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姓 凌氏家谱 凌姓起源 凌姓名人 凌姓的来源 凌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凌姓 凌氏家谱 凌姓起源 凌姓名人 凌姓的来源 凌姓简介,第1张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康叔的儿子有的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是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是一个负责保存贮藏冰块的官职,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官职作为姓氏,于是产生了凌氏。华人有姓“凌”的人,也有姓“凌”的人,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字义也大同小异,只有写法上那么一点差别,如果不细加留意,很可能还有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凌、凌二姓在实质上完全没有分别。关于这一点,《姓氏考略》上说明得最为清楚,该书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凌,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凌别,凌姓遂多从凌。”由此可见,凌、凌两姓的分道扬镳,完全是由于《广韵》一书一笔之误。他们本来应该是姓凌,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一错再错,竟使得有些原来姓凌的人以讹传讹地就改姓为凌,使华人增加了一个新的姓氏,也使人对凌、凌两个姓氏混淆不清。根据历来各学者的考证,凌姓也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姬姓后裔。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关于凌姓的来源,许多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上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得姓始祖

康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在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他在江夏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依照《吴志》的记载,凌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官拜将军,身在军旅,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具有国士之风。孙权对于凌统的爱重,也无出其右。据说,当他身逝之后,孙权曾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

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清朝末年,天津卫是姓人口最多的地方。

2、堂号 凌姓的主要堂号有:“云龙堂”等。

历史名人

1 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曾经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打败。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

2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明朝浙江乌和人。

3 凌十八:广东信宜人。农民出身。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家乡发动起义。任用王晚为军师,凌十八为先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桂林和玉林,打算前往浔州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因为前进的道路受阻,未能与太平军的主力会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争中牺牲,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后来又回到罗定地区活动。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将他们打败,凌十八被捕就义。

4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5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6 凌云:明代御医,字汉章,归安人。曾经遇到一位老道人,传授给他针灸术,治疗疾病很灵验,被聘为御医。

7 凌如焕:清代学者,上海人。雍正中,任编修督学湖北, 到三峡水道设救生船,用来保护过往的旅人。官至兵部左侍郎。

8 凌召文,清朝康熙年的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康熙字典的编修官。

9 凌云翰:明代诗人。

10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自然》(1923)、《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中图藏书(目)90余种。

11 凌策: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泾县人。

12 凌瑚:清朝时期的画家,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擅长于画士女和花卉禽虫。浙江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的写生称为“三绝”。

13 凌云翰:明代诗人,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

14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号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祖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考中秀才,十三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十四年十月十九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皇帝御制文林郎诏书匾现存绥江其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清廉,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育,倡导儒学,全家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14 凌昌焕:字文之(1873-1947)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到上海,曾任上海浦东中学(黄炎培创办)、南洋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参与《辞源》(1915年)的编纂。主要编(译)著:《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中图藏书(目)90余种等。

====================================================================

凌姓宗祠通用对联

〖凌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剑南雅望;

江表虎臣。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泾县人凌策,字子奇,雍熙年间进士。据传初登第时,梦中见有人送他六颗印章和一把剑,后来果然六次到剑外任职,为官精审,所到之处均有政绩。官至工部侍郎。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余杭人凌统,字公绩,十五岁任别部司马,征讨江夏时为前锋,曾随周瑜在乌林击败曹操,后任校尉、偏将军,曾在合肥魏兵重逢中救出孙权。亲贤下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吴中直史;

江表虎臣。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凌汉事典。据《典故纪闻》载,御史凌汉审狱公正,罪犯很为感激,有个释放犯在路上碰到凌汉,特邀请他饮酒,并赠以厚金。凌汉说:“子罪当尔,非我私子。酒可饮,而金不可受。”坚决拒绝接受厚金。太祖得知其事,即擢凌汉为副都御史。同书又载,有个小吏,因贪赃事发,投井自杀。太祖闻之,对群臣说:“彼知利之利,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有甚于此?……今其人死不足恤。”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余杭人凌统(见上一联之下联联释)。

吴中佛子;

