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6姓正宗始祖都有谁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 。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1 衍派
衍派 青阳衍派和曲江衍派是是否同宗
应该不是,从闽南衍派对应的姓氏来看,曲江是张姓,青阳是蔡姓的
王--太原衍派--开闽传芳
李--陇西衍派- 梧桐衍派
张--清河衍派 曲江衍派
刘--彭城衍派-禄阁传芳
陈--颍川衍派---颍水传芳-飞钱传芳 太邱衍派 玉湖衍派
杨--弘农衍派-印塘衍派-弘农流芳--四知传芳 关西衍派 四知衍派
赵--南阳衍派-天水衍派-夹马传芳
黄--紫云(江夏)衍派-军城传芳(龙溪衍派、金墩衍派) -燕山衍派(福建泉州一带,每年正月十五在丰州都有较大型的祭祖活动)
周、兰--汝南衍派 芦山衍派
吴--延庆衍派---让德传芳-延陵衍派(起源吴延陵季子)
康--京兆传芳
徐--东海传芳
孙--乐安衍派
胡--安定传芳
朱--沛国传芳
高-渤海传芳
林--西河衍派-九牧传芳-九龙衍派-金紫衍派
何--庐江衍派
郭--汾阳衍派
郑--荥阳衍派-荥水衍派
谢--宝树传芳
董--雁门衍派 玉笋传芳 沙堤衍派
萧--八叶传芳 - 兰陵衍派
许--高阳衍派- 太岳传芳 蓬山衍派 西花衍派 瑶林衍派
傅--版筑衍派
沈--吴兴发祥、吴兴衍派、吴兴旧家、吴兴世泽、固始家风、梅山衍派、韩水分支、清苕发祥、清苕世泽、清苕衍派、霅渚家声、三善宗风、梦溪家声。
曾--龙山衍派-三省传芳
吕--渭水流芳
苏--眉山衍派 武功传芳 阜阳传芳 芦山衍派 理学传芳
卢-范阳衍派
蔡--忠惠传芳-济阳衍派 青阳衍派 莆阳衍派 锦亭传芳(锦亭传芳为莆阳衍派的分支) 齐阳传芳 塔江传芳
丁--蚊筑传芳
魏--钜鹿衍派
叶--南阳衍派-沈根传芳
潘--荣阳衍派 荥阳衍派
杜--瀛洲衍派 京兆传芳
戴--琉瑭衍派-谯国传芳
汪-六桂堂传芳—平阳衍派
田--紫荆传芳
姚--吴兴衍派--历山传芳
邹--东鲁名家
熊--江陵衍庆
江--淮阳衍派
侯 --上谷家声
邵--博陵衍派
尹 --天水流芳
易--太原遗风
廖 --新厅衍派
施--浔溪衍派
兰--汝南衍派
邵--博陵衍派
倪--千乘衍派
游--邵安衍派
洪--敦煌衍派
简--范阳衍派
翁--始平衍派
卓--西河衍派
辛--陇西衍派
灯--南阳衍派
童--雁门衍派
丘--河南衍派(忠实传芳)
庄--天水衍派(锦绣传芳)-冠豸传芳
施--钱江衍派
颜--鲁国传芳
柯--瑞鹊传芳
胡--安定传芳
肖--兰陵传芳
饶巫--平阳四弟
雷--冯翊流芳
温--太原世弟
蓝--凤仰中山
严--天水鸿基
凌--冰清流芳
阮-陈留传芳
龚-武陵衍派
什么是“济阳衍派”
据《蔡氏族谱》载:蔡氏出自姬昌姓,周文王姬昌第五子叔度(武王姬发之弟、成王之叔)。武王灭商后封功臣昆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国,传至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济阳柯蔡简讯》第52期亦记:“蔡自叔度始封至为楚所灭,凡二十三代传二十四世,享国计共662年(前1101—447),中绝三年。”先秦时,蔡氏繁衍于河南、河徽一带,秦相蔡泽卒葬陈留,子孙因家焉。”(《蔡氏族谱》)西晋时陈留圉是蔡氏繁衍中心,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郡(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故百家姓列蔡氏郡望为“济阳衍派”。
蔡叔度派下第三十七世蔡勋字君严,汉哀帝时(前6—1),以孝廉为长安邰(今陕西武功县)令,平帝时(公元1—5)为郿令(今陕西郿令),王莽篡汉时拒绝出任太守,携家隐入深山。蔡勋传至第二十八世君智之长子(第十九世)用元,在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从河南固始入闽时,举家迁居闽之泉州,初为同安人,后卜居仙游赤湖蕉溪,遂为莆阳一世祖(莆阳是原兴化军隶,辖兴化、莆田、仙游等三县)。
用元传瑾,瑾传显皇,显皇传恭,恭传琇,琇传襄。蔡襄字君谟生于仙游枫亭东宅,迁居莆田城南蔡宅,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端明殿学士,乾道时赐谥“忠惠”,故莆阳蔡氏灯号为“忠惠传芳”,是褒扬蔡襄忠君惠民之德,先知泉州转知福州,再知泉州。
