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姓氏的来历
禹姓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元和姓攥》称:禹氏,夏禹之后,支庶以先祖谥号为姓。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因治水不利被责。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改变治水方法,终于将洪水制服。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禹继位夏部落联盟首领。
在大禹后裔中,禹氏一支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七位。在2013年人口统计中排305位。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据湖南邵东《团山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太白公自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年)由江西泰和肇基湘中邵邑。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子孙遍布湖湘川黔等地。辛亥革命先驱禹志谟是团山禹氏56代孙。
据韩国《丹阳禹氏族谱》记载,始迁祖禹玄在高丽初年从中国东渡到丹阳定居,高丽(고려)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行政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禹玄在1014年(高丽玄宗5年)中了进士,任正朝户长,追增为门下侍中平章事。
据《河南荥阳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闻政公于明宣德年间(1429年),由浙江余姚江桥村迁徙到河南汜水虎牢关,已传至22世。
中国山西的寿阳县,江苏的阜宁县,甘肃省的古浪县,湖南省的双峰县、邵东县崇山铺、团山镇,河南省的泌阳县、滑县、柘城市、荥阳市汜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县,辽宁省的新民市,河北省阳原县,韩国的丹阳郡等地,均有禹氏族人分布。
-禹姓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靳氏的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氏家谱分部于三省山东、河南、江苏,十四县六十四个自然村
具体分部如下:
1 前项成大队、西李庄、赵庙
2 安财楼南园曹县东南四十五里
3 大张庄、前宋楼鄄城西十二里
4 姚万楼曹县东南二十五里
5 靳庄鄄城东南二十五里
6 袁固集定陶东北三十里
7 南靳庄定陶东六里定陶二街
8 荷择南华街
9 仿山刘庄定陶北十二里
10 大张庄濮阳东六十里户部寨乡
11 靳庄西辛庄项城西北十五里
12 孟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阁乡
13 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北三里
14 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南三里黄庄
15 睢县北六里田楼东明县西北二里柳寨
16 中辛庄滑县赵营乡西南五里
17 花园八公桥西北七里 贵州省
18 民权县花园乡郭窑村许河乡大队
19 宋集成武县西南二十五里九女婿乡
20 蒋庄宁陵县西北十里石桥乡西六里
21 郭庄民权县南五十里王桥乡
22 沙村侯庄铺大张观城西关王庄集乡
23 保安寺山东莘县西南九十里大张庄乡
24 三里庄观城东三里
25 靳楼山东荷择东北四十五里
26 靳张庄定陶东北五十里孟垓乡北五里
27 前李桥鄄南五里
28 冉固集定陶东南四十五里
29 靳营商丘市北二十五里
30 徐楼商丘县西五十里飞机场南三里
31 靳庄曹县东南三十里大集乡姚万楼
32 韩庄黄楼曹县东南三十里闫店楼乡
33 小付庄杨花庙曹县南六十里
34 刘口商丘市北三十五里
35 靳刘庄戚庄商丘县南五十里临河店乡
36 郭村集商丘市西南四十里
37 沟湘集宁陵县南四十里
38 小孔集宁陵县北大孔集乡北五里
39 后蕉固宁陵县北十里石桥乡东南三里
40 刘川宁陵县东十二里
41 中庄段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格乡北二里
42 江苏丰县东南四十五里大张口小辛庄
43 包庄丰县东南四十五里
44 徐镇集濮阳东南六十里
45 咸成于周屯濮阳东南五十里梁庄乡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靳氏的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氏家谱分部于三省山东、河南、江苏,十四县六十四个自然村
具体分部如下:
1 前项成大队、西李庄、赵庙
2 安财楼南园曹县东南四十五里
3 大张庄、前宋楼鄄城西十二里
4 姚万楼曹县东南二十五里
5 靳庄鄄城东南二十五里
6 袁固集定陶东北三十里
7 南靳庄定陶东六里定陶二街
8 荷择南华街
9 仿山刘庄定陶北十二里
10 大张庄濮阳东六十里户部寨乡
11 靳庄西辛庄项城西北十五里
12 孟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阁乡
13 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北三里
