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窦氏少女时被遣出宫,却因此当上皇后,是怎么回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西汉窦氏少女时被遣出宫,却因此当上皇后,是怎么回事?,第1张

周勃、陈平等诛灭吕氏集团,那个来路不明的少帝刘宏也被杀。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经过选择比较,迎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皇帝,他就是历史上以节俭闻名的汉文帝。

说到汉文帝,不妨先说他的母亲,刘邦的嫔妃中,不是有薄姬、管姬、赵姬吗这三个女人自小相好,曾结拜为异姓姐妹,盟约发誓说:“先贵毋相忘。”刘邦为汉王时,管姬、赵姬先“贵”,受到宠幸,而薄姬仍在后宫充当宫女。一天,管姬、赵姬陪刘邦说笑,提到三人的誓约。刘邦哈哈大笑,当夜召幸薄姬。薄姬生性乖巧,卖弄风情,说:“臣妾昨夜梦见一条龙盘绕于胸前,很是蹊跷。”刘邦大喜,说:“这是贵兆,我成全你!”就这样,薄姬怀孕,生了儿子刘恒。

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派往封国代郡(今河北蔚县),难得和母亲见面。当吕雉残酷迫害刘邦嫔妃时,薄姬因为平时不受刘邦宠爱而侥幸得免。她被获准去代郡和刘恒一起居住,称代太后。代太后为人忠厚,心肠仁慈。这也是周勃、陈平等挑选刘恒为皇帝的原因之一。

汉文帝登基数月,宣布立窦妃为皇后。这使窦妃诚惶诚恐,惊喜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窦妃本良家女,清河(今河北清河)人。汉惠帝在位时,她以出色的容貌被选进皇宫。她很清楚,少女进入皇宫意味着什么,因此心里充满期待和幻想,相信不日即将飞黄腾达。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连皇帝的影子也没见过,耳闻目睹的尽是阴谋、诡诈和丑恶。残酷的现实使她变得清醒了,她只想离开皇宫,离开这个污浊的地方。

适遇汉惠帝病死,吕雉下令裁撤后宫人员。裁撤的方法恰也别致,不是放宫人回家,而是将她们分赐给刘邦的儿子们。诸王各五人,窦氏亦被列入“赐物”当中。

能够走出禁锢森严的皇宫,对于窦氏来说,那是精神上和人性上的解放,求之不得,非常高兴。她离家数年,一心想落脚到距家较近的地方。为此,她选择了赵国,请求把自己赐给赵王,因为赵都邯郸就在清河的南面。为了达到目的,她还具礼恳请负责遣送宫人的宦官,说:“必置我籍赵之伍中。”“籍”,即花名册;“伍”,犹行列。

谁知那个宦官是个马大哈,稀里糊涂,竟将窦氏所托之事给忘了,误将她的名字写到了代王名下。簿籍已经吕雉过目,无法更改,窦氏受了命运的捉弄,哭笑不得,心凉如冰。

行期已到,宫人登程。窦氏悲苦凄切,埋怨那个误事的宦官,不想前去代国。可是,吕雉定了的事情谁敢违抗所以,她只能忍气吞声,带着愁苦和怨恨,勉强踏上了前往代国的路程。

代王刘恒原先已有王后,如今又得到五个年轻美貌的宫人,异常欣喜和兴奋。说来也怪,五个宫人当中,刘恒格外喜爱窦氏,视她为心肝宝贝,大加宠幸,封为妃子,其地位仅次于王后。窦妃因错得福,以致有了美好的归宿,喜不自胜,心里常常感激那个马大哈宦官:若不是他的错误,自己怎会成为代王妃呢

窦妃心满意足,很快生了一个女儿,叫刘嫖;一个儿子,叫刘启。不久,刘恒的王后病死,其所生的四个儿子也因病夭折。公元前180年,刘恒当了皇帝。窦妃当了皇后,这是多大的造化!而且,她的女儿刘嫖被封为长公主,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天下的美事全让她摊上了。

窦氏崇尚黄老之术,主张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她贵为太后;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她贵为太皇太后。身居尊位四十余年,一度重用窦氏外戚,干预朝政,表现出了一定的才干。

袁绍家族盛极而衰始末

(老玖读《三国志》之四十五)

东汉后期,汝南袁氏非常显赫,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袁术是汉末风云人物,炫耀一时。但是,如此显赫的大家族却顷刻间灰飞烟灭,值得人们深思。

今河南省淮阳县,史称陈,是袁姓血缘始祖、陈国的开国之君妫满(陈胡公)受封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女婿妫满受封于陈。陈胡公封陈,才孕育了袁姓。

陈胡公裔孙宣仲涛途因功受封为大夫,以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为采邑,涛途以祖父伯爰的字为氏,形成爰氏。由于在上古时,爰、袁、辕、溒、榬、援同音通用,后来因传写不同,一姓分为六家,爰姓也作袁、辕、溒、榬、援姓,相互混用。太康可以说是袁姓得姓之地。东汉时,阳夏属陈郡。袁姓首先在陈郡形成望族,但西汉时袁氏在正史中无传,只在野史和一些碑刻上有所反映。袁政的裔孙袁生,袁生的孙子袁干西汉时被封为贵乡侯,举家迁回陈郡阳夏县(今河南)。陈郡袁氏实际指居住在阳夏(今河南太康)的这一支,自袁滂在东汉任三公直至唐代,整整十三代都有人做高官。京兆、彭城、华阴、河东、宜春等望族均出自陈郡袁氏。如今,太康县袁姓聚居村有10多个,千人以上大村两个,县境袁姓8000余人。

今河南省商水县,史称汝阳,自阳夏别居汝阳的这支袁姓,因汝阳归属汝南郡,为汝南袁氏。东汉中期,汝南袁氏的袁安后显贵后,四世五公,在全国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至东汉末年袁术、袁绍被曹操消灭后湮没无闻,唐朝初年,袁绍之后袁恕己出任宰相。据《元和姓纂》等载,襄阳袁氏、乐陵东光袁氏、淮南袁氏等出自汝南袁氏。袁老乡袁姓。据商水县袁老乡田家楼村的《袁氏家谱》载:袁安是袁氏家族的长辈。现在,袁老乡及其附近的袁姓人,都是袁安的后裔。

