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稠的人物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卢光稠的人物简介,第1张

卢光稠(840-911)字茂熙(懋唏),郛名十七郎,讳定国,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七月十八日生于虔州(虔州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即公元1152年改称赣州)虔化县上三乡怀德清音里韶坊(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唐末虔州农民起义军首领。远祖居河北幽州。祖父是卢公达,高曾祖父是因长安朝廷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政治事件而埋名移居赣南的卢宗泰。他有一个哥哥,七个弟弟。妻文氏,侧室尉氏。长子卢延昌,次子卢延巡。光稠系唐开元元年癸丑 (713年)辗转徙虔化 (今宁都)县之卢宗泰五世孙,其父卢卓曾任虔州刺史。光稠天资聪颖,自幼习武,喜爱骑马射箭,常用藤条、利器与坚甲操练武艺。及长,身材高大魁伟,身长八尺五寸,虎背熊腰,臂力过人,相貌威严,声如洪钟。他博览典籍,细察民情,光明磊落,智勇兼备,文经武纬,融会贯通,甚得乡人好评。黄巢起义后,南方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唐光启元年 (885年),光稠与姑表兄谭全播在南康县石溪都 (今上犹县双溪乡)聚众起义,卢被推为统帅,谭为谋士 (副首领)。当年正月,占据虔州 (今赣州),自称刺史。天复二年 (902年),占据韶州(今广东韶关),遣其子延昌镇守。不久,又派其兄光睦攻占潮州。五代后梁开平元年 (907年),岭南割据者刘隐,派其弟岩领兵赶光睦出潮州,并以数万兵攻虔州。全播用策,虽击败刘岩,保住虔州,但光稠已处境维艰。遂奏请后梁太祖,表示愿通道路、输贡赋,臣属后梁。梁太祖准奏,在虔州设百胜军,授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韶二州及吉州 (今吉安)南边诸县。又建镇南军,以光稠为留侯,并封其为王,世称 “卢王”。开平五年 (911年),光稠病逝于虔州任上。光稠为人豁达大度,宽仁爱人。主政虔、韶等地二十六年,政绩卓著,不但维修并扩建了虔州城,建造了郁孤台,而且注意济贫恤孤,轻赋薄敛,使久经战乱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故领地百姓对其感恩戴德,争相立庙塑像祀奉。今广东韶关的 “忠惠庙”,南康唐江镇的 “康王庙”,赣州水东的“康王庙”、 “康公庙”,永丰北坑的“卢王庙”,洛口麻田与中元里的 “卢王庙”,拜谒者世代络绎不绝。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源源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齐文公的曾孙¤,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如果再往上推溯,则姜太公是炎帝神农氏的直系姜姓裔孙,那么,卢姓自然也是最为道地的炎黄子孙了。

卢氏的得姓,是由于“食采于卢,因姓卢氏”。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左传》上面就有一段:“隐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的记载。这个地方,根据考证,就是在现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换言之,卢氏目前虽然是到处都有,但他们的“老家”却在山东。

春秋时代繁衍于齐国的姜太公后裔中,以卢字为姓的,除齐文公曾孙¤的“以邑为氏”而姓了单姓卢之外,还有以“卢蒲”两个字为姓的一支。这一支卢蒲氏,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传到后来,也纷纷改姓了单字卢氏,并且以今河北省大兴县一带为繁衍中心,使得卢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扩展资料: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

参考资料:

---卢姓

福建永定县卢姓人口约为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12%。

据考证,永定卢氏是“范阳卢氏”后裔,永定卢氏的传承是这样的。

范阳卢氏18代(卢氏49代) 卢宗泰 (讳彻,公元722-786年)避“建中之乱”随祖(高祖,即史称“四房卢氏”第四房尚之公的曾孙寿公)从涿郡迁到毗陵郡延陵邑(今江苏常州),晚年为避唐“建中之乱”而迁江西虔州虔化县, 为虔州开基祖 。

虔州卢氏第14代卢三六郎(字处信,卢氏62代)为避金兵南侵之乱,于宋高宗末年,由江西虔化县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璧乡, 卢处信为卢氏入闽始祖 。

