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任还在世么
在世88岁
溥任 溥任是溥仪的弟弟。
醇亲王载沣的11个孩子中4个是男孩,除末代皇帝溥仪外,还有溥杰、溥供和溥任。溥仪无后,溥供3岁早夭,溥杰只生有两个女儿,因此溥任一家就成为醇亲王家族延续至今的惟一香火。金毓嶂就是溥任的长子。
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条款,爱新觉罗氏都采用其满语中的“黄金”之意改姓“金”。不过有些皇族后裔如雍正九世孙如启功,并未遵照这一规定,如启功的祖父告诉他绝对不可以姓金,因为那是“仇人”袁世凯的指令。
溥任又名金友之,今年88岁,耳朵全聋,还在承受2月份夫人去世的悲痛,因此他的儿子和保姆都认为老人无法接受采访。这位“最后的皇弟”住在锣鼓巷胡同里的一处平房院落,从外面看上去,院子似乎经过修缮,但还是显得有些破旧。周围的邻居介绍,很少见溥任出门。老人的生活一直很简单,其卧室既兼书房又兼客厅,屋中摆满了育有绿色植物的花盆,书橱高大厚重但是陈旧。
在这繁衍下来的近亲宗室中,“男丁”都有不错的成就。除金毓嶂外,溥任次子金毓在北京某大学工作,任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三子金毓岚是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古玩收藏家。
是清康熙帝之子缄亲王爱新觉罗·允秘之后,曾祖父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嫡堂兄。,可见关系已经很远了,有人说她不过从的母亲姓(母亲是宗室后裔)。
以下为对醇亲王载沣的长孙金毓嶂的采访
“记者:有一个演员,不太出名叫爱新觉罗启星,是你们族人吗?
金毓嶂:听说过,好像她的妈妈是爱新觉罗氏,她之所以用这个名字,可能觉得是个卖点。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反正都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没有干违法的事情。”
绵志 永璇长子
奕绩 绵志三子
高宗长子后代子孙
永璜高宗长子。乾隆十五年,薨。追封定亲王,諡曰安。
绵德永璜长子。乾隆十五年,袭定亲王。三十七年,降郡王。四十一年,缘事革爵。四十二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晋贝子。五十一年,卒。
奕纯绵德子。乾隆四十四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四十九年,晋镇国公品级。五十一年,袭贝子。嘉庆二十一年,卒。
载锡奕纯长子。嘉庆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四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二十一年,袭贝子。道光元年,卒。
溥喜载锡次子。道光元年,袭镇国公。十二年,缘事降不入八分辅国公。十八年, 缘事革退。
溥吉载锡三子。道光八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八年,袭辅国公。同治五年,卒。
载铭奕纯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三等辅国将军。道光二十年,卒。
溥咸载铭三子。道光二十三年,袭奉国将军。同治五年,袭溥吉之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卒。
毓厚溥咸长子。同治七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六年,卒。
毓祥溥咸族侄,溥和子。光绪十七年,袭毓厚之不入八分辅国公。
绵恩永璜次子。乾隆四十一年,袭定郡王。五十八年,晋亲王。道光二年,薨。諡曰恭。
奕绍绵恩次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辅国公。八年,晋贝子。二十四年,晋贝勒。道光二年,袭定亲王。十六年,薨。諡曰端。
载铨奕绍长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三年,晋二等镇国将军。十一年,晋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五年,晋辅国公。十六年,袭定郡王。咸丰三年,加亲王衔。四年,薨。追封亲王,諡曰敏。
溥煦载铭五子,载铨嗣子。咸丰四年,封辅国将军。寻袭定郡王。光绪三十三年,薨。諡曰慎。
毓长溥煦长子。同治十一年,封镇国将军。光绪二十九年,卒。
恒圻毓长四子。光绪二十九年,袭辅国将军。
毓朗溥煦次子。光绪十二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三十三年,袭贝勒。
毓盈溥煦四子。光绪二十九年,封镇国将军。 高宗三子后代子孙1
永璋高宗三子。乾隆二十五年,薨。追封循郡王。
绵懿永瑆次子,永璋嗣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贝勒。嘉庆九年,缘事降二等镇国将军。十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追封贝勒。
奕绪绵懿长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品级。十四年,袭贝子。咸丰八年,卒。
载迁奕绪次子。咸丰八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五年,卒。
溥葵载迁长子。光绪二十三年,封辅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辅国公。