江表虎臣。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凌哲,吴县人,端重简默,德量深沉,时人称为“凌佛子”。下联典指三国·凌统。

康叔衍派;

周官凌人。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凌姓的得姓源流。

望了渤海;

源自周官。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凌姓的郡望。下联典指凌姓的得姓源流。

子奇六任;

仲华三绝。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工部侍郎凌策,字子奇,泾县人。初登第,梦有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所至皆有治绩。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凌瑚,字仲华,号香泉,如皋人。工画人物士女,尤长花卉禽虫,浙人以梁同书行楷、钱维乔山水、凌瑚之写生称为“三绝。”

校书世泽;

留砚家声。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凌震,博综群籍,晓析百家。下联典指宋·凌冲,尝知含山县,秩满将归,见囊有一砚,曰:“非吾来时物也。”遂还之。

贞女守节;

清湘不二。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凌大渊殁,其未婚妻刘氏成服尽哀,终身守节,县令吕沅为建烈女坊。下联典指清·凌帙女,字清湘,夫死,誓不改嫁,绝粟以殉,遗有《清湘楼诗草》。

〖凌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针显奇效;

三峡救众生。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医凌云,字汉章,归安人。诸生,遇一道人授以针术,治疾无不效,授御医。下联典指清代学者凌如焕,字榆山,上海人。雍正中,由编修督学湖北,请于三峡水道设救生船,以护行旅。官至兵部左侍郎。

〖凌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含山不持一砚;

富阳粹解六经。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知县凌冲,吴人。少负才名。熙宁间知含山县,律己甚严。秩满,归装有一砚。冲视之曰:“非吾来时物也”,遂还之。下联典指唐代翰林学士凌准,字宗一,富阳人。有《六经解围》等书。

云翰关山雪霁;

玄房拍案惊奇。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诗人凌云翰,字彦翀,仁和人。有《关山霁月图》诗。下联典指明代小说家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乌程人。副贡生。蔡祯时,授上海县丞,官至徐州通判。有初刻、二刻《拍案惊奇》。

〖凌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清湘集包含血泪;

烈女坊旌表乌程。

——佚名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凌帙女事典。下联典指宋·凌大渊未婚妻事典(同见上《凌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贞女守节;清湘不二》联之联释)。

扶桑飞上金毕逋;

暗水流澌度空谷。

——明·凌云翰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小说家凌云翰《关山霁月图》诗句联句。

人生远游固云乐;

何似在家长看山。

——明·凌云翰撰凌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载zài戴姓起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主要是在豫东的商丘市和民权、兰考一带。历史上,戴姓人才辈出,先后有《大戴礼记》的编撰者戴德、《小戴礼记》的编撰者戴圣,唐代名相戴胄、戴至德父子,清代学者戴震,以及南朝画家戴逵、明代画家戴进等名人。在当今中国的100个大姓中居第5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左右。

载姓姓氏来源

1、春秋时有载中(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居者以地名为氏,称载氏。

2、《中国姓氏大全》云:周文王之子聃季载的后代。以名字为氏,称载氏。

载姓姓氏分布

北京,山西太原、临汾、忻州,湖南益阳,江西宜丰,广东吴川,四川成都等地均有载氏分布。

载姓姓氏名人

载永:宋太平登科

载冶华:四川万县人,黄埔军校第十三期学生

贠(员)[貟(员),读音作yùn(ㄩㄣˋ),不可读作yuán(ㄩ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子伍子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贠出南洋,与楚同族,颛顼之后。”贠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伍氏。是春秋时期楚国伍贠(后为吴国的相国)的后代。

贠氏的姓源为:舜→尧→帝喾→颛顼→芈→熊→楚→伍→贠(员)。

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贠”和“员”本是同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作姓氏是由伍子胥伍贠(员)而来。

“员”字在简化字之前一直写作“貟”,贠氏祖辈们也一直使用“貟”字,到了现代,许多贠氏仍然坚持使用“祖传”的写法,只不过是也跟着简化了一下,写作“贠”。

伍子胥被赐死之后,其后人纷纷分散走避他方,但为了纪念这位名垂千古的先祖,也为了逃避株连遗祸,便把他的名字“贠(员)”作为姓氏,贠(员)氏由此延续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原以封邑名称为氏,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南史》、《姓氏考略》记载,“南朝宋国的刘凝之敬慕贠氏忠烈,遂改姓贠。”