卢处信(1134生)公生二子:长子卢文宝,次子卢文新。

卢氏第63世卢文宝(1162年生),于宋光宗间从宁化石璧下村、偕弟卢文新举家徙居古上杭县丰田里枫林下石璧寨(今永定县龙潭镇枫林下石璧溪村), 卢文宝、卢文新为永定卢氏开基始祖 。

现今部分乡镇卢氏传承:

一、高陂镇

黄田村墩头卢屋: 该村卢姓开基始祖系卢氏第66世(永定第二世)卢南洋之第七世孙卢聪、卢胜于明弘治初年从上杭娥隘岭迁入定居,现已繁衍至第26代。

黄田卢屋: 该村卢姓开基始祖系卢氏第68世(永定第四世)卢德嵩从坎市浮山(大溪尾)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6代。

二、坎市镇

坎市街碧溪村 (古称:太平里大路下):该村卢姓开基始祖系卢氏第65世(永定一世)卢锡,于元初期间(约1295年)因避难从龙潭枫林下石璧寨迁入开基。

坎市街碧溪村豹屋: 该卢姓开基祖始系卢氏第70世(永定第六世)卢宗远于明宣德年间从龙潭西坪迁入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5代。

坎市街东寨村: 该村卢姓开基祖系卢氏第70世(永定第六世)卢宗荣于明宣德年间从龙潭西坪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5代。

坎市街庵排村: (含田心、溪中园、坎小溪、召新、日社、东寨等村),该村卢姓开基祖系卢氏第70世(永定第六世)卢宗善于明宣德年间从龙潭西坪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7代。

坎市街高坑村: 该村卢姓开基祖系卢氏第73世(永定第九世)卢文琼从碧溪村(大路下)迁入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6代。

坎市街排下村: 该村卢姓开基祖系卢氏第73世(永定第九世)卢继溪从碧溪村(大路下)迁文馆,后裔再回迁排下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6代60余户360余人。

文馆湖洋坑村 (含大圹):该村卢姓开基祖系卢氏第71世(永定第七世)卢永兴、卢永昌、卢永贵三兄弟于明弘治年间从碧溪大路下村迁入开基,现已繁衍至第27代。

卢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167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卢姓总人数4385人,在县内排23位。主要分布在矮陂镇土桥管理区,水口镇万卢管理区,良井镇的赤沙岗、湖庆、岩塘,平潭镇的阳光、平潭管理区,淡水镇的山子头、涧井、大门埔、大岭下、老下畲,新圩镇的约场,澳头镇的和里霸等地。

姓氏来源

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儿子高的孙子傒,人称高傒,字文仲,是姜太公十一世孙,为齐国上卿(卿大夫之长,是执国政的首辅)。春秋时期,齐襄公被其兄弟公孙无知勾结边将篡位杀死。高傒用计伏杀了谋反的边将(公孙无知也随后被杀),迎回公子小白继位(即齐桓公)。齐桓公论功行赏,把卢邑(故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封给高傒,他的子孙以地为姓,奉高傒为卢姓始祖。

迁徙足迹

卢氏首居幽州范阳郡。战国前期,田氏取代姜姓齐国,卢姓族人散居燕(河北)秦(陕西)各地,至卢傒第六十一世卢宗泰,于唐朝开元元年(713)由幽州(即范阳,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南迁至江西虔州虔化县清音里韶坊(今江西省宁都县西)。卢宗泰为卢氏二世系江西始祖。第七十六世(江西第十四世)卢处信(又名三六)任南宋大司马(一品官,兵部尚书别称),因元大祖南侵,率二子卢文宝、卢文新迁入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第七十七世卢县尹于南宋末年任福建汀州府同安、安溪、上杭县令,随任迁入福建宁化县石壁村。江西系第十八世卢西唐于宋末元初迁居梅县白渡田背村。其孙寿伯四郎于元代中后期迁居梅县唐尧显朝乡;另一孙寿伯五郎迁居梅县大坪。

卢氏家族迁入县境的时间大约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前期。梅县寿伯四郎的后裔迁至淡水、水口、矮陂、良井、平潭等地开基创业。寿伯五郎的后代由梅县迁至澳头、淡水的合门岗、大岭下和良井镇更楼岭、北联岩塘及新圩镇约场村。淡水老下畲的卢姓家族则由江西经南石井头珠玑巷迁来。

