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氏的相关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真田氏的相关人物,第1张

真田幸隆(幸纲、弹正忠、一德斋)

永正十年(1513)——天正二年(1574),信州豪族海野氏之嫡流、海野栋纲的女婿(也有的说是其次子),出仕武田信玄,成为“信浓先方众”的主力。其智谋在武田家中屈指可数,曾用其智谋巧取信玄力攻不下的户石城。是战国三弹正之一,人称“攻之弹正”。

真田昌幸(安房守、武藤喜兵卫)

天文十六年(1547)——庆长十六年(1611),真田幸隆之三男,兄长信纲、昌辉战死后继承真田家。主家武田氏灭亡后,巧妙地运用手段周旋于上杉、北条、德川、丰臣等强大势力之间,并最终得以支配上田、沼田的领地。关原之战加入西军,被流放到高野山。

真田幸村

永禄十年(1567)——庆长二十年(1615),真田昌幸次子。关原之战后隐居于九度山,应丰臣家之邀进入大坂城。根据大坂城的弱点,在城南建造“真田丸”出色地打击了德川军。大坂夏之阵中,幸村率领真田赤备队直冲德川军,这时真田军只有3000人,而与之相对便是家康之子德川秀忠13000多人的越前军,结果却是真田军大败四倍有余的敌军,接着被突破的部队越来越多,真田队直冲德川本阵而去,德川本阵开始混乱。突然旁边幸村单枪匹马冲了过来,就在这时本阵的火炮队一起开枪狙击,幸村被流弹所中。家康长出了一口气,突然,另一边又出现了幸村,还是单枪匹马冲了过来(即有名的影武者战术)德川军彻底陷入了混乱,这时,真正的幸村带领骑兵队杀了过来。德川的本阵开始逃跑,这是德川自武田信玄以来吃的唯一败仗,几乎使家康切腹。逃跑中家康的帅旗折断了,使幸村失去了目标,最终,由于体力不支,幸村被铁炮打中,战死沙场。英勇善战而被称为“日本第一兵”。 矢泽赖纲(萨摩守、纲赖、赖幸)

永正十五年(1518)~庆长二年(1597),真田幸隆的弟弟。幼名源之助、开始称赖幸。天文12年(1543年)帮助幸隆作为武田信玄的信州先方众表现活跃。幸隆死后,天正3年昌幸继承真田家,协助昌幸攻占岩柜城,并成为城代。后又参与攻占小那渊城、名胡桃城、小川城等城池,天正8年成为沼田城城代。天正13年北条氏邦进攻沼田城,赖纲死守城池令其无功而返。真田家与德川家的第一次上田合战(神川合战)时,成功从上杉景胜处请来了援军,引导上杉方须田满亲领兵赶来救援。此外,赖纲还创建了中之条的林昌寺。

矢泽赖康(但马守、赖贞)

天文二十二年(1553)~殁年不详,矢泽赖纲之子。武勇不下其父,与赖纲一起在沼田和吾妻方面奋战着。关原之战时归属昌幸的嫡子信幸。辅助在大坂之战中作为德川军出征的信幸之长男信吉、次男信政。矢泽氏此后世袭松代藩的家老职。

常田隆永(出羽守、道尧)

生年不详?~元龟三年(1572),真田幸隆的弟弟。通称七左卫门纲富、新六郎隆永、出羽守隆家。称常田氏,追随哥哥幸隆转战各地。后成为上州长野原的箱岩城城代。永禄3年(1563)遭到上杉军攻击,很好地守护了城池。但其子俊纲于此战战死。心灰意冷的隆永剃发出家称道尧,元龟3年(1572)时死去。不过也有他在上杉军攻击居城时战死的说法。

镰原幸定(大和守)

大永三年(1523)——庆长五年(1600),真田幸隆最小的弟弟。成为上州三原城城主镰原幸政的养子。镰原氏是海野氏的支流。幸定和儿子幸重是信玄的麾下,担任上州先方众。与幸隆一起攻打羽尾幸全,占领了岩柜城。子孙担任沼田藩真田氏的笔头家老一职。

真田信纲(源太左卫门尉)

天文六年(1537)~天正三年(1575),幸隆的长子,昌幸的长兄。幼名源太左卫门尉,成为武田信玄的亲信,与父亲一起转战各地。率领二百骑,名列“武田二十四将”之一。永禄4年(1561)的川中岛之战,信纲加入山本勘助设计的“啄木鸟战法”中的奇袭队。在武田信玄与德川家康的三方原之战中有着惊人的表现,是豪勇之将。天正2年(1574),父亲幸隆死后继承真田家成为家督。可是,天正3年,武田胜赖在长筱之战中输给织田、德川联军。信纲与弟弟昌辉一起于此战英勇战死。长野县真田町有信纲的菩提寺信纲寺。

真田昌辉(兵部丞)

天文十二年(1543)~天正三年(1575),幸隆的次子,昌幸的二哥。为武田信玄效力,帮助父兄表现活跃。参与管理经营真田家小县郡、吾妻郡的领地。永禄12年信玄包围北条氏居城小田原城时立有战功。天正3年,长筱之战时昌辉与信纲一起战死。

真田信正(甚三郎)

生殁年不详,真田昌辉嫡子。出仕越后高田城城主松平上总守忠辉,知行七百石,松平忠辉家绝灭后为新任高田城城主松平伊予守忠昌效力,并与忠昌一起转封到越前福井。为此,在福井的西墓地有昌辉的供养坟,昌辉一脉也在越前延续下来。

真田信尹(加津野信昌)

天文十六年(1547)~宽永八年(1631),幸隆的四男,昌幸的弟弟。幼名源次郎。开始为武田氏效力,成为武田家臣加津野氏的养子,称加津野市右卫门信昌。由于在永禄12年(1569)时,北条纲成进攻深泽城时夺取了北条家屈指可数的勇将纲成的“地黄八幡”旗而勇名为人所知。武田氏灭亡后从属于德川家康,称真田隐岐守信尹。成功拉拢哥哥昌幸归属德川家。后曾为蒲生氏乡效力,最终复归德川家,以幕府旗本的身份,获得知行3000石。关原之战、大坂城之战时均作为德川方随军参战。家康命令信尹以“信浓一国知行”劝诱幸村这段逸话颇为有名。

