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续修颁谱庆典
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坚实的土地,充满着生机。田里的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坚强,冬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其实却孕育着希望。
2017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美丽的大沙河畔的青草镇徐漕小学,喜庆红幅横空而立,遍地彩旗招展,十丈高红球悬天。各地宗亲远道而来,本地宗亲人山人海。界五、顺安等安保组宗亲引导着八方来客的车辆停放,井井有序!人们欢歌笑语,这一天阳光明媚,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颁谱庆典大会在徐漕小学广场隆重举行。颁谱庆典会场主席台布置庄严、祥和。先祖若木公、偃王、竹牖公、斌佐公画像于正前方,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两旁有文曰:源流东海徐氏先贤千秋彪炳彰青史;派行南州沙河后昆万代昌荣续华篇。
沙河徐氏始祖竹牖公自江西迁潜,居沙河,开疆拓土,图强奋发,人称沙河徐氏,竹牖公支下尧均廷斌四大房,斌佐公传久让公,久让公支下瑛珵蓝璨四房,伯瑛公房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瑛公幼颖异及长勤学,孝友处家丰富,轻财重义,道德文章。景泰间,边境告荒,公恻然输粟于京,以活民命。帝悦,授文林郎七品服色。成化间,凤阳流民觅食饥饿,公悯之,乃计其数三百余人,给衣散米至麦秋,泣拜而去,道逢巡按刘公疑而赴之,皆曰:我凤阳流民,寄食潜山义士徐伯瑛家以活今归。巡按刘公欣然曰:有此盛德士乎及潜,延而礼之,命有司以羊酒绡绢帛送归。赞曰,山川钟秀笃生我公,东海之表王国之桢,田连三郡有子十一人,捐财输粟名达天庭。
庆典大会由理事会副会长敬东主持,宣布开幕,理事会会长少峰致词,理事会办公室主任复员作财务收支报告,顽强代表伯瑛公房宗亲发言,各地来宾分别致贺辞,尔后,分别隆重颁发族谱。
庆典后,来宾与宗亲们观看了桐城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热闹欢庆的黄梅戏戏《夫妻观灯》、《杨三笑闹黄府》等节目。徐漕村村民自发的舞狮队、青草镇的腰鼓队登台表演。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次续修,历经三年四载,理事会宗亲力排艰难困苦,跋山涉水,寻找远迁宗亲录入族谱,无畏无私执着,付出了艰辛劳动,劳苦功高。尤其是编录宗亲高生、金富等全力以赴,特别是少峰会长,以身作则,亲临外地,走访宗亲,研究谱文细慎,解惑答疑,制作世系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副会长敬东出资出力,任劳任怨,硕果累累。九续修谱卷三十七本,甚称巨匠之作,参与宗亲忘我无私辛勤工作,贤达至尊。
九续修谱得到了桐城市青草镇传承家谱制作室蒋景龙先生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在续谱期间,徐晓、徐浩宗亲出资十万元铺修沙河徐始祖陵园公路,又出资十万元修建飞雁渡湖地久让公陵园,功勋盖伦,贤德无量,伯瑛公陵重新修缮,历历在目,沙河徐氏祠堂复建在即,众策众力,众心所向。沙河徐氏各房族贤精诚所至,续谱、复祠,无往不胜,弘扬正能量宗族文化,在胜利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2021年元月,正是农历的辞旧迎新之际,虽然新冠病毒仍在肆虐,政府要求人们尽力减少聚集,防止感染,但国人准备年货的习惯依然难改,大街小巷到处是车流人影,叫声连天,难以掩盖新春热闹繁忙的气息,这个春节注定过的要不同一般,至少要比去年全国家家足不出户,要喜庆,要详和,要热闹,要开放。
趁腊月的一个周末,我赶回洪洞城,邀请了几位同村同宗的陈召吉、陈才才、陈果元、陈立清、陈林平共六人,共商续修家谱一事,算是对《陈村陈氏家谱》续修工作的紧急启动,尽管先前也做了些准备工作,做了一些沟通,还是感觉到有点仓促,但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一是河南淮阳同宗陈百寰代表老家人,寄来我陈氏一门的贺年挂历表200份,在春节前要分发到各家各户手中。二是春节期间,可以利用家人大团聚的时间,进行修谱宣传,登记家人信息。三是要成立编委组织,进行人员分工,各有侧重,分头行动,铺开修谱的各项工作。总而言之,吹起了我陈村陈氏一门讲家史家训,发扬优秀传统的总号角。