东汉时期,从陈郡分出的汝南袁氏在史籍上大放异彩,成为东汉著姓,这支袁姓的开基祖为从阳夏别居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的袁安。

袁干的8世孙袁良精通《易经》,在西汉明帝时被举为明经博士,任太子舍人,后在东汉初年任武成县令。袁良的后代在东汉初年开始显露锋芒,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袁姓家族人才辈出,有的高官厚禄,在朝廷飞黄腾达;有的以道德文章,显名于世。袁良的孙子袁安,把汝南袁氏领上青云之梯。

先来谈一下袁安其人。

袁安(?——92年),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幼承家学,为人深沉庄重,为乡里人敬重。任县功曹(相当于县令的总务长)时,奉命拜访州从事(一州长官刺史的幕僚),从事就让袁安捎一封信给县令。袁安婉拒道:“如果你信中涉及公事,就让邮驿传递。如果纯属私事,让我捎递多有不便。”州从事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好再让他捎信了。后来,袁安被郡太守(一郡行政长官)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由各郡每年举孝、察廉各一人,后合称孝廉),由此踏上仕途。出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为袁安赢得治世能臣美名的是他任楚郡太守时,妥善处理楚王刘英“谋逆案”,替数百人洗清不白之冤。

楚王刘英是汉光武帝的儿子,当刘庄为太子时,刘英便倾心归附。刘庄当皇帝(汉明帝,史称显宗)后,多次赏赐刘英钱财。刘英好行侠仗义,结交四海宾至如归朋,后来又好黄老之学,对佛教尤其喜爱。汉明帝开始时并未禁止。永平十三年(70年),有官员上表,披露楚王英与为非作歹之徒相勾结,并与方士(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此指佛教徒)造作符瑞(又叫符命、符录、图谶,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示吉凶、治乱兴衰),又擅自设置官职,实属大逆不道,请加刑诛。汉明帝废黜楚王刘英王位,削除楚国为楚郡,另以五百封户之租税收入供其生活,并将其迁出楚郡。刘英到外地不久,便自杀了。明帝深恨诸侯王与官吏、方士等勾结,为杀鸡给猴看,他穷治楚王谋逆案。上之所好,下必尚焉,见明帝关注此案,官员们卖力地审讯,滥用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上自刘英在京师中的三亲六眷以及与他交往过的诸侯官吏,下至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都被卷入此案,受株连而死者千余人,逮捕入狱者达数千人。袁安出任楚郡太守后,就处理这个棘手的案件,他经过缜密调查,发现好多人是被迫自诬有罪,实际上与案件毫无关联。他决定把这个情况上奏朝廷,为蒙冤的人澄清事实,还他们以清白。当时楚郡府吏坚决不同意他这样做,提醒他: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偏袒谋反者,要与谋反者同样处罚。袁安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的调查与实情不符的话,做为太守理所当然要承担责任,绝对不连累你们。”他根据实情,向朝廷递交了与原来截然不同的调查结论,主张给大多数蒙冤的人平扫昭雪,以平息民怨。汉明帝看后,也觉得楚王案打击面过大,牵连的人太多,就同意袁安的调查结论,一次释放四百余家,这些重见天日的人都称颂袁安明断。

由于袁安处事公允,一年后升任河南尹(管理首都洛阳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到任后为政严明,从不轻易捕人治罪。常常说:“方今欲入仕途之士,其最高理想为位至宰相,其次则盼望成为任州牧郡守。在圣明之世,堵塞他们仕进之路,这是我做府尹的不愿做的事。”他又知人善任,奖掖士人,把首都治理得井井有条。章帝建初八年(83年),已任十年河南尹的袁安转任太仆(汉代九卿之一,掌皇室的舆马和马政);元和三年(86年)升任司空(西汉末年将御史大夫改称司空,主管监察、司法等,为三公之一);章和元年(87年)升任司徒(东汉时将丞相改称司徒,为三公之一,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以辅弼天子、助理万机为职)。

章帝英年早逝,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这就是汉和帝,由章帝皇后窦太后临朝听政,太后之兄窦宪法执政,形成外戚专权局面,袁安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其实。但他不愿备位朝廷,遇到事关国之在事时,他必上书谏争。窦宪为了猎取功名,决意出兵北击匈奴。袁安与太尉(秦汉时全军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都在朝堂上进谏,认为匈奴已长期不进犯汉朝边塞,此时无故劳师远征,师出无名,耗资巨大,断非国家之福。他们又多次联名上书窦太后,坚决不同意出兵。但是这些奏章都如石沉大海,这时宋由动摇了,九卿们也不再上书反对出兵。只有袁安与任隗仍然坚持,他们为说服窦宪,阻止出兵,在朝堂上与主张出兵者激烈争执多次,陈述现今应保境安民,不轻启战端。但窦太后却丝毫听不进去,众人都为袁安捏了把汗,但他却很坦然。在窦太后裁定出兵后,袁安禁不住扼腕长叹。后来窦宪又准备立匈奴降将为单于(匈奴最高首领),袁安又据理力争,但骄横的窦宪根本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结果窦宪所立单于叛汉,掳掠沿边诸郡,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窦氏专权,横行不法,窦宪弟、卫尉(统领皇帝警卫部队)窦笃、执金吾(皇帝护卫官)窦景擅自下令沿边诸郡,征调善于骑马射箭的大力士到窦府中服务,上谷、渔阳、雁门等郡分别派人送来了猛士。对于这种违法行为,朝臣门惮于窦氏权势,不敢揭发,唯独袁安上表弹劾窦笃、窦景,但在窦太后的包庇纵容下,此事不了了之。窦氏兄弟越发嚣张,在各州郡到处安插自己的死党,结党营私,袁安与任隗上书条奏地方大员们的不支行为,因此而免职的达四十余人,而这些人都是窦氏余党,遭到窦氏忌恨。只不过,这两人为人正直,满朝钦敬,窦氏集团还不敢公然对他们下手。正是由于袁安刚直不阿,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下,汉和帝及朝中大臣多依恃他与窦氏外戚势力作斗争。袁安有职无权,其多次进谏,正确的意见都得不到采纳,他深知这是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所致,可他又无力回天,每到朝堂上,与公卿们谈论国事,总是感慨万千。永元四年(92年),袁安抑郁而逝。

