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郭氏三公是谁?
临淮郭氏三公堂族谱首修于清朝乾隆壬申年八月,主修人为郭世勋。嘉庆三年,道光甲午年,光绪七年,民国23年4次续修,现存民国版12册。此谱初修时参照了明朝正德十一年武定侯郭勋编辑的凤阳郭氏家刊文献《毓庆勋懿集》8卷,和《郭氏家传》5卷,将明朝万历年间始迁江苏丹阳的郭凤公后人,与郭英公三子郭镛公对接,由郭沦园详细考证和订增。考证的世系为郭英生郭镛,郭镛生郭瑄,郭瑄生郭胜,郭胜生郭凤。郭凤公后世资料由郭觐扬和郭揆文父子记录,郭鲁珍与郭辉五进一步收集而修成。此谱原封未动的保存了《毓庆勋懿集》的资料和部分《郭氏家传》的资料,对明朝临淮郭氏家族主支记录的准确性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此谱为临淮郭氏后人,保存了明代早期先辈们的名讳和各分支的世系关系,为后世寻根问祖提供了较可靠的信息。
此谱始迁祖一世列为郭三公,生六子;二世郭聚公,生五子;三世郭山甫公,生四子。四世列四人:郭长君,为淮南总制,无嗣;郭子兴,陕国公,生四子;郭德成,历任骁骑卫亲军指挥使,福建都指挥使,生一子;郭英,营国公,生十二子。五世17人,郭子兴4子,依次为郭景仪,郭景振,郭景扬,郭景抃,名讳只有字,无名。郭德成1子,郭敬,只有名无字。郭英公12子,名讳依次为郭镇,字彦鼎;郭铭;郭镛,字彦声;郭鉴;郭钥;郭铨,字伦举;郭錡;郭钰,字景南;郭钫,字景宣;郭鑌,字彦华;郭钢;郭錀。六世41人,名字均以王字为偏旁部首。值得注意的是此谱记载郭子兴四子郭景抃,因年幼时家族变故,由郭英公抚养成人,其子郭瓒过继郭英公第十一子郭钢为嗣。郭登公姐为宣德皇帝国嫔,夭諡贞哀。
三公堂族谱载有郭子兴,郭德成,郭英三公的老年神像图,以及丹阳始迁祖郭凤公与夫人彭夫人的神像图。载有郭氏家族丹阳赐田的地基图,无家族墓地图。
此谱主要的局限性为受明朝郭勋公突出本支的影响,对旁支的记录准确性和精确性不高。如将郭子兴前三子均记为早亡无嗣,二子郭景振于洪武丁卯(20年)死于国事,显然与郭景振洪武22年才受封继巩昌侯的历史史实不符。生卒考记郭英公长子郭镇生于洪武壬子(5年),晚于次子郭铭(洪武已酉,2年),自相矛盾。且郭英公于洪武戊午(11年)到己未(12年)一年内共生郭镛,郭鉴,郭钥,郭铨,郭錡,郭钰,六子,不合常理,值得认真考证。另外,郭胜公与郭凤公的名讳,在明朝末年记录军人世袭的《武职选簿》中多次出现,有些记录与郭兴公的名讳有关,家谱对接是否准确,也值得商榷。山东胶东地区多部清朝首修的郭氏族谱从三、四世修起,但未明确三、四世从何人而始,例如潍县郭氏首修的族谱,即墨郭琇公首修的族谱,诸城郭氏族谱等。如果临淮郭氏以郭兴、郭英公辈为一世,则此谱四世为郭胜,诸城桃园郭氏四世为郭能,且五世也有郭凤,两谱似乎关联。
湖北孝感郭罗道汜世系:
根据郭罗氏历代谱牒记载。始祖罗卿公,原籍江西,为元朝时期时内阁大学士,元末明初,因遭红巾军起义战乱,流落入湖广麻城,再迁祈水之永乐里隐居,并遗诗一首,叙其源流:“平地干戈闹若蛙,红巾赶散各天涯。湖庥太祖麒麟种,永合綦江丹桂花。一姓易为三两姓,数家分出几千家。吾今提笔留与后,惟愿儿孙读五车。”
罗卿公生四子,一,二,三子皆徙于蜀之永胜,其后不详。惟第四子罗道汜,字友富,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湖北孝感西门外龙井社(今湖北孝感西开发区罗家八塆郭家砦),落业于郭荣家,并入郭家赘。郭荣为明朝卫运军船户,军船在湖北黄州,为卫运军第二班。郭荣为正旗丁。罗道汜入赘后,随郭氏军姓,承郭氏名册,领郭氏运粮军船事。
自此,罗道汜既承郭氏,亦继罗氏,亦即郭罗二姓并行称郭罗氏,自罗道汜开始。从此,该族子孙,既可继始祖父姓为“罗”,亦可随始祖母姓为“郭”,该族之宗谱即为郭罗氏宗谱,罗道汜即为该支郭罗氏宗族之开基祖。
该支郭罗氏后裔,听闻《中华罗氏通谱》编纂的信息后,认祖归宗的愿望强烈,再三提出入谱的要求。《中华罗氏通谱》编委认为,该支系始祖罗道汜,入郭家赘,按中华民族习惯后裔理应从郭氏,但其后裔永不忘“罗”,创造了“郭罗氏”复姓,而用“郭罗”二姓并行之法传承“罗氏”。经慎重研究,同意将该支系编入《中华罗氏通谱》。
罗道汜亦生四子,长子郭罗必亮,次子郭罗必宣,三子郭罗必高,四子郭罗必文,分为四份(房)。
郭罗必亮居高埠潭,后徙居罗家河塆,为上份。
郭罗必宣居广阳坡,即今罗家坡塆,为三份。
郭罗必文居河塆为四份。郭罗必文传七叶遂以不祀。
郭罗必亮、郭罗必宣、郭罗必高三家轮当军伍。代不乏人,历时五百三十余年,直至清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漕运不通,军事始废,军转为民。以上即该族只水源。
