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谱行辈一共有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孔氏家谱行辈一共有多少,第1张

孔氏家谱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行辈: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扩展资料

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

四十五代起,已开始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

-孔氏家族族谱

不是·通天家谱是孔、孟、曾、颜、卜、闵、冉这七家统一使用的家谱。这七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卜商、闵损、冉求七人,此七人被称作四圣三贤,而这七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

查询网贷大数据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查询。网贷大数据各大平台查询方式简单多样,只要提交姓名,身份证以及手机号就可以获得一份详细的查询报告。

大数据信用查询、运营商报告查询、查询网贷黑名单、网贷申请记录、逾期记录、个人贷款记录,个人网贷记录,个人多头借贷记录,个人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贷款记录等各种数据。

一、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1、央行查询个人征信报告

一般可以去两个地方,第一个就是央行的当地的总行,直接带上自己的身份证以及自己的有效的证件,可以直接去银行总行找客服经理填写申请表后就可以办理你要查询个人征信的业务了。

2、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如果你已经确定自己在网络上进行了几次贷款,但是想知道这些贷款的记录有没有上征信系统。其实你可以直接上网进行搜索,丁一数据。即可查询到自己的个人信用评分,找到这个微信小程序即可。如果在网上有逾期记录或者在多个平台有借贷记录,那么你的各种记录都会被大数据风控,这时你的网贷平台就会频频被拒的,甚至连你的花呗借呗也会被关闭。

二、进入网贷黑名单如何消除

1、去网贷平台查询自己的详细借贷记录,看自己借贷的款项,以免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的借贷,如发现不是自己借贷的,而是他人或者不法分子盗用,应该立即报警,然后联系借贷平台说明情况。

2、查询完自己的详细借贷记录后,然后确认是自己借贷的款项,这时应该把自己拖欠的款项,全部还清然后再联系相应平台的客服,让他们平台进行消除。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商部族首领)

42世祖昭明(商部族首领)

41世祖相土(商部族首领)

40世祖昌若(商部族首领)

39世祖曹圉(商部族首领)

38世祖冥(商部族首领)

37世祖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商部族首领)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商部族首领)

35世祖报乙(商部族首领)

34世祖报丙(商部族首领)

33世祖报丁(商部族首领)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商部族首领)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商部族首领)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原为商部族首领)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汉族,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文圣”;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卒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子)、孔喜(孔霸子)、孔光(孔霸子)

14世孙孔房(孔福子,褒成侯)、孔永(孔捷子)、孔放(孔光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孔渠,崇圣侯

30世孙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孔萱,文宣公

36世孙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孔策,文宣公

39世孙孔振,文宣公

40世孙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祐: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子、孔圣祐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衍圣公孔拂(孔琥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一作孔元綋,孔摠次子)

51世孙衍圣公孔之厚(孔元孝子)、孔之全(孔元用子)、孔万春(孔文远子)、孔之固(孔元紘子)

52世孙衍圣公孔浣(孔之厚子)、孔治(孔之全子)、孔浈(孔之固子)、孔洙(孔万春子,南宗)

53世孙衍圣公孔思晦(孔浣子)、孔思诚(孔治子)、孔思许(孔津子,孔之言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子)、孔克忠(孔思俊子,孔洙孙,南宗)

55世孙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子)、孔希路(孔克忠子,南宗)

56世孙衍圣公孔讷(孔希学子)、孔议(孔希路子,南宗)

57世孙衍圣公孔公鉴(孔讷子)、孔公诚(孔议子,南宗)

58世孙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子)、孔彦绳(孔公诚子,南宗)

59世孙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子)、孔承美(孔彦绳子,南宗)

60世孙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子,南宗)

61世孙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子)、孔闻音(孔弘章子,南宗)

62世孙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子,南宗)

63世孙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子,南宗)

64世孙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子)、孔衍桢(孔尚乾子,南宗)

65世孙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子)、孔兴燫(孔衍桢子,南宗)

66世孙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子)、孔毓垣(孔兴燫子,南宗)

67世孙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子,南宗)

68世孙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子)、孔继涛(孔传锦子,南宗)

69世孙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子)、孔广杓(孔继涛子,南宗)

70世孙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子)、孔昭烜(孔广杓子,南宗)

71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子,南宗)

72世孙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参见:通天家谱)

所有姓氏中,哪个姓的字辈最混乱?哪个姓的字辈又最(几乎都排得起来)呢?中国人是比较讲究辈分的,不管哪个姓氏,都有自己一套规矩,都进行非常具有特色的辈分排序。不过不同的姓氏,排序的规范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来说,姓氏分布地域越广,人数越多的姓氏,管理难度也越大,沟通起来也不容易,排辈分也容易出乱子。

