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农村,为什么很少有父母按家谱辈分排序给孩子取名字?
我个人感觉现在时代进步了,南方农村人的思想也开始别的更加开放了,不像原来那么守旧,所以他们可能就没有选择去根据自己的家谱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而且我觉得有很多的家庭可能就没有家谱,我觉得没有,我们家就没有,现在很多人的名字都是自己取的,而不是根据家谱,都是父母根据自己的寓意来起名字的,我感觉我弟弟的小名字就是根据我姥姥的意思来取名字的,我弟弟的小名叫做金宝,还有一个弟弟叫做金梁,这些都是寓意着我这些小弟弟们比较富贵的,那个时候因为这个名字还被笑话了好久,就问我姥姥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小名,我感觉现在很多的小孩都不是根据自己的家谱来的,现在有很多的名字,比如说我身边就有很多的名字 李超、张思雨、王俊阳,这些都是一些有寓意的名字,但是没有根据自己的家谱来起的,我觉得这些都有他们父母给予他们的寓意,我感觉这样挺好的,也不用受到家谱的束缚了,一般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是依照家谱来的,我记得有一位王爸爸的朋友,他们一家三兄弟,中间那个字都是清,这些就是按照家谱来的。
我感觉这些都是看着自己个人的喜好吧,有些人就是喜欢按照家里面的规矩去办事情,但是有些人的思想就比较的开放,所以就喜欢按照自己的寓意来起名字。
我感觉名字这个确实需要慎重一点,毕竟要跟 着自己一辈子呢。
族谱,又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族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族谱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查阅中国历史,但凡国势强盛、社会安定的朝代,从皇家贵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谱或族谱为一件大事。现今国运昌盛,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是修撰家谱的恰当时机。
但是,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被图书馆收藏,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不多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
只在一些农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老人、长者。如果他们走了,谁再来接续呢?
在南方农村,为什么很少有父母按家谱辈分排序给孩子取名字?
本文2023-09-22 05:39: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