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凤的译文
山西太原耿家,原来是官宦世家,宅院宽阔,气势弘大。后来家势衰落,接连成片的楼房瓦舍,大多都空废着,于是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情。屋门总是自开自关,家人常常半夜里惊醒呼喊。耿家房主对此很担忧,便搬到别墅里去住,只留下一个老翁看着门。从此宅院更加荒凉败落,有时还能听到里面说笑唱歌吹奏乐器的声音。
耿家房主的侄子叫耿去病,性格狂放不羁。他嘱咐看门的老翁只要听见或看到了什么,就跑去告诉他。到了夜里,老翁见楼上灯光闪烁,就去告诉了他。耿生要去看看是什么东西在作怪,老翁劝阻他,不听。耿生本来就很熟悉院内的房屋门户,便手拔蓬蒿,顺着曲折的路径进了院子。他登上楼房,没看见有什么奇怪的情景。穿过这座楼再往后走,听见有轻微的说话声。偷偷看去,见两只巨大的蜡烛燃烧着,照得四周通明如同白昼。一位头戴儒冠的老头朝南坐着,一位老妇人坐在他的对面,二人都在四十以上的年纪。朝东坐着一位年轻人,约有二十多岁;右边坐着一位女郎,才刚十五六岁的样子。酒菜摆了满满一桌。四人正围坐着说笑。
耿生突然走进房内,笑着喊道:“有一个不速之客来到!”里面的人大为惊慌,奔逃躲避。只有老头出来喝叱道:“是谁闯进人家的内室来了?”耿生说:“这是我家的内室,却被您占了。美酒自己饮,也不邀请主人,岂不有点太吝啬?”老头仔细看了看他说:“你不是这里的主人。”耿生说:“我是狂生耿去病,主人的侄子。”老头致敬说:“久仰大名!久仰大名!”作揖请耿生入坐,喊家人撤换酒肴。耿生不让他换,老头就为耿生斟上酒。耿生说:“咱们是老世交了,刚才酒席上的人没必要回避,还请他们来一起喝酒吧。”老头喊道:“孝儿!”不一会儿,年轻人从外面进来了。老头对耿生说:“这是我的儿子。”孝儿行了个拱手礼坐下。耿生大致问了一下他们的家族姓氏,老头说道:“我叫义君,姓胡。”耿生一向豪爽,谈笑风生。孝儿也很超脱,不同凡俗。两人倾怀畅谈,意气相投,非常喜悦。耿生二十一岁,比孝儿大两岁,就称他为弟。胡叟说道:“听说您的祖父曾经编纂过一部《涂山外传》,您知道吗?”耿生回答说:“知道。”胡叟说:“我是涂山氏的后裔。自唐朝以后的家谱世系我仍然记得,五代以上的就失传了。希望公子能够指教。”耿生大致叙述了涂山女嫁给大禹并帮助他治水的功劳,言谈中丽词妙语,犹如泉涌。胡叟听了大喜,对孝儿说道:“今天有幸听到了以前从未听到过的事情。公子也不是外人,可请你母亲和青凤一起来听听,也好让她们知道我们祖宗的功德。”孝儿便走进了帐幔里面。
一会儿,老妇人带着女郎出来了。耿生仔细看去,女郎柔弱的身姿现出万般娇态,美丽的眼睛流露出聪慧的神色,人间再也找不出比她更漂亮的女子了。胡叟指着妇人说:“这是我的老妻,”又指着女郎说:“这是青凤,是我的侄女,很聪明,所见所闻总是牢记不忘,因此叫来让她听听这些事。”耿生叙述完了又喝酒,两眼紧紧盯着青凤,连眼珠子都不转了。青凤察觉了,就低下了头。耿生暗中去踩青凤的脚,青凤急忙把脚往后缩,脸上也没有怒色。耿生神摇意动,控制不住自已,拍案大声说道:“若得到像青凤这样的妻子,南面为王都不换!”妇人见耿生渐醉越狂,便急忙和青凤一同起身,撩开帏幔走了。耿生很失望,便辞别了胡叟出来。但心里老挂念着青凤,时刻都忘不了。到了夜里,耿生又登上楼去,里面兰麝芳香仍存。凝神等待了一整夜,始终寂静无声。他回家和妻子商议,想把家搬到楼上去住,盼望能再遇见青凤。妻子不同意,耿生于是自己前去,住在楼下读书。