比如我们老家一个老干部姓王,他的老家并不是我们那儿的,但距离我们那里也只是有几十公里,他是从小被送人到了我们那里。他这一宗的王姓不愿意融入我们当地的王姓,也不跟老家的王姓沟通、协调,因为自己很成功,自己就有点特立独行,辈分自己排。

他这一枝王姓人丁兴旺,七个儿子,生息繁衍,很快就有了百十口人,四世同堂。改革开放之后,才跟老家来往,结果闹笑话。自己的孙子叫玉字辈,而老家的侄子也是玉字辈,看看,辈分乱了不是?

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非常多。因为大姓的人数全国都上亿了,遍布五湖四海,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沟通起来太困难。

大家每天忙忙碌碌,到了春节难得有几天清净日子,走亲访友日程都安排不过来,哪有功夫去归宗认祖。

据我所知,我们这里的张姓、王姓,他们排辈分的沟通范围也就局限于方圆百十里范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地区。尤其是老一代人渐渐老去之后,新一代人不那么在乎这些,对此比较冷漠。辈分的乱,就不可避免了。

哪个姓氏不乱呢?

一般来说,姓氏人数较少的不太乱,但也不是绝对的。

对于那些有文化传承的豪门,名门望族,他们人数无论再多,辈分从来都不会乱的,因为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家谱正规,有权威性,大家都非常讲究,也都愿意遵守。

说白了,他们有通用族谱,是四海通用,甚至是全球通用的,哪怕你走到美国、加拿大,也要遵循族谱的规矩。

在我们中华大地,那么多的姓氏,有全球通用家谱的,只有四个姓氏,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对于这四大姓氏,年轻一点的朋友也许会感到有点陌生,但出生在50年代前后的人,应该非常熟悉,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名人。

这四家的祖先名字如雷贯耳,大名鼎鼎,他们的先辈都是儒家的先师和圣贤,分别是孔子、孟轲、曾参、颜回。

而且这四大家族的家谱在起名、排辈分的时候,用的字也是完全一样的。孔、孟、颜、曾四姓为何使用的号称是“通天家谱”,辈分用字一致,以至于千年不乱?

这只能说他们重视传承,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才让他们的排辈永远都那么规范,不会乱套。

中国从汉朝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王朝,包括元朝和清朝,把儒学当做国学,儒家思想更是处于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

其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后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尊重儒学,感谢孔子给他们提供了驭人之术,甚至亲自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有了这样优秀的前辈,子孙也跟着富贵和荣耀,中国历代王朝规定孔子、孟子、颜渊的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专管祀典、祀产。

到了明朝的时候,对名人后代的照顾范围扩大,曾参的后裔曾质粹,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皇帝下诏,曾氏跻身于"翰林院五经博士"之列。

孔孟两大家族的辈分开始规范,应该是从孔子第五十六代开始的,应该归功于皇帝大人,因为孔孟姓氏的辈分还是皇帝老儿赐予的。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孔姓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专门供孔孟家族起名用。

当时的"公"字辈是孔门第58代。因为孔姓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及五十七代孙孔讷也曾在明初先后袭封衍圣公,所以把他们两个名字当中的"希"和"讷"字的偏旁"言"也加上去,放在前面,共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到了清代,因为跟大清皇帝雍正名讳相同(爱新觉罗·胤禛)"胤"改为"衍";"弘"为了避讳乾隆爷的名字"弘历"改为"宏"。

清圣祖康熙帝继位后,为了把满族装扮成正统,在尊孔上也不甘落后,不遗余力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把尊孔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南巡山东曲阜,专程拜谒了孔庙。

在拜访期间,大笔一挥,向孔家后人御赐孔姓"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四句20字定辈序,这下孔氏一下子可有起名的资源了,几个世纪都不会为起名发愁了。

因曾子、颜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还为孔子的思想的发扬广大做出过突出贡献,也一并被康熙他老人家拥有特权,可以在起名的时候用那20个字。

于是,孔姓从第 61派、 颜姓第 62派、曾姓第63派、孟姓从第64派启用"宏"字辈。此后,孔、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字派谱,辈份进入规范,全球范围得到统一。

到了乾隆时期,皇帝对儒家思想推崇到了作秀的地步,老人家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御赐十个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朝廷发出红头文件,凡孔、曾、颜、孟家族后裔都必须按大清***御赐的20字取名,不然的话就被开除出本姓,"四姓"家谱从此成为"通天族谱"。

