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宋纪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宋纪·宋纪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宋纪·宋纪十四

毕沅

起著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三月,凡一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

春,正月, 己未朔,不受朝,群臣诣合拜表称贺。

庚申,辽主如华林天柱。

丙寅,以大理评事钜野王禹偁为右拾遗,华阳罗处约为著作佐郎,并直史馆,赐绯;旧止赐涂金带,特命以文犀带宠之。禹偁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乙亥,飨先农于东郊,以后稷配,遂耕籍田。始三推,有司奏礼毕,帝曰:“朕志在劝农,恨不能终千亩,岂止以三推为限!”耕数十步,侍臣固请,乃止。这,御乾元门,大赦,改元。民年七十以上有德行为乡里所宗者,赐爵一级。丙子,上作《东郊籍田诗》赐近臣。

乙酉,禁用酷刑。

帝以补阙、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

庚子,以李昉为尚书右仆射,罢政事。先是有佣书人翟颖者,性险诞,与知制诰胡旦狎。旦为作大言,使颖上之,且改颖名曰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于是击登闻鼓,讼昉身任元宰,属北方多警,不忧边思职,但赋诗饮酒并置女乐等事。帝以方讲籍田,稍容忍之。至是召翰林学士贾黄中草制罢昉相,且令切责之。黄中言:“仆射师长百僚,旧宰相之任,今自工部尚书而迁是职,非黜责之义也。若以文昌务简,均劳逸为辞,庶几得体。”帝然之。昉和厚多恕,在位小心醇谨。每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却,已而擢用;或不足用,辄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昉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以赵普为太保兼侍中,参知政事吕蒙正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并同平章事。帝谕普曰:“卿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重自骄,但能谨赏罚,弭爱憎,军国何忧不治!”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不结党与,遇事敢言,每论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故与普俱命,藉普旧德为之表率也。蒙正晚出,骤进与普同位,普甚推许之。

开封尹陈王元僖进封许王,韩王元侃进封襄王,冀王元份进封越王。帝手诏戒元僖等曰:“汝等生长深宫,须克己励精,听卑纳谏。每著一衣,则闵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慎勿恣其喜怒。朕每礼接群臣以求启沃,汝等当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守富贵而保令终。先贤有言曰:‘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赋。’此不可以不察也!”

钱俶改封邓王。

甲辰,置建宁军于建州。

丙午,诏:“诸道民有艰食者,所在发廪赈之。”

赵普再入相,方立班宣制,工部侍郎、同知京朝官考课雷德骧闻之,手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又请对,具陈所以。帝勉谕良久,且曰:“卿第去,朕终保全卿。”德骧固请不已,壬子,罢知京朝官考课,仍奉朝请,特赐白金三十两以慰其心。

辽南京副部署奚王寿宁怙权,挝无罪人李浩至死,有司议贵,请贷寿宁罪,令出钱赡浩家,从之。

甲寅,辽大同军节度使、同平章政事刘景致仕。景事穆宗,数进谠言,景宗亦奖其忠实,子孙贵显于辽。

是月,以李继捧为感德军节度使。

三月,甲子,下诏申儆官吏,求直言。

帝尝谓户部使李维清曰:“朕读《贾谊传》,夜分不倦。谊当汉文时,天下治平,指论时事,至云太息、痛哭,盖欲感动人主,不避触鳞,真忠臣明国体者也。今廷臣有似此人者否?”维清曰:“陛下若于言事中理者赐以奖擢,即不知忌讳者亦与优容,则贾谊之流复出矣。”

枢密副使赵昌言,与盐铁副使陈象舆厚善;度支副使董俨,知制诰胡旦,皆昌言同年生;右正言梁颢,尝在大名幕下;故四人者日夕会昌言第,京师语曰:“陈三更,董半夜。”翟马周既讼罢李昉,与旦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及历举所善十数人皆公辅器,昌言内为之助;人多识其辞气,皆旦所为也。昉既坐黜,赵普秉政,深疾之。开封尹许王元僖廉得其事,白帝,捕马周系狱,穷治之,具伏。帝怒,诏决杖流海岛。甲戌,责昌言为崇信节度行军司马,象舆复州团练副使,俨海州、旦坊州、颢虢州司户参军。

帝待昌言厚,垂欲相之,会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难制,因是请加诛殛。昌言既贬官,普又请行后命,帝不许,乃止。普始为节度使,贻书台阁,体式皆如申状,得者必封还之,独象舆不却;普谓其慢己,故与旦、颢皆被重谴。

初,侯莫陈利用卖药京城,多变幻之术,眩惑闾里。枢密承旨陈从信闻于帝,即日召见,试其术,颇验,即授殿直,骤加恩遇,累迁至陈州团练使,遂恣横无复畏惮,至于居处服玩,皆僭乘舆宫殿之制。依附者颇获荐用,士君子畏其党而不敢言。至是赵普廉得其专杀人及它不法事,尽于帝前发之。乃遣近臣就按,利用具伏;乙亥,诏除名,流商州,仍籍其家。俄诏还之,普恐其再用,使殿中丞窦諲复告其不逊之状。又,京西转运使宋沆籍利用家,获书数纸,言皆指斥切害,悉以闻。普因劝帝曰:“利用罪大责轻,未塞天下望,存之何益!”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戮于商州。既而复遣使驰传贷其死,使者至新安,马镟泞而踣,及出泞,易马至商州,已磔于市矣。闻者快之。

