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常氏家谱字辈,第1张

1、临淄常姓字辈:衍、绪兆、承、祖、方、训、书、传、家。 

2、枣庄常氏字辈:安、大、体、尚、正、福、星、照、天、宏、广、宗、克、开、有、起、居、首、先、登、明、茂、庆、德、贤、继、后、振、发、成。 

3、泰安常氏字辈:秀、乃、恒、西、佩、炳、玉、锡、泽、东、耀、增、锦。 

3、滨州常氏字辈:自、修、旺、海、常、仁、克、德、庆、恭、岭、守。 

4、苍山常氏字辈:文、友、良、敬、升、元、学、永、世、德、安、帮、忠、厚、传、家、胜、远、智、宝、全、金、建、国、荣、光、爱、山、富、茂、延、年。 

5、东营常氏字辈:思(来)、立、芳(叙)、曰、西、田。 

常氏起源:

常姓发源于今山东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山东、江苏为早期常姓发源地,此种发源格局,使得常姓很早就散居于大江南北。

据载战国时代,北方河南、河北南部地区以及南方吴、楚等国,均有常姓。战国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于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并已散居于大江南北。从历代繁衍迁徙情况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甘肃分布最广,江苏、四川、浙江,辽宁(大连)次之。

-常氏家族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

方氏族谱字辈排名国,顺,正,家,之,文,明,启,厚,依,照,朝,同,捷,远,世,袭,克,昌,期,

2 方氏辈分排名

德泽丕昌运,泽字辈后面是丕字辈。

3 方氏族谱得字辈

四川资阳方氏字辈,明字辈后面是正。

1,四川资阳方氏字辈:“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2,安徽太湖方氏字辈:“一德向传明献点英才记昔”。

3,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4,安徽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5,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6,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7,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8,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9,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10,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4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榜

大宅门第二部小说附录人物表为准;

由于设定的每一行为一个辈分,便于一目了然,所以詹王府的老福晋忽略了;

仆人丫鬟也一并忽略,亲戚关系基本牵扯不到的也一概忽略——除了特意加了个王喜光;

有关人名矛盾之处也以正传两部的七十二集为主,前后矛盾的按照时间推衍选择后者;

白老爷 白萌堂(杜雨露) 妻 白周氏(王丽媛)

长子白颖园(李洪涛) 妻 白殷氏(赵珍祺)

长子白景怡(贾新光)

次子白景泗

三子白景陆

四女白玉芬(艾丽娅)

孙:白敬生

次子白颖轩(毕彦军) 妻 白文氏(斯琴高娃)

长子白景琦(陈宝国) 妻 黄 春(茹平) 妾 杨九红(何赛飞) 妾 槐花(雷娟) 填房 李香秀(谢兰)

长子白敬业(赵 毅) 妻唐幼琼 周玉莲

孙子:白占元 妻:苗若珍、白占光,白占帮(周玉莲生) 孙女:白美、白慧-儿子:童大陆

次子白敬功 妻 高月玲

孙子:白占平、白占青

女白佳莉(张 谊) 女婿何洛甫

外孙女:何琪

养子李天意

次女白玉婷(蒋雯丽)

三子白颖宇(刘佩琦) 妻 白方氏(张 岩)

长子白景双

次子白景武

白颖宇,白方氏:儿子:白景双 白景武

白雅萍-关少怡

四女白雅萍(李 萍) 女婿关少沂(白 杨)

女:关香菱

长子关小宝

次女关秀伶(魏然)

女婿詹奎禧

子詹立志

白家相关人等

白家世交 沈树仁(郭宝昌)

胡总管(张 谦)

新总管 王喜光(雷恪生)

听差 秉 宽(张兆北)

白景琦老师 季宗布(张丰毅)

白景琦友 日军老田木(田壮壮)

詹王府

母 老福晋(贺小书)

子詹王爷(鲁继先)

长女大格格(贾 妮)

情夫武贝勒(章 申)

私生女黄 春(茹 平)

次女二格格

三子詹 瑜(李心敏)