襄次子房旬之曾孙继守泉州,之侄于宣和间入晋江,历八传至德原开基东石蔡,至三世别为十支(东石十六房蔡:金铺、衍泽、银炉、珠泽、西霞、玉井、前埔、西湖、东埕、松窟埕)。(根据《龙江蔡氏大宗主谱牒》)《蔡氏族谱》又载:襄季子房旻五世孙吉居晋江东石镇开族;旻三世孙咸之曾孙入居晋江(去脉未考);旻子伸八传日新居晋江守墓芦(去脉未考),日烨居晋江容卿(现居石狮),日皋居晋江龙津(今名不明)。又据故老传闻,东石蔡姓来源於泉州东街蔡巷(则菜巷),若此说属实,东石蔡姓就不是蔡襄直系子孙,而是蔡确之后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望识者指正———笔者按)
东石蔡氏子孙后来分居各地,尤以台湾为多。族字行(从十一世起):贻书芳自远树德世尤长崇尚斯承志创垂冀克昌簪缨遗燕翼继述绍仪容万派朝宗委千秋裕后祥。族冠字排行(从十三世起):卿仲子孙永膺多福纬武经文安邦定国名重词林功高紫阁凤起蛟腾兰芬桂馥。
君智次子用明,讳辉号一翁,用明字也,同其兄用元举家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先居莆田,后徙居晋江青阳石鼓山,为蔡氏开发青阳之开基始祖。《济阳蔡氏族谱序》:“晋邑青阳蔡氏,胄由莆阳仙游,一世祖一翁者,大唐咸通年间来居于此,六世而常安公始置祭田,八世诚叟公举乡荐登第,授莆田尉……”
自唐代开基以后,青阳蔡氏有很多人陆续迁居外地。根据族谱记载,清朝同治年间,青阳蔡厝四房第二十四世蔡清水迁居台湾牛骂头,后来子孙为纪念开基始祖,就将牛骂头改称清水街,即现在的清水镇。还如高林房的后裔迁居台湾艋,堂号“青阳衍派”。台湾的塘东派蔡氏也是青阳蔡氏的先辈分居晋江金井塘东村后再繁衍到台湾的。现在青阳蔡氏分居台湾及大陆各地的族亲已发展成为一百多个村庄。又如三世祖舜甫公迁居海丰为始祖;四世祖纪公迁惠州为始祖;五世祖圉公迁深沪为始祖;七世祖迁英东为始祖;八世祖悬公号诚叟,绍兴辛未进士,传至九世祖厚翁公迁大仑(今属石狮)为始祖;十三世祖起东公由泉州蔡庄入赘大仑黄家;十四世祖福嗣公宝佑四年进士,由大仑边迁居金井洋梓坑,卒葬洋坑山;十五世祖耕公号 生三子,长居大仑、次迁梅林前埔,三居塘东;十六世祖我东公迁塘东;十七世祖南潆公迁漳州南门外;十八世祖梅西公入前埔,梅良公入型厝;十九世祖长衡公迁居漳州南门外……现在居住在青阳的蔡氏虽然只有几千人,但却是一个大望族了。
青阳蔡厝宗祠有一幅对联:“脉由济阳,支分莆阳,派衍青阳,好就三阳开泰运;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长绵百代振家声。”这幅对联概括地说明了青阳蔡氏的源流和发展情况。根据《蔡氏总谱》载录:“自殷以来,吾蔡氏族人迁徙情况是:上蔡—新蔡—下蔡—固始—济阳—莆阳—青阳。”因此青阳蔡氏则以“青阳衍派”为郡望,以“忠惠传芳”为灯号。
青阳派世衍(从十一世起):龙世功复应和绵秉宗立士道文培希树世守诒谋垂裕笃庆锡光景耀崇昌云汉昭章;字衍:君尔元宣子若孙曾汝逊念之其乃有济允以为吉亦克永迪。(根据《唐山过台湾》)塘东派(台中蔡炳焜先生提供):周鲁宗邦本支实继敦尔文照荣华百世五子登科三元及第。(《唐山过台湾》)东石梅塘:紫得梅厚起经文士端德思甫肇启鼎道鸿兆应永世克昌垂裕绵延家声远昭百万斯年
”延陵衍派“有什么含义
福建是吴姓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历史上吴姓较早到达的省份。
吴姓入闽亦有多渠道。闽北一带有延陵衍派,以及渤海衍派(按最初发源于江苏,后繁衍到山东河北,故有世居渤海之说),入闽时间也先后不一。
而闽南地区大都为“延陵传芳”。族谱记载,延陵季札族裔的南传,尊吴仁禄为开闽始祖。
仁禄为唐开成三年(838年)进士,宫国子博士迁户部大司徒,因“耻再受乱朝爵命”,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居晋江县十六里白马庙东大吴乡(今惠安县东岭镇大吴村),殁后葬于县城南郊盘龙村。仁禄后裔衍派于泉州、晋江、南安一带,千余年来奕代蕃昌,蔚为宗乡望族,迄今已传40余世。
闽南吴氏繁衍昌盛,世称“四子分四溪”:龙溪、安溪、梅溪、洛溪。此外,自明清以来,闽南吴氏族人以开拓精神,远播台湾、南洋。
据不完全统计,吴氏海外人数达数百万之众。
闽南地区“衍派”与“传芳”有何含义
在闽南地区一些古厝的门楣匾额上,随处可见镶刻着这些醒目的大字:“太原衍派”、“清河衍派”、“陇西衍派”、“开闽传芳”、“九牧传芳”等等。那你可知道,它们的含义?
