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曾国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第1张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迁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和礼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前往南下主持乡试,途中其母去世,获准还乡,丁忧守制。曾国藩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

咸丰三年(1853年)又奉谕组建湖南乡勇,即“湘军”。次年于田家镇大胜北伐的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五年(1866年)被清廷赐予一等“毅勇”侯封号,也是文官中获此封爵的第一人。同年江南制造局成立。在此期间曾国藩还在安庆大营建立起官办学局,重印经史典籍。

轶事典故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

曾国藩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又最怕鸡毛。当时紧急公文,在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这样的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

这和曾国藩对于教育的理解有关,官宦之家多纨绔子弟,一般而言就是当官者自己这一代兴旺,到了自己的儿子,就衰微了,因为孩子已然宠坏了。商贾之家富不过三代是认为多少后代还保留了那么点创业精神,然而后代太过享受物质生活因此容易衰败。耕读之家兴旺五代,曾国藩自己就属于耕读之家,耕读之家的特点是肯吃苦,家教好,爱读书。因此能兴旺的长久些。而孝友之家,则家中一团和气,曾国藩认为家人的关系,尤其是兄弟关系对于家族兴旺最为重要,因此其对于兄弟的管教是非常严格的。

同时也因为曾国藩认为,为官也好,经商也好,往往是个人事业,擅长为官者,擅长经营者,后代未必有此才能。而耕读,孝友则说的是家教。所以某种意义上官宦商人的短暂繁荣,和耕读,孝友的长期兴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商贾官宦之家,若是能够好好家教,也是可能长期兴旺的。

比如清代刘统勋,比如曾国藩自己家,虽为官宦,也并非仅仅兴旺一代

如下:

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原文: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翻译: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曾国藩家族家训》内容简介

主要讲述了曾国藩家族后裔人才辈出,尽管与曾国藩本人独特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为数众多的有关曾国藩及其家族研究的出版物中,尚未见有曾国藩家族家训的专辑供读者品评、探析。 

通过多方收集资料,从中节选出有参考价值的篇章,按照“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进行编著。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

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

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二十二日,收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栅那里,小小嫌隙已经解决。儿子以前对于过失,每每自己忽略了。自十月以来,念念不忘改过,问题虽小也要惩戒。详细情况都写在给弟弟的信中。

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劳累一点便又响起来了。每天除应酬外,不能不略为自己用功,虽想节劳,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牢记遵守。

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可靠不?龙翰臣父子,已在十一月初一日到了。布疋、线索,都已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和孙儿和孙女都平安,其余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谨此禀告。(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曾国藩是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既是 文学家、书法家、理学家又是战略家、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 ,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一位人物,更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

不仅是曾国藩本人,他的家族也同样是个传奇。 曾国藩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外交家、翻译家 一个是数学家 ,曾氏子孙历经八代, 在外交、数学、化学、文化艺术、实业、医学、农业等领域除了不少精英。

曾氏家族八代辉煌的秘诀,其实就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曾国藩曾说过家庭兴旺的规律:

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会萧条;商贾之家,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可以兴旺五、六代;而以孝悌治家的家族往往可以兴旺十代八代。 因此曾国藩对治家、教子之道非常重视,留下了培养优秀的孩子的6点窍门。

曾国藩曾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因此曾国藩对子孙提出了“以勤治事”的要求,要求孩子要做到 “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所谓“身勤”,就是 事必躬亲、不畏艰险 ,遇到事情,不管是偏远之地还是困苦之境,都要 做到身体力行,亲身体验。

所谓“眼勤”,是提醒孩子要 有识人之明,观察一个人要看细节、看内心。

所谓“手勤”,是要让孩子养成 随手整理、随手记录 的习惯, 保持自律。

所谓“口勤”,是要让孩子 学会沟通 ,只说不做是假把式,但只做不说也容易引起误会,要 会说还会做才行。

所谓“心勤”,是要让孩子有一颗 坚定 的心,提醒孩子要 多思多虑 。要做成一件事, 既要考虑周到也要坚持不懈 ,经历过“屡败屡战”才能获得成功。

曾国藩说过: “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孝”既是传统美德也是为人之根本,曾国藩认为, 凡事孝顺父母的人,一定是有规矩、办事有条理的人,能受到族人的信赖、得到远近邻里的信服。

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家训中说: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在曾国藩看来,官宦人家、商贾之家之所以 “富不过三代” 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中多出一些纨绔子弟,不懂勤俭的道理,因此曾国藩以勤俭治家,虽然身居要职,但 自己和子女的生活都很简朴,严禁子孙沾染奢侈的恶习。

曾国藩留下的遗嘱中,没留下一句对财产、官位的安排,但却留下了: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八个字,并要求儿子将这八个字 挂在中堂,每日诵读,代代相传

所谓的“仁”其实就是对人友善、亲和,做个有道德的人。 这是曾国藩受到传统的儒家学说所归纳出的处事之道,他认为“求仁则人悦”,也就是 追求仁义,就能身心愉悦。

曾国藩认为, 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一个人要想成事,一定是要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在面对困难险境时守住自己的恒心的。

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各有所长,二子对西方 社会 学感兴趣、三子对数学感兴趣,曾国藩都没有干涉过,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尽自己所能, 持之以恒 ,最终他们也都各有所成。

曾国藩曾说: “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谦。而勤谦二字,须臾不可离之道。”

曾国藩虽文武双全、谋略过人,但从未有过骄傲自大的言论,反而评价自己“余性鲁钝”、“秉质愚柔”。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天资过人的人,只要骄傲起来,就要生祸端,所以对子女的要求也是要谦虚。

曾国藩留下的教子智慧,虽然已经历经百年,但 依旧适用于现代 社会 ,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品格,孩子学会了做人、做事的根本,今后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差!

# 育儿 有方法#

曾国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