夏,四月,乙未,辽主如南京。丁酉,韩德让从太后观击鞠,瑚哩实突德让坠马,太后怒,立命斩之。

加静海节度使黎桓检校太尉。

五月,辛酉,置秘阁于崇文院,分三馆书万余卷实其中。命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佞无自人。朕无它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等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

癸亥,辽南府宰相耶律沙卒。沙数将兵,太后尝召赐几杖以优其老,至是卒。

朝廷数以敕书招谕李继迁,继迁终不肯降,益侵益边境。赵普建议,欲复委李继捧以夏台故地,令图之。继捧时为感德节度使,即召赴阙,壬申,授定难节度使,赐国姓,改名保忠,所管五州钱帛、刍粟、田园等并赐之。壬午,保忠辞之镇,锡赉甚厚,命右卫第二军都虞候王杲送之。及还,保忠以土物为赆,杲拒而不纳,帝知之,赐白金百两。

闰月,己丑,以襄州衙内都虞候赵承煦为六宅使。承煦,普次子也。普再入相,未始为求官,帝特命之。普尝戒其子弟曰:“吾本书生,偶逢昌运,受宠逾分,固当以身许国,私家之事,吾无预焉。尔等宜各勉励,勿重吾过。”

近制,宰相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散阶;吕蒙正固让,止授六品京官。自是为例。

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秦、汉以后,不复赐民爵,自籍田礼成,始复赐焉。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白知贡举,放进士程宿以下二十八人、诸科百人。榜既出,谤议蜂起,或击登闻鼓求别试。帝意其遗才,壬寅,覆试下第人于崇政殿,得进士马国祥以下及诸科凡七百人。谓枢密副使张宏曰:“朕亲选贡士,人无弃材。卿与吕蒙正等曩者颇为大臣所沮,非朕独断,则不及此矣。”宏顿首谢。

旧制,锁院,给左藏库十万以资费用。是岁,诏改支尚书祠部钱,仍倍其数。

先是开封府发解,如诸州之制,皆府官专其事。是秋,以府事繁剧,始别敕朝臣主之,定名讫,送府发解如式。

御史中丞尝劾奏开封尹许王元僖,元僖不平,诉于帝曰:“臣天子儿,以犯中丞故被鞫,愿赐宽宥。”帝曰:“此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汝为开封府尹,可不奉法邪?”论罚如式。

六月,丙辰朔,右领军卫大将军陈廷山以谋反伏诛。

复以湖南为武安军节度。

帝既擢马国祥等,犹恐遗材,复命右正言王世则等召下第进士及诸科于武成王庙重试,得合格数百人。丁丑,上覆试诗赋,又得进士叶齐以下三十一人,诸科八十九人,并赐及第。

秋,七月,戊戌,帝谓赵普曰:“卿耆年触热,固应不易。自今长春殿对罢,宜即归私第颐养,候稍凉乃赴中书视事。”

丙午,除西川诸州盐禁。

八月,甲子,以宣徽南院使郭守文充镇州路都部署。

戊寅,武胜节度使邓王钱俶卒,辍视朝七日,追封秦国王,谥忠懿,命中使护丧事,葬洛阳。俶任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四十年,为元帅三十五年,穷极富贵,福履之盛,近代无比。

庚辰,幸国子监,诏博士李觉讲《周易》之《泰卦》,觉为别坐,从臣皆列坐。觉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帝甚悦,特赐帛百匹。

丁酉,辽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命从臣分朋双陆以尽欢。

是月,凤皇见广州清远县合欢树,树下生芝三本。

九月,乙酉朔,以李继隆为定州都部署。

签署枢密院事杨守一卒。守一本晋邸涓人,无它材能,以告廷美阴事,致位通显。赠太尉。

丁未,秘书监李至言:“著作局撰告飨宗庙及诸祠祭祝文称尊号,唐惟《开元礼》有之,稽古者以为非礼。请举旧典,飨宗庙称嗣皇帝臣某,诸祠称皇帝。”从之。

庚戌,辽主次涿州,射帛书谕城中降,不从。乙卯,辽师四面攻之,城破,乃降,因抚其众。驸马萧勤德、大师萧达兰皆中流矢,勤德载辽主车中以归。镟闻南师退,遣耶律色珍等追击,大败之。冬,十月,戊午,辽师破沙堆驿。庚午,以降军分置七指挥,号归圣军。行军参谋马得臣言:“谕降宋军,恐终不为用,请放还。”辽主不允。辛巳,奚王寿宁败南师于益津关。癸未,进军长城口,定州守将李兴击之,为耶律休格所败。

帝谓侍臣曰:“朕每念古人禽荒之戒,自今除有司顺时行礼之外,更不于近甸游猎。”五坊鹰犬,悉解放之,诏天下勿复来献。

以右谏议大夫樊知古为河北东、西路都转动使。都转动使自知古始。知古即若水,帝为改名焉。

十一月,甲申朔,辽主令诸军备攻具,庚寅,自将攻长城口,四面齐进。将士溃围南走,耶律色珍招之,不降,辽主与韩德让邀击之,斩获殆尽。甲午,拔满城。戊戌,下祁州,纵兵大掠。己亥,拔新乐。庚子,破小狼山寨。辽师至唐河北,诸将欲以诏书从事,坚壁清野勿与战,定州监军袁继忠曰:“敌骑在近,城中屯重兵而不能翦灭,令长驱深入,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敌矣!”辞气忼慨,众皆服。中黄门林延寿等五人犹执诏书止之,都部署李继隆曰:“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乃与继忠出兵拒战。先是易州静塞骑兵尤骁果,继隆取以隶麾下,留其妻子城中。继忠言于继隆曰:“此精卒,止可令守城,万一寇至,城中谁与捍敌!”继隆不从。既而辽师果至,易州遂陷,卒妻子皆为所掠。继隆欲以卒分隶诸军,继忠曰:“不可,但奏升其军额,优以廪给,使之尽节可也。”继隆从其言,众皆感悦,继隆因乞之隶麾下。至是摧锋先入,辽师大溃,追击至曹河。捷闻,降玺书褒答,赐予甚厚。