朝廷

慈 禧(赵奎娥)

李莲英 (张艺谋)

常公公(黄宗洛)

府台大人(姜 文)

巡 捕(陈凯歌)

朱 顺(申学斌)

其他

于八爷(李雪健)

白 桦(于荣光)

当铺掌柜(何 群)

老駂珍儿(宁 静)

韩荣发(杜旭东)

5 方氏家谱辈分

 “方姓”百家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苏、浙、闽、粤、皖、赣、湘、鄂、豫等地区。那么在方姓字辈排行中的辈分划分是怎样的呢,下面不妨来看看吧 贵州德江方氏字辈:“成月正天文大德在朝廷传佳忠孝友远代万年春”。

  贵州德江方氏字辈:“成月正天文大德在朝廷传佳忠孝友远代万年春”。

  

6 方氏家谱辈分查询

源出 ;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

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云﹕「方叔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演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 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7 方氏家谱字辈排行表

统一的应该没有,每个地方都有姓方的,然后大家族有自己的族谱家谱,辈分什么的都在那里写着。不同的分支应该合不到一起。

8 最新方氏族谱排辈分

方姓字辈:  江苏南通方家村字行:应克先人志,荣光兆泰和。  安徽天长方姓字行: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浙江衢州方氏派语:世辈二十字:育廷逢洪锡,文明衍盛传,邦家崇淑德,光荣显祖先。行辈一十二字: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娴任恤。  江西上饶尊公桥方氏字派诗:文章长秉得,审兆绍希荣,慎守宗维远,恪传祖德行。存诚修信效,尚志式朝正,克广金紫庆,化通任酌成。  柱国方氏派语:本生宗敏存,堂昂肃永昌,和当贵兴隆,乾元亨贞远,成谦让。  某支方氏老派行:延良天文一,士国必大邦。新派行:祖上有宏德,永世作隆昌

  〖北京市〗

  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美国(清)黄承林纂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一册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吉林省〗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清钞本一册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上海市〗

  上海。金山黄氏族谱:(清)黄玠 黄端履编纂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中国图书公司 铅印本 二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日本 美国

  上海嘉定·重辑[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民国)黄士焕重纂 1948年三鑫印务局铅印本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存1、3、4卷)

  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清)黄汉荣修 清同治九年(1810)务本堂刊本 藏地: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 美国

  〖江苏省〗

  江苏丰县·九华堂黄氏族谱十卷: (清)黄火敦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石印本 藏地: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村

  江苏江都·维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民国)黄承良修 刘崇泉纂辑 1931年中宜堂活字本 十二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美国

  江苏南通·黄氏支谱不分卷:(清)黄世谦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礼堂刻本 一册 藏地:江苏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海门·黄氏家乘:木刻本 藏地:苏州大学(存二册)

  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清)黄元鹏续纂 清咸丰二年(1852)木活字本二十四册 藏地:日本美国

  江苏武进·毗陵黄氏宗谱十二卷:(清)黄敦懿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55)敦本堂活字本八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东直黄氏玉林公宗谱四卷:(清)黄永全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木活字本四册 藏地:日本美国

  江苏江阴·青畅黄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黄震宏修 黄淡佳编辑 1947年立木堂活字本 二十册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省〗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藏地:美国

  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萧山·黄氏族谱三十卷:清嘉庆五年(1800)萃焕堂刊本 四十三册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残缺三册)

  浙江萧山·黄氏备遗录附昭潜录二卷:(清)黄春林等编 清嘉庆十二年(1807)萃涣堂木活字本 一册 藏地:日本美国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清)黄尊编 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二十一册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存二十五卷)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二十四卷:刻本 二十一册 藏地:上海图书馆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续寻一卷搜遗寻一卷词翰录四卷备遗录二卷词翰续 录二卷:(清)黄中咸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萃涣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 日本美国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词翰录四卷备遗录二卷词翰续录二卷:黄伯英编辑 1925年萃涣堂活字本 四十四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宪曾 黄敬贤等纂修 17年世锦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博汝 黄时清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二十册 藏地:河北大学

