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五篇】,第1张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篇一

自懂事起,身边的长辈就常对我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定一个好的家训与家风那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家风、家训到底是什么呢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气。家风正了,那么一个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家庭的风气正了一个国家也将繁荣昌盛,可见家风有多么重要。家训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的修身、齐家也有着着重要的作用。

 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的家训也就时时驱使着岳飞上进,最终岳飞也没有辜负岳母的期望,成为了保家卫国的大将军。我们家的家训用简练的话语来总结就是朴素、坚强、自力更生。朴素是不奢华、节俭的意思,奶奶一家很简朴,一直是勤勤恳恳的劳作着,从没有享受过奢华,在他们眼里只要勤恳简朴就够了。正是这样一种朴质而不造作的美造就了他们的美好品德。

 坚强是很重要的,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能带你打破困难黑暗的往往是坚强,他将带你迎接希望的蓝天。有一次,我掉到了坑里,不讲义气的朋友们早就跑远去看好戏了,我虽然焦急不已但是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一直告诉我的要坚强,于是我坚持不懈的攀爬着,最后终于爬了上来,让伙伴们大吃一惊。正是坚强,给了我别样的生活。还有一点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自立,自立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种可贵的精神,自立自强可以在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衣服,自己穿衣物,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房间等等,在妈妈和爸爸的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自立,妈妈可是因此夸了我好几次。我也很感谢我的父母,正是这三条家训,让我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把我们家的三条家训分享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让我们学会自强自立吧,学会坚强,努力奋斗,相信有一天成功的花是为我们绽开的!良好的家风可以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良好的家训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为成功的道路垫下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改正不良的习惯,在长辈的带领下一同坚守这些好习惯,让它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篇二

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环境的诠释。“所谓治国毕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深刻地阐述了家风的重要性。

 家风,是家的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个国家的方向标。良好的家风,如诚信、友善、宽容等都会对个人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家风”,如富强、民主、和谐等都会树立起一个国家的良好的国际形象。反之,斤斤计较、不诚实等不好的品质都会对个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利于良好家风的传承和个人未来的发展;腐败、专制、强权等“家风”都会让一个大国的形象破灭且最终走向亡国之路。由此可见,家风的好坏决定着个人甚至国家的命运。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多少优秀的家风、家训、被流传下来得到赞颂、继承和弘扬。包拯是家喻户晓的一代清官,在包氏一族中流传着“包氏家训”期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官清廉,包氏家训中曾提到过:“若是有贪官的,将会被逐出祖籍,死后不得葬入祖坟且名字也不能载入族谱。”正是包氏家训的教化和包氏几代人为官清廉正直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才成就了这样一段佳话。

 当今中国的科技领域,要数钱氏一族人才辈出,如钱学森、钱三强等。据相关调查,钱氏家族的成就与其《钱氏家训》息息相关,因为《钱氏家训》中作出了很多对钱氏一族个人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的规范和要求,例如像“兄弟和睦,严谨认真,踏实苦干”等一系列代表科研精神的优秀品质都被列入其中。不得不说,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良好的家风会发展个人身上潜在的能力,而不良的家风则会处处让人的发展受阻。司马家族就是典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说明了司马昭生性多疑、善嫉的性格特点。司马昭几代人身上都有其性格特点,最终正是他们的家风不良最后造成了司马家族的衰败。

 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都被记录下来。如孔融让梨、叨陪鲤对、周公戒子等都是良好家风的典范。许许多多带人处世的名句也被现代人当做“家训”、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由此观之,家风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家风能够为我们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它能够在我们迷茫时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能够照亮我们通往光明的路,能够载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家风这本“教科书”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赋予了我们成功的力量。我们要学好、用好这本“教科书”。

 家风强,则人强;“家”风强,则国强。家风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一个国家的立根之本。用好这本教科书,让它助我们一臂之力迈向成功!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篇三

孔子身为教育家,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出“教化”的观点,而他的日常语录和金句,更是为后人流传赞颂。“教化”使人如沐春风,而向贤人看齐则是春日暖阳。