根出地望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祠堂对联

1唐朝杰士 汉代功臣

2投竿渭水 卜相金瓯

注:以上为横沥镇土桥村祠堂对联。

唐朝杰士——指唐代卢姓出了8位宰相。

汉代功臣——指卢馆,随刘邦起义,累官至将军、大尉,封燕王。

投竿——指姜子牙,隐居渭水钓鱼。

金瓯——指卢从愿,唐玄宗任其为宰相时,将其名字写好放在金瓯里。

3范阳世泽渭水流芳

注:水口、良井卢氏祠堂对联。

范阳——指卢姓发祥地,也有说指卢群,字载初,唐代范阳人,官至郑滑节度使,以刚强正直闻名。

渭水——指姜子牙渭水钓鱼遇周文王,成就一番大业。

(由崇雅中学校长卢柏容提供《卢氏族谱》)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我归纳的,很辛苦哦!!!!!!!!!!!!据我所知多为西晋、唐末五代、宋元时期!!!!!!!

1 丁

丁氏于秦汉时自中原迁徙江南。三国、西晋时,散居江西高安、抚州一带。丁济,名雕,任昭

信将军,守虔州(今江西赣州),唐高宗咸亨年间,因剿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密石寨土寇,卜居宁都,三世丁元弼徙宁都州西门。五代时期,其后裔迁福建建宁、宁化,广东梅州、潮州。

2 卜

卜姓南迁始于晋末唐初。卜弼世居山东巨野县,于宋宁宗嘉定年间肇基上杭县胜运里太古村,

系卜姓入闽始祖。卜弼传下玄孙卜善,出任广西太平府知府,生子纯明,入广东松源肇基,继迁饶

塘,后定居松口山口村,为卜姓入粤始祖。

3 刁

南宋初入闽,居邵武,分迁顺昌、将乐、宁化石壁。元末明初,刁清携妻及四子迁汀州府。其后裔除留居长汀外,一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迁潮州大椹村,一支于明末清初迁广东揭阳蓝田村。刁清为刁姓入汀与入粤始祖。

4 于

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

5 万

宋元时期,北方时有战争,致使万姓举族南迁,南方万姓陡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

有万姓散居点。明清时期,四川、江苏、广东、广西亦有万姓足迹。万善郎,官居南昌吏部郎中,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入闽,为客家始祖。

6.上官

上官姓于唐末之乱南迁,散居江南。唐代名相上官仪六世孙上官偕,于唐宪宗元和四年自陕入

闽,任福州户曹参军,为上官姓入闽始祖。宋哲宗时,上官洎十一世孙上官潘自邵武迁宁化泉上开基,为宁化始祖。宋至明代,上官姓后裔分迁江西宁都、广东兴宁、福建长汀河田、官坊,后迁徙上杭、永定、连城、武平,广东梅县、潮州、深圳。

7 马

晋永嘉之乱,中原马姓自陕西扶风南迁江西。唐末,马徽任邵武府尹,后迁汀州。马徽之子马

发龙,唐文宗大和年间,迁居宁化安乐。唐昭宗大顺年间,马发龙四世孙马益郎迁长汀四堡赖家圩(今属连城县)。五代时,另一支马姓的马殷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马殷之子孙分布于湘、鄂、皖等地。北宋初,马益郎之后裔马二郎、三郎迁宣河,马四郎迁清流,马五郎、七郎、九郎迁连城四堡折桂乡,马八郎迁长汀童坊马罗。明成祖永乐年间,马十三郎任广东惠州千总,后裔留居梅州、兴宁。

8王

西晋永嘉之乱,王氏南迁至赣、江、浙等地。唐高宗总章年间,有三位王姓将佐随陈政、陈元

光父子入闽;唐僖宗时,王潮、王审知入闽,王氏族人随其入闽。唐末黄巢之乱,王姓人大致分三路进入赣闽粤地区:一路出鄱阳湖逆赣江而上,进入赣中南,再转闽西;一路出鄱阳湖,逆抚河、盱河进入赣东南之宁都、石城及闽西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等地;一路自浙江越仙霞岭,沿武夷山东麓南下,进入闽西。王氏受姓六十九世王继宗,字用章,居长汀,生三子:黼、黻、猷。黼墓在上杭回龙,黻墓在永定瑶上。明末,王氏始移居台湾。清代以来,闽、粤、台王氏有许多人徙居海外。