得姓始祖:伍子胥。

伍子胥,姓伍名贠(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杰出人士。根据《姓氏辞典》、《姓解》、《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辞典》、《书法辞海》、《中华书法大辞典》考证:贠和员是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姓氏讲时读yùn,不读yuàn,由伍子胥(伍贠)而来。全国贠氏都习惯写贠,微软双拼键入“yp”即可输入,微软全拼键入“yun”后翻十页亦可输入。

二各支始祖:

贠德忠:山东泰安东贠家北一世祖。

贠德诚:山东冠县贠庄(原山东堂邑)一世祖。先世枣强、冀州人,明初洪永年间始迁鲁。贠氏伍贠之裔也。一名位姓,迄今与伍氏称同家。自古有贠半千知名士。始祖当永乐年间由枣强冀州迁来。

三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

四历史名人:

贠 敞:(生卒年待考),前凉金城人(今甘肃兰州)。

贠半千:(生卒年待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著名唐朝大臣、诗人。

其师王义方器之曰:“五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名半千。

贠兴宗:(生卒年待考),字显道,仁寿人。著名宋朝大臣、学者。

贠兴宗著有《九华集》五十卷,《国史经籍志》又有辩言及采石战胜录,并传于世。

贠小苏:(公元1950~今),河南陕县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贠 杰: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 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政策评估的效率与方法体系研究”负责人。

贠恩凤:(公元1940~今),出生于西安,原籍陕西华阴。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 教授。曾先后担任陕西省政协第四届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常委等职务。现为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名誉团长、书记。

贠 超:(公元1952~今),陕西三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先后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和机器人控制、机械系统动力学。

贠宝山:(公元1930~1951),河南安阳人。著名国际主义战士,一级战斗英雄。

贠东华:(公元1950~今),陕西省华山监狱民警

1986年1月由部队转业到华山监狱工作。先后担任房产基建办主任、监察室主任等职。2001年6月至今,担任华山监狱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因工作业绩卓越,多次被评为优秀 员、优秀公务员,2004年被省委、省 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贠相彬:青年诗人。

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

现任中国金笔作文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金笔作文教研组组长,砺智总校教研部副主任,中国金笔作文高级讲师。著有教学论文《一二年纪作文启蒙》,《作文教学与市场细微化处理》,文学剧本《吆喝》,诗歌《相彬诗文集》等。

贠宗翰:(公元1940~今),陕西咸阳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

贠更厚:(公元1954~今),河南陕县人。著名美术家。

中国博物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三门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职称。

才[才,读音作cái(ㄘㄞ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才氏为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之后”。

重黎是颛顼之子,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姬静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司马氏由于犯了错误(今已不可考是何错),被皇帝下令满门抄斩。为了保住家族的血脉,忠心的管家就偷偷的把主人的七个儿子用箩筐挑着逃至河北昌黎安家落户,为躲避朝廷的追杀改姓为才氏,所以才氏共分为七门。而那个管家就被认定为这一族的祖先了。

该支才氏人口不众,因此该族有个铁族规:同姓不婚。

第二个渊源:源于方氏,出自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属于帝王赐字改姓为氏。

与著名明朝大儒方孝儒处在同一时期的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他曾随朱棣南征,多次在战斗中救驾。朱棣因方孝儒忠贞于建文帝,大怒而诛戮方孝儒十族,气头上还下旨要杀尽天下方氏人。在当年明朝行文中,方字被写成“房”字缺一点(上尸下方,笔者的计算机字库里没有该字,读音为shī),意为方氏的尸体,这是出于明成祖对方孝儒等人不屈从自己的仇恨,因而对方氏族人大加贬嫌。

但朱棣又十分珍爱自己的爱将方宽,为免方宽被误杀,特改赐方宽姓“才”,方宽后来官至兵部尚书。

在方宽的后代中,到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又出了个骁勇的武将才宽,官至西安总兵,后在与鞑靼作战时,在花马池(今甘肃张掖)被大太监刘谨的爪牙曹雄出卖,陷入重围战死。