夜里,耿生刚刚靠在桌子上,只见一个鬼披头散发地进了门,脸黑如漆,瞪着两眼看着耿生。耿生笑了笑,用手指蘸着墨汁涂黑自己的脸,目光灼灼地和鬼对视,那鬼很羞惭地走了。第二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耿生吹灭了蜡烛正想睡觉,忽然听见楼后面的门插销发出呯的一声响。耿生急忙起来过去探看,原来门扇半开了。不一会儿听到细碎的脚步声,有人拿着点燃的蜡烛从房子里出来。一看,竟是青凤。青凤猛然看见耿生,吓得往后便退,急忙回去把两扇门关上。耿生直挺挺地跪下,对门内的青凤说:“小生冒着险恶而来,确实是为了您的缘故。幸好这里没有别人,您能让我握一下手,我死了也不遗憾了。”青凤远远地隔着门说:“您对我情深意挚,我岂能不知道!只是叔父管束得很严,我不敢答应您的要求。”耿生苦苦哀求说:“我现在也不敢再有和您握手的奢望了,只想见您一面就满足了。”青凤好似同意了,开门出来,抓着耿生的胳膊拉他起来。
耿生喜出望外,两个携手到了楼下。耿生把青凤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膝上。青凤说道:“幸好有缘分,过了今夜,就是相思也没有用了。”耿生问:“为什么?”青凤回答说:“阿叔畏惧您太狂,所以变成厉鬼来吓唬您,您却纹丝不动。现在他已另找好了别的住处,全家人都搬东西到新居去了。我留下看守,明天就走了。”说完就想离去,说:“恐怕叔叔回来。”耿生硬不让她走,想和她亲热。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胡叟不声不响地进来了。青凤又羞又怕,无地自容,低着头倚在床上,手拈衣带不说话。胡叟愤怒地说:“贱丫头辱没了我的门户,再不快走,就用鞭子抽你了!”青凤低着头急忙走了,胡叟也跟了出去。耿生尾随在后面,听见胡叟不住地怒骂,又听见青凤嘤嘤的小声抽泣。耿生心如刀割,大声说:“罪在小生身上,于青凤有什么关系?倘若饶了青凤,任你刀砍斧剁,小生甘愿自身承受!”过了很长时间,一点动静也没有了,耿生这才回去睡觉。
从此以后,宅院里再也没出现过怪异的声息。耿生的叔叔听说后认为耿生不同寻常,愿意把房子卖给他住,也不计较价钱多少。耿生很乐意,便把家口搬了过来。住了一年多,耿生觉得非常舒适,但一刻也没忘记青凤。
正巧清明节上坟回来,耿生见到两只小狐狸被大狗追逼。一只钻进荒草丛中逃窜了;另一只惊慌失措,沿路奔跑,看见耿生,便依依不舍地哀啼着,很温顺地伏首垂耳,好似求他援救。耿生很可怜它,便解开衣襟,把它提起来抱回了家。关上门,把它放在床上,一看竟是青凤。耿生大喜,赶忙慰问她。青凤说:“刚才和丫鬟在外面游玩,遭此大难。如果不是郎君相救,我必定葬身狗腹无疑。希望您不要因为我不是人类而厌恶我。”耿生说:“我天天都思念你,真是魂绕梦想。现在见到你,如获至宝,怎会厌恶呢!”青凤说:“这也是天数,不是因为遭此大难,怎么能够跟随您呢?而且这真是太幸运了!丫鬟一定以为我已经死了,这样正好可以和您终生在一起了。”耿生很高兴,便整理好另一间屋让青凤住下。
过了二年多,一天夜里耿生正在读书,孝儿忽然进来了。耿生放下书卷,惊讶地问他来干什么。孝儿跪在地上,悲伤地说:“家父将遭横难,非您不能拯救。他本想亲自来求您,又恐怕您不愿见他,所以只好让我来了。”耿生问:“什么事?”孝儿说:“您认识莫三郎吗?”耿生说:“他是我同窗学友的儿子。”孝儿说:“明日他将经过您的门前。倘若他携带着猎来的狐狸,希望您能把它要过来留下。”耿生说:“那一年楼下的羞辱,我至今耿耿于怀,他的事我不想过问。若非要我效微劳的话,非让青凤来求不可!”孝儿落泪说:“凤妹已死于荒野三年了!”耿生气愤地用袖子一拂衣服,说:“既然如此,那怨恨就更深了!”说完拿起书卷高声朗读起来,再也不去理他。孝儿从地上爬起来,失声痛哭,用衣袖遮掩着脸走了。耿生到了青凤那里,把事情告诉了她。青凤大惊失色说:“你究竟救不救他?”耿生说道:“救是肯定救他;刚才之所以没答应,是想报复一下他以前的蛮横罢了。”青凤这才高兴地说:“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叔叔才长起来。过去虽然受到他的责罚,按照家规也是应该那样的。”耿生说:“的确是这样,只是使人不能不耿耿于怀罢了。假若你那次真死了,我决不会救他。”青凤笑着说:“你的心可真狠啊!”