  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民国)王醒华 黄恒泰纂 1936年刊本 藏地:浙江慈溪县档案馆(存二卷)

  浙江象山·马坡黄氏谱一卷:(民国)屠耀台续修 1921年钞本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象山·溪沿黄氏族谱一卷:(清)鲍之交新修 据清嘉庆十六年(1811)钞本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象山·黄氏宗谱一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浙江绍兴·汤浦岭下黄氏宗谱四卷:(清)黄锡元修 清同治七年(1868)木刻本四册 藏地:河北大学

  浙江绍兴·会稽汤浦岭下黄氏宗谱四卷:(民国)黄永和 黄大堃等重修 1917年望烟堂活字本 四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会稽陈村黄氏宗谱十卷:(清)黄培清等续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五桂堂活字本 十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会稽陈村黄氏宗谱十卷:(清)黄秀甫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桂堂了本 十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柏山黄氏宗谱四册:1928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伯社乡井头村

  浙江·兰溪金黄氏宗谱六卷:1940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屏山乡何夏庄

  浙江·兰溪蛟湖黄氏宗谱十卷:1940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新周乡(二部,其一残)

  浙江·兰溪黄氏宗谱三卷:1919年木刻本 藏地:浙江兰溪县朱家乡

  浙江义乌·赤山黄氏宗谱三卷:琴堂等纂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馀庆堂木刻本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化管理委员会(存卷1)

  浙江·义乌黄氏宗谱四卷:黄庆荣等重修 1928年活字本 四册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衢县·东坑仓黄氏宗谱三卷: (民国)黄金声修 1943年顺德堂木活字木 一册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

  浙江·临海黄氏宗谱口口卷:(清)黄瑞纂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5、6、13)

  浙江·临海芙蓉黄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1917年木活字本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0)浙江临海县桃渚乡芙蓉村(存卷首、1)

  浙江常山·黄氏宗谱一卷:(清)吴敬先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木刻本 藏地: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溪源山村

  浙江常山·黄氏族谱一卷:(清)谢耕来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刻本 藏地:浙江常山县东鲁乡林坂坞(不全)

  o(∩_∩)o呵呵不知准不准,对不对,你是姓黄的吗?我是!

最后是备份,不过各分支的不太一样,有‘世’的也好几个

冯氏家谱

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

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

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冯氏宗谱四卷,(清)冯焕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王显冯氏宗谱六卷,(清)冯宾皱、冯尧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冯氏宗谱一卷,(民国)冯金昌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冯一枝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十二卷,(清)冯景铭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八卷,(民国)冯百川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绩邑冯氏族谱十卷,(民国)冯景坡续修,清光绪至民国时期钞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栖霞冯氏本分世谱一卷,(清)冯惠堂、冯绍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山东栖霞冯氏西族谱书一卷,(民国)冯义民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六修族谱三十七卷,首两卷、末一卷,(民国)冯秩词、冯敦澍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冯运开修,冯家典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冯氏宗谱十卷,(明)冯楷纂修,明朝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冯氏宗谱,(清)冯嗣英纂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封鄂冯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后昌冯氏宗谱十四卷,(清)冯仁均、冯义址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冯氏宗谱,(民国)冯焕文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民国)冯曦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代州冯氏族谱四卷,(民国)冯羲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如皋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震纂修,清同治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翼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家谱,(清)冯国鑫纂修,清朝末期抄本一册。记事至宣统止。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重修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冯功名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天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振邦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三元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缺第五卷、第十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二十二卷,(清)冯清峻等修,清光绪八年继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作安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家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虞永丰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田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百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冯氏宗谱,(清)冯士煜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重修花溪上熏冯氏近谱十一卷,首一卷,冯翼云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西人纂修,清咸丰九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朝雨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支谱十八卷,(清)冯绍霖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油麻岭冯氏四修族谱,(清)冯芳绥等修,清同治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卷、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油麻岭冯氏六修族谱二十七卷,(民国)冯镇嵩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卷、第十二~二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湖南中湘石潭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卷、第十三卷、第十八卷、第三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裕家湾冯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瑞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浣锦冯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义圭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冯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冯圣任纂修,清光绪元年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孝冯氏宗谱,(民国)冯谦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慈溪冯氏家谱一卷,冯瑚编,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字辈排行