续修《陈村陈氏家谱》心志由来已久,只是忙于工作生活无暇顾及,大约十年前,我还在吉县工作时,镇上组织编写《刘家垣镇镇志》邀请我参加,心想村里肯定有人参加,加之自己离家乡较远,水平有限等诸多不便,便谢绝了,直到我看到镇志时才发现,陈村很多重要事件与人物都没有收入志中,这不仅是镇志的欠缺,更是文墨陈村的缺憾,为此自己内疚了好长时间;2016年,我参与了临汾金融行史教育中心建设,其间阅读接触了临汾市、洪洞县等地方大量的文史资料,发现很多本村的人物事件都有记录,虽然也不完整不全面,但说明一点,很多政府收录着本村人物事件,是有人关注纪念的,反而是我们村的人却不知其详,这是一笔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正所谓灯下墨吧,又一震撼我的心灵,让我感到不安。因此,两年前村里要修村志,我便积极响应,也算我弥补自己的疏忽,为家乡为家人做一点贡献吧。
修村志我首先考虑到的是陈氏家谱,其他几位老乡也有同感,毕竟陈村村志是与陈姓人的迁入分不开的,陈村的起源在陈姓,与陈氏簇人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搜集村志过程中加大我陈姓迁徙发展资料,也显的尤为重要,期间,不时传来山东丶河南等地移民后裔来洪洞到陈村寻根问祖人群,让人惊喜,让人担忧,惊喜的远隔千里,分隔六百年,仍然亲情难舍难忘,不辞辛苦,想探个究竟;担忧的是:虽有陈新民老前辈二十多年前,编撰的《陈村陈氏家谱》一册,但宗源分流并无详细记载,缺少十几代世系表,先辈们建造的墓碑祠堂,古物遗迹消失殆尽,其中还有很多凝问待考,无法提供有效佐证,难以辨别宗亲。尤其是我辈以后子孙,迁徒分流更远更广,宗簇意识淡化,将来欲觅祖宗,怕是更难,又一次促动我坚定修谱之决心,加快修谱之步伐。
一年多来,工作之余,我从家谱中近百年来迁移分支入手,着力于陈村邻近县乡陈姓集中的村庄,想方设法,搜集讯息,建立联系,寻找我陈村陈姓渊源与发展的有力佐证线索,深感陈新民老前辈凭一人之力,花费十几年之心血,编写我簇家谱之艰难,其毅力与决心实为我辈好榜样,同时惊喜地发现,每个村的陈姓都有一些热心家族事业,致力于修家谱有识之士,但都苦于相传亲近故事多,有力证物证据少,修谱有诸多困难,如下张端、东梁、杨家腰、万安、陈家庄等开始了修谱工作,特别是我村原属的汾西县陈氏一脉,早在几年前就完成了《汾西县陈氏家谱》,囊括了包括霍州二十多个村庄的陈姓,宗源清晰,设计精美,让我为之一振,据说也曾邀请过我们参加,我们氏谱也记录过与汾西陈道清是支系,但从他们的宗源看,与我们的记录出入很大,虽同为陈氏一脉,但并不十分亲近,使我产生了很多凝感,急切的需要寻找答案。
在我凝问重重之时,千里之外老家河南陈百寰传来相关信息,他十几年前曾亲赴陈村寻根,在网络上呼唤我村宗亲半年之久,得感谢这个网络新时代,他的消息是我村陈氏鼻祖陈德公与其鼻祖陈道公为亲兄弟,道公为长,他们是明朝移民从洪洞迁回祖居地的一支,还有我们支系迁徒路线图与宗系表,关键重点是他提供了我簇前两代的真实姓名与大概情况,相对可信可靠,原来我陈村陈氏一脉,是始祖陈胡公正宗之后,前十七代乃陈国国君,属于陈姓六大派系的陈亢支系,是河南淮阳老陈户,列重华堂,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们修谱已达十多年之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簇长会组织,坚持在逢年过节、开展祭祀慰问活动,虽家人们分庄较多,相隔较远,皆有事务在身,但不乏一批贤能良善之士,愿意站出来贡献自我,服务于宗族,秉持公平正义,弘扬家风传统,实乃可喜可贺,而我们正是缺的这一点,令人反思。
常言道,三十年不修谱为不孝,时值上次修谱整整三十年,当年搜集整理家谱的知情人大多已仙逝,手写家谱初稿等相关资料,得到二十六世陈召吉妥善保留,给我们留下很多探究线索,参与印制校对襄助的部分前辈,二十五世陈哲卿丶陈正儒丶二十七世陈虎林健在,我一一拜访商确,征求意见,得到统一坚定的回答,应该加快续修家谱,充实内容,同大多数人一样,赞成支持家谱续修,不可辱没我陈村陈氏文墨家风,不负祖宗,不负子孙,统一的意愿,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呼声,重修家谱的号角已悄然响起……