第二天,莫三郎果然来到,他骑着胸带饰金的骏马,佩带着绣有猛虎的弓套,侍从众多,很有声势。耿生出门迎接他,见他猎获的禽兽非常多。其中有一只黑狐狸,伤口流出的血把皮毛都染红了;用手摸了摸它,身上还温和。耿生便假说自己的皮衣破了,请求要这只狐狸的皮来补缀。莫三郎很慷慨地解下它相赠。耿生把狐狸交给了青凤,这才去与客人欢饮。客人走了以后,青凤把狐狸抱在怀里,过了三天它才苏醒,一转身又变成了胡叟。胡叟一抬眼看见了青凤,怀疑这不是在人间。青凤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给他听。胡叟于是向耿生下拜,面色羞惭,对以前的过失表示歉意,又很高兴地看着青凤说:“我本来就说你不曾死,今天果真证实了。”青凤对耿生说:“您若爱怜我的话,还求您把楼房借给我家住,好让我能够对老人尽点孝心。”耿生答应了她的要求。胡叟面带愧色道谢告别而去。
到了夜里,胡叟全家果然搬来了。从此两家亲如家人父子,不再互相猜忌。耿生在书房居住,孝儿经常来与他交谈。耿生的正妻生的儿子渐渐长大了,就让孝儿作他的老师;孝儿循循善诱,很有老师的风范。
现在的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乳山市司马庄村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高林)
于,是当代中国一个大姓,于氏来源却并不多。于氏主流是源于姬姓,始祖为邘叔。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夺得天下,武王大举分封,其第二子被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史称邘叔。后来邘国灭亡,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另外据《路史》所载,东海(东海郡为于氏之郡望)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有此可知,此支于氏仍然为邘叔之后。于氏第三支便是不同于以上两支,中国古代有淳于氏,历史记载淳于氏原为姜太公之后,唐朝宪宗李纯时期为了避讳宪宗名讳而改为于氏,宋代以后部分后人依然恢复为淳于氏,还有一些则依然采用于姓。自然这部分于氏后人并不多。由此可知于氏之主流正宗仍为姬姓邘叔之后。
两千多年以来,于氏族人多居于北方,尤其在山东、河南等省份人数众多。其中山东乳山司马庄于氏是长久以来于氏家族的一支优秀代表。 乳山信息港资料显示:于氏第一代(邘叔)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代表人物第九代于劂、第十代于乾、于坤;第十一代至第二十六代也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一支于姓迁至山东郯城,二十六代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据司马庄《于氏谱族》记载:广公世居文登之赤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赤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离城一百四十里,历宋而元明清,国朝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割莱阳之行村林次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柰丐盖,自文登入海阳迄今千余年。(于春喜先生提供)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可能是在唐朝时期从山东临沂郯城迁往山东荣成赤山。东汉时期有著名的于氏族人于定国,于定国乃东海郡人(郯城即属于东海郡),因此司马庄于氏有可能为于定国后裔。