山西大同冯氏字辈:“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冯氏字辈:“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荆楚冯氏字辈:潜江龙湾清公支系字辈:润字截止,以润字改用圣字。沔阳胜公支系:天字截止,以天字改用圣字。汉川史公支系:先字截止,以先字改用圣字。汉川高庙支系:训字截止,以训字改用圣字。监利冯家门支系:泽字截止,泽字改用圣字。湖南华容支系:百字截止,以百字改用圣字。岳阳、监利朱河支系:希字截止,以希字改用圣字。石首支系:昌字延伸四代后启用录新派圣字,如石首辛酉年续谱派已用,即诒字改用圣字。潜江总口支系:已用派不明,与潜江龙湾锦字派品列延伸五代后启用圣字。孝感支派福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该支系贤良二字已用,因大局已定,只限该支系:成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其他支系按原字派不变。钟祥冯家岭卓公支系:成字截止,以成字改用圣字。各支原字辈:

潜江龙湾冯氏清公派字辈:“锡泽相光培铭源本辉增锦清桂耀先鉴润极烂垣钧滋权烈型铁治枢焕玉铤洁茂炳坦世藻束渭田”。

沔阳冯氏胜公派字辈:“泽树学士大启振立纲常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史公派字辈:“臣宜作纯子尚致顺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高庙派字辈:“智伯水秀初天希以盛也万家十年远金佑爵德实仰承先训敦品贤良大体从正家道克昌”。

监利冯门派字辈:“文彰新图选诗礼振家声世业隆长泽维遵忠孝名”。

湖南冯氏华容派字辈:“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冯氏钟祥派字辈:“士光本毓明道正德成家开国大启景运昌昭世泽”。

冯氏一支字辈:“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四川南充冯氏字辈:“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资料有待补充。

单 SHAN

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寻根溯源

单姓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路史》及《千家姓》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为单氏。

2、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其后以邑为氏。

3、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据《通鉴》所载,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

4、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达翰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今蒙古、彝、满、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姬臻。周成王少子,很得周成王宠信,但由于长幼有序,故其兄钊被立为太子,为加强王权统治,封臻为卿,赏赐单邑,为畿内侯,即京城附近之侯国,用以拱卫京师。其后有以国为氏者,一说其裔单襄公之后方有单姓,因襄公为春秋时人,年代较远,似难令人信服,但因姬臻首封于单,故后世单姓大多尊其为单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单姓发源于今河南孟津,历西周而东周,臻之后皆为周卿士,如:

1、春秋时单襄公之后有单成公、单武公、单穆公等皆为周卿士,由于其家族势力庞大,人口众多,嫡庶有别,平王东迁等其他一些原因,致使单姓在先秦时已散居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2、秦汉之际,单姓继续繁衍于北方各省,并有一支西迁甘肃陇西,此支单姓在东汉魏晋时昌盛为陇西大姓,后世南方各地之单姓多由此地和河南郡分衍而出。

3、秦末汉初为单姓发展史上的高峰期,由于追随高祖刘邦征讨天下立下奇功,单姓有三人功封列侯,并世袭罔替。他们是昌武侯单宁、昌武靖信侯单究、中牟共侯单右车。汉末时,繁衍于河南郡的单姓家族势力庞大,门第高耸,以单超为其代表,故后世单姓有以河南为其郡望堂号的。

4、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单姓人依旧以北方各省为其主要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也有播迁今安徽、江苏等南方省份者。唐代的安史之乱和唐末的黄巢起义,加剧了单姓南迁的步伐,今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均有单姓人迁居。

