵,就一定要深居简出,不必天天按时上朝搞坐班制,您还很年轻,万一不慎在大臣面前说错了话,那岂不被他们小看了?要依我说,陛下您还是在宫里幸福地歇着吧,至于治理国家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由我和其他几位熟悉法令的大臣处理就是了,遇到了重大事情,我们再向您请示吧。”

得到了胡亥的认可,大秦帝国“鸡毛蒜皮”的国事当然都由赵高来处理,虽然他的职务其实还不高,只是三公之下的九卿之一。但论实权,首相李斯也无法望其项背了。更怪的是,自从赵高执权以后,这个国家似乎就从没发生过一件大事——包括陈胜吴广起义,包括项羽大破秦国正规的中央军团。

比起赵高,李斯要算有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官员,皇上沉溺深宫,纵情声色犬马,国事日非,他这个帝国首相不能不站出来说话。可胡亥却责问他:“过去,你的老同学韩非子说过,古代的君主都十分勤劳辛苦,可我要问,难道做君主管理天下就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不过是他们无能才造成的。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就是像我这样,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能使天下满足呢?我就想随心所欲,而且还要永远统治天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沙丘之谋,赵高成功地将李斯拉到了自己的战车上,因此他们算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但在顺利地使胡亥继位并干掉了威胁分子扶苏和蒙恬后,这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也该解体了。赵高如何能容忍地位在他之上的李斯继续存在呢?

赵高找到李斯,装出忧国忧民的样子对李斯说:“现在关东盗贼蜂起,国家危在旦夕。可是皇上却急征徭役,大修宫室。我曾经多次劝谏他,可地位低下,他根本不听。首相你是当朝第一要人,为什么不去劝劝他呢?”

李斯被赵高几句迷魂汤一灌,立即走路都有些轻,他哪想到这是人家的圈套?他说:“是呀,我早就想向皇上反映反映了。可是,皇上久居深宫之中,不肯上朝,我即使有心去反映,却没有机会呀。”

赵高说:“这样吧,我瞅准了皇上空闲的时候,就马上通知你,你就可以劝劝他了。”

赵高等到胡亥和宫女们玩得胡天胡地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果然派人去告诉李斯,现在陛下正闲着没事,你快去进谏吧。李斯不知是计,满怀救民救国的激情跑去进谏——难道世界上还有打断一个昏君*乐更令他生气的吗?如此者三,胡亥怒火冲天,朝赵高发脾气说:“我空闲的时候李斯不来,偏偏每次都选在我刚刚玩得入港的紧要关头,跑来进什么鸟谏,这家伙是不是看我年轻,就三番五次地戏耍我?看不起我?”

一旁的赵高徐徐说道:“陛下,您可要当心呀!沙丘那件事情,李斯参与了策划,后来却没有加官进爵,他肯定是想要裂土封王才满意。”

稍有心眼儿的人都能看出,赵高的话乃一派胡言:首相已是当今最大的官了,再往哪里升呢?至于裂土封王,李斯是坚决反对分封制的。胡亥可不这么想,因为他的脑袋已经长在赵高身上,他只剩下一个过于硕大的下半身而已。

赵高继续添油加醋:“李斯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陈胜吴广那伙盗贼路过三川,李由居然没有出兵加以剿灭,因为陈胜吴广和他们老李家是老乡,可能还有点亲戚关系。而且,更可怕的是,李斯位高权重,亲信遍布朝野,我实在是替陛下的处境感到担忧呀。”

胡亥从来就没有主见,除了在玩女人和大吃大喝上。赵高的小报告让胡亥惊出一身冷汗,现在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迅速将乱臣李斯下狱。

李斯下到狱中,悲愤可想而知。不过,他仍然对胡亥心存幻想,认为这一切不过是赵高的诡计,一旦陛下幡然醒悟,就会将他从狱中放出去,官复原职——这种冤臣屈子对陛下莫名其妙的幻想,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一演再演,虽然这种幻想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地实现。

李斯在狱中给胡亥写了一道奏章。奏章里,李斯正话反说,为自己列了七大罪状,诸如为秦国开疆拓土,辅佐始皇剪灭六国,修建驰道,制订度量衡,等等。实则是以七大罪之名提醒胡亥,俺老李可是一个大功臣啦,你不能亏待了俺!

这封沉重的竹简并没有交到胡亥手里,赵高岂容李斯向胡亥辩解?不能。赵高说了:“罪犯哪里有上书的权利?”估计这封饱含李斯希望和委屈的竹简被赵高用来生炉子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胡亥看到这封竹简,恐怕也是无动于衷,会随手交给赵高处理。你想想,你一个前朝大臣,在另一朝天子那里去臭表功,不是自找不自在吗?

