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名的书法家(至少10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中国有名的书法家(至少10个),第1张

1、赵孟_

赵孟_(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_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

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延_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_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_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_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3、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4、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

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_、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

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5、怀素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6、张旭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

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_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

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7、薛稷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河东薛氏西支)。唐朝大臣、书画家。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职,封晋国公。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亦被赐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有《信行禅师碑》等少数作品传世。

8、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9、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10、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_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怀素

——祝允明

——黄庭坚

——米芾

——赵孟_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张旭

初唐四家及他们的代表作是啥啊?

“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前三位,有的并称“初唐三大家”。

欧阳询(公元557-641)初唐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博通经史,编撰《艺文类聚》100卷。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楷书劲险刻厉、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率更体”。清代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楷书碑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姚辩墓志铭》、《温彦博碑》等,隶书碑有《房彦谦碑》、《唐宗圣观记》等,行书帖有《张翰思鲈帖》、《梦奠帖》、《卜商帖》、《千字文》等,草书有《千字文》残本。书法理论有《用笔论》、《三十六法》、《八诀》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上、《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皆有传。 虞世南(公元558-638) 初唐书法家。字伯施,浙江余姚人。最在陈国当官,隋朝,任秘书郎,入唐后由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后任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性格沉静寡言,容貌柔弱,志性则刚烈。唐太宗称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五绝。他编撰我国第一部类书《北堂书钞》,集古籍160卷。他的书法学二王,圆融遒逸、外柔内刚。流传的书法作品以《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为最著名,行书墨迹有《汝南公主墓志》(疑是宋人摹本);书法理论有《书旨述》、《观学篇》、《笔髓论》。明项穆《书法雅言》评:“世南传之智永,内含刚柔,立意沉粹,及其行草,遒媚不凡,然其筋力稍宽骳耳。”《旧唐书》卷七十二、《新唐书》卷一百零二皆有传。 褚遂良(公元596-658) 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受唐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因反对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贬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当刺史,一年后逝世。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习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他又精于鉴定二王真迹,是当时的权威。流传书法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千字文》、《房玄龄碑》、《枯树赋》、《太宗哀册》、《倪宽赞》、《清娱墓志》等。清梁巘《评书》说他:“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有传。 薛稷(公元649-713) 初唐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景龙中,出任昭文馆学士,睿宗立,拜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历太子少保,以翊赞功封晋国公,世称“薛少保”。后因预知窦怀贞谋害玄宗事,被赐死于狱中。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当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用笔纤瘦,正是宋徽宗“瘦金书”所效法。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他所创屏风六扇鹤也为人传摹效仿,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书法有《信行禅师碑》。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 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欧阳询楷书更为突出,贡献也最大,并与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初唐三大书法家

是四大,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2、虞世南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河东薛氏西支)。唐朝大臣、书画家。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职,封晋国公。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亦被赐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有《信行禅师碑》等少数作品传世。

3、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稷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

他们的(22)初唐(3)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2、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3、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稷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河东薛氏西支)。唐朝大臣、书画家。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职,封晋国公。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亦被赐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有《信行禅师碑》等少数作品传世。

扩展资料:

书法成就:

1、欧阳询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2、虞世南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3、褚遂良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

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4、薛稷

稷之书法出自褚氏,虽时有新奇能别成风神,然终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未能尽脱褚氏规模而独张一军。名列“初唐四家”,实见逊色,其所以附骥欧、虞、褚者,斯盖论书者为求得偶数矣!存世的《信行禅师碑》,越王李贞撰,神龙二年(706)立在长安,是其代表作。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是四大,分别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2、虞世南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河东薛氏西支)。唐朝大臣、书画家。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职,封晋国公。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亦被赐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有《信行禅师碑》等少数作品传世。

3、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稷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扩展资料:

书法成就:

1、欧阳询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2、虞世南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见存从帖中之外,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3、褚遂良

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

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

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4、薛稷

薛稷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当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

用笔纤瘦,正是宋徽宗“瘦金书”所效法。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

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他所创屏风六扇鹤也为人传摹效仿,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书法有《信行禅师碑》。

——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

——欧阳询

——薛稷

——虞世南

中国有名的书法家(至少10个)

1、赵孟_赵孟_(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