 古往今来,诗词篇赋中“贤者”出没频繁,古代圣贤之人,皆为后人所敬仰。

 荀子在《劝学》中有提到“青出于蓝”和“水寒于水”并且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而文中“君子生非异也”中,君子则是贤者的延伸,君子与其他人并无区别,只不过是“善假于物”罢了,这让荀子产生了思考,并非贤者生来皆圣贤,是后天的努力与灵活早就的。而在后世的千百年中,荀子就成了“贤者”,他的言行举止影响了世代中华儿女,《劝学》疑问中的精髓内涵与贤者形象紧密结合,使贤者形象越发光彩照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在陋室中抒发自己的感想,”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尚交友原则,使得刘禹锡与陋室的形象瞬间变得神圣。古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和品性高雅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变得愈发高雅,”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境界是贤者们的精神圣地。与贤者交,久变贤者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可见“贤”的重要性。诸葛亮也是数人心中的“贤者”,而其对“贤”的评价又极高。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善者贤人,则可以跟随他学习,而选大大恶之人,则学术事业毁于一旦。这就类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可见贤者的感悟和教化对人有多重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的范仲淹被冠以爱国诗人的名号,在文人墨客的眼中,他已是文坛的贤者,但他却抒发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景仰,对“古仁人”的景仰与崇拜,读者们可见一般。再如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因此“见贤思齐”与“潜移默化”对学习有如沐春风的秒效。论教化,起源于孔子,被儒者们传诵而发展至今,而贤者一直是教化中的,像标杆一样为文学教育指引明路。

 纵观古今,过客骚人和历代圣人都曾扮演“贤者”的角色,他们引领了世代的教育变革与发展,又以自身的优良品性与高洁,书写了一代又一代的诗篇。

 古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见贤思齐,如沐春风。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篇四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诚信、善良,以及勤俭节约等……

 家风——诚信

 依稀还记得,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地面滚烫滚烫的。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太热了!实在是太热了!”大黄狗呆在树下,伸着长长的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花草树木都低下了头,半点精神。家中,爸爸塞给了我三十几元钱,让我出门去买个西瓜,看着屋外火辣辣的太阳,我有些犹豫。但是父命难违,我只好无奈的出门去买西瓜。

 我朝着水果店的方向奔去。这时,我忽然听见了一阵吆喝声:“卖西瓜喽!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喽!快来买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要错过呀……”我停下了脚步,看了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再买西瓜呀!西瓜摊上聚集了许多买主,我也凑了过去,挑起西瓜来。这时,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老爷爷根本没有注意到我。顿时,我的心中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反正没人注意我,我不如把这个西瓜拿走吧!还可以把西瓜钱省下呢!想着,我便把西瓜抱在怀中,偷偷地溜出人群,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朝家中奔去。

 到了家里,我十分开心把钱和西瓜都交给了老爸,并说了这件事的一系列过程。向老爸诉说的我本以为老爸一定会夸奖我,表扬我。谁知,老爸竟然板起了脸,把我给狠狠的训了一顿,并且让我去向那个老爷爷道歉,把本应该付的钱给了老爷爷……

 家风二——善良

 屋外,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那一片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的快速坠地,铺落在地面上,就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和爸爸一人撑着一把伞,走出了家门,向新华书店的方向走去。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大概二十几分钟过去了,我和老爸终于来到了新华书店的大门口。在刚要进去的时候,突然,一个十分“火热的焦点”吸引住了我:一位衣衫褴褛、白发苍苍、年过半百的老人跪在新华书店的大门口,向着周围路过的人乞讨,可是许多人都视而不见,只是装作什么也看见,见了这些人的举动,我的心不免打了个寒颤。于是,我拿了三个硬币,放入了老人那个破旧不堪的铁碗,硬币落入了铁碗,发出了好几声清脆的“当啷”,“当啷”声。

 进入了书店,我竟然得到了爸爸久违的夸赞、表扬,使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真是太好了!……