几个月后,汉和帝诛灭窦氏外戚集团,亲理朝政。他有感于袁安的忠义,亲政后下令对袁安后人予以褒封,因此袁安子孙多历显位。

《后汉书·袁安传》上说,袁安父亲去世时,母亲让他去寻找适合的墓地,路上遇见三个书生,他们问袁安到哪里去。袁安将事情原由对他们说了一遍。其中一位书生用手一指道:“将你父亲安葬此处,可世代做高官”。袁安对此话将信将疑,正要再问时,三书生忽然不见了踪影。袁安恍然大悟:这是神仙来指引自己啊,他就把父亲葬在此处。由于其父占有好的墓穴,因此连续好几代都兴旺发达。这大慨是汝南袁氏显贵后,人们的附会之语,不足为凭。

袁安子袁敞,曾任将军、大夫、侍中(皇帝侍从官)、太守、太仆、光禄勋(掌领皇帝宿卫从侍之官),官至司空。袁安的孙子袁汤,汉桓帝时为司空,受封安国亭侯,累迁至司徒、太尉,死后被追谥为康侯。袁汤子袁逢,曾参与拥立汉灵帝,汉灵帝时任司空,朝廷追谥为宣文侯。袁逢弟袁隗,先于袁逢任三公,献帝时,又任太傅(朝廷设置的最高荣誉官职)。自袁安始,四代中有五人先后担任三公的职务,因此,汝南袁氏常常自诩“四世五公”。

此外,汝南袁氏家族有多人担任太守九卿之类职务,如袁安子袁京,任侍中、蜀郡太守;袁京子袁彭,历任广汉、南阳太守,光禄勋;袁逢子袁基任太仆;袁敞子袁盱任光禄勋;袁彭子袁贺任彭城相(相当于郡守);袁遗,袁绍堂兄,曾任山阳太守、扬州刺史。

当时天下士大夫无不奔走于袁姓门下,其“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袁绍、袁术落败后,汝南袁氏辉煌不再。但从汝南袁氏分出的多支袁氏,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隋唐时期重振家声,名闻天下。

汝南袁氏不仅是海内大族,还是天下大儒学家。袁安的祖父袁良曾于西汉末年曾向孟喜学《易经》,从此《孟氏易》成为袁氏的家学,袁氏子弟都得诵习《易经》。袁安年少时就习《孟氏易》;袁京“习《孟氏易》,作《难记》三十万言”;袁京子袁彭,少传家学;袁彭弟袁汤,“少传家学,诸儒称其节”;袁敞,“少传《易经》教授”。由于袁氏世传家学,又有多人出仕高官,成为既是豪门又是著儒的大族,有好多人投上门来向袁氏学《易经》,成为著录弟子。这些人中,真正受业钻研学问的廖廖无几,其多数是看到袁氏族大势众,通过行贿或相关人员游说,买个名义,以便获得庇护免役或荐举做官的机会,他们成为袁氏的“门生”、“义故”。东汉时期,公府以至州牧、刺史、郡守,他们的幕僚椽属,多由自己挑选人才,征辟作用,被征辟的人一经应征,便成为公府或郡国的幕僚椽属,渐渐地和他的长官结成一种私恩关系,幕僚椽属对其长官,往往私为君臣。被郡国保荐的孝廉、秀才,即使其后任官朝廷,但对过去保荐的郡国守相,皆称“故吏”。东汉末年,袁绍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夺得冀州刺史之位,是由于当时的刺史韩馥认为自己是袁氏的故吏,甘愿让位。袁氏任郡国守、相者多人,征辟的椽属、幕僚,保荐的孝廉、秀才不计其数,许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员都是袁家的门生或者是部下,所以势力特别大。因此人们又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

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曾称雄天下。袁绍字本初,是东汉末年青年领袖,与袁术为异母兄弟,曾任中军校尉、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后自封为冀州牧,据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汉献帝任命他为太尉、大将军,封邺侯,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袁绍兵精粮足,谋士众多,在汉末诸雄中势力最为强大。袁术曾任后将军,后占据南阳、淮南,建安二年(197年)在淮南称帝,自号“仲家”。

盛极必衰,物之常理。在汉末政局动荡之中,各种势力分化组合,汝南袁氏迭受打击以至覆灭。黄巾军起事时,袁贺之孙袁秘与汝南郡守赵谦率众击之,兵败后死于阵前,与一同死难的其他六位府吏被誉为“七贤”。董卓杀袁隗、袁基等,可谓袁氏第二劫难。而汝南袁氏受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曹操殄灭袁术、袁绍。

汝南袁氏这样一个“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为何不堪一击?这要从它自身找原因。早在黄巾起义前,袁彭之孙袁闳就预测本家族要遭祸乱。他见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袁氏一族却日趋富贵,依仗先祖的恩庇代代做高官,居善位,他有深深的危机感,曾感叹地对其兄弟们说:“我们先祖积累下的福祚,后代不能以德行守持,却竟相骄奢*逸,与乱世争雄,这是危亡之兆啊。”他不应征出仕,当汉桓帝延熹末年,宦官迫害士人的“党锢之祸”即将发生时,袁闳即自筑土室,与外界隔绝。果然,二十多年后,这个家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袁闳弟袁忠曾任沛相,当天下大乱时,知袁氏家族必逃不过此劫,遂弃官寓居会稽郡上虞县(今属浙江),后又南迁交趾(今越南北部)。