真田幸政

生殁年不详,真田信尹之子,与父亲一起出仕德川家,旗本。娶了真田昌幸次女为妻。

金井高胜(宫内介)

生年不详?——庆长十一年(1606),真田幸隆之五男,子孙归农。

真田信幸(伊豆守、信之)

永禄九年(1566)~万治元年(1658),昌幸的长子,幸村的哥哥。幼名源三郎。昌幸

(当时的武藤喜兵卫)作为信玄的人质在甲府时生下了信幸。开始作为人质去了骏府。天正9年成为沼田城城代,与矢泽赖纲一起击退北条军,并攻击北关东诸城。天正13年的第一次上田合战时与父亲一起击败德川大军。天正17年(1589)时迎娶德川四天王之一的本多忠胜的女儿小松做为正室。庆长5年,与加入石田三成一方的父亲昌幸、弟弟幸村在犬伏分手,投奔东军。第二次上田合战时跟随德川秀忠军进攻父亲的居城上田城。关原之战后,不仅保全自身领地,而且得到了父亲的领地。为救父亲与弟弟的性命而奔走。战后把名字“信幸”改为“信之”,通常认为是因为家康忌恨真田家世代相传的“幸”字。元和8年(1622)领受幕府之命被移封到松代。信幸是致力于在战国乱世间保持家名的武将。

真田昌亲(内匠)

天正十一年(1583)?~宽永九年(1632)昌幸三男,也有说是四男的说法,幸村的弟弟。通称内匠,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大多认为关原之

战时跟从信幸。从庆长元年到元和4年间,住在作为知行所的内村乡平井村。昌亲三男信亲从松代藩藩主幸道处得到2000石知行,成为幕府旗本。不过,幸道将信弘作为养子后信亲退还知行,此后子孙也断绝了。

真田信胜(左马介)

生年不详~庆长十四年(1609),昌幸的四男(也有说是三男),幸村的弟弟。通称左马助。幕府的旗本,庆长14年在江户与近江膳所城城主户田氏铁之弟胜兴发生争吵,被其杀死,据说凶手逃跑了。

真田信吉(河内守、孙六郎、藏人)

文禄二年(1593)~宽永十一年(1634),昌幸的孙子,信幸的长子。通称孙六郎、藏人。大坂城之战时与弟弟信政一起代替父亲参战。战后成为沼田城城主,父亲信幸被从上田移封到松代后独立,成为沼田藩主。正室是酒井忠世的女儿。跟正室生有儿子熊之助,跟侧室生有儿子信利。

真田信政(内记)

庆长二年(1597)~万治元年(1658),昌幸的孙子,信幸的次子。母亲是小松殿。大坂城之战时与哥哥信吉一起代替父亲参战。元和8年从父亲的领地中分得一万石的知行成为松代分藩主。宽永15年沼田藩藩主、侄子熊之助夭折了,信政于是就任沼田藩藩主。明历2年父亲信之让其继任松代藩藩主,就将沼田藩藩主让于侄子信利(熊之助的弟弟),成为松代藩藩主。可是,成为松代藩藩主仅仅半年就死去了。有趣的是,信政在担任沼田藩藩主时因为积极从事开发新田等工作而被称为开发狂。

真田幸昌(大助)

庆长七年(1602)——庆长二十年(1615),真田信繁长子,母亲是大谷吉继之女。幼年在九度山度过,12岁时随父亲信繁入大坂城,大坂夏之战中为丰臣秀赖殉死。

片仓守信(冲之丞、真田大八)

庆长十七年(1612)——宽文十年(1670),真田信繁次子,与姐姐阿梅一起受到片仓重长的保护。 山之手殿(寒松院)

生年不详~庆长十八年(1613),真田昌幸的正室。真田信之、幸村的母亲。法名寒松院。有的说是菊亭晴季之女,也有的说是宇田赖忠之女,对其出身有种种不同的见解。可是,从被称作京之御前样来看,应该是京都的公家之女。作为武田信玄的养女成为真田昌幸的正室。昌幸参加德川家康的会津远征之时,作为人质呆在大坂城。

村松殿

生殁年不详,真田昌幸的长女。真田信之、幸村的姐姐。生母不明。是关爱两个弟弟的和善的女性。被称为村松殿,得到小县郡村松3000石,住在越后国村松乡。嫁给了真田家臣小山田壹岐守茂诚。茂诚的父亲昌贞在高远城攻防战中战死,自那以后,茂诚就成为真田家的重臣。大坂城之战时,幸村与姐姐通信,并与村松殿之子、属于德川方的主膳会面。

真田幸政之妻

生年不详~明历三年(1657),真田昌幸次女。生母不明。嫁给了真田昌幸的弟弟信尹的长子幸政。

镰原重春之妻

生年不详~元和五年(1619),真田昌幸三女。生母是绵内兵库头的女儿。嫁给了真田家的家老镰原宫内少辅重春。

保科正光之妻

生年不详~庆长十五年(1610),真田昌幸四女。生母不明。嫁给了信浓高远藩藩主保科正光。

泷川一积之妻

生年不详~宽文六年(1666),真田昌幸五女。生母不明。开始嫁给了宇田赖次,但赖次在庆长五年(1600)时战死,于是嫁给了幕府旗本泷川一积。

妻木重直之妻

生殁年不详,真田昌幸的六女。生母不明。嫁给了幕府旗本妻木彦卫门重直(宽文二年至十年间曾担任勘定奉行),重直的次子幸赖成为真田幸政的养子。

小松殿(大莲院)

天正元年(1573)~元和六年(1620),真田信之的正室。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胜的女儿。幼名於小亥、稻姬,法名大莲院。以德川家康养女的身份嫁给真田昌幸的嫡子信幸。家康和秀忠都赞同她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庆长五年七月,真田昌幸与儿子一起参加家康的上杉征伐军。率军到达小山犬伏之时,昌幸收到了石田三成的密信,信中呼吁昌幸讨伐背叛秀吉遗命的家康。昌幸与信幸、信繁二人密谈后,昌幸、信繁加入三成方(西军),信幸则加入家康方(东军)。秘密脱离犬伏家康军的昌幸领兵退回居城上田城。途中经过信幸的沼田城,打算在城内休息,小松殿以丈夫不在军中,敌我不分为由拒绝昌幸进城。无奈的昌幸在见过孙子后只好到沼田城下的正觉寺休息。由此可见小松殿和善中不乏严厉,是十分有头脑的女性。