溥荃载迁次子。光绪二十九年,封辅国将军。
奕经绵懿次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奕纪绵懿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十五年,晋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年,缘事革 退。 高宗四子后代子孙
永珹高宗四子,嗣允祹后。乾隆二十八年,袭履郡王。四十二年,薨。諡曰端。 嘉庆四年,追封履亲王。
绵惠永珹长子。乾隆四十二年,袭贝勒。嘉庆元年,薨。六年,追封履郡王。
奕纶绵勤子,绵惠嗣子。嘉庆元年,袭贝子。十四年,晋贝勒。道光十五年,缘事降贝子。十六年,卒。追封贝勒。
载鋙奕纶六子。道光十八年,封一等辅国将军。二十七年,卒。
溥森载鋙子。道光二十七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七年,卒。
毓存溥森四子。光绪七年,袭奉恩将军。寻卒。无子女。
载鈖奕纶十子。道光十六年,袭贝子。咸丰三年,卒。
溥茂载钢三子,载鈖嗣子。咸丰四年,袭镇国公。光绪八年,卒。
毓昌溥茂子。光绪八年,袭镇国公。十年,卒。
载华奕纶十一子。道光二十二年,袭奕绮之贝子。同治四年,缘事革退归宗。
载鹤奕纶十二子。咸丰六年,封奉恩将军。光绪十年,卒。
溥植载鹤子。光绪十一年,袭毓昌之镇国公。
载蔼奕纶十三子。咸丰六年,封奉恩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
溥泉载蔼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高宗五子后代子孙
永琪高宗五子。乾隆三十年,封荣亲王。三十一年,薨。諡曰纯。
绵亿永琪五子。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荣郡王。二十年,薨。諡曰恪。
奕绘绵亿长子。嘉庆二十年。袭贝勒。道光十八年,卒。
载钧奕绘长子。道光十八年,袭贝子。咸丰七年,卒。
溥楣载钊长子,载钧嗣子。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缘事革退。
载钊奕绘次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卒。追封镇国公。
溥芸载钊三子。同治五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卒。
毓敏溥芸次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镇国公。宣统三年,卒。
溥菖载钊九子。光绪七年,袭奉国将军。
载初奕绘四子。咸丰七年,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缘事革退。 高宗六子后代子孙
永瑢高宗六子,嗣允禧后。乾隆二十四年,袭贝勒。三十七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晋质亲王。五十五年,薨。諡曰庄。
绵庆永瑢六子。乾隆五十五年,袭质郡王。嘉庆九年,薨。諡曰恪。
奕绮绵庆子。嘉庆十四年,袭贝勒。道光十九年,缘事革爵。二十二年,卒。追复贝勒。
载钢奕纶九子,奕绮嗣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同治四年,袭镇国公。光绪七年,卒。
溥泰载钢长子。同治七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八年,袭镇国公。九年,缘事革退。
溥龄载钢次子。同治十一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九年,袭镇国公。二十三年,卒。
毓亨溥龄长子。光绪二十三年,袭镇国公。
溥霖载钢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十年,卒。无子女。
溥量载钢七子。光绪十四年,封辅国将军。 高宗八子后代子孙
永璇高宗八子。乾隆四十四年,封仪郡王。嘉庆四年,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薨。諡曰慎。
绵志永璇长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贝子。十四年,晋贝勒。十八年,加郡王衔。二十年,缘事革郡王衔。二十四年,复还加衔。二十五年,又革衔。道光三年,复还加衔。十二年,袭仪郡王。十四年,薨。諡曰顺。
奕绩绵志三子。嘉庆十八年,卒。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无子女。
奕絪绵志四子。道光十一年,封辅国公。十四年,袭贝勒。光绪十年,加郡王衔。十九年,卒。
载桓奕絪子。追封贝子。
溥颐载桓子。
毓昆溥颐子。光绪二十年,袭贝子。二十七年,卒。赠贝勒衔。
毓岐溥颐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镇国公。
奕彩绵志五子,绵愍嗣子。道光十七年,袭庆亲王。二十二年,缘事革爵,仍回本支。 高宗十一子后代子孙1
永瑆高宗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道光三年,薨。諡曰哲。
绵勤永瑆长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贝勒。二十四年,加郡王衔。二十五年,薨。追封成郡王。
奕绶绵勤长子。嘉庆十七年,卒。十八年,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三年,追封成郡王。