5、南宋偏安江南直至灭亡,夷族入侵,铁蹄蹂躏,江浙之单姓西迁江西,南徙闽粤。

6、元末明初,群雄并起,逐鹿华东、华中,民不聊生,两湖和蜀地之百姓有避难入迁云贵高原者。明初甫定江山,中原、华东、华中百姓十不存二,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朱明王朝遂决定移山西之百姓于上述之地,于是山西单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

7、明清以后,单姓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有华东沿海之单姓渡海赴台,也有山东之单姓入迁东北三省,并有少量之单姓远赴欧美。�

如今,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单姓约占全国汉族单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

郡望堂号

单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安南郡,东汉时所设,治所在道(故城在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

2、河南郡,汉代所设,治所在雒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黄河以北原阳等地。

堂号:“南安”、“陇西”、“河南”、“培心”等。

宗族特征

1、单族繁盛,英贤辈出。自得姓以来,单姓名人众多,各行各业均有出类拔萃者。

2、单姓历史悠久。自臻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3、汉时单姓家族传嗣清楚。如单右车子为单缯,孙为单终根,曾孙单舜,六世孙单充国。单究子名单如意,孙名单贾成,曾孙单德,七世孙单万年

单姓家谱目录

10390天津宝坻单氏家乘

(清)单 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10391江苏南通通州单氏族谱八卷

(清)单思恭编 单嘉居等增订

清道光刻光绪补刻本 四册

江苏南通市图

10392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

(明)单金初撰

清乾隆间燕诒堂刻本 八册

科图

10393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十六卷

(民国)单世雄等修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0394浙江鄞县四明同道单氏宗谱四卷

民国六年(1917)重修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

10395浙江鄞县鄞西古林单氏宗谱四卷

民国三十年(1941)童修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

10396浙江奉化晦 单氏宗谱四卷

(民国)王静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397浙江奉化晦 单氏宗谱五卷

(民国)竺子侃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398浙江绍兴单氏宗谱不分卷

清末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0399浙江东阳荷塘单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单鸣琴纂

民国六年(1917)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塘西乡

10400浙江临海东侯单氏宗谱六卷

(民国)单道坦等纂

民国十七年(1928)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注:单一星等初修於乾隆四十三年。

10401山东高密单军氏家乘不分卷

(清)单作哲续修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辽宁图 美国

注:单崇这首修於明万历间。

10402山东高密单氏宗谱不分卷

(清)单寿等续修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刊本

科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四川大学

10403山东高密单氏家乘不分卷

(清)单镇 单程等续修

清道光二年(1842)刻本

辽宁图

10404山东高密单氏家乘不分卷

(清)单可璩 单昭虔等续修

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 六册

人民大学

10405山东高密单氏家乘

(清)单嵩龄续修

清宣统二年(1913)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10406湖北新洲单氏宗谱首一卷

(民国)单恩富 单恩棠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单岗乡单岗村

10407湖南攸县单氏十修族谱□□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一册

湖南图

10408广东东莞岭南单氏十修族谱一卷

(清)单广仁编辑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

美国

10409 星江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单绍圭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首、1-4、7-15)

10410 单氏宗谱十卷

(民国)单宗朴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孝友堂铅印本 十册

南京图

名人精粹

1、单 卷 : 相传是原始社会后期东夷族中影响很大的氏族首领有才德,受人拥戴,舜曾拜他为师,古人尊他为单父舜诚心要把天下让给他,坚辞不受,隐逸深山

2、单襄公 : 春秋时周人,名朝。周定王卿士,食邑于单。奉命聘于宋,又假道过陈聘楚,预言陈国必亡,果验。

3、单 究 : 西汉人。初以舍人从刘邦起兵,入汉为郎,定三秦,以郎骑将军击诸侯。高祖六年,封昌武侯。卒谥靖信。

4、单右车 : 西汉人。刘邦微时有急,右车以马给之。后以卒从刘邦起事于沛。入汉,以郎击英布。后封中牟侯,卒谥共。

5、单 宁 : 西汉人。从刘邦起兵,任郎中,从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6、单 ? : 山阳湖陆(今河南焦作)人,东汉大臣。明天官、算术。举孝廉,稍迁太史令,侍中,出为汉中太守,后拜尚书卒。