(未完待续)
孔氏族人,子孙繁衍,氏族昌盛,延续至今,传裔八十代,历经二千五百年。居住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全国和海外。据估计,现存世者已逾三百万人。在此二千五百年八十代间,上下传承均有谱牒详明记载以为据。故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极具研究价值,且亦为儒学和谱牒学研究之重要基础资料。上述特点和意义之得以延续和发扬,全赖历代之不断修订。
自明以来,即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定约。末次修谱由七十七代宗子(历代称谓衍圣公)孔德成先生主持,始于一九三零年,成于一九三七年,成谱至今已六十年有奇;且孔氏族人中略知族谱之端倪者,多已年逾花甲,故再次修订已迫在眉睫。为此,由孔族近支(共五支,世称“五凝”)七十七代德字辈兄弟发起,经孔德成先生首肯,为便于与海外孔氏族人联系,特于香港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主办续修事宜。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自1999年3月起,孔子的后代就展开了历来最大的续修孔子世家族谱工作,目前孔氏第77代“德”字辈正在续修。据孔氏第76代孙孔龄金透露,与以往不同的是,孔氏女性后人首次可以入族谱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后人目前全世界大概有300多万。
孔子的族人传承2550年至今,已繁衍有82代。1999年开始至今是新中国第一次修谱,在民国期间还曾修过一次,但这次级别最高,是交由儒教联合会从研究的角度来修族谱。1999年就开始的续谱工作打破了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本着男女平等原则,只要经核实后是孔氏后代的都可以入族谱,但是对于女性后人仅仅注明是孔氏第几代,嫁往何处等简单的信息。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
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
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 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25字可续。
曲阜衍圣公府的历代衍圣公,是孔孑嫡系后裔中的长子长孙,长子是诸兄弟中的老大,往往是长子已经结婚生子,而幼子却是年龄很小的孩童,长此以往,同辈之间的年龄距离越拉越远。从孔子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二千余年中,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上下已相差到12代之多,当时辈份最大的是六十六代的“兴”字辈,最小的是孔子嫡裔孔德成之子孔维益,为七十八代。到 90年代,在曲阜孔氏族人中上下相差11代,最大的是六十九代的“继”字辈,最小的是八十代的“佑”字辈。因此,孔姓中人见面,有时不好称呼,因为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不能乱称,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来称呼。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的原因就是衍圣公往往比大多数同里同宗穷人辈份要低几辈,面对面时虽是主仆关系,但依家规又应按辈份称呼,彼此都易尴尬。但实际上,由于衍圣公府里做活待遇高,可以养家糊口,一些孔姓贫穷人家便改名换姓进府为奴,改姓一般是改成母姓
惟/戈温 扌/纟昭/昌光仁 宀/曰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若端 王 扌/应元之/万 氵思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沙河徐氏伯瑛公房、伯珵公房族谱九续修颁谱庆典
本文2023-10-24 13:29: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