竹林院

生年不详~庆安二年(1649),真田幸村的正室。越前敦贺城城主大谷吉继的女儿。生母不明。竹林院是其法号。是幸村的四女あくり、长男大助、六女阿菖蒲、七女おかね及次子大八的母亲。大坂城之战时与女儿阿菖蒲一起逃向纪伊伊都郡,被和歌山藩的藩兵找到。幸村死后通常认为得到七女婿石川光吉的救助,安静地生活了三十几年才死去。

堀田作兵卫之女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村的侧室。真田家臣堀田作兵卫的女儿,是幸村的长女菊的生母。菊成为舅舅堀田兴重的养女。兴重作为幸村属下在大坂城之战中战死。

高梨内记之女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村的侧室。真田家臣高梨内记的女儿。幸村的次女市、三女阿梅的生母。高梨内记跟从被流放到九度山的昌幸、幸村,大坂城之战时也追随幸村战死。

丰臣秀次之女(隆清院)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村的侧室。关白丰臣秀次的女儿,法号隆清院。幸村的五女なほ(御田姬)和三男幸信的生母。秀次在三条河原被处刑时,还是幼女的她逃脱了。大坂城之战时与女儿御田姬一起投靠瑞龙院(丰臣秀吉的姐姐)。

阿梅

庆长九年(1604)——天和元年(1681),真田幸村的三女,大坂夏之战后与弟弟大八一起被片仓氏收留。成为片仓小十郎重长的后妻,庇护收留了很多幸村的遗臣。

あくり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村的四女,蒲生卿喜之妻。

なほ(御田姬)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村的五女,嫁给了岩城宣隆。

阿菖蒲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村的六女,与三女阿梅、大八一起受到片仓家保护,嫁给了田村定广。

おかね

生年不详——宽文四年(1664),真田幸村的七女,与三女阿梅、大八一起受到片仓家保护,嫁给了石川光吉。 海野栋纲

生殁年不详,真田幸隆的祖父,也有说是幸隆的父亲或岳父。不管怎么说,肯定是与幸隆有亲属关系的人。海野氏是信州滋野三家之一,以信浓小县郡作为其根据地。天文十年(1541)武田信虎与村上义清等人攻击其一族的祢津、望月两族,爆发海野平之战。栋纲败北后投靠上州的亲属羽尾氏。通常认为幸隆与栋纲一起逃亡。幸隆后出仕武田信玄,此后关于海野栋纲的记载不详,估计是客死上野了。

羽尾幸全

生殁年不详,下屋氏系海野氏的羽尾幸世之子,一说是真田幸隆的岳父。战国时代上野吾妻郡的地侍。与一族的真田氏、镰原氏一起抵抗武田氏,但是在永禄八年(1565)时,幸全被投靠武田氏的真田氏与镰原氏所击败,逃到越后。

海野(羽尾)幸光(长门守)

生年不详~天正九年(1581),羽尾幸世的次子,羽尾幸全的弟弟。通称长门守,改称海野姓。父亲幸世和哥哥幸全输给真田、镰原联军后亡命越后,但幸光与弟弟辉幸一起投降了真田昌幸。被提拔担任上野岩柜城城代,但是后来以密谋造反为由被昌幸谋杀。

海野(羽尾)辉幸(能登守)

生年不详~天正九年(1581)羽尾幸世的三男,羽尾幸全之弟。与哥哥幸光一起投降真田昌幸。得到神道流免许皆传的剑术高手。后应昌幸之命在天正8年(1580)时夺取上野津久田城,天正9年又与由良国繁作战,被提拔为上野沼田城城代。但同样以密谋造反为由,与哥哥一起被昌幸谋杀了。

菊亭晴季

天文八年(1539)——元和三年(1617) ,京都的公家。右大臣、今出川晴季,帮助丰臣秀吉成为关白之人。据说是真田昌幸的正室山之手殿(寒松院)的父亲,不过存在争议,尚难定论。

保科正光

生殁年不详,真田昌幸的女婿。武田氏的家臣,武田氏灭亡后从属德川氏。拥有伊那郡高远三万石的领地。

本多忠胜

天文十七年(1548)~庆长十五年(1610),真田信之的正室小松姬之父。德川四天王之一,通称平八郎。三河松平氏谱代本多忠高之子。为德川家康效力,参加了三方原之战和长筱之战等德川家的主要战斗,是德川政权创业的功臣。典型的三河武士,但也有冷静沉着的一面。是得到“天下人”秀吉赞扬的名臣,被称为“才能胜过家康”。关原之战后与女婿信幸一起为救昌幸和信繁而奔走。

大谷吉继

永禄二年(1559)~庆长五年(1600),真田幸村的正室竹林院(法号)之父。通称纪之介、刑部少辅。吉继的出身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大友宗麟的家臣大谷盛治之子,也有的说是近江北部出身,总之不能确定。受到丰臣秀吉重用,天正十七年(1589)时成为越前敦贺城城主。秀吉死后,领军参加德川家康的会津征伐,但接受好友石田三成的邀请,最后决心与三成共存亡。关原之战时被临阵倒戈的小早川秀秋军袭击,坦然自尽。吉继因染病而身体虚弱,天正年间曾在真田家领地内的上野草津逗留疗养。

宇田赖次(河内守)

生年不详~庆长五年(1600),真田昌幸的五女婿,大和、河内的大名宇田赖忠之子。父亲赖忠最初服侍美浓出身的羽柴秀长。因为赖次的一个妹妹嫁给了石田三成,所以赖次以石田家犹子格称石田刑部少辅。关原之战驻守三成的居城佐和山城,西军大败后,东军攻入佐和山城,宇田赖次与父亲和妹妹一起非常壮烈的自尽了。此外,有真田昌幸的正室山之手殿(寒松院),不是菊亭晴季之女而是宇田赖次的姐姐这样的说法。