由于有刘谨的庇护,曹雄不仅没被处分,反升了官。为了推卸罪责,刘谨还要反诬论治已经牺牲了的才宽之罪,于是才宽的族人分散逃避,一支逃至辽东半岛,还有一支流落到江南,后改姓为“施”。

据《澎湖县志》记载,才宽的施氏后裔中,在清朝初期出了个 的施琅。施琅后去北京为官,留在台湾澎湖的一支施氏族人怕郑氏族人报复,又改回姓氏为才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柴氏,出自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据《才氏家谱》记载,才氏与岳氏有不共戴天之仇。本支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世宗柴荣,谥睿武孝文皇帝。其后代世袭的梁王柴桂,当年被岳飞枪挑而亡,即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直到北宋后期,柴荣的后代柴进,因家有丹书铁券而订招天下客,后柴进造反入梁山,为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的首领,其家族因此被北宋朝廷满门抄斩,柴进家族人仅逃出三人,其中俩人跑逃到东北,一人逃至山东,为了避祸,其后裔子孙皆改柴氏为谐音的才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满族、保安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才氏。

二迁徙分布:

才氏族人分布较广,人口约五十九万余,占全国人口000037%,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江苏、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省,尤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多此姓,约占全国才氏人口的77%。

三郡望: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昌黎郡:昌黎郡是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的。自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设置辽东属国,后改为昌黎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至隋朝初期,以昌黎(今辽宁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设有昌黎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带。隋、唐两朝在卢龙县境内。大辽国时期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大金国时期为昌黎县。

四历史名人:

才 宽:(公元?~1509年),字汝栗;北直迁安人(今河北迁安)。著名明朝兵部尚书。

才宽,明成化中期进士。

明弘治中期任知西安府,时惠民礼下,其治坦阔。遇事裁决如响,不较小过,民思慕之。

明正德初年为河南左布政使,任上器度闳阔,遇事裁答无滞。后以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后改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后升工部尚书,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才宽好野战,不拘阵略。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鞑靼亦思马之子小王子犯延绥,值火筛在套,才宽率师由兴武营击之,斩首数十级,乘胜深入时忽中流失,遂战死于花马池。

明武宗朱厚照闻知后,赐其子为百户,锦衣卫世袭。

才 俊:(生卒年待考),昌黎人。著名明宣德中期高邮判官。

才树德:(公元1934~今),辽宁义县人。著名地方财会工作者。

1953年于锦州会计学校毕业,以后通过自学已达到大学本科水平。

从事财会工作近四十年,曾任出纳员、会计员、核算员、副科长、科长,现任金城造纸总厂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第一处长。1988年被评为高级会计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肯于勤奋学习,努力钻研财务会计、成本理论,不断探索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财务改革,并注意总结经验。曾多次拟定财务收支、成本计算和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组建账目,设计凭证报表。推行全面经济核算效果明显。

紧紧围绕本厂实际推广应用“目标成本”、“ABC管理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先后获省市二、三等成果奖,并撰写论文曾在《中国城市金融》、《财会信息》等刊物上刊登。

才 军:(公元1946~今),藏族;青海囊谦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青海省囊谦县文教局局长。

他于1965年8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关心、爱护学生,长年为学生理发、晒被子、洗衣服,带领学生挖蕨麻补助伙食,学生断了口粮,他就拿出自己的粮食给学生吃。

1984年担任文教局局长以来,为办好囊谦县的教育事业,使更多的学龄儿童入学,十四年如一日,跑遍全国各地,从国家教委、山东平度、省各有关部门以及外籍藏胞处,利用各种机会、多种渠道争取资金建设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学校的设点布局日趋合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全县中小学在校生由1982年的一千零九十二人发展到1997年的三千八百七十二名,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2%提高到393%,为县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他先后四次被省 、省教委、州 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998年5月被青海省 授予扫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3