但是对于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迁徙顺序至今为止仍有疑问,到底是赤山于氏是先到了司马庄后来又搬到了大水泊开辟了大水泊于氏,还是分别从赤山搬到了司马庄和大水泊或者分别搬到司马庄和大水泊之后,司马庄又有人搬到了大水泊,这个恐怕还要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才行。不过据司马庄于氏二十四代于春喜先生介绍,大水泊于氏第三代于坚的墓在乳山,建国前大水泊仍有人到乳山扫墓,且司马庄人一致认为司马庄于肯定不是从大水泊迁来的。
今年暑假回家之后我曾骑自行车数十里地到司马庄于氏祖居之地——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该村现分为南司马庄、北司马庄、东司马庄三个行政村,三个村除了少数高姓等人家之外几乎都姓于。南司马庄为明朝天启年间于氏第十三代孙于象泽、于象渭兄弟所立)了解情况。司马庄于氏原有族谱,可惜该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司马庄于氏部分族人仍保留了部分手抄本族谱。经过打听,我在南司马庄村见到了司马庄于氏第二十五代孙于开国老先生所藏的族谱。从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金时自荣成赤山迁于现在的司马庄。于广六世孙于仲保,字元卿,元朝至正二年赐进士第,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督理戍务。司马庄村的名字由此而得。于仲保每次回家探亲之时都会在棘子沟下马,走的时候又在棘子沟上马。棘子沟就是现在的乳山寨驾马沟村,驾马沟村的村名便是由此而来。明朝万历十四年司马庄于氏始修族谱。由于广十二世孙于贡甫(字子寿)兄弟主持编修。此后分别于清雍正年间由十六世于淳耀,乾隆年间由十七世于化鹏、于载栋,嘉庆年间由十八世于良嗣、于国玉,道光年间由十九世于钟彦,光绪年间由二十世于景义,民国十年由二十三世于雅亭,民国二十五年由二十一世于魁建进行了于氏族谱的重修,共历八修。不过历经八修的族谱在文革时期却未能幸免。幸亏于开国老先生的父亲参与了最后一次修谱,于开国老先生就是利用他父亲所留下的手稿整理出了现在所存的司马庄于氏族谱。但这份族谱除了前面部分,从第八世以后基本只有司马庄当地的分支。不过现在了解到在其他司马庄于氏后裔分布地保留了部分于氏家谱资料,像乳山寨镇管村的于春喜先生(年字辈),乳山寨镇改造夼村以及辽宁部分宗亲。并且没有家谱的于氏族谱亦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挂谱,如果司马庄于氏重修族谱的话,在资料收集方面应该不难。司马庄于氏亦有字辈传世,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修谱的时候,定下二十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民国二十五年最后一次修谱又定下二十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于氏族人皆依于氏先人所定字辈来取名字。至于现在司马庄于氏族人的辈分分布情况,虽未实地调查过,但是据乳山寨镇到根见村我高氏一位升字辈曾祖爷说在赤家口村有于氏二十一世崇字辈在(昨天晚上在网上碰巧认识了一个司马庄于氏二十三代天字辈的人,他岁数不大辈分却非常大,据他说赤家口已经没有二十一代了,尽管如此其他村子里还是有可能有的),另外于开国老先生说在司马庄村有于氏二十八世间字辈在,据我一个表哥说在夏村于家庄有六十多岁的二十七世性字辈在,那么于家庄应该有二十九世之字辈,我想这大概就是司马庄于氏的最大辈分与最小辈分了。
作者:218802442006-10-26 15:25 回复此发言
--------------------------------------------------------------------------------