7、单 超 : 河南(今洛阳)人,东汉显宦。初为中常侍,后与桓帝共除专权之梁冀,封为新丰侯。恃宠骄纵,多行不法。后拜车骑将军。

8、单太后(单渊之女):十六国时汉(前赵)人。刘渊称汉帝,立为皇后。刘渊死后,刘聪即位,尊为皇太后。

9、单雄信 : 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一说东郡人。与翟让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后降王世充,署为大将军。李世民围东都,他援枪出拒,战败被俘,被斩于洛阳。

10、单思远 : 雄信孙,唐代官吏。玄宗时曾任魏州刺史,有善政。后任河南尹,官至岐州刺史。

11、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单雄信第十一代孙,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重要将领,为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统治作出了贡献

12、单 锡 : 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宋代学者。仁宗进士,累官知德兴县。博贯穷书,通阴阳图纬星历之学,苏轼爱其贤,以姊苏八姐之女嫁予他。

13、单 锷: 1031--1110,字季隐,单锡弟,宋代学者。仁宗进士,不就官,独留心吴中水利,经三十余年,著成《吴中水利书》,又撰《诗》、《易》、《春秋》诸经义解。

14、单 炜: 辰州沅陵(今属湖南)人,宋代学者。武举得官,好古博雅,与姜夔友善。喜画竹,书法得二王法度,尤善考订法书。

15、单 父: 字仲儒,宋洛阳人,以悉心培养牡丹而出名,能变易千种,人称花师。

16、单 煦: 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殁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17、单 时: 宋代殿中侍御使,乾道中,上疏谏击毬,为孝宗喜纳除谏议大夫

18、单景升: 元代增城人,养母至孝,母殁后守孝三年,人称孝子

19、单安仁: 凤阳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严整军伍,敌不敢犯。洪武元年擢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诸所营造均称帝意,后改兵部尚书。

20、单 恂: 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崇祯十三年进士,知麻城县。工诗词,力扫陈言。有《竹香庵词》、《白燕庵诗集》。

21、单思恭: 扬州人,清朝诗人,著有诗集<<甜雪斋集>>

22、单俊良: 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事半功倍

23、单 辅: (1538~1592) 字序弼,号岩泉。德化县城南郊高阳人。为官高洁廉正,处污泥而不染,为古瓷都德化历史上名驰遐迩的“清官”。

24、单明诩: 高密人,仕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衔,相当于现在国家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25、单若鲁: 单明诩之子,仕至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当时国家设立的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祭酒就是最高长官.

26、单 糜: 清代乾隆龙门知县,字耀灵,山东高密人,进士,在任知县时,劝民耕种,改变专门畜牧之业,累官铜仁府,有政声。

27、单作哲: 山东高密人,师从方苞,为桐城派主要代表

28、单懋谦: 湖北襄阳人,清代大臣。道光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御太平军。同治间历阅卷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

29、单毓华: 字枚叔。江苏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 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 、上海法学院教授 、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30、单 声: 旅欧华侨领袖,江苏泰州人,商业奇才。

31、单田芳: 原名单传忠,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书坛常青藤”、”评书大王”、”铁嘴钢牙单田芳”.把他讲过的所有评书连续不断地播出,可以整整30年.

32、单亦先: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高密人.

33、单 平: 天津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34、单 伟: 职业漫画人,漫画界****.搞笑是他作品的主要作风.