罗道汜自明朝洪武年间入湖北孝感以来,六百三十余年,四大支系,相传二十六代。聚居点多在孝邑。上份有罗家河塆。中份有罗家坡,罗家砦,老新集,上下罗家塆。三份有罗家八塆,郭家大塘塆等。其分支有:河南之桐柏支,云梦之罗家台,广水沙河,泥河,高庙;大悟之大新店,郭家榜,三里城;湖北之枣阳,襄阳,仙桃;孝感之城南罗家台,城北之黄土坡等十几个支系。
全族宗谱,至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第九世祖郭罗士魁仅拟抄本。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十七世祖业郭罗儒、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始事修谱。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十九世祖郭罗本珩、郭罗云门公再次续修。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岁次丙子,郭罗立朝第三次续修。
时至1992年清明节,郭罗立珈与罗德平主修第四次续修,由三十四人组成理事会,分工理事,筹集资金,搜集旧谱,走访调查,清查整理。为了尊重历史,以便后裔考据,对老谱首卷中的原序,续序,诗词,图例,传记,凡例,族规,族约。雍睦堂记,军民变更记等内容,保持原载,单独成籍,编为首卷。对未入谱者,造册登记,全部入谱。历时一年谱成,于1993年清明节迎谱入户。
1995年冬,郭罗氏大悟支系入谱归宗。
2001年冬,郭罗氏黄土坡支系入谱归宗。
至此,全族宗谱第四次续修完成。在谱人数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二人,全套共三十二卷,总谱三十二套,四大份支谱四十二套,分支谱二套。每套分为首卷原序,卷一总序,谱图(世绪图)三大部分。
该族自郭罗汜以下,至第十四世而无字派。至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第一次修谱时,由第十七世祖郭罗长荣始三十二字派,并从十五世起派命名。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第二次宗谱续修时,第十九祖郭罗云门对原三十二字略加修改后,一直沿用至今。
该族宗祠,有“雍睦堂”总祠。始建于清咸丰庚申年间(公元1856年),位于龙井社龙井庙近侧,即今之郭家大塘塆北飞机场南端。其“雍睦”之名,乃第十八世祖郭罗炳坤,根据汉史记载,有郭嶲字宏文者,七世同堂,家门雍睦,犬豕同眠,鸡鹊同巢,人以为义感。该支郭罗氏宗族,亦为一族大丁众,团结和睦之大家庭,是此,该族总祠即应以“雍睦堂”命名之。且书于谱,并于戊子冬迎接新谱入祠,延续香火近百年。后于日寇侵华时扩建军用机场,该祠被强行拆毁。
另有上份郭罗氏宗祠,大悟郭罗氏宗祠,郭家榜支祠,现皆已无存。
始祖罗道汜逝世后,墓葬郭家砦南细坟。始祖母逝世后,墓葬潘家墙垣东。因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公妣原墓址,早已公路横贯,高楼林立,孙等不忘木本水源之思,今奠基于罗家河南端,原上份祠堂旧址,筑假冢以祭祀,并刻有碑铭,以追念先祖,亦留告后人。
家谱序言]
郭氏老茔碑记
墓之有碑也,为亡者志也,亦实欲生者衍其嗣续,使之支分派别永继承而不紊,不幸而世系偶轶,则有不得不汲汲以图之。
郭氏
始祖 讳 宾自前明承迁隶籍清邑,卒葬于吕家之西北隅,即今大王庄之郭氏老茔也。祖碑虽在,文多湮没,传之七世,璠公改葬于大王庄之村前,即今郭氏之南茔也。相传,璠公兄弟四人,其他支或迁于外乡出隶外县,谱牒无稽。今欲一一追叙其世系,亦何从而追叙之,难。然鉴前世之失,自宜为善后之计,于是有郭壮、郭宽、继河三人与族人共为商酌,以为是。可立碑于老茔,以志渊源。复立碑于南莹,以序昭穆。今事成功竣,爰勒诸石,使后之嗣其事者广有所资,以为其承前之志。
始祖郭宾自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大陵街迁居清邑,命名数目:
永学圣道 世首家传 培德积仁 福庆长延
重修谱序
家之有谱固赖前人之修也,亦赖后人之述。前之修者欲以示后,后有修者方可承前。吾祖之谱流传已久,其所载者之分派别昭穆,不紊伦次,不淆不非,一览即知。但历年愈多,生齿愈繁。前人所未见者,不有赖后人之增益乎。然使柝者复紊,清者复淆,恐无以绳祖武。由是会一族之人共议谱事。前所有者不敢忘损,所无者不敢妄加,即有托足共域出居远方,而自何人居在何地,知无不记,记无不详,何至考稽无由,失其本源,则廙,几乎不召先人立谱之意云而。
古代郭氏三公是谁?
本文2023-10-24 01:09: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