泷川一积

生殁年不详,真田昌幸五女的后夫。织田信长重臣泷川一益的嫡子一忠之子,通称三九郎。大坂城之战时作为德川方参战,一积本为1000石知行的幕府旗本,但因为所抚养的妻子的侄女、幸村的四女あくり嫁给了蒲生源左卫门乡喜一事而被除封。

堀田兴重

生年不详~元和元年(1615),真田幸村侧室的哥哥,堀田作兵卫之子。兴重也继承了作兵卫之名,通常认为幸村的长女菊,就是被兴重抚养长大,嫁给了石合家。兴重大坂城之战时从信浓赶去大坂城,成为幸村的部下,于大坂城之战中战死。

高梨内记

生年不详~元和元年(1615),真田幸村侧室采女的父亲。采女生下了幸村次女市等孩子。高梨内记跟从关原之战后被流放的昌幸与幸村到了九度山,昌幸死后追随幸村,大坂城之战时战死。

片仓重长

天正十二年(1584)~万治二年(1659),真田幸村三女阿梅是他的后妻。伊达政宗的心腹片仓小十郎景纲的嫡子。大坂城之战时,保护了幸村的三女,让其居住在白石城。前妻死后,将阿梅纳为后室。

岩城宣隆

天正二年(1574)~宽文三年(1663),真田幸村五女御田姬的丈夫。佐竹义宣的弟弟。通称彦太郎、但马守。娶了常陆下妻城城主多贺谷重经之女做正室,故称多贺谷宣家。因为关原之战时与义宣一起加入上杉景胜一方,宣隆被除封,此后追随哥哥义宣前往出羽。与前妻分手,迎娶了御田姬作为后室。跟御田姬生有重隆、女子、隆房三个孩子。后成为出羽龟田藩的藩主,在明历二年(1656)时将家业让给嫡子重隆,自己隐居了。宽文三年(1663)死去。

石川光吉

生年不详~宽永二年(1625),真田幸村七女おかね的丈夫。通称兵仓库。为丰臣秀吉效力,被提拔为尾张犬山城城主,兼任丰臣家的入库地信浓木曾的代官。可是,秀吉死后,德川家康进行了领地更换,光吉失去了作为入库地代官的发言权,于是致力于替换给他的金山城的内政工作。但是受到了解家康内心想法的木曾众进攻,不得已放弃了犬山城。关原之战加入西军,被剥夺了领地。后在京都的龙安寺修建了幸村的坟墓。 出浦对马盛清

生殁年不详,为真田昌幸效力。是村上义清的支族,成为武田信玄的属下,担任忍者首领。武田家灭亡后,曾为海津城城主森长可效力,天正十一年加入真田昌幸麾下,知行小县郡武石村30贯。后定居于上州岩柜城,担任吾妻郡奉行这一要职。正因如此,在吾妻郡以嵩山城为中心,有很多的忍者。

加泽平次左卫门

宽永五年(1628)~元禄五年(1692),沼田藩藩主真田信利的家老。出身不明,好像是加泽家的养子。天和元年沼田藩由于延迟缴纳建造江户两国桥的木材而被改易,平次左卫门那时是七个勘定役之一。翌年遵照幕府的命令记录《天和元年沼田领品品觉书》。改易后写了《加泽记》。

铃木主水重则

生年不详~天正十七年(1589),真田昌幸的家臣。名胡桃城城代。昌幸攻占沼田城时投降真田家。丰臣家和北条家和睦时,沼田城被让给北条家,支城名胡桃城仍属真田家。可是,北条家的沼田城城代猪俣邦宪夺取了名胡桃城,铃木主水重则于正觉寺剖腹自尽。此事成为丰臣秀吉征讨小田原城的借口,北条氏也因此而灭亡。

铃木右近

天正十二年(1584)~万治元年(1658),松代藩的重臣。铃木主水的嫡子。名忠重,幼名久次郎。父亲自杀后,被真田昌幸收养。长大后为沼田藩藩主信吉效力,担任奉行等职。但与信吉不和而成为浪人。后被信之以七百石知行唤回松代藩,此后,作为重臣完成了各项任务。信之死后殉死。

小山田壹岐重诚

生殁年不详,为真田昌幸效力。重诚娶了真田昌幸的长女村松殿为妻。重诚的祖父昌行在信州地藏峠之战中败于上杉家而战死,父亲昌辰又在高远城迎击织田军战败而亡。重诚在高远城陷落时投降德川家,不过,后来为昌幸效力了。

河原右京亮纲家

生年不详~宽永十一年(1634),真田昌幸的家老,据说是真田昌幸的表兄弟。纲家的父亲隆正的妹妹嫁给了真田幸隆,生下信纲、昌辉、昌幸、信尹等人。隆正的三个儿子均在长筱之战中战死,最小的儿子纲家继承家业,为真田家效力了。关原之战时,救出了被当作人质的昌幸正室山之手殿。

小川治郎左卫门好安

生年不详~宽永十六年(1639),为真田信之效力。好安关原之战时作为士井利胜的客将立有战功,后为沼田藩的信之效力。大坂城之战后,杀死向幕府密报信之与幸村私通的马场主水,解除了沼田藩的危机。

祢津神平信政

生殁年不详,先后为真田幸隆与昌幸效力。信政的妹妹是真田幸隆的妻子。次子志摩幸直为信之效力。祢津氏是甲阳流忍术的家元(掌门人),这种忍术在松代藩一直传到幕府末期。

宫ノ下紫藤右卫门

生殁年不详,真田信之的家老。宫ノ下家开始为村上义清效力,村上氏衰败后追随武田信玄作为信州先方众。紫藤右卫门的父亲孙兵卫后为昌幸效力。大坂城之战后,马场主水向幕府密报信之与幸村私通,紫藤右卫门以自身担当这个责任,指明马场主水的话没有根据,并因此而成为浪人。