14 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南三里黄庄
15 睢县北六里田楼东明县西北二里柳寨
16 中辛庄滑县赵营乡西南五里
17 花园八公桥西北七里 贵州省
18 民权县花园乡郭窑村许河乡大队
19 宋集成武县西南二十五里九女婿乡
20 蒋庄宁陵县西北十里石桥乡西六里
21 郭庄民权县南五十里王桥乡
22 沙村侯庄铺大张观城西关王庄集乡
23 保安寺山东莘县西南九十里大张庄乡
24 三里庄观城东三里
25 靳楼山东荷择东北四十五里
26 靳张庄定陶东北五十里孟垓乡北五里
27 前李桥鄄南五里
28 冉固集定陶东南四十五里
29 靳营商丘市北二十五里
30 徐楼商丘县西五十里飞机场南三里
31 靳庄曹县东南三十里大集乡姚万楼
32 韩庄黄楼曹县东南三十里闫店楼乡
33 小付庄杨花庙曹县南六十里
34 刘口商丘市北三十五里
35 靳刘庄戚庄商丘县南五十里临河店乡
36 郭村集商丘市西南四十里
37 沟湘集宁陵县南四十里
38 小孔集宁陵县北大孔集乡北五里
39 后蕉固宁陵县北十里石桥乡东南三里
40 刘川宁陵县东十二里
41 中庄段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格乡北二里
42 江苏丰县东南四十五里大张口小辛庄
43 包庄丰县东南四十五里
44 徐镇集濮阳东南六十里
45 咸成于周屯濮阳东南五十里梁庄乡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靳氏的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氏家谱分部于三省山东、河南、江苏,十四县六十四个自然村
具体分部如下:
1 前项成大队、西李庄、赵庙
2 安财楼南园曹县东南四十五里
3 大张庄、前宋楼鄄城西十二里
4 姚万楼曹县东南二十五里
5 靳庄鄄城东南二十五里
6 袁固集定陶东北三十里
7 南靳庄定陶东六里定陶二街
8 荷择南华街
9 仿山刘庄定陶北十二里
10 大张庄濮阳东六十里户部寨乡
11 靳庄西辛庄项城西北十五里
12 孟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阁乡
13 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北三里
14 南靳寨濮阳东南里四十五里八公桥镇南三里黄庄
15 睢县北六里田楼东明县西北二里柳寨
16 中辛庄滑县赵营乡西南五里
17 花园八公桥西北七里 贵州省
18 民权县花园乡郭窑村许河乡大队
19 宋集成武县西南二十五里九女婿乡
20 蒋庄宁陵县西北十里石桥乡西六里
21 郭庄民权县南五十里王桥乡
22 沙村侯庄铺大张观城西关王庄集乡
23 保安寺山东莘县西南九十里大张庄乡
24 三里庄观城东三里
25 靳楼山东荷择东北四十五里
26 靳张庄定陶东北五十里孟垓乡北五里
27 前李桥鄄南五里
28 冉固集定陶东南四十五里
29 靳营商丘市北二十五里
30 徐楼商丘县西五十里飞机场南三里
31 靳庄曹县东南三十里大集乡姚万楼
32 韩庄黄楼曹县东南三十里闫店楼乡
33 小付庄杨花庙曹县南六十里
34 刘口商丘市北三十五里
35 靳刘庄戚庄商丘县南五十里临河店乡
36 郭村集商丘市西南四十里
37 沟湘集宁陵县南四十里
38 小孔集宁陵县北大孔集乡北五里
39 后蕉固宁陵县北十里石桥乡东南三里
40 刘川宁陵县东十二里
41 中庄段庄商丘东二十五里张格乡北二里
42 江苏丰县东南四十五里大张口小辛庄
43 包庄丰县东南四十五里
44 徐镇集濮阳东南六十里
45 咸成于周屯濮阳东南五十里梁庄乡
靳姓源流
一,出自芈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春秋时楚国有大夫靳尚,食采于靳,以邑名为氏。靳姓起源于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这已为各种姓氏书所确认,系以地为氏。靳尚因功封于靳江,其地在今湖南长沙、宁乡一带,今此地还有靳江河、靳江村、靳家冲、靳家祠等地名,足可见我靳氏确发源于这一地带。
但靳氏来源不只这一支,至少还有以下三个来源:
1、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其代表人物即十六国时前赵国大将军、汉天王靳准。
2、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见龙舒《靳氏宗谱》,北图藏)。
3、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系少数民族改从汉俗,采用汉姓而来。据笔者了解,少树民族取靳姓的情况,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荷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历史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彦、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姓现状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靳姓已从一隅之地发展成为遍居中华的一个较大的姓,整体来说,靳姓约位于中华各姓氏的前100-200位之内靠后,人数近100万,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尤以北方较多。
禹姓氏的来历
本文2023-09-22 05:34: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