2 乳山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高林)
我的母亲属于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开字辈。
需要补充一下,网上看到对司马庄于氏字辈有很多误传,有传为“祠际维崇心”有传为“天年开福性”有传为“天年开复幸”有有传为“天世年复行”等等,这些都是错的,我所写的字辈是从司马庄于氏族谱中抄出来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些字辈司马庄人已经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当年祖上修谱的时候为何选用这几个字可能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另外,已经迁出威海地区的于氏族人,有很多都说自己是出自司马庄或者大水泊,在这里需要更正一下,司马庄原属于登州府宁海州,原名为赫家疃,因为于仲保官诏兵部司马而更名为司马庄,现在司马庄分为东、南、北三个行政村,后来曾一度归属于烟台海阳县,现在属于威海乳山市乳山寨镇;大水泊原属于登州府文登县,现在仍属于威海文登市大水泊镇。许多外地宗亲对司马庄和大水泊属于哪儿,经常有搞错的情况。
根据于开国老先生手中的族谱记载于氏后人迁徙分布情况:
兴友公(十一世)长子贡甫公(十二世长支)后裔:北司马庄、台上、大管村、西岚村、平岚村、黄埠崖村等。
兴友公次子贡禄公后裔:赤家口、沙沟子、楼村、山前、小管村、水道、曲化庄、江村、官庄、南耿家、柳家、野子、北司马庄、乳山寨、西周格庄、凤台顶、腾河、崐嵛山、玉皇山后、于家庄、康家、河口、高家屯、胡仑、东耿家、西北岛以及外迁等。
兴友公三子应祯公:北司马庄、汪水西庄、宋家河、赤家口、丛麻院以及外迁辽东等。
兴友公四子应祥公(生六子:象泽、象洷、象渭、象渚、象澜、象):南司马庄、滕河、高家兴、于家庄、江村洼、南兴善、七家、台上、北司马庄、平岚、猪栏夼、沙沟、圈港等。
兴友公五子应聘公:院里山后、台上等。
另外第十世才富公后裔迁东司马庄、赤家口、打磨、腾河、横山后、独家、仇家兴、井子、夏楚、石巷南头、徽湛、于家河、小疃、申家等。
十一世伯友公后裔迁杜家、金(石青)岭、小安、桑行埠等。
十一世胜友公后裔迁改造夼、乳山寨、官庄等。
除了十二世以前有迁出司马庄到了牟平和诸往流水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十二世以后迁出司马庄的。另有乳山寨村后裔迁往人石等村。于开国老先生介绍司马庄可能有人迁到大水泊,可能是广公六世孙于渊(于广—于全—于三公—于大春—于德仁—于渊),不过即使有这么一支迁到了大水泊,那么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在于渊之前大水泊已经有于氏族人了,所以于渊不是最先到大水泊的于氏族人,大水泊家谱记载大水泊第一代为于敬祖,大约为北宋时期的人。在司马庄谱中也有一个于敬祖,但是这个于敬祖是广公的四世孙,应该是元朝末年的人,所以这这个于敬祖与大水泊于敬祖是两个人。
从乳山市县志得知,于氏为乳山市为第一大姓,于氏遍及乳山各个乡镇。其中司马庄于氏分布于夏村镇、诸往镇、乳山寨镇等地,司马庄于氏也是乳山于氏人数最多的一支,另外一部分虽不是司马庄于氏但却属于司马庄于氏同宗,是同出于荣成赤山的文登大水泊于氏,还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属于明朝云南戍边而来的。
有一次无意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寻亲帖子,帖子中说道
“各位老乡,久违了,这里是我从前所记录的关于于氏祖先的点滴文字,希望知情的同宗圆我一个寻根梦!