载锐奕绶长子。嘉庆十八年,封镇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贝勒。道光三年,袭成郡王。咸丰九年,薨。諡曰恭。
溥庄载锐长子。咸丰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贝勒。十年,加郡王衔。同治十一年,卒。
毓橚溥蓁子,溥庄嗣子。同治十一年,袭贝子。
溥兰载锐五子。成丰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光绪五年,卒。
毓杲溥兰次子。光绪五年,袭三等辅国将军。
溥蔚载锐五子。咸丰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无子女。
溥蕴载锐六子。咸丰七年,封镇国将军。同治元年,缘事革退。
溥葆载锐十二子。同治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光绪十五年,卒。
毓振溥葆长子。光绪十六年,袭辅国将军。二十五年,卒。无子女。
溥菊载锐十三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十年,卒。无子女。
溥蘅载锐十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
毓朴溥蘅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奕儒绵勤八子。道光九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十六年,因病告退。无子女。
奕绰绵勤九子。道光十八年,封奉恩将军。同治二年,卒。无子女。
奕綍绵勤十一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咸丰元年,因病告退。
载碠奕綍长子。咸丰四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三十二年,卒。无子女。
载碤奕綍次子。同治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年,卒。无子女。
载(石安)奕綍三子。同治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六年,卒。
溥敬载(石安)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载碄奕綍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四年,卒。无子女。
绵懿永瑆次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贝勒。嘉庆九年,缘事降二等镇国将军。十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追封贝勒。
奕绪绵懿长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品级。十四年,袭贝子。咸丰八年,卒。
载迁奕绪次子。咸丰八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五年,卒。
溥葵载迁长子。光绪二十三年,封辅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辅国公。
溥荃载迁次子。光绪二十九年,封辅国将军。
奕经绵懿次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奕纪绵懿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十五年,晋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年,缘事革退。
绵聪永瑆三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道光三年,晋镇国将军。八年,卒。追 高宗十一子后代子孙2
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奕绣绵聪次子。道光八年,袭三等辅国将军。同治二年,缘事革退。
绵偲永瑆四子。嘉庆四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六年,晋镇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道光十八年,晋贝勒。二十八年,卒。
奕缙绵偲长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二十九年,袭贝子。咸丰六年,卒。
奕缮绵偲三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卒。
载岐奕 子,奕缮嗣子。同治六年,袭不入八分镇国公。
绵傧永瑆七子。道光元年,封镇国将军。二十一年,卒。
奕(雨澍)绵傧次子。道光二十一年,袭二等辅国将军。光绪二十三年,卒。
载山奕(雨澍)长子。同治十三年,袭三等奉国将军。宣统元年,卒。
溥正载山子。宣统二年,袭奉国将军。
载峻奕(雨澍)五子。光绪十四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二十五年,卒。无子女。
载昆奕(雨澍)六子。光绪二十九年,封奉国将军。三十二年,卒。
溥柏载昆子。光绪三十三年,袭奉恩将军。
载岭奕(雨澍)八子。光绪三十二年,封奉国将军。
载墉奕(雨澍)九子。光绪二十九年,封奉国将军。
载岳奕(雨澍)十一子。光绪三十二年,封奉国将军 高宗十二子后代子孙1
永(王基)高宗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庆四年,追封贝勒。
