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谱
承,先,惟,绍,志。家,道,定,辉,光。濡,西,瞻,望,族,源,远,则,流,长。
何氏家谱介绍
修牒
何姓人视谱牒如生命,一向重视纂修家乘谱牒。我国最早的谱牒是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期谱侯大夫的姓氏、世系以及都邑的《世本》。接下来有《帝王谱》,《志氏姓》等较早的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注重门第尊卑,强调血缘关系。官必有谱状,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状以查官次,处者则考世系以辨本支。官方有专门管理谱状的谱局。上行下效,广修家乘谱牒一时蔚然成风,历隋唐以至宋代,以纲常名教为内容的儒学的倡导与发展,与之俱来的是修撰家乘谱牒的昌盛和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一直沿袭延续下来。
我国历史上的谱牒文献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由于时代表达,管理不善,自然灾害,匪祸战火的毁坏,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古代谱牒已经不多了。
何姓的家乘谱牒流传至今最早的也是汉代的《何氏家传》以及《庐江七贤传》,却也只是书目卷数而已。
宋代以后,宗族家庭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修谱、续谱,合谱高潮一浪推过一浪,加之印刷技术、造纸技术的进步,撰修族谱在寻常百姓中已不少见。尤其是明清直到民国,越来越多的族谱被保留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何姓族谱规模最大,体例相对完备的要数20世纪20年代修撰的《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了。其中记载了全国11个省市,152支何氏宗系的谱牒世系及相关内容。上海图书馆藏有135种何氏族谱。国家图书馆以及四川、河南、陕西的有关部门及个人也都收藏了不少何姓的谱牒文献。
家乘谱牒是一个姓族根之所系、情之所系,无数的族中先贤,在族谱文献里可以生动形象地鲜活起来,他们可以先知生者来者自己族姓的来龙去脉,过去现在和未来。像所有的姓族一样,何姓族人也无不把修撰家乘谱牒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无不把家谱文献看得比生命还都重要。
魏晋以来特别是宋明以后,何姓人特别关注族谱的修撰工作,续族谱明世系往往成为几代人薪火相传的事业。
寻根敬祖,修撰谱牒又往往成为何姓人生命纫性,人生动力之所在。早在明清时代飘泊海外的何姓先人就不惧路途的遥远艰险,回到故乡抄写族谱,捧回祖先神位,设坛奉礼,以厝置他的漂荡无依的心灵。
因此,何姓人对待族谱的心态表现是极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他们的族谱,一般情况是不向外人宣示的。
尊崇敬祖,敦亲睦族,扬善劝恶,光大门庭是撰修族谱的基本目的和一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近代西学东渐的新风吹来,何姓在修谱缘起,目的任务等方面在思想观念上也不断发生变化。撰修于20世纪30年代的浙江奉化《计然村何氏谱》,修撰者的目光与古代相比,已远不是一家一族的“门户之见”,是谱在《何氏源流考》中开宗明义地说道:“古时吹律定姓,凡数千年来庚续演进于世宙者,皆黄帝子孙”。他们没有把本姓的族众划定在自家的圈子之中,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把何氏家族从传统的束缚局限中解脱出来,融人炎黄华夏的历史长河之中,与时俱进,与国家民族共荣辱。
《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认为当时,世界潮流趋于大同,政治之道在于民主立宪,而民主立宪注重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应该自“族治”开始,而族治首先要规修族谱。谱序称,何氏大同谱狭义言之是为了敬宗收族,广义论之则是为了合群进化,以期天下一统。这种修谱思想显然是受了清末君主立宪和民初世界大同思想的影响,客观与否,毕竟是历史的发展进步。
而1933年(民国十二年)何绍庄在《南海烟桥何氏家谱》序中说:谱系之重要在于社会道德不容滑坠。针对当时世风浅薄,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恐年轻族人陷溺益深,将不知一家一族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力倡修撰家族谱牒,教育青年,告知来者,以此来改造社会风气。这种思想及方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之需要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何氏族人修撰族谱的思想观念受时代的影响在发生着变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8件国宝级文物,分别是哪些,分别位于哪些展厅?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客使图、阙楼仪仗图。
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
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
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迄今所见银光。
映日透视,光彩夺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
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
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
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
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 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
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
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4、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
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 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 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
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5、唐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
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 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
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 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四大藏品是什么金樽兽首玛瑙杯(镇馆之宝 如下图),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这是四大臧品 除这四大臧品外 还有18件国宝级文物(包括四大臧品) 如下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
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
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
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
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
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
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
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为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官藏文物375000件,却只展出3000件? 爱问知我想有这几个原因: 首先,有很大一部分珍贵文物是必须在恒温恒湿并且少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够稳妥保存的,比如壁画,书画作品,丝织品,漆木器等等,苛刻的保存条件也就限制了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与广大参观者见面的次数,你想,再人多的地方,难免有光照(相机闪光灯),室内灯光,参观者活动带来的温度变化以及湿度变化都是文物保护的大敌,所以一般博物馆只会展出诸如金属器,陶瓷器,石器等自身成分比较稳定,不易被上述外界因素损坏的文物。