于氏宗谱补记
据现存之墓碑皇清于尚志(此碑现立于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村同春队的北面丘陵之上,于尚学兄或弟)碑文记载:“□□山东登郡海洋县乳山乡石山社司马庄人……乾隆18年(1754年)徙居奉天岫岩所□□社五甲转本□□子民……道光17年3月初刻(1838年)”(此碑及先人于崇佐、于维潭之残碑已于2004年5月被后生拍照)。吾之先祖,由今之山东,漂洋过海至渤海湾之大连庄河,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十二代之多,距今整整二百五十一年。向有(1984年)吾长辈于天贵(已故多年),传于氏先祖列宗名录,距现在业已20年。遗憾的是可、载两代没有记录。于氏祖传属字如下:
前20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
后20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今以列表方式谨缉如下,有望示于后辈,使其铭记之:
不才后生于开旻于公元2003年8月5日记。”
我第一次知道司马庄于氏的完整字辈,就是从这个帖子里面看到的。后来我也在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辽宁确有于氏族人前往司马庄寻根,而且根据司马庄于氏族谱的记载,于尚志并非十五世尚字辈,而是十七世载字辈。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族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司马庄同宗的文登大水泊于氏更是遍及胶东半岛乃至东北的广大地区,有理由相信,荣成赤山于氏是于氏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威海地区于氏族人也是非常有出息,单乳山市而言,张学良将军结发妻子于凤至出自司马庄于氏,乳山市市委书记为于永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为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于开路等等。我想,作为乳山第一大姓,于氏族人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氏族谱中记载司马庄于氏家训:
吾家清白门第诗礼旧族 务要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专意以办国税 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面心安平治 勿怀奸诈 事贵含忍勿轻斗争 勿为奸诱 常改己过不谈人非死丧相助 患难相恤 善相劝勉恶相告诫 务行礼义之风以成义和之主各共勉之 勿忽家教
司马庄于氏家庙大门对联:
祖德堪追想当年 垂训遗谋 原志在繁荣百世
云祁感集虽此日 分枝别派 勿忘了骨肉一家
现在的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乳山市司马庄村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高林) 于,是当代中国一个大姓,于氏来源却并不多。于氏主流是源于姬姓,始祖为邘叔。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夺得天下,武王大举分封,其第二子被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史称邘叔。后来邘国灭亡,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另外据《路史》所载,东海(东海郡为于氏之郡望)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有此可知,此支于氏仍然为邘叔之后。于氏第三支便是不同于以上两支,中国古代有淳于氏,历史记载淳于氏原为姜太公之后,唐朝宪宗李纯时期为了避讳宪宗名讳而改为于氏,宋代以后部分后人依然恢复为淳于氏,还有一些则依然采用于姓。自然这部分于氏后人并不多。由此可知于氏之主流正宗仍为姬姓邘叔之后。 两千多年以来,于氏族人多居于北方,尤其在山东、河南等省份人数众多。其中山东乳山司马庄于氏是长久以来于氏家族的一支优秀代表。 乳山信息港资料显示:于氏第一代(邘叔)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代表人物第九代于劂、第十代于乾、于坤;第十一代至第二十六代也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一支于姓迁至山东郯城,二十六代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据司马庄《于氏谱族》记载:广公世居文登之赤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赤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离城一百四十里,历宋而元明清,国朝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割莱阳之行村林次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柰丐盖,自文登入海阳迄今千余年。