绵偲永瑆四子,永(王基)嗣子。嘉庆四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六年,晋镇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道光十八年,晋贝勒。二十八年,卒。
奕缙绵偲长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二十九年,袭贝子。咸丰六年,卒。
奕缮绵偲三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卒。载岐奕 子,奕缮嗣子。同治六年,袭不入八分镇国公。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高宗十七子后代子孙1
永璘高宗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庆郡王。二十五年,晋庆亲王。寻薨。諡曰僖。
绵愍永璘三子。嘉庆七年,封辅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二十五年,袭庆郡王。道光十六年,薨。諡曰良。
绵悌永璘五子。道光十一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七年,晋不入八分镇国公。二十二年,缘事降镇国将军。二十九年,卒。咸丰二年,追封贝子。
奕劻绵性长子,绵悌嗣子。道光三十年,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晋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
载振奕劻长子。光绪二十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七年,加贝子衔。
载授奕劻次子。光绪三十二年,封镇国将军。
绵性永璘六子。道光十三年,封镇国将军。十七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 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
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年)。1915年,逊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准备再次续修家族宗谱,没有了江山,要做这件事很不容易,一直拖到了1921年阴历6月,到次年的闰5月完成。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请求续修爱新觉罗家族宗谱。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圣旨”,修谱所需的费用,由“恩赐款”项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负责。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负责,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玉牒,实际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最后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首卷转录自《清朝通志》的“爱新觉罗源流”之外,只包括例言、世系图、世系谱(录)3部分,与普通的民间家谱略有不同。子孙排行字语(字辈)作为谱录的排列依据,融人在世系谱之中;一般族谱中的“告身(恩纶录)”,记的是家族受到皇家赏赐,爱新觉罗本系皇族,自然也就无所谓皇家的恩纶了;由于历代皇室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历代祖先对子孙的训示,而《宗人府则例》,实际上是以国家立法形式出现的皇族“族规”,在《宗谱》中也就没有一般族谱中的“家训”部分;至于像科举、传记、墓图、著述这几部分,同样因皇家各有专门的书籍,在《宗谱》中也没有必要重复记述了。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另外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下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下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下世系子孙。
世系表中的内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
参照原来玉牒的直格形式,这次修成的宗谱改为横格,布面封皮也统一用**。今有学苑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分装28册,另索引2册、《星源集庆》1册。
徐丽华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2002年),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影印本—100册,第42-64卷p282收录了爱新觉罗宗谱。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全一百册),第11-32册也有收录。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标准是与努尔哈赤血统的远近,比如努尔哈赤的堂兄弟的后代就属于觉罗。
根据伪满时代,爱新觉罗氏族一次大修谱。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