袁安担任三公之职,一心一意为国尽忠,而其子孙担任高官,则违背其祖上为官清正、为人正直的一贯作风,与恶势力勾结。《三国志·魏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称:“袁成字文开,壮健有力,贵戚豪强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当时京师洛阳曾有一句谚语:“事不谐,问文开。”而梁冀是东汉的权臣,祸乱朝廷二十余年。袁氏还与宦官相勾结,当时中常侍袁郝,是袁隗的本家,袁逢、袁隗与袁郝互为党援。袁氏自尊贵后,已成为骄奢*逸的家族。袁术妄自尊大,不体恤部属。他称帝后,后宫妃嫔众多,侈华已极,而随从们却饥寒交迫。当他据守南阳时,南阳是东汉皇室龙兴之地,人口有数十万之众,经济发达,本可据此有所作为。而他却放任部属钞掠百姓,搞得民怨沸腾,只得弃南阳而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袁氏虽然在当时声望很高,但并没有赢得多少民心。尤其是当汉献帝被权臣挟持,四处流浪向各州郡之时,世受国恩的袁氏却不发一兵一卒支援。袁绍自认为汉献帝是董卓所立,又不愿受天子的约束,就没有听取沮授建议迎立献帝。等曹操迎立汉献帝于许都(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四方,袁绍这才醒悟。上表请献帝移镇自己控制的地盘内,这无疑与虎谋皮。袁绍、袁术占有地盘后,两人竟做起皇帝梦来。虽然袁绍惮于众人反对,而没有付诸行动,袁术却公然戴上皇冠,穿上了黄袍,无疑招致众人的反对。袁术败亡之际,还要归帝位于袁绍,顽固地认为,汉朝当亡,强者争雄,袁氏受命当有天下,这是符录、祥瑞所证明了的。可见他们骨子里只有袁氏家族利益,丝毫无拯民于水火之中的打算。从表面上看,袁绍、袁术在军事上是败于曹操,实际是他们不体恤部下、不尊重民众利益,一贯自高自大而造成的,他们败在民心上、败在自己手中。

一个显赫的家族就在这样在东汉末年沸沸扬扬的政坛上消失了,其兴盛衰亡之过程令人无限深思。袁术败亡后,他的妻妾、子女又投奔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平定江南,击败刘勋后,袁术的妻妾、子孙被孙策收留。后来,袁术的女儿成为吴大帝孙权的宫妃,袁术的儿子袁曜成为吴国郎中,袁曜的女儿又嫁给孙权的儿子孙奋。襄阳袁氏就是袁术的直系后代繁衍而成。袁绍中子袁熙的后代徙居东光(今属河北)唐代曾有人出任宰相。

作于2010年8月24日0

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皇族

  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满洲氏族

  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 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 著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佟佳氏: 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 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马佳氏: 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里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喜他拉氏: 世居喜他拉地方,因地为氏。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 因地为氏。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氏。 乌喇纳拉氏: 因国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  因地为氏、世居哈达,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 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世祖入关,多随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 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梅勒氏: 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完颜氏: 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今传余世。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至今传十一世。 以下为满族各姓氏详细解说: [完颜] 拼音---Wanyan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完颜伟,完颜仲元,完颜麟庆 文献---缺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 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清朝张澍云: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费莫] 拼音---Feimo 郡望---满洲 名人---费莫温达,费莫温福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纳喇]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纳喇安达立,纳喇穆占,纳喇苏克萨哈 文献---辉发纳喇氏族次三房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着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乌雅福崧,乌雅长麟 文献---满洲正黄旗乌雅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碧鲁] 拼音---Bilu 郡望---满洲 名人---碧鲁赛碧图,碧鲁鄂辉 文献---碧鲁氏通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必禄。 [图门] 拼音---Tumen 郡望---满洲 名人---图门青□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乌喇,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一作图们。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瓜尔佳鳌拜 文献---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他塔喇] 拼音---Tatala 郡望---满洲 名人---他塔喇博尔康,他塔喇谭拜,他塔喇裕泰,他塔喇阔普通武 文献---他塔喇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唐氏。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钮祜禄穆克登布 文献---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赫舍里] 拼音---Hosholi 郡望---满洲 名人---赫舍里索泥,赫舍里定寿,赫舍里赛冲阿,赫舍里长丰 文献---赫舍里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高、康、赫、何等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郡望---满洲 名人---索绰络德保,索绰络景星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舒穆禄] 拼音---Shumulu 郡望---满洲 名人---舒穆禄塔瞻,舒穆禄谭泰,舒穆禄赫寿 文献---缺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舒、徐、米、宿、郑等氏。 [库雅喇] 拼音---Kuyala 郡望---满洲 名人---库雅喇克彻尼,库雅喇科齐,库雅喇启秀 文献---黑龙江库雅喇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胡氏。 [喜塔腊] 拼音---Shitala 郡望---满洲 名人---喜塔腊穆和伦,喜塔腊裕泰,喜塔腊裕德 文献---喜塔腊氏谱书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图、祝、赵、文、齐等氏。 [萨克达] 拼音---Sakod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克达察哈泰,萨克达穆通哈 文献---满洲三甲拉佐领下萨克达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后改汉姓为里、麻、骆、仓,钟,黑,老等氏。现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有一里家村。 [萨嘛喇] 拼音---Samala 郡望---满洲 名人---萨嘛喇庆山 文献---萨嘛喇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着姓,亦作萨玛喇或萨嘛拉,后改汉姓为蔡氏。 [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承德夏宫 文献---爱新觉罗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讷殷富察] 拼音---Nayinfuchai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讷殷富察氏谱传,讷殷富察氏增修支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额尔德特] 拼音---Erdete 郡望---满洲 名人---额尔德特·文绣 文献---额尔德特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觉罗] 拼音---Year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缺 文献---依尔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依尔根觉罗] 拼音---Yearge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依尔根觉罗穆精阿,依尔根觉罗鹤年 文献---依尔根觉罗氏家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伊、佟等氏。 [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舒兰,那拉德福,那拉盛安 文献---那拉氏宗谱 历史---世居东北吉林伊通河一带,以地为氏,即纳兰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 [章佳] 拼音---Cha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章佳富勒浑,章佳珠隆阿 文献---章佳氏族谱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姓氏之一,亦作章嘉。 [乌孙] 拼音---Wusen 郡望---河西郡 名人---乌孙讹论 文献---缺 学术研讨会上展开的满族谱单