 家风三——勤俭节约

 记得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一起带我去饭店里面去吃饭。

 由于那个时候我还小,所以见到什么都感觉很新奇,手上一拿到了菜单,便开始了“十分疯狂”不已的点菜。不一会儿,服务员边把菜给送了上来。我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毫无兴趣的看着桌上的饭菜,只不过动了动而已,便放下筷子不吃了。我自己那个举动,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粮食,真的是使我后悔不已……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篇五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但包公的两位长兄包莹,二兄包颖都未满成年就夭折了;则包公还是成了家里的独生子,

包公很早就成婚了。并娶了多房小妾,早早就生下了儿子包。

那时候的包公仕途顺风顺水。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春风得意!豪情万丈;抬头看春山多妩媚。回头想春山看我当如是;

毫无疑问包公说这话时他是觉得自己会儿孙满堂的!谁不听话;就赶谁出家门,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不稀罕。

想象是可以这样想象。现实却很残酷;

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包公都没有再生育下一男半女。

尴尬啊!

哪料,命运之神仿佛和他开玩笑!处在人生盛年的包竟然患病去世了!

已经进入人生晚年的包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绝后肯定心死如灰

《宋史包拯传》记录有一段小故事读之可让人充分感受到包公的悲凉。

话说包公晋升为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心忧天下,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是没有儿子东宫悬虚;没立有皇太子。包公为“国本”计;劝宋仁宗册立皇太子!说;“没册立皇太子!人心不安。陛下为什么不早作决定呢?”

立储是皇家最敏感的话题,岳飞向赵构语及立储;立刻招致猜疑;解缙说了一句“圣上有好孙儿”,朱棣杀心顿现

宋仁宗纵是千古罕有的仁君;也怵然起警;严肃地责问包公!“你想册立谁为皇太子?”

这话的大致意思是我建议册立皇太子只是为宗庙万世着想,陛不要怀疑我有什么不良企图!我已年近七十;一条腿都迈入了棺材!又没有儿子还能有什么不良企图呢?

包公为快速消除宋仁宗对自己的猜忌故意称自己已年近七十。其实他出生于公元999年,死于1062年享年只有63岁而已。

不管如何,他说这话时!必定年过六十了!而且是膝下无子;否则!就犯了欺君大罪了。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那么包公应该是有后代的。

比如;安徽舒城的《包氏宗谱》和安徽桐城的《包氏宗谱》的记载都有!包世忠包令仪包拯包包绶

也就是说!都把包绶当成包的儿子来记了;其实人家是同父异母兄弟!

最让人大开眼界的是江西南城包坊村的包氏宗谱。其把春秋战国的申包胥西汉的包咸。隋朝的包恺。唐朝的包融宋朝的包拯!差不多是只要名字里有个“包”字的名人都拉进来了。感觉不怎么可信

最后补一件事

包公是合肥人,有民间传说。包公在临终前,特地吩咐仆人为自己做了21口同样的棺材分别由合肥当时的七座城门同时往外出殡,

则曹 前故意排七十二疑冢!为的是避免仇家报复;包公一生打击贪官污吏!仇敌也不少。则布下安葬有二十一口棺材的陵墓群;也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遭受到焚尸碎骨之灾,

1973年的春天,合肥二钢拟在安徽省合肥市大兴集建石灰窑曾在《安徽日报》上登出了一个通知,要求包公后人限时迁走已有974年历史的包公墓群!逾期将按无主坟墓处理。

果然墓群里挖出一墓志上面赫然书有“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字样。

包公的陵墓被破坏成这样遗骨被敲碎一方面是国家保护不力,另一方面包公数量繁多的后代也有责任,

包拯包青天一代完人身后遭到这样惨祸!令人思之凄然;

包拯!字希文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天圣五年(1027)中进士。从知县干起,历任知州监察御史;知谏院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多个职位;因为曾获得龙图阁直学士的贴职!常被人称为“包龙图”;从政期间,处事公平正直。为官清正廉明;敢于直言犯谏。善于查断案件。赢得了较高的威望。他的事迹被不断加工。逐渐在民间树起了“包公”的伟岸形象!成为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