衍派:姓氏的源流
闽南历史源远流长,上下越千年。闽南地区的开发,与历史上中原和北方居民大量南迁紧密相关。比如“陇西”、“太原”、“济阳”……这些中原的地名,说明如今闽南主体居民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星罗棋布的闽南村落,以地域和血缘为基础,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性,这使其得以稳定发展。但同一个姓氏,就算在同一个村庄,也会有不同的衍派。比如闽南地区的蔡氏,就有济阳衍派、莆阳衍派和青阳衍派。
传芳:铭记的历史
据了解,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其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以杨姓为例,杨氏人家的牌匾上很多都写的是“四知传芳”,其典故出自大家都熟悉的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杨震到东莱做太守,路过昌邑,过去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知县王密,夜里揣着黄金来到杨震的住处,想送给杨震。杨震拒绝,并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地回去了。
一个姓氏在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衍生出姓氏的支脉,也出现了不少贤才俊杰,或经历了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或遗存下一些珍贵的物件,许许多多佳文美谈依然流传至今。传芳相对于衍派而言更具有地域性,因为各地的传芳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衍派也有不一样的传芳。如永宁梅林村的李姓,有“沙堤传芳”、“柱史传芳”或“紫气东来”之别。
门楣上的文化与归属
伍堡邱姓民居的门楣上写的一般是“河南衍派”,蚶江石湖村郭姓门楣上写的是“汾阳衍派”,锦尚谢厝谢姓民居的门楣上写的则是“宝树传芳”。曾姓源自“龙山衍派”,王姓门楣上最常见的要数“开闽传芳”,还有董姓颇为有趣的“圈龙传芳”。它们不仅仅是门楣上的四个字,这是闽南人对宗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是不断追求和延续包含血脉情缘的归属感~
清河衍派
衍派指姓氏的发源或渊源,支脉,与传芳是姓氏中的两个方面。
清河衍派——四个字,清河是古代河南的一个地名。 这种姓氏衍派来自于 ,也就闽南流行这玩意吧,好像外地没看到像泉州喜欢在门楣上刻这种。
张——清河衍派 清河衍派是张姓的姓氏支脉。 张Zhāng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姓氏数不胜数,但有部分姓氏已经不知所踪了,而张姓却已其庞大的支系知足于中华大地,繁衍生息。
张姓考略 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43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无与匹敌。
张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
张,望出太原。”(见《姓氏考略》)“ 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见《风俗通》) “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
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
(见《通志 。氏族略 。
以字为氏》)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
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 ,简称“弧” 。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
《宋史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 ,由“天弓” 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 “赐姓张氏”。 不过,当初的“张”,非命姓氏之义也 “。
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 “张氏” 的 。
从此之后,挥的后代子孙有的姓弓,有的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 。后世的张姓,在谈及自己的姓氏时,常常解释为 “弓长张的张” 也是起于此故。
这支源于挥的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的一支 。 过了近两千多年,到了大约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在中华大地上的张姓,又出现了两支。
与其他姓氏所不同的是,新加入的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均出自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为氏,即“张姓出于姬姓,至周氏而氏者祖于韩” ,“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
在张氏的总源流中,又增两支源流。这两支张氏源流,比挥之后要晚两千多年,但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只是有远近的区别而已。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
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
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 据《中华姓府》张纸图谱记载,明朝年间,张氏已有43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的望族,超过了其他诸姓。
周代的这两支张氏姓源,为张氏后来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姓,起了很大作用。 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
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一些他姓人士,敬慕张姓的族大人众,也弃之原氏,择张而从。
《魏志》上记有曹操的大将张辽,原来姓聂,后来改从张姓,《读史方舆纪要》也有“汉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氏”的记载。这些均是例证。
张氏族大支繁,其播迁情况也比较复杂。由于张姓遍布全国,张姓的望族遍及各地,这就使得张姓在数千年的繁衍和播迁中,有其十分复杂的特点,虽然每一地的张姓,都有各自的繁衍中心,但播迁的先祖和时间、路线,与其他姓氏大都有着共同的播迁先祖的情形不大一样。
它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线,向不同的方向迁居的。 张姓历来人才济济。
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各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张氏“家珍”之多,很少有他氏能与之相比,略举如下: 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
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
历山衍派是何意?