其次就是成本问题,就我所知,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是全国的大型博物馆了,如果把所有藏品都展出来,展馆是肯定不够用的,况且维持和保护这些数量庞大的展品,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消耗的电力资源等等等等都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博物馆不是赢利性单位,其很大一部分运转资金需要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进行补贴,而不是门票收入)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主要的资金投入到出土文物的保护上,一般的博物馆都会实行轮展制,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库存文物和展出文物进行调换。 第三,一般的平头百姓是没有机会看到一些超级国宝的,据我所知,一些比较有“料”的大博物馆大都有一些镇馆之宝,这些宝贝是不会轻易露面的,有的规定只能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才能观看,所以我们也就无缘得见了。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不足之处,敬请海涵 P。 S。
偌大一个陕博才3000件文物展出?个人觉得不太可能,可能是你搞错了 。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让拍照吗基本都有。
我去了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内一般不让拍照,舞马衔杯银壶,有四个兵马佣,鎏金竹节熏炉,好多值的一看的东西,它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也非常喜欢里面的东西。去吧。
馆里的文物你可以这样,买张光盘4亿修建的仿唐的博物馆合影也是不错的选择呢,霸桥纸,到门前水池中的那块不起眼的石头(汉代的文物呀,汉带未央宫太液池中的假鲸鱼)!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陈列的也不是等闲物,从唐代帝王陵前的翼马,是为了保护文物,肯定不虚此行,一定会给你留下好的回忆! 有兽首玛瑙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张锦秋女士设计的1991年花了1,四足鬲(全国唯一的孤品),皇后玉玺(汉高祖刘邦老婆的)。
谁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个文物叫什么金怪兽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长11,高115厘米,160克。鹰嘴兽身,大耳环眼,生双角,角分四叉,浮雕有立耳环眼鹰嘴怪兽。
尾也是怪兽头像。身及四肢饰凸云纹,颈及胸部以细线条为鬃毛。
这件作品大体是一头鹿的形状,但却像鹰一样长一个钩嘴,这是自然界所不存在的。这件金怪兽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研究认为,是匈奴人中“王”一级的高级贵族才能使用的,这表明了它的崇高地位。
然而,它做成四不象的怪兽,又是什么含义呢?有研究认为,它可能就是匈奴族民间传说中救护了匈奴先祖的一只神兽,匈奴人为了纪念它,就将它的形象用黄金打造出来,置于至尊无上的地位。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 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1、安徽安庆宿松何氏字辈:“德高望重爱幼移强昭明赤习美德贤良。”
2、甘肃临洮何氏字辈:“守法天可吉,如廷永其存,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胜”。
3、湖南楚南何氏字辈:“元自周廷运亨同家国光利开盛世彦贞祖发源长典学能崇德谟嘉可致祥训常殷鲤对诰定锡龙章。”
4、湖南资兴何氏字辈:“汝忠佐圣明英豪起万基志邦景如道茂俊均渊希正兴文学效见贤即思齐光前由丕显裕后在善贻本支开百世永远庆昌其泽深兼德厚奕冀同被之福长乘昭代蕃衍定可期”。
5、湖南浏阳何氏字辈:“世德承祖,家传继宗,光明正大,贤达宜从”。
6、四川富顺飞龙镇-支字辈:学文聪世昆,廷元大发兴,光宗延德泽,永远应家成
扩展资料:
何氏人口分布:
明朝时期,何姓大约有10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强,为明朝第十六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何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浙江二省,大约占何姓总人口的346%,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广东、四川,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34%。
宋元明600余年,何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何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两大块何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转向东南部。
-何氏
一、历史博物馆里有什么
馆藏文物: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
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五祀卫鼎 。
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titl已登录0品时代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典型的商多ur/urrl]师l]史料价值很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
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
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与陕西省地图轮廓暗合的秦跪射俑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
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
艺术形象有甲士侍卫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驼等t]历代itle2] 已000[u文化原始url]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文等。
[2]title2]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
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竹节熏炉 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
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祥语句。
[t金title2] 银的铜器。已注册0多件。
其中如、春秋土的金啄木鸟、汉/url]、金炉和1[家村唐代l]出土的塞金兽首玛瑙杯、八棱乐位金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 历代货币 已注册的有10000多件。
未清理造册(即不包括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
除上述八大类外,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国宝级文物: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
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
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
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二、历史博物馆里有什么馆藏文物: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五祀卫鼎