十二月,辛未,以李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

国子博士李觉上言曰:“夫冀北、燕、代,马之所生也。制敌之用,实资骑兵为急。议者以为欲国之多马,在啖边人以利,使重译而至。然市马之费岁益而厩牧之数不加者,盖失其生息之理也。且边人畜牧转徙,驰逐水草。腾驹游牝,顺其物性,由是浸以蕃滋。暨乎市易之马,至于中国,则絷之维之,饲以枯稿,离析牝牡,制其生性,玄黄虺隤,因而减耗,宜然矣。今军伍中牝马甚多,而孳息之数尤鲜者,何也?皆云官给秣饲之费不充,又马多产则羸弱,驹能食则侵其刍粟,马母愈瘠,养马之卒,有罪无利,是以驹子生乃驱令嗅灰而死。其后官司知有此蠹,于是议及养驹之卒,量给赏缗,其如所赐无几而尚习前弊。今窃量国家所市边马,直之少者,匹不下二十千,往来支给赐与,复在数外,是贵市于边地而贱弃于中国,非理之得也。国家纵未暇别择牝马以分畜牧,宜且减市马之半直,赐畜驹之将卒,增为月给,俟其后纳马即止焉,则是货不出国而马有滋也。大率牝马二万而驹收其半,亦可岁获万匹,况复牝又生驹,十数年间,马必倍矣。昔猗顿穷士也,陶朱公教以畜五牜字,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间,其息无算,况以天下之马而生息乎!”帝览而嘉之。

著作郎直史馆罗处约上疏曰:“窃闻省中上言,欲于三司之中复置判官十二员,兼领其职,各司其局。臣伏以三司之制非古也,盖唐朝中叶之后,兵寇相仍,以赋调筦榷之所出,故自尚书省分三司以董之。然蠹弊相沿,为日久矣。以臣管窥,莫若复尚书都省故事,其尚书丞、郎、正郎、员外郎、主事、令史之属,请依六典旧仪,以今三司钱刀、粟、帛、筦榷、度支之事,均在二十四司。如此,则各有司存,可以责其集事。今则仓部、金部,安能知储廪、帑藏之盈虚;司田、司川,孰能知屯役、河渠之远近!有名无实,积习生常,堆案盈几之籍,何尝能省览之乎!若复于三司之中更分置僚属,则愈失其本原矣。”

是岁,少府监上言:“本监配役人郭冕等皆任京朝官,会赦,请叙用。”帝曰:“此皆赃贿,止可免其居作,不可复齿朝行。”

辽初置贡举,放高第一人。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

春,正月,癸巳,诏文武群臣各陈备边之策。

是日,辽主谕诸军趋易州;癸卯,攻城。满城出师来援,为辽铁林军击退,指挥使被擒者五人。甲辰,辽师齐进,东京骑将夏贞显之子仙寿先登,易州遂破,刺史刘墀降于辽。守陴将士南走,辽主帅师邀之,无得免者。即以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迁易州军民于燕京,授仙寿高州刺史。乙巳,辽主登易州五花楼,抚谕士庶。

户部郎中张洎奏曰:“自幽蓟用兵,累载于兹,其故何哉?盖中国失地利,分兵力,将从中御,士不用命故也。

“中国所恃者,险阻而已。朔塞以南,地形重阻,深山大谷,连亘万里,天地所以限中外也。今自飞狐以东,重关复岭,塞垣巨险,皆为契丹所有;燕蓟以南,平壤千里,无名山大川之阻,此所以失地利而困中国也。国家制御之道,在乎审察利害,举万全之略。今河朔郡县,列壁相望,朝廷不以城邑大小,咸浚隍筑垒,分师而守。及敌骑南驰,长驱深入,咸婴城自固,莫敢出战,敌人莞然自得,出入燕、赵,若践无人之境。及其因利乘便,攻取城壁,国家尝以一邑之众与敌人一国之师,既众寡不侔,亦败亡相继。其故无它,盖分兵之过也。臣请悉聚河朔之兵,于缘边建三大镇,各统十万之众,鼎踞而守;仍环旧城,广创新寨,俾士马便于出入。然后列烽火谨晨夕之候,选精骑为报探之兵,千里之遥,若视掌内,敌之动静,我必先知。仍命亲王出临魏府,控河朔之要,为前军后屏。自余郡县,则选在城丁壮,授以戈甲,俾官军统摄而城守焉。三镇分峙,隐若长城,大军云屯,虎视燕、赵,臣知契丹虽精兵利甲,终不敢越三十万之众南侵贝、冀矣。