(于春喜先生提供)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可能是在唐朝时期从山东临沂郯城迁往山东荣成赤山。东汉时期有著名的于氏族人于定国,于定国乃东海郡人(郯城即属于东海郡),因此司马庄于氏有可能为于定国后裔。 但是对于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迁徙顺序至今为止仍有疑问,到底是赤山于氏是先到了司马庄后来又搬到了大水泊开辟了大水泊于氏,还是分别从赤山搬到了司马庄和大水泊或者分别搬到司马庄和大水泊之后,司马庄又有人搬到了大水泊,这个恐怕还要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才行。不过据司马庄于氏二十四代于春喜先生介绍,大水泊于氏第三代于坚的墓在乳山,建国前大水泊仍有人到乳山扫墓,且司马庄人一致认为司马庄于肯定不是从大水泊迁来的。 今年暑假回家之后我曾骑自行车数十里地到司马庄于氏祖居之地——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该村现分为南司马庄、北司马庄、东司马庄三个行政村,三个村除了少数高姓等人家之外几乎都姓于。南司马庄为明朝天启年间于氏第十三代孙于象泽、于象渭兄弟所立)了解情况。司马庄于氏原有族谱,可惜该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司马庄于氏部分族人仍保留了部分手抄本族谱。经过打听,我在南司马庄村见到了司马庄于氏第二十五代孙于开国老先生所藏的族谱。从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金时自荣成赤山迁于现在的司马庄。于广六世孙于仲保,字元卿,元朝至正二年赐进士第,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督理戍务。司马庄村的名字由此而得。于仲保每次回家探亲之时都会在棘子沟下马,走的时候又在棘子沟上马。棘子沟就是现在的乳山寨驾马沟村,驾马沟村的村名便是由此而来。明朝万历十四年司马庄于氏始修族谱。由于广十二世孙于贡甫(字子寿)兄弟主持编修。此后分别于清雍正年间由十六世于淳耀,乾隆年间由十七世于化鹏、于载栋,嘉庆年间由十八世于良嗣、于国玉,道光年间由十九世于钟彦,光绪年间由二十世于景义,民国十年由二十三世于雅亭,民国二十五年由二十一世于魁建进行了于氏族谱的重修,共历八修。不过历经八修的族谱在文革时期却未能幸免。幸亏于开国老先生的父亲参与了最后一次修谱,于开国老先生就是利用他父亲所留下的手稿整理出了现在所存的司马庄于氏族谱。但这份族谱除了前面部分,从第八世以后基本只有司马庄当地的分支。不过现在了解到在其他司马庄于氏后裔分布地保留了部分于氏家谱资料,像乳山寨镇管村的于春喜先生(年字辈),乳山寨镇改造夼村以及辽宁部分宗亲。并且没有家谱的于氏族谱亦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挂谱,如果司马庄于氏重修族谱的话,在资料收集方面应该不难。司马庄于氏亦有字辈传世,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修谱的时候,定下二十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民国二十五年最后一次修谱又定下二十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于氏族人皆依于氏先人所定字辈来取名字。至于现在司马庄于氏族人的辈分分布情况,虽未实地调查过,但是据乳山寨镇到根见村我高氏一位升字辈曾祖爷说在赤家口村有于氏二十一世崇字辈在(昨天晚上在网上碰巧认识了一个司马庄于氏二十三代天字辈的人,他岁数不大辈分却非常大,据他说赤家口已经没有二十一代了,尽管如此其他村子里还是有可能有的),另外于开国老先生说在司马庄村有于氏二十八世间字辈在,据我一个表哥说在夏村于家庄有六十多岁的二十七世性字辈在,那么于家庄应该有二十九世之字辈,我想这大概就是司马庄于氏的最大辈分与最小辈分了。 作者:218802442006-10-26 15:25 回复此发言 -------------------------------------------------------------------------------- 2 乳山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高林) 我的母亲属于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开字辈。 需要补充一下,网上看到对司马庄于氏字辈有很多误传,有传为“祠际维崇心”有传为“天年开福性”有传为“天年开复幸”有有传为“天世年复行”等等,这些都是错的,我所写的字辈是从司马庄于氏族谱中抄出来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些字辈司马庄人已经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当年祖上修谱的时候为何选用这几个字可能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另外,已经迁出威海地区的于氏族人,有很多都说自己是出自司马庄或者大水泊,在这里需要更正一下,司马庄原属于登州府宁海州,原名为赫家疃,因为于仲保官诏兵部司马而更名为司马庄,现在司马庄分为东、南、北三个行政村,后来曾一度归属于烟台海阳县,现在属于威海乳山市乳山寨镇;大水泊原属于登州府文登县,现在仍属于威海文登市大水泊镇。许多外地宗亲对司马庄和大水泊属于哪儿,经常有搞错的情况。 