一、姓氏源流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3000余千年的历史了。

2、据《新唐书》所载,唐时新罗国有崔姓。

3、出自少数民族崔姓:

① 清代高丽人、满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二、迁徙分布

崔姓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八。

三、历史名人 崔 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崔 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 鸿:今山东平原人,著名史学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职,后迁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撰《十六国春秋》一书。

崔 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 护: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 白:濠梁(今安徽省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 立:将陵(今山东省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 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 述: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字承武(1740-1816),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曾任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弊,为人称道。30岁后,因见群经的传记、注疏多与原经文有出入,由怀疑而进行考据,辨别真伪。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对战国以下的书,都以为不可全信,因而专攻古史。对近代史学界怀疑古书古事的风气,颇有影响。所著书以《考信录》为主,包括《三代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崔骃 :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敦礼、崔敦诗: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二人均为绍兴进士。敦礼著有《宫教集》、《刍言》。其弟敦诗文才敏赡,著有《玉棠类稿》、《西坦类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省莱阳)人,明代著名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崔姓郡望主要有清河郡、博陵郡、汞阳郡等。

清河郡:汉高祖所设置,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和及枣强、南宫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时改为国。

博陵郡:三国魏正始三年设置,西晋时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安平,饶阳、安国等地。

汞阳郡:由三国时的河南郡分置,西晋时也被设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2、堂号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此外,崔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德星堂”、“敦叙堂”、“默阴堂”等。

============================================================

崔姓宗祠通用对联

〖崔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世推三虎;

人羡五龙。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崔琳、及其弟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三弟兄。崔琳官至太子少保,崔珪官至太子詹事,崔瑶官至光禄卿,时号“三虎”,因官阶都在三品以上,又号称“三戟崔家”。下联典指唐代博陵安平人崔玄暐及其弟崔昪、子崔琚、孙崔涣、曾孙崔郢五人,人称“五龙”。崔玄暐,明经科进士,历官高陵主簿、记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为官公正廉洁,深得武则天赏识,长安年间官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一生以清白著称。崔昪,历官司刑少卿、尚书右丞。崔琚,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崔涣,长于议论,历官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中,玄宗逃往四川,他在路上迎接以表示中心,又由宰相房琯推荐,于是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肃宗时,官江淮宣谕选补使,选拔人才,不照顾亲友。代宗时,官御史大夫,因批评宰相元载而被贬为道州刺史。崔郢,历官商州防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一门孝友;

三礼义宗。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武城人崔邠,,字处仁,进士出身,历官吏部侍郎、太常卿,以耿直知名。他家三代同灶,和睦相处,宣宗曾说他家“一门孝友,可为士族的典范。”下联典指南朝梁东武城人崔灵恩,少年时读遍五经,尤其精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在魏时官太常博士,入梁,官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聚徒讲学时,听者常有数百人,后出任桂州刺史。著有《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左氏经传义及条例》等,共一百三十余卷。

五原贤守;

四皓齐名。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崔寔为五原太守。下联典指汉·崔广号夏黄公,为“商山四皓”之一。

覆瓯待相;

却璧鸣廉。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武城人崔琳,受玄宗器重,玄宗曾写下他的名字,用金瓯覆盖。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安平人崔挺,字双根,孝文帝时官光州刺史、光州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廉洁,有人送他玉璧,被他拒绝,说:“过去没有杨震之金,今日岂能有崔挺之璧。”

秉仁岳峻;

动智渊明。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和睦妯娌;

善事姑嫜。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

〖崔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八行称于众口;

三相出诸一门。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密州文学崔贡,字迁硕、仁和人。端重有学识。大观中诏天下郡县保任士有孝弟睦蠏任邱中和八行者,贡入太学,司成考验以闻,后授密州文学以卒。乡尊之曰“八行先生”。下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封魏国公崔铉一门三相。

-----------------------------------------------------------------

〖崔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中年弍才号大儒;

少小博学通百家。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官吏、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字子玉,涿郡(今河北省平安)人。十八岁进京师,精通天文、历数等,后举弍才,被荐为宿德大儒,从政有绩,升迁济北相。下联典指东汉文学家崔斛,字亭伯,涿郡(今河北省平安)人。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后官至司徒。

教民纺织留世远;

立石直笔播誉长。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是著名的政论家,桓帝时任议郎,后迁司马,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其代表作有《政论》,对当世大胆抨击,为时人称颂。下联典指后魏司徒崔浩,字伯渊,清河人。诏总理史务,监秘书事,作国书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族之灾。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人。开元进士。曾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李白《登黄鹤楼》诗中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有《崔颢集》。