“军志曰:‘凡临敌,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闻鼓不进,闻金不止,虽有百万之师,何益于用!’又曰:‘将从中制,兵无选锋者,必败。’臣顷闻涿州之战,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个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闻赏一效用、戮一叛命者。军志曰:“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臣顷闻涿州之战,敌人未至,万弩齐张,敌骑既还,箭如山积。乃知戈戟刀剑,其用皆然,是驱天兵奋空拳而对勍敌也。军志曰:‘三军耳目,在吾旗鼓。’臣顷闻涿州之战,阵场既布,或取索兵仗,或迁移部队,万口传呼,嚣声沸腾,乃至辙乱尘惊,莫知攸往,矢石未交,奇正先乱。军政如此,孰救败亡!军志曰:“凡出师临阵,一夫不用命,则斩一夫,一校不用命,则斩一校,一队不用命,则斩一队。’故穰苴戮庄贾,魏绛戮扬乾,诸葛亮诛马谡,李光弼斩崔众,咸以能举严刑,方成大略。臣请陛下申命元帅,自裨将以下有违犯命令者,并以军法从事。其杀敌将校所得鞍马财货等,悉以与之,仍优加锡赉。严刑以制其命,重赏以诱其心,示金鼓进退之宜,谨三令五申之号,将不中御,众知向方,而不能震大宋之天声者,未之有也!

“又,沿边郡县,久被焚掠,臣乞陛下悉与放免秋夏两税,直俟事宁之日,方仍旧贯。朝廷所失租赋,未及毫芒,且以沮敌人诱掖之谋,慰庶绥怀之望。

“前史有言曰:‘圣人以天下为度,不以私怒而伤公义。’今兵连祸结,当以权济用,请陛下且稍抑至尊,举通和之策,彼若归仁悔过,奉大国之欢盟,结好息民,以宁宇县,固邦家之望也。脱若敌人无厌,贪残是务,屈大邦之命而不从,曲实在彼,我又何咎!臣知天下闺闱妇女亦当为陛下荷戈执戟,效死于战场矣,况六军之人哉!”

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偁奏曰:“备边之策,在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耳。在外者,一曰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请于缘边要害之地为三军以备之,若唐受降城之类。如国家有兵三十万,则每军十万人,使互相救援,责以成功,立功者行赏,无功者明诛。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小臣虽有爱君之名而无爱君之实,边疆涂炭而不尽奏,边民哀苦而不尽言。诚用老臣大僚,往来宣抚,赐以温颜,使尽情无隐,则边事济矣。三曰行间谍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臣风闻契丹中妇人任政,人心不服。宜捐厚利,啖其部长,以离其心。四曰边人自相攻击,中国之利也。今国家西有赵保忠、折御卿为国心腹,宜敕二帅率麟、府、银、夏、绥五州,张其掎角,声言直取胜州,则契丹惧而北保矣。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顷岁吊伐燕蓟,盖以本是汉疆,诚宜收复,而边民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土地,致契丹南牧。陛下宜下哀痛之诏,告谕边民,有得一级者赐之帛,得一马者还其价,得部帅者与之散官。如此,则人百其勇而士一其心。在内者,在省官吏,慎选举,信用大臣,禁止游惰。望陛下少度僧尼,少崇寺观,劝风俗,务田农,则人力强而边用实矣。若军运劳于外,游惰耗于内,人力日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惟陛下熟计之。”帝览奏,深加叹赏,宰相赵普尤器之。

知制诰田锡奏曰:“今之御敌,无先于选将帅;既得将帅,请委任责成,不必降以阵图,不须授之方略,自然因机设变,观衅制宜,无不成功矣。昔赵充国,汉之老将,尚云百闻不如一见。况今委任将帅,而每事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与阵图,依从则未合宜,专断则违上旨,以此制胜,未见其长。伏乞速命宰臣各举良将,并令素有闻望宿旧武臣,自举其能及举所知者。

“臣闻前年出师,命曹彬取幽州,是侯莫陈利用、贺令图之辈荧惑圣聪,而李昉等不知。去年招置义军,札配军分,赵普等亦不知。夫宰相非才,则罢之可也。宰相可任,岂有议边陲,发师旅,而不使与闻者哉!语云:‘偏信生奸,独任成乱。’利用、令图等既误陛下机宜于前,无令似此二人者复误陛下机宜于后。

“兵书曰:‘事莫密于间,赏莫重于间。’契丹自有诸国,未审陛下曾探得凡有几国与之为仇?若悉知之,可以用重赏,行间谍。间谍若行,则契丹自乱;契丹自乱,则边鄙自宁。昔李靖用间,破突厥心腹之人。如汉之陈汤、傅介子之流,则不劳师徒,自然归化。此可以缓陛下忧边之心也。

“凡征发军士,储备粮草,亦宜镇静,勿使喧烦。臣闻去年于户税上折科马草,及官中和买,当买纳未足之间,即有使臣催督,贫下户妇女有行校科者。又闻汴河干浅,欲分南河水添注汴河以通漕道。国家计度何在,而临时一至于此!臣即不知国家军储支得几年,若是无九年之粮,实为无备;若是无三年之粮,实为窘急。若不窘急,何以科校妇女而纳草,添注河水而漕运也?

“昔吴起为将,为士卒吮痈。霍去病为将,汉帝欲为治第,去病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今之将帅,有如吴起、霍去病否?若以臣见,即将帅实无其人。将帅非才,即无威名,何以使敌人望风而惧!