姚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约形成于公元前22世纪。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又据《姓氏寻源》:“虞有二姓,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沩,故姚恢复改姓为妫,而妫却改姓为姚,则姚妫二姓可通也。,,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沩汭,这就是沩汭的名称来历,故历史上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
据《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记载: “瞽叟生舜于姚墟,姓姚……耕于历山……”
在晋江内坑一带的姚姓门匾上,多能看到“历山衍派”四个大字。“历山衍派”作为姚姓的郡望,是为了纪念其始祖舜帝曾耕于历山的光辉历史。据《淮南子厚道训文》:“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桡垧,以封壤肥饶相让。”舜当年在历山耕田时,遇有为田界、谷物等事发生争执时,他总是谦让而大度,从不与人计较,久之,历山的农人受了他德行的感化,都争着让出田界来,因此姚姓以“历山衍派”作为郡望,是为纪念始祖舜帝的德行。”
闽南的姚姓,都是由中原迁徙而来的。据漳州府志所载: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入漳泉时,其部属中亦有姚姓将佐,后来在福建安家落户。至宋代,姚姓不仅分布于福建的仙游、浦城、福安、宁化等地,而且还分出广东梅州、海阳、潮州、大埔等支派,同时在今安徽合肥、上海嘉定、山东曹县、河北卢龙、内蒙古包头、辽宁朝阳等地也有聚居点。明末清初,郑成功部将中,姚姓将领亦多,如姚泰、姚玉、姚朝玉、姚富等。他们随郑成功开发台湾,进而又迁徙居于海外。
闽南的姚姓,除了用“历山衍派”作为郡望之外,还常可看到“陶邱世泽”、“妫水传芳”、“吴兴起家”、“橘里传芳”等堂号。这些堂号,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吴兴起家”堂号的起源,根据《新唐书》载:“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到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据民间传说,其时田恢避莽乱,由山东来到浙江吴兴时,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以上的十多代祖先,都是单丁传代,人口稀微,直至田恢移居浙江吴兴后,人丁开始兴旺,子孙瓜瓞连绵,至第五世孙田敷,复改田姓为姚姓,开始繁衍分支,所以后来由吴兴分往其他地方居住的姚姓子孙,为了纪念吴兴这块“风水宝地”就以“吴兴起家”作为堂号。“陶邱世泽”则是为了纪念当时舜耕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的历史。
晋江梨坑(今晋江内坑)的古山村橘里姚厝,早时盛产雪梨和金橘,地名梨坑,后来因谐音之故,梨坑叫成内坑,当时迁来梨坑居住的姚姓祖先,慧眼识宝地,在金橘硕果盈枝的古山地域,开荆斩棘,立足安身,繁衍生息,后代子孙为了纪念开发地点,就以“橘里传芳”作为堂号。
泉州,素来有着“生态文明·美丽泉州”之称,而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城,一座多元文化的侨乡,一座我深深爱着的城市。
记得我第一次游览泉州,就被她独特的风采迷住了。那是一种古典美,一种现代美,一种自然美。
爸爸告诉我,泉州的名胜古迹可多了:千年古刹开元寺,涂门街的清净寺,灵山的圣墓,长寿的老君岩,美丽的洛阳桥等等, 泉州的名俗文化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其中泉州木偶艺术就拥有“中国一绝” 的美称;妈妈告诉我,泉州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元时期就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 ,不仅是一条交流货物之路,更重要的是交流思想,意识,情感,信念之路。如今,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南音演唱,花灯和别具古城风情的文艺踩街,给来到泉州的客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年到泉州, 她每年的变化都不一样,一年又一年,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发达带来的繁荣兴盛。一座座美丽的公园错落有致,那可是大家清晨锻炼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泉州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心市区的科技电讯产品,晋江、石狮的鞋帽服装、南安的建材、惠安的石雕、安溪的茶叶、永春的芦柑、德化的瓷器、肖厝的石化产品驰名省内外,并已出口国外。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已成为泉州的三大主导产业。泉州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的目标,成为富裕,文明、安定的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
我爱泉州,泉州是我的家乡,她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激励着我,我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继承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为将来建设古城奉献聪明才智,为美化古城增光添彩。
为构建“生态文明·美丽泉州”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泉州作文作业帮——这片美丽的地方,叫我如何不爱她! 爱,原本是不需要理由的,爱泉州,我却有太多理由了。
我爱泉州,首先因为我生于此,长于此,因为我是泉州人! 我爱泉州,她素有“海滨邹鲁”美称。
我不仅爱她那湛蓝的泉州湾、苍郁的清源山、……更爱她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古港商埠……在“四序有花长见雨”、“满街都是圣人”的神奇热土上,每一处美丽迷人的风景名胜都那么让人怦然心动、神思万千;每一页辉煌的历史篇章都那么令人深感骄傲,引以为豪。
我爱泉州,爱那晋江依伴,刺桐花飘香,还有那雄伟的东塔和西塔,那开元寺紫云大殿后面希腊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平台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兽身的浮雕,那具有古叙利亚建筑风味的清真寺,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清源山,那四季分明的德化九仙山,那高耸入云的戴云山、石牛山,更有那闽南西双版纳之称的永春牛姆林,还有那德化的桃花游林、水口的自然漂流,更有那号称天下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无不令人陶醉。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光明之城……泉州港(刺桐港)早在宋元就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人类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爱泉州,泉州是一个古老的摇篮,许多伟大的生命都在这里诞生了。