苏少娣能和妯娌;

唐夫人善事姑嫜。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床堆象笏兴宁里;

名卜金瓯宰相家。

——佚名撰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祠祀此支崔氏始祖崔思义]

崔氏祠堂坐落在白沙村北、老官道(今汴洛高速公路)南,背临洛水,南望嵩山,占地面积达2900平方米,由舞楼、山门、耳房、拜殿、过厅、正殿、配殿、偏殿、库房、厨房等十余处建筑组成,气势宏伟,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全是皇族家庙式样。山门上方嵌“崔氏祠堂”木匾,正殿后墙镶“崔氏祠堂”石匾。正殿暖阁内设始祖碑,拜殿明柱上悬挂着这副孤形的木质楹联。山门内过道旁,还竖有袁世凯撰文并书写的《崔继泽墓表》。祠堂对面,建有一座戏楼,砖瓦木质结构。戏楼前台的四根石柱上,保留着咸丰壬子(1852年)年间镌刻的两副对联,分别是:“乃文乃武把往事何妨再叙;演忠演孝劝世人莫作闲看”、“刻羽引商此中隐寓春秋意;知往观来局外须深劝戒心”。早年,祠堂后墙上悬挂着皇帝亲书的钦赐牌示,凡在官道上过往的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务必入祠参拜,无不肃然起敬。元朝末年,中原大地兵连祸接,人口损伤惨重。朱元璋南京即位以后迁山西、河北等省之民,到河南及沿海各省。洪武四年(1371年),崔氏始祖崔思义,自山西省潞安州长子县兴宁村迁居河南省巩县白沙村。生有五子,后分为五门。单说次子举,传至四世满时,生有七子。其中第三子名标,因作战有功,被招为亲王郡马,官拜亲王府仪宾。

-----------------------------------------------------------------

〖崔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慈父神君,民歌遍汲县;

清风高节,师表出增城。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官吏崔琼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的事典。崔与之,字正子,增城人。治绩卓著。谥清献,有《菊坡集》。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

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阳廷、崔显达合撰安徽省岳西县沙岭崔氏支祠联(32+32=64字)

--------------------------------------------------------------------------------

中国人民 崔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崔田民中将

崔田民(1912-1991),陕西省绥德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省苏维埃 副主席兼保卫局局长、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689团政治委员,344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兼新编第二旅政治委员, 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华北局党校第四部主任、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 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 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委员、顾问,第二炮兵顾问。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 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1月1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崔文斌少将

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特务团连副政治指导员兼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 陇东特委正宁县工委主任,镇远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第6支队营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11旅33团政治处副主任,盱眙总队副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独立第1团政治委员,独立第4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6纵47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政治部主任,第71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4军71师改建为空军,师部和211、213团机关编为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任总队政委,212团调到北京编为警备团。1951年5月,编为空军15师,任师政治委员。1951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空15师入朝作战,编入志愿军空军序列,这支队伍刚组建,经过改装训练、学习组织飞行的程序和方法、6000米以下单机到大队的基本训练、团的编队训练、战斗使用科目训练,飞行员仅飞了20多个小时,1952年2月在空4师带领下升空作战,3月20日在空4师一个大队掩护下,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经过8次空战,1952年5月,空15师撤回吉林省公主岭机场休整,9月转场到东丰机场,保卫小丰满水电站。9月中旬,空15师接收米格-15飞机52架,随即进行改装训练和战斗科目训练。1952年11月,空15师再次入朝作战。空15师两次参战,共击落敌机51架,击伤16架,被击落41架,击伤37架。空15师涌现出3名二级战斗英雄:吴胜凯(击落敌机4架

常氏家谱字辈

1、临淄常姓字辈:衍、绪兆、承、祖、方、训、书、传、家。 2、枣庄常氏字辈:安、大、体、尚、正、福、星、照、天、宏、广、宗、克、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