马场主水

生殁年不详,为真田信之效力。真田家的忍者。大坂城之战后,主水侮辱领地农民的女儿,令其自杀。于是死者的父亲就告到领主真田信之那里,主水因此被捕入狱。但是被他成功地逃走了。怨恨信之的主水,对幕府密报在大坂城之战时信之与幸村私通。最终幕府没有过问此事,马场主水被受信之之命的小川治郎左卫门好安所暗杀。

池田重安(佐渡守)

生殁年不详,本是斋藤宪广的家臣,被真田幸隆说服成为真田氏的家臣。关原之战时跟随真田信幸。

白川某(勘解由)

生殁年不详,兄弟二人都是真田信纲的家臣,长筱之战中将战死的信纲首级用羽阵织包裹,带回真田乡。在将信纲首级安葬在信纲寺后,兄弟二人于坟前殉死。

横谷幸重(左近)

生殁年不详,真田家谱代之臣。

横谷重氏

生年不详——庆长十九年(1614)横谷幸重之子,大坂城之战中追随信繁战死。

镰原重春

生殁年不详,真田昌幸的家臣,娶了真田信尹之女(昌幸养女)为妻。镰原氏是海野氏的庶流。 谱代(幸隆、信纲时代就是真田家臣)有:矢泽、常田、河原、春原、宫下、深井、矢野、丸山

武田遗臣有:大熊、浦野、海野、镰原、池田

吾妻众有:汤本、折田、唐泽、一场

沼田众有:中泽、森下、田村

寄骑众(沼田攻略时加入)有:藤田、金子、恩田、渡边、发地

小县郡土豪(统一小县郡时臣从)有:祢津、望月、室贺、出浦、丸子

第[第,读音作dì(ㄉㄧ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氏,有第一至第八。”史籍《后汉书·第五伦传》中也记载:“后或改氏。”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为了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削弱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遍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氏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督迁官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广之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等等,由此产生了第一~第八的复氏。

在复氏第一~第八中,第五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普遍流传,所以在宋朝时期,“第五”氏被作为显姓收录到《续百家姓》中,而其他的第一~第八等复氏,后来大都改为单姓“第”氏,现在保留其复姓的人极少能见到,可能绝无仅有了。

第氏,就是田氏。

得姓始祖:田完。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妫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妫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妫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氏。后碎被汉高祖强行编为第序姓氏,但仍尊田完为第氏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

陇西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

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 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京 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寨、宁武、代县一带。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

平凉郡: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河南庞氏家谱第一部分总谱

住址 上辈名 子排行 本辈名 配偶 子女及备注

毕公高 姬周华之后封于庞乡,即在始平(今陕西西安兴平县,晋曰始平),今兴平有始平原其地原籍浙江省绍兴余姚县,北宋时自浙江迁麻城,在今湖北黄州府所考元朝时,由湖北迁任果城副府,解祖启遂落业城西西罗垭,庞性坟山犹存,共启 其后挨考

升荣

庞家营 普 祯 兄弟三人因元末兵变由烦太平里庆府城西西罗垭移民避难普公领井坠碗卜居庞家营启显二公入籍东乡县太平里后改为太平县,今为万源市

太平里 二房 启 祯

太平里 三房 显 祯

一世系

显祯

二世系

显祯 子 九达

三世系

九达 子 赞元 落业堡子坪杉木岭飚子口

四世系

赞元 子 庞鳌 龙氏 洪化元年迁(城口)庙坝河赛金山老屋基(葬衫木 )生子二长正规,二正基

地址 五世系

庙坝河 庞鳌 长 庞正规 张氏 生子二 长成,次庆(无传)

庙坝河 庞鳌 次 庞正基 蔡氏 生子二 长纯(焚),次辰(夫妇俱葬庙坝木瓜河)

六世系

单名

正规 子 庞成 王氏 崇政,崇元(无传)崇学(夫妇俱葬鹅项颈)

七世系

崇字辈

庞成 子 崇学 袁氏

八世系

崇学 长 庞郁 杜氏

崇学 次 庞全 何氏

九世系

庞郁 长 成宗 柏杨氏 子四 升(过与庆宗译嗣)轩,昌,璋

庞郁 次 庆宗 子五 早,旦,昴,昊,9俱正立成宗长子升为继)

庞全 子 应宗 何氏 子一 熙

十世系

单名

成宗 长 庞轩 子一 文韶

成宗 次 庞昌 源氏 子二 文涛,文济(原住安徽,后住长沙府知府迁葬修山领

三 庞璋 子二 文焕(原住长沙府知府,后升微州知州文提(字怀安)

庆宗 子 庞升 子二 文佩,文俸

庆宗 子 庞熙 子一 文英

十一世系

文字辈

庞轩 子 文韶 子一 任

庞昌 长 文清 方氏 子一 显(禀生)

庞昌 次 文济 陈氏 子七 尊(原住陕西巡阳县知县,迁葬修山领)化(痒生)洽(痒生未续)贞(痒升,未续)仰(痒生,未续)(痒生未续)道(痒生原住惠州府教谕,后任湖广长沙府知府,迁任灰州府知府)以上七人之后有一淳字削去(原本住)

庞璋 长 文焕 陈袁氏 子四 江(止)河,举,玄(未续)

庞璋 次 文提 袁氏 子一 明

庞升 长 文佩 子一 栋

庞生 次 文俸 子一 树(止)

庞熙 子 文英 子二 绪,光平(号腾武)

十二世系

单名

文韶 子 庞任 子一 世举(字福蛟)

文清 子 庞显 子一 世达

文济 次 庞化 子二 世凤(字三元),世甲(止)

文济 五 庞尊 黎氏 子二 世龙,世都(二人随母移居达州地名火风山

文焕 二 庞河 子一 世龙(号福蛟)

文焕 三 庞举 田氏 子三 世盖(去文就武钦命陕西兴安总戎)

文捷 子 庞明 陈氏 子一 世思(字及元)

文佩 子 庞栋 子一 世林(字隶元)

文英 长 庞绪 子二 世连(字仲元)世达(止)

文英 次 庞辉 子一 世敏(号仰元)

十三世系

世字辈

庞任 子 世举 子一 学秀

庞显 子 世远 袁氏 子一 学锡(葬停坝河桃树湾)