  历史---金国女真族姓,金有乌孙讹论者,善于骑射,曾为石垒节度使。据姓氏考略载:金姓,望出河西。河西郡设于战国时代之魏国,其境约在今日山西、□西一带。

全族大谱集序

莫姓原姬姓。观各氏志云:“肇颛顼始,氏唐虞九官,历至周宣王次子之裔也。”因幽王昏虐,迫弟裂土瓜分,蔓散各方。弟望迁钜鹿,即今幽都,涿州郡河间府任丘县,乃古之钜鹿。至周文王三十三传裔孙,周衷奏而叹曰:“兴姬振公,初仕执戟,食采于鄚州鹿台,而始于鄚姓。”后受汉赐,去邑为莫,官至钜鹿侯。递至莫藏用公比部员外郎,家有万乘。至振公三十七传莫建川公,日精舆术,游粤至广宁县石牌尾,有真龙之穴,故建居广宁县, 又往端州至封川县金缕村,建居开族焉。然后窦氏生子让仁,媳梁氏宜人生宣卿公,于唐大中五年辛未科状元及第,官至台州别驾。以上祖名、世代,难徵靡考,录莫氏始于振公。传至三十九世孙大魁公,今者乃奉宣卿公为始祖也。备详衍派,传历宗支,纪其秩序,里居来历而弥长,蛰蛰绳绳糜有艾焉。因以建川公为入粤之太始祖,全族大谱云集序。

————宋徽宗大观戊子年(1108年)春二月,八世孙王府直讲仕广书序

述谱识

予于大观丁亥(1107),由八行取士科补大学,上舍存养省察,不敢少懈,得授常州路教,迁王府直讲,晓夕惕励虑坠。前绪先祖讳宣卿,开建金井村人,唐大中五年状元及第,是为一世祖。至六世大父建山公,以宋景佑进士,令闽之莆田,迁南雄路,始徙广州。严恃(慈)以广城繁杂,复迁番禺之苇涌定宅焉。吾虑后世忘其派之所由自出,谨按大父遗笔,谱自状元始,及广之身为八世,子汝言为九世。中四世五世有缺,传者是大父。建山公久宦于外,因迁广州城,于记不能无遗忘。且鲁、钝二叔自少迁居,予以宦游久别,谱亦未能详,休乃足耳。谨书之,使后世有所本云。

时大宋徽宗政和七年,岁在丁酉(1117年)春正月,嗣孙仕广识于官邸之冰玉轩。

莫庆隆 宋嘉定壬子科(1192年)举人,特奏进士

始祖唐诰封崇祀、孝肃公大宗谱序

余族系出周宣王次子之裔,厥后奕业皆列清班。至祖振扬仕汉,历官执戈,功在汉室,食采古钜鹿郡地,受汉赐姓莫氏。莫姓实始於此。迨傅至莫藏用,唐大历间官比部员外郎,占藉肇庆封川金缕村珠玑里。数傅至祖让仁,有隐德,生祖宣卿。卿少孤,七岁能文,唐大中五年辛未状元及第,授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居金缕村。上赐其乡日:锦衣里;额其书室日:片玉亭;北有莲池,时号龙吟水。唐懿宗特加崇祀,谥孝肃,蠲去其本支租税,充为庙祀蒸偿。正配夫人陈氏,合葬於麒麟白马山。生三子。自祖振扬受姓,数傅至宣卿公,约计一百三十余世矣。世系远而难徵,今奉宣卿祖为始祖,厥后宗支绵绵,皆为莫氏谱系云。

大宋开庆元年(1259年)五月吉日立

莫进义 东莞蕉利人,赐进士

修谱序说

古者族必有《谱》,以明世系宗法,序之以昭穆,辨之以礼义,尊尊亲亲长长之义于思乎明矣。唐宋以来,故家右族往往数百年来传系不绝者,则其所为崇本厚始之道,亦未偿不赖于《谱》。或不存,则少长亲疏不特不能纪远,且不能纪近。于是仁人孝子木本水源之思,有忘乎不得其所寄者,此《谱》所以不可待于久而修也。余族之世居于封川金缕,太祖孝肃公四传至青州别驾讳怀者,占藉南雄保昌之凌水乡;六传讳永昌,宋景佑进士,任广州学训,驻广之清风桥,生三子。季子讳钝,生我曾祖讳遗号肖叟,自南雄凌水来莞邑。公厌城市嚣尘,卜居于邑之蕉利,是为蕉利始迁一世祖也。以献策纳粟,受奉政大夫,配宜人陈氏,合葬于圣娘岗槎岭。举七子传七派,长我祖念一,居蕉利;念二公居大洲;念三公居后街;念四念五念六念七诸公或麻涌或白石或蟠溪水或英村,各择地安居迁徙不一。自肖叟公至进义,今历四传,缙绅文物彬彬郁郁,家庙维新,祀田略置。着为《族谱》,列世系以联宗支,老幼尊卑秩然有序,喜有庆凶有唁,岁时朔望,会耆硕亲贤,有燕其乖国法辱祖先者,有罚祖庙堂垣时以酒扫春秋祀典不懈,合处则先王之法宗具是矣。百世而后子孙日:崇敦厚而诗书之泽不衰,或亦由此乎?