根据于开国老先生手中的族谱记载于氏后人迁徙分布情况: 兴友公(十一世)长子贡甫公(十二世长支)后裔:北司马庄、台上、大管村、西岚村、平岚村、黄埠崖村等。 兴友公次子贡禄公后裔:赤家口、沙沟子、楼村、山前、小管村、水道、曲化庄、江村、官庄、南耿家、柳家、野子、北司马庄、乳山寨、西周格庄、凤台顶、腾河、崐嵛山、玉皇山后、于家庄、康家、河口、高家屯、胡仑、东耿家、西北岛以及外迁等。 兴友公三子应祯公:北司马庄、汪水西庄、宋家河、赤家口、丛麻院以及外迁辽东等。 兴友公四子应祥公(生六子:象泽、象洷、象渭、象渚、象澜、象):南司马庄、滕河、高家兴、于家庄、江村洼、南兴善、七家、台上、北司马庄、平岚、猪栏夼、沙沟、圈港等。 兴友公五子应聘公:院里山后、台上等。 另外第十世才富公后裔迁东司马庄、赤家口、打磨、腾河、横山后、独家、仇家兴、井子、夏楚、石巷南头、徽湛、于家河、小疃、申家等。 十一世伯友公后裔迁杜家、金(石青)岭、小安、桑行埠等。 十一世胜友公后裔迁改造夼、乳山寨、官庄等。 除了十二世以前有迁出司马庄到了牟平和诸往流水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十二世以后迁出司马庄的。另有乳山寨村后裔迁往人石等村。于开国老先生介绍司马庄可能有人迁到大水泊,可能是广公六世孙于渊(于广—于全—于三公—于大春—于德仁—于渊),不过即使有这么一支迁到了大水泊,那么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在于渊之前大水泊已经有于氏族人了,所以于渊不是最先到大水泊的于氏族人,大水泊家谱记载大水泊第一代为于敬祖,大约为北宋时期的人。在司马庄谱中也有一个于敬祖,但是这个于敬祖是广公的四世孙,应该是元朝末年的人,所以这这个于敬祖与大水泊于敬祖是两个人。 从乳山市县志得知,于氏为乳山市为第一大姓,于氏遍及乳山各个乡镇。其中司马庄于氏分布于夏村镇、诸往镇、乳山寨镇等地,司马庄于氏也是乳山于氏人数最多的一支,另外一部分虽不是司马庄于氏但却属于司马庄于氏同宗,是同出于荣成赤山的文登大水泊于氏,还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属于明朝云南戍边而来的。 有一次无意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寻亲帖子,帖子中说道 “各位老乡,久违了,这里是我从前所记录的关于于氏祖先的点滴文字,希望知情的同宗圆我一个寻根梦! 于氏宗谱补记 据现存之墓碑皇清于尚志(此碑现立于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村同春队的北面丘陵之上,于尚学兄或弟)碑文记载:“□□山东登郡海洋县乳山乡石山社司马庄人……乾隆18年(1754年)徙居奉天岫岩所□□社五甲转本□□子民……道光17年3月初刻(1838年)”(此碑及先人于崇佐、于维潭之残碑已于2004年5月被后生拍照)。吾之先祖,由今之山东,漂洋过海至渤海湾之大连庄河,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十二代之多,距今整整二百五十一年。向有(1984年)吾长辈于天贵(已故多年),传于氏先祖列宗名录,距现在业已20年。遗憾的是可、载两代没有记录。于氏祖传属字如下: 前20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 后20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今以列表方式谨缉如下,有望示于后辈,使其铭记之: 不才后生于开旻于公元2003年8月5日记。” 我第一次知道司马庄于氏的完整字辈,就是从这个帖子里面看到的。后来我也在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辽宁确有于氏族人前往司马庄寻根,而且根据司马庄于氏族谱的记载,于尚志并非十五世尚字辈,而是十七世载字辈。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族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司马庄同宗的文登大水泊于氏更是遍及胶东半岛乃至东北的广大地区,有理由相信,荣成赤山于氏是于氏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威海地区于氏族人也是非常有出息,单乳山市而言,张学良将军结发妻子于凤至出自司马庄于氏,乳山市市委书记为于永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为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于开路等等。我想,作为乳山第一大姓,于氏族人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氏族谱中记载司马庄于氏家训: 吾家清白门第诗礼旧族 务要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专意以办国税 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面心安平治 勿怀奸诈 事贵含忍勿轻斗争 勿为奸诱 常改己过不谈人非死丧相助 患难相恤 善相劝勉恶相告诫 务行礼义之风以成义和之主各共勉之 勿忽家教 司马庄于氏家庙大门对联: 祖德堪追想当年 垂训遗谋 原志在繁荣百世 云祁感集虽此日 分枝别派 勿忘了骨肉一家
青凤的译文
本文2023-10-24 01:03: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