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欧阳詹、曾公亮、李贽、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此所谓地灵人杰。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我最纯真的童年,有我最爱吃的肉粽,面线糊,海蛎饼……,她见证了我的出生、长大、成熟;她和我一起分享了我的欢喜和忧愁;在泉州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也许将来我可能会走出家乡,也许我在她怀抱中只是生命中短暂的时刻,而她在我的生命中所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的! 我爱泉州,只因为泉州是一个醉人的名字。
泉州的种种令人目不暇给,更予人一种清幽朴实的感觉。
其民风淳朴、生活闲适,犹如置身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中,深深感动着我。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幢幢宅区、宽宽庭院、深深古巷;因为泉州到处绿树苍苍、芳草青青;遍地花卉飘香、小鸟清啼。
我爱泉州,因为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中国最为古老的音乐——南音;可以用手去触摸郑成功的坚船利炮。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闽南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它是我真正的母语。
我爱泉州,在于她是美丽的古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城市,穿梭在泉州的大街小巷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古城的特别的蕴味,她们到处充满了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氛围和时代气息,能使人充满憧憬和向往,我喜欢这种感觉也渴望这种感觉,因此我非常喜欢泉州这座美丽的古城。
相信您来到泉州慢慢地品味着,您一定也会渐渐地爱上她了。
我爱泉州,爱她独特的人文景观,爱她古韵悠悠,西街、涂门新与旧;爱她古厝参差,红砖墙铺就;爱她南音悠扬,清音几匝绕梁不休,爱她开元胜景,多元并存包容万有。
我爱泉州,爱她,既古老又年轻。
喜欢泉州的古,热爱泉州的人,更看见泉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旧貌新颜,梦里萦绕。
喜你,因为你古;爱你,因为你新泉州给了我美丽的的翅膀,给了我飞翔的天空,给了我…… 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我的祖辈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我爱这里的一切。
泉州,我缅怀你的过去,我千百倍的爱你的今天! 我爱泉州,因为爱拼才会赢,泉州人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才如此神速地创造出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奇迹。
经济飞速发展,且环境也日新月异。
老城焕新春,古文明的积淀与新经济的发展共荣。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伴随着侨乡经济的腾飞,在新城拓展、旧城改造中,旧貌换新颜,变得妖娆多姿,让海内外游子叹为观止。
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璀璨亮丽,这样诗情画意,这样青翠葱茏,这么撩人心旌。
无论是新楼叠起、大厦林立的街市两侧;还是流水欢歌、清波荡漾的内城河畔;抑或是激浪飞舟、渔歌互答的江滨海岸。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的经济正在腾飞发达。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以博大的胸襟,诚招八方宾客;以开放的步伐,迎接崭新时代!。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历史悠久,是海丝的起点,正在不断地取得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因为泉州拥有“全国花园城市”、“全国最佳魅力城市”的称号。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是个福地,很少发生自然灾害。
福地福人居,因为我是一个泉州人,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出了许多的文人墨客。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的许多县市都是经济强县。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名山名水,是个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
因此,我有超过一百个的理由来爱我的家乡——泉州! 泉州,你历史悠远流长,走出了欧阳詹、李贽等著名的文人墨客,保留了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等民间瑰宝;既有开元寺、清净寺、南少林寺等宗教圣地,又有清源山、九仙山、戴云山等名胜古迹,既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等传统工,又永春芦
泉州大街小巷作文600字
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个美丽富饶、名胜古迹众多、魅力四射、一座蕴涵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它有巍巍屹立的清源山,登高远眺,整个古城尽收眼底;有栩栩如生、须眉分明,是我国道教瑰宝的老君岩;有碧瓦红梁,层层重檐翘角,古香古色的开元寺;有诉说岁月沧桑、民俗独特的崇武古城……在我心底里,泉州又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现代气息城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神州大地,也吹绿了家乡的山山水水。
当我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那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遍植刺桐城的奇花异草,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那街上川息不流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
如今,我和爸驱车来到了泉州东边的晋江,那里又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大桥。