9.韦

西汉初年,韩信为吕后所诛,丞相萧何暗中命蒯彻将韩信之子送往南粤,取韩字中之韦为姓,其后代随之姓韦。宋初,韦姓一支由赣入闽;一支由赣入粤,再自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海转入广西。

10.毛

汉唐时期,一支毛姓人迁居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吉水)开基繁衍,后裔分迁福建、广东等地。

11.文

唐代以后,文姓于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与河南,逐渐移迁赣闽粤等地。

12 方

宋太宗雍熙二年,方伟自江西吉郡万邑上泰迁居武平帽村刘公坑,为方姓入闽西始祖。宋英宗治平年间,方开宣至宁化开基,为宁化方姓始祖。方姓后裔经多次南迁,广泛分布于赣闽粤地区等江南诸省。

13.尹

宋代,尹姓始南迁入闽。开始留居汀州、宁化,后向清流、明溪繁衍。明清间,一支入广东兴宁、梅州、潮州等地。

14 孔

南宋初,孔传自河南开封迁江西临川,复迁福建建宁。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孔子第四十九世孙孔琬,任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西南)县丞。因金兵南侵,原居临川县孔家渡九龙桥之第五十四世孔思铭,于元英宗至治年间调福建汀州府任职,寓居上杭西门宣德坊(今孔巷),成为孔姓入闽西始祖。上杭、永定孔氏后裔部分南下广东。

15.邓

西晋永嘉之乱,邓姓族人为避战乱,随众南迁,徙江西、江苏居多。唐末,辗转入闽,邓绾为邓姓入闽始祖。宋代,御前侍卫第九十世大猷为宋国子监,加授将军印。邓大猷长子邓简被招为驸马,生三子,长子俊,上杭邓姓始祖;次子佐,生子显,为入粤邓姓始祖;三子俦。

16.甘

唐宋时,有一支迁入江西,后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石壁葛藤堡,继而回迁江西信丰县。明清时,其后代除留居江西、福建外,还迁往广东长乐(今五华)、惠州、陆丰等地。

17.古

唐宪宗元和五年,山西平阳人古云应以明经荐任江西洪州(今南昌市)通判,举家入籍洪州。

先迁赣南,继定居南雄珠玑沙水村。赣、闽、粤、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宋代后,古氏后裔迁江夏、惠州、梅州、五华、寻乌、大埔、增城、香港等地。

18 艾

北宋时,一支艾姓人自江西抚州东乡迁往宁都青塘艾屋坝。南宋时,自江西迁入福建宁化,散居石壁各地。元明时,逐渐外迁,现石壁镇立新村仍有艾姓聚居地。

19.左

宋元以后,两湖、两广均有左姓入迁,湖南、广西出现望族,部分后裔陆续徙入赣闽粤边地区。 20.石

石姓后裔于唐代开始南迁,徙入福建、广东、广西。唐僖宗时,石螽扈兵驻金陵,奉命征剿黄

巢,南下至江西,复引兵入福建驻扎,留居泉州同安。南宋淳祐年间,石螽扈十四世孙石宗盛从龙岩龙门里长塔迁入武平中堡,后裔播迁福建武平、上杭、长汀、宁化、龙岩、将乐、宁德、福州及湖南、广东、浙江、江西、四川、云南等地。南宋末,石氏三十七郎自宁化经长汀、上杭入广东,留惠阳。明洪武年间,分迁梅州、兴宁、海阳。

21.龙

元泰定三年,龙八郎、九郎兄弟两人,自浙江迁汀州宁化城,住地以姓命名,曰龙家弄。

22.卢

南宋淳熙年间,卢宗泰后裔卢处信卜居宁化石壁,为该支入闽始祖。卢处信之子迁上杭县胜运里合溪,生三子:天禄、天佑、天宝。天禄之子县尹,移居太平里大路下白石井,天佑移居金丰里陈东,天宝移居广东。

23.叶

南宋时,叶大经避兵乱入福建,曾留居汀州宁化石壁,后分迁清流、长汀。复南下广东,分居梅州、兴宁,后裔散居大埔、龙川、河源、博罗,远者徙居湖南、广西、四川。叶姓九十五世叶映玉,号五郎,自河源迁上杭中都开基,其后裔派衍闽、粤、赣、川等地。