才尚周:(公元1937~今),河北乐亭人。著名地质水文工作者。

高级工程师,现任副处长。

1959~1962年和1962~1964年,分别参加编写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最终报告》与《大庆炼油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1965~1968年,在出国援越中主持编写了《越南XX号公路大型桥梁基础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1977~1981年,参加编写了流津市地面沉降水文工程地质勘查中间性报告》。

1982~1985年和1986~1990年,分别主持编写了“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队各年度的工作总结”、“大津市地矿局各年度的地矿”、“会议报告”。

曾撰写十一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华北地质经济管理通讯》和地矿部政法司主办的《地矿政策调研》。

才淑英:(公元1937~今),山东泰安人。著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高级工程师。

才居正:(公元1938~今),艺名昌乐山人;祖籍河北乐亭,后改为永乐山人。高级书法师。任职于河北省乐亭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才起男:(公元1939~今),辽宁锦西人。著名 党务工作者。

才鸿年:(公元1940~今),满族、锡伯族混血;北京人。著名金属材料专家。

才汝成:(公元1941~今),河北昌黎人。著名石油工业工作者。胜利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才晓予:(公元1930~1997),吉林长春人。著名 党务工作者、经济学专家。

才仁那:(公元1954~今),藏族; 比如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立刚:(公元1954~今),吉林长春人。著名地方医务工作者。

才利民:(公元1955~今),满族;河北宽城人。著名 党务工作者。

才可夫:(公元1956~今),河南安阳人。著名石油工业专家。

才化冰:(公元1961~今),黑龙江宾县人。著名职业教育家。大庆职工大学基础部副教授。

才 华:(公元1969~今),北京市人。著名律师工作者。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

才 卓:(公元1978~今),吉林省吉林市人。1997年吉林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上海社科院法学硕士,上海著名律师

才 卓 1956-今 吉林省吉林市人 国家一级研究员 玉米专家顾问组成员 国家玉米工程中心主任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氏

分布地区

秦置范阳郡,现在河北省定兴县。

历史来源

「祖」源出

祖姓的起源与商代王族有直接关系。在殷商历代国王的名字中,有祖字的便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等人,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庙号为姓氏,姓祖。中宗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多奉祖乙为始祖。此外,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已、祖尹,二人的后世子孙也有人以祖为姓。祖姓人曾形成了范阳等郡望,当代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祖姓始祖

祖已。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祖氏的来源,《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说:“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后28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姓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5000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故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姓的始祖。

堂号

涿郡堂、京兆堂、范阳堂

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九位。今山东省的寿光县、夏津县,北京市的海淀区,湖北省的英山县,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乐亭县、福宁县、献县、深县、新乐县、抚宁县、定兴县、衡水市、易县、秦皇岛市、保定市、涿州市、涞水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枫桥支英村,徐州市铜山县、淮安市、宿迁市泗洪县、南通市海门县、昆山市、阜宁县,河南省的南阳市南召县、开封市、商丘市、卫辉县、固始县、新乡市,安徽省的池州市、安庆市、萧县、枞阳县、巢湖市庐江县(不仅仅是庐江县,本人姓祖,是居巢区的)、蚌埠市、滁州市、宿州市,四川省的广元县,吉林省的吉林市永吉县、四平市、通化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的长寿县,湖南省的浏阳市,福建省的德化县、浦城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威宁县、毕节市,广东省的东莞市东城区,甘肃省的`张掖市,辽宁省的沈阳市、盘锦市兴隆台区、北镇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美国、英国等地,均有祖氏族人分布。

家族名人

祖冲之:字文远,南朝宋范阳蓟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精研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精密的。他还提出密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数学著作有《缀术》和《九章术义注》,均失传。他根据数理,研究天文历法,制订出一部比较准确的《大明历》。他制造的千里船、水碓磨和指南车。

拓展:王姓的起源与家谱

王氏

分布地区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历史来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

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

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

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苏秦、张仪。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中国历史新朝的创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长(467~493),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

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阳:(1112年—1170年),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凌姓 凌氏家谱 凌姓起源 凌姓名人 凌姓的来源 凌姓简介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康叔被封在卫,建立了卫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