关于包拯的后人情况!主要记载于《宋史》《包拯墓志铭》等史料中。包拯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包,为正妻董氏所生!官至太常寺太祝;于仁宗皇五年(1053)年就去世了;次子名叫包!为包拯与正妻随嫁的侍婢(纳为妾)所生;

包拯的两个女儿和古代其他女子一样。没有留下名字;只知道他们都嫁给了普通官员。

在民间有包拯无后的传言,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宋史》中!在包拯去世前些年宋仁宗曾经询问包拯有无后人,想给包拯加恩封赏其后人可是包拯却告诉宋仁宗!自己无后。宋仁宗还发出慨叹说上天不公;像包拯这样的大臣为何绝后云云,

那么。包拯为何会在宋仁宗面前,说自己无后呢?

包拯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包,大约在包十七八岁的时候!包拯为儿子迎娶了崔家的一个女儿!

或许就是在这段时间宋仁宗询问包拯有无后人;包拯回答没有

事实上!小妾离家的时候已经怀孕。崔氏在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也不敢告诉包拯;自己偷偷派人去照顾小妾母子;

等孩子出生之后。崔氏把孩子接到家中,取名为包

包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因为办案廉洁公正!不畏权贵!敢于为百姓申冤;在民间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号,

后来包公又娶了一个妻子董氏!董氏生下长子包!包娶了一个妻子崔氏!崔氏生下了长孙包文辅。

可能是两夫妻闹矛盾了吧!不过被打发回娘家的时候!孙氏这个时候已经怀有身孕!只是包公并不知情!还好儿媳崔氏知道孙氏怀有身孕。她偷偷的照顾着孙氏!还给孙氏送去了不少钱财

包公后代主要是从这一脉延续出去的。然后开枝散叶繁衍不息,

包公除开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陕州硖石县主薄王向国子监主博文效。

在今天;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仍然居住着包公后裔一千多人(后代具体人数不详)!去年还报导过包公第35代传人包先清讲述家风家训的相关新闻

崔氏可是名门之后两家可以算得上是名门正对;但是天不遂人愿,两三年后包得病去世了!但是幸运的是死之前留下了一个遗腹子!生下儿子后;崔氏家人崔她改嫁但是崔氏不愿意;更为打击的是。没过五六年,这个孙子早夭倍受打击的包拯也希望儿媳改嫁但是崔氏不愿意;仍然要守寡;

到了包拯六十岁的时候。自己纳了一房小妾。自己和小妾同房了三五年后,竟然执意要把小妾赶走!然而这个时候小妾已经怀孕,只是包拯不知罢了;崔氏知道后。派人悄悄的去照顾这对母女。孩子出生后,崔氏把孩子接回家里;也是在那一年包拯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Δ包拯

包拯死之前,感觉自己后继有人!便留下遗言说!“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脏大中;不从吾志者非吾孙也。”

关于包公,有很多神话传说在流传!比如说,包公可以"日审阳;夜审阴";东岳大帝黄飞虎赏识包公的清明正直给包公封了一个地府冥王的位置让他在阴曹地府也可以断案;还有神话传说!说包公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和狄青两个人一个是文,一个是武文武二臣被天帝派到人间专门保大宋的江山社稷总之。包公是一个在民间被广泛喜爱!也被广泛演绎和神话的人物;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老百姓当然不希望他没有后代。所以会给他安排一个儿子说是包拯早年休掉的小妾在外面生的,但这个安排出的儿子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其是存在的,

上述诸谱部分在上海图书馆藏有,而其中族谱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文林包氏宗谱!也是影响较大的,文林包氏有明代残谱!在此基础上于清康熙丙辰(1676)始创修家谱,至公元2008年公七修。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六修谱称包拯后裔在靖康之变以后随驾南渡散处在江浙间而其中又以江右之南城浙之鄞县及江左之宣城。江阴最著!