远远望去,大桥气贯长虹,像一条银色的长龙,静静地横卧在晋江的江面上。
双波浪鱼腹式的粱体结构,更是美不胜收,它让大桥在艳丽的娇阳下显得格外的壮丽;向下鸟瞅着江面,滔滔而去的江水是多么急,仿佛急着告诉世界人民,家乡泉州突飞猛进的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字形主塔了,它位于大桥中央,一条条斜拉索像一架竖琴的琴弦,在瑟瑟秋风地吹拂下,犹如一双双灵巧的手,弹奏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更像一双有力的手臂,从塔顶拉向地面,向桥的两边伸开,紧紧地抓住桥身,与主塔构成了一面巨大的风帆。
而夜幕下的大桥最迷人,我站立在观景台上,迎着凉凉的夜风,看着远处的灯火,隐隐若现;望着江面上旖旎的风光,波光粼粼,渔星点点,与大桥上的灯光倒影相辉映;而满载而归的渔夫,摇着桨,哼着小调,缓缓地划向岸边,悠闲自得的鲟浦人家,来来往往……好一幅美无与伦比的夜景!
游泉州六胜塔1200字作文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 开元寺 泉州天后宫 西资岩寺石佛 李光地故居 九仙山 郑成功纪念馆 仙公山 紫帽山 后城旅游文化街 百源川池 崇福寺 李贽故居 宿燕寺 姑嫂塔 围头湾 屈斗宫古窑址 法石真武庙 石牛山 九日山 六胜塔 戴云山 灵源寺 草庵 龙湖 清水岩 五塔岩 灵山圣墓 深沪湾海底森林 状元街 芳草园 通淮关岳庙 府文庙 杨阿苗故居 石笋 崇武古城 洛阳桥 净峰寺 龙山寺 清净寺 郑成功陵墓 安平桥 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 水上乐园 富美宫 承天寺 基督教泉南堂 花桥慈济宫 苏夫人姑庙 弘一法师纪念馆 泉州永春牛姆林生态旅游区 泉州清源山 石狮黄金海岸度假村 泉州安溪清水岩 晋江紫帽山风景名胜区 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 泉州戴云山 泉州九日山 泉州崇武古城 泉州东湖公园 草庵摩尼教寺 安平桥 蔡氏古民居 泉州东西塔 百源川池 岱仙瀑布 法石真武庙 凤山寺 泉州崇武古城 泉州中国雕艺城 泉州洛阳桥 泉州状元街 泉州宿燕寺 泉州天后宫 泉州李贽故居 泉州清净寺 泉州花桥慈济宫 泉州清源山 泉州开元寺 泉州游乐园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水上乐园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广化寺 泉州仙公山 泉州桃仙溪竹筏漂流 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 九仙山 泉州石狮海洋世界 泉州草庵 泉州龙山寺 泉州九日山 泉州南安灵应寺 南安灵应风景区 南安郑成功陵墓
泉州东西塔作文400字“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清源山,美丽的崇武古城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耸立在开元寺中的东西塔。
东西两塔相距约200米,耸立于开元寺拜庭两侧广场中,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前后经过十年才完工,经过几次毁坏,易木为砖,易砖为石,由一座易毁的木塔变成了坚固无比的石塔。
一进开元寺,便要去看的,就是东西塔。
只见那塔顶如盖,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别具一格。
数年来,它犹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
它的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结合,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计算精确,筑工缜密,700多年来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
然而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
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之态,显得轻盈。
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
每一层还刻有十六幅浮雕,80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巧夺天工。
而最美的,还是在雨雾中的东西塔。
烟雨迷蒙之中,隐约能看到它的身影,塔尖挺立于重重云雾中,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及,充满庄严的气势。
石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来到塔脚,举目仰望,才发现比远处看见的更雄伟,更伟大。
海丝史迹,宗教胜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
东西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它充分地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它是我们泉州的象征,也是泉州人民的骄傲。
就连没到过泉州的人也常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
《泉州名称的来历》作文400展开全部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首诗,泉州是一幅画,泉州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书,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和无穷的魅力。
春天,山花烂漫,是踏青寻芳的好去处;夏天,凉风习习,是消夏避暑的胜地;秋天,天高气爽,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冬天,漫山红透,是结伴观赏红叶的美妙之处。
泉州是美丽的海滨之城,它拥有着名的十八大景,也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爱国英雄,为祖国做出了贡献。
当然!泉州也有许多文物古迹,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介绍 老岩君雕于宋代,石像高5。
1米,厚72米,宽73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泉州民间俗语“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但是要摸到它的鼻子可不容易呀!我国着名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泉州的历史文化真是说也说不完,仔细听听吧! 泉州是个千年古城,文化之源远流长,实非一言所能尽。
泉州地域在闽南确了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从远古走来,泉州这个文明古城,创造出许多中国之最,令人叹服,虽然那都是先人的结晶,但也有人们细心保护的功劳。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吧!