“以臣所见,小事不劳陛下用心;若以社稷之大计,为子孙之远图,则在乎举大略,求将相,务帝王之大体也。设如人欲理身,先理心,心无邪则身自正;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则外自安。臣谓边上动,由朝廷动之,边上静,由朝廷静之。任贤相于内,则纪纲正;委良将于外,则边鄙安矣。”

改军头司为御前忠佐军头司,引见司为御前忠佐引见司。

二月,壬子朔,命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以陈恕等为营田使。

下诏罪己。

辽主御元和殿,受百官贺。以元日在营中,至是战捷,还南京补行礼。

癸丑,诏:“平塞、天威、平定、威虏、静戎、保塞、宁边等军,祁、易、保、定、镇、邢、赵等州民,除雍熙四年正月丙戌诏给复外,更给复二年;霸、代、洺、雄、莫、深等州,平鲁、岢岚军,更给复一年。”

乙卯,辽大飨军士,爵赏有差。枢密使韩德让封楚国王,驸马都尉萧宁远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甲子,辽主命南征所俘、有亲属分隶诸帐者,给官钱赎之,使得相从。

丙寅,辽禁举人匿名飞书谤讪朝政。

戊辰,以国子监为国子学。

是月,作方田。

三月,亲试合格举人,得进士阆中陈尧叟以下一百八十六人,诸科博平孙奭等四百五十人,并赐及第,七十三人同出身。赐宴,始令两制、三馆文臣皆预。赐尧叟等箴一首。越州进士刘少逸者,年十三,中选,既覆试,又别赐御题赋诗数章,授校书郎,令于三馆读书。时中书令史、守当官陈贻庆举《周易》学究及第,既而帝知之,令追夺所授敕牒,释其罪,勒归本局,禁吏人应举。

时有进士十七人挈家归于辽,辽主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余授县主簿、尉。

丁亥,辽命知易州赵质收战亡士卒骸骨,筑京观。戊子,赐裕悦宋国王耶律休格红珠筋线,命入内神帐行再生礼,太后赐物甚厚。辽制,惟帝及太后行再生礼,休格得行之,异数也。

己丑,辽免云州逋赋。

丙申,辽开奇峰路,通易州市。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朋友我把整篇译文发你参考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时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发动战争,人民疲敝。赵普的父亲赵率领全族人迁居常山,又迁居河南洛阳。赵普为人忠厚,寡言少语,镇阳豪门大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

  周显德初年,永兴军节度刘词征召他为从事,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周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攻下滁州,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宣祖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太祖曾经与他交谈,觉得他很不寻常。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律当被斩,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太祖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太祖领任同州节度时,征召他为推官;太祖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掌书记。

  太祖北征到陈桥,酒后醉卧帐中,众军推戴他做皇帝,赵普与太宗开门进去告诉他。太祖呵欠着伸展四肢慢慢起床,而众军披甲带刃,喧哗着拥挤在旗帜下。太祖受禅即位后,因为辅佐有功,赵普被封为右谏议大夫,充任枢密直学士。

  太祖亲自征伐李筠,命令赵普与吕馀庆留守京师,赵普愿跟从太祖出征,太祖笑着说“:你能够胜任战事吗?”赵普随从太祖平定上党,迁升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朝廷赐给他住宅一栋。建隆三年(962),任命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乾德二年(964),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被罢,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赵普以此为由上奏太祖,太祖说“: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赵普说:“这是有关部门官吏的职责而已,不是帝王做的事。”太祖命令翰林学士讲求旧制,窦仪说:“现在皇弟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正是宰相的职任。”太祖下令签署权赐给赵普。赵普任宰相后,皇上把他看作左右手,事情无论大小,都向他咨询以后决断。当时,赵普兼任监修国史。太祖命令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以辅助赵普,不能宣布皇帝的诏谕,位次列在宰相之后,不掌印,不参预上奏议事,朝会时不领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原先,宰相副署敕令,都用内制,赵普任宰相后只有敕,不是原来的典章制度。

  太祖常常便装出行经过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不敢随便穿戴。一天,傍晚时下大雪,赵普以为皇帝不会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皇帝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皇帝说“:已经约好晋王了。”一会儿后太宗来到,赵普铺设厚垫子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红的炉火上烧肉吃。赵普的妻子敬酒,皇帝称她为嫂。于是与赵普商议攻伐太原。赵普说:“太原地当西、北二面,太原如果攻下,则我国须单独抵挡这两面,不如等削平诸国以后,则太原这一弹丸黑子之地,能够哪里逃得掉呢?”皇帝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地来试试你罢了。”

  五年(967)春季,朝廷给赵普加官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不久,赵普遭母丧,守丧制未毕,太祖诏令起用赵普处理政事。于是他劝皇帝派遣使者分赴诸道,征发丁壮编好名册送到京师,以备守卫之兵;各州设置通判一官,主管钱粮。从此军队和武器都很精锐,府库充实。

  开宝二年(969)冬天,赵普有病,皇帝到中书省来看望。三年(970)春天,皇帝又到他家里慰问他,赏赐加倍。六年(973),皇帝又到他家。当时钱王亻叔派人送书信给赵普,还送来十瓶海物,赵普把瓶子放在廊房下。适逢皇帝来到,匆忙之间来不及掩藏,皇帝问是什么东西,赵普以实情回答。皇上说:“海物一定很好。”就命令开启瓶子,一看,都是瓜子金。赵普惶恐叩头谢罪说“:臣没有开启书信,实在不知。”皇帝叹道:“受之无妨,他们认为国家政事都由你一个书生处决罢了!”