青岛市

枣庄市

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明代属峄县!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县级枣庄市辖原峄城县行政区域,1961年升格为省辖市,

烟台市

烟台之名源于“兵事”。1398年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在沿海设置了烽火台,遇警昼则生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以资戒备!后将这种火台称为烟台,烟台市因市区内烟台山而得名1983年11月,由烟台地区改建为地级烟台市,

潍坊市

旧称潍县。因境内潍河得名,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1949年6月改称潍坊市。

济宁市

秦置任城县;因地濒济水;五代时又设济州!初治巨野;但金时巨野一带常被水淹,而任城地势高亢。遂迁之元时则取安宁意。更名为济宁府!后升为济宁路;明代,济宁路降为州;清初;改为直隶州。民国初年。改为济宁县。1946年设济宁市,1953年设济宁专区;1976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省辖地级市,

因泰山而得名,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以泰山郡腹地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取“泰山安四海”之意,1985年3月。设地级泰安市,

威海市

以滨渤海之州而得名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1982年组建滨州市(县级)。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滨州市

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秦更黄河名为德水因德水流经县内;故以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德州卫!1950年6月建立德州专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地区。1994年12月改设地级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以临近沂河而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1913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1914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1994年12月设地级临沂市,

包拯是北宋名臣,他以大公无私而被后人铭记。仁宗天盛五年,包拯成为秀才,为国效力,走上了自己的仕途。

包拯曾经有过因为父母年事已高而辞职的想法,也因为担心父母,所以辞职去陪伴父母。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父母坟旁建了一间小屋,直到守灵期满。老乡来劝包拯,包拯做官。

包拯当御史的时候,就提出要练兵选将,加强军队管理,培养一批战斗力强的士兵,驻扎在我国边疆,抵御外敌侵略。

包拯当政时,以清廉著称。他以严格的纪律严厉惩罚他的下属。包拯堂堂正正,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看到不良现象的存在,王魁强迫百姓收钱,百姓苦不堪言,发生暴乱。

王魁不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派兵抓捕想为自己争权的人。包拯七次上书弹劾他,最后一次把矛头指向当今的统治者。这一举动震惊了法庭。当时人们都很佩服包拯有这样的勇气,皇帝也从来没有想到他维护百信政权的决心这么大。

包拯秉公执法,为官一任,深得民心。他的来源是为人民考虑,他帮助他们做事。有些贵族想占老百姓的便宜,却逃不过包拯的眼睛。

他整顿民风,改革人民诉讼制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说出自己的遭遇。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是清廉的象征。

包拯是怎么死的?

包拯葬于安徽省合肥市。

从记录中可以看出,包拯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天时间,期间还服用了几种治疗效果极佳的药物。因为包拯生前敢谏,不畏权贵,执法过程中不为私事所扰。他每次秉公执法,都是在侵害贵族的利益,可以说树敌不少。

再加上这样的猝死,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和担忧。包拯是怎么死的?是因为疾病还是被政敌杀死?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合作研究包拯遗体。结果发现,包拯的骨骼中钙、铁、汞的含量高于现代人,但砷、铅的含量低于现代人。

众所周知,砒霜和朱砂是古代的主要毒药。这两种毒药都能致人死亡。包拯尸骨中砷含量较低,可以排除他生病时被小人毒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包拯骨头里的汞含量那么高呢?

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古代为了保存尸体,往往会在棺材里加入这种东西,帮助防止尸体腐烂。包拯的骨头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汞含量,很可能是因为朱砂的侵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包拯死前服用了一些含汞的药物,可以断定包拯是正常死亡。

我相信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大官老实人被小人害死。

包拯的后代

包拯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包拯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早逝。包拯有两个女儿,一个嫁到了远在他乡的陕州,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包家的传承完全靠包拯的次子。

包玉刚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是王志毅,世界八大船。没想到他的祖上还有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开封府这么有名的人。