1920年,眼见前面的二十字辈分经过二百多年的轮回,再不更新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北洋政府又批准公布了二十个字为几大家族姓的起名依据:"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但实际上,颜姓并没有使用御赐的字,因为颜家与孔家是表亲关系,这样皇帝另外御赐一套传世字辈。

颜氏自六十一世起为:公重从嗣胤,伯光绍懋崇。怀士锡振承,景世廷秉培。克建永沛昭,启裕显兆守。

除此之外,江南谢姓、钱姓,以及湖南曾姓,后人的排辈也比较正规。

总之,越是名门望族,后代名人越多,对辈分就越讲究,取名的时候就比较规范,不会乱套。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故杨氏没有。

孔孟为什么是一家?

都儒家学派的

请问:‘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

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

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

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

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著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

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 批准

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子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敏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孔孟曾颜"是一家

孔府为什么叫做天下第一家

孔府是比当朝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相传乾隆有个女儿,是孝圣贤皇后所生,对他十分钟爱。这位公主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黑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把公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在当朝中,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只有孔府。因为,衍圣公是一品官,列文臣之首。衍圣公可以在皇宫的御道上和皇帝并行,在紫禁城骑马,这都是别的王公贵族所没有的荣耀。皇帝到曲阜后,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因此,乾隆就将女儿嫁给了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 孔府是比历朝历代皇帝家更尊贵的人家。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贵族,孔府却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大贵族。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祠君”,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唐玄宗将孔子三十五代孙孔燧之提升为\“文宣文”,宋仁宗为了使圣裔繁衍,世袭不断,将\“文宣文”改为\“衍圣公”。从明代开始,\“衍圣公”由三品官升为一品官,列文臣之首。 因为孔府是历朝历代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更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尊贵人家,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他的学说,却带给了后人两千多年的荣华富贵。

孔孟为什么不分家

因为孔孟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有一定的传承性,所以不必要分开

孔孟颜曾的后人里,现代有名人么

北洋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按行辈起孟氏家谱行辈

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 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56~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希”至“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故有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孟颜曾四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四姓之一,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著华人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天下姓孔的是一家吗?

不是的 首先 是孔子制定的家谱 但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姓孔的了

其次 当时有很多在孔府打杂的 他们背赐予姓孔了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没有辈分 称为外孔 你所接触的如果有辈分的 就是内孔了 是孔子的后代

孔孟故里是什么地方

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

孔子故居,位于山东省曲阜市,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有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有世界延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千米多,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其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宝殿;孔府占地约180亩,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内存中国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文书档案近30万件。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现有文物景点103处。

孟子出生地,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北的凫村内,孟母林之西。元代曾加修复,现有孟子故里坊、孟子故宅、孟母泉、孟母井、孟母池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孟同为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强调仁礼或仁政、德治、民本;没有被统治者采纳。(5分)发展:①吸收佛道思想;②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③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④强调个人的修养;⑤更加重视儒家经典(任意三点即5分)

“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

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邑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孔孟颜曾四姓因何拥有共同家谱是哪朝皇帝封的端木等是怎样加入通谱的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该四姓后人的现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孔门第五十六代开始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明末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的辈是孔门第八十三代“念”字辈。因此,不少孔孟等四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有待指出的是:这并非是孔、孟、颜、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颜曾后裔行辈的顺序的。现家谱如下: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上述四姓族谱,据说“卜”姓亦遵照之。卜商为卜姓始祖。不过,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四圣。

说到四姓该族谱,尤以“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而耳熟能详。在当代四姓的族人中,许多人都会当做家谱来背诵。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说这是孔孟两大家的家谱,也有些人说这是孔孟颜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谱。

严格的讲,这些表明辈分的名子开头“字”不是家谱,家谱是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近来,历年清明节至,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孔子后裔必然在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祭奠了共同的祖先——孔子,子孙们依次向一世主孔子深深鞠躬行礼、敬献花蓝,并诵读祭文。之后又分别来到二世祖墓、三世祖墓、中兴祖孔仁玉墓和远代诸墓望祭之坛前,按照释奠先祖“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了传统释奠祭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属于“秋祭”。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如今的春季祭孔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举行。曲阜的孔氏家族墓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据悉,目前,孔子后代有三百多万人,至今已繁衍八十多代。其中,曲阜的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23万!

孔子家族嫡长孙(第四十六代)自>>

孔氏家谱行辈一共有多少

孔氏家谱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行辈: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