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所以说现在姓爱新觉罗的未必就是纯正血统,冒姓的人大有人在。
特别是在书画艺术领域,爱新觉罗是块金字招牌,很多人都自称是皇族,谁知道真假呢?
=================================================================
我有一个同学,南京人,姓朱,他和我说他是朱元璋的后代。但也拿不出族谱,这种只好一笑了之了。
立后与后族的政治影响
从“清代皇后一览表”(见后)中可以看出,清列后的姓氏相当集中。对于清皇室与满洲氏族的关系,宗室昭连有过一番议论:“满洲氏族以瓜尔佳氏直义公之后、钮祜禄氏宏毅公之后、舒穆禄氏武勋王之后、纳兰氏金台吉之后、董鄂氏温顺公之后、辉发氏阿兰泰之后、乌拉氏卜占泰之后、伊尔根觉罗氏某之后、马佳氏文襄公之后,为八大家云。凡尚主选婚以及赏赐功臣奴仆,皆以八族为最云。”
尽管昭连在此犯了一个统计上的错误--他列举了九个氏族,却归纳为“八大家”,但他作为清朝鼎盛时期的宗室贵胄,对当时婚姻与大氏族间关系的概括,应该不是凭空臆断而是有事实根据的。从清列后的家族分布可以看出,她们集中来自博尔济吉特氏、叶赫纳拉氏、钮祜禄氏、佟佳氏、乌拉纳拉氏诸姓氏。如果我们不把“尚主选婚”仅拘泥于“八大家”,则可以肯定,清代皇后的册立与其家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八大家”之说可作为我们研究清列后与其家族关系的一把钥匙。
清代自天命初至光绪末近300年间,政治风云变幻莫测,豪门大族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如“八大家”中曾被太祖在天命年间封为股肱“五大臣”的瓜尔佳氏直义公费英东、董鄂氏温顺公何和理、钮祜禄氏宏毅公额宜都的家族等,都经历了一个由盛至衰的过程。
清代28位皇后,来自博尔济吉特氏等14个姓氏的家族。后族的命运与“八大家”的命运相同,随着朝代的更迭,也经历了盛衰之变。而大族的盛与衰,又与清廷在当时的境况与需求联系在一起。后金与清初二朝,政权处于初创阶段,战事频仍。凡能在维护与巩固清政权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家族,即使非“八大家”,也会在朝中获取显赫地位,甚至成为后族。这在后金与清初册立皇后的一系列活动中是很明显的。到了清末,由于叶赫纳拉氏慈禧的主政,后族操纵皇后的册立,表现得就更为直接。另外,有些皇后得以继立,与她们的家族在朝中的显赫地位与作用息息相关。
太宗皇太极嫡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端,为蒙古科尔沁部亲王莽古思之女。天聪年间,后金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成为后金的主要支持者。皇太极在崇德元年制定内廷五宫制时,在众多的妃嫔中果断地选择了博氏一门的孝端、庄妃、宸妃姑侄三人,同时为五宫人选,孝端嫁皇太极时间最长,且为庄、宸二妃之姑,在博氏家族中影响大,被定为中宫嫡皇后,而宸妃尽管最受皇太极宠爱,也只被封为关睢宫宸妃。
顺治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与继后孝惠,分别册立于顺治八年与十一年。在政权尚不稳固的入关之初,清廷不能离开蒙古诸部的支持。这两次册后,由多尔衮与孝庄一手包办,将孝庄母家姑侄二人娶入皇宫,出现了所谓亲上加亲的皇后,蒙古科尔沁部蒙古成了清廷有力的大后方。
康熙嫡后赫舍里氏孝诚,其家族主要成员在后金时期就已是朝中名仕。孝诚的曾叔祖希福巴克什为太宗皇太极的首席文官,掌管史籍的翻译编繤与典制的制订,官至弘文院大学士。祖父索尼,在皇太极病亡,改朝易代时诸王的严重冲突中,维护了皇帝所辖两黄旗的利益,保证了皇权顺利地过渡到皇太极之子手中。进入多尔衮摄政期后,两黄旗与多尔衮正白旗的冲突,使这个家族遭到革职籍家的厄运。唯其如此,在多尔衮被追黜后,赫氏家族才受到偿还家产、加官晋爵的礼遇,同时,也为数年后顺治帝临终托孤,索尼成为首选辅臣铺垫了道路。在康熙冲龄即位,辅臣鳖拜擅权专政,皇权一度不稳的情况下,倘非赫氏家族的耿耿忠心(孝诚的三叔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曾参与康熙智擒鳖拜的绝密计划),清初的政治局面就有可能显现另一种景象。康熙以孝诚为大婚嫡皇后,完全是这个家族世代为皇室倚持重臣之故。大婚以后,皇室对赫氏家族器重有加。但自孝诚叔父索额图获罪,其家族成员或以株连问罪,或以小隙夺官,这个家族如树倒猢狲散,再也未能兴复起来。
康熙的第一位继立皇后钮祜禄氏孝昭,也是由于家族在朝中的显赫地位才得到凤冠。钮祜禄氏一门自太祖时就与皇室重重联姻,几成一家。孝昭之父遏必隆,为太祖时五大臣之一宏毅公额宜都之子,其母为太祖四公主。额宜都有子16人,个个骁勇善战,在以征战为主要政治活动的后金与清初时期,他们均为朝中重臣,遏必隆由此也为顺治托孤四辅臣之一。在康熙与鳖拜的较量中,很关键的一步是使遏必隆保持中立。利用选秀女之机,将遏必隆的两个女儿先后纳入宫中,既难为人抓住口实,又是合情合理地利用钮祜禄氏家族力量的有效途径。果然在鳖拜最嚣张时,遏必隆没有助纣为虐,而是“缄默不言”。在鳌拜获罪后,虽有大臣弹劾遏必隆,但康熙还是予以相当的宽宏,“念其无结党之事,止革去太师衔,并将后赐之一等公革去。”然很快就复赐一等公品级。其入宫的大女先封为妃,十六年一跃而为皇后,二女在孝昭死后也被封为贵妃。为表示对这个家族的重视,康熙还待命为遏必隆建家庙,并御制碑文:“念尔勋旧大臣,兼核历朝典则,落成之曰,用锡丰碑。昭国家不忘故旧之恩。亦皇后永怀顾复之念。”
爱新觉罗溥任还在世么
本文2023-10-24 11:09: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