宋淳佑己巳年(1269年)仲春既望日立

张养浩 西元台御史中丞,赠功臣后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子引历任南台御史,山东济南府人

封川金井莫氏族谱序

国家一理,齐治一机。治国以齐家为本,齐家以修身为本。圣人一,天下通,万古大道也。鹤汀子其熟於是,勤於克治,力为存省,由是而登进士,身修矣。专志谱牒,维宗淑族,家齐矣。职翰林,司教柄,治国之道如是渐推矣。是以鹤汀之谱其族也,以修诸身者,行诸家寝,而及国焉耳。浩啻以谏疏入朝,论修身齐治,旋未及餐。君携谱顾以序见属。浩以鹤汀素厚,且以是格君,岂敢有辞焉。遂焚香启牒,始末备览,再拜言曰:大哉莫氏之宗!荡荡乎其有余庆也。世系自唐迄吾大元,载傅五百,启源於金井状元莫宣卿;再傅而剌史晋;三傅学士如松,县尹如杞;四傅而别驾怀公团练使;六傅而路判永昌。由此北宋熙宁间,自雄迁广,而广州之派所由演也。八傅而王府直讲愚仕广;十三傅而路教必敬;十四傅而解元进士甲乙;十五傅而鹤汀恭与,登张起岩榜进士(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拜翰林宣教,柄居九载,行诸家,补前职。推诸国,恒张光弼,皇仁以治。昭前烈,则知岭南玮器,钜鹿俾多贤而未艾也。云乃相承,将见龙吟之复振矣!浩故日:荡荡乎其有余庆也。日升月恒,松柏之茂,莫氏似之。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合,自求多福。后昌者,世守靡艾,则浩所谓余庆,万代一日也。庶乎焉,奕乎斯谱。而亦不辱乎予之序。

大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戊辰秋九月望日,鉴察御史改翰林院侍制,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事,济南张养浩序

家谱序

莫违礼 字希周号丹泉新会人

吾莫氏先世,乃岭南封川人也。始祖讳宣卿,字仲节,唐大中五年状元及第。出为台州别驾,以母老乞归养,诏许之,表其乡曰:文德居;其里曰:长乐。南人大魁自公始。至六世孙之用,宋元佑六年登进士,擢南雄路判,奠居羊城清风桥。次子鲁迁南海西樵老村,至七世孙阿九偕其弟阿十,一居恩平,一居阳春大岗。后值元季兵焚,谱系遂亡,始祖之所从来几不可考。洪武七年,诏天下人各开户。自祖父赠武略将军、锦衣卫正千户,淳 公嗣后皆有讳号开户,而上则无载焉。吾谋修谱,伏见祖图、讳号与昔所闻于父兄者不侔。乃悉心究归西樵老村,搜于古谱,得其讳号以及生终芦墓,悉具无疑。正德五年,吾父锦衣卫正千户竹山公,偕侄锦衣卫正千户、封云南道监察御史玉泉公,同迁新会源清坊深涌居焉。伯父内官监大监白石公,居官忠尽,为宪宗孝宗三朝倚重,侄辈从侍,置第京师,在玉河桥之西,金包巷之东,东江米。今居京师新会则皆淳巷公之裔也。图系既成,肃纪其始末,以诏后之子孙。

嘉靖壬子(1522年)二月望日立

莫天粉 东莞人

重修家庙增修谱序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犹人之有祖宗所自而生也。余族自肖叟公由南雄凌水来居东莞蕉利,逮今十有六傅。旧有祠、有谱,历世久远。自宋迄元,以兵燹 乱家庙,坏毁旧谱。犹存先人遗业,供蔬果之祭,先君会族之殷实,是贮积货利,欲宏劫厥祠以为亲睦之地,后竟以卜基未定,而沮至嘉靖己未。有命粉倡宗人再营其事,出己资及以己地充为祠址,经营数载,隆庆丁卯落成。庙貌维新,先君又以谱不修辑,祭祀之时或有昭穆紊乱之失,于是翻旧谱而从新之,分列世系始末,详述传状以警劝。或有沦 纲常、乖戾国法、辱先败家者,则名下直书其失,俾有所儆惩。则祀一举昭穆明明,四百年之子孙皆相亲睦于鼻祖之下。兹幸苟完,维我后人尚嗣而传之,则木本水源、千秋勿替,是在后贤之懋修者。

大明万历丁亥年(1587年)冬十月吉日

钜鹿家谱序

叶梦熊 归善人赐进士巡抚总督三边贵州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荫二子

《谱》,古未有也。始于苏氏父子,叙其宗族、世家,自鼻祖至曾、至玄、至来、至乃、至云,列孟、仲、叔、季、伯、叔、兄、弟而伦次之,使知尊卑有分,疏戚相联。亲其亲,长其长,族则系于嫡,家则统于尊。凡冠、婚、丧、祭,以至岁时伏腊,莫不秩然有条。因而教仁、教让,礼、义、忠、信、孝、弟、廉、节,罔不敦焉。捐赀建祠,每遇日至则集众以报本,追远履端亦然。春秋匪懈,享祀不二,故武功之族,子孙绳绳蛰蛰。载在简册,阅几易姓,而替缨蝉联三苏,鼎族为千古乔门,良有以也。嘉靖四十四年乙丑,余幸南宫一第,告沐过光泮姚年家别业,因见一册,披视之,适钜鹿家乘作述。相仍后,先井列挨之三苏,所叙均属仁孝之思。质姚所自来,姚谓:“封川砚友莫绍唐袖来上谱,欲求序于年兄。”余方筮仕观政,谢未遑也。姚亦且置,乃裘葛违易。宦成复叙姚子,姚子犹记忆当日委,叙余,不敢方命复。援,绍唐偕欢伯濡毫迫余搦管。余以田野老休,耄昧野浅,不复知吮墨操觚染翰为何物,然以叙族大义,且经委岁二三纪而复不比间间十亩,弃人亦何靳腕,而不为钜鹿扬盛哉?猗欤此谱埋蛇好修,贻系千古。宜其大魁唐朝为岭南人物之首倡也。由此回忆三苏,尔时事相仿佛,因详武功宗谱,敦睦报本以为钜鹿左券。愿尔钜鹿奕世多贤,冠裳接踵,迈乃祖而光前垂后也。