庞化 长 世凤 薛适 子一 学彦

火风山 庞尊 长 世龙 罗氏 子一 学昆(未续)

火风山 庞尊 次 世都 付氏 子二 学源,学泗(未续)

庞河 子 世龙 扬氏 子一 学质(止)

庞举 子 世盖 李袁氏 子二 学纯,学煌

庞明 子 世思 袁氏 子一 学善(葬杨子树领)

庞栋 子 世林 朱氏 子一 学熙(葬大浆池)

庞绪 子 世连 王氏 子一 学瑜(止)

庞辉 子 世敏 王氏 子一 学睿

十四世系列

学字辈

世举 子 学秀 子一 尔碧(未续)

世远 子 学锡 子一 尔钰(葬坪坝金姓宅后,妻葬平顶山大浆池)

世凤 子 学彦 子一 尔哲

世都 长 学源 张氏 子四 尔仁,尔义,尔礼,尔智(礼,智二人随母迁达州其后未能录及)

世盖 长 学纯 田氏 子二 尔翠,尔现

次 学煌 陈氏 子二 尔瞻,尔时(止)

世思 子 学善 袁氏 子一 尔尚(葬天孔堂)

世林 子 学熙 李氏 子一 葬瓦线坪

世敏 子 学睿 罗氏 子一 尔魁

学锡 子 尔钰 田氏 子二 时享,时祯

学彦 子 尔哲 子一 时全

学源 长 尔义 徐氏 子三 时兴,时盛,时忠

学源 次 尔瞻 何氏 子一 时泰

学纯 长 尔翠 冉氏 子一 时钦

学纯 次 尔现 冉氏 子三 时镏时镇,时录

学煌 长 尔瞻 陈氏 子三 时锡,时钟,时铭(与妻二人俱葬与鹅项颈,无传)

学善 子 尔尚 袁氏 子一 时乾(与妻袁氏葬竹园坝,无传)

学熙 子 尔瑶 刘氏 子六 时黄(无传)时汉,时杰(无传),时雄(无传)时早,时弟(葬冯家

坝)

学睿 子 尔魁 袁氏 子一 时望(号联陛)

十六世系

时字辈

尔钰 长 时享 孙氏 子六 习德(止)习仁(止),习礼(止)习义(止)习盛(葬西沟李子垭)

尔钰 次 时祯 罗氏 子二 习卷(与妻冉氏二人同葬与大长坡柏树坪)习资(葬钟亭坝坪上,妻陈氏葬大长坡屋后做动朝西)

三百多年前,朝鲜国高官田好谦致士还家,银丝华发垂垂老矣,含饴弄孙。

人至暮年总会想起很多往事,孙儿们常常听祖父念叨故国旧事,每每谈及,祖父的目光总是望着遥远的故乡——华夏大地。

早年他因意外流落异国,转眼已风烛残年,却无法落叶归根。儿孙绕膝也难解心中郁结,幸而有生之年无法完成之事,尚可托付于后世子孙。

指着故乡的方向,他一遍又一遍地嘱咐:那是广平府风正村,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千万不要忘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田氏田好谦这一分支,远离故土,在朝鲜国定居,三百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他们被冠以韩国田氏家族之名,却深知根在中国。

他们牢记祖训,跨越近四个世纪,开始艰难曲折的寻根之旅。

庞大的田氏家族发源于华北平原,后迁徙移居到全国各地,其中一分支就搬迁到了河北风正村,在这里落地生根。

风正村田氏家族绵延几代,家世平平,到明朝时家族方兴盛起来。明朝商业发达,田家也开始经营生意,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家族生意逐渐做大。

发展到田好谦祖父一辈,开始走入官场。他的祖父在朝廷身居要职,由此一来,家族生意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明崇祯年间,田家的生意甚至做到朝鲜附近,开始跨国贸易。

一日田好谦奉命前往朝鲜附近的岛上,结算来往账目,谁料此行成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明朝已是穷途末路,清军虽未入关,但皇太极早已称帝建朝,大局已定。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通知朝鲜王朝进贡朝贺。然而朝鲜仁祖一心效忠明朝,誓死不从,皇太极盛怒之下派兵攻打朝鲜。田好谦一行人措手不及,在岛上遇袭,被清军俘虏。

清军见他相貌端正、气度不凡,而且并非朝鲜人,乃大清子民,于是便将他放了。身无分文的他无法还乡,就流落到了附近的朝鲜国。

当时的朝鲜王朝,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全国皆使用汉字。田好谦流落到朝鲜后,因为汉字写得好,被一将军收入门下。

他从小饱读诗书,深谙中华传统礼节,做人行事彬彬有礼。同行的还有十几个中国人,他身处众人间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人品才学俱佳,将军非常尊重他,待他与旁人不同,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还帮助他适应当地生活。

国家正处于混乱阶段,一时之间也无法回去。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工作尚可,于是田好谦就安心留下了,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去也无妨。

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再也没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

在朝鲜停留八年期间,将军对田好谦像朋友一样,给了他很多帮助。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得到了这位将军的信任。

将军事务繁忙,顾及不暇,谁知他的部下趁机发动叛乱,企图夺权。田好谦得知后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智勇和谋略,帮助将军顺利度过危机。

这让将军更加对他刮目相看,并且非常感激,一心想要提拔他。但是他一直推辞,只说是报将军知遇之恩,还谦逊地说自己朝鲜语欠佳,难以担当重任。

不过金子散发的光芒,始终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他在将军手下尽心做事,多次立功。胆大心细还有智谋,锋芒毕露,很快就受到了朝鲜孝宗的赏识。

孝宗将他调到身边,委以重任。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胆识,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逐渐成为朝鲜王朝重要官员。

一朝流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幸好田好谦机智聪慧,化险为夷,最后还能在朝鲜国有所作为,实在是难得。

虽然在朝鲜的生活和事业顺风顺水,但他心里却一直想回国,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一直认为待在朝鲜只是权宜之计,有朝一日还是会重返家乡。