在最后的岁月里,李斯遭受了无以计数的酷刑,“榜掠千余”,折磨得无复人形。自古到今,刑讯逼供都是百试百验的好办法,在严刑拷打之下,还有什么样的口供审不出来呢?只怕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受刑者最大的幸福就是按照审讯者的要求自证其罪,早点结束这人间地狱的可怕遭遇。

李斯吃打不过,“榜掠千余”就是用木板打了一千多下,即使挺住了这一千多下,接下来则将是两千三千,直到打得李斯的精神彻底崩溃为止。他终于招认了赵高强加于自己身上的罪名——此时他一定看到了自己一生的荒诞;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胡亥见到对李斯的审讯记录后,心有余悸又万分庆幸地说:“如果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在“具五刑”之后腰斩于咸阳。所谓“具五刑”,就是在处死之前先处以五种酷刑,对一个即将走上断头路的人不辞麻烦地“具五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仅仅让他的肉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还不能让他的敌人满意,必须加大他在临死前的肉身痛苦。这五刑包括:墨、劓、非、宫、大辟。

五刑的内容分别是:墨,在脸上刻字;劓,割掉鼻子;非,砍断双足;宫,斩去生殖器;大辟,砍头。也就是说,李斯最终受到的处理是:在严刑拷打了一千余大板后,脸上被侮辱性地刻上了字,割掉了鼻子——这使他的一张老脸显得很宽阔;再砍断双足,看上去李斯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形了;再去掉他曾经“性福”的小弟弟;再将李斯的半截奄奄一息的身体放在木砧上,刽子手用斧头将他从腰部斩为两断;这时的李斯就应该断气了,但他应该受到的处罚还没结束,在严肃的监斩官的注视下,刽子手又将李斯那颗硕大的脑袋砍了下来。

李斯被押往刑场时,与他同时被处死的还有他的亲人们。当是时,李斯与他的二儿子走在一起,李斯看着四周那些兴高采烈如同过节的看客们,叹息着对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像以前在老家上蔡那样,牵着黄狗到东门外去打猎,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再有了。”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李斯既死,胡亥认为赵高大大有功——是呀,对他们的掘墓事业而言,赵高的确是功不可没——于是封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

赵高既握大权,搞了一次民意测验,要调查一下自己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这天,赵高令人带一头鹿上朝,说是献给陛下一匹良马。鹿和马的差异,想必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分得清楚。胡亥的智商并不比幼儿园的小朋友更低,他也认出那是一头鹿而不是一匹马,但赵高坚持说那是马,陛下你错认是鹿,一定是中了邪啦。不信,你问问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吧。

大多数大臣看出了赵高的阴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站出来表态:是呀,真是一匹好马呀。只有极少数不识时务者说,这哪里是马呢?这明明是一头鹿嘛。——这些能分辨出马和鹿却分辨不出时与机的家伙,后来统统被赵高送进大牢弄死了。

胡亥听大多数臣子都说是马,还以为自己真的中了邪,忙找太卜咨询。太卜说:“陛下春秋祭祀的时候,斋戒不严肃,所以中了邪。”

胡亥不怕天下大乱,却怕鬼神恶作剧。他按太卜的建议,前往上林斋戒。斋戒期间,胡亥无事可做,便拿起弓箭向从林子外经过的人乱射。过了几天,又搬到一座叫望夷宫的行宫里继续醇酒妇人的幸福生活。

欢乐了三天,赵高已决意干掉胡亥,胡亥的掘墓任务已经完成,是该上路了。

赵高的女婿——赵高本是阉人,自然没有生育,估计这女婿不是亲的——阎乐,时任京城市长(咸阳令),赵高命他带兵诈称有盗贼,杀进望夷宫。

胡亥还对赵高心存幻想,就像当初李斯对胡亥心存幻想一样。胡亥要求见赵高,阎乐不同意。胡亥又说:“那能否让我当个郡王呢?”回答不行。胡亥讨价还价:“做个万户侯呢?”还是不行。胡亥最后一次请求:“那就让我和老婆一起做个平头百姓吧。”

当然还是不行。赵高要的就是他的脑袋,要想活下去,无异与虎谋皮。胡亥无奈,只得自杀。

胡亥死后,赵高立秦子婴为帝。秦子婴是秦始皇家族里少有的有脑袋的人。赵高请他到祖庙祭告祖先,他推托不去。赵高听说子婴不肯,还以为他在做谦虚秀呢,就兴冲冲地跑到子婴府上,打算把子婴带走。

赵高走进子婴府,他的死期就到了,和赵高一起被处死的,包括赵高的三族,其中自然少不了他的女婿阎乐先生。

赵高的死,标志着大秦帝国的三位掘墓人在大功告成后全都死于非命。事实也是如此,子婴在位仅46天,屁股还没坐热,刘邦就率军入关,子婴素车白马,自缚请降,把象征天下大权的传国玉玺双手捧上。

此后,项羽进咸阳,一把大火将公元前3世纪全球最美丽的建筑阿房宫烧成一片白地,子婴亦被处死,大秦帝国在一片风雨声中轰然倒塌,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古代姓后的名人有哪些,要详细资料,大家帮帮忙!谢谢 如果详细再加分!

后 稷中国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是邰氏之女所生,初生时曾被遗弃,故名弃。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