  赵普执政很专断,朝廷大臣多忌恨他。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秦、陇二地的大树木,赵普曾经派亲近的小吏到市场上购买木材,编大筏运至京师造住房,小吏于是偷取大木材,冒称赵普在京师附近鬻卖。权三司使赵王比查访知道告诉皇上。太祖大怒,下令追夺班位,准备下诏驱逐赵普,幸得王溥上奏解救。

  旧制,宰相、枢密使每次在长春殿等候召问,一起在庐中等候;皇上听说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为妻,于是命令他们分开等候。赵普又用空闲地私自换取皇家菜地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又经营客店谋利。卢多逊任翰林学士,趁着皇上召见时多次攻击赵普的短处。正好雷有邻敲响登闻鼓,告发堂后官胡赞、李可度受贿枉法以及刘伟伪造代理官职文书而得官,王洞曾经收受李可度的贿赂,赵孚除授西川官却称病不到任,都受到赵普的庇护。太祖大怒,下令御史府审查讯问,他们都受到处罚。任命雷有邻为秘书省正字。太祖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与赵普交替掌印、领班、奏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不久,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初期进入朝廷,改任太子少保,迁升为太子太保。常被卢多逊诋毁,在朝廷任官几年,郁郁不得志。遇到柴禹锡、赵等人告发秦王廷美骄奢恣肆,将会发生阴谋。太祖召问,赵普表示希望在机要部门来观察事变,退朝后又上书太宗,自陈参预知道太祖、昭宪皇太后临终顾托之事,言辞非常恳切。太宗感动醒悟,召赵普加以慰谕。不久任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为梁国公。原先,秦王赵廷美位次在宰相之上,到这时,因为赵普是勋旧大臣,又任宰相,秦王上表请求位次在赵普之下,太宗听从了。到涪陵事败,卢多逊迁往南方,都是赵普的功劳。

  八年(983),外调任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皇帝作诗给他饯别,赵普捧诗而哭说“:陛下赐臣诗,应当刻石,与臣朽骨一并葬在地下。”皇帝被他感动了。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赵普对国家有功,朕先前与他同游,现在牙齿头发都衰落了,不能用枢务政事烦扰他,选择善地来安置他,因此作诗篇来表达我的本意。赵普感激得哭泣流涕,朕也为之泪下。”宋琪回答说:“昨天赵普到中书省,手拿御诗哭泣,对我说:‘此生余年,无法报答皇上,希望来世能为皇上效犬马之力。’臣昨天听到赵普的话,今天又听到皇上的宣谕,君臣之间善始善终的情份,可以说是两全啊!”

  雍熙三年(986)春天,大军征讨幽蓟,很长时间没有获胜回师,赵普上手疏谏阻皇上说:

  “我看今年春天出师征讨,将要收复关外,多次听见克敌的捷报,深感痛快。但是时间消逝,转眼又到炎夏季节,军事一天天繁忙,战争没有停息,军队疲劳而耗费钱财,实在无益。

  “我认为陛下自从平定太原以来,闽、浙归顺,统一中国,大振英名,十年之间,就传遍天下,远方的人不归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不足介意。我个人考虑奸邪谄媚的人,蒙蔽皇上的聪明睿智,以致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陷入深不可测的境地。臣遍读典籍,很知道些以往的事,我认为汉武帝时主父偃、徐乐、严安的上书及唐朝宰相姚崇上书唐明皇十件事,都是忠言至论,可以实行。希望陛下万忙之中,有幸读一读,过失并不深远,即使后悔也来得及追回。

  “臣以为大发骁勇善战的雄兵,动辄使用百万军队,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又听说战争是件危险的事,难以保证一定获胜;战争是凶器,最戒忌的是不测。关系很大,不能不三思。我又听说上古圣人,心不固执,理贵变通。前人的书上有‘兵久生变’的话,实在值得考虑,如果改变迟缓计划,会失去机遇。十天半月过去,时间就到了秋季,北边转入秋凉,弓弩强劲,战马肥壮,我军久困,考虑到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挥谋划。臣刚刚蒙皇上宠爱驻守地方,哪里敢妄言阻止军队。因为臣年岁已老,剩余的时间不多,报答国家和皇帝的恩情,正是这个时候。希望迅速颁发诏令回师,不能轻视敌人。

  “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皇上。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身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将来会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奸邪谄媚之徒,以为契丹皇帝年少而国事繁多,所以诉诸武力,恰好迎合陛下的意思。陛下以祸为乐,求功心切,以为万全之策,臣认为万万不可。希望陛下审察虚实,追究妄谬,惩治奸臣误国之罪,停止伐燕军队的行动。不仅可以从困难中振兴国家,而且可因纳谏而成为圣人。古人曾经说过尸谏的事,老臣没有死掉,哪能为了安身保位而当面阿谀不进谏呢?”

  皇帝赐给他手书的诏令说:

  “朕原来部署军队选择将领,只令曹彬、米信等人驻守雄、霸二地,贮积粮食带着兵器来声张军威。等一两个月山后平定后,潘美、田重进等人合兵进讨,直到幽州,然后控制险要之地,恢复原来的疆土,这是朕的志向。无奈将领们不遵照原来的谋划算计,各持己见,率领十万军队出塞远征,迅速攻取契丹的郡县,又返师来领辎重,往复弊劳,被辽人袭击,这个责任在于主将。

  “况且朕继承百王的事业,刚刚使天下稍稍太平,考虑人民苦于边患,将以救民于水火,并非想黩武穷兵,卿应当是知道的。疆场上的事,已经作好部署,卿不必为此忧虑。卿是国家的元勋大臣,忠言苦口,三次上奏,忠心实在可嘉。”

  赵普上表谢说:

  “昨天因为军队久驻塞外,没有能够恢复故土,慢慢又到了炎夏季节,事势危险急迫,就上书陈述妄见,等待皇上宣谕。陛下特别体察忠诚,亲笔书写翰章,秘密宣谕皇帝圣谋。我个人认为兴师伐罪,诚信为上策,将帅如果能遵守已有的谋算,一定可以平定。正因为将帅们没有按照皇上的意志行事,导致事败。现在既然边疆已有防备,哪里还需要忧虑?况且陛下登极十年,使基业兴隆,没有一件事失当,只见国家安宁。陛下应当端身拱手,保养精神,清静心志,自然可以上继九皇,下观五帝。哪里需要穷兵黩武,与契丹一较胜负呢?”臣历来缺乏壮志,况且人已衰老,虽然没有功劳可以夸耀,但愿意竭尽忠纯之心。”

  观者都赞许他的忠诚。四年(987),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从梁国公改封为许国公。遇到皇上下诏亲自耕种籍田,赵普上表请求入见,言辞非常恳切。皇上诚恳地对宰相说:“赵普是开国元勋,朕所尊重礼敬的人,应当听从他的请求。”赵普来到后,皇上对他再三慰抚,赵普感激得呜咽泪下。

  陈王元僖上书皇帝说:

  “臣见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唐明皇有姚崇、宋王景、魏知古,都被任为宰相,把他们当作心腹,才成就帝王之道,普济天下,宗祀延续,史书记载彰明,确实由于用人得当所至啊!现在陛下统治天下,操劳政事,勤于政务,心里想着百姓。遍考先前帝王,确实没有可以谦让的,但宰相的任用,比不上以往的贤臣。况且治理国家在于任用人才,任用人才在于公正,公正之道首先在于赏罚,这是执政的大事。如果赏罚不当,忠奸不分,朝廷的纲纪,就会渐渐导致紊乱。必须由公正之人出任宰相,正直敢言,以分辨得失,然后常伦有道,按次第叙录功劳,处理政事自然得宜。

  “我认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身为开国元老,参谋政事,深沉有见识,不妄希求恩宠来保全禄位,不循私人之情来邀取名望,这真是圣明的良臣啊!我听说逢迎弄巧的人,结党营私,大造舆论,厌恶攻击正直之人,恨不得将正直大臣斥逐远方,以快其心,为什么呢?因为恐怕陛下再次启用赵普啊。但是公正之人,都希望陛下再次以政事重用赵普,让他以治国的道理开导皇上,帮助皇上教化百姓。国家有重大政事,让他谋划;朝廷有重大措施,让他实施;各地事情没有察明的,让他查明;各方计策没有献上的,让他代为传达。任官以才,就没有窃取禄位的,统治有道就没有苟且容让的。贤明和愚钝加以分辨,宝玉和石头不同对待,应当使那些勾结成朋党而扩张声名权势的人气焰完结,玩弄巧佞而拉帮结派的人道路堵塞。隐退废罢的贤人得到进用,名儒善行的人才得以彰显,大政哪里还怕不能兴举,百姓哪里能不富裕,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达到清静之治。臣知识考虑浅薄,出言鲁莽直率。希望陛下采纳众议,审察事势,如果用人得当,实在是国家的幸福。”

  皇帝亲耕农田礼仪完毕后,太宗想任用吕蒙正为宰相,因为他是新提升的人,借赵普原来的品行作为他的表率,颁册任命赵普为太保兼侍中。皇帝对赵普说“:卿是国家的勋旧大臣,朕所倚靠的人,古人常以其君不如尧、舜为耻,卿应当考虑啊!”赵普叩头拜谢。

  当时枢密副使赵昌言与胡旦、陈象舆、董俨、梁颢等人非常相好。正好胡旦命翟马周上书言事,毁谤时政,赵普很嫉恨他们,上奏流放马周,黜除昌言等人。郑州团练使陈利用骄纵恣肆过度,很不守法,赵普查访得知,把他的事详细写出上奏皇上,利用因罪流放商州,赵普再三请求诛杀他。赵普嫉恨坏人,刚强正直达到这样的程度。

  李继迁侵扰边境,赵普建议让赵保忠重新管理夏台故地。皇上于是命令他趁机图谋李继迁。赵保忠反而与李继迁同谋制造边患,当时舆论归咎于赵普,同僚们很想窥伺间隙图谋赵普,赵普不能一个人决断。

  旧制,宰相于未时退朝归家,这一年非常炎热,特地准许赵普夏中至午时归家。第二年(988),免除赵普朝见的礼节,只是每天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就召见他问对。这年冬天,赵普病倒请求休假,皇帝多次到他家看望他,赏赐加倍。赵普于是声称病重,三次上表请求罢官,皇上勉强依从,任命赵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仍旧兼任太保兼中书令。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皇上赐他手写诏书说“:开国旧勋,只有你一个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赵普捧着手诏哭泣,于是请求带病与皇上面谈,皇上赐座与他面谈很久,多谈论国家大事,皇上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赵普即将出发,皇帝来到他家。

