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1、起源不同
姓源于母系社会。中国最早的姓,大都带有“女”字旁,比如:姜、姚、姬、姒、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姜、姚、姬等,就连“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二字合成的。姓的起源比较早,是氏族的族号,形成后也相当稳定。
氏则源于父系血缘关系。“氏”的产生在“姓”之后,是父系血缘关系的结果,是由姓所衍生出来的,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2、用法不同
“姓”代表血缘关系,指出血统来源,所以“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
“氏”的主要功能是区别高低贵贱,地位高贵者才有氏,而地位贫贱者则根本没有氏。先秦时男子称氏,有氏者为贵,并不称呼他的姓,而女子则称姓而不称氏。
3、变化不同
“姓”是固定不变的,而“氏”却时常变化。因此往往出现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虽不同,氏却相同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这些变化往往反映了贵族的地位和职权的变更。
-姓
-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现在我们都将姓氏连用,表示家族传承的标志,用作名之前。有资料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和氏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祖宗给予的,一个是在后来发展中分支出来的。
姓与氏的区别还有很多,首先姓族在最初属于家族的象征,由于人类的发展,让家族变得亲属数目庞大,导致分支增多,这些成员或许来自一个家族但是不属于同一个始祖,无法寻找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但同一个氏的这些人都是属于同一个始祖的延续。
其次,对于同姓的所以成员来说,他们所具有的属性是相同的。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等一些氏名的规定。我认为这一点可以看出氏就可以区分家庭的工作范围。
而且姓是统一的,虽有氏是分支,但在氏以下没有更小的姓族。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还有女子不论是否出嫁,都有同定的姓。不同的是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与夫家同氏,所以可以用夫氏称乎,但也可以用父氏为称。从出土的问题来看,出嫁女子在夫家并没有失去自己的父氏,可以共用。
现在已经不讲究姓氏分开了,所以一般都用姓来传承家庭,以前对于姓氏区分还是比较严格的,对于氏的安排也是非常严谨需要深思熟虑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也有太多需要我们挖掘的。
和氏璧的故事和来历如下:
楚人卞和,在怀玉山(江西三清山)采玉时,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巨石上。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立即将那块巨石剖开,得到一块璞玉,他坚信这璞玉是无价之宝,于是献给了楚王蚡冒。
这位爷正带领楚国人民筚路蓝缕呢,认定卞和妖言惑众,把那破石头扔出老远,顺便把卞和的左脚砍了。后来楚武王上台,卞和又抱着石头瘸着来了。楚武王的玉匠装模作样绕了一圈,很肯定地说,这是石头。结果呢,卞和又失去了右脚。
于是,卞和抱着璞玉在怀玉山下一哭几十年,终于哭出了血泪。楚文王听说后很是惊讶,难不成这老兄真有冤屈?天下受刖者众,子何以如此悲伤?卞和忽噜一把脸,擦了个满脸通红。吾所悲者不在刖,悲世人有眼无珠矣!
楚文王叫来楚国最著名的玉工打磨雕琢,发现果然是一块无价之宝,于是,以卞和之名命为“和氏璧”。
简介: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本文2023-10-24 12:29: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