泉州清源山作文(要求400字),急!泉州清源山来自金门、漳浦、南安、永春等海峡两岸各地的武荣郑氏族人近百人,带着十几本族谱,十三日在福建南安丰州继续展开考证。
两岸郑氏宗亲依据族谱进行的此项最新考证认为,福建南安石井郑成功先祖源于南安丰州社坛。
有关人士对此表示,漳浦营里郑氏族谱经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延平分会核实,被认定是较真实可靠的,其发现意义甚至比二00二年发现的明末版石井郑氏族谱更为重大。
郑氏后裔在漳州发现的一部漳浦营里郑氏族谱,其“家谱小引”中,多次提到了南安“双路口”这一地名,称其先辈是如何从那儿走出来,“负骸而走,自泉至漳,由漳而浦”,还标明了双路口就在清源山的西北峰方向。
该族谱中还提到郑成功曾往漳浦叙其亲,“盖清源之支裔”,怀想起了故乡的“社稷坛”和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
这一珍贵记载引发了诸多郑氏族人关注,前往南安广泛展开调查。
经过多方寻觅,“双路口”被证实就在南安丰州社坛村。
一位长者说,丰州社坛村应该就是漳浦营里郑氏族谱里描述的南安“双路口”,从那边望向清源山,恰是西北峰,与记载吻合。
熟悉丰州地理掌故的王赞成先生说,社坛郑氏祖厝前系一条古道,古时一头通往永春、德化的山路,一头通往泉州沿海的海路,故被称为“双路口”。
如果说来自漳浦的族谱让人们找到了郑成功更早的先世,那么来自永春的一本族谱更是迄今为止发现追溯郑成功先祖入闽情况最详细、最早的一本重要族谱,再一次印证了丰州走出武荣郑氏之说。
永春郑伯恭先生辑录的该族谱内记载:“吾祖谙于军旅之事……吾祖率部驻守丰州社稷坛,并屯田自给军食……”
泉州东西塔作文400字展开全部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清源山,美丽的崇武古城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耸立在开元寺中的东西塔。
东西两塔相距约200米,耸立于开元寺拜庭两侧广场中,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前后经过十年才完工,经过几次毁坏,易木为砖,易砖为石,由一座易毁的木塔变成了坚固无比的石塔。
一进开元寺,便要去看的,就是东西塔。
只见那塔顶如盖,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别具一格。
数年来,它犹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
它的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结合,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计算精确,筑工缜密,700多年来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
然而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
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之态,显得轻盈。
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
每一层还刻有十六幅浮雕,80幅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巧夺天工。
而最美的,还是在雨雾中的东西塔。
烟雨迷蒙之中,隐约能看到它的身影,塔尖挺立于重重云雾中,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及,充满庄严的气势。
石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来到塔脚,举目仰望,才发现比远处看见的更雄伟,更伟大。
海丝史迹,宗教胜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
东西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它充分地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它是我们泉州的象征,也是泉州人民的骄傲。
就连没到过泉州的人也常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
印象泉州——古民居作文
泉州是一个蕴含着巨大的文化魅力的城市,走进它,你能看到祖先几千年前留下来的宝贵文化——独具特色的闽南语,勤劳朴实的惠安女,生动有趣的木偶戏……在这些泉州独有的魅力文化中,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家乡的古厝。
尽管我是城里人,但多多少少也有在古厝里住过几天,住在古厝里的那些时光,是我最快乐,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时光。
走进村子,穿过密密的乡间小巷,终于来到了我的外婆家——这是一栋传统的泉州古民居,这样一栋古民居,可谓是汇聚了泉州的文化魅力。
细看这栋古厝,红砖白石的墙体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然而古厝里装饰的雕花仍是那样动人美丽,引人注目;屋顶的燕尾脊更是将古厝装点得同古代皇宫一般。
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光亮的大厅,四周昏暗的屋室和大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古厝里,一切都是石头和木头构成的:地板是石头做成的,柱子是石头做成的,门是木头做成的,房梁是木头做成的……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到朴实和温馨。
待在家乡的古厝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家乡泉州的文化魅力。
其实,在泉州这个地方,古民居早已成为了具有象征性的文化遗产,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五店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晋江近几年来有过较大的拆迁行动,这使很多古建筑遭到了拆除,真是非常的可惜呀!不过, 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来保存这些文化瑰宝——将拆除的古建筑材料搬到另一个地方进行重建。
于是五店市这样一个富有闽南乡土气息的文化景点诞生了。
漫步在五店市这座“新建的古城”里,我们能够看见泉州两晋时期以来的特色民居:色感强烈的红砖建筑,可与都城皇宫相比的”皇宫起“建筑,自然朴素的传统民居,再到多元化的”中西合璧“民居。
五店市可谓是一座泉州文化的宝藏,中老年人走进它,会回忆起儿时的朴实生活;年轻人走进它,会抛开城市的喧嚣,享受浓厚的乡土气息;青少年走进它,会更加了解泉州文化的魅力,吸取更多乡土知识。
这就是家乡的古厝,它蕴含着家乡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毕竟是泉州人祖祖辈辈曾居住的房屋啊!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泉州的文化将在我们的呵护下发扬光大!