万历乙未(1595年)孟春吉旦

莫尔淮 字襄雷号亚大,顺天乙酉举人,宁海县知县

顺天莫氏家谱序

按余家谱,莫姓系周宣王次子一百一十一世孙姬振扬,建绩咸阳,功封执戈郎,食采钜鹿,赐姓为莫。莫之所自来矣。唐大历中,比部员外郎一百十七世孙莫藏用;大中五年状元及第,莫宣卿继而一百二十四世孙也;博学宏词科莫济,一百四十四世孙。晋说贼救脱百余命,其后莫宗尧莫宗舜俱登进士。一百四十七世孙莫之用,字永昌号建山,宋元佑六年成进士,官至司户参军。建炎元年从高宗南渡,擢南雄路判,居凌水,今之凌水驿是也。某年间又迁居羊城清风桥。嗣后子孙繁衍,散处于新会、恩平者不止数千余家。天顺五年,白石公讳英,十二岁值苗人叛,执公去。成化改元,官兵平苗。有司献公於朝,蒙恩选入内侍读书。公当幼年,无辜而伤体,于是博古通今,奋志为名宦,惩往代之故事,多所谏诤。官至内官监右少监,循升太监、赐蟒玉,禁中乘马,节拜金玉宝镪之赐,总督京通粮储。所进禄俸,咸济孤贫。好读书而不信佛事,有范怀、覃吉之风。仕三朝,享禄五十余年,卒葬于京师西山白石巷,有御赐碑文。高祖玉泉公,讳达仁,白石公之嫡侄也,以锦衣卫正千户覃恩受封,子五:长如爵,嘉靖辛丑进士,封云南道监察御史;次如齿,顺天府府学生;三如德,以寿官终;四如士,嘉靖丁未科进士,以翰林院庶吉士改御史,巡按上江等处,历任大理寺右少卿,有《栢台清暇》傅世,卒葬于沙窝门外八里荘,荘间有乔松古栢数百株。顺治初,尽被盗贼伐去,仅有石碑、二台、一马。祠堂中有“兄进士弟进士一天雨露,南御史北御史两地风霜”之句;五如学,新会县学生。如士公即余曾王父也,子三:长逾度顺天府学生,次逾范顺天府庠生,三逾章顺天府庠生。逾度公即余王父也,以子自录覃恩,受封文林郎,子三:长自宏太医院吏目;次自宗;三自录即余父也,以宿儒为太医院御医,熹宗皇帝三殿告成,覃恩诰封父母。子三,余不肖居二。长兄尔清,顺天府学附生;弟尔滤,顺天癸酉举人,以工部虞衡司郎中,出为延平府知府。从兄尔淳,太医院吏目,子一,以内办事出为沅陵县知县,再上高县知县,居京师,即白宗伯之孙也。从兄尔瀛,顺天丙子举人,授井陉县知县,以闯贼余氛死节。伯曾祖讳如善,嘉靖庚戍科进士,历官福建按察司提刑所,著有《辟异录》,子三:长逾中,顺天府学庠生;次逾文,顺天府学庠生;三逾常,锦衣卫指挥同知,俱住京师。如爵、如善、如士三公,至今崇祀顺天府学乡贤祠。其余载在家乘者鳞次栉比,班班可考。盖自始迁祖阿九公至淮辈,凡十一世矣。今就其南北大言之,在南者人文茂盛,在北者枝叶萎靡。余以解绶之后辛丑科得旋,新会祭扫,承青田叔父暨阖族诸父昆弟互相劝勉,且捐百金俾余挈家还南。日:汝沙滨公之房基仍在,祭田二顷可分种数年,汝来仍不失为旧业也。无何以他事羁迟不决,竟致蹉跎失此机会,悔恨无及。青田叔父忽作古人,回思面训,能不凄怆?余废怙之余,翻寻《家谱》,再为次序,使后之子孙知余流落中州之故,非得已也。所慨者,余赋性迟钝,见识昏愚。九岁而失恃,廿三岁而失怙,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固为终天之恨。而仅登贤书,得宰百里,或可少图君父之报。何意贝锦为厉,遂致飘流异地。晚年复以马堕伤股,既不能归北,复不能旋南,半途而废,其为不孝曷可胜道。倘有贤子孙振起家声,斡父之蛊复旋故里,庶不负青田叔父阖族之至意矣。

康熙甲子年(1684年)夏月,书于陈州旋马厅

钜鹿家谱序

范景修 云间人赐进士

余自辛酉寓陈,迄甲子凡四载,窃闻文定莫先生之高义而未能一觐颜色也。乙丑秋月始识荆,相见甚晚。退而郁居官署,自分谫陋,不敢屡渎逢山。越明年丙寅,小儿瑛来省。至秋七月,以先生孺子可教许之登龙,于是愚父子得时时坐春风聆玉屑矣。余有好古癖,先生之癖更甚。间常出数篇请正大方,竟蒙石而题玉也。未几,儿旋舍亲溥。宜贱子与先生有张陆之契,余因附骥,常造高斋,把盏快谈,殆无虚日。今春将告,归,先生频频酌我,情意恳测,真有执手踟蹰之感。既而酒酣,出家谱,属余一言为序。展阅数遍,宗支嘹然,如溯河源,如探渤海,自愧浅鄙不足以颂德门。顾长者之命,义不容辞,谨此笔为序。

曰君家得姓昉于振杨公,由公而上直溯周宣,可称遥遥华胄。然愚以为渊源尚远也。周宣之祖是维后稷,后稷是维轩辕,本姓公孙,长于姬水遂称姬氏。自金夭迨高辛,相传弗替,则是君家鼻祖,自轩辕昉矣。乃先生修谱上系于周宣者何居?盖轩辕生子二十有五,得姓十有四人,分为十二姓,相传祈已滕箴任荀嬉 还依二姬将来云耳相承,各分支派,渐如天上繁星之可不识,则莫如溯自周宣为近而可徵也。善哉!斯即狄武襄不附梁公之微意乎?且由钜鹿而封川,而凌水,而羊城,而新会、恩平,迁徙无常,支流各处,龙驹凤雏,殆满海内,乃先生独以岭表为南宗,以燕山为北宗,世系井然,不敢遗亦不敢滥,诚鉴夫!世之为谱者往往附会汾阳,通籍方相。安知百世之后,不有如太原琅琊之难辨者乎?此又先生之远虑也!夫谱者,普也!绍先泽,昌来叶也,故世代不可不详;谱者,布也!嗣徽音宣,令闻也,故功德不可不记。今试阅先生之家乘,昭穆绵绵,世代详矣!替缨奕奕,功德记矣!丰尚有遗憾吗?乃其自序一篇,犹以不克光裕为憾事,此又孝子慈孙之盛心也。夫以白石翁之忠谨,三御史之勋名,积功累德,望重燕山;先生克绍箕裘建三不朽,贤子芳孙,世济厥美。其光裕为何如,而(上刀下日,右加欠)然若有未足,知先生孝思愈无穷矣。行看鸾凤飞腾,琅玕照耀,淮阳侨寓之地又将远绍龙吟,增辉片玉。余当拭目待之。所恨鄙人缘浅,千里游陈,谨与先生神交四载,亲炙两年。今忽飘然渡江而归,人孰无情?谁能遣此?安得不因斯谱而并叙作合之缘哉?