可事与愿违,田好谦等了一辈子,也没能再见故乡的亲人一面。

田好谦在朝鲜做官期间,娶妻生子。他的妻子是浙江人氏,所以他很满意这桩婚事。不过早年他在家中已娶过一妻,并育有一子。

他后娶的妻子温柔贤惠,生下七个孩子,为后来田氏家族在朝鲜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田好谦子孙后代众多,晚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他彻底在朝鲜落地生根了,眼看自己年事已高,返乡无望,心里十分难受。为了缓解思乡之情,每到家乡祭祖之日,他都会将全家老小带到海边,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

年纪越大,田好谦就越是容易情绪激动。他每次向孙子们说起往事,眼泪就止不住的下来。孙辈们不忍看祖父如此伤心,依着他的回忆和描述,照葫芦画瓢在家附近建了一个假的“风正村”。

重病的他一直咽不下一口气,嘴里嘟囔着要回家、回去、故乡……他的家人将他抬到“风正村”,迷迷糊糊的田好谦以为真的回到了故土,心满意足,那之后没多久就安心地走了。

田好谦的灵魂,想必早已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的子孙们也被祖父感动,一直铭记他的遗训,要回到风正村,认祖归宗。这逐渐成了他们家族的祖训,代代相传,正是由于田好谦的坚持,才最终指引田氏家族找到自己的根。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刻在灵魂深处的执念,古人尤其看重。到了今天,即使很多年轻人说并不在乎,其实一旦到了那一天,想到的还是魂归故里。

田好谦去世后,留下了丰厚的房产和地产,田氏在朝鲜的发展越来越好。他的子孙后代都非常有出息,因此官位得以传袭下来。

他们没有放弃过寻根之路,清康熙年间,田好谦的儿子田得雨出使京城,一到地方他就四处托人打听“风正村”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探听到两位田家后人的消息。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如果贸然前往恐会误了出使之期,在得知他们的住处后,田得雨只能寄去书信。

远在风正村的田家收到信时,急忙赶往京城,但此时田得雨早已返回朝鲜,他们也就彼此错过了。不过两家并没有断了书信来往,并将所有信件小心保存下来,只可惜两边从始至终都没能见上一面。

田得雨返回朝鲜后,同家人商量,将寻根的任务写入家谱,留与子孙后代。并且田家子孙死后,墓碑上一定要刻上“广平府田氏”五个大字。

田得雨是朝鲜著名的大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墓碑,至今还保存完好。

如此,远在朝鲜的田氏子孙,每一代都将自己是中国人刻在心中,从未忘记。经过了367年,期间两家的书信往来一度因为战乱而中断。

不过双方都没有放弃过,直到2004年,分离了将近四个世纪的亲人才得以相见。韩国的田氏家族赶到河北风正村,两边一起举行了认祖仪式,双方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寻回根的韩国田氏家族,在当地创办风正小学,设立奖学金。除此之外还尽力促成韩国企业与当地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继田好谦离散之后,这长达367年的分离终于结束,流浪在外的田氏子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生于何地,也将死于此地,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

亲身经历过离乡背井之苦,才更懂得落叶归根这四个字有多么重要。无论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这样的归属感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

以物流业为主的工商业发展势头迅猛

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建材、货运为主的三大行业。特别是物流业的发展,全镇拥有大型货物运输400余辆,成立了以田氏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为代表的十几家运输车队,年货物运输能力300万吨。同时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配件零售、维修、加油站、餐饮业的发展,成为该镇“强乡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2006年,国地两税完成700万元。商业以郑小屯村为代表的经营黄金商户,遍布天津、厦门、邢台、菏泽、濮阳、安阳等十几个省市,田氏在外拥有黄金手饰店60余家,总投资额达到5亿元。

豫北区域性小城镇初具规模

根据发展的需要,由濮阳市规划设计院两次对城镇建设进行规划,到2020年,城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达到2万人,成为豫北区域性以物流业为主的商贸中心。新老商业街平行相通;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亮化。

农业经济格局形成产业化

种植业形成了万亩葡萄基地,南街韭菜、北七村大葱、太史村食用菌等专业市场,同时催出了一大批专业经纪人队伍,形成了完整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产品产业链条。畜牧业形成了以孟庄、董庄为中心的养猪小区;以滑河屯、任庄为中心的养鸡小区和以汤王庙、路村为中心的养牛小区,出现了一大批养殖龙头大户,各种协会纷纷成立,提高了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水利以岳飞河杨庄节制闸为基础,挖渠、清淤、建涵洞,实现“南水北调”,使全镇耕地渠水灌溉受益面积达70%,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新格局。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境内曹高城有战国时期古繁阳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宋代监察御史傅尧俞祖籍(太史村),旧志为内黄十二景之一的“草堂修行”即在此。田氏镇在全省率先优化教育资源整合,科学合点布校,现有初中2所,小学1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积极实现村民自治,构建生育新风尚为目标,高标准完成生育文化大院建设,提高群众素质。

王氏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家谱上记载的资料都很详细,有迁徙,家规,家训,字辈等等,可以翻翻家谱来找找这方面的资料。也可以通过百姓通谱来帮助你哦。还是很不错的,

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姬姓在先秦时期是著姓、大姓,武王灭商后,延续三个半世纪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记载的后稷。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曾经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弃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古公亶父便率领部族从豳(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宣父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亶父的孙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不断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进入商都的仪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把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不知过了几代,毕公高的后代们失去了封爵和封地,变成了平民,有的还跑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只有他们因地而改的姓氏——毕。在春秋中期的时候,毕公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来到了晋国,再一次使毕公高这一支姬姓家族兴旺起来。当时晋国正是晋献公在位,毕万在晋献公手下当差。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和赵夙一起统兵进攻霍、耿、魏三国,将它们灭掉。

毕万因功被晋献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地。从此,毕万及其后代又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魏氏协助了晋室,却也壮大了自己。最后终于导致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灭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据说有一次晋平公派叔誉入周觐见,太子晋的能言善辩令叔誉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晋国后,就对晋平公说:“灵王太子晋才15岁,竟如此厉害,我和他辩论,竟被他问得理屈词穷。我们还是及早归还先前侵占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则我们就会大祸临头”。在一边的师旷听后很不服气,他不相信一个15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厉害,便要求到周廷与太子晋辩论。没想到师旷见了太子晋后也被太子晋问倒。师旷是个盲人,他利用这个生理上的残疾为自己找了个下台的台阶。他说:“我是个盲人,看不见,只靠耳朵来了解外部世界。耳闻要比眼见的东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问倒。”话虽这么说,师旷也确实领教了太子晋的厉害。