它是

在这次旅行中,包玉刚参观了天一阁,这是江南最古老的图书馆。这一天,天一阁的工作人员听说这个贵宾室,世界船王港今天来了,就给包玉刚看了天一阁珍藏已久的《包氏家谱》。这本书记录了包拯一家的点点滴滴。

包调查之后,也有了试一试的心态。他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孙,按照他的不耐烦高兴地欢呼起来。我是包青天的后裔。

包拯死后,他的女婿把他安葬了。后来金兵入侵,合肥被攻占,包拯墓被毁。当时和他一起陪葬的大部分东西都被偷了。后来他的后人重修了包拯的墓。1973年,合肥市政府更加重视包陵园,开始重建包陵园,三年后竣工,为后人缅怀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柳哲

我在一套清道光癸巳年(1833)《包氏宗谱》上,发现了一幅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从侄、翰林学士沈遘为北宋大清官包拯所编家谱《莲花手卷》的题词“宝藏”,弥足珍贵。该家谱不独载有包拯手书家训,当时名家范仲淹、沈遘、韩熙载、胡铨、赵汝愚、方逢辰、钱象祖、张九成、李宗勉、王珪、张环等,也都留下了稀世墨宝,殊为难得。

北宋科学家沈括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妇孺皆知。沈遘,为沈括从侄,虽然几乎湮没无闻,但他也非凡夫俗子,他是一位饱学之士,更是一位大清官。他廷试第一,因为以官员身份就试,故列第二,仅得榜眼。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克己奉公,忠孝传家,为人称道。

沈遘,字文通,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杭州)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四十三岁,与弟弟沈辽、叔叔沈括俱有文名,称为“三沈”。皇祐元年(1049),弱冠之年,登进士第,为榜眼。出任江宁府通判,归,上奏本治论10篇,为仁宗所欣赏。除集贤校理,不久,为起居舍人,修起居注,加知制诰,因其父犯事免职,出知越州。嘉祐七年(1062)为尚书礼部郎中,徙知杭州,英宗时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

沈遘才干超群,明于吏治,他先后出任越州、杭州、开封知府,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老百姓无不称赞他:“此杭州沈公也”。百姓无力丧葬的,给予赈济;对孤女,亲为作主婚嫁者,凡数百人;有养良家女为娼优者,悉令其父母领回。又曾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称“沈公井”。每文士投贽,必择其贤者而誉之。待人诚信,下属皆愿为之效力,故当时后进之士多归附。处理政务,只需半日,即可与宾客旧友往来谈笑,“沛然有余暇”,友人交口称其能。

天妒其才,英年早逝。他无怨无悔地走过了短短四十三年的人生,守丧尽礼,无疾而终。斯人已去,精神永存,《西溪集》(10卷)、《文献通考》,流传于后世。精彩人生,虽然短暂,忠君爱国,清廉有声,吏为民役,爱民如亲,死而不亡者寿!

沈遘其人,百度搜索,寥寥无几,传世墨宝,仅见于《中国历代行书珍迹》(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录有沈遘的尺牍。沈遘手迹,大字所书,遒劲有力,心正笔正。从落款“学士”可知,该墨宝当写于其“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任上。家谱乃传家至宝,沈遘题词“宝藏”,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沈遘与包拯,先后为开封知府,他们人品高洁,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包拯编修家谱,沈遘题词支持,自然是情理中事。该墨宝的发现,对于研究沈遘生平与书法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1包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瑚图氏、伊尔根觉罗氏、萨克达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尔吉锦氏(蒙古族)、博罗特氏(蒙古姓)、克罗特氏(蒙古族)、包多机根(蒙古族)、巴岳特氏(蒙古族)等。该姓知名人物有:

包翠艳(1952- )女,辽宁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历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等职务。

包天仁(1953- )吉林通化人。教授,通化师范学院院长,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分会(IATEFL CHINA)会长,通化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高等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组长。

2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

也就是说也可能是瓜尔佳演化来的。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800字篇一 自懂事起,身边的长辈就常对我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定一个好的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