24.田

宋代,迁入福建、广东,田希圣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汀州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长汀,其后裔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大埔、程乡(今梅县)、惠来等地。

25.史

西汉末,史氏已迁入广东、广西;东汉,迁入四川。史氏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明朝,史氏还分布于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26.丘

丘三郎法言,自江西南迁至福建汀州宁化石壁丘家坊。法言之子丘三五郎偕同兄弟扶母亲至上杭县胜运里太拔城前坝肇基,三五郎为闽西丘姓一世祖,生十子,后裔播迁海内外,国内遍布各省区市,国外散居世界五大洲。

27.白

宋代,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等地。

28.包

宋代经饶州(今上饶市)入闽,辗转至宁化泉上,后迁居汀州城。宋末,包纯白四世孙千一郎自上杭下都小陈坑迁上杭庐丰,生五子。各支裔孙近者迁长汀、连城、永定、武平,远者南下梅州、兴宁、大埔、潮州乃至香港、台湾。

29.邝

宋高宗建炎三年,邝询任朝廷内侍,思忖朝政动乱不安,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县大镇乡尚书朗

里,构庐建业,成为广东邝氏始祖。邝询生四子曰谚、让、诚、谆。邝谆带领全家南迁广东惠州河县,子孙繁衍分居广东新会、开平、台山等县,有迁徙江西、福建、香港、台湾,乃至海外者。

30.冯

唐末,广东冯业后裔迁宁化石壁。其后裔冯万八郎从宁化迁武平象洞开基,冯四十郎迁上杭胜运里冯石村开基。宋宁宗嘉定年间,冯硕任汀州郡军事推官,定居长汀,后裔迁梅州、兴宁等地。江西兴国进士冯之图,其子孙自兴国迁居长汀,后裔分迁闽南、粤东。

31.邢

邢氏于唐末南迁,宋初入福建,留居汀州宁化石壁。宋末入长汀,复迁连城、上杭、永定等

地。明代南迁广东,分居梅州、兴宁、平远、长乐。

32.吕

南宋时期,原籍河南之吕太德登进士,敕授漳郡司马,致仕后定居永定灌洋,为吕姓迁闽始祖之一。元庚寅年间,吕大正从江南宁国府迁汀州府上杭县金丰里大陂头吊枧村居住,生二子,长子良簠迁南靖县书洋,次子良簋迁古竹溪口。

33.朱

元军南下,朱氏后裔播迁赣粤闽湘桂等地。其中一支徙入长汀、宁化、上杭、建宁。清康熙年间,移湖广入四川,赣南、粤北一带朱姓亦入四川。

34.乔

宋元时期,分迁河南、浙江、云南。明清时期,又分迁至江西、山东、河北、湖南以及上海与

东北各地。部分乔姓后裔走出国门,徙居东南亚及欧美。

35.伍

唐后期,伍德晋先迁福州,再迁汀州宁化鱼龙村伍家坊,生六子,第四子伍愿为唐宣宗大中十年汀州第一位进士。伍德晋为入闽始祖。元末,伍姓后裔自长汀、宁化等地经上杭迁居广东梅州、兴宁、蕉岭,尚有部分伍姓后裔于明成化至天启年间迁入江西宁都、石城,而后转居赣州、南康等地。伍姓族人除留居赣、闽、粤地区外,向台湾、香港及海外发展。

36.任

北宋时,任文荐入闽,任汀州郡参,其子留居汀州城。南宋末年,任文荐裔孙随文天祥抗元南下广东。明代汀州府同知任良,其孙任吉留居汀州,后随郑成功大将刘国轩东渡收复台湾。任吉后裔定居台湾基隆一带。

37.华

宋绍定年间,华京一郎由江苏无锡武陵卜居连城姑田乡龙坑村,为该支华姓入闽始祖,后裔分迁长汀、上杭、永定。

38.伊

汉唐时,伊氏播衍山东、山西一带,陈留(今河南开封)伊氏成为望族。伊姓南迁始于唐僖宗

乾符二年,伊文敏偕弟文景,避乱渡江南下,自赣入闽,留居汀州宁化永丰里(今河龙乡)。至宋时,伊必豪、必富兄弟开垦上伊,必稳开垦下伊。后裔景宗开辟泗州湾。元明间,伊崇本经长汀留居上杭,后分居长汀、清流、明溪、连城与江西石城。清代及民国时期,伊姓播迁闽、粤、赣、桂、浙及台湾诸省。