太子晋不但对来较量的使臣唇枪舌剑,对自己国家的事也据理力争。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两条河流洪水泛滥,直接威胁着王宫的安全,周灵王打算用堵截的办法阻住洪水,太子晋坚决反对,主张用疏导的办法根本解决。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太子晋从如何治水的问题中引申出如何治国的大问题,指出壅堵的办法实际上是保自己于一时而使矛盾激化。他说:“王将防斗川以饰宫,是饰乱而佐斗也,其无乃章祸而遇伤乎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我又章之,惧长及子孙,王室其愈卑乎?”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没有能够继承王位的人。关于他没继承王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因为直言相谏而被废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种说法是年幼早丧,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河东猗氏有王姓,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浊父先他而死,浊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继承王位,但因势力不如胞弟强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

-- 作者:A零秒

-- 发布时间:2005-7-24 22:01:00

--

二、是出自妫姓

为齐王田和的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的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省辉县),生有三子:异、桓、轸。异生子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项羽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了纪念这一时的辉煌,从此便改姓王。此为河南壬氏。

妫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虞舜。虞舜以虞为姓,是因为这个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南端蒲州、芮城、平陆一带,境内有虞山,又是古虞国所在地。

当初,虞舜没有被选为尧的接班人时,尧为了考察和培养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虞舜与他的两位夫人当时就住在妫水之滨。这条妫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南,它从历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所以舜的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的名字为姓,为妫氏。

舜的母亲死得早,他的父亲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后又与新妻生了个儿子名字叫象。瞽叟喜爱新妻及后子,对舜由亲到疏,由疏到厌,由厌到恨,多次设计谋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理仓廪的顶部,当舜爬到顶部后,瞽叟却在仓廪下放起火来,企图把舜烧死。幸亏舜事先有所防备,他用两只大竹笠护卫着自己,

舜从尧那里以推举的方式继承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推举的方式把天下传给了夏禹。夏禹因舜传位之恩,把舜的长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省虞城县北),从此妫姓的一支在这个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经过夏、商两朝,妫姓在妫水流域和虞国这两个地方都得到了发展。到了商朝末期,由于西方姬姓周国的日益强盛,两个地方的妫姓与周国的关系也渐渐密切起来。

妫水流域的妫姓与周国关系密切。在虞国的商均的后代,商朝末年也和西部的姬周有着密切的来往,一个叫遏父的妫姓人竟到了周国,作了陶正这样的官,负责周国的陶器生产。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实行分封制度,受封的对象有3种人,一个是先圣先贤之后;一个是功臣谋士之后;一个是自家兄弟。作为先圣先贤,神农、黄帝、尧、禹的后代们都得到了封地和封爵,舜的后裔妫氏也不例外。武王找到了遏父的儿子妫满,把他封在陈,爵位为公。陈国的国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因此被称为胡公满或陈胡公满,成为妫姓的一支在河南淮阳地区的祖先。

陈国君主的位置传了10代,换了15位,到了宣公杵臼时,国内发生了一次动乱。宣公即位后立御寇为太子。后来,宣公的宠姬又生了儿子,名字叫款,深得宣公喜爱。宣公打算让款作自己的继承人,于是便杀掉了太子御寇。御寇有一个十分亲近的人,名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御寇被杀,陈完也在陈国呆不住了,便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齐国。这时候,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了春秋时期,齐国正值齐桓公在位,处于蒸蒸日上的强盛阶段。齐桓公本打算让陈完任卿相,陈完推辞。于是,便作了齐国的工正,主要负责齐国的器械生产。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

在田完入齐约l70年以后,田完的后代田乞在自己的封邑内用大斗出、小斗收的办法笼络齐国人心,使得田氏宗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一些有远见的人都说:“齐国之政恐怕最终要落到田氏手中。”在齐景公死后,田乞用强力杀死支持景公太子孺子荼的高昭子,赶跑了孺子荼的另一个支持者国惠子,最后杀死了孺子荼,立了景公另一个儿子齐悼公阳生,自己为齐相,掌握了齐国大权。又过了100多年,田乞的曾孙田和取代了齐康公,成为齐国的君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事件。

在战国时期,田氏统治下的齐国经历了由昌盛到衰败的过程,8代君主184年以后,齐王田建时期,齐国就被秦王嬴政横扫六合的扫帚席卷进了统一的秦帝国版图之中了。齐王田建在亡国后被迁到河南共县(今河南辉县),他的儿子田升在秦末反秦风暴中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称霸仅仅4年就被刘邦打败,随着项羽的失败,田升的济北王爵位也不复存在。然而这短短数年的济北王的待遇却开了妫姓之王的先河,从此,田建的子孙后代便世世代代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了。

--------------------------------------------------------------------------------

-- 作者:A零秒

-- 发布时间:2005-7-24 22:01:00

--

三、是出自子姓

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城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她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便把那个鸟蛋捡起来吃了。说也奇怪,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皋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亳(今河南省商丘北)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

当时,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王,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亳(今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定都,建立了商朝。 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位君主纣王,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人们纷纷离去,纣王的兄弟微子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而比干却下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说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杀死了。

据《通志,民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省卫辉市北)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

-- 作者:A零秒

-- 发布时间:2005-7-24 22:01:00

--

四、他族改姓或赐姓

1、刘氏改姓王氏

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便投奔了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成为高季兴的心腹。后唐建立后,高季兴表示归顺,曾被后唐任为兼中书令。高季兴始终与后唐李存勖貌合神离,刘去非因与李存勖曾作过对,为保护自己也改姓为王,叫王保义了。

2、刘氏改姓王氏

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

真田氏的相关人物

真田幸隆(幸纲、弹正忠、一德斋)永正十年(1513)——天正二年(1574),信州豪族海野氏之嫡流、海野栋纲的女婿(也有的说是其次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