康熙丁卯(1687年)仲春下浣撰

火岗家谱序

莫卿云 字鸾翲号若霞别绚衢归善人

盖闻君亲有常尊,孝亲与忠君并重。家国无异,致国史与家谱同隆。所以行已,固要乎敦伦,持身莫先于立爱。极宇内之人,有不爱其父母祖宗者,谁乎?然有父母,则有父母之父母;有宗祖,则有宗祖之宗祖,由千百以上而追溯之,则又有始祖所由来。虽其间有大宗、小宗之不同,共房、各房之或异,而究其实,根深者茂叶,万千均属同核;源远者流长,千支悉由一本。岂可因服逾情尽之说而遂漫然置之乎?第祖宗无永存之日,孙子有易代之年。前人面目空怅,云山先世遗徽,徒劳梦想。迨夫支分派别,世远年洇,溯流则忘其源,数典则忘其祖,致使尊卑侧置;远近莫分;甚至邂逅仝言,不知孰叔孰侄;宴筵共饮,安识谁弟谁兄?于此而使昭穆序涣散。联萃子姓于一堂,长幼不失,娶夭潢于异地,等杀嘹然,俾功德无洇没之悲,同根无涂人之叹,则在夫族谱之修,然后世系可按而知也。余不敏,略知翰墨,谬附斯文。绮亭家大兄咸谓余曰:“吾族卜居此土亦历有年,世次所更未免残缺,族谱之修实惟汝一人是赖。”余闻竦然惧之,因思学愧淹通,识同蠡测,不足以成大事。况族谱所失不知数百年矣,从何而修辑之?然而责命难辞。于是癸未,偶因赴考惠城。试邸,适值正和宗叔邀饮,席间相与谈及祖宗之事,伊随即所藏旧谱付余参考。究谱系之渊源,观遗文之逸说而知吾莫姓始于“周宣王次子,110世孙姬振扬。建绩咸阳,功封执戟郎,食采于钜鹿,赐姓莫。氏所自来矣。唐大历中,北部员外郎110世孙藏用公(注:此处原文如此,据正确资料应为117世孙。);大中五年状元及第,孝肃莫宣卿公继而124世孙也。”厥后源远流长者为姓,其世次历历可考。然而自本国而散于殊异者,已不一处,至其迁于他郡他邑他州他省且不胜屈指所可恨者。余乡世居火岗,谱逸牒亡,漫无足考。余生今日亦不过观木主,考前人之墓,询老成之人而阙残者补之,失次者序之,珠联璧合以成一族之巨观耳。致于妄作之过,固所难辞。而殷勤修辑,亦庶可告无罪于先人也。愿我后世子孙云乃长发,瓜迭绵绵,以二十年为一修,是余之厚望也。是为序。

道光三年(1823年)岁次癸未三月十一日立

(备注:本文是据所收集《族谱》资料整理而成,部分可能前已发过。今按年代先后作一排列,重新刊发,更显族源年代流变脉络,以资族人寻根之用。文章经千百年传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宗亲不吝赐教。)

少康,丙辰年,公元前1565年,封长子伯传(鄫曲烈)于荥河(河南郑州夏城),仲原(窦龙)于陕(陕县),丁巳年,公元前1564年,封无余于会稽(浙江绍兴)。

竹南曾氏世次源流:鄫国初国在河南荥阳圣水峪潧水(溱水)流域之鄫水城,因水名国。鄫同潧,同曾。

夏氏家谱记载:少康季子杼的兄弟有,曲烈、无余。无余:又名榆

窦氏家谱记载:少康次子窦龙。

少康:曲烈(伯传)-窦龙(仲原)-榆(无余)-季杼

潧水、鄫水城: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荥波、黄河以南)(市)圣水峪潧水流域之鄫水城。(今贾鲁河上游袁河),源出新密市白寨镇北部杨树岗村圣水峪,黑龙庙附近。

郑州市区:位于贾鲁河东南方,贾鲁河流域。

河南省郑州夏(商)城,夏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位于城东路和城南中路交界的地方,面积25平方公里。C14测年为公元前1570年前后。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3570年±135年。

曲烈 建立的东方诸侯国----鄫国。被莒国所灭,曲烈之后太子巫为了纪念故国,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称曾氏。为曾氏先祖。 (详细可查看曾姓百科)

宋朝宰相李纲是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的长子宁王李宪的后裔。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我们家族修家谱时,根据以往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家谱,修了新家谱;具体家谱名称是:《陇西皋门李氏宗谱》,你可以在网上用《陇西皋门李氏宗谱》+李震涛这个名字百度一下,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的李震涛是李纲长子李仪之的后代;另外我却并不是李震涛本人,我是河南省的李纲后裔。

另外根据岳飞的子女数量以及他们的命运多舛,并且考虑到元宋易代、明清易代对于他们与我们家族的人口数量影响,现在岳飞的后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考虑,我们李纲后裔家族人口数量只会比这个更多,个人猜测应该有一百多万人了罢。

西汉窦氏少女时被遣出宫,却因此当上皇后,是怎么回事?

周勃、陈平等诛灭吕氏集团,那个来路不明的少帝刘宏也被杀。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经过选择比较,迎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皇帝,他就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