写泉州大桥的作文我向往雄伟壮观的长城,赞美滔滔的黄河,敬仰北京的故宫……但我更爱家乡的泉州大桥。
泉州大桥于一九八四年建成。
是我省最长的城市公路桥。
它宏伟壮观、造型美观,是桥梁建设者对文化古城繁荣昌盛的侨乡献上一份赤诚之心。
步上大桥,你一定会被她的雄姿吸引住了。
大桥全长8455米,桥面很宽敞,机动车道可容四五部大型汽车并排通过哩!夏天,每当夜色降临时,大桥两侧的人行道上便有那成双成对的,携手结伴的红男绿女,或漫步谈笑,或凭栏观景……大桥栏杆是由三百三十座栩栩如生的花岗岩莲花的一百六十三对形态各异的青草石雕狮子组成的。
两行照明路灯,整齐地排列桥上的人行道边,仿佛可爱的泉州人民,欢迎着四方游客。
我爱你,泉州大桥!你是家乡的骄傲,祖国的自豪!
泉州一日游线路 ----------------------------- 一、常规线路 1、海交馆、圣墓(风动石、丁氏墓群)、洁源山风景区(老君洞、南台岩)、老君岩、开元寺(东西塔、弘一法师纪念馆、 古船馆) 2、承天寺、孔庙、后城文化街、清净寺、天后宫、石笋、九日山祈风石刻 二、按区域分 1、洛阳桥、蔡襄祠、俞大猷公园、仰恩水上乐园、仙公山 2、姑嫂塔、黄金海岸度假村、海底世界、海底古森林遗址、石狮购物 3、崇武古城、崇武海滨、石雕博览园、惠安女风情、青山宫、科山寺、施琅墓 4、郑成功纪念馆、碑林、中宪第、郑成功墓、安平桥、龙山寺、草庵 5、关帝庙、东湖公园、东禅少林寺、威远楼、开元寺、中山路、承天寺、黄宗汉故居 6、施琅纪念馆、衙口海滨、深沪镇海宫、海底古森林遗址、金井西资岩、围头了望台 7、真武庙、海印寺、蟳埔民俗村、东海滨城、后渚港(古船出土遗址)、白崎回族民俗村、回族古墓 8、官桥蔡浅故居、九日山、雪峰寺、凤山寺、山美水库 9、安溪清水岩、文庙、城隍庙、茶园、茶厂、茶园 10、永春东关桥、牛姆林原始森林、普济寺、风味小吃(旁舍龟、白鸭汤、地瓜粉) 11、德化九仙山,大仙漈、窟斗官方窑址、陶瓷博物馆、瓷雕工艺厂 12、肖厝港、福建炼油厂、山腰庄厝祠堂、闽林始祖、天湖寺、灵慈宫 三、按内容分 (1)清净寺、关岳庙、孔庙、天后宫、石笋、开元寺、老君岩、少林寺、草庵(宗教) (2)孔庙、东西塔、洛阳桥、崇武古城、青阳庄厝祠堂、蔡浅古民居(古建筑) (3)西湖水上乐园、东海滨城、高尔夫俱乐部,金井围头了望台、石圳溶岩(健身) (4)海交馆、圣墓、古船馆、九日山祈风石刻、清净寺、天后宫、聚宝街、后诸港(海丝) (5)安溪茶园风光、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德化九仙山、大仙漈瀑布(田园风光) (6)法石蟳埔民俗村、陈埭回族村、双阳印尼村、崇武惠安女风情、泉州府风味小吃、铁观音茶艺(民俗) (7)弘一法师纪念馆、李贽故居、张瑞图故居、陈嘉庚纪念馆、蔡襄祠、施琅墓、俞大献公园 (8)开元寺、中山路购物街、后城旅游文化街、田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泉州府风味小吃、木偶戏剧团陈列室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写一篇关于泉州的作文
有各姓氏辈分书
孔姓主要起源于子姓,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
中国36姓正宗始祖都有谁
本文2023-10-24 08:51: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