39.危

宋代,临川人危稹,先后出任潮州、漳州两郡知州,危姓迁徙至闽粤一带。元代有江西南丰名医危亦林,医术精湛为世人称道。危姓有一部分后裔因战乱随军迁入福建武平,乃至广东平远、河源、梅县一带。

40.邬

河南颍川邬思荣,唐代登仕翰林院,官升巡检御史,后任福建巡抚,兼理军务,唐末之乱,定居汀州。其子邬成化迁居宁化石壁村,后裔分迁福建长汀、武平,江西会昌丰城、石城,后向广

东发展。闽赣粤邬氏尊邬思荣为始祖。

41.刘

唐末,刘祥避战乱携子刘天锡入福建,避居宁化石壁,号称东派。宋宁宗嘉定元年之后,东派后裔又自宁化经上杭徙广东兴宁、平远。

42.江

五代,因战乱转迁江西。宋末元初,江氏有一支迁至浙江杭州;有一支迁至江西都昌,其后裔八郎江晔生子三:万里、万载、万顷。江万里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国,其弟江万顷妣钱九娘偕长媳丘十六娘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厦门同安汤板里转宁化石壁,宋祥兴元年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三坪村,后裔分迁长汀、连城、永定。明清时期,江氏散居赣南、闽西、闽南、粤东、四川。清康熙年间,

43.池

宋元时,池姓入长汀,定居汀南宣成一带。清代,分迁上杭与广东梅州地区。广东揭阳、大埔、饶平、梅州等地池姓皆来自宁化石壁。

44.汤

五代时,江宁府贵池县汤国豪迁汀州宁化县,为闽粤汤姓脉祖。南宋高宗年间,汤姓分两路南迁:一路自河南光州固始县等地,经湖南、江西、江苏、浙江至福建宁化,而后进入粤东梅州、蕉岭及揭阳、潮州一带。明朝,汤益隆迁居长汀童坊。

45 安

金兵犯中原,元军南下,安姓多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有安氏居汀州宁化县城,明成祖永乐年间,安姓人将城东五里之坟山一片,捐施建为祝厘万寿之寺。

46.许

宋代,许云峰自浙江绍兴避乱入闽,分居汀州宁化、长汀、连城等地;另一支南迁江西龙南一带。宋末元初,许陶后裔许十四郎从大埔党坪迁上杭稔田开基。明洪武年间,许万麟自宁化入广东大埔开基。明末,许有嵩自长汀入梅州兴宁开基。

47.阮

阮姓入闽始于唐朝,天祐四年,阮安所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今建宁左家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阮文富,迁居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十三世阮子福,号逸叟,迁汀州上杭丰田里湖雷开基。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

48.阴

宋时入福建,留居汀州清流、宁化。明代,宁化阴姓发展较快,有贡生十一人,后裔外迁江西、广东等地。明宁化阴启旦,任郴州同知,署理州事,因而得罪权贵,被诬贬谪衡州,后阴启旦借故归隐故里。

49 揭

元朝时,迁宁化招贤水茜大岭背开基立业。揭姓一支后裔迁归化,发展较快,明朝,归化县揭姓有贡生十九人。清以后,揭姓遍布广东、江西、福建、广西、浙江、湖北等地。

50.孙

春秋时,有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三国时,孙坚、孙策、孙权父子等,于江东建立吴国。唐

末,河南陈留籍孙誗为唐朝官军百将,追剿黄巢起义军南下转战赣闽,随后定居赣南虔化(今江西宁都)。孙誗传五世孙承事,由宁都迁长汀河田开基,传八世孙浩,偕弟孙深,于明永乐年间迁广东紫金县忠坝,为孙中山之上祖。孙誗为赣闽粤孙姓始祖,其后代陆续迁徙赣南、闽西、粤东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孙姓子孙繁衍遍布江南各省及台湾,还播迁海外。

( 先和你交流这五十个姓氏,还有116姓左右有机会再交流,太多了555555)

卢光稠的人物简介

卢光稠(840-911)字茂熙(懋唏),郛名十七郎,讳定国,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七月十八日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