。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titl已登录0品时代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典型的商多ur/urrl]师l]史料价值很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与陕西省地图轮廓暗合的秦跪射俑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甲士侍卫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驼等t]历代itle2] 已000[u文化原始url]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文等。[2]title2]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竹节熏炉
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祥语句。[t金title2] 银的铜器。已注册0多件。其中如、春秋土的金啄木鸟、汉/url]、金炉和1[家村唐代l]出土的塞金兽首玛瑙杯、八棱乐位金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
历代货币
已注册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册(即不包括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 除上述八大类外,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国宝级文物:
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三、中国的大型博物馆有几个你好,对于您的问题,我们给出以下答案让您参考。谢谢采纳!
中国大点的博物馆有很多,但是大家公认的就算四大博物馆。
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正式成立于1925年,是我国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所藏中国历代艺术瑰宝和明清宫廷历史文物共有90余万件,其中珍品即达8000多件,如清代典章文物展览室展出的有从重达5330公斤、用整块玉石雕成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到一件小小的头饰。又如历史艺术馆展出了从春秋战国时期起直到清代的各种艺术品和历史文物,比较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2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文庙旧址。文庙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距今已有870多年,历经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葺。该馆建于1952年,共有10个陈列室,陈列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古典建筑形式和园林化的博物馆。所藏珍品有87000余件,全部是当地出土的举世瞩目的瑰宝,有青铜器、壁画、瓦当、石刻、碑石墓志、铜镜、唐三彩、陶俑、金银器等。陈列内容分为历史陈列、石刻艺术和碑林三大部分。其中碑林部分收藏有各代碑碣2300余件,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
3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中山东路321号,始建于1933年,面积约9万平方米。它的前身即“中央博物院”,为中国著名文物荟萃地,收藏有历代艺术瑰宝、明清宫廷文物、少数民族珍品等数十万件,是一所全代史博物馆,又是一所艺术博物馆。展出以江苏发掘的历史文物为主,再现了自远古时代至1919年人类的发展史。
4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延安东路河南路口,是中国大型博物馆之一。该馆建于1952年,现有藏品逾11万件,以收藏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和古代书画之精善而蜚声海内外。其中西周大克鼎、春秋晚期的牲尊等青铜器、唐越窖海棠式大碗等陶瓷器和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唐孙位《高逸图》等书画,都是举世瞩目的稀世珍品,而宋王安石之手书《楞严经旨要卷》更属首次披露的存世孤墨。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帮我加一分。谢谢。谢谢采纳!
四、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什么特色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 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 多平方米。
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 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 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 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 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37万件,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 以前至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十多个朝代在 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 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 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 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 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 点。 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 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 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 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 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
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 制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 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 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俑精华 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 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
这是孕育诞生 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 的历史。
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狮是这种文明的标 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魄之宏 大,堪称“东方第一狮”。
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 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 子及狮子雕刻艺术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 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 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 成。 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精华, 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而来,许多 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 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 的陕西古代历史,并可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何氏家谱
本文2023-10-24 07:44: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