  淳化三年(992)春天,因年老久病,赵普命留守通判刘昌言送呈上表请求罢仕,朝廷使者驾驿站车马来慰问,共三次上表请求罢仕。皇上任命他为太师,封为魏国公,赐给宰相俸禄,让他养病,等到有一天能到朝廷,仍派遣赵普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持诏书赐给他。又专门派遣使者赐给赵普诏书说“:卿前段时间得了小病,恳求致仕,朕委以居守的重任,怕打扰老臣,我把你当老师看待,特下表尊重贤臣。等你病愈,就来与朕相见。现在赐给你羊酒如别录,卿应当保养精神,注意医药,加强饮食,以不负朕眷念的心意。”七月,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去世的前一年,赵普生日这天,皇上派遣他的儿子承宗持器币、鞍马来赐给他。承宗完成使命后,不久去世。第二年,赵普已罢中书令一职。按旧制,没有生辰之日的赏赐,皇上特地派遣赵普的侄女婿左正言、直昭文馆张秉赐给他礼物。赵普听说后,追悼承宗,张秉还未到时赵普病已很重。在此之前,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宫祈祷,神仙降语说:“赵普,宋朝忠臣,长期患病,也有冤累。”甄潜回来后,赵普急忙脱下官帽,到中庭受听神言,哭泣流涕,这天傍晚就去世。

  皇上听说赵普死讯非常悲痛。对亲近的大臣说:“赵普奉事先帝,与朕是故旧之交,能决断大事。以前与朕有不愉快之处,大家都知道。朕登位以来,每次都以优厚礼遇待他,赵普也倾其所能为朕效力,对国家尽忠,真是国家大臣啊!朕很痛惜他的死。”于是泪流,左右大臣深为感动。罢朝五天,为赵普出次发哀。赠尚书令,追封为真定王,赐谥号为忠献。皇上撰写神道碑铭文,亲自用八分书书体书写赐给他家。派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之职,护送丧事,赐绢布五百匹,米面各五百石。下葬那天,官府设卤簿鼓吹仪式。

  赵普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年,赵普的妻子和氏声称希望当尼姑,太宗再三劝谕她,但不能改变她的志向,赐长女名志愿,号为智果大师;次女名志英,号为智圆大师。

  当初,太祖卑贱,赵普与他交好,到占有天下后,赵普常把太祖卑贱时的不足之处当作话柄谈论。太祖很豁达,对赵普说:“如果在尘世中可以识别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会去寻找啊!”从此赵普不再说这些事。赵普从小就学过处理官府事务,对系统的学问知道不多,当宰相后,太祖劝他多多读书。他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家后,关门闭户打开书柜取出书来,读到很晚。到第二天处理政事,顺利而又流畅。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柜一看,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深沉,胸有城府,虽然常常忌恨刻薄,但能以天下政事为己任。宋初,官居宰相的人大多拘于小节,循规蹈矩,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曾经上奏荐举某人任某官,太祖不予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荐举此人,太祖又不予任用。第三天,赵普又荐举此人,太祖大怒,撕碎奏折扔在地上,赵普神色不改,跪在地上捡起撕碎的奏折回家。以后把碎奏折粘贴连起来,再次像第一次那样上奏。太祖于是醒悟,最终还是任用此人。又有一个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厌恶这个人,不予升迁。赵普坚持请求,太祖怒道:“朕坚决不给他升官,卿又能怎么样呢?”赵普说:“刑罚用来惩处恶人,赏赐用来酬谢功臣,这是古今相通的道理。况且刑罚赏赐是国家的刑罚赏赐,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赏赐,怎么能因为喜怒而专断呢?”太祖更加发怒,起身就走,赵普跟随其后,太祖进入内宫,赵普站在宫门口,很久不离开,最终得到允许。

  太宗听信弭德超的谗言,怀疑曹彬有不轨行为,适值赵普再次为相,赵普替曹彬辩白保证,事情得以澄清。太宗叹道“:朕听断不明,险些误了国事。”当天斥逐弭德超,对待曹彬像往日一样。

  祖吉任郡守干了坏事,事情发觉后被关进牢狱,审察查办,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没有具结。郊礼快要临近,太宗痛恨祖吉贪暴,派中使下令执政官说:“郊赦可以不宽恕祖吉。”赵普上奏说“:干好事的官员抵偿应负的罪责,应当遵照刑律处以死刑。但是国家举行郊祀,德配于天地,祀告于神明,为什么因为祖吉而破坏陛下的赦令呢?”太宗认为他的意见正确,于是停止不赦祖吉的命令。

  真宗咸平初年,追封赵普为韩王。二年(999),下诏说:“已故太师赠尚书令、追封韩王赵普,学识是人间第一,才能高于帝王的辅佐,拥戴兴运,开创鸿图,即使吕望征战之功,萧何指挥谋划之力,都不能超过他。自从辅佐两朝先帝,为官三十余年,赢得朝廷的崇高名望,分担国家重任。正直不阿,从始至终没有污迹,计谋可以再用,遗风如生。应当配享皇庙祀祠,神位永远放在宗庙。在举行盛典的时候,以报答旧勋大臣,让赵普配享太祖庙庭。”

  赵普儿子赵承宗,任羽林大将军,知潭、郓二州,都有良好的从政声望。儿子赵承煦,任成州团练使。赵普两个兄弟:赵固、赵安易。赵固官做到都官郎中

父亲:后蜀高祖孟知祥

母亲:李氏 张太华

贵妃徐氏(花蕊夫人),徐国璋之女

昭容李艳娘 儿子 长子 皇太子孟玄喆

次子 褒王孟玄珏

幼子 遂王孟玄宝 女儿 孟氏,嫁伊审征之子伊崇度

孟氏,嫁韩保正之子韩崇遂

孟氏,嫁赵崇韬之子赵文亮

凤仪公主孟氏,嫁李昊之子李孝连

銮国公主孟氏,嫁毋昭裔之子毋克恭

孟氏,嫁赵普之子赵承煦

宋朝宰相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义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宋纪·宋纪十四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宋纪·宋